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解析(历史部分)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历史)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历史)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图4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1、(4分)D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D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

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B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

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

故B项正确。

4、(4分)B“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D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

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试卷(历史)答案

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试卷(历史)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指定位置填涂自己的姓名、考号、准考证号。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9.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A.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10. 图四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表2A.2 B.31 C.23 D.193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图5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公诉人的演说陈述。

”古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15.图6为(66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解析内容摘要:本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的颁布情况、命题的内容、命题的趋势和能力要求、试题考查形式、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并将今年高考试题与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加以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后的高考总复习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一、整体评价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大纲版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去年的试题结构、题型和题量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比2010年的难度有明显降低,但命题的技巧性很高,审题过程中还得要十分小心谨慎,往年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得到改观,所考查的知识也更加注重教材的观点和相关知识,可以说逐渐回归教材。

命题的思维和考查的角度与2010年的试题有明显的差异,2010年以前的几年间,高考选择题往往追求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特征,但今年选择题在这方面既照顾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也侧重于考查的角度和观点对旧教材的回归。

材料大题的难度和模式与去年的基本保持一致,都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难度都不大,今年的第37题的难度要比去年略有降低,考查的主要是教材的相关知识和观点。

今年第39题的历史部分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所引用的材料与去年全国Ⅰ卷的第39题的材料都出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材料新颖,设问的角度新,都涉及到国家的兴衰大问题。

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中古史占39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7分,世界史占24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本身,世界史所占的分数比重明显下降。

从命题的内容来看,考查非常广泛而细致,侧重于考查国家兴衰和关注民生的思想与主张,如第16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用崖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第37题通过考查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民生、改革社会的主张;第39题通过分析秦汉隋唐时期关中周边地区对国家统一强盛的作用以及唐以后“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知识。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部分选择题解析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部分选择题解析

28、D 本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阅读和理解有效信息,运用 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巴黎公社发布的文告为题干,要 求考生准确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判定正确项,题干提供 的有效信息是巴黎公社“愿意把土地分给农民”,巴 黎公社之所以这样做,意图当然是希望得到农民群众 的支持,因而D项正确。从巴黎公社的有关知识来看, 巴黎公社的革命是一个城市的革命,被围在一个城市 中,与农民断绝了联系,因而A项中的号召农民起义是 不可能的。巴黎公社革命时工农联盟尚未建立,谈不 上进一步巩固,显然不准确。C项与题干不符,因为题 干中“土地给农民、工具给工人”就带有私有性。
25、D 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 力,本题考查考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提供的是“南北朝时期”,从 选项看,A项错误,因为南北朝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 尽管长江流域(南方)的经济有所发展,但还没有超 过北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宋朝以后的事。B项所说 的西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但不能说速 度最快。C项表明的黄河流域的丝织业在南北朝时期并 没有江南和四川地区发展快,南北朝时丝织业发展最 著名的地区是江东有“八辈之蚕”之称和蜀锦。南北 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长江流域相对稳定,因而D 项更符合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32、D 提供的是一幅世界投资的示意图,考查考生从 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解读材料的能力,从图 例说明来看,该示意图的核心内容是“投资问 题”,也就是“资本流动”问题,结合所学知 识:金融资本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可以得 出正确答案D。
33、A 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事实理解能力, 本题以“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文件规定”为题干, 题干中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1962年”和“以 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从时间上看“1962年” 是农村纠正“左倾”错误取得有效成绩的一年,从 内容上看,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意味着纠正“大而 全小而全”的人民公社体制,因而这一规定是为了 纠正农业中的错误,显然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恢 复,因而A正确。题干中表明“人民公社”依然存 在,所以不能说是“消除‘左倾’的错误”,因而 C错误。B、D很明显是错误的。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评析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评析杨秀芹2011年高考终于尘埃落定。

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考试结束后,大部分考生认为其难度比去年要大,特别是时间上显得非常紧张,稍不留神就有写不完的可能。

打开试题一看,今年的历史卷确实不是那么简单,其难度系数会小于0.50。

那么,今年高考历史试卷有哪些显著特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要注意什么呢?。

一、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1、最大的变化是题型发生了巨变:一是必做题由原先一道37分的试题分解为两道试题,即将40题分化为40题25分,41题12分。

增加一题就相应增加了学生的材料阅读量和分析综合问题的思考时间。

特别是41题单独成题,在平时的模拟试题中没有训练过,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也没有提及这种类型的例题,大多数学生显得力不从心,难于适应,甚至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二是选做题由原先选修教材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两题任选做一题,扩大到4题任选做一题,增加了“历史人物评说”“民主思想与实践”的两道选做题。

2、41题单独命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今年的41题“西方崛起的评论题”单独成题,共12分。

一体现要求学生史论结合进行评述。

二是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观点进行评述,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施展个人的才华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三是要求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而不是只局限于某些教材或者权威性著作的观点。

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相符,即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应注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试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许多:除了必做题第40题“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德、才观的变化及其原因”,选做题第45题“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第46题“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第48题“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等四题比较容易入手外,其他试题难度都比较大。

一是选择题的阅读量非常大,每题都有许多原始材料,且都是一些比较、综合概括方面的试题。

【历史】201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安徽卷)解析版

【历史】201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安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

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

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

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

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

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解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

作者通过作画抒写胸臆之情。

郁闷的心情通过绘画表露无疑。

这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所以A项符合题意。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又称“疏体”是唐代吴道子的画风,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排除B。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句说的是王维,出自苏轼的《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是王维的字)指出了王维的诗能够将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

排除C。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含寓淡泊名利、心向清纯之意的山林气味,这与作者抒发郁闷之情的寓意不吻合。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及反思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及反思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及反思高三历史组张美萍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就历史学科的题目来说,在稳定中不断变化,总体难度适中,适合考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有利于对考生实际水平的考查。

2011年高考命题思路承袭了去年的思路,保证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这是保证考生正常发挥、公平竞争的关键。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命题立意上保持稳定1、试题主导形式依然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的“三新试题”为主。

如8道选择题均为材料式选择题,其中2道题为图片材料、2道题为图表材料,其他4道题为文字材料。

这不仅是山东文综卷,也是全国各地高考试卷近年共同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过去那种考查再认再现课本知识的试题已经被淘汰,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

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导向非常突出:新课程高考考查的是课程知识,不是课本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本虽然是师生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同时,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2、试题考查重点仍是主干知识:今年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有:科举制度、铁器牛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雅典民主制、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七十七国集团、黄宗羲、孟德斯鸠与近代民主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全是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当然,这也是全国各地其他高考试卷命题的共同原则。

其特点是“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即试题材料无论如何新颖,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

因为,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

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依托主干知识,并不代表单纯依赖教材知识,还指历史课程知识。

高考试题突出基础性,并非单纯考查知识记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答案】1.B 2.C【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题目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在中国建的零部件厂是为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

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

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C不正确。

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地震造成了在日本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而研发中心主要是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故A不正确,C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及答案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9.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A.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10. 图四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 B.31 C.23 D.193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图5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公诉人的演说陈述。

”古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15.图6为(66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1B.○2C.○3D.○416.1968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来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说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文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1、(4分)D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D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

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B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

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

故B项正确。

4、(4分)B“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D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新课标卷)解析版剖析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新课标卷)解析版剖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答案:B C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分类与工业区位。

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

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

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

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导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C不正确。

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

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所以地震造成这些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C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答案:D解析:经部收儒家经典。

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经书、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

‚十三经‛即《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解释经书的著作如《经典释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史部收史学著作。

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著作及历史评论。

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子部收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

子部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除外)、法家、道家、兵家、名家、墨家、释家(佛经除外)、农家、医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及天文、术数、艺术、器物、茶酒、花鸟虫鱼等方面的著作;集部收文学作品。

集部主要收历代作家诗文集(包括别集、总集)及诗文评论。

因此本题汉代乐府民歌属于属于集部。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条鞭法‛,题干描述的现象:‚佃户拖欠地主地租导致地主不能按时向官府纳税,于是地主借贷纳税后就上火生病‛。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佃户——地主——官府‛之间的关系,能同时对三者关系产生影响的只有D选项。

题干没有体现‚商业的发展‛信息,A错误;B、C只体现佃户和地主之间关系,不全面。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瀛环志略》1844年,徐继畬完成书的初稿,1848年秋《瀛环志略》刊行,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AD选项不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使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没有实现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相反地方诸侯实力强大,所以导致春秋战国时候的割据混战,所以才会有以后的郡县制。

B选项不对,西周没有王权的高度集中。

西周时代的宗法制是血缘基础上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秦汉统一。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图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成就。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正确。

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 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B不正确;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恢复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应排除。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2011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11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解析

2011北京文综历史部分解析六月的高考已经离我们远去,又一批年轻的学子们即将踏入大学的校园。

而我们还是需要来回顾一下这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高考在2011年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新的面貌。

我们先从整体命题分值来看,2011年的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形式和分值仍然保持不变。

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历史部分总计52分,共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

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

该题型以及分值分布,从2006年便开始成为定制,在课改之后依然沿用,不会出现更多变化。

选择题部分:首先,选择题依然以材料题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12道选择题中,除了13与23题是单纯的考察知识点的题目,是没有材料的裸题。

剩下10题均为或长或短的材料题。

而在考纲中提到的四种能力——提取信息、调动知识、概括描述事物、论述解决——中提取信息是一种基本的以及重要的能力,这一点从每年高考卷的直观印象就可以看出——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立体呈现,整体来讲就是通过展示材料来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其次,今年有材料的选择题呈现材料更加精炼的趋势。

以15、16、20题为例,15题提到“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以及“清代被列为禁书”这样短小说明,学生需要提取并从中概括的信息是:本题考察的是明清时期反传统的思想,那么剩下的需要的即是联系所学知识即黄宗羲的反传统思想核心以及内容来选择正确答案。

16题也是一样,一句诗词“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从中需要知道的是该著作是关于哪一方面的,即能得出正确答案。

20题提到了某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从中提取“道德、善恶”并对应所学即可。

这种材料越来越短必然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从寥寥数字中提取正确的、有效的信息,并且是在比较充分完整的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更加全面。

主观题部分:第37题材料解析题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典型风格:一个大题围绕一个主题,又分别通过四段材料考察四个不同的方向。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答案: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

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精讲精析】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答案: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历史时空。

此题主要体现史地综合,考查识记能力。

【精讲精析】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答案:B【思路点拨】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史地组郭子森一、试题分析12、唐初编订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正确)析:国学幻灯片复习的类型题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只要理解四部分的含义即可做出。

例.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正确)1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受到冲击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正确)析:民生问题。

明朝福税制度变化实行一条鞭法,可做出。

14、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正确)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析:作者属于鸦片战争期间产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显然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

15、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正确)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析:光绪与ABCD都有关,但“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判断可知只有B。

16、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正确)析:属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范畴,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正确。

17、图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正确)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析:图反映的是1960---1965年,排除BCDD得出准确答案为A18、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正确)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析:1603年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关得出C项;D项排除;AB与试题不符。

19、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正确)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析:四个选项与题目都有关,但从1787年宪法的规划来说只有C正确且全面。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

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
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
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
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
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
势便一蹶不振。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
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 探索。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 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 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 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 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 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 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 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 新的贡献
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
一。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
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 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8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12分)
• 材料二
•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 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 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 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答案:D解析:经部收儒家经典。

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经书、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

‚十三经‛即《易》、《书》、《诗》、《仪礼》、《周礼》、《礼记》、《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解释经书的著作如《经典释文》;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如《说文解字》;史部收史学著作。

史部是记述历代史实、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著作及历史评论。

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刘知几的《史通》,王夫之的《读通鉴论》,郦道元的《水经注》等;子部收诸子百家及宗教著作。

子部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除外)、法家、道家、兵家、名家、墨家、释家(佛经除外)、农家、医家、杂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及天文、术数、艺术、器物、茶酒、花鸟虫鱼等方面的著作;集部收文学作品。

集部主要收历代作家诗文集(包括别集、总集)及诗文评论。

因此本题汉代乐府民歌属于属于集部。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条鞭法‛,题干描述的现象:‚佃户拖欠地主地租导致地主不能按时向官府纳税,于是地主借贷纳税后就上火生病‛。

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佃户——地主——官府‛之间的关系,能同时对三者关系产生影响的只有D选项。

题干没有体现‚商业的发展‛信息,A错误;B、C只体现佃户和地主之间关系,不全面。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瀛环志略》1844年,徐继畬完成书的初稿,1848年秋《瀛环志略》刊行,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

徐继畲突破根深柢固、夜郎自大的天朝意识,将中国定位于世界一隅,显示出其放眼世界的眼光。

而且,徐继畲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西方民主制度,尤其对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及美国的民主制度,更是不吝惜笔墨大加赞赏。

可以说,徐继畲是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民主制度的启蒙思想家。

以徐继畬的身份地位‚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绝不可能,他有几个脑袋,因此A、D错误;徐氏不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排除C项。

本材料对华盛顿的推崇只能证明作者已经开始反思中国当时制度。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获取的信息不难判断B.选项是正确的。

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岸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知识。

A、C不难排除;‚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岸波浪至今悲‛出自陈恭尹(字元孝)《崖门谒三忠祠》。

作者父亲陈邦彦即因抗清而殉难。

他曾任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佥事。

永历政权失败后,避迹隐居,誓不事清。

‚三忠祠‛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

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节志。

而1907年章太炎以该诗题画,显然是想激发民族主义。

本题B项迷惑性很大,正答率应该很低。

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1960-1965‛、‚工业产值的变化‛等信息联系书本知识,其背景应该是‚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的调整。

而基本的经济政策并未发生变化,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价格革命‛,‚贵族阶层生活奢靡‛是表现不是原因,A错误;工商业迅速发展不一定带来价格高昂且西班牙这一时期工商业发展有限,B错误;‚西班牙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与所有东西价格高昂没有必然逻辑关系且结论本身有错误;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利用垄断地位对美洲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大量贵重金属涌入西班牙,引起‚价格革命‛,C正确。

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答案:C解析: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其政治文化最突出特点应该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

‚华盛顿城明显而强烈地建立在轴的关系上。

以国会大厦为轴心,而侧有‚独立‛、‚宪法‛两条林荫大道。

第一条是从美国国会大厦延伸到林肯纪念堂;第二条是从美国国会大厦,经宾夕法尼亚大街,延伸到白宫总统府。

第三条从白宫总统府至林肯经念堂。

整座城市呈放射状的三角鼎立之势。

其间有‚联邦三角‛建筑群。

……三条轴线与三个顶角象征着这个国家建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

三权互相制约而又互相联系。

‛(摘自李勋明《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城市规划》)A、D不难排除;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国家‛而非‚议会共和制国家‛,因此B项错误。

正确答案为C。

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答案:B解析:‚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两年售出3.1万册‛用来证明‚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不够充分,因此A错误;‚英文‛只是交流工具之一,不能和‚启蒙思想‛划等号,因此C项不正确;D项表达的太绝对,不符合事实,错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从史实上和逻辑上都是符合题干的,答案B。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深林会议场景的照片答案:A解析:程度性选择题不选对的只选‚最的‛。

称的上反法西斯主要大国在二战中只有‚英、美、苏‛,‚1944年6月‛得到的信息是‚诺曼底登陆‛,因此本题A是最佳选项。

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答案:A解析: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是在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项错误;最早确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南斯拉夫,C项时间、史实都有错误;勃烈日列夫统治时期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某种修补且他的专断作风滋长……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因此B项不符合史实,A选项正确。

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答案:C解析:1985还属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全面缓和太绝对,A项错误;1985年东欧还没有巨变,苏联还没有解体,B项时间、史实逻辑有错误;改革开放方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确立了,因果倒臵,D项不正确;和平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C项符合史实。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4大题,共160分。

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解析:37题设计主题为‚政治民主化‛,把中国古代的‚民本‛和近代中国人东西方民主的认识理解整合一起,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