六经辨证撷英 几个实用的治疗感冒方子
感冒中医辨治配方大全
感冒中医辨治配方大全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中医药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辨治配方,供您参考。
1. 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白芷、细辛等。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发汗。
【应用】用于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少痰等。
【使用方法】每次5g,每日2次。
2.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等。
【功效】发散风寒,解表解肌。
【应用】用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浑身酸痛等。
【使用方法】每次10g,每日3次。
3. 柴芍桔梗汤【组成】柴胡、白芍、桔梗等。
【功效】疏肝理气,解表退热。
【应用】用于感冒咳嗽,喉咙痛,胸闷胁痛等。
【使用方法】每次6g,每日3次。
4.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等。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应用】用于感冒胸闷不舒,呕吐腹胀等。
【使用方法】每次5g,每日3次。
5. 三菊片【组成】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发汗。
【应用】用于感冒发热,喉咙红肿,咳嗽痰黄等。
【使用方法】每次8g,每日3次。
6. 女贞子茶【组成】女贞子、鲜枣等。
【功效】滋阴清热,解表解毒。
【应用】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
【使用方法】每次10g,每日2次。
7. 蔓荆子汤【组成】蔓荆子、薄荷等。
【功效】降火明目,解表清热。
【应用】用于感冒发热,目赤肿痛,头痛失眠等。
【使用方法】每次10g,每日2次。
8. 苍耳子茶【组成】苍耳子、桑白皮、雄黄等。
【功效】清热解毒,通鼻窍。
【应用】用于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等。
【使用方法】每次10g,每日2次。
上述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辨治配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感冒需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因此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此外,配合适当的休息、饮食调理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愈的效果。
总结起来就是,在感冒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防风通圣散和麻黄汤等来解表发汗和发散风寒;在感冒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可以选择柴芍桔梗汤和小柴胡汤来疏肝理气和清热利湿;当感冒伴随咽喉疼痛和口干舌燥时,女贞子茶和蔓荆子汤具有滋阴清热和解表清热的作用;对于鼻塞、流涕等症状,苍耳子茶可以清热解毒,通鼻窍。
感冒的中医辨证和治疗秘方大全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和治疗秘方大全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
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一、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二、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一、辨证要点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但应根据证情,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还需注意虚体感冒的特殊性。
二、治疗原则感冒的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一、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方剂;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枳壳5克茯苓5克荆芥5克防风5克桔梗5克川芎5克甘草3克加减:1. 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7. 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辨证加减: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六经辩证治感冒
六经辩证治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症状多样,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中医药学中,六经辩证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通过调整经络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感冒方面,六经辩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六经辩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理。
一、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感冒病毒由风邪引起,并伴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热感冒属于“阳明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具体方法有:1. 中药汤剂: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薄荷、金银花等,这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者外用的方式发挥作用。
2. 中药吃丸:一些中药丸剂,如银黄丸、葛根败毒丸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
3.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例如绿豆汤、荷叶茶等,有助于缓解风热感冒的症状。
二、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寒邪引起的,表现为恶寒发热、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寒感冒属于“太阴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寒散寒,宣肺解表。
具体方法有:1. 古法汤剂:例如药材炖鸡汤、姜枣茶等,这些汤剂以药材为主,可以起到温里散寒的作用。
2. 足浴疗法:将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草药(如艾叶、生姜等)煮沸,放入足浴盆中,浸泡双脚数十分钟,有助于祛寒散寒。
3. 中药熏蒸:利用药材熏蒸的方式,将药材放在锅中加热,待药气弥漫室内,有助于散寒宣肺。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由感冒和湿邪共同引起的,表现为关节酸痛、寒湿重等症状。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风湿感冒属于“太阳经”病证。
在治疗上,应该祛风湿,活血化痰。
具体方法有:1. 中成药治疗:例如风湿宁胶囊、金匮肾气丸等,这些中成药可以缓解病情,减轻关节疼痛。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对患处进行适当的刺激,有助于舒缓疼痛的症状。
3. 中药泡脚:采用一些具有祛风湿作用的中药,如桑寄生、川芎等,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风湿感冒症状。
四、中风感冒中风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和中风因素引起的,表现为头晕目眩、言语不清等症状。
治感冒的中药药方
治感冒的中药药方中药药方治疗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体内受到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中药作为传统的疗法之一,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药方,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治疗感冒的方法。
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心、杏仁、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发汗解热。
【适用症】感冒初起,寒冷畏寒,头痛,鼻塞,咳嗽无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2. 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散寒。
【适用症】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汗多,头痛,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3. 防己汤【组成】防己、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发汗。
【适用症】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4. 草果汤【组成】草果、半夏、生姜、甘草。
【功效】散寒化痰,止咳平喘。
【适用症】感冒初起,寒冷畏寒,咳嗽喘促。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克。
5. 葱白豆腐汤【组成】葱白、豆腐。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适用症】感冒初起,恶寒发热,鼻塞脓涕。
【用法用量】将葱白和豆腐煮熟,取汤食用,每日3次。
中药药方治疗感冒已有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中药治疗感冒时,应根据自身症状选择适合的药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用药。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用药原则。
要按照药方的组成和用药量进行用药,不得随意增减。
2. 注意饮食调理。
感冒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3. 保持良好的休息。
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4. 加强自身免疫力。
感冒期间可采取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总之,中药药方对治疗感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中药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病情明显好转后及时停药。
六经辨治一例感冒咳嗽案
六经辨治一例感冒咳嗽案六经辨治一例感冒咳嗽案(作者:韦安理 2020.3.11)一位朋友感冒咳嗽几天,主要症状有:咳嗽、咳黄色痰,有汗,怕风怕冷,双手关节疼痛、特别怕碰凉水,咳嗽牵扯到腰部疼痛。
2019年4月10日问诊,辨为三阳合病,方用“柴胡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排脓散+桑枝、葛根”。
方子组成:柴胡25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桂枝15克、白芍30克、麻黄15克、杏仁15克、生石膏50克、桑枝15克、葛根30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
服药反馈:上方服二剂即愈。
辨证要点:(1)“有汗、怕风怕冷、特别怕碰凉水”——这是太阳病,桂枝汤证,加大白芍的量,可以缓急止痛。
(2)咳嗽,咳黄色痰,是外邪入里化热——阳明病,麻杏石甘汤证。
(3)痰多,咳黄痰——排脓散证。
(4)葛根可以生津解肌,桑枝引药达右上肢,桂枝引药达左上肢。
(5)柴胡桂枝汤: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6)麻杏甘石汤: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倪海厦老师——治感冒的16个经方(附辨证图表)
倪海厦⽼师——治感冒的16个经⽅(附辨证图表)1.桂枝汤 :处⽅内容是桂枝10克,⽩芍10克,⽣姜⼆⽚,炙⽢草10克,红枣⼗枚。
每付药加⼊六碗⽔使⽤⼤⽕来煮成⼆碗,成⼈于每三⼩时空腹时喝⼀碗,⼩孩减半,服⽤后会得到微汗出来。
这个处⽅使⽤的最多,民众如果在服⽤第⼀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第⼆碗,服⽤此汤药后需要喝⼀点粥,来帮助药⼒达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将感冒病毒清除于体外,病⼈会迅速恢复过来。
使⽤此⽅时要注意病⼈的感冒症状,当你发现感冒病⼈有出汗同时全⾝肌⾁痛,不喜欢被风吹到⾝体,加上⼀点发烧⼜没有胃⼝时,你就可以按照我说的⽐例来抓药服⽤,在服⽤过后的第⼆天中午,如果病⼈的胃⼝恢复,就代表病已经完全好了。
桂枝汤处⽅桂枝9克(3钱) ⽩芍9克(3钱) 炙⽢草6克(2钱) ⽣姜切⽚9克(3钱) ⼤枣擘(⽤⼿掰开)12枚桂枝汤加葛根:桂枝汤再加⼊-葛根9克(3钱),⽤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桂枝汤再加⼊-厚朴9克(3钱)、北杏仁9克(3钱) ,⽤法同桂枝汤。
※桂枝汤使⽤时机:有汗、怕冷、怕⾵吹、頭痛、有點發燒、肌⾁有些酸痛、沒胃⼝、⾆苔薄⽩ (如有咳嗽氣喘,可加些杏仁及厚朴,若喉嚨痛,則可加葛根)※桂枝汤煮法及注意事项:以上五味药,⽤七碗⽔煮成三碗。
每次温服⼀碗。
服完药后再喝⼀碗热稀饭,以帮助药⼒。
喝完药后以全⾝微微出汗为最佳。
切记不可使病⼈流太多汗。
汗出后须擦⼲,避免吹风受凉. 若微出汗后,病状消失,则可以停药,不⽤再服。
若是两⼩时后汗仍不出,可服第⼆碗;再不出汗,每⼀⼩时到⼀⼩时半再服⼀碗…余此类推。
半⽇内可喝完三碗。
若是病情⽐较严重,可以早晚各服⽤⼀帖药(共六碗)。
照顾者要在旁观察病⼈病情的变化。
若是病状有改善,但仍未消除,可以继续服⽤桂枝汤。
或是汗⼀直不出,可以连续服⽤到两、三帖药都可以。
服⽤桂枝汤者忌⾷:⽣冷、粘滑、⾁⾯、五⾟(⾟辣)、酒、酪、臭恶等物。
2.⿇黄汤 :处⽅内容是⿇黄5克,桂枝10克,杏仁5克,炙⽢草10克。
运用六经辨证思路治胃肠型感冒
下利,是以太阳病入里后出现的,这说明这 个病还是有从表解的机会,因此,不应该简 单地理解成使用葛根汤治下利。
发生太阳病后,多数患者是“欲汗而 不得汗”的,若从抗御疾病的机制来看, 葛根自身就是具有解肌、治下利的作用, 可发散表邪,即从表而解。所以,假若此 时医家考虑用其他的发汗剂,往往不能如 葛根汤一样达到表里同治的目的。
查体:体温38.5℃,心率97次/分,血 压138/82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 软,无明显压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 为12.0×109/L↑,全胸片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胃肠型感冒。 中医诊断:太阳与阳明合病。 治疗:予以口服葛根汤,以发汗和 营,解表止利。拟方如下:葛根30g、桂枝 15g、白芍15g、麻黄10g、炙甘草5g、生姜 10g、红枣10枚,每日l剂,共3剂。水煎取 汁500ml,分两次服用。3日后患者复诊, 诉第1剂药服后,热退汗出,症状大减,第 2剂药服后诸症消除。
效。又考虑到胃肠型感冒既然属于外感疾 病,必然也与其他外感疾病一样存在六经 传变的规律,如“太阳病的传变,实证多 传阳明,虚证易陷少阴”。假若按六经传 变的规律来考量,可知此时患者的病邪已 不单在太阳卫表,多已内传生变。在这种 情况下,正符合了“太阳与阳明合病,必 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的含义,故此时适 合使用葛根汤加减治疗。
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病邪引 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 在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发稿编辑:李瑞枫)
39 2019.01 No.2
辨类型 在《伤寒论》中,凡两经或三经的 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时出现者(如表证和里证同时发 作),称为“合病”;一经的病证未罢, 而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者(如先有表,由 表传里,表证未罢,里证又生),称为 “并病”。胃肠型感冒既有呼吸系统的症 状,又有消化系统的症状,两者几乎是同 时发作,符合中医合病的概念:既有表证 (呼吸道系统症状,外感)又有里证(消 化系统的症状,下利)。 此外,下利又属于阳明胃肠之里,按 照《伤寒论》六经辨证方证的病机,该患者 是符合太阳阳明合病的范畴。下利虽可见于 独立一个病证,但该患者胃肠型感冒表现之
对付感冒,六出奇计斩乱麻!
对付感冒,六出奇计斩乱麻!银翘桑菊汤【方剂来源】《董德懋临床经验集》。
【药物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黑芥穗5克,薄荷5克,豆豉10克,芦根12克,竹叶10克。
【功效】轻宣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证】主治感冒初期,发热恶寒,头痛,舌苔薄白,或苔白微腻,脉浮数等风温表证。
【使用方法】感冒夹风邪而恶风者,重用荆芥;夹暑烦渴热甚者,去荆芥,加荷叶1/4张,大豆卷10克,扁豆衣10克,六一散布包15克;夹湿者,增藿香、佩兰、苏叶、杏仁、苡仁、白蔻仁各10克;夹燥者,加沙参10克,花粉10克,麦冬10克,枇杷叶10克;夹寒邪,轻证用防风6克,重证合入麻、桂。
鼻塞加入葱须5个,咽痛加入牛蒡子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桔梗5克,甘草6克。
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喘促气急者,合用三拗汤。
风寒化热者,可加用麻杏石甘汤,常用量麻黄3~6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15~30克,甘草6克。
头痛,加入蔓荆子6克,白蒺藜10克;恶心,舌苔白腻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
【注意事项】避风寒。
【临床验案】魏某,58岁,卫生界干部。
发热2周。
赴杭州参加医学学术会议,因感冒发热,在当地医院住院10天,发热不退,乘飞机回京住某医院,5日后热仍不减,邀诊之。
病人发热,体温达38.8℃,恶寒无汗,咳嗽微喘,有稀白痰,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此属风热夹寒,外邪袭表,肺气失宣。
病虽已2周,邪气仍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宣肺达邪,方用银翘桑菊汤,因其夹寒而合用三拗汤。
处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黑芥穗5克,桔梗5克,薄荷5克,炙麻黄2克,杏仁10克,竹叶10克,甘草6克,芦根10克。
3剂,水煎服,日1剂。
当服第1剂初煎后,即汗出热退,咳嗽亦减。
病人以得汗热退,恐再服过汗,不敢尽剂,询问于我,令其尽服余药。
二诊:以其得汗,原方去荆芥、麻黄、薄荷,加前胡、紫菀、百部、橘红等,服数剂即愈。
六经辨证治感冒
六经辨证治感冒在中医学中,六经辨证是指通过辨别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根据六经理论来判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本文将从六经辨证角度来探讨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
首先是太阳经辨证治疗感冒。
太阳经是指人体的经络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寒湿邪气有关。
当感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体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寒战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太阳经受邪。
中医治疗太阳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发汗来驱除寒湿邪气。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扩张毛孔、促进热量排出来达到解表的作用。
其次是阳明经辨证治疗感冒。
阳明经是胃经和大肠经的总称,与实热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阳明经受邪。
中医治疗阳明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清热泻火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芳草清热汤和大青龙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泻火、清暑、解表的作用来降低体温、消除症状。
第三是少阳经辨证治疗感冒。
少阳经是以胆经和三焦经为主的一部分,与卫阳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发热、头痛、目赤、耳鸣、口苦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少阳经受邪。
中医治疗少阳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解热祛病邪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柴胡疏散汤和小柴胡汤,这些方剂可以通过活血消肿、解表发汗来改善症状。
然后是太阴经辨证治疗感冒。
太阴经是与寒湿邪气有关的一部分,涉及肺经和脾经。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恶寒、发热、肢体困重、周身不适、舌苔白腻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太阴经受邪。
中医治疗太阴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补气养阴来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四君子汤和蓝田丸,这些方剂可以通过益气健脾、养阴清热来改善症状。
最后是厥阴经辨证治疗感冒。
厥阴经是涉及心经和肝经的一部分,与湿暑邪气有关。
感冒引起的症状如果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呕吐、口苦等症状时,可以判断为厥阴经受邪。
中医治疗厥阴经感冒的方法是通过清暑祛湿来治疗。
感冒发烧的经方辨证治疗
感冒发烧的经方辨证治疗感冒发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感冒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等,往往伴随发热。
传统中医经方辨证治疗对于缓解感冒发烧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发烧症状,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方辨证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发烧:风寒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流清涕、咳嗽等症状。
此时可采用以下经方进行治疗:(1)桂枝汤:取桂枝、白芍药、干姜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2~3次。
桂枝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可缓解寒冷引起的恶寒症状。
(2)葛根汤:取葛根、麻黄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2~3次。
葛根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可排出体内的寒邪,缓解发热症状。
2. 风热感冒发烧:风热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
此时可采用以下经方进行治疗:(1)银翘散:取连翘、板蓝根、荆芥穗等,煎成散剂,每天服用3次。
银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2)薄荷麻黄汤:取薄荷、麻黄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2~3次。
薄荷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麻黄具有发汗散寒的作用,可一起使用以缓解感冒发烧症状。
3. 湿热感冒发烧:湿热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发热、身体沉重、口苦、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
此时可采用以下经方进行治疗:(1)黄连上清汤:取黄连、茯苓、石膏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2~3次。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缓解湿热引起的发热症状。
(2)茵陈蒿汤:取茵陈、蒿子秆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3次。
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蒿子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一起使用以缓解湿热感冒发烧症状。
4. 平和感冒发烧:平和感冒发烧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时可采用以下经方进行治疗:(1)加减六君子汤:取人参、白术、陈皮、升麻等,煎成汤剂,每天服用2~3次。
六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以缓解感冒发烧症状。
总结起来,感冒发烧的经方辨证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选择。
风寒感冒发烧可使用桂枝汤、葛根汤;风热感冒发烧可选用银翘散、薄荷麻黄汤;湿热感冒发烧可采用黄连上清汤、茵陈蒿汤;平和感冒发烧可服用加减六君子汤。
六经辨证治疗感冒 感冒的辨证与简易治疗
六经辨证治疗感冒感冒的辨证与简易治疗一、西医对感冒没有特效药一些医生在病人感冒时开抗菌素实属文不对题。
由于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素无法杀灭病毒。
西药中的安痛定、咖啡因、扑尔敏之类,均属治标不治本的药物。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医院里有不少病人在输液。
实事求是地讲,输液本身仅是一种快速给药途径,徜若没有特效药,再快的途径又能如何?说究竟,假如西医能够治感冒,欧洲还能怕感冒流行吗?所以,治感冒还得靠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医术。
二、感冒治疗要领中医治疗感冒主要靠一个“汗”字。
汗法为治疗八法之一,也称解表法。
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的卫分感受外邪所致。
只要依照“邪由表入由表解”的治则,便可以很快治愈。
治疗感冒的方法有许多,本文仅介绍一些易于非专业医务人员把握的方法。
但须留意,在感冒严峻时还应请医生治疗。
三、四季辨证1春季感冒春天的感冒大多为风热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咽痛,舌质红,舌苔黄,脉浮数。
治宜辛凉解表。
药用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
2夏季感冒夏天的感冒大多为暑湿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腹泻,胸膈满闷,脘腹痛苦,舌苔白腻。
治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药用藿香正气水或午时茶。
3秋季感冒秋季到来时,人体内部的暑热尚未完全消退,外界的冷空气又侵袭人体,故而大多会形成寒包火的感冒,其主要症状为恶寒壮热,头痛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质红。
治宜表里双解。
药用防风通圣散。
4冬季感冒冬季感冒多为风寒感冒,其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疼身痛,无汗或少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辛温解表。
药用通宣理肺丸、九味羌活丸。
四、家用方剂1葱豉汤连须葱白七个、生姜七片、豆豉少许,水煎15分钟,服后发汗。
如无豆豉可加白糖(用于滋阴)。
可用于四季感冒。
2树皮汤柳树皮150克、白菜疙瘩2个、胡椒少许,水煎20分钟,服后发汗。
主治风寒感冒。
3神仙粥糯米一把、连须葱白7个、生姜七片,煮熟后兑入半杯醋服之。
伤寒六经分治感冒(验方)《伤寒论》这部著...
伤寒六经分治感冒(验方)《伤寒论》这部著...
伤寒六经分治感冒(验方)
《伤寒论》这部著作以'六经'统领人体十二经络立说,伤寒疾病可以从'六经'进行辨治,刘渡舟伤寒经方大师在他著作中也提到过,说:'过去我们民间的老人,在问别疾病时,病到了那一经',这个'经',就是伤寒论所讲'六经'。
以此知晓疾病的轻重,'三阳在腑,三阴在脏',一般三阴病较三阳病重。
今天我们分享一首六经分治伤寒感冒的'六合汤',这首方来自太湖大学秘方。
该方以师传银柴消毒饮与何邵奇老师《中内》三合方化裁,屡用不爽!
由荆芥,防风,銀花,连翘,柴胡,黄芩,太子参,竹叶,石膏,滑石,甘草,杏仁,苏叶,细辛而成。
六经分治:
①太阳寒热:荆芥,防风,银花,连翘;
②少阳枢机:柴胡,黄芩;
③阳明气分:竹叶,石膏;
④虚入太阴;太子参;
⑤少阴寒热;竹叶,细辛;
⑥杏仁止咳,苏叶和胃。
主治:伤风感冒。
特点:a不会辨证者十中其九,b迅速见效,C防止传变。
湘医仁:传播与分享,离不开你,我,他!2021.1.18湘医仁写于陋室。
中医大家们治感冒的效验单方
中医大家们治感冒的效验单方*导读:每当季节更替时都会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以致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低下人常常会感冒。
医书上治疗常见感冒的效验单方不少,很多都是出自中医大家之手,……每当季节更替时都会出现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以致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低下人常常会感冒。
医书上治疗常见感冒的效验单方不少,很多都是出自中医大家之手,经常容易发生感冒的人可以参考治疗。
*中医大家们治感冒的效验单方*1、寒证●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
方剂:人参3克羌活4.5克独活3克柴胡3.6克前胡3克葛根3克甘草1.5克桔梗枳壳茯苓各2.4克川芎苍术各3克。
出处:《医便》卷二●王三才:发散伤寒单方方剂:生姜30克,葱白10根,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
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
忌大荤五七日。
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
出处:《医便》卷二●雷丰: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
方剂:防风4.5克桔梗4.5克杏仁4.5(去皮尖,研)广陈皮3克淡豆豉9克加葱白3根煎。
出处:《时病论》卷一●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方剂:苏叶3克陈皮2.4克香附3克甘草0.9克防风3克葛根2.4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僵蚕3克桔梗1.5克枳壳1.5克豆豉6克葱白1根。
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出处:《蒲辅周医疗经验》*2、热证●吴鞠通:银翘散,治风热感冒。
方剂:连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上杵为散。
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出处:《温病条辨》卷一●陈廷耻: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剂如下,凡临证见感冒的一般见证,即可施用此方。
方剂:桑叶12克薄荷3克桔梗10克茅根15克菊花10克连翘15克苦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出处:《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刘汉章: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
六经辨证治感冒
六经辨证治感冒经方体系治疗感冒,首先要有六经的概念。
每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主症、时间、病人体质都不尽相同,随证而转,根据患者当下的症候反应治疗感冒。
感冒不只是表证,经过退烧、输液、抗生素、激素等的使用,病人到你这里来看的时候,不完全是表证了。
感冒的首发症状是以表阳证为主,正邪交争于肌表,人一始得病,人体机能表现为亢奋的、发烧的、兴奋等太过的表现,为阳证。
而少阴病,表现为精神不振,阳气不足,正气虚弱,沉衰的、脉微细等不及的表现,为阴证。
表阳证与表阴证是不同的,所以懂得六经才能治感冒。
临床中,我感冒用的比较多的方是: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加石膏),大青龙,小柴胡(加石膏),越婢汤,半夏厚朴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常用方证。
1.太阳病为表阳证鼻塞、流涕、咳嗽、身疼、腰疼,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
如果有汗、脉缓就是桂枝汤证,同时伴有咳嗽,喘,则用桂枝加半夏厚朴汤。
到了后期,汗出不明显,咳嗽日久,遇风咳嗽,用前胡止嗽散。
前胡止嗽汤的组成和主治组成:荆芥5—10g,前胡10—15g,桔梗5—10g,甜杏仁5~10g(感冒初起,此味也可不用),甘草5—10g,枇杷叶5~10g,白前5—10g,紫菀10~15g,陈皮5~10g,天竺黄10-20g,贝母5—15g,芦根10—20g,全瓜蒌10—20g(用于痰涎黏稠垢腻,否则不用〕。
太阳病表实证挟私邪,咳嗽,鼻塞流涕,身体沉重,舌质淡,苔腻,用麻杏薏甘汤,属太阳太阴合病。
小孩子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发烧37到38.6,汗出,舌淡,苔白,脉缓,用桂枝汤即可。
中医爱好者一定要掌握桂枝汤证。
伤寒论第2条,第12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现在的人感冒,容易出现虚实夹杂,寒热夹杂,很少有单一的症状,以合病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都要在六经整体辨证下进行。
六经辨证用药方剂
六经辨证用药方剂太阳病证治临床表现《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
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治则方药1.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9g,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 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麻黄汤组成: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六经辨病巧治伤风感冒
六经辨病巧治伤风感冒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用六经来辨证治疗感冒。
感冒其实是个大命题,所有外感病都可以在感冒里面找到它的踪影。
狭义的感冒,通常叫伤风。
所谓伤风,就是风寒邪气侵犯人的机表,是从人的体表进入的。
跟那个温病不一样。
温病是从口鼻而入。
风寒邪气侵犯人的机表,那么就是体表受邪。
体表的一些功能就失常了,那么它的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或者还没有发热、头疼、鼻塞、流鼻涕,甚至有点咳嗽等一系列的症状。
为什么头疼,就是因为体表啊,因为体表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散热的器官,通过出汗的形式,把人体里面多余的热量排出来;但是现在体表受寒了,毛孔闭合,那么汗排不出去,排不出去就全部淤在体表,导致血管的扩张,这个时候就会表现出一种疼痛的症状。
那么头为诸阳之会故首当被袭,寒首先侵犯的就是阳位,这个头肯定就是首先最先侵犯的地方,所以头疼肯定是少不了的。
虽说有的人他感冒以后是有汗出,有的是没有出汗,那么这里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地方,有一些人他平时的身体很结实,毛孔向来都很紧密,受寒以后毛孔闭塞得更紧,那么汗是一滴都排不出去了,这种人的他就是没有汗的,这个病人血管扩张得很厉害,不仅头疼,身体体表包括骨关节都会很疼痛。
那么解表的时候,发汗的力度肯定是要强,这个时候首选麻黄汤。
用麻黄汤开“鬼门”,把汗排出去,病就好了。
但有的人平时就身体比较弱一点,毛孔闭合的不好,现在受寒了,他虽然也会有闭合,但闭合的不够紧,还是有一部分的汗会漏出去,这个时候就表现为有出汗发热,因为有出汗症状,就不能用麻黄大剂量的发汗,只能用桂枝汤调和阴阳,调和营卫就可以了。
有的病人会说,我感觉好像没什么汗,但是又感觉有点汗,说不清楚。
那么这个时候有个通方,就是那个葱白豆豉汤,病人有汗无汗都可以用。
还有的病人感冒发烧后会出现咽喉疼痛,甚至咽喉化脓,西医讲就是一种病毒感冒、流感之类。
对这种病人,肯定是风寒束表,但他的体内热度又很重,因为毕竟咽喉都充血、红肿、甚至化脓,热度很重,像这种情况,麻黄汤和桂枝汤就都不适合用了。
感冒的经方辩证一览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煮麻黄
麻杏石甘汤
怕热,多汗,咳喘,口渴,鼻干。
麻黄(去节)四两(9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锦裹)半斤(18g)。
水煎去滓温服
先煮麻黄
小柴胡汤
怕冷怕热,寒热交替,口苦,咽干,头晕,纳差,胸胁胀满。
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水煎服
覆取微似汗
桂枝加葛根汤
怕冷,有汗,打喷嚏流鼻涕,兼有头疼肩颈疼腰疼等等
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
水煎服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
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桂枝去芍药汤
怕冷,有汗,打喷嚏流鼻涕,兼有胸闷气短。
桂枝(去皮)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水煎去滓温服
阴虚血少者忌用
柴胡桂枝汤
怕冷怕热都有,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疼痛,四肢疼痛,肩颈头面疼痛。
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二合半(洗)(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4.5g),柴胡四两(12g)。
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水煎温服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桂枝理中汤
怕冷,有汗,打喷嚏流鼻涕,舌淡苔白,胃口差,大便溏泄。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分享几个按伤寒六经治感冒的方子
分享几个按伤寒六经治感冒的方子最近,天气多变,忽冷忽热,好多朋友感冒了。
说起感冒,感冒这一词不是西医独有,感冒就是中医名词,感冒意思是感受触冒风邪。
临床表现基本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春两季为多,特别是这种的忽冷忽热的时候,不断在加衣、减衣的变化中,有些人有时忽略加衣就有可能中招。
当然主要因人而异,本来就是“本气自病”的事,身体强健的人对各种环境适应力都很强,很少中招;身体弱的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了。
而由于各人体质的差异性,可能碰到同样的外邪,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反应却不尽相同。
近来,主要沉迷《伤寒论》,所以最近看病多运用《伤寒论》的观点与方子进行辩证论治及治疗,效果相当好。
以六经来说,感冒多是以三阳病出现,或单独一经(不是经络)生病,或两经合病、甚至三经合病,表现为阴证的相对较少,但也有,例如病人素来身体多虚寒、虚弱,其中老人居多,外招邪气后,有可能就表现出少阴,甚至还有直中太阴的。
废话不多说,下面介绍最近常用的按伤寒论六经治感冒的方子,仅供参考。
1、太阳中风证主要症状表现:发热、怕风怕冷(有的人表现为怕风甚于怕冷)、汗出(有汗出,但热不退)、头项微痛、鼻鸣干呕、肌肉酸痛(轻度,对比太阳伤寒证来说,酸痛不太厉害),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代表方:桂枝汤常用剂量: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两片、大枣4枚(掰)如果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寒、项背僵硬,脉浮缓,可以考虑桂枝加葛根汤。
2、太阳伤寒证主要症状表现:发热、无汗、怕风怕冷(怕冷比较厉害)、头痛、、腰痛、骨节和肌肉酸痛(肌肉酸痛很明显,也比较厉害)、口不渴、舌淡红,苔白或苔薄白湿润,脉浮紧。
代表方:麻黄汤常用剂量: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
3、阳明热证主要症状表现:发热、怕热、汗自出、脉滑数或洪大代表方:白虎汤常用剂量:知母18克、粳米21克、生石膏48克、炙甘草6克如果有白虎汤证的基础上,出现口渴,那用白虎加人参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中林六经辨证撷英沈凌波摘要:范中林是火神派著名的传人之一,辨证承袭张仲景六经辨证思维,善用附子等温热药起沉疴,扩展了麻黄剂的运用范畴,可谓色彩斑斓。
本文总结了范老临床上最具代表性的三经病病案经验,以飨同道。
关键词:范中林;六经辨证;麻黄剂;火神派要了解“火神派”,就必读范中林先生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一书,其辨证全部以《伤寒论》六经为提纲,精妙准确,令人叹服,愈信长沙百世师。
纵观收录的69个病案,太阴少阴病案竟然占了40例!其次为太阳病病案,合计共55张,占全部的79.71%。
这和少阴与太阳相表里有关,而范老辨证论治的特色也充分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另外,我个人认为,范老对于火神派学说最大的补充和发挥就在于大大扩充了麻黄剂的运用范畴,代表方剂如太阳病的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半夏干姜散;阳明病的麻杏石甘汤;太阴病的甘草麻黄汤、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等,这些在后面都会逐一论述。
1 太阳病,邪之来路去路不管是本经发病还是其他经发病时有这样的症状,则首先要考虑解表。
无论外感、头痛、风湿、复视……只要病機是寒湿郁闭不得开泄,表现有恶寒、无汗、身体关节疼痛、脉浮紧,就应当首先用麻黄汤开泄之;甚至舌苔,见黄腻或白苔罩黄不燥者,皆是“陈寒郁滞已久之征”,此论真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
麻黄汤中加半夏,范老大赞其可以“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气,痰厥及头疼,非此莫能治”[1]。
表邪得散,再继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以善后。
还有半夏干姜散加茯苓:治疗太阳眩晕证。
现在治疗美尼埃氏综合征引起的眩晕基本都用苓桂术甘汤,但范老又立温中止呕法,目标更加明确,即脾阳不振,而外又有寒邪闭阻太阳,故头胀痛眩晕而干呕(不用吴茱萸是因为不是痛在巅顶),首用半夏干姜散加味降逆化痰,合用小青龙散寒涤饮,继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理中温壮脾肾之阳。
范老将风湿都归于太阳门中,认为“《伤寒论》中论述杂病颇多,而风湿痹痛之阐述,又以《太阳篇》最详。
……风寒外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
”[1]风邪不去,日久与湿邪合化,“变为风湿之邪,由表及里,留注肌腠,滞于下肢,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邪阻益甚,剧痛难忍”。
所以治疗风湿选用桂枝汤通阳解肌,或桂枝附子汤温经逐邪,或甘草附子汤开闭止痛(生姜重用,30克以上),或桂枝芍药知母汤,或五苓散“逐内外水饮”,或当归四逆汤活血理气。
总之,是方随证变,证重一层,用方亦重一层,条理分明,丝毫不差。
2 太阴病,勿忽视手肺经一般论及太阴,多重视脾而忽视手太阴肺经。
病案中有一例视岐病例,起病突然,患者视一为二,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稍紧密,白睛微现淡红血丝,其余尚可。
范老据此认为此例“散精”与肝肾无关,而当责于肺。
原因有三:“一、《审视瑶函》说:目…中有神膏‟。
此神膏为肺阴所聚;前人或称为阴精所生之魄。
……张景岳:…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二、患者视物常见白色、白影,《医宗金鉴》曾指出:…浅绿如白肺经发‟,同时患者在白睛中现淡红血丝。
……外感寒湿之邪入侵,每先犯肺,使治节失调,致令气血阻滞于目。
再参之舌象:舌质淡红而润,苔白滑而腻兼淡黄色,标志寒湿较重,邪渐入里。
再望舌苔紧密,更说明寒湿凝聚较深。
寒湿之邪入侵人体,太阳首当其冲。
三、足太阳膀胱之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下脑后。
”[1]故当首开太阳,用麻黄汤去桂枝加半夏,六剂中鹄,其辨证之神妙与鬼斧至于此。
太阴脾多见虚寒证,“脏有寒,当温之,宜理中四逆辈”,间以建中补之。
范老认为,“脏有寒”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里寒证,二是指脾阳受戕,寒陷太阴。
脾胃虚寒,除了常见的呃逆、喜温喜按、便溏、吐清涎等症外,还可以出现睑废,如重症肌无力。
如果没有其他兼证,可以用附子理中之类。
若兼夹水湿,当先开窍利水,“于寒湿中求之”,选择甘草麻黄汤,化湿而不伤元气。
如内连少阴,当太少两解,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干姜,再用理中四逆收功。
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金匮要略》,原方主治:“气分,心下坚……水饮欲作”。
尤在泾注解为:“气分者,谓寒气乘于阳气之虚而病于气也”,“不直攻其气,而以辛甘温药行阳以化气”。
[2]范老却用此方治疗虚劳、胸痹等病,认为总是真阳不足,寒湿之邪乘清阳之位,所以不必拘泥于“坚”与“盘”及水气之轻重,只要牢牢卧定外解太阳之邪、内温少阴之经即可;后期再用温补脾肾之品如理中、菟丝子、鹿角胶等。
3 少阴病,唯恐世人不识麻附辛汤为太少两感的不二方,不论是外感还是杂病,只要藥證相符,皆可放胆用之。
让人注意的是瘿症,认为“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不可一概泥于痰气郁结或火郁伤阴之常规。
为了让世人识得少阴真寒之象,范老不厌其烦地举了相当多的病例,如鼻衄、头痛、舌强、偏枯、喉痹等等,让人想起郑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中也不厌其烦地举了很多容易被思维定势认为是阳证的阴证,真是应了那句评论:“婆婆语也”。
少阴病的主方就是四逆汤,而范老将四逆汤广泛用于一切阳虚阴盛之人,只要具有“舌质淡白、苔润有津;面色晦暗无泽;神疲、恶寒、四肢清冷,口不渴或渴不思饮,或喜热饮;大便不结,或大便虽难但腹无所苦,或先硬后溏;夜尿多,脉弱……都可以用。
其中干姜的用量需要灵活掌握,在程度较轻如舌质虽淡而不甚、苔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可以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至于附子等量。
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
范老使用附子的量非常大,常规用量60克,最重达500g(均宽水先煎),却从未出现过死亡或者后遗症,其中的道理值得琢磨,也说明我们对于某些中药药性的理解、掌握和驾驭还远远不纯熟。
4 总结范老治病的特色是认为世上万病皆可以用六经来分型,万病皆不出六经范畴。
本文总结了范老临床上最具代表性的三经病病案经验,仍然感觉意犹未尽。
范老的病案看似举重若轻,实际上需要多少扎实基础的沉淀,也鞭策我们这些后学者要时时努力进步,心细如发才能够胆大不慌。
谈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几种思维方法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余国俊《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
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苦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
本方药仅3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用机会颇多,远远超出了原书的适应范围,而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医者畏惧麻辛附而不敢使用;有的即使遇到适应证,亦不愿单独或仅稍事加味使用(仅加一二味),而必加减得面目全非,或喧宾夺主。
若此者疗效自然降低,其至无效。
适至反思之时,不咎思维方法之误,反怨经方难用。
俗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兹结合若干病例,谈谈运用本方的几种思维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1.方证对应法方证对应,又称方证相应、方剂辨证、汤证辨证等,乃张仲景著作的一大特色。
按照方证对应原则,只要临床特征性症侯与仲景书中的描述相符合,就可将经方信手拈来,而不必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
直而言之,这实际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临床实践,堪称运用经方的一条捷径。
如1992年3月曾治我院某男,62岁。
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历3日。
其人形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
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失。
但3年来每年均发病3~4次,每次症状均以恶寒思睡为主,且必须住院0.5~1个月,叠经输液(药用抗生素、维生素、肌苷等)、输血方能渐渐缓解。
西医每次诊断均为“肺气肿”、“重感冒”。
这次本应住院,但患者一想起历次输液时手背肿胀难忍,便心有余悸,故欲先服中药一试,如不效再住院。
刻诊:体温36.8℃,精神萎靡,困倦思睡,纳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证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今患者发病伊始,便周身恶寒,困倦思睡,脉沉细,显系寒邪直中少阴,而与提纲证基本符合。
故笔者不受本医历次的同一诊断与治疗的任何束缚,而拟使用方证对应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
但虑其年老体虚,且发病已3日,恐汗多伤正,故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再加炙甘草以匡扶正气。
处方:炙麻黄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6g,炙甘草6g。
服1剂,并无汗出,但周身恶寒,困倦欲眠等症渐渐消失,精神转佳。
随访1年未复发。
可见方证对应法,实为准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一条捷径。
2.病机推求法《内经》要求医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而“谨守病机”的前提是准确地推求病机,即在尽可能详尽地审疾察症,完整地占有四诊资料的基础—匕,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最后作出病机诊断,以利于遣选高效方药。
如前所述,在(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这是就外感时病而言。
若系内伤杂病,其基本病机则为阳虚寒凝。
实践证明,临证时只要细心体察,准确地推求出这样的病机并不困难。
然而在四诊资料不全时(病人函诊时经常遇到),就比较麻烦了。
如《中国乡村医生》1993年第7期刊出拙文(左小腿剧痛25天)之后,于9月初收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化肥厂卫生所范医生来信称:其妻右膝关节疼痛多年(有右膝外伤史10余年),经X光摄片,诊断为“右副韧带损伤伴胫骨上端轻度骨质增生”。
该市一医院曾动员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已44岁,估计手术效果欠佳,便予以封闭治疗。
因经常复发,特函诊求服中药。
笔者读信数遍,茫然无从下手,连拟数方,皆不中意。
不得已勉力从俗,寄去习用治疗久痹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活血通络药物;并告以四诊资料不全,无法推求病机以明确中医诊断,希望补充云云。
范氏于10月13日来信说:眼药6剂乏效。
患者双下肢酸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肌肉轻度萎缩,近2天因参加田间劳动,顿觉行走不便……中医四诊:面色少华,舌淡红,根部有少量白苔,脉濡缓,痛处喜温怕冷。
笔者据此推求其病机可能属于阳虚寒凝,遂寄去重剂麻黄附子细卒汤加味:生麻黄30g,熟附片50g(先煎1小时),北细辛20g,熟地60g。
嘱服6剂,范氏于12月30日来信说,“您寄给我的处方,我爱人服后效果很好!共服6剂,右膝疼痛全部消失,同原来一样。
经剧烈的体力活动,或劳动亦无任何不适”。
又说“经多次病例验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治疗腰腿痛病例有特效”。
所谓“特效”,故为偏激的美誉,但功;足以说明推求病机法对于遣选高效方药的重要性。
而遣方不谙病机,犹如盲子夜行3.体质辨证法人之体质,禀于先天,成于后天。
而人禀五行,各有偏重。
早在《内经》.上就记载着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以及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特征与治疗宜忌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