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1
25 七律·长征
课文解读
思考:诗中的哪句话是总写?哪些话是分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写)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分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 桥横(hénɡ hén) ·
√ 五岭(lǐn lǐnɡ) ·
√ 乌蒙(ménɡ mén) ·
√ 云崖暖(luǎn nuǎn) ·
2.课内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是指 万里长征;“只等闲”的意思 是 寻常,平常 ,从这个词可以看出 红军不怕前方 的艰难险阻 。
3.读写写。 【描写山的好词】
七
五岭——腾
律
乌蒙——走
·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长
大渡河——寒
征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大 命无 乐畏 观的 主英 义雄 精气 神概
拓展延伸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是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胜 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 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 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 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再读课文,结合诗歌写作背景说说每句 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25.七律长征(完美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 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 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 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 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 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 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铺上木板,就是桥 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 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 掉了,只剩下铁链。向 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 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 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 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 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 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 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 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 工事.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七 律 ·长 征
பைடு நூலகம்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 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 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 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 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 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浪急
悬崖高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横跨
千里皑 皑白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 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飞夺泸定桥
《七律·长征》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
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
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
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25七律·长征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交流阅读收获。
3.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毛泽东的资料。
一 激情导入,交流资料1.导语: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都看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南征北战》)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惧艰险的英雄气概,这一切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律·长征》,它更是高度概括了红军经历的艰难险阻,诗的作者就是毛泽东。
2.交流长征资料。
长征: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
走泥云暖山(2)认清字形。
①找出相同结构的生字。
上下结构:崖左右结构:岷独体字:丸②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丸——九崖——涯岷——民(3)规范书写。
丸:“乙”横折弯钩。
(4)理解词语。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泛指整个红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篇一:五上语文作业本答案25 七律·长征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 án)。
(2)更喜岷( mínɡ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篇二:第九册七律长征试题及答案25 七律·长征轻松起步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3 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入界( )(2)jìng 究( )( )赛清( ) 洁( )(3)yōu ( )秀 ( )久( )愁清( )4 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及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及创作背景
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长征路上的⼀切艰难困苦,把千⼭万⽔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不过像翻腾着的细⼩波浪;乌蒙⼭⾼⼤雄伟,在红军眼⾥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七律·长征》
作者:⽑泽东
创作年代: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译⽂
红军并不害怕探险的困难和障碍;把经历过成千上万⼭峰和⽔域的艰⾟和艰⾟视为⼀件很普通的事情。
武陵⼭脉如此⾼低错落,它们是⽆穷⽆尽的,但在红军的眼中,它们就像波浪⼀样慢慢翻滚。
乌蒙⼭是如此的雄伟,⽓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拍击着两岸⾼耸⼊云的⼭崖,给⼈以温暖的感受。
⼤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东西两边,眼看只有下⼗⼏条铁索,使⼈感到⼀点的寒意;更让红军⾼兴的是岷⼭,到处是⽩雪,红军翻过岷⼭后,⼤家⼼情开阔,每个⼈脸蛋都笑开了。
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下旬,10⽉定稿。
这⾸七律是作于红军战⼠越过岷⼭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泽东在经受了⽆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长征伤亡统计: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率领 的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整个 长征过程艰苦卓绝,红军战士们要穿越大面积 的雪山、高原、草地、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 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红军将士们走过了11个 省,攻占了62座县城,进行了380多次战斗。 各个主力部队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了 25000人,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他们最终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分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 初读感知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四道封锁血突围, 七十二日渡赤水。 草地泥潭深无底, 万双草鞋去无回。 六月夹金山上雪, 青山处处留丰碑。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七律 到韶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三 再读感悟
革 命 家 政 治 家 军 事 家 战 略 家 书 法 家 缔 造 者
诗 领 人 袖
现 代 世 界 历 史 上 最 重 要 的 人 物 之 一
25 七 律·长 征
一 初读感知
2.读出节奏 1.读得正确
一 初读感知
2.读出节奏 1.读得正确
锦囊1:七律知识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两句为一联,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韵,必须 一韵到底,中间四句对仗。七言律诗的朗读一般 分为“四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等节奏, 诗的节奏要根据意思灵活处理。
《七律·长征》PPT1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 了个突然袭击,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 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 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 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 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飞夺泸定桥片段
尾联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 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 胜利在望,诗中是怎样描述的?
承上启下
红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 队伍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对首联的回应。 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 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 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体现了红军 以苦为乐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 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 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 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 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 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 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翻越五岭 巧渡金沙江
翻越乌蒙山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 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 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 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 度,积极地想办 法战胜一切困难。
小组互动来讨论
近年来,有人在网上诋毁“红军战士”,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我会写
lǜ
yá
律崖
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
dù
渡
左右结构
suǒ
索
上下结构
七律长征故事介绍
七律长征故事介绍?答:《七律·长征》是一首著名的革命现代诗歌,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故事介绍:1. 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军事行动。
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需要采取果断措施来应对。
因此,红军将士们进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以摆脱敌人的追击并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主要内容:全诗共四联,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困难。
第一联“红军不怕远征难”表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第二联“万水千山只等闲”则强调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蔑视和对胜利的渴望;第三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描绘了红军翻越崇山峻岭时的艰难行军场景;第四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则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上的巨大挑战。
整首诗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如“远征”、“腾细浪”、“走泥丸”、“逶迤”、“磅礴”、“暖”、“寒”等,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这首诗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地名等,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影响和教育意义:《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革命教材和精神财富。
它激励着人们发扬红军精神,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七律·长征》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军队的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七律_长征》优教课件
五山镇小学:阮国强
学习导航
作者简介 生字学习
背景介绍 课文阅读 课文学习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 写“远征、等闲、磅礴”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课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 个农民家庭。伟大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诗人,书法家。1976年 9月9日在北京逝世。
生字学习
点击
礴 岷
bó mín
磅礴 岷山
丸 崖
wán yá
丸子 悬崖
远征、等闲、磅礴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 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 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 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 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 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 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 大诗篇。
背景介绍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 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文学习
录音朗读,自由朗读,小组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课文学习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七律长征PPT课件(1)
02
字词学习
03
课文解析
初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对照注释,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全诗描绘了几幅红军远征途中的“征难图”?请写出来。
答:全诗描绘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横跨乌蒙图、巧渡金沙江图、飞夺泸定桥图、喜踏岷山雪图。
问题提出
再读课文,说说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
体裁
主题、内容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沁园春·长沙
采桑子·重阳
菩萨蛮·大柏地
忆秦娥·娄山关
沁园春·雪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尽管金沙江地势险要,又有敌人重兵把守,但红军战士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顺利渡江。想一想,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高兴、喜悦
暖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读出红军战士此时此刻的心情。
《飞夺泸定桥》插图
看到这段视频,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场战斗?
激烈、惨烈、残酷……
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殊死搏斗,这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战斗结束后,看,这泸定桥的铁索上似乎还残留着硝烟、弹痕和战士们的鲜血。看到这铁索,你的心情怎么样?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预习任务: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第25课《七律·长征》导学案教材分析: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
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难点: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学课时: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谁能说一说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吗?学生根据看过电视剧《长征》的印象自由谈,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2.是啊,同学们所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红军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在1935年十月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资料介绍(课件展示)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长征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指红军长征路线地图),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纵横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采用自主学习法)三、小组合作,展示自学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的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 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
1、我会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我会改错。
四、达标检测
3、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等闲: 五岭: 逶迤: 细浪: 磅礴:
五、盘点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读过毛主席的哪些 诗词?
六、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及词语,加强诗句意思的记忆。 2、收集并阅读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一、自主学习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 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 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 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 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 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 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 语从而理解诗句。 3、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 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 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 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 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 两句, 长征
毛泽东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展示交流
1、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感受诗的 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展示交流
2、《长征》的作者是( ),这首 诗写于( )年, 是( )时候写下的诗。作者是伟大 的( )家、( )家、 ( )家和( )。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
资料袋
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 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 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
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
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
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
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 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 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 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 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 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 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