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角度探究中国民间舞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诗词角度探究中国民间舞风格
作者:陶淑荣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1期
摘要:从古诗词角度出发,在文学描述的内容里略窥一二,通过梳理具有典型遗憾的诗篇,探讨诗词与舞蹈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古诗词对民间舞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以及作为当代舞者可从古诗词中吸收很多营养,借鉴其灵感还大有作为。

关键词:民间舞古诗词传统价值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葩,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们在其中抒发对生活的见解、表达丰富的情感以及孜孜不倦的阐释对美的追求。

其中,有大量篇章中具有关于中国民间舞蹈的内容,关于民间舞蹈风格的形成及影响,我们可从中探究出许多有价值的答案。

一、民间舞蹈在古诗词中的表现特点
(一)舞蹈是诗词的内容
在古诗词的内容表达里,舞蹈和舞者通常是被歌颂的对象,加以诗意化的描述而得以被感知,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有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胡旋女》等,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对于舞蹈艺术诗意化、夸张化的描写,从而了解古时人们的舞蹈动作、舞者衣着、表演题材和舞蹈风格;
(二)舞蹈是诗词的介质
是在艺术形式的整合上,通过音乐介质,将诗词、音乐、舞蹈形成和谐的整体,将诗词入曲演唱,舞者和曲而舞,诗词借此传播,形成连贯的剧目或成熟的戏剧被赏析。

这在唐朝之后的,伴随着戏曲艺术成熟起来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元曲唱词里都具有诗词的韵律和特点。

(三)舞蹈和诗词的同源性
《毛诗大序》对汉语言中最早的诗词总集《诗经》有过这样的描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民间舞蹈在古诗词内容中的具体风格
本文以唐为界定,分别探讨在唐之前、在唐朝以及在唐之后的三个时期的特点。

(一)唐之前:诗经及南北朝文学中的民间舞蹈
王克芬在《中国舞蹈发展史》根据作用起源分类,认为劳动、求偶、尚武、祭祀是中国原始舞蹈的四大主题。

在《诗经》里已经出现大量描写舞蹈的诗篇,比如《邶风·简兮》描写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虽然这是取悦权贵的一场宫廷表演,但是可以看出那时民间舞蹈充满原始力量,大气豪迈的男子舞蹈风格。

自汉朝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特别是从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受到民族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影响,来自西域的乐舞文化传统渗透进入中原地区,加之少数民族“皆习汉风”,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胡舞”从而得到汉民族的认同和吸收。

梁元帝萧绎《西出通波阁下观妓》一诗中有这样的记载:“胡舞开春阁,灵盤出步廊”,在《隋书·音乐志》中已经出现了大量关于西域音乐和舞蹈的详尽记载,但多是针对宫廷表演、官方大型祭祀的记载。

(二)唐诗中的民间舞蹈
这种风格强烈的舞蹈集大成于盛唐,自由贸易和民族融合进一步打破了贵族达人对于特定艺术形式的垄断和不同阶层的限制,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我们可在很多唐诗中找到佐证的诗句,在《全唐诗》一部中就可找到37篇关于“舞曲歌辞”的收录,可见当时文人骚客对于观赏舞蹈表演一事的热衷程度。

例如白居易的著名诗篇《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可见当时舞者的技巧已经包括随节奏快速旋转,并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这种舞蹈风格我们今日在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中也非常常见;关于舞者的道具和服装也可找到丰富的记录,例如刘禹锡的《观柘枝舞二首》中的名句:“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

翘袖中繁鼓,倾眸溯华榱。

”,岑参的《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杜甫的《乐游园歌》中的“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等等,更不用提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从这些诗句中,可见当时的民间舞蹈已经非常注重服装的作用,舞袖、缎带等道具的大量应用来表达女性舞蹈的飘逸之美。

(三)唐之后:宋词中的民间舞蹈
宋朝的民间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唐朝一脉相承的,在《全宋词》中,有这样的一首词《换追风》:“掌上香罗六寸弓。

雍容胡旋一盘中。

目成心许两忽忽。

别夜可怜长共月,当时曾约换追风。

草生金缕画堂空。

”可见当时的胡旋舞在宋朝仍然流行一时并广受欢迎。

但是之后,随着戏剧艺术的逐步成熟,受到程朱理学的消极影响,节奏明快、舞步艳丽的舞蹈逐渐走向没落,宋朝的艺术也走向两极发展,一方面是进一步深入市井的舞蹈,例如宋人刘子莹的《汴京记事六首之五》中有这样的诗句:“梨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可见民间欣赏歌舞同戏剧一样是在固定的场所“梨园”;另一方面民间舞蹈被取而代之的更具规模化、仪式化的大曲表演,其风格更为庄重严肃,转移至皇家的祭祀活动或庆典中去。

三、总结:古诗词是民间舞蹈创作的灵感宝库
舞蹈是人类文化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朝历代的舞蹈都有其珍贵的文化价值。

民间舞更是“活着”的舞蹈,自古以来,有人类存在的时空里就有民间舞者在跳动、在旋转、在传递着人间的喜悦和伤悲。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融会贯通,成为了有思想的动态形式。

古诗词对于当代舞者而言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我们应在其中不断挖掘哲思,寻求新的创意,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民族舞蹈的事业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田青.《全唐诗》的舞蹈史学价值[J].云梦学刊,2008,(03).
[2]李珂珏.探析宋词视角下的宋代舞蹈研究现状[J].黄河之声,2013,(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