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9册 第1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7 教案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7 教案
课题
练习7
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我国历史上中的各个朝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为民族历史而骄傲的情感。
2、写好钢笔字:通过描红,临写,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整体布局的能力。3、诵读与积累:教学时,注意联系《水浒传》进行想象,不必解释每个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读成诵。
那些贩枣子的客人哈哈大笑,指着杨志等人说:"倒也,倒也!"杨志等顿时头重脚轻,软瘫在地上。贩枣子客人从松林里推出他们的独轮小车,把枣子倒掉。杨志他们眼睁睁看着金珠宝贝被装上小车推下冈去。
三、课堂总结
哪些同学声音洪亮,举止大方?
老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点评。



忍无可忍逼上梁山
劫富济贫铤而走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替天行道志存高远
(3)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小精
(4)大体上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
部分成语解释
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替天行道:按照天意,在人间做正义的事业。或者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我们在平时看了故事之后,就要学会说。所以,我们要好好练习自己的口语。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练习说故事。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现实中,要形成一个交际场,交际的双方不管是说,还是听,都必须有个具体的说或听的目的,否则交谈是没有意义的。)
3、反馈。
二、老师范讲故事
1、老师精心挑选一个故事《智取生辰纲》
"纲"是成帮结队地运送货物的意思。生辰纲"就是运送寿礼,梁中书为了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准备派杨志押送去东京。这时正是大热天,挑担子的士兵们走得汗如雨下,怨天怨地,"唉,蔡太师要是冬天过生日就好了!"那天中午,好容易爬上黄泥冈,士兵全部躺倒在树阴下,无论杨志怎么催促也没用。另有一帮贩枣子的客人也在松林里休息。这时有个汉子挑着酒桶唱着歌走上冈来。士兵们口渴极了,就凑了钱要向那汉子买酒喝。杨志吼道:"不许买酒!谁知道这酒里有没有蒙汗药!"那帮贩枣子的客人围过来了,他们买下一桶酒,用自己带来的两个瓢舀着喝着。喝完这桶酒,有个客人在另一桶里又偷偷舀了一瓢,正喝着被那卖酒汉子发现了,这客人赶紧拿着半瓢酒逃开。另一个客人也拿了一个瓢来舀酒,被卖酒汉子夺过瓢,把酒倒回桶里,"哼,你这客人要不要脸?"杨志见两桶酒都被人喝过了,也就不再反对士兵买酒,最后他自己也喝了一点。

苏教版小语第9册习作5 教案

苏教版小语第9册习作5 教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一幅图片,喜欢吗?为什么?表情丰富)
1、指导看图,总结表情。
2、板书:喜怒哀乐
(每一个脸蛋图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一件事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看脸蛋图回忆一下,你想到哪些事情呢?)同桌交流后点名说。
(你的故事很有意思,在写故事的时候我们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呢?)
二、导学:回忆写作方法,指导写作。
1、回忆写作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片段阅读,指导学习。
三、导学:出示习作要求,审题。
1、点名读题
2、审题亲身经历真情实感
四、练学:拓展思路
(西方有位叫培根的哲人曾经说过: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能得到双倍的快乐;把忧郁告诉别人,那么你就会减少一半的忧郁。回忆生活,有时为了一件小事而与同学闹别扭,有时为了一道题目而与父母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而心花怒放,有时因为练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心扉,释放藏在心里的喜怒哀乐,一起来聊一聊那些曾经难忘的心情故事,好吗?)
课题
习作5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比较四副神情各异的脸蛋图,感受他们分别表达的内心情感。
2、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3、拟一个较为合适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将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1、内容具体;2、个性表达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要求
读懂要求,回忆往事。
教学过程
旁注
一、查学:观看人物脸蛋图,归纳人物表情。
小组讨论。
五、自由表达,师生评价。
点名讲故事,师生评价,指导修改。
(谢谢你的精彩故事。)

小学第九册语文教案全册

小学第九册语文教案全册

小学第九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写人第一课:我喜爱的人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描述自己喜爱的人,培养学生对喜爱之情的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真实地描述人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一份PPT展示,包括图片和文字; - 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用图片展示自己喜爱的人,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喜爱的人是谁,以及他(她)的一些特点,包括外貌、性格、才能等。

3. 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喜爱的人,并讨论其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

4.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依次分享自己喜爱的人,并介绍他(她)的特点。

5. 教师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点评每个人物的特点,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喜爱一个人。

第二课:写人的外貌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练习描绘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外貌特征; - 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人的样貌。

2. 观察描述:教师展示多个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展示,选择一个人物并练习描绘他(她)的外貌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4. 分享展示:学生依次展示自己描绘的人物外貌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并引导学生用更具体、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

第三课:写人的性格教学目标: - 通过观察、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练习描绘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 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 苏教版

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解析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段析】引用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开门见山地点出所写对象。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l 200平方公里。

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段析】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长度、宽度和面积,给读者以整体上的认识。

【品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山比为祖国的瑰宝,强调黄山的奇特、珍贵。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

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

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

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 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地球上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

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

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

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段析】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的形成,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

第一部分(1~3):总写黄山。

运用一系列数据准确地说明黄山的地理位置、概貌以及从地质学的角度介绍黄山形成的年代和原因。

【品味】“千峰竟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这些四宇词语,不仅句式整齐,而且有气势,写出了在俯视角度下黄山的整体概貌。

“可谁能想到”突出了地壳变化的难以预料。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说明文章中所叙述的黄山的形成原因是有科学依据的。

9册语文

9册语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培养良好的习惯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使学生明白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1.师讲汪得净读书不做笔记的故事。

2.生听后讨论: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3.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4.教师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2)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园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3)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摘抄。

(精彩词句)(2)编写提纲。

(概括主要内容)(3)写读后感受。

三.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看图揭题,了解工具书的意义1.出示教学挂图,读读椭圆形框内的两行文字,说说图上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以明确该图的主题。

苏教版小语第9册习作6 教案

苏教版小语第9册习作6 教案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查学: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激趣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聊一聊,说一说。看到图上内容,你们能猜出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看图各自练习说话。
二、导学,启发点拨,情感互动
1.瞧一瞧,说一说。大家看到这两幅图,一定非常感兴趣。愿意把你看到的图画内容说给大家听吗?
2.猜一猜,议一议。眼看着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你们能猜出事情的表达体验
学生各人按照自己对两幅画面的理解和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的想象,把整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练学,完成草稿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学生继续完成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
一、明确作文的要求。
二、总评这次作文
三、引导自评、互评
1、让学生自己品读自己的作文,结合老师的评语,自我分析、自我发现。
三、练学,拓宽思路,体验实践
1.想一想,说一说。大家根据课本上两幅图的内容,大胆地想象一下,后来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会怎么样呢?
2.议一议,比一比。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果,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四、总结升华,放飞情感
1.评一评,比一比。
组织学生小组自评,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出色。
课题
习作6
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练习7》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练习7》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练习7》教案课题:《练习7》教材:苏教版第九册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主题,明白诗意,感受诗意。

2、能正确读出每个字的音、声、调、义。

3、能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1、学习拼音、注音,把握读音。

2、了解诗人寄托于红楼的深用意,感受爱国之情。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为红楼赋予的深刻寓意。

2、情感理解和体验。

3、善于运用自己的语感,朗读标点符号,表现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1、独立思考法。

2、情感体验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把《练习7》这首诗的诗题呈现在课堂上,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这首诗的诗题是什么?根据你们对诗题的理解,你们认为作者想表述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出各自的观点。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找一两个孩子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作为进一步探讨的起点。

二、理解诗歌:教师请学生先默读第一至第三句诗歌,听完之后要求学生一起再读一遍,强调每个字的音、声、调、义,掌握词义后,提醒学生掌握好分段,根据分段进行语调上的起伏。

然后,介绍红楼的背景,教师直接让学生读出红楼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色彩并吸取其韵味,了解诗歌中对红楼的寓意。

最后,请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并体会作者对红楼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爱。

三、感受诗意:1、情感体验:老师会出现五种情感(气愤,悲伤,喜悦,祈祷,赞叹),请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诗句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默读训练:老师先朗读全篇,然后让学生将诗歌分段默读,注意语调和分段,读完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上完一堂课之后,老师可以考核学生对于此题的理解程度–借助平时的课程测验,看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解析每个字的音、声、调、义,并对红楼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爱有自己的理解。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并不是只有能背会古诗词才算学会,相反,教育从来不应该是只张口背诵和习惯性按部就班。

孩子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学习体验和进步,这是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所在。

苏教版九下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威尼斯商人》同步练习

苏教版九下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威尼斯商人》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威尼斯商人》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威尼斯商人》是(国别)大戏剧家(姓名)的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剧(填“悲”或“喜”)。

该戏剧家著名的悲剧有《》《》。

答案:英国|莎士比亚|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真接填答即可,注意括号中的提示,不要填写错位,注意易字“莎”“密”“姆”的写法。

点评:外国文学中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方面的常识要注意识记。

2.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

答案: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悲剧|喜剧|正剧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并列项不要求顺序,但前一组与后一组不要混淆,看清答题点“表现形式”“内容性质”。

点评:一些文学体裁的分类如戏剧比较复杂,学习时要掌握分类的标准,归类记忆。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豺.狼骡.马契.约一磅.肉魔窟.藏匿.答案:chái|luó|qì|bang|kū nì解析:注意“豺.”是声母翘舌音;“骡”的声母是l,“匿”的声母是n,不要混淆;“磅”的声母是b 不是p,“窟”的声母是k不是g。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4.根据拼音写汉字。

怜mǐn huò免guì子手cè隐shè免bǐng告甘lín tǎn露答案:悯|豁|刽|恻|赦|禀|霖|袒解析:读准拼音后,根据词义判断所填汉字的意义,不要把所填字写成同音形似的错别字。

点评:汉字中同音形似字较多,平时学习要注意分辨,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细心。

5.找出下项各句中的错别字。

①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4 教案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4 教案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板书设计:
练习4
金碧辉煌 卧薪尝胆 首屈一指 川流不息



课题
练习4
课时
3-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2、学写毛笔字。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教


课题
练习4
课时
3-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毛笔、钢笔
预习要求
准备好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旁注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七彩冲浪板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 “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 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 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 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 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 护。 2 . 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 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 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练习一
风儿在哪里?
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湖面泛起了碧波, 风儿己从那里走过。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树梢轻轻地摆动。
风儿己从那里走过。
„„
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 国旗自豪地飘扬,
风儿己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 风车快乐地旋转,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风儿己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 „„ 发丝轻抚着小脸,
风儿己从那里走过。
赛诗会——背诵带有“风”的诗句,看 哪组背得多。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 《塞下曲》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学校工作计划要点,结合初三学生特点,以中考命题原则为依据,立足学生发展,做好集体备课工作,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1、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优化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精化学案,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教学模式。

2、完善教学常规,加强落实常规要求的指导和执行力度,向常规管理要质量。

3、眼中有学生,心中有中考。

4、搞好教科研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1、以学习、研究、借鉴、优化目标教学,洋思经验为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师学生实际,活学活用,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科教学模式。

2、深入研究教材、课标、新课改理念、集体备课、共同切磋。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确保语文教学质量。

(二)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常规,从严从细、强化落实、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1、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个重要环节,并开展检查督促工作。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而科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真正贯彻叶圣陶的“课文无非就是例子”的思想,以课本课文为例,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并延伸到课外,搜集中考专项练习版块、综合初中知识、强调重点难点考点;以练为主、练教结合;加强能力训练、贴近中考实践。

4、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搜集赤峰地区及其他先进地区的中考试卷,进行系列化试卷答卷训练,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思维空间。

5、开展“四个一”的语文活动;写一手规范端正的汉字,每课都要有一段语言品析,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周写一篇标点正确、语言通顺、内容充实的作文(周记)。

(三)根据学生实际、研究中考命题趋势、把握中考动向。

1、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较差,所以必须眼中有学生,把教学工作分散化、系列化、鼓励学生每天都背两首诗或一篇古文言文。

苏教版教材第9册黄山奇松ppt

苏教版教材第9册黄山奇松ppt

卧龙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 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 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 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 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 加秀美。
孔雀松Leabharlann 卧龙松探海松竖琴松
推荐书籍: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 袁牧《游黄山记》 叶圣陶《黄山三天》 丰子恺《上天都》 ……
作业设计: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读读描写黄山的 作品。下次课外书讨 论会上交流。
它有一丛青 翠的枝干斜伸出 去,如同好客的 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 的到来。
它有一丛青 翠的枝干斜伸出 去,如同好客的 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 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 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 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送客松姿态独 特,枝干盘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 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 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送客松姿态独 特,枝干盘曲,游 人把它比作“天然 盆景”。它向山下 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 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 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 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 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 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 “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6 教案

苏教版小语第9册练习6 教案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练学,布置作业: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学,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审题。

《浪花和礁石》(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读通文章,把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先自己练,再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二、导学,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①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

②引导学生读帖。

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结构。

③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行中的位置。

2.练学,教师巡视、辅导。

3.思学,反馈。

①表扬、展示。

②指出、纠正。

第三课时一、导学,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4)教师点评。

二、导学,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1.审题。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素材 苏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素材 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下三叠泉张抗抗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光滑了的树杆。

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山泉,就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哗哗作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山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

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

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地抱怨这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神,石阶总是默默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

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

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弥漫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负弦波!”一位年轻的旅伴说。

“太好了!不过,似乎正弦波更能代表前进的规律。

”简单说,负弦波是从负极进入正极;正弦波是从正极进入负极。

后者的波形符号是先上后下,而前者恰恰相反。

“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

”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我不由地倒抽了一口冷气。

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

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顿觉清凉。

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体味这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的含蓄美,似乎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设计(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设计(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精选篇1)【设计思想】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教师导入: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1.读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从名、时、地、著、评方面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原题目《故乡》前加上定语。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预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1.讨论课文的叙述的线索和小说的结构层次。

(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1. 引言负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负数的概念,比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关于负数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2. 什么是负数负数是小于零的数。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的位置是在零的左侧。

负数通常用负号(-)表示,例如-5,-10等。

3. 负数的数轴表示在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通过图示的方式来说明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数轴上,从原点向右延伸表示正数,从原点向左延伸表示负数。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5时,我们需要从原点向左移动5个单位。

4. 负数的加法和减法4.1 负数的加法在负数的加法中,当两个负数相加时,结果将会是一个更小的负数。

例如,-3 + (-4) = -7。

当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减法。

例如,-3 + 4可以转化为4 - 3,结果为1。

4.2 负数的减法负数的减法可以通过加法的运算规则来处理。

例如,-5 - (-3)可以转化为-5 + 3,结果为-2。

另外,负数与正数相减可以看作是负数与正数相加的结果,例如,-5 -3可以转化为-5 + (-3),结果为-8。

5. 负数的应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5.1 温度表示在气象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低于冰点的温度。

例如,-5℃表示气温为零下5度。

5.2 海拔高度在地理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

例如,-100米表示地面距离海平面有100米的深度。

5.3 负债在经济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债务。

例如,一个人欠了500元,那么其财务状况可以表示为-500元。

5.4 电荷在物理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带有负电荷的粒子。

6. 总结本文通过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的内容介绍了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负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温度、海拔高度、负债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我感悟:
练习朗读文章中的句子
生再读,找到春雨的感觉
我交流:
看了刘绍棠的简介以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领进门》
理解题目的含义
齐读“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滋润着我”
我展示:
配乐朗读
练习说句子
作业布置
1、写自己的恩师:
2、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我的老师》(贾平凹)
前置学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模式教师Βιβλιοθήκη 航学生活动智趣闯关
质疑问难
自主研读
多元展示
诵读积累
学用结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1、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学生交流生字新词。
学生讨论交流,积极发言。
学生归纳: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学生讨论分段,学着概括段意。
学生在了解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桌先交流再全班汇报。
学生根据本课再说说演讲的结构及特点。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1、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组内交流所圈画的词语,并说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结果有何不同?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我讨论:
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我交流:
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我感悟: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作业布置
1、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智趣闯关
质疑问难
自主研读
多元展示
诵读积累
学用结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2、听歌《我爱米兰》
米兰长得不起眼,把方向送给人们,就像老师一辛勤工作默默奉献
2、思考:著名作家刘绍棠的老师田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看图:一个老师正在娓娓动听地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甜甜地笑着,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能够得到什么呢?
4、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我会学:
观察插图。
我交流:
说说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我展示:
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
教学反思
双甸小学语文备课
年级:五备课人:陈娉婷课型:新授
课题
1、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1
累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的演讲课文的要求。
5、老师的故事是春雨。再来读读。
1、老师这儿有一段刘绍棠的介绍请大家看一看。
2、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
3、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老师,望着白发苍苍,恩重如山的老师,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的八九自然段。
4、此时的我已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已经是个大作家了,为什么还行小学生一样的礼?
教学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了解演讲的特点,并能自己演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前置学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模式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
智趣闯关
质疑问难
自主研读
多元展示
诵读积累
学用结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1、教师板书课题,提出疑问:陶校长是谁?
教师补充介绍陶行知的生平。
2、那“演讲”又是什么呢?
3、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陶校长的演讲。提出要求:说说听了演讲的感受,了解什么是演讲。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5、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
1、要求学生仔细读文:准字、顺句、通文。
2、解决本课生字词,解释词语。
3、师:陶校长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讲这些内容?
4、课文是分哪几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板书。
5、根据这4点,说说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教学反思
双甸小学语文备课
年级:五备课人:陈娉婷课型:新授
课题
1、师恩难忘
课时
2
累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课件
学生准备
前置学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模式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
智趣闯关
质疑问难
自主研读
多元展示
诵读积累
学用结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活动一:探讨“第一问”。
1.自由朗读第2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健康问题?
2.全班交流、质疑、完善。
活动二:学习“第二问”。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第二问”为什么要问学问有没有进步?
2.全班交流,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活动三:探讨“第三问”和“第四问”。
展示从感情朗读开始!
1.小组分小节展示。
活动四:回顾全文,练习复述。
1.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并编列复述提纲。
2.组内交流:
①说说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②根据提纲,分工复述课文。
3.小组复述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第一问”
6、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6、引导学生在了解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再强调。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说出各自的理解。
学生听录音,感受演讲的魅力。
学生交流感受,并说说什么是演讲。(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感知理解。(善思、质疑、学会带着问题读文。)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学生准备
前置学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堂模式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前置学习
课堂模式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
智趣闯关
质疑问难
自主研读
多元展示
诵读积累
学用结合
得知增智
课外延展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教学反思
双甸小学语文备课
年级:五备课人:陈娉婷课型:新授
课题
2.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
2
累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养成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了解演讲的特点,并能自己演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