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4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专题整

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专题整

[演练2]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
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
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
A.人情关系
B.
解析 韩非子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提出法治思想,故C项
正确。
答案 C
视角三 治国理政——诸子百家民本思想、德治、法治、和谐 思想 [精要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形成了中 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出了 各自治国主张,其核心是民本思想、德治与法治、和谐等理 念。如儒家推崇人治、礼治、德政、仁政,强调道德感化, 重视民本的德治思想;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的作用与暴力 统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法治理念;道 家主张顺其自然,重视民本的和谐思想;墨家主张“兼爱”、 “非攻”的和谐思想等。这些治国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 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视角五 主流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 [精要点拨] 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 明理学,明清儒学批判都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这对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性格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演练5]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 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 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解析 关键信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 反思和批判。A项是近代中国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B、D两 项是宋明理学的传统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C项是明清之际 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精选文档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精选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考历史 总复习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2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 总复习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2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微点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等主张, 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 造,是一种批判继承,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加试】——(c)
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 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 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答案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1.代表作:《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 之人”。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 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必修第三册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42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内容索引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精练 高考模拟
排查 基础知识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1)政治上:批判 君主专制 (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 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 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 展的反映)。 3.影响 (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12
[特别提醒]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等同于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及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早 期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 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轻巧识记]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 思想家”
5
2.思想主张 (1)提出“__穿__衣__吃__饭____,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 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__童__心__说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 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代表作:《藏书》《续藏书》《__焚__书________》和《续焚 书》。
8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_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和批判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_运__动__规__律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主要思想 (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___潜__书_______》。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13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 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 秦朝遭打击,汉武正统立。
宋明很讲“理”,明清现生机。
14
程朱理学
史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 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 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哪些 思想家? (2)他们反思的原因何在? 提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2)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宋明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8·北京文综·T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解析】选C。

材料中“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意思是“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作‘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作‘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

孟子强调了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故C符合题意。

甲骨文中的“王”字本义象征军事力量,与儒家教化不一致,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以力假仁者”“以德行仁者”都是“有为而治”,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度”,D排除。

2.(2018·天津文综·T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体现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现象。

【解析】选B。

传统上一般认为朱熹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但材料却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他的进步思想。

材料的大意是: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的,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

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这是朱熹进一步解释“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正是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体现,故选B;A、C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和解读;材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D表述错误。

3.(2018·全国卷ⅡI·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6·湖州名校联盟学考交流)《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 B解析儒家主要论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积极入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主旨简约而容易掌握,事情少而成就大,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相符,故B项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注重实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注重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2.(2016·金华名校联盟学考交流)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 B解析儒家思想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中“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用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D项错误。

3.(2016·绍兴学考满分加餐练)《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答案 D解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故D项正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5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5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浙江省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18张PPT)

浙江省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课件: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18张PPT)
-5-
条目解析 一 二 三 四
流派 人物 时代 主要观点 主旨是“ 兼相爱 , 交相利 ”,以此为核心,墨 墨家 墨子 战国 子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 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①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 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 法家 韩非 战国 战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改 革主张
-4-
条目解析 一 二 三 四
流派 人物 时代 主要观点 ①提倡“ 仁政 ”学说 孟子 战国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说,这一原则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儒家 ①天人关系: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 荀子 战国 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①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向相 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 春秋 ②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 道家 “ 小国寡民 ”的社会 庄子 战国 把“ 道 ”作为最高的原则,提倡“齐物”“逍遥”
必修3
-1-
专题十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时空坐标
-3-
条目解析 一 二 三 四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
流派 人物 时代 主要观点 ①政治方面:提出“ 仁 ”与“礼”,希望统治者推行 “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 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教育方面: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 风,主张“ 有教无类 ”,从礼、乐、射、 儒家 孔子 春秋 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③文化方面:孔子编纂六经——《诗》、 《书》、《礼》、《乐》、《易》、《春秋》 (《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 《 论语 》为孔子弟子所编)

2018版高考历史总温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小综合

2018版高考历史总温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小综合

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小综合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代知识定位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2.儒学的进展历程创建(孔子:仁、礼)→进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兴太学)→改造、成绩(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百家争鸣显现的社会环境(1)经济本源:生产力进展,井田制崩溃,显现了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医生崛起,诸侯割据局面显现,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国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材。

(3)阶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复杂,代表不同阶级、阶级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士”阶级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进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完善的缘故(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初期民主思想的产生、进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

浙江鸭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41宋明理学课件

浙江鸭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41宋明理学课件

4.对价值观的影响 史料
史论总结 客观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 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微点拨 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 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主题 宋明理学的影响 史料实证 1.对社会道德观的影响
2.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史料
3.对古代女性的影响 史料
解读 史料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 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封建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 该史料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 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加试】——(c)
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 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 段。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心学 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 德均产生深远影响。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命题交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 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 梦》之作者是也。”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 A.儒学的天人感应 B.道家的无为无用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48页文档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48页文档
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2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

3.影响
(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1.著作:《船山遗书》。

2.主要思想主张
(1)政治上:主张是“循天下之公”。

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

(2)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微点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等主张,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它们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加试——(c)
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微点拨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虽然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主题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儒学的发展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
1.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有利条件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1.(2014·1月浙江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 D
解析准确识记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家的名言、主张即可得分。

备选项分别是孟子、荀子、陆九渊、黄宗羲的主张,故选D。

2.(2016·金华查缺补漏)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答案 B
解析“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是南宋朱熹的思想,故A项错误;黄宗羲从明朝灭亡的教训出发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而清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所以《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故B项正确;“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朝时提出的,并不是《明夷待访录》的内容,故C项错误;李贽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故D项错误。

3.(2016·衢州查缺补漏)“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只有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4.(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答案 C
解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曾批判君主专制,符合题干“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5.(加试题)(2016·浙江名校学考满分加餐练)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答案 A
解析张载为天地、生民、万世等提出理想,顾炎武为天下呼吁,这都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
任感,故A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供了二者的理想,与构建新儒学体系和伦理秩序关系不大,故C、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