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区域和区域差异
选择题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是()A. 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B. 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C.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面状况D.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答案】C【解析】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主要与其纬度位置有关;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与其地形地势即地面状况有关;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与其盆地地形即地面状况有关;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与其海拔高即地面状况有关,据此选C。
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③④D. ②④⑤【答案】C【解析】读图判断,甲是盆地地形,四周多山地。
乙是海岛,中部以山地地形为主,①对。
甲是沙漠气候为主,乙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错。
甲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交通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交通不便。
乙是海岛,与外界联系主要是海运,与大陆联系不如陆地地区方便,也是交通不便,③对。
甲乙两地开发晚,经济落后,产业以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④对。
甲水资源短缺,乙水资源充足,⑤错。
所以A、B、D错。
选C对。
选择题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B. 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C. 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D. 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2】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是(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④国土面积:甲国比乙国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1】B【2】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国家。
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5)区域和区域差异(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区域和区域差异(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1~3题。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比重小D.第三产业比重小(2014·重庆模拟)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
据此回答4~5题。
4.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5.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2014·济南模拟)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6~8题。
6.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7.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8.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D.人口很稠密10.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五)区域联系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区域联系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区域联系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区域联系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五) 区域联系一、选择题2014年12月12日,长1 432 km,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1~2题.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三角洲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④春季台风频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1。
A 2。
B 第1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目的地是华北平原。
第2题,海河流域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多发。
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统计,截至2015年7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正式通水以来全线供水达10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效益初步彰显。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4题。
3.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途需要提水,运营成本大B.中线工程水质比东线工程好C.可以缓解山东半岛缺水问题D.可以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武汉段河流通航能力增强B.黄土高原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大C.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得到缓解D.汉江下游的水文状况引起关注解析:3.B 4.D 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途不需要提水,可以自流输水,运营成本小;中线工程主要经过山麓地带,人口密度较小,水质比东线工程好;可以缓解京津缺水问题;没有注入黄河,不能增加黄河下游的径流量。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课时跟踪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五)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南平质检)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D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2.关于东部地区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产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中、西部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B .短期内可能引起东部地区失业人口的增加C.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D .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I(2014湖北七市联考)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7•中缅油气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A .工业基础好B .交通便捷C .资源丰富D .科技发达4•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 •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C .城市化水平已高达 60%以上D •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2014潍坊模拟)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 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回答5〜6题。
5•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水源C .交通D .城市 6•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读中缅油气管线示意图,回答 7〜8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含解析)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一、单选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 区域面积的大小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故A错;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故B错;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如长江联系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故C错;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因为其内部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故分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B对。
故选B。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 积温的多少B. 地形和土壤状况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4.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 地形南高北低D. 河流南多北少【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图示四大区域是我国的干湿度地区的划分,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为指标来划分的,选C。
第 1 页2.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选A项。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A. 资金B. 信息C. 劳动力D. 产品6.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A. 总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均一性【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的多为:资金、技术、信息和产品。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发展差异 1.东、中、西差异(1)划分依据:__________、经济基础、__________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东部地带,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的比重, 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 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2.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
(2)表现: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 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等任务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 日趋紧张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________、油气资源、________、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____________,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对于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带的 变为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二、区域经济联系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①产业结构差异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①北方②南方 (4)意义(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地区的______快速发展。
(2)西部地区________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______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输出______、技术、______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 中图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2.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3.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差异的产生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划分自然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活动。
东部季风区,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沙漠中的绿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以及与之相伴的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
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开展林业和种植业,主要的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2.交通。
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_℃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1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边界,有的边界明确,有的边界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答案]A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①行政区②中国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青岛市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热量带、干湿地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答案]C也门共和国的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
读图完成3~4题。
3.古城所在地区为阿拉伯半岛的“绿洲”,水源充足,其原因是()A.西风影响大,多地形雨B.高山冰川融水,水源充足C.雨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丰富D.受西南季风和山地的影响,多地形雨[解析]该地位于也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故D项正确。
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A、C项错误;该地位于热带地区,且山地海拔低,无冰川分布,故B项错误。
[答案]D4.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上下排窗,原因是()①墙厚:抵御冬季寒流②窗小:减少热辐射,保温③分排: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④分排:采光条件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该地地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故①错误;窗小,有利于减少热量辐射,并起到保温作用,故②正确;上排窗、下排窗有利于室内外冷暖气体交换,③正确,④错误。
[答案]B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解析]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大,草地面积减小,说明该时期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四)区域差异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区域差异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区域差异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区域差异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四)区域差异一、选择题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位于( )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2.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1月 B.4 月C.7 月 D.10 月解析:1。
C 2. D 第1题,从降水量曲线中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较少,8月份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该地5、6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8月份后受台风影响,带来降水。
第2题,10月份该地气温仍较高,且此时可能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最易发生火灾.“……在豫北乡村的深秋,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看霜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摘自《知识窗》,回答下题。
3.豫北乡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C.土豆 D.小麦解析:选D 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农业以旱作为主,其粮食作物主要为冬小麦。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4~5题.4.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5.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饲料厂 B.油菜地C.养鱼场 D.酒精厂解析:4.D 5.B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D 正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因为围绕油菜地发展了饲料厂、榨油厂等,充分利用了资源。
2019新课标版高中地理总复习选择题强化增分练:练习15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Word版含参考答案
练习15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2018·湖州模拟)下表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面积和区域密度指标。
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区域面积(万km2)人口密度(人/km2)规模城市密度(个/万km2)城镇用地密度(km2/千km2)城镇人口密度(人/km2)京津冀21.6 501 0.6 16.9 273长三角21.7 754 2.34 32.1 485珠三角17.9 598 1.36 25.4 390备注:规模城市是指人口数量在50万及以上的城市,城镇人口密度是指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城镇人口数量。
1.表中数据表明()A.“长三角”城市化水平最高B.“珠三角”规模城市数量最多C.“珠三角”城镇用地面积最大D.京津冀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解析:可求出规模城市数量,应该是京津冀地区最多;区域面积乘以城镇用地密度即可求出城镇用地面积,应该是“长三角”地区最大;京津冀区域面积大,但规模城市密度较小,城镇用地密度小,所以区域内部城市化差异最大。
答案:D2.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人口规模差异B.区域内、外部交通条件差异C.区域自然条件差异D.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差异解析: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中数据不能反映出来;区域面积除以规模城市密度即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造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地密度指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规模城市密度差异导致的中心城市辐射效应强弱的差异。
答案:D(2018·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
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北水南调B.沿线需逐级抽水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解析:北方水资源短缺,南方水资源充足,南水北调,A项错误;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B项错误;对调出区产业结构影响较小,C项错误;调入区水资源总量增加,人口容量可能增加,D项正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和区域差异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1.1区域和区域差异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开展规划③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开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区域是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
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根据以下列图答复以下各题。
〔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④〔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A. 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B. 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C. 差异性和整体性 D.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3.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不同的区域 ,自然环境千姿百态 ,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
同一个区域内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区域是地球外表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C. 区域的边界是十清楚确的D. 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4.关于区域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这种指标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B. 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C. 区域内部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D.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5.以下列图为我国局部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6.以下列图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 全年盛行西风 ,属于温带海洋气候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多火山地震C. 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D. 年降水量岛屿东岸比西岸多7.以下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洞庭湖平原⑥山西省汾阳市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⑤⑥D. ①⑥8.关于区域内涵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是地球外表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9.以下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⑤⑥D. ①⑥10.关于区域内涵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B. 区域是地球外表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11.关于区域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 ,都是人为划分的B.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C. 自然区域的边界往往比较明显 ,人文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D. 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区域12.关于区域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开展有深刻的影响13.读图完成。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一、选择题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金沙江奔子栏河段为取水水源,受水区主要包括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的30个县区。
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省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滇中地区降水多且时空分布均匀,水土资源匹配好B.金沙江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C.滇中地区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区域D.沿线地势较高,工程难度大,需要逐级提水2.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主要影响是( )①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滇中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③滇中引水工程造成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减少④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1题,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不同地区资源的供需状况不平衡。
滇中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A项错误;金沙江作为水源调出区,水量较大,又位于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也比较大,B项错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C项正确;从河流流向可知,引水线路基本上顺河流而下,工程难度不大,D项错误。
第2题,由于滇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①正确;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破坏导致的,金沙江跨区域调水不会使水土流失加剧,且由于水资源得到补充,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作物应该增收,②错误;金沙江调水取水处距离长江中下游地区较远,且长江支流众多,流域内降水丰富,所以该调水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径流量影响不大,③错误;西南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④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跟踪训练: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
一、选择题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
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
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
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部的小清河泺头瞳里庄闸,全长90千米,
如右图所示。
回答3-4题。
3.济平干渠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
施,首次实现了大块塑薄混凝土板在渠道
衬砌中的应用,渠道衬砌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B.防止渗漏损失,提高水渠利用效率和输水效率
C.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使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
4.济平干渠的建成,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向东营市区及沿途县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少沿线地区的水
污染
C .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D .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
读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回答5~6题。
5. 四地中资源储量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6.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①→② B.④→①
C .③→④ D.②→③
从四川小镇普光到国际大都市上海,遥遥2000多千米,如今被一条绿色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单位:%),完成7-8题。
7.关于川气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工程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使天然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8.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回答9~10题。
9. 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条件便利
B .自然条件优越
5~6题图
C .工资水平较低
D .劳动力素质高
10. 目前,日本、韩国相关企业主要向海外生产基地提供 A .技术服务 B .原料供应 C .基础设施 D .能源保障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 .
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
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1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 可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化农业结构 ②实施人工增雨 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13-16题。
13.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 .地形、热量 B .热量、水分 C .水分、热量 D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14.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立方米/人
1555 1810
59605
东部 西北干旱 青藏高 季风区 半干旱区 寒区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5.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土壤肥沃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16.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内陆 D.昼夜长短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可知()
A.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耕地比重小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小
D.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18.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部地区人均耕地比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B.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图4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
业构成情况。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图示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自2013年至2015年,我国某知名IT公司陆续关闭位于珠三角的制造工厂,只保留位于深圳的总部与研发中心,并相继
在东南亚、非洲建立多个加工企业。
下图为
IT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读图,完成21-
22题。
21.该公司把总部与研发中心设在深圳的原
因是深圳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充足
C.信息网络发达 D.交通便利
22.该公司把产品制造厂转移至东南亚、非洲是为了
A.降低劳动力成本 B.扩大销售市场 C方便资金筹措 D.增加原料来源23.在图中产品生命周期的第Ⅲ阶段
A.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B.市场竞争力微弱
C.产品利润开始下降 D.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丙国→乙国→甲国 B. 丙国→甲国→乙国
C.甲国→乙国→丙国 D.乙国→丙国→甲国
25.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
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
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二、非选择题
2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渭河平原和秦岭≥10℃积温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别说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分析乙地成为承受产业转入地的原因。
27.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图1)及重庆市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是,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
(2)从能源消费的角度,简述A工程对长三角地区的积极意义。
(3)图中 B (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该线以北植被为。
(4)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6.2%。
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量,导致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5)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参考答案
1-5:BBBAC6-10:DACCA 11-15:BBBDD16-20:BDBCA 21-25:CACAC
26【答案】
(1)渭河平原≥10℃的积温为3500℃-4500℃,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
渭河平原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
(2)华北平原:流水的沉积作用;地形趋于平坦。
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地表崎岖不平。
(3)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丰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27.【答案】(1)西气东输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或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2)缓解能源紧张,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3)增加地表
(4)秦岭温带落叶阔叶林
(5)人口密集区;河流交汇、铁路枢纽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