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孝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真题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应城石膏的雕刻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D.安陆水泥的烧制【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城石膏的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孝感米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陆水泥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液滴飞溅D.读数偏小【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2N2﹣﹣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FeSO4﹣﹣表示硫酸铁【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两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D、根据化合物的读法,FeSO4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故选:B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硬水经过滤不可变为软水进行解答;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但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C.硬水经过滤只能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不可变为软水,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错误;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错误.故选A.6.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TiO2)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C.根据试纸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萘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9.7%,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钛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萘胺”(C10H9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种试纸是由二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O+O22CO2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8×2):32=7: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8.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安全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②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化学与营养D、化学与材料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②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①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②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A.A B.B C.C D.D【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焚烧垃圾的危害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C、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合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分析.【解答】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生活垃圾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A错误;B、若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导致火势蔓延;天然气泄漏若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故D错误.故选:C.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判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Cl2=Cu+ZnCl2溶液增量65 64 65﹣64=1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65 56 65﹣56=9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四组物质,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如:a+b﹣反应 b+c﹣反应 c+d﹣反应)a b c d①CO2NaOH溶液CuSO4溶液Fe②稀盐酸Na2CO3溶液CaCl2溶液CO2③AgNO3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Fe2O3④Zn 稀盐酸NH4NO3溶液Ca(OH)2溶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 D.①②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来分析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种类和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③中,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④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但稀盐酸与硝酸铵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活性炭②稀硫酸③PH试纸④硝酸钾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③;(2)具有吸附性的是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⑤;(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②;(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④.【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解答】解:(1)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⑤;(4)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填:②;(5)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④.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3)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4)据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甲>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多的是乙;故答案为:(1)减小;(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13.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②③(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b 口进(填“b”或“c”).【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3)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1)试管;(2)②③;集气瓶口;(3)b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故答案为:(1)CO2,酸;(2)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a(OH)2↓.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B (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气体逸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等知识进行分析;【反思评价】根据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优化装置】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知识解决.【解答】解:【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会含有这四种元素.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密闭;【优化装置】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解释应用】铜、碳、氧、氢四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1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消耗锌粒质量为 6.5 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消耗锌粒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关系图可知,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设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98 2x y 0.2g解得:x=6.5g y=9.8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8%答:(1)0.26.5;(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和10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真题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应城石膏的雕刻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D.安陆水泥的烧制【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城石膏的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孝感米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陆水泥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液滴飞溅D.读数偏小【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2N2﹣﹣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FeSO4﹣﹣表示硫酸铁【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两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D、根据化合物的读法,FeSO4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故选:B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硬水经过滤不可变为软水进行解答;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但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C.硬水经过滤只能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不可变为软水,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错误;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错误.故选A.6.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TiO2)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C.根据试纸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萘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9.7%,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钛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萘胺”(C10H9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种试纸是由二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O+O22CO2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8×2):32=7: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焚烧垃圾的危害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C、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合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分析.【解答】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生活垃圾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A错误;B、若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导致火势蔓延;天然气泄漏若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故D错误.故选:C.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判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Cl2=Cu+ZnCl2溶液增量65 64 65﹣64=1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65 56 65﹣56=9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四组物质,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 D.①②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来分析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种类和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③中,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④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但稀盐酸与硝酸铵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活性炭②稀硫酸③PH试纸④硝酸钾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③;(2)具有吸附性的是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⑤;(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②;(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④.【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解答】解:(1)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⑤;(4)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填:②;(5)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④.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3)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4)据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甲>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多的是乙;故答案为:(1)减小;(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13.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②③(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b 口进(填“b”或“c”).【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3)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1)试管;(2)②③;集气瓶口;(3)b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故答案为:(1)CO2,酸;(2)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a(OH)2↓.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反应后略)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B (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气体逸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等知识进行分析;【反思评价】根据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优化装置】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知识解决.【解答】解:【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会含有这四种元素.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密闭;【优化装置】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解释应用】铜、碳、氧、氢四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1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消耗锌粒质量为 6.5 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消耗锌粒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关系图可知,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设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98 2x y 0.2g解得:x=6.5g y=9.8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8%答:(1)0.26.5;(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和10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都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2)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解答】解: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故A错误;B、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都为340m/s,故B错误;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故频率相同的声波,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C.2.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解答】解:A、图中看到字是正立的,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因此字与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故A错误;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虚像,也可以成缩小、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C、此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故C错误;D、此透镜是凸透镜,U>2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此原理,因此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故D正确.故选D.3.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2016年孝感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应城石膏的雕刻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D.安陆水泥的烧制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液滴飞溅D.读数偏小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O﹣﹣表示两个氧元素B.2N2﹣﹣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FeSO4﹣﹣表示硫酸铁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5.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6.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8.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安全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②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化学与营养D、化学与材料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②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①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②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A.A B.B C.C D.D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10.下列四组物质,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如:a+b﹣反应b+c﹣反应c+d﹣反应)a b c d①CO2NaOH溶液CuSO4溶液Fe②稀盐酸Na2CO3溶液CaCl2溶液CO2③AgNO3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Fe2O3④Zn 稀盐酸NH4NO3溶液Ca(OH)2溶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活性炭②稀硫酸③PH试纸④硝酸钾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2)具有吸附性的是;(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13.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口进(填“b”或“c”).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物质D的类别为(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种元素组成.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1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消耗锌粒质量为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应城石膏的雕刻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D.安陆水泥的烧制【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城石膏的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孝感米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陆水泥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液滴飞溅D.读数偏小【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O﹣﹣表示两个氧元素B.2N2﹣﹣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FeSO4﹣﹣表示硫酸铁【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两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D、根据化合物的读法,FeSO4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故选:B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硬水经过滤不可变为软水进行解答;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但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C.硬水经过滤只能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不可变为软水,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错误;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错误.故选A.6.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TiO2)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C.根据试纸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萘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9.7%,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钛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萘胺”(C10H9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种试纸是由二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O+O22CO2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8×2):32=7: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8.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安全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②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化学与营养D、化学与材料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②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①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②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A.A B.B C.C D.D【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焚烧垃圾的危害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C、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合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分析.【解答】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生活垃圾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A错误;B、若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导致火势蔓延;天然气泄漏若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故D错误.故选:C.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判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Cl2=Cu+ZnCl2溶液增量65 64 65﹣64=1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65 56 65﹣56=9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四组物质,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如:a+b﹣反应b+c﹣反应c+d﹣反应)a b c d①CO2NaOH溶液CuSO4溶液Fe②稀盐酸Na2CO3溶液CaCl2溶液CO2③AgNO3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Fe2O3④Zn 稀盐酸NH4NO3溶液Ca(OH)2溶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D.①②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来分析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种类和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③中,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④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但稀盐酸与硝酸铵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活性炭②稀硫酸③PH试纸④硝酸钾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③;(2)具有吸附性的是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⑤;(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②;(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④.【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解答】解:(1)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⑤;(4)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填:②;(5)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④.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3)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4)据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甲>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多的是乙;故答案为:(1)减小;(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13.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②③(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b口进(填“b”或“c”).【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3)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1)试管;(2)②③;集气瓶口;(3)b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 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故答案为:(1)CO2,酸;(2)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a(OH)2↓.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组乙组。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真题试题(含解析)-物理中考真题
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应城石膏的雕刻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D.安陆水泥的烧制【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城石膏的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孝感米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陆水泥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液滴飞溅D.读数偏小【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2N2﹣﹣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Ca2+﹣﹣表示钙元素显+2价D.FeSO4﹣﹣表示硫酸铁【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可表示:两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D、根据化合物的读法,FeSO4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故选:B4.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B.该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D.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硬水经过滤不可变为软水进行解答;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但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C.硬水经过滤只能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不可变为软水,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错误;D.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错误.故选A.6.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TiO2)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C.根据试纸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萘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00%≈9.7%,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钛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萘胺”(C10H9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种试纸是由二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9):(14×1)=120:9:1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7:4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O+O22CO2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8×2):32=7: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B.8.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安全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②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C、化学与营养D、化学与材料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②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①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②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A.A B.B C.C D.D【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焚烧垃圾的危害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C、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合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分析.【解答】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生活垃圾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A错误;B、若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导致火势蔓延;天然气泄漏若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故D错误.故选:C.9.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判断,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Cl2=Cu+ZnCl2溶液增量65 64 65﹣64=1Zn+FeCl2=Fe+ZnCl2 溶液增量65 56 65﹣56=9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故D错误.故选D.10.下列四组物质,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如:a+b﹣反应 b+c﹣反应 c+d﹣反应)a b c d①CO2NaOH溶液CuSO4溶液Fe②稀盐酸Na2CO3溶液CaCl2溶液CO2③AgNO3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Fe2O3④Zn 稀盐酸NH4NO3溶液Ca(OH)2溶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 D.①②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来分析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种类和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③中,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④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但稀盐酸与硝酸铵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活性炭②稀硫酸③PH试纸④硝酸钾⑤氯化钠(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③;(2)具有吸附性的是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⑤;(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②;(5)属于复合肥料的是④.【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解答】解:(1)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①;(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⑤;(4)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填:②;(5)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④.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任填一种).(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填“>”、“=”或“<”).【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3)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4)据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t1℃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甲>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多的是乙;故答案为:(1)减小;(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13.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装置:(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②③(填序号);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 b 口进(填“b”或“c”).【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3)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1)试管;(2)②③;集气瓶口;(3)b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填“酸”、“碱”、“盐”或“氧化物”).(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1)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O2,物质D的类别为酸;(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O4+Ca(OH)2=CaSO4+Ca(OH)2↓.故答案为:(1)CO2,酸;(2)置换反应,CuSO4+Ca(OH)2=CaSO4+Ca(OH)2↓.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猜想2正确【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 B (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气体逸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等知识进行分析;【反思评价】根据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优化装置】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知识解决.【解答】解:【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溢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中进行.【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会含有这四种元素.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密闭;【优化装置】B;A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解释应用】铜、碳、氧、氢四四、计算题(本题共5分)1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10g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09.8g.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1)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g,消耗锌粒质量为 6.5 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消耗锌粒质量,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关系图可知,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设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Zn+H2SO4═ZnSO4+H2↑.65 98 2x y 0.2g解得:x=6.5g y=9.8g(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8%答:(1)0.26.5;(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湖北省孝感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第9和10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孝感历年化学中考试卷真题
孝感历年化学中考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如分子、原子等)多少的物理量,其单位是:A. 千克B. 摩尔C. 升D. 克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纯净水C. 空气D. 氢气3.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A. 1:8B. 2:32C. 4:32D. 8:14. 以下哪个反应是置换反应?A. CO + CuO → Cu + CO2B. CaO + H2O → Ca(OH)2C. 2H2O → 2H2 + O2D. 2H2 + O2 → 2H2O5.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哪个选项的化学计量数是正确的?A. 2Fe + 3O2 → 2Fe2O3B. 2H2O → 2H2 + O2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a(OH)2 + CO2 → CaCO3 + H2O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
7.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8.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B的化学计量数是______。
9.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______数。
10. 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描述如何使用天平测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
12. 解释为什么在实验室中配制溶液时,需要使用量筒和滴管。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 3Cl2 → 2FeCl3。
若反应中消耗了112克铁,计算生成的氯化铁的质量。
14. 已知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溶质的摩尔质量为40g/mo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考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每年必考) 2 . (2020 · 三 市 一 企 ) 电 石 (CaC2) 遇 水 发 生 的 化 学 反 应 为 CaC2 + 2H2O===Ca(OH)2+X↑,X 遇明火会剧烈燃烧,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3 年 16 考) 1.(2022·宜昌)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 定律。
(1)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冒冒白白烟, 放放热热,气,球气球膨膨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点==燃==2P2O52P烟2O,5。 (胀2)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 AABBDD 。
(A)
5.★【时事热点】(2022·河北)2021 年 12 月 9 日,中国空间站“天宫
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C )
A.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3
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5.(2018·恩施州)现将 10 g A 和足量的 B 混合加热,A 与 B 发生化学反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解析】向 FeCl2 和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粒,会发生 Zn CuCl2 Cu ZnCl2 、② Zn FeCl2
Fe ZnCl2 的反应,根据图像可判断出生成铜的质量逐渐增加, CuCl2 完全反应后就不再有铜生成了,
A 项正确;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会先缓慢增加后快速 增加,最后不再变化,B 项正确;开始一段时间 FeCl2 没有参与反应,①反应后②立即开始反应,C 项正确; ZnCl2 的质量应从零开始逐渐增加,D 项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0.【答案】C
元素符号为 Na ,B 项错误;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1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项正确;该原子最外
层有 1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 项正确。 【考点】元素的知识。 5.【答案】A 【解析】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A 项正确;灭火的条件是 (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三者只需要具备一个即可。B 项错误;过滤只是除去了硬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得不到软 水,C 项错误;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缺一不可,D 项错误。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汇总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 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20分)1 .( 2分)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应城石膏的雕刻 B .孝昌臭豆腐的制作C.孝感米酒的酿造 D .安陆水泥的烧制2.( 2分)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3. ( 2分)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20--表示两个氧元素B. 2N2 --表示两个氮气分子C. Ca2+—表示钙兀素显 +2价D . FeSO4—表示硫酸铁4. (2分)受损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残留信息如图所示,根据残留信息得出的下列说法A.该元素是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 11B. 该元素符号为MgC.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 2分)下列有关 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粒子一定在不停地运动B. 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C. 硬水经过滤后一定会变成软水D. 铁制品与氧气或水接触一定会锈蚀 6.(2分)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 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 纳米纸”,又在纳米 纸上 铺”一层萘胺”(C10H9N )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钛中Ti 的化合价为+2价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1.9%C.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0: 9:14中错误的是(7. (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表示氧尽子丙A.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 7: 4B.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C. 一个X 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分)如表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A 、化学与环境①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 ② 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C 、化学与营养①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② 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 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 、化学与安全① 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 ② 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D 、化学与材料① 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② 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A. AB. BC. C D . D9. (2分)向一定质量FeCI2和CuCI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10. (2分)下列四组物质, 从左至右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如: a+b -反应 b+c -反应c+d -反应)abcd ① CO2NaOH 溶液 CuSO 4溶液 Fe ② 稀盐酸Na2CO3溶液 CaCl2溶液CO2 ③ AgN03溶液 BaCl2溶液稀硫酸Fe2O3 ④Zn稀盐酸NH4NO3溶液Ca (OH ) 2 溶液A .①②③B .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 4小题,共18分)11. ( 5分)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活性炭 ②稀硫酸 ③PH 试纸 ④硝酸钾(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具有吸附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 ; (4) 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条件0表示碳原⑤氯化钠(1) 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小明选择装置 A 和C 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 若用装置D 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 是否复燃.(3) 某气体X 可用D 装置收集,若改用 E 装置收集,则气体 “ b ” “ C ”14. ( 5分)A 、B 、C 、D 、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A 、B 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物质D 的类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 (填(2) 若A 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 反应的基本 X 应从E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 酸”、碱”、盐”或氧化物B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 —E (填序号); ,观察木条口进(填(“—' 部分反应B 的化学式为”).D 的水溶液显蓝色.反应的化学贝y c - D 方程式(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12. ( 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 增大”或 减小”.(2) 欲将t 「C 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 (4)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 t2 C 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 乙(填“我N” .13. (4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氯酸钾 ③二氧化锰 装置: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7分)15.( 7分)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 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 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实验 万案(反应后略)导致指针向右 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 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y Kt JftfifiAB【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 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 ________________ 种元素组成.四、计算题(本题共 5分)16.( 5分)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渐加入 10g 锌粒,产生气体质量与锌粒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 109.8g .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 计算: (1 )稀硫酸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 消耗锌粒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g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实验 有气泡产生,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现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猜想1正确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冋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 组乙 组 CO 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CoCuSO 4溥:-HI注Na ;CO ;NaOH2016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给出的A、B、C、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 分,共20 分)1.【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应城石膏的雕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孝感米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安陆水泥的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2.【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稀释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添加顺序颠倒,那么水会浮在水面上,又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水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来源:]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0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2 可表示:两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兀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Ca2+表示钙离子,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D、根据化合物的读法,FeSO 4读作硫酸亚铁,故选项对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故选:B4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残留部分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汉字名称的偏旁是金”字,说明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 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故错误;c.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j H,故正确;D. 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正确.故选B.5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硬水与软水;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粒子的性质来分析;B. 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 根据硬水经过滤不可变为软水进行解答;D. 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B.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但灭火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故错误;C. 硬水经过滤只能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不可变为软水,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错误;D. 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错误. 故选A.6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钛( TiO2)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 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C. 根据试纸的组成来分析.D.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解答】解: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 (- 2) X 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14B. 该萘胺”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H :- ' X 100%〜9.7%故选项说法错误.C. 二氧化钛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萘胺” (C10H9N)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这种试纸是由二者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 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X 10 : ( 1 X) :( 14 X1 =120:9:14,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解答】解:由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点燃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方程式是:2CO+O2 2CO2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比为(28 X2 : 32=7 : 4,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故 B 错误;C、一个X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焚烧垃圾的危害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可燃性气体的可燃性来分析;C、根据食品中的营养素以及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来源:学•科•网]D、根据合成材料以及金属材料分析.【解答】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生活垃圾若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故A错误;B、若室内着火,若打开门窗会导致火势蔓延;天然气泄漏若遇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故B错误;C、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不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故D错误.故选:C.9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和反应的质量比分析判断,向一定质量FeCI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向一定质量FeCI2和CuCI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Zn+CuCI2=Cu+Z nCI2 溶液增量65 64 65 - 64=1Zn+FeCI2=Fe+Z nCI2 溶液增量65 56 65 - 56=9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氯化锌,铜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加,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前者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后者,故B正确;C、当锌与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随着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氯化亚铁的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质量为0,故C正确;D、原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锌,起始点应为0 .故D错误.故选D.10.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来分析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结合物质的种类和反应类型来解答.【解答】解:①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②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③中,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钡反应,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故符合题意;④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但稀盐酸与硝酸铵不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解答】解:(1)pH试纸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故填:③;(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填:①;(3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⑤;(4)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酸反应;故填:②;(5)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填:④.12.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1 )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3)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可知提纯物质的方法;(4)据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解答】解:(1 )由图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欲将t1 C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可采取加入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由于在t2 C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等质量的水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甲〉乙,所以用等质量的甲和乙配成t2 C时的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较多的是乙;故答案为:(1)减小;(2)加入甲物质(合理均可);(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V.13.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解答;(3)根据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试管;(2)装置C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C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3)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若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进入,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答案:(1)试管;(2)②③;集气瓶口;(3) b14.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 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1 )若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碳酸钙会转化成E, 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A、B会相互转化,所以A是一氧化碳,D会与碳酸钙反应,所以D是盐酸,C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C可以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02,物质D的类别为酸;(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A、B会相互转化,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所以B是水,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D可以是硫酸铜,B生成的E会与硫酸铜反应,D的水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氢氧化钙,C会与铁、硫酸铜反应,所以C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D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 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是:CuS04+Ca(OH) 2=CaSO4+Ca(OH) 2j.故答案为:(1) C02,酸;(2)置换反应,CuSO4+Ca( OH) 2=CaSO4+Ca( OH) 2j.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由于气体逸出,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等知识进行分析;【反思评价】根据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优化装置】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11 /11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的知识解决.【解答】解:【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 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 溢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I=2NaCI+H2O+CO2f ;【反思评价】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 中进行.[来源:学_科—网]【优化装置】最佳装置是 B , A 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 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 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皮塞易弹出;【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含有铜、碳、氧、 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会含有这四种元素.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I=2NaCI+H2O+CO2 ;【反思评价】密闭;【优化装置】B ; A 同学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 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解释应用】铜、碳、氧、氢四 四、计算题(本题共 5分) 1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根据关系图分析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由氢气的质量可求出消耗锌粒质量, 参加反应 的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关系图可知,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锌的质量为x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 Zn+H2SO4-ZnSO4+H2 f •65 982 答:(1) 0.26.5;( 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 x y 0.2g二 『-厶二解得:x=6.5gy=9.8g (2 )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IM. Sg-10g+0. 2g=9.8%。
湖北省孝感市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解析版)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A.溶解性B.挥发性C.还原性D.导电性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A.①②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3.所给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离子 B.它们都是原子C.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的D.甲与丙能构成离子化合物4.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C.t3℃时,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燃A前,要先检验纯度B.图示中共有4种化合物分子C.图示中有一种有机物D.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大B.量取35mL液体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收集CO2气体7.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是少量杂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所以MnO2一定能加快其它物质分解的速率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的是()A.NaOH、HCl、CuSO4、MgSO4B.KNO3、HCl、NaCl、NaOHC.Na2CO3、K2SO4、BaCl2、HCl D.酚酞、H2SO4、NaOH、MgCl210.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于足量的盐酸反应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接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按要求填空:(1)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2)正常雨水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化石燃料中,是比较清洁的燃料;(4)煤气中毒是指(填物质名称)使人中毒.12.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某课外活动小组在野炊时涉及到的下列问题:(1)野炊所带的如下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2)野炊食谱如下:馒头、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等,其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高钙牛奶中的钙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填“常量”或“微量”)元素.(3)做饭过程中,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4)野炊时正值农民向田间施肥的季节,同学们看到化肥包装袋上印有“磷酸二氢铵[NH4H2PO4]”字样,就知道农民所施的是(填化肥种类).13.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用B装置可以制取气体(填2种气体的化学式);(3)实验室采用A装置制CH4,推测其反应物是(填序号);A.H2和C B.Al4C3固体和水C.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4)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O2,则装置明显的错误是.14.X、Y、Z三种物质由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示中有些物质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Y,甲,乙.(2)写出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7分)1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NH4Cl溶液显酸性;②NH3+HCl═NH4Cl,2NH3+H2SO4═(NH4)2SO4③2NH3+3CuO3Cu+N2+3H2O【提出猜想】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探究实验】(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色,则该气体中在无HCl气体.(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①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气体(填化学式);②浓硫酸的作用是;③B中玻璃管观察到,说明有氢气.【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实验反思】(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小敏同学为了更加充分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氢气,她在B装置的玻璃管后面再连接了装有的U型管,观察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物质是否变蓝色.四、计算题16.硫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1)把2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2)要使8gFe2O3恰好完全反应,需消耗上述10%的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A.溶解性B.挥发性C.还原性D.导电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溶解性只是物质的溶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A 不符合题意;B、挥发性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B不符合题意;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D、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A.①②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可以据此分析;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可以据此解答;④根据金属的存在状态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与氧气反应时,反应条件越简单,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对;④自然界中活泼金属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活动性弱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了金属的存在形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故对.综上可知,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①③④故选B.【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理解其应用原则,学会处理实际问题.3.所给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离子 B.它们都是原子C.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的D.甲与丙能构成离子化合物【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及原子和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的结构.【解答】解:A、丙中质子数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是阳离子,甲中质子数8小于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乙和丁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故A错误;B、丙中质子数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是阳离子,甲中质子数8小于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B错误;C、丁中最外层电子层为7,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是稳定结构,其它三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故C错误;D、甲是氧离子,丙是钠离子,甲与丙能构成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等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C.t3℃时,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方法,故B错误;C、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20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60g饱和溶液,故C正确;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物质析出的晶体比乙多,所以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燃A前,要先检验纯度B.图示中共有4种化合物分子C.图示中有一种有机物D.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根据方程式进行有关的分析和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及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由此可知:A、A是甲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为的是防止爆炸的发生,故A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示中共有3种化合物分子,故B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示中有一种有机物,是甲烷,故C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发生了变化,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决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辨别分子是由何种原子构成,每种原子有几个,这样就可以得出分子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证明CO2 密度比空气大B.量取35mL液体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收集CO2气体【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测量容器-量筒;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木炭燃烧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不大;D、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但不能塞上塞子.【解答】解:A、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图中操作正确;B、图中的视线不对,测量结果会偏大,图中操作错误;C、用木炭代替红磷,会使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偏小,图中操作错误;D、收集二氧化碳时塞上塞子,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排不出,图中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了解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7.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是少量杂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稀盐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O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所以MnO2一定能加快其它物质分解的速率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分析】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根据催化剂具有专一性考虑;D、根据碳酸钠中碳元素显正价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A错;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C、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到了别的反应中不一定是催化剂,故C错;D、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化物的特点,知道单质的定义,知道化合价的计算方法.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的是()A.NaOH、HCl、CuSO4、MgSO4B.KNO3、HCl、NaCl、NaOHC.Na2CO3、K2SO4、BaCl2、HCl D.酚酞、H2SO4、NaOH、MgCl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HCl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能使一种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为NaOH溶液;与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MgCl2,变红色的是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H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B.【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10.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于足量的盐酸反应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接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溶液的稀释.【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铝的前面,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快,氢氧化钠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铝的前面,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反应的速率越快,故A 错误;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pH大于7,最后溶液的pH会大于7,故B错误;C、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一开始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硫酸消耗尽,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正确;D、氢氧化钠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溶液稀释pH变化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11.按要求填空:(1)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钢铁;(2)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4)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填物质名称)使人中毒.【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毒性;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故填:钢铁;(2)正常雨水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呈酸性,其pH小于7,故填:小于;(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小,故填:天然气;(4)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会引起煤气中毒,故填:一氧化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12.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某课外活动小组在野炊时涉及到的下列问题:(1)野炊所带的如下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C(填序号);(2)野炊食谱如下:馒头、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等,其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高钙牛奶中的钙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填“常量”或“微量”)元素.(3)做饭过程中,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树枝与氧气充分接触;(4)野炊时正值农民向田间施肥的季节,同学们看到化肥包装袋上印有“磷酸二氢铵[NH4H2PO4]”字样,就知道农民所施的是复合肥(填化肥种类).【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化学与能源;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可根据定义进行解答;(2)根据人体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和馒头、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中含有的营养素回答;(3)根据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才能发生完全燃烧进行解答;(4)根据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进行解答.【解答】解:(1)A.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材料;B.玻璃杯属无机非金属材料.C.塑料袋是塑料制品,是合成材料;D.铁锅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2)野炊食谱如下:馒头、红烧肉、豆腐汤、凉拌黄瓜、高钙牛奶…,其中所含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高钙牛奶中的钙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常量元素;(3)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才能发生完全燃烧,做饭过程中,小红把捡来的树枝架空,使其燃烧更旺,原理是树枝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燃烧更旺;(4)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故答案为:(1)C;(2)油脂;常量;(3)树枝与氧气充分接触;(4)复合肥.【点评】题设计了一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体现了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
【化学】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含解析
【关键字】化学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百炼成钢 C.滴水成冰 D.聚沙成塔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核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是氧原子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3.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B.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D.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4.下列有关说法或表达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B.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C.四个铵根离子:4NH3+D.实验室制取氧气,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5.按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三周期的Na、Mg、Al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质子数相同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D.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7.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A.2H2+O22H2O B.H2+Cl22HClC.2CO+O22CO2 D.2H2O2H2↑+O2↑8.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C.滤液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D.滤液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10.除去下面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盒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 H2O MnO2活性炭吸附、过滤B 铁粉铜粉盐酸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 CO2CO O2点燃D NaCl Na2CO3盐酸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蒸发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18分)11.按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填空.(1)最清洁的燃料是.(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3)能用于造纸工业原料的一种碱是.(4)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5)蚊子体内含有甲酸,被蚊子叮咬后可涂肥皂止痒,则室温时肥皂水的pH7.(填“>”、“<”或“=”)12.(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毒性极强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5N.①一个“冰毒”分子由个原子构成.②“冰毒”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填序号).A.焚烧秸秆 B.太阳能发电 C.汽车尾气排放(3)因空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的可改良土壤酸性.13.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的物质是;(填代号,下同)(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如图),以海水和贝壳(除妖成分是碳酸钙)为原料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无水MgCl2.(1)试剂a是以贝壳为原料得到,加入试剂a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在学校实验室中需要的玻璃仪器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3)写出加入试剂b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共7分)15.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1)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的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2)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的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提出问题】步骤三B试管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猜想】猜想一:溶质为CaCl2、HCl;猜想二:溶质为CaCl2、Ca(OH)2、HCl;猜想三:溶质为:.【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了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将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写出加入锌粒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除指示剂外)四、计算题(共5分)16.食醋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同学欲探究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20g烧碱放入180g水中,全部溶解制成烧碱溶液.向200g食醋中逐滴滴加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损耗忽略不计),共用去烧碱溶液40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00H+Na0H═CH3COONa+H2O)求:(1)食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百炼成钢 C.滴水成冰 D.聚沙成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核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离子是氧原子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D.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概念.【专题】微观模型的类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错;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B错;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C错;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3.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B.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D.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进行解答;D、根据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进行解答.【解答】解:A、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由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C、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故C正确;D、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4.下列有关说法或表达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B.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C.四个铵根离子:4NH3+D.实验室制取氧气,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B、根据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进行分析;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分析;D、验室制取氧气,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解答】解:A、氢气燃烧后的产物不会污染空气,因为它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故此项正确;B、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水的污染会加剧淡水资源危机,故此项正确;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此项错误;D、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故此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5.按如图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B.第三周期的Na、Mg、Al均为金属元素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D.Na+和Al3+的核外质子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层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的名称、分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的核外质子数为11,Al3+的核外质子数13.【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是2层,故选项说法错误.B、Na、Mg、Al均为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镁原子、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氢离子,则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8和0,故说法说法错误.D、由钠原子、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的核外质子数为11,Al3+的核外质子数1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进行解题的能力,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D.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面粉属于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判断;C、根据室内着火立刻通风会增大氧气的流通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解答】解:A、面粉属于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故A正确;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C、室内着火立刻通风会增大氧气的流通,从而促进燃烧,故C错误;D、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D错误.故选:A.【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7.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A.2H2+O22H2O B.H2+Cl22HClC.2CO+O22CO2 D.2H2O2H2↑+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表示2个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1个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A、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B、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C、该反应是化合物一氧化碳的2个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与图示反应一致,故正确;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8.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答】解: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因为铁钉生锈消耗了氧气,从而使得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A;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因为铁钉都与水和氧气接触,并且盐溶液、酸溶液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B;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低,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得压强增大;所以此描述不正确.故选C;D、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使得铁不能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所以此描述正确.故不选D.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和促进铁生锈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C.滤液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D.滤液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A、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B、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正确.C、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选项错误;D、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10.除去下面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盒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 H2O MnO2活性炭吸附、过滤B 铁粉铜粉盐酸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C CO2CO O2点燃D NaCl Na2CO3盐酸加入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蒸发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但不能吸附二氧化锰,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铁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不再产生气泡,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8分)11.按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填空.(1)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碳酸.(3)能用于造纸工业原料的一种碱是氢氧化钠.(4)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5)蚊子体内含有甲酸,被蚊子叮咬后可涂肥皂止痒,则室温时肥皂水的pH >7.(填“>”、“<”或“=”)【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电解水实验;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为碳酸;(3)氢氧化钠是能用于造纸工业原料的一种碱;(4)根据电解水生成的气体是“负氢正氧”分析;(5)根据肥皂水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解:(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2)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为碳酸;(3)氢氧化钠是能用于造纸工业原料的一种碱;(4)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5)肥皂水能够中和甲酸,说明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故填:(1)氢气;(2)碳酸;(3)氢氧化钠;(4)氧气;(5)>.【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2.(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毒性极强的毒品之一,其化学式为C10H15N.①一个“冰毒”分子由26 个原子构成.②“冰毒”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 B (填序号).A.焚烧秸秆 B.太阳能发电 C.汽车尾气排放(3)因空气污染形成的酸雨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的熟石灰可改良土壤酸性.【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空气与水;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①根据1个冰毒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A、根据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分析;B、根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特点分析;C、根据汽车排放尾气的成分分析.(3)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解答】解:(1)①1个冰毒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冰毒”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②“冰毒”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5)=120:15=8:1.(2)A、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B、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具有无污染性,故符合题意;C、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不符合题意;(3)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故答案为:(1)①26;②8:1 (2)B;(3)熟石灰或氢氧化钙或Ca(O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的物质是 C ;(填代号,下同)(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 B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B,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还是最小.【解答】解:(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C(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B,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故答案为:B(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A<B,因为A析出固体比B多,C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故答案为:C<A<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如图),以海水和贝壳(除妖成分是碳酸钙)为原料制取生产镁的原料﹣﹣无水MgCl2.(1)试剂a是以贝壳为原料得到,加入试剂a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MgCl2=Mg (OH)2↓+CaCl2.。
湖北省孝感市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湖北省孝感市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手工刺绣B.西瓜切块C.露天烧烤D.冰冻凉粉【答案】C【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西瓜切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露天烧烤过程中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冰冻凉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镁条B.放置滴管C.稀释浓硫酸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D【详解】A、点燃镁条要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引燃,不能用手拿着镁条,故A错误;B、滴管不能直接横放在桌面上,防止腐蚀桌面或者造成药品污染,故B错误;C、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D、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7,溶液呈酸性B.活性炭吸附可降低水的硬度C.无色透明液体都是溶液D.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停止运动【答案】A【详解】A、酸性溶液pH小于7,pH<7,溶液呈酸性,A正确。
B、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但不可降低水的硬度,B错。
C、水是无色透明液体,但不是溶液,C错。
D、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还在运动,D错。
故选:A。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3H表示三个氢元素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C.表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答案】B【详解】A、3H表示三个氢原子,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选项错误;B、2Na+表示两个钠离子,选项正确;C、图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原子序数为25,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