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福利国家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福利经济学》是庇古的成名作,但在该书出版前,我已经听说过他,知道他做过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可是直到看了他的书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当年美国经济学界最受重视的是社会平等主义,而庇古正是这一派的代表。
这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讲的都是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后面几章是按照他的研究方向逐步发展的。
但归根结底,他还是认为公共部门中的工作者应该具有独立、自主的地位。
他十分强调用法律来保障雇员的这些权利,特别提倡所谓“代议制民主”。
一、庇古的三种价值观。
庇古把公共部门称之为“利益集团”( theinterest-group),而非“政府机构”( thegovernment),但在我看来这并不矛盾。
庇古通过对国家和政府与私营部门的比较来说明这一点,例如:一般来说,企业雇佣劳动者是因为劳动者能够创造财富;而国家雇佣警察则是因为警察能够维持秩序;而国家之所以雇佣军队则是因为军队能够打仗。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国家雇佣的很多服务性工作都是对整个国家有利的,它们也就成为了对全体人民有利的工作。
而国家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却是具有私营部门的某些特征——由人组成的国家机构可以被人控制,在政治体制上是一种民主机构。
所以在私营部门中政府只能做出有利于其管理的决定。
这里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下庇古的三种价值观:自由主义、社会平等主义和个人责任主义。
自由主义是典型的自由放任主义。
政府只需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无需顾及个人自由的限度。
社会平等主义是庇古的基本思想。
即社会成员在经济生活中应该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个人责任主义即指在职责范围内各尽其职,各尽其责。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庇古坚持认为所有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么人们就应该采取自私的态度吗?在这里,庇古给出的答案是:人不应该被物欲蒙蔽双眼,追求个人私利,但人确实是可以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而牺牲暂时的利益。
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自我牺牲”,第二个是“暂时利益”。
(4)福利国家理论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理论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阿克洛夫在其论文《柠檬市场:质 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的。柠 檬(a feeble or unsatisfactory person or thing)指旧货。在旧车市 场上,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 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 而出现市场产品平均质量下降。市场选 择的结果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留下差的, 所以叫逆向选择。
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全面深入地开展对福利国家性质功能政策实施及演变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客观科学地认识福利国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结合我国社会福利建设的实践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式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各种可能性这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都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也必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第二,过高的社会福利危害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全面承担 了增进社会成员普遍福利的责任,这对推动社会保 障制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国 家究竞应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多大的作用,并不是 没有疑问的:(1)社会经济资源中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政府直接支配,削弱了市场机 制的作用。(2)国家全面包揽了社会成员的高水平生 活保障,使一部分人滋长了依赖国家、靠社会保障 过日子的心理和懒惰行为。(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的扩大,培育起庞大的福利机构,造成高浪费、低 效率和官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观点: 1)福利国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一种现代形式; 2)是资本主义国家各派政治力量与 各种经济利益斗争和博弈的结果; 3)是社会改良主义的产物,是资本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注人们福利的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如何分配资源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来提高公民的福利水平。
它是经济学各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经常被政府和企业机构用于制定政策和计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应用。
一、定义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福利、平等分配资源以及消除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经济学领域,它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分支主要关注经济增长或资源分配上,而多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更平等地分配资源并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福利经济学主要学科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以及法律等。
二、历史背景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
尽管现在的福利经济学主要关注于个体福利,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19世纪的工会和社会党运动。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衍生,图谋改善工人福利的议题逐渐走向舞台中心,社会主义者也凭借仅有的道义高地呼吁兼顾所有公民的福利水平。
然而,社会政策和妇女控制权的诸种问题也使福利经济学产生了新的和不同的争议。
三、主要观点福利经济学以福利水平为基点,分析经济政策对人们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家们通常强调对权力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消费者保护、不能忽视的环境问题以及福利和公共服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下面主要阐述福利经济学的三个核心观点:1. 公正分配资源原则公正分配资源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主张在任何资源分配决策中都应考虑公民和群体之间的公平。
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有助于确保不同群体之间福利水平的平等,并防止特定人群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剥夺其他人的资源占有权。
2. 最小收益原则最小收益原则表示政策应着眼于打造更广泛的公民利益,致力于改善最出现贫困和权力不平等的群体生活。
最小收益原则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提高穷困和不平等群体的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全部公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这一原则还建议政策应注意在群体福利提高的同时,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3. 社会贬值成本原则福利经济学家主张把社会外部成本考虑进去,贬值成本意味着能够增一项较您所得到之波及成本。
福利国家经济学
作者简介译者郑秉文,男,山东省掖县(莱州)籍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55年生于辽宁。
1982年2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2年6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9月至1995年2月公派赴法进修,先在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让莫内学院做博士后14个月,获《博士后地位证书》,后来在受聘于法国Marne la Vallée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微观经济学和亚太经济。
1971年至1978年在辽宁省鞍山市文化局工作,一般干部,1978年3月考入辽宁大学;1982年2月毕业后至1983年8月在辽宁省出版局工作,一般干部;1983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6月毕业后留校至1992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团委书记,后兼任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副书记,1992年9月赴法;1995年2月回国至2000年10月在研究生院先后任培训中心主任、题库考试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2000年10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工作。
期间,1996年6月至2000年11月受命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全资公司“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副局级)。
主要学术兴趣与成果集中在以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为研究支点,着重分析国家为校正市场失灵在公共支出中对诸如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干预过程和方式的研究。
代表性论文和著作有《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2万字,《新华文摘》2001年8月号予以转载)、《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载于《经济研究》,2002年2月号),《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经济学分析》(独著,载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12月)等等; 主要学术著作有《市场缺陷分析》(独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西方经济学》(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1999年10月第二版)、《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社会保障分析导论》(合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当代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独著,法律出版社,即将出版)等,是大型学术研究丛书《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编委会的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2002年,共计18种,其中12本著作,6本译著)。
福利经济学概论
福利经济学概论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社会福利问题和政策。
它关注的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福利需求。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它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社会福利的经济学机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追求福利时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资源来做出决策。
在此基础上,福利经济学依靠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评估和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
规范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改善社会福利,在这方面,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描述性研究则是研究现实情况下社会福利的分配和效应,以及政策措施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效用,它是衡量个人满足感和福利水平的工具。
福利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追求福利时会根据自己的效用水平做出决策。
根据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通过经济学模型来分析个体在不同选择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以此为基础来评估和比较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融资。
公共产品是指供给给所有人使用的产品,无法排外和竞争性消费。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私人市场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数量。
福利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各种政策和制度。
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来评估和优化社会福利的分配。
比如,社会保险制度可以减轻个体因意外事故或疾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
贫富差距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认为,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有重要影响,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税收和财产再分配来减小贫富差距,并提供机会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经典解析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经典解析一般均衡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中包含了福利经济学的经典解析。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假设,认为整个经济系统是由各个部门、个体和市场组成的,它们通过供求关系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达到整体均衡状态。
福利经济学的经典解析是指通过分析市场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评估个体与整体福利的分配状况。
在一般均衡理论中,经济系统被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和个体,每个部门和个体都有自己的供求关系。
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整个经济系统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即供求的数量相等。
这种均衡状态下,每个部门和个体的需求和供给都得到满足,整体福利最大化。
但是,这个理论学说中的均衡不是静态均衡,而是指所有市场都处于长期的均衡状态。
福利经济学的经典解析强调了市场经济追求整体福利最大化的原则,以及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应采取的经济政策。
市场经济通常被认为可以达到最大化整体福利的状态,但是市场存在一些失灵。
其中一种常见的市场失灵是外部性,即某些经济活动会对除买方和卖方之外的其他人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如环境污染,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技术创新。
外部性造成了市场对于个体行为的错觉,无法准确反映社会的福利情况。
福利经济学的经典解析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提高整体福利。
其中一个常见的政策工具是税收和补贴。
税收可以用来内部化外部性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或能源消耗征税来提高制造商的成本,以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补贴则可以用来内部化外部性的正面影响,如对研发和创新进行补贴,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和立法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市场垄断。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经典解析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评估经济现象和政策的框架。
它们不仅用于理论研究,也用于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对供求关系和福利状况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福利国家经济学》读书报告
《福利国家经济学》读书报告
随着第二次世纪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西方国家渐渐走向了福利国家的发展方向,尤其以欧洲为代表。
高福利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高福利对政府财政的负担也逐渐加重。
欧债危机以来,希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其福利制度也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和看法。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所著的《福利国家经济学》一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读过此书后,我对福利国家制度与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
1.中国现在的福利水平与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的差距有多大?
2.中国拟延长退休年龄,这是否又与福利制度背道而驰?。
解读福利经济学
解读《福利经济学》作者:李灯强一、庇古生平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庇古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是这个家庭的长子。
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
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马歇尔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
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
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
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的著作很多,比较著名的有:《财富与福利》(1912)、《福利经济学》(1920)、《产业波动》(1926)、《失业论》(193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1938)、《就业与均衡》(1941)等。
《福利经济学》是庇古最著名的代表作。
该书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
它将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系统化,标志着其完整理论体系的建立。
它对福利经济学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二、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首先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A.C.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和政治的全面危机。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首先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导致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庇古读后感我读了《福利经济学》这本书,对他有了深入的认识。
我知道:公共产品并不都是提供者付出最小的成本就可以得到的,而是要通过公共选择的方式进行分配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所以从本质上讲,政府是需要生产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来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但是在现实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
只有进行公共选择,调节好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分配才能使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
首先,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庇古认为:只有当产品的效用高到为每个人带来利益时,该产品才能作为公共物品来提供。
具体表现在:当某个产品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消费收益,或者额外的消费支出,同时又不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那么它就应当是公共物品,即该产品具有帕累托效率。
第二,公共物品的成本。
其实“效用”就是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如果一种产品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消费支出,那么他的成本越低,也就意味着提供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越低,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购买该产品。
庇古认为,私人企业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因为一种物品的效用越高,他对所有人的成本就越低;相反,一种物品的效用越低,他对所有人的成本就越高。
由此可见,庇古主张社会成员用增加的收入支付私人边际成本,由社会来承担。
第三,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监督问题。
庇古认为,在公共产品的生产中,政府是一个重要角色。
政府应尽可能地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降低私人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还要避免对公共物品的过度生产。
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消费提供必要的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等,使消费者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精力考虑自己的偏好和目标,便于消费者做出有利的决策,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可以防止政府官员对公共物品的过度消费。
政府要发挥好公共产品的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公共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地发现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其再次发生。
从庇古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究竟什么是公共产品?”我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公共产品:它是在市场上不能完全有效的提供的,必须由政府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生产和提供的产品。
《福利经济学:全2册》的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全2册》的读后感《福利经济学:全2册》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通过对福利经济学的全面介绍和深入剖析,使我对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对于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政策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的第一册主要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解释了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福利经济系统,旨在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社会最大福利。
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效用、效用函数、效用最大化等,并通过数学模型和图表进行了深入解释。
这些概念和模型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行为的决策原理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一册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作者详细介绍了市场经济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导致市场失灵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特点。
通过对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质的深入分析,作者展示了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局限性,为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部分内容使我更加了解了市场经济存在的不足,引发了我对福利经济学的深入思考。
第一册的第三部分是关于福利经济学政策的分析和评估。
作者介绍了福利经济学政策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并详细讨论了税收和红利政策的效果评估和权衡。
通过对税收政策的分析,我了解到了不同税收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税收制度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平衡。
这一部分的内容非常实用,为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福利经济学的政策提供了指导。
第二册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福利经济学的扩展和应用。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信息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择优机制设计等。
通过对这些拓展性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福利经济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此外,第二册还包括对不同福利经济学观点和学派的介绍,促使我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争议有更全面的了解。
总的来说,读完《福利经济学:全2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
《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经济学著作,它为我们揭示了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对于理解和研究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济学知识和思考方式。
首先,我认为本书的核心贡献之一在于它系统地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使资源的分配达到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
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等经济现象,以及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研究方法。
其次,本书对市场失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和挑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作者详细分析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如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讨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时,作者提出了政府应该提供公共物品的观点,并解释了为什么市场机制不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效用函数、福利函数和社会选择原理等。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框架。
例如,效用函数是描述个体对不同选择的偏好程度的数学函数,它对于解释消费者行为和个体福利的变化非常重要。
福利函数是衡量整个社会总体福利的函数,它用于评价各种政策措施的效果。
社会选择原理则是指在多个个体之间进行选择时,如何通过一些规则来确定社会的偏好。
这些概念的介绍使我们对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更加具体和实践化。
此外,作者还对福利经济学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税收、福利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并通过实证研究来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
通过对现有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政策的优缺点,为今后制定更好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福利经济学:全2册的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全2册的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旨在研究如何通过市场经济和政策手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我读完这两本书之后,我深刻理解到福利经济学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册书重点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政策工具。
比如,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标准、公共教育等概念和政策措施都被详细解释。
在阅读这些内容时,我深深反思了自己所在的社会,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比如市场失灵、社会不公等。
同时,我也意识到,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非常实用的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改善现实问题。
第二册书则涵盖了更多的福利经济学应用,比如医疗保险、税收、环境保护等领域。
这些主题相较于第一册书更加深入,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读者更能够感受到福利经济学的实际价值。
特别是在环境方面,我第一次了解到一种经济学手段——碳排放市场,它可以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这让我想到,市场机制不仅可以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也可以同时解决环境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读完这两本书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福利经济学不仅是一门专业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福利经济学,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寻找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意识,强化我们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总之,这两本书是一份重要的福利经济学读本,无论是提高自
己的专业素养还是弥补知识盲区,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些书籍了解福利经济学,掌握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从而为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
《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700字
《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福利经济学的简明著作,作者Steven Rhoads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及其相关论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关于福利经济学问题的背景和细节。
书中阐述了各种福利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且强调了国家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作者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从政府应尽责任、有效审慎政策调整、持续创造价值,倡导人们尊重财务责任、分享成功和彼此尊重的观念。
作者还讨论了福利经济学的伦理原则,着眼于对公民的尊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避免公共支出过度膨胀等问题。
要使用福利经济学来解决社会问题,只要达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但Rhoads有助于准备好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达到这些目标。
他专注于如何使用福利经济学原理,更好地提升民生,更有效地帮助政府应对挑战。
这本书也足以激发人们去思考社会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政府支出的有效使用,以期取得实际的社会水平改革。
总之,《统制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原理》是一本使用实用方法来展示福利经济学原理的书籍。
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角,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和伦理原则,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社会福利。
《福利国家经济学》
《福利国家经济学》
王红玉
【期刊名称】《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正>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近日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的《福利国家经济学》,是巴尔教授的“抗鼎”之作。
巴尔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的经济学教授,国际著名的福利经济学家,是福利国家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
《福利国家经济学》在我国研究社会保障的学者中间有较高的知名度,引用率较高。
它代表了当前西方经济学界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王红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4
【相关文献】
1.国家助学贷款福利经济学分析 [J], 柯畅
2.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 [J], 綦保国
3.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争论 [J], 马云超
4.关怀伦理与女性主义福利经济学研究——对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的挑战 [J], 崔绍忠
5.《福利国家经济学》与中国贫困治理 [J], 胡思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利经济学》读后感
《福利经济学》读后感读完《福利经济学》后我对福利经济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福利经济学中认为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会有资源配置效率。
这一思想来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原理”,即我们经常在经济会议上听到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对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使得经济体制能更好的存在并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使得经济体制有着更高的存活力及可信度。
通过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无形操控才能使得经济体制稳定的运行下去,可见这其中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操控对当代经济学有着重大影响。
继庇古之后,勒纳等人对庇古的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
这都极大地丰富了福利经济学的内容。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罗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曾提出一个将个人偏好转变成完全的和可转变的社会福利函数,并借此来判断一种财富分配方式是否优于另一种财富分配方式。
而这个函数是建立在四个前提条件之上的,他们分别是普遍性、帕累托相容性、独立性和非独裁性。
在其看来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不能借助于社会福利函数来判断什么样的收入分配才是最好的,在福利经济学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逻辑上无懈可击的方式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自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及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人们不得不更多的去研究资本经济的弊端,在此期间,政府的干涉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得国家福利制度的逐渐完善,同时也使得福利经济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批判了以柏格森、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函数论,他认为社会福利函数论更多的只是片面的,其中还应该加入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和切合实际。
总之,福利经济学家对福利经济学的理解及认识都有一定的侧重方面,这才使得福利经济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福利经济学成为当代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分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福利经济学必须取得一定的发展才能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
浅析福利经济学论文
浅析福利经济学论文《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及应用》摘要: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社会福利的最优分配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政府决策、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在实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最优分配、政府决策一、简介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最优分配问题的一门科学。
它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干预来提高社会福利。
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分配、市场失灵等。
社会福利函数是衡量社会总体福利的一个函数,它通常以个体效用的总和或社会需求的总和为衡量标准。
最优分配是指在某个条件下,社会福利可得到最大化或最优化的情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导致社会福利下降。
三、福利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对政府决策、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改善收入分配、实施社会保障等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和收入不均,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来提高社会福利。
四、结论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对于政府决策、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福利最优分配问题,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文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有所贡献。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学科,它研究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从而如何增进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够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如果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其他人的状况没有同时变坏,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改进的状态。
反之,如果不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其他人的状况没有同时变坏,那么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坏状态。
在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资源的分配已经是最优的,也就是说,资源的分配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无法进一步改善的。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满意的分配结果,并且有利于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只有在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况下,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二、公共品和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还强调了公共品和经济效率的重要性。
公共品是指那些需要集体决策并且不能完全由市场配置的物品,公共品的供给不足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无效使用。
因此,公共品的供给和协调成为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经济效率是指资源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既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又要避免对其他人的利益的损害。
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公平与平等公平和平等是福利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实现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制度对于增进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他们提倡缩小收入和财富的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建立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会制度。
福利经济学也强调了个人自由和自主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避免过度干预和限制个人的行为。
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
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本文旨在探讨经济理论中福利国家这一主题。
我们将首先明确福利国家的定义,然后搜索并整理相关关键词。
接着,我们将分段并以逻辑性方式展开文章,每个段落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
最后,我们将引用权威资料来支持观点,并得出结论。
一、福利国家的定义与模式福利国家是指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手段,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等福利服务的国家形态。
福利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全民基本福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福利国家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贝弗里奇模式、俾斯麦模式、美国模式等。
这些模式在提供福利的方式、覆盖范围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贝弗里奇模式主张通过全面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福利,而美国模式则更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
二、福利国家的优点福利国家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福利国家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平性和包容性,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其次,福利国家能够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减少失业现象,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福利国家还为公民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生活保障,有助于提高国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然而,福利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福利国家的成本较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来实现全民福利。
这可能导致政府债务的积累和财政赤字的增加。
其次,福利国家可能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和活力,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业机会减少。
此外,福利国家也可能出现社会保障制度滥用和腐败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四、权威资料与观点引用针对福利国家的优点和挑战,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德在其著作《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中指出,福利国家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实现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他主张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等手段,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教育等福利服务,同时鼓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
国际著名公共经济学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系巴尔教授的著作《福利国家经济学》中文版于2003年初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巴尔是福利国家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曾在世界银行两次供职,专门负责为中东欧和俄罗斯设计收入转移和医疗保健制度。
十几年来,他在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经济理论、社会保障、特别是经合组织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养老金经济学、医疗卫生经济学、高等教育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他曾任“澳大利亚西部委员会”顾问;曾受聘于新西兰政府,为新西兰制定公共政策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是匈牙利政府的顾问。
巴尔著述颇丰,主编或撰写的专著近10部,最新的代表作有《作为储钱罐儿的福利国家》,主编了《经
济理论与福利国家》等;翻译成中文的有《福利经济学前沿问题》。
郑秉文等人翻译的这本《福利国家经济学》是巴尔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第一版出版于1987年,该书是根据1998年最新的第三版译出。
十几年来,这
本书被伦敦经济学院和许多大学采用为大学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该书代表了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问题的最新成果,处于学科前沿。
巴尔应邀为中文版撰写了一篇较长的序言,其中对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了独到的评价,并对失业、贫困救助、养老保障、医疗和高等教育等领域有可能适用的政策取向做了分析。
他认为,“最关键的是在设计政策时要尽可能地简单,在中国这样一个制度能力有限的国家,要像其它那些稀缺的资源一样,尽可能地利用好这些能力并使之效用最大化”。
这部专著的特点是:第一,试图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与福利国家的相关问题之间建立一个自然的“对话渠道”和桥梁。
作者在对福利国家进行经验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以帕累托最优为起点和分析工具,进行理论层面的演绎。
在浩如烟海的关于研究福利国家的英文专著中,
如此工程浩大、体系完整的规范研究还不多见。
第二,通过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来解释和论证福利国家的存在是有效率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经
历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理论层面对福利国家的效率问题“质疑”者远远多于“诠释”者,其中对福利国家“社会正义”和再分配的作用则有较多的认同。
但是,福利国家是否具有效率的功能?如何从经济理论上“求证”它的效率功能?从经济学上如何证明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否符合福利国家的现状?归纳出怎样的原则性的理论根据?通过微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演绎,辅之以大量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加之大量的经验式的分析,再加上各种理论流派争论的比较分析,巴尔最终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福利国家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贯穿于全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市场是有缺陷的;不完全的市场,不完全的竞争尤其是不完全的信息等市场失灵导致市场无效率,不能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此,国家出面对市场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补充,不仅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率;一些技术上的原因导致广义和狭义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现金给付和实物给付的供给方面存在着信息失灵,使失业、养老、医疗保健等狭义保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教育的供给方面存在着信息失灵现象,从而预示着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由此,公共卷入、公共基金或公共提供(未必是公共生产)的行为就更为有效率。
风险、不确定性和不完善的信息,这些市场失灵现象就成为潜在的要求国家出面介入这些保险的重要根据。
第三,将教育尤其是公共住房政策纳入实证与规范分析之中,这不仅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延伸至“贝弗里奇范式”的福利国家边界,事实上,它还给出了“福利国家经济学”的构件和理论框架。
信息经济学是始终贯穿于这本书的一个基本研究方法,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是导致福利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原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信息失灵是产生强制性社会保险保障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四,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作者以英国为第一案例国家和基本参照背景,进行了国际横向的比较研究;使用了大量资料,将福利国家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进行了纵向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