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观测说课稿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观测风》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观测风》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观测风》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 单元 第五课《观测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五课《 观测风》。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风 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 三个等级。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而体 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 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 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观测风》板书
的大小)
风向
风速
(风吹来的方向)
(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设计意图:观测风的活动必须在室外,实际观测更加复杂(因为风速和风 向通常不稳定),教师通过细心地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观测任务。】
6.利用视频、图片等简单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以及风的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学生在观测风的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观测风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关于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的PPT。

2.准备观测风的工具,如风向袋、风速计等。

3.准备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一些了解和经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风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观测风的工具进行实地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观测数据,并尝试解释数据的含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测结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对环境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风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风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风的观察日记,记录他们在家中观测到的风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五课《观测风》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五课《观测风》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测风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 ,询问“学生今天有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等问题来降低难度, 并把问题关注点转到利用其它事物间接观测风。让学生描述风的大小和方向 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需要统一 风速和风向的标准。教材中风向用八个方位描述,风速等级分为0,1,2三 级,都是学生可以掌握和使用的。气象学中的"蒲福风力等级",学生了解即 可。
课堂练习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方向 B.树叶飘动的方向 C.足球滚向的方向Leabharlann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态度责任:在对风的观测过程中,增进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认同利用工具能提高对 风观测的精准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在测量后,同学们要掌握记录方法,并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环节三、研讨、拓展 谈话: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小风旗来测量风向和风力,同时测量方向还有一个小工具叫做风 向标,把它放到室外测量风的时候,风从哪里吹来它就会指向哪里,在我们配套教材的视频中,老师 教给了咱们同学们制作风向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提问:这是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观察风的装置,你可以说一说,它如何来测定风力和风向吗?你可以 观察到什么现象? 2.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了测量风向和风力,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每天测量风向和风力。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观测方法、风力分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观测风》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风的认知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对风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观测风向和风速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风的分级:介绍风力分级,让学生了解不同风力对生活的影响。
4.风的利用与防范:探讨风能的利用以及大风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教案-2021-2022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风”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1.风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
2.风的观测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风向袋、风速仪等工具观测风向和风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测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风的方向和速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风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观测风-1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中“观测风”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风的强度和方向。

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是对于风的认知还相对较浅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方法。

2.风的强度和方向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速计、风向标等观测工具。

2.准备实验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等。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观测过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风的基本概念,以及观测风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风的强度和方向呢?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测工具,如风速计和风向标,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的强度和方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观测风的方法的掌握。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3.5观测风》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观测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观测风”,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风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

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后续学习气象学和环境保护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知道风速和风向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4. 让学生了解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能否准确描述风的产生过程。

2. 评价学生使用观测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的能力,观察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并讨论风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介绍风的观测工具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风向标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观测技巧。

4.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技巧。

5.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小测试,检测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风的观测数据,并分析风的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风的观测和记录能力以及对风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

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

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

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

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风的观测》说课稿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风的观测》说课稿

首师大版科学《风的观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风的观测》是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征,掌握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增长气象知识,还能提升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向、风速的概念,知道风的成因和分类。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风向标、风速计等仪器观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学生能够了解风的利与弊,认识到风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自主获取风的观测数据。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风向、风速的观测方法。

-理解风的成因和分类。

2.教学难点:-准确观测并记录风向、风速数据。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的利与弊。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结合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准备风向标、风速计等实验器材,供学生使用。

-制作课件,包括风的成因、分类、观测方法等内容。

-收集与风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课堂展示。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关于风的视频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风的存在?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授新课:-讲解风向、风速的概念,介绍风的成因和分类。

-演示如何使用风向标、风速计观测风向、风速。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原理。

3.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风向、风速的观测实验。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7.风的观测》word教案(2)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7.风的观测》word教案(2)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风的观测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人士8个基本方位,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认识风向标、风速计和风杯,并会简单制作。

2.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通过防做风向标、风杯,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的、定向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

教学难点: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速计、风向标、录相或图片、投影仪等。

分组材料——学具等。

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导入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哪些时候能感到有风?关于风你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来。

学习新课1.认识风向和8个基本方位1)电脑演示(国旗往西飘扬,柳树的枝条向东摆动,操场上插的小旗耷拉着,地面的纸屑、树枝飞扬起来等)2)提问: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什么问题?3)讲解:风是有方向的,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从东方来回答创设情景,激发研究兴趣。

引出要研究的问题。

就是东风。

4)提问: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规定了8个基本的方位,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电脑演示)5)讲解:请你自己制作一个方位图,并将方位图的北对准北方方位.将一又轻又薄的纸条或布条粘在铅笔的上端,然后将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方位图的中央,从不同的方位吹纸条或布条,看纸条或布条会向哪个方位飘动?6)边讲解边用电脑演示:平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旗子、烟、树的纸条等物体在风中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另外,也可以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风向标能随风转动,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2.认识风力,判断风力大小。

(演示纸条飘、人的行走)1)提问:为什么纸条飘动的不一样?人的行走姿势不同?2)讲解:风力是指风的速度的大小,风速越大,风力越大。

风力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划分为3个等级,即0级~12级。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的观测》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风向和风力的观测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风的观测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概念,以及风的观测方法。

2.难点:风向和风力的观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观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风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力计等。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准备好观察和记录的风的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风的基本概念,如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定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的观测。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风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和风力计,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风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风的观测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进行观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风相关的现象,如龙卷风、台风等,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风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风的简单原理,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并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自然界中的风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知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观测工具的使用和方法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测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难点: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风力演示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主动探究风的奥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风的了解和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风的形成: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的形成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风的观测:介绍风力演示器及其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风力观测实验,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实证过程。

5.风的作用与影响:通过讨论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风的观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风的观测》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版科学三上《风的观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上《风的观测》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此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风力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风向仪和风速计进行风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2.难点:风速和风向的观测方法,以及对风力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

2.演示法:展示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风的观测实验。

4.讨论法:分组讨论风的特点和风力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向仪、风速计、实验材料等。

2.课件: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风的产生、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风力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演示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风的观测实验,记录观测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风的特点和风力现象,分享彼此的观测结果,加深对风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风帆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风力知识,强调风向仪和风速计的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绘制风的观测数据图表,撰写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5《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风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特点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观测风的技巧和方法。

2.风速和风向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迹象,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风速计、风向标、计时器等。

2.学具:每人一份观测风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风的特点和如何测量风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速计和风向标的作用,讲解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测风实验,记录风速和风向。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观测风的体验和心得,分享风速和风向的数据。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测风的技巧。

5.拓展(5分钟)讨论:风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风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测风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学校附近的风速和风向。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份板书,突出观测风的要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小学科学】观察风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来源和形成,认识风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 难点:解释风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的形成原理以及风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资料,玻璃器皿、塑料袋、小纸片、风扇、计时器、电池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纸、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风的形成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感受过风?风是怎样形成的?风有什么特征?2. 实验探究(50分钟)步骤一:小组合作,观察玻璃器皿中的风(10分钟)a. 将玻璃器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逐渐加大器皿上方控制风扇的风力。

b. 各小组成员观察器皿中的风表现,并做好实验记录。

c.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并归纳记录器皿中的风的特征。

步骤二:实验验证风的气流性质(10分钟)a. 将塑料袋系在风扇的出风口上,打开风扇并观察袋子的变化。

b. 学生观察和记录风扇对塑料袋的影响,并进行归纳总结。

步骤三:实验讨论风的方向(20分钟)a. 将小纸片散落在桌面上,打开风扇并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纸片的运动方向,讨论并总结风的方向规律。

步骤四:实验总结(10分钟)a. 引导学生归纳风的来源和形成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

b.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实验报告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其他学生进行发问和讨论,加深理解和思考。

五、课后延伸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拓展对风的研究兴趣。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实验的文章,并附上实验记录和结论。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天气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细节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方法。

2.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风的形成和观测过程,了解风的特点。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观测风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风的形成和观测风的详细方法。

2.实验器材:风车、风向标、测量工具等。

3.分组讨论的表格和纸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的形成过程和观测风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初步了解观测风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际操作观测风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观测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观测风来预测天气变化?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观测风的重要性。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说课稿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说课稿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观测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测风》是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活动,了解风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风的速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现象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但是,他们对于风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际的观测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风的速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风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风的速度和强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活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风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风的速度和强度。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风的传播原理的理解,以及对于风的速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的观测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风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风的速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

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风的传播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测活动,观察风的速度和强度,记录观测结果。

3.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观测结果,分享探究过程和感受。

4.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风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演示风的速度和强度的测量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风的速度和强度。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观测风 教学设计(2)

观测风 教学设计(2)

《观测风》教学设计杭州长江实验小学胡文昱【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

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通过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

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的,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比较的测量结果比较,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自制风向标测风。

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活动。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用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准确观测风向。

教学准备:教师:四台电风扇、八个方位字小组:小风旗、调速电扇。

教学过程:课前:体验空气流动提问: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板书:空气)试一试让空气流动起来。

一、聚焦:1.提问:刚才空气流动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风)2.空气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板书)3.打开电风扇,请一位学生上来体验,并说感受。

4. 出示照片,描述照片里的风。

5.风虽然风看不见、抓不住,但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

二、探索。

出示今天的天气预报,提问:你找到气象专家们描述风的内容了吗?1.探索风向。

观测风向和风力教案

观测风向和风力教案

观测风向和风力教案教案标题:观测风向和风力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基本概念;2. 学习如何观测风向和风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4. 提高学生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或地理教具,用于讲解风的形成原因;2. 风向标和风力等级图表;3. 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理教具,向学生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自转和不同气压区域之间的气流运动。

2.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探究:1. 向学生介绍风向标的作用和风力等级的概念。

2. 分发风向标和风力等级图表给学生,并解释如何使用。

3. 在室外或教室窗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当前的风向和风力等级。

4.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记录表格,并尝试解释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原因。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观测结果,总结风向和风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 强调观测风向和风力对于了解天气变化和预测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测和记录风向和风力,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季节和地理位置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2.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工具或方法观测风向和风力,如使用风速计等。

3. 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学家是如何通过观测风向和风力来预测天气变化的。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观测中的参与程度和记录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填写的记录表格,评估他们对风向和风力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教学延伸:1. 将观测风向和风力与其他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观察和记录其他自然现象的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测风向和风力时的安全性,避免在强风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观测。

2.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的观测说课稿
《风的观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的观测”是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是继“云和雨”观测学习之后所进行的又一项天气现象的观测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天气现象。

教材共3页,教学内容由3个紧密相联的活动组成,即“风的方向、风的力量和风力的大小”。

“风的方向”和“风的力量”是两个并列,又相关联的活动,因此学生在进行观测“风的方向”活动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到“风的力量”,为接下去的“风的力量”的学习打好铺垫。

而“风的力量”和“风力的大小”是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活动,也就是说“风力的大小”的活动是在“风的力量”活动之上展开的。

第一部分:风的方向
“风的方向”是从寻找风的踪迹开始的。

相对来说,风的观测要比云和雨的观测难度大一些,因为风是无影无踪的,而云和雨是有迹可循的。

让学生寻找风的踪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风、感知风是变化的。

而怎样去寻找风的踪迹?教材以图例的方式给了很多的提示,比如:可以从摇动的树枝找到风的踪迹;可以从飘扬的旗子发现风的踪迹;可以从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到风的踪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