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任务单

合集下载

幼儿园群文阅读教案

幼儿园群文阅读教案

幼儿园群文阅读教案
一、教案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在群文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培养幼儿的阅读惯。

2. 通过群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儿歌、童话故事等。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阅读,鼓励互相分享和讨论。

3. 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步骤
1. 师生互动:教师介绍当天的群文阅读材料,并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2. 小组阅读: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群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3.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分享他们读到的内容,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4. 角色扮演:选取群文阅读材料中的角色,让幼儿分别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5.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今天的群文阅读活动,鼓励幼儿继续保持阅读惯。

五、教学评价
1. 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意愿。

2. 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延伸
1. 每周定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并增加阅读材料的复杂度。

2. 鼓励家长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以上为幼儿园群文阅读教案的内容,敬请参考。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

新课标实践:2024年语文教学中的全书阅读三种课型引言在2024年的语文教学中,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书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探讨三种全书阅读课型: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课型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

一、群文阅读1.1 课前准备- 教师需精选一组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阅读。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包括阅读笔记、问题思考等。

1.2 课堂实施-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收获。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教师进行总结,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和思想。

1.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感悟。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主题阅读2.1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一组文章。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

2.2 课堂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对主题的全面认识。

2.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主题报告,梳理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比较阅读3.1 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两篇具有相似或相反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预习。

- 教师设计阅读任务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异同点。

3.2 课堂实施-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发现文章的差异和联系。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发现。

-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

3.3 课后作业- 学生撰写比较阅读心得,阐述对文章异同点的理解和思考。

-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结语通过实施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这三种全书阅读课型,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群文阅读》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本单元选编了《麻雀》、《茶馆》、《草船借箭》三篇文章。

这三篇文章题材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历史故事,还有现实题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教学素材:准备与文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概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教案-《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天地有大美,枝叶总关情——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一)学习任务群解读学习任务群11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目标与内容(3)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选用改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4)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进行小说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小说写作,撰写文学随笔,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按照课标任务群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深入阅读作品,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完成文本的审美与鉴赏活动;要求学生学习时用读书提要、读书笔记、文学评论等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个人见解;在学习中,以专题阅读、对比阅读为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借助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本单元围绕“自然情怀”这一人文主题,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

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徉,既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解读1-3 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重点从单元的情境任务、活动的评价任务和部分学习活动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3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教案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教案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 锻炼学生捕捉文本信息、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古代诗词:《静夜思》李白- 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徐志摩- 古代散文:《岳阳楼记》范仲淹- 现代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不同文体的图片或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韵味。

2.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对上述四种文体有何印象?是否有过类似的阅读体验?自主阅读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一种文体的阅读材料。

2. 导读提示:为每组提供阅读指引,如关注诗歌的韵律、散文的叙事手法等。

3. 交流分享:每组内部讨论阅读体会,准备向全班分享。

深入探讨1. 文体对比:引导学生比较古今诗词和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2. 主题探索:讨论各篇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语言鉴赏:分析诗文中的语言特色,如意象、修辞等。

实践应用1. 模仿创作:鼓励学生模仿所学文体,创作自己的短诗或短文。

2. 互评改进:同伴之间互相评价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总结反思1. 知识梳理:总结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谈谈通过群文阅读对文学的理解有何提升。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来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需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受益。

初中任务群阅读教案

初中任务群阅读教案

初中任务群阅读教案1.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提前发放给学生。

2. 学生准备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享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互相了解阅读背景。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划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

三、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2. 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深层含义、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阅读活动的收获,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 学生表示将继续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的质量,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素养。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每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4.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总结:教师总结每篇文章的特点,强调阅读技巧和方法。

6.拓展: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进行评价。

2.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相关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

2.阅读理解测试题。

3.写作练习题目。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作者:陈秀玲莫燕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7期陈秀玲莫燕陈秀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莫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群文阅读并不是一种全新的阅读理论或方法,它和以往的单元教学、专题学习在表征形式上是相似的,它们都以多篇阅读文本为对象,注重各文本之间知识内容的整合与勾连,凸显教学的整体性理念和要求。

随着学习任务群的提出,群文阅读不断发展,加之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学习任务的出现,学习任务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群文阅读与学习任务单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简单来说就是用于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单,理解群文阅读中任务单的问题,要从把握和理解群文阅读和学习任务单的内涵要素开始。

目前,学界并没有完全明确而统一的关于“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最早提出群文阅读这一理念的应为台湾学者赵镜中,他在《从“教课文”到“教阅读”》一文中提到:“学生的阅读量增加,教师开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1]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文本组元的原则和文本数量这两个方面是他所倡导的群文阅读的基本。

此后,随着群文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群文阅读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如浙江省的蒋军晶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教学”[2],概念涉及到的文本数量、所需的时间以及阅读对象这三个角度;研究者于泽元、王雁玲等人认为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则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3],提出群文阅读时文本的数量问题,文本的组合原则以及阅读的目的等内容。

也有更多的学者开始思考并关注群文阅读更加核心的问题,比如阅读的性质、任务和目标等。

较有代表性的有倪文锦教授、潘庆玉教授。

前者认为群文阅读“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

群文阅读:《民间故事中的“问答式”描写》教学设计+选文+阅读单+作业设计

群文阅读:《民间故事中的“问答式”描写》教学设计+选文+阅读单+作业设计

群文阅读:《民间故事中的“问答式”描写》教学设计+选文+阅读单+作业设计导入:大家好,我是XXX,听说你们都喜欢读故事。

那你们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民间故事,我们要在这三个故事中寻找宝藏,但前提是必须过两关,拿到两把金钥匙。

有没有信心呢?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感知人物特点。

2.比较阅读三个故事,了解民间故事“问答式”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及表达效果。

3.研究通过“问答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用“问答式”情节创编故事,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1.出示任务卡(1):默读《聪明的牧童》,想一想:国王提出了哪几个问题?请用横线勾画下来。

牧童每次是怎么回答的?请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思考:从国王提问和牧童回答的话语中,你发现了什么?2.让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勾画边思考。

3.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4.邀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国王和牧童分角色朗读对话。

5.出示任务卡(2):默读《为国王画像》,想一想:画家为什么不愿意画国王的真容?画家画了哪些东西?国王看到画像后有什么反应?思考:从画家和国王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6.让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勾画边思考。

7.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8.邀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画家和国王分角色朗读对话。

9.出示任务卡(3):默读《裁缝儿子对付部落主》,想一想:裁缝儿子是如何对付部落主的?思考:从故事情节中,你发现了什么?10.让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

11.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12.邀请一个学生朗读整个故事。

13.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个“问答式”情节的故事,可以分组合作。

14.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编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谁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从刚才国王提问和牧童回答的话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国王想考验牧童的智慧,出了三个难题,但都被牧童机智巧妙地回击了。

老师:你真会读故事!你抓住事件就概括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行动研究I.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变。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师对群文阅读理念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期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首先对群文阅读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学习任务单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明确学生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本研究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层次,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进步情况。

同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本研究力求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以期推动群文阅读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普及和发展。

群文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习任务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许多教师和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七单元《我与地坛》《赤壁赋》任务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我与地坛》《赤壁赋》任务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作探究
任务一 “景致解说”,感受自然之美
(课前预习作业)查阅图文资料及结合课文,选择地坛或 赤壁矶(今武汉赤矶山)的一两处景致进行解说。
小组内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进行解说展示。
任务一
成果展示
“景致解说”,感受自然之美
生一:我解说的景致是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是一座皇家坛 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走进地坛,你能望 见古殿檐头那曾经光彩夺目的琉璃,能看见门壁上那曾经夸耀的朱 红,能抚摸那散落了玉砌雕栏……
文学阅读与写作
解读生命 启示人生
《我与地坛》《赤壁赋》群文阅读
学习目标
1.能通过诵读感悟自然之美,体会不同作者笔下的景物 呈现出的不同形象、色彩。 2.能体悟情景之间的关系,了解自然美与生命安顿之间 的关系,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深度。 3.学生能从文章中获得精神的启示,找到属于自己的自 然风景。
情境引入
于是,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再一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时
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太过平静,他却突然之间把自己化作了千古绝唱

文字狱
冤案
史铁生 (1951—2010)
资料链接
1951年产生于北京。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任务一
成果展示
“景致解说”,感受自然之美
生三:我解说的景致是赤壁矶。赤鼻矶位于黄州城西,它 的最佳观赏时间点是月夜。月夜下,泛舟于赤壁之下,上面 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清风慢慢吹拂着,一叶扁舟 如一片苇叶,轻浮在水面,任意左右西东。景象澄澈,又似 朦胧,如梦境一般。
合作探究
任务二 话低谷,解读生命 研习问题: 1、史铁生和苏轼分别遭遇了怎样的人生低谷?他们如何面对低谷?最终 是否走出低谷?结合课文及查阅的资料谈谈你的认识。 2、史铁生和苏轼笔下的景致与情感有联系吗?如果有,这种联系是如何 建立的?

《故都的秋》《赤壁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

《故都的秋》《赤壁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教案

教学设计一枝一叶总关情——《故都的秋》《赤壁赋》《我与地坛》群文阅读高一(3)班魏菊英老师一.单元主题:1.任务群归属: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写景散文)。

2.人文主题:自然情怀(对自然、借自然)。

二. 教材要求: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寄情于景”的写作及阅读的意义。

2.提升审美品位:学习文辞美,感受景物美,体悟情思美。

3.学习作者欣赏与表现自然的角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情思,丰富思想情怀。

2.提升对景物描写的认识,了解一些写景状物的方法与作用。

3.能写景物描写赏析文段,作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

四. 教学重点:1.深入阅读三篇散文,充分感知、领悟文本。

2.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重点写景段落,感悟“自然情怀”。

3.梳理整合,把握“情景交融”的特点及常用写法。

五. 教学难点:1.落实熟读积累(语言+全文)。

2.学会赏析景物描写语段。

六. 教学方法:导论、自读、点拨、交流分享、写作实践。

七. 教学课时:6课时+一周的课余时间第一、二课时:单元起始课1.明确单元特点、交待学习任务、推介自读参考文章。

2.在单元任务的引导下,初读《故都的秋》、《赤壁赋》与《我与地坛》。

第三课时:研读《故都的秋》、《赤壁赋》与《我与地坛》,品析秋景秋情秋意。

第四课时:研读《故都的秋》,完成整体把握与局部精析。

第五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阅读《我与地坛》,完成整体把握与局部精析。

在比较中,学习赏析语段的写法。

第六课时:学习《赤壁赋》。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教学导入:名家名作有关秋天的诗句+提问提问:同学们,走进秋天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感触呢?二. 课文精讲任务活动一:阅读《故都的秋》,品读秋景。

【明确】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第一自然段)。

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果。

问题:我喜欢的故都秋景图:我的鉴赏:【提示:可以从作者选取景物的角度(形、色、声)、景物特点、表达技巧、色彩特点、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鉴赏。

战士》《荷花淀》《芦花荡》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战士》《荷花淀》《芦花荡》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感受孙犁小说中展现的战火硝烟中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向号角声中牧笛悠——〈战士〉、〈荷花淀〉、〈芦花荡〉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号角声中牧笛悠——《战士》、《荷花淀》、《芦花荡》群文阅读
2、学习目标:
通过资料搜集,重点讲解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认真阅读孙犁的三篇小说,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把握作家四十年代战争小说诗化的特点;感受孙犁小说中展现的战火硝烟中的爱国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感受小说中的诗化美和浪漫主义审美理想。
3、结合孙犁的人生经历,创作原则,感受作品的真善美。
4、拓展延伸,立足当下,结合自身,学习理性思辨地分析问题。
三、困惑与建议(学生填写)
3、学习资源:
①《战士》、《荷花淀》、《芦花荡》文本
②相关资料:PPT课件
4、学习方法:
课前:搜集背景资料,自主阅读;
课中:积极主动思考,抓住议题进行群文阅读;
课后:及时总结,学以致用,完成拓展延伸。
二、学习任务
1、抓住议题,拆解关键词,寻找矛盾。
2、紧扣矛盾,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体会小说诗化的特点。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百合花》《哦,香雪》群文阅读学
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为《百合花》做小说梗概的活动,掌握与小说主题紧密相关的主要情节;
2.通过小说梗概与原文的比较,领会《百合花》作为一篇诗化小说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不在于情节的曲折、冲突与丰富,而在于其中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所营造出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情绪氛围以及感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3.通过分析“百合花”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进一步探讨小说意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对这种关系的思考迁移其他诗化小说的阅读中去。

课前学习任务
自读《百合花》和《哦,香雪》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请从第三人称的视角,为《百合花》写700字左右的小说梗概,
并思考由于字数有限,你要删去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删改。

【学习任务二】
有一个细节一直都参与在小说的主干情节中,就是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从开始通讯员借被子,到后来新媳妇献被子,最后新媳妇为死去的通讯员盖被子,都是以这条被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道具,但是为什么小说的题目不叫《百合花被》,却叫《百合花》呢?
推荐的学习资源
1.《百合花》进入教材修改前的原文
2.《哦,香雪》进入教才修改前的原文。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设计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设计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设计任务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01任务导引本课两篇文章都是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青年,对反动统治阶级屠杀革命青年的暴行进行了无情揭露,对革命青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笔下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更好地把握两文各自的内涵。

02任务设计1.请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的刘和珍的事迹,概括其品质、精神、性格。

答案①思想进步、追求真理。

虽然她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崇敬鲁迅。

喜欢读鲁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

这正说明了刘和珍自觉、坚定地支持鲁迅,她是鲁迅的学生,也是鲁迅的战友和同志。

②敢于反抗、乐观温和。

刘和珍是个有群众威信的学生干部。

她曾因带领同学们与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而被开除,然而她依然“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不但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

③正义果敢、有责任心。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明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

④勇敢坚强、忠贞爱国。

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执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除了写刘和珍外,还写了哪几类人?他们在“三一八”惨案后有什么表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答案3.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概括白莽的形象特点。

答案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

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

4.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抓住什么特点来刻画柔石的?答案有关柔石的材料主要见于二、四部分。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环境描写群文阅读单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环境描写群文阅读单

橘子(节选)作者:芥川龙之介一个阴沉的冬日黄昏,我登上从横须贺出发的上行列车,在二等车厢的一个角落坐下,茫然地等着发车的汽笛。

电灯早已点亮的车厢里,很少见地除了我以外没有一个乘客,望望窗外,昏暗的月台上今天也是很少见地连一个送行人的影子都没有。

只有一只被关进了笼子里的小狗,时时悲哀地吠着。

这些情景与那时我的情绪正相称。

一种无以言表的疲惫和倦怠,在我头脑里投下仿佛这雪天的阴霾一般昏沉沉的影子。

我将两手插在外套口袋里一动不动,连从口袋里取出晚报来看的精神也打不起。

但不久发车的汽笛鸣响了。

我感到心里稍稍舒畅了些,将头靠在后方的车窗框上,有意无意地等待眼前的停车场向后退去。

然而在那之前我听到刺耳的晴天穿的木屐的脚步声,从检票口那边走近,之后随着车长在咒骂着什么的话音,我乘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慌慌张张走了进来,同时列车一阵摇晃,缓缓地开动了。

那将人的视野划分成一格一格的月台柱子,似乎被忘记在那里的运水车,还有在向车里的什么人为小费而道谢的红帽脚夫-那一切都在向车窗扑来的煤烟之中,恋恋不舍地向后退去。

我终于舒了心,点燃一支卷烟,头一次抬起倦怠的眼睑,瞥了一眼坐在了前方座位的小姑娘。

……魔盒(节选)作者:大卫·洛契弗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老山界(节选)作者:陆定一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