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科学探究: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方法来收集证据。

科学知识: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2.能根据压“气垫”的感觉和观察,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先猜一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最不能缺少的空气,大家想想空气占据空间吗?2.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空气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调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1.空气有这么多的性质,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这里有一个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将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纸会怎样呢?2.演示、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杯子里的纸湿了吗?3.分组实验:将玻璃杯垂直取出。

4.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游戏:比赛吹气球1.我想请位同学帮忙做一个游戏:比赛吹气球。

不过他吹的气球有一些区别。

(出示放在矿泉水瓶子中的气球,并把瓶口封好,另一个就是普通的气球。

)请其他同学来做裁判。

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点。

2.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吹气球的感受。

3.这个现象有说明了什么呢?与空气有关吗?4.小组讨论,汇报5.师生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空气是有质量的1.将一个空杯子口朝下压入水中,再慢慢倾斜。

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水泡是怎样运动的?2.观察讨论:杯子里的空气向水面跑。

3.请一位同学,一只手拿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另一只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优秀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优秀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我 们周围的空气教学
课件
我们知道的空气 空气存在吗 比较水和空气
我们知道的空气
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找到了装有空气的袋子。 我们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对于空气,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知道的空气
把我们了解的有关空气的知识表示在气泡图上。
无色
无气味
很轻
摸不到
人要呼吸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的?
空气存在吗
像空气这样的东西我 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是 无处不在的。
比较水和空气
空气和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看不见 摸不着
看得见 摸得着
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
比较水和空气
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
气泡在水中上升
充气的气球浮在水面
空气比水轻
比较水和空气
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怎样证明?
氧气
与生命的关系
空气
组成
二氧化碳
生物离不开空气
燃烧需要空气
……
空气存在吗
袋子里真的有空气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向其他人证明空 气确实存在呢?
在记录单上画下我们 的实验做法和看到的现象,的气体,袋子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而有鼓有瘪。 挤出袋子中的气体吹动小纸条。 袋子中的气体在水中形成可以观察到的气泡。 用书放在袋子上,袋子可以承重……
用扇子扇风
吹泡泡 观察树枝摇动 观察棋子飘动
比较水和空气
让我们来画一画风,并说明为什么这样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_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PPT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_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PPT

思考:
根据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你们能推测我们身上有哪些器官 参与呼吸吗?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 鼻、喉、气管、支 气管和肺组成。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器官是气体的 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和右肺, 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 果把肺泡展开,表 面积可达55平方米 ~70平方米。肺泡表 面密布毛血管网。
78% 78%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21% 0.4% 0.6% 16% 4% 2%
呼吸
炼 钢 急救
保护空气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 氧化物 碳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射 性物质等
空气污染源
自然:火山爆发、地
震、森林火灾
人为:
人为来源 • 来源:煤 石油的燃烧,矿
石冶炼,汽车尾气,工业废 气等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体验活动一:
先把手放在鼻子前面,用手掌对着鼻 孔,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再用你们 刚才想出的其它办法感觉自己的呼吸。
体验活动二:
请用手捏住鼻子,看看能坚持 多久?如果坚持不住就不要坚持 了。
体验活动三:
把手按在胸部,深吸一口气, 再慢慢把气呼出,反复做几次, 感觉一下吸气和呼气时,胸部和 腹部的变化。
资料:
如果我们按每分钟呼吸20次,每 次吸进500毫升空气计算,一昼夜进 出体内的空气有多少?
收集气体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点燃细竹棒 放入吸进的 气体中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竹棒 放入呼出的 气体中
我们的发现
说明了什么
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气体
氮气
吸进人体 的空气 (100)
呼出人体 的气体 (100)
2.三大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讲解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讲解

第1单元单元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总体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一、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

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二、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三、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四、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在认识了空气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难点:是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

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二、自主学习: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2)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板书:要占据一定空间,小组讨论,作记录,选出或提出“空气有重量吗?”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安徽省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

安徽省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

安徽省四年级科学问题解答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1、你还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

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因为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

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他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一想,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5、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依据学生的回答)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6、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样?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

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

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说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2)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压缩。

(4)压缩空气有弹性。

7、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8、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空气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空气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一、1、空气的性质 主备人课型新授导者使用时间指导用实验的手段,去正视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课标要求经验提高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实 验、认真察看、解说现象、进行比较、归纳归纳。

知识目标 认识空气的性质。

(要占有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

) 能力目标运用察看、实验、比较、概略等方法来认识不易感知的空气。

导学目标发现生活中常有的利用空气也占有空间的例子, 体验身旁事物感情目标的重要性。

要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导 学 重难点难点:研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导法 讲话法、演示法、实验导学法、学 法 察看法、比较法、议论法、体验法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 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导学准备管、餐巾纸、天平教学设计根源自撰第1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师:1、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滋味,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 生猜(这是空 从谜语下手,引出2、空气大家每日都在接触,你认识气)导入研究课题。

空气么?3、空气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的身旁, 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你知 道空气的相关知识吗?第1 页自主学习合作研究1、初步认识空气占有空间的奥密实验一取出一个纸团,我假如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①此刻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无湿,怎么回事呢?②假如有的同学想试,能够让学生多试几次实验二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仍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方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说吗?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对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空气有质量空气有重量吗?①小组议论有什么方法能够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③你能不可以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考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我们能够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3、空气会流动解开气球的绳索,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了然什么?4、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一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吝啬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说呢?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想学生认真察看实验现象由学生来考证明验,提高学生兴趣提示: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学生实践操作指引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学生两次经历问题吹气球的过程前后对照,让学生产生疑问认识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小组议论报告经过实验认识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学生自我感觉后议论报告让学生体验到空气会流动的性质学生自我感觉后议论报告第2页(2)自我设计实验从生活体验中发现橡皮和针筒实验,现象(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空气能被压缩,且质:有压力,压缩空气有弹性压缩空气又弹性1、教师演示自制的空气枪,激趣:你想制造一个自己的空气枪吗?着手达成兴趣实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5、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 )、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 ),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书写
成绩
日期
书写
成绩
日期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
一、声的音产生
1、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为我们传递了各种(),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
2、()()()()都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水和空气相比,相同点( )不同点()。
7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缩空气:( )( )()等。
8、空气具有()、()、()、()等性质。
书写
成绩
日期
二、热空气和冷空气
1、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
2、空气受热会( ),热空气();空气受冷会()冷空气()。
3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
4、(
3、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有震动就有(),震动停止声音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2、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书写
成绩
日期
3、声音在()和()中的传播较强,而在()中的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书写
成绩
日期
)就形成了风。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
书写
成绩
日期
三、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3、二氧化碳的性质:()()()。

科学作业四上

科学作业四上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2.热空气和冷空气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3.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空气中有什么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3.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4.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5.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1.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3.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4.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4答: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

②给篮球打气。

③玩空气枪。

④公共汽车的门。

⑤喷雾器。

5、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6、往篮球里充入气体,再用手按一按篮球,你的感觉是(篮球很硬),把篮球抛出后篮球(弹起很高),这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即热空气(上升);空气受冷会(向下)流动,即冷空气(下降)。

2、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3、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热气球)是最早的飞行器。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制冷空调和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下沉,较快降低室内温度;而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方),让热空气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温度。

6、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答: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自然界中,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即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3、空气中有什么1、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如下左图所示,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能够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空气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杯子、食品袋、报纸、硬纸、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注射器、塑料瓶、剪刀、实验记录单1份。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游戏体验,聚焦主题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空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4.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用手捏紧鼻子,闭紧嘴巴,就这样一直到我喊停为止。

5.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发闷、难受……)6.为什么会这样呢?7.小结:是啊,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空气,呼吸才顺畅,生命才能延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

(板书:空气)二、证实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1.谈话: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要研究空气就应该先把空气找出来。

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准备的一些器材(杯子、食品袋、装满水的水槽、气球、注射器),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事物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

2.在找之前先在小组内轻声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材料怎样找到空气的,并记在记录纸上,注意实验时听从组长安排,轮流使用材料,尽量低声讨论,尽量不损坏材料,注意安全,需要我帮助的请举手。

3.学生领材料,动手做。

教师巡视,有意识的分别给一些小组加一种材料(硬纸或塑料瓶)。

4.各小组汇报。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讲得有没有道理。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1)空气是有重量的(2)空气具有流动性(3)空气能被压缩(4)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压缩空气有(弹性)。

3.水和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喷气气球气打的越足,压力越大,飞的越远,方向朝气球口的反方向5.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制冷空调赢放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人们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热气球和孔明灯)。

6.相同体积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7.凤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上各地区冷热不均,造成热的地区空气上升,冷的地区空气下降,形成气压差,从而使空气流动,也就形成了凤。

总结:(流动的空气)就是凤,(空气的流动)形成了凤。

8.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空气的21℅,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占1℅。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二氧化碳性质:(1)用醋和小苏打制取(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把冰块放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

玻璃片上产生水雾。

12.空气和水一样,都是生命之源。

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3.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1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1)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2)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使用。

(3)减少开车次数第二单元冷和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的构成:液柱、液泡、刻度。

(单位:摄氏度℃)3.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由快到慢。

4.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到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5.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6.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性质1.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冒气泡2. 用塑料袋兜空气袋子鼓起来2.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答。

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3.用力吃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

吹不大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在瓶子上剪一个小孔,就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了。

4.怎样证明饼干、砖头、羽绒被里是否有空气?答。

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5.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有什么现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答。

当我们刺破其中一只气球时,刺破气球的那端明显上升了。

木棍倾斜。

这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6.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

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冲向自己的脸部,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具有流动性。

7.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呢?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么样呢?松开手后你有看见了什么?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答。

用手压"气垫"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

再用力压一压,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的力量会更大。

松开手后,就会看到"气垫"恢复原样了。

这些感觉和现象说明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8.说明空气的性质。

答。

1占据空间。

2有质量。

3会流动。

4能被压缩,有弹性。

9.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答。

1.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2.玩空气枪11.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实验器材:吸管,胶带,绳子,长形气球,气筒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操作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旋转喷口,捏紧;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空气,关爱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重要性3. 保护空气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成分,空气的重要性,保护空气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空气成分的验证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奥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空气成分图、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袋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画笔。

3. 课件:空气成分动画、空气污染案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空气成分图,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2. 探究空气成分: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基本成分。

3.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讨论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4. 空气污染及防治: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5. 保护空气,从我做起: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八、作业布置:1. 绘制空气成分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空气的短文。

九、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十、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十一、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十三、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相关资料。

2. 图书资源: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环保等方面的书籍。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件

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
监测方法
使用空气质量监测站和传感器来 评估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
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评分,以指导 人们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改善方法
通过减少污染源、植树造林等方 式来改善空气质量。
结论和要点
保护空气质量
控制污染源,提升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空气。
加强监测评估
持续监测并评估空气质量,及时采取措施。
《我们周围的空气》PPT 课件
本课件将带您探索大气的神秘世界,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分层、元素和化合物、 物理特性、环境影响,以及如何控制污染和监测空气质量等关键内容。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1 氮气和氧气
氮气占大气成分的78%,氧气占21%。
2 其他气体
还含有少量的氩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3 大气分层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等不同层次。
2 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湿度、气压和温 度等因素影响着天气的变 化。
3 生态系统
大气中的氮和碳等元素对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起着重 要作用。
空气污染和控制
1
污染源
工厂排放、车辆尾气等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控制措施
采用灰尘净化器、减少车辆排放等方法来减轻空气污染。
3
人们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当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以保护空气质量。
空气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主要元素 重要化合物 常见污染物
氧、碳、氮等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空气的物理特性
密度
空气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压强
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温度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概要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概要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与课标链接点有: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2.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5.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_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件_我们周围的空气

思考:
根据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 你们能推测我们身上有哪些器官 参与呼吸吗?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 鼻、喉、气管、支 气管和肺组成。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器官是气体的 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和右肺, 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 果把肺泡展开,表 面积可达55平方米 ~70平方米。肺泡表 面密布毛血管网。
利用等。
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
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限次数的用于您个人/公司、企业的商业演示。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用于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收集整理我们发布的免费资源后,刻录光碟销售。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 /excel/
资料下载: /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 /fanwen/
2.三大环境问题
(1)酸雨:二氧化硫(SO2)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 (3)臭氧空洞:氟氯烃
酸 雨 对 森 林 的 破 坏
治理: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 燃烧时进行脱S处理)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 气体的排放 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
78% 78%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21% 0.4% 0.6% 16% 4% 2%
呼吸
炼 钢 急救
保护空气
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 碳氧化物 氮 氧化物 碳氢化物 飘尘 煤尘 放射 性物质等
空气污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三、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四、教学过程2、冷空气和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四、教学过程3、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者光盘资料。

三、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情景激趣(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空气是什么样?”。

(2)活动:看着空气,提出新的问题“它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成的”(教师记下同学提出的问题)(二)学习新课1、看问题:关于空气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有“空气是否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等等。

2、全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如,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成的)3、小组讨论。

根据问题,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

(2)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假设、自己的想法、探究过程等记录在这个本子里。

4、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一(1)做实验。

把蜡烛站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中,往水槽中放入一些清水,接着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如果,不点燃蜡烛,用玻璃杯罩上,能发生什么现象?(2)写记录。

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记录本上。

(3)讨论。

①讨论问题: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②讨论方式: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进行;然后是全班同学集体讨论。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③讨论依据: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4)将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的意见,记录在记录本上。

实验二(1)提出问题:学生在实验一的分析中又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猜想。

“杯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等。

(2)观察实验:学生将玻璃杯托出水面,放好,点燃火柴并放入玻璃杯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3)记录现象:将发生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中。

(4)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5、汇报两次实验的结果(1)各小组综合分析两次的实验情况;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论。

(2)完成课本中的判断题,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全班根据各组的汇报达成共识,将全体的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6、阅读资料并进行涂画活动(1)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2)用不同的颜色将空气成分按比例涂画出来。

(三)师生总结1、经过这一课的学习是我知道了什么?2、我还有一些问题或还想知道什么?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的知识。

2.提问:(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2)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3)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剩下的是什么气体?找3支高矮相同的蜡烛,立在桌上,点燃;如果用大、中、小3个玻璃瓶分别将3支蜡烛扣上,哪支蜡烛先灭?哪支蜡烛后灭?为什么?亲自试一试,是不是你想的那样。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三、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记在P76的表格中)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

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1.热水变凉提出问题温度变化曲线图(略)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统计得出结论2、热的传递一、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准备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评析】热水变凉一课学生主要研究了热水温度的变化,没有涉及热传递的知识,本课这样导入,既是前课知识的深入,又可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热传递及其条件,为探究热传递做好知识准备。

二、探究金属怎样传热1、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的?2、猜想与假设。

(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能方便看见金属是怎样传热的?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后达成共识,总结金属传热的规律。

三、探究水是热的部良导体1、提出问题:水能否象金属那样传热?用课本18页方式给水加热,试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温度会一样升高吗?2、猜想与假设。

(学生画出假设图示,并配有课件辅助)3、讨论设计实验:怎样方便准确测出试管中上部与下部水的温度?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引导学生设计双温度计)4、各组实验,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结果,并根据测量数据,交流得出水与金属传热方式不同的结论。

四、探究水的传热方式——对流1、提出问题:水怎样传热?怎样使试管里的水全部变热呢?2、假设与猜想。

提示:从加热部位和传热方式两方面想。

3、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要能够方便观察水的传热情况,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借助物观察实验)4、各组进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5、各组汇报并展示实验记录结果,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水的传热方式。

五、课堂小结:热往哪里传六、游戏竞赛:怎样能使对流管中“棉团”按照你的要求运动?3、加热与冷却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给糖加热认识到物体会融化和凝固。

2.能够通过给铁圈加热和冷却认识到固体的热胀冷缩。

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热以后会改变形状、体积和其他一些物理性质。

2.知道有一些物体受热会融化成液体,遇冷会凝固成固体。

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

4.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5.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

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一)重点: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二)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关键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学准备:1、用雪碧或可乐的罐子做成的小锅,糖、纸板、铁圈、木板、铁钉、气球、空瓶子、水槽、热水、蜡烛等。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冷和热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好吗?(出示课题)(二)学习新课1、物体受热后产生什么变化?(1)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物体受热会有什么变化?(2)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