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作业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猜古代皇帝的名字: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画年代尺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3单元 第3课
第3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到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学会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重点】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
【自主学习】1.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在统一思想上,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汉武帝?【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学。
“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汉武帝的大一统1.阅读教材P55阅读卡,思考:(1)为了让汉室江山永不倒,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他的这一行为给后来的统治者埋下了什么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景帝是如何做的?引发了什么后果?答案提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势力过大,不易控制,渐成隐患。
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这一行动激起了诸侯的反叛,景帝被迫处死晁错,但诸侯并没有罢兵,景帝只得派兵平定叛乱。
(2)汉武帝即位时,国家处于怎么的状态?答案提示: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阅读教材P56第1段,思考:(1)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诸侯问题的?答案提示:实行“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2)与汉景帝削藩相比,推恩令高明在哪里?答案提示: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还会对此心存感激。
3.阅读教材P56第2段,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答案提示: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教案
2.1多媒体课件:教师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2.2历史资料:教师将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3网络资源:教师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历史数据库、学术文章等,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历史资料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2.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的角度,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8.学习兴趣与动机:通过本节课的生动讲解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学习。
9.问题解决能力:在讨论和实验环节,学生将能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0.批判性思维:在分析历史事件和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背后,是西汉初期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和中央集权的需求。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对后世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边疆开发和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地理扩展和民族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判断题:对对对错
2.简答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在政治方面采取了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等措施;经济方面实行了盐铁官营,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了中央的经济控制;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了太学,推广了儒学教育;文化方面提倡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设立了乐府,推广了汉字书写。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方面:汉武帝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加强中央的经济控制。
3.历史解释:通过分析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及其具体措施。2.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019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语文
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课时:一课时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教材来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学对象:XX学校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汉武帝的大一统”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中由文景之治带来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以及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由于近年来关于汉朝历史的电视剧较多,学生对汉朝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另外大一统的措施和人物评价在第三单元第一课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各项措施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汉朝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在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加课外拓展知识、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3min>(ppt展示人物画像)教师:自刘邦建立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西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离不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我们在七年级时期就学习了与汉武帝相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沉默)B少数人回答年号纪年法教师:看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年号纪年的确是汉武帝首创。
在没有年号纪年以前,古人往往采用的是干支纪年,但干支纪年60年就会有一个轮回,那么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混乱的局面,所以在干支纪年的同时加上了皇帝自己取的年号就不容易混乱了,通过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汉武帝聪明才智,但是在治理国家巩固通知方面,汉武帝更是具备了过人才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3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3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人教版1课程标准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通过绘制年代尺,列举汉朝(西汉、东汉)的主要历史事件。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列表列举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相关史实。
3.通过合作探究,探讨、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评价汉武帝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学会用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明确论从史出、以史论证的辩证史观。
(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通过绘制年代尺,列举汉朝(西汉、东汉)的主要历史事件。
2.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列表列举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相关史实。
3.通过合作探究,探讨、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及其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课前根据学习目标预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评价汉武帝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学会用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明确论从史出、以史论证的辩证史观。
3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所采取的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汉武帝。
4教学方法课前预习的方法、小组合作法、目标导向法等5设计说明本课时是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勾勒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在教学设计上,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先让学生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并能针对基础知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课堂上再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环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确论从史出、以史论证的观点。
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第三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历史故事和阅读课本材料 ,能详细说出推恩令和强化监察制度的具体内容 ,感受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4、提问: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
〔御史大夫。〕
5、提问: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 ,稳固了皇权。〕
1、用自编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推行推恩令的背景。
2、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引出推恩令的措施 ,让学生根据课本和自己的理解说出推恩令的历史作用。
3、展示课本图3-14〔东汉冀州刺史印〕。
完成随堂作业 ,作业本第20页1-4题。完成之后公布答案进行校对 ,随后讲评错题。〔5-7分钟〕
二、经济难题
汉武帝还是忧心重重的 ,匈奴每每侵犯的时候 ,他都想直接给予最大力度的打击。可当他一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 ,有的大臣说“币制混乱 ,国库空虚 ,实在是没有方法承受军事还击。〞汉武帝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情分析
1、学生们在课外通过书籍或者电视剧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学生所了解的可能并非真实的历史 ,且只知故事 ,不知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历史意义。因此 ,既要引导学生正视电视剧与历史史实的差异。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准确掌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学生们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拓展。虽然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实施的具体措施 ,但简要地给学生讲述措施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上 第三单元汉武帝的大一统第三课汉武的的大一统格局教案-教学文档
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课时:一课时所属单元:第三单元教材来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学对象:XX学校八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汉武帝的大一统”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中由文景之治带来影响。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格局以及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三、学情分析由于近年来关于汉朝历史的电视剧较多,学生对汉朝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另外大一统的措施和人物评价在第三单元第一课已经有所涉及,对于各项措施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
本课的主要内容即汉朝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要在过程中突出重点,增加课外拓展知识、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目标: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3min>(ppt展示人物画像)教师:自刘邦建立了汉朝,经过文景之治几十年的积累,西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朝逐渐进入鼎盛时期,这离不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我们在七年级时期就学习了与汉武帝相关的内容,他首创了一种纪年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沉默)B少数人回答年号纪年法教师:看来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年号纪年的确是汉武帝首创。
在没有年号纪年以前,古人往往采用的是干支纪年,但干支纪年60年就会有一个轮回,那么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会导致时间混乱的局面,所以在干支纪年的同时加上了皇帝自己取的年号就不容易混乱了,通过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汉武帝聪明才智,但是在治理国家巩固通知方面,汉武帝更是具备了过人才智。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王莽篡权
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婴5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外戚宰相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由于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脱离实际,最后失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所巩固的大一统格局使汉朝走向全盛,感受国家一统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观,树立创新改革的观念。
重点
汉武帝推进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
运用相关史料,评价汉武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这个时期集中表现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东汉建立
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三国演义》开篇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东汉(25年— 220年)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汉武帝为进一步实现大一统,采取措施
从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出现了大一统格局?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温故知新,不断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习惯,掌握更多学习历史的方法。
2018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生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思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结构清晰:板书内容应按照汉武帝的统一措施、边疆开发、民族关系、改革成效和影响等主题进行分段呈现,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
2.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角色扮演的表现以及参与互动探究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3.测试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或课后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5.历史地图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查阅历史地图,分析汉武帝时期的疆域变化、边疆开发和民族关系。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6.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例如,播放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重大事件。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武帝的统一措施、边疆开发和民族关系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结合PPT和历史文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汉武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案例研究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得到了提升,能够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放置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认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史料,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合理解释,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和分析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板书设计
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推恩令的实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文化: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家文化。
②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格局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凝聚力。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设定目标: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持续改进:鼓励学生持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书籍:《汉武帝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论文: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汉武帝时代的研究论文,如《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制度研究》、《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发展》等,以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视频资料:播放与汉武帝时代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情景。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知识测试和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大一统格局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的奥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上册 3.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汉初首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 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
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A.汉高祖B.秦始皇C.汉文帝D.汉武帝3. 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封建社会的“治世”,史称()A.开皇之治B.光武中兴C.文景之治D.贞观之治4. 两汉文化看徐州。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5.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匈奴族 B.契丹族C.女真族 D.蒙古族6. 下面对西汉休养生息政策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封建国家暂停了对农民的剥削B.西汉统治者废除了秦朝的沉重赋税C.西汉王朝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D.政府奉行宽松政策,把剥削放到农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7.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叛乱8.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 下列与汉武帝有关的内容是( )①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负担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削减王国势力④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太学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11.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兴办太学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12. 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知道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在历史场景的构建过程中了解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评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树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难点:评析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
2.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铸币权。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朝经历确实切时间。
掌握汉武帝为稳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比拟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拟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稳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开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拟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流程】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字。
“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环节一:西汉初年的统治师: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西汉的开国皇帝是?2.他得到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3.西汉初年社会状况如何?后来经历了怎么样的开展过程?4.汉景帝的继任者是谁?学生阅读课本,一一答复。
教师讲解后,展开幻灯片4,介绍汉武帝,问与汉武帝相关的知识,大家学过的纪年方法。
展示幻灯片5,提示大家,公元前140年为“建元元年〞。
〔过渡〕汉武帝即位后,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学生简要说明。
师:经济上,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开展;政治上,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政局依然非常不稳定,诸侯王问题悬而未决。
展示幻灯片6,教师介绍“七国之乱〞出示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问:这说明了什么?有怎么样的影响?生略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环节二:汉武帝稳固统治的措施〔一〕政治上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稳固中央集权〕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对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谢。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2
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一、教学要求: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展评价。
二、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稳固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影响。
2、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攻,学会评价汉武帝。
3、了解东汉的兴衰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哪段历史呢,请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视频中的人物和文字。
展示:汉武大帝视频师:你认为这段视频所展示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在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生:汉武帝展示:汉武帝介绍〔过渡〕师:汉武帝的雄才大概、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大统一格局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对汉武帝一身成就的评价。
四、讲授新课:师:那么,在汉武帝之前汉朝又有哪些皇帝为汉朝的统一和开展做出了努力呢?生: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汉景帝〔继续轻傜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展示:汉朝皇帝更替图师:汉朝的经济得到了开展,政治趋向稳定,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推动汉朝走向全盛,实现大一统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大声朗读前言。
生:齐读师:很好,那么,汉武帝具体采取了哪些有力的措施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本55—57页正文,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书本中找出答案。
〔教师循环走动指导学生阅读。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
哪位同学来说说汉武帝在政治领域采取的措施?生:略“推恩令〞展示:政治领域监察制度师:同学们,历史事件都是有来龙去脉,前后有因果关系的。
现在我们就要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公布推恩令呢?我们来听这样一个故事:展示:资料汉武帝面对诸侯国势力膨胀的故事。
生:一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认真听。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在西汉,诸侯王的势力很大,威胁中央集权。
师: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看西汉初年刘邦为稳固汉朝统治对地方的行政管理。
展示:西周的分封制和秦的郡县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1.西汉历史上的“七国之乱”发生在________时期。
( )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高祖
D. 汉武帝
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建立了________制度。
( )
A. 司隶校尉
B. 郡县
C. 分封
D. 刺史
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 天文算术之理
B. 法家治国之道
C. 《孙子兵法》
D. 儒家经典
4.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B. 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 消除诸侯国的势力,使诸侯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5.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下列人物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有( )
①孟子②韩非子③秦始皇④汉武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 )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
C. 法家和墨家
D. 道家和兵家
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根本目的是( )
A. 抨击其他学说
B. 推行儒家教育
C. 破格录用人才
D. 巩固中央集权
8.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它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
这种铜币是( )
A. 圆形方孔钱
B. 银锭
C. 五铢钱
D. 开元通宝
9.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刺史制度④“罢黜百家”⑤设御史大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10.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光武帝
D. 汉景帝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认为皇帝的权威体现上天的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一切权力要集中到皇帝手中,就必须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
材料二: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汉书》
(1)材料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儒家学者?
(2)他曾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根本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了什么措施?
(2)这项措施效果显著,它妙在何处?
答案
1. B
2. D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 11. (1)董仲舒。
(2)“罢黜百家”。
12. (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思想主张:“仁”和“礼”。
(2)焚书坑儒。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13. (1)汉武帝。
推恩令,巩固中央集权。
(2)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