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高中政治概念
2017年高中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中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高中政治真题是提升考试能力的一大法宝,是高考政治教材知识复习的导航系统,考生要认真训练,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真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真题(选择题)1.“国家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福利。
”这种观点( )A.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B.没有揭示出国家的阶级本质C.说明国家的唯一属性是社会性D.强调国家的性质是由全体公民决定的解析:B 本题考查国家的根本属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排除A项。
题干中的观点说明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家具有社会属性,但没有揭示出国家的阶级属性,没有看到国家的阶级本质,B正确。
国家有多种属性,排除C项。
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排除D项。
2.某区举行区人大代表选举。
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学放假半天,参加投票的企业务工人员每人还能领取20元的误工补贴。
这一事例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C.我国公民行使的选举权是有偿的D.国家具有专政职能解析:A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的广泛性,排除B;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某区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体现了我国切实保障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故答案为A。
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要对破坏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违法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这是因为(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强国之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C.民主是专政的保障D.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解析:B A说法错误,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C说法错误,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D排除。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B正确,当选。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政治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章政治基本概念1.政治: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争取和维护权益方面的活动,是社会权力的一种集中表现。
2.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现象规律和政治活动的学科。
3.国家:指的是一个具有一定人口、一定领土和政治组织的社会集团,是一个权力机构的组织。
4.政权:指的是权力集团对社会力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章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指的是一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运行机制的总和。
2.民主政治制度:指的是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现人民的合法权益和意愿。
3.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一小部分人手中的政治制度。
4.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分散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和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解释、评价和指导的观念、价值和信仰体系。
2.专制主义:强调个人权威和等级秩序,主张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权威体制。
3.民主主义:强调个人和社会自由平等、多元参与和权利保护的政治理念。
4.法治主义:强调以法律为基础,按照法律规范行使政治权力和限制政治权力的政治理念。
第四章政治经济1.政治经济:指的是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2.贫富差距:指的是社会中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市场经济:指的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计划经济:指的是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计划和控制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第五章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指的是公民在政治制度指导下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权的选举、政治组织的活动、政治参与等。
2.选举制度:指的是选举代表和领导人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3.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行为。
全面概述:高中政治必修知识
全面概述:高中政治必修知识
1. 政治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行为方式,具有权力、组织、决策和管理等特征。
2. 国家与政权
国家是指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政权则是指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集体或个人。
3. 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国家制度则是指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总和。
4. 国家的根本任务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发展,保障人民的权利和福祉。
5. 政治权力与政治责任
政治权力是指掌握决策和管理权的能力,政治责任则是指在行使政治权力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6. 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行为,政治文明则是指在政治活动中遵循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行为方式。
7.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是指中国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地位,党的建设则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的组织建设和发展。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的全面概述,涵盖了政治的概念、国家与政权、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政治权力与政治责任、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
高考政治复习备考方案
高考政治复习(Xi)备考方案一、学情(Qing)分析2017届高三年级现(Xian)有5个(Ge)文(Wen)科班,近290人,通过月测和各种考试发现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较低。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较差。
因此,2017届高三政治学科备考复习要重基础,重习惯、重能力培养,力求做到备考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打好整体战。
二、复习备考目标1、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2、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
3、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4、紧紧抓住课本,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5、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6、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争取2017年文综学科的高考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均在我校2016年基础上明显提升,并且尽量缩小与州平均分、及格率的差距。
三、复习时间安排时间教学内容2016年9月-2017年3月初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2017年3月-2017年5月初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2017年5月-2017年6月初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四、复习备考具体措施1.第一(Yi)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Dan)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②注(Zhu)意事项。
第(Di)一,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Luo) 。
要求学生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加以强记。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也不过是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罢了。
如果我们能够对课本上所学的这些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什么题都可以从容应对。
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有增无减,呈现出回归课本的势态,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必要时,应该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解读52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解读
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学分。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模块内容】
【学业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中观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空前加深,全球越来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懂得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解析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确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具有融入国际社会的积极意愿和开放态度,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政治高考知识点
政治高考知识点
政治高考知识点:
1. 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力的机关和运行方式等。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组织制度等。
3. 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等。
4. 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包括法治的基本内容、法治社会的特征、法律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等。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人大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6. 国家行政制度:包括国家行政制度的性质、行政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7. 单一的国家权力:包括国家权力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权力制约等。
8.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法定义务等。
9. 民族自治制度:包括我国民族自治制度的性质、民族自治地方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10. 参政议政和人民民主监督:包括政府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人民团体的组织和工作原则等。
11. 土地制度和农村经济:包括我国土地制度的性质、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等。
12. 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包括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等。
以上是政治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应对政治高考的考试。
高中政治新高考考查要求的变化
自2017年开始,全国普通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高中政治新高考考查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考查内容更加注重基础和实用。
新高考政治考查要求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实用能力的培养,涉及知识更加全面,题型更加多样化。
改变了考查形式和方式。
新高考政治考试不再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而是采用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考试系统,考试形式和方式发生了改变。
考查内容更加突出思想性和实践性。
新高考政治考试中,思想性和实践性是考查的重点,试题形式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加强调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高考政治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政治基本知识和思想观念,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创新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的来说,新高考政治考查要求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和实用性,更加突出思想性和实践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题(政治部分)(北京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政治部分)(北京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 中学生庙会练摊创意萌鸡热销所有收入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西部贫困地区某中学本报讯:蜂蜜鸡、民族、粉萌鸡、项链鸡……50余钟,近2000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在鸡年庙会上格外受欢迎,买到火热,而卖这些玩偶的庙会摊主是一群中学生,原来这是某校学生的公益集市,搬进了庙会,学生们在北京传统庙会上玩创意,做公益,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上面为某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对该新闻理解正确的有()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体现了同学们对市场动态的把握②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③同学们的成功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首要作用④同学们在奉献社会中锻炼了能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思辨思维的体现②墨色浓淡的变化,变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A. 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B.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C. 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它的本质D.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4.熊猫光伏电站(图12)属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推广项目,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独特创意设计的。
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第1框思维需要逻辑课件
对象 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______
6.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
客观存在 的,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_________ 思想混乱 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 而自相矛盾是 _________
映。
二、不能骑墙居中 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1)科学的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反对在“是”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根据材料内容:“乙说:‘是丁干的。’和丁说:‘乙是诬 陷。’”我们便不难发现乙和丁的话正好矛盾。根据不矛盾律的 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 关系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我们便 可推知乙和丁二人的话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人说假话。而题中 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乙和丁到底是谁说假话我们不必追究,但 我们可推知甲和丙说的一定是真话, 甲说: “反正不是我干的。 ” 丙说:“是乙干的。”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扒手就是乙。
盾” ,显然是承认逻辑矛盾存在,而认为“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 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 ,则是否认了辩证矛盾 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题干并没有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 为一谈而是将两者对立起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项。
知识点二
关系
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重难点)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区 别
含 义 不 同
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和判 断。
[P13 探究问题 1 提示]
(1)上述判断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因为它违背了形式逻辑的一条基本规律:不矛盾律,即不容许 思维判断中含有逻辑矛盾。 (2)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也是起码的逻辑思维 规律。只有遵守这些逻辑思维规律,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 恰当、推理有逻辑性和论证有说服力。
2017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
2017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2017高中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怎样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如何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其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7年高考时事政治分析-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强大的精神信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澎湃动力;待人友善、恪守信用,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等深厚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奋进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有效融通。
《中国诗词大会》一、重大背景阐释2016年4月15日晚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总决赛落下帷幕。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传统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7年2月7日晚,在春节期间引发无数网上网下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角逐,16岁上海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在擂主争霸赛中,与4期守擂擂主彭敏巅峰对决,在逆向思考题环节中,率先抢答赢得5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2017高中政治课本重点内容(1)
2017高中政治课本重点内容高中学生在复习思想政治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掌握课本里面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课本重点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课本重点内容(一)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高中政治课本重点内容(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解读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
解读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作者:杨明显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4期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
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高考的核心立场明确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1.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根本立场自然是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要利用高考这一特殊方式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服务选拔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
通过高考制度,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
(甚至是“为国选材。
)”我们不仅要看到高考命题质量与大学入学新生质量之间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更要看到高考对社会纵向流动、社会结构形成和社会长远发展所起的预选和配置作用,因此,高考必须保证科学、公平,保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保证良好的区分效果。
3导向教学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因此,高考也就自然被赋予了导向教学的功能。
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及命题实施,也都要基于教育全局并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
二、“四层”即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1.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2.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
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经济生活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政治生活1. 公民的政治生活(1) 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 我国的政府(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 当代国际社会(1)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文化生活1. 文化与生活(1)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 文化传承与创新(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生活与哲学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 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 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 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017高中政治考试大纲时事政治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临近2017年高考的这段时间里,对于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要怎样进行归纳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知识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③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为什么?怎么样?)(1)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容在课标的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高二政治(1)
高二政治一、政治概述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斗争达到组织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高中政治课程主要讲授国家政治体制、政治意识、政治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在高二政治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基层政权等。
1. 中央政权中央政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中国的中央政权由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等组成。
学生将通过政治课程了解中央政权的职责、权力机构和决策过程等内容。
2. 地方政权地方政权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学生将学习地方政权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和运行方式,以及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3. 基层政权基层政权是指县、乡、村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学生将了解基层政权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选举制度等内容,以及基层政权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政治意识是指个体对政治事务的认同、参与和抗争的意识。
学生将学习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如何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增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1. 党性观念党性观念是指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党的纲领、党的纪律等的认同和拥护。
学生将学习党性观念的重要性,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的基本纪律要求。
2. 公民责任公民责任是指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学生将学习公民责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如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尊重他人权益等。
3. 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是指对民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以及追求平等、公正和参与的意识。
学生将了解民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方法,以及民主和集中制度的优缺点。
四、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习惯等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
学生将学习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关系,以及政治文化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政治经济是指政治和经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领域。
学生将学习政治经济的基本概念,了解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政治的制约作用。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量否定之否定规律解读.docx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量否定之否定规律解读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量否定之否定规律解读掌握好政治知识点是高考政治取得高分的关键,大家在平时备考复习的过程中要多把精力用在政治知识点的掌握上面,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量否定之否定规律解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这些政治知识点。
作为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它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经历的过程恰恰与这一规律的本质完全吻合,真正体现出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哲学史上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否定之否定。
具体说来,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过程,这一特点与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具有的规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
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联系。
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本身发展变化具有的特点,我们在分析这一规律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时也将按照“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顺序进行,具体划分的三个阶段是:一是肯定阶段,它包括xxx人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
二是否定阶段,它同样包括xxx人物:列宁、毛泽东、斯大林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
三是否定之否定阶段,这就是我们自身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其特点是通过两个实例:一个抽象实例和一个具体实例,重新确立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为大家带来了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量否定之否定规律解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总结和归纳学习过的整个高中政治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在考试的时候轻松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
如何正确理解高中政治
如何正确理解高中政治
高中各科学习过程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
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
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需要我们记忆的东西是有很多的,然而纯粹的记忆却不能学好高中政治,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政治学习才能取得成绩。
下面有途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如何正确理解高中政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
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
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
“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
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
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
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
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
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
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1.预习: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
基于政治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政治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以落实孤立的知识点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上变成零敲碎打的“碎片化”教学现象,这种教学培养不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学科“关键能力”,更培育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诚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说:“核心素养并不见之于孤立、碎片式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见之于能否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应对来自真实生活的问题。
”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政治学科思维能力出发,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站位,运用“大概念”教学观,重构学科教材,统整学科知识,实现学科内容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一、以单元教学实现学科内容结构化(一)政治学科的课程体系本身具有结构化特征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话语体系,高中政治学科更是如此。
课标明确指出,在课程性质上,高中思想政治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而且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可见,高中政治学科体系的综合性、结构化特征很明显:该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每一模块由若干单元组成,不同模块、不同单元之间有机联系,即“知识(点)→单元(线)→模块(面)→学科(体)”,浑然一体。
譬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必修模块组成。
这四个必修模块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线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又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组成的,比如,《经济与社会》由“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个大单元组成,每个大单元又分别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单元构成。
其他模块亦然。
(二)传统课时教学影响学科内容结构化的实现传统的政治学科教学都是以课时为单位撰写教案(课时教案),叙写教学目标,因为课时节数和课堂时长的限制,导致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理念难以在课堂上真正有效落实,尤其在强调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更近似于“带着镣铐跳舞”,一方面希望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又担心课堂教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不断产生教学任务“欠账”,因而出现“小课堂”与“大理念”的矛盾,教师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束缚了课堂教学的手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高中政治概念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一)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和汇率: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及其它的影响(即价格由市场形成)(一)供求影响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
(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
(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二、价格变动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2、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