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2017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江西省2017届高三年级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原始宗教产生B.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2.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
这反映了中医()A.理念发生变化B.主要关注人的品行C.具有迷信色彩D.深受主流思想影响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4.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
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
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5.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A.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B.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D.对外赔款的数额(单位:千万两)6.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欲起用袁世凯,袁世凯提出六项条件:“明年即开国会;组织内阁;宽容与于此次事变的人;解除党禁;须委以指挥水陆各军及关干军队编制的全权;须与以十分充足的军费。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答案详解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2016.11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而《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记载,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 B.战国时期手工业进步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2.汉武帝之前,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这主要表明A.皇帝亲近管理人才 B.当时丞相位高权重C.丞相发挥辅君职责 D.相权尚未威胁君权3.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
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 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4.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梯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这些新型田地的出现,主要有利于A.外来经济作物的引进 B.各类产品的商品化C.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作物产量的提高5.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 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6.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169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 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7.继昌隆缫丝厂生产的生丝,称为“厂丝”、“洋庄丝”,同传统的手缫土丝比较,在色彩、捻度(打较)、条份、匀度、理绪、净度和装束成形等方面,都大为优胜,较之法国所产无多逊色。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思想)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2015·江西上饶一模·30)30.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15到16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近代社会来临的时刻,突出表现在实现了“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
“人”的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地理大发现则是开辟了新航路,因此,15~16世纪西欧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2015·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29)29.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
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A.反对宗教改革B.极其腐败堕落C.兜售“赎罪券”D.厉行政治迫害【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解析】马丁·路德反对宗教改革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罗马城是教会统治的中心,16世纪罗马教会统治日益腐败,以各种理由向人民征税,出售神职,部分教会神职人员不学无术,违反宗教教规,故B项正确;兜售“赎罪券”只是教会腐败堕落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实行政治迫害是教会腐败堕落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5·江西新余二模·32)32.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他们已有更进步的业务手段,如复式簿记、汇票、商业信函和保险。
“这一时期”是指()A.中世纪的早期B.文艺复兴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D.十九世纪晚期【考点】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中世纪早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出现适合近代的商业经营手段,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商人的需要而自然出现复习簿记等适合近代经济需求的商业手段,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商人的业务手段日趋多样,逐渐成熟,与“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不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通信手段的进步,商人业务手段更加现代灵活,故D项错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世界政治)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雅典民主政治1..(2015·江西上饶一模·29)29.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
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
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
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D.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解析】由材料“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可知,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与工商业奴隶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克利斯提尼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故B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削弱了氏族制残余,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故C项正确;克利斯提尼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但不是其直接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16)16.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因为有了古希腊文明,才产生了璀璨的欧洲文明,从而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意大利是欧洲民族及文化的摇篮,在艺术、科学和技术上拥有悠久的传统,拥有47项世界遗产并位居世界第一。
与希腊人相比,使意大利人更感到骄傲的是()A.完美的政治制度B.繁荣的经济文化C.领先的科学技术D.庞大的帝国版图【考点】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意大利的统一【解析】古希腊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因而古希腊在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方面都是领先于意大利的,故A、B、C 项错误;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而意大利在近代完成了统一,疆域辽阔,与问题相符,故D项正确。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三摸底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7-2018学年⾼三摸底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南昌市2017-2018学年⾼三摸底调研考试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孟⼦。
告⼦下》中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禅让制度B。
察举孝廉C。
尚贤D.军功授爵2.古代儒学思想家批评现实政治,以古喻今,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希望君主像尧、舜⼀样圣德、贤明,向往“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美好景象。
这表明了儒学思想家A.不熊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社会变⾰C.以复古为政治⽬标D.理想化的政治诉求3.下⾯为秦汉时期地⽅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管理体制发⽣本质变化4.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352锭,平均每⼈为62⽂;到⾄元⼆⼗四年(1287年)时,发⾏数额猛增⾄5098285锭,每⼈合13134⽂;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增长数⼗倍。
元代纸币政策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扩⼤社会贫富差距C-削弱政权统治的基础D.增加政府财政收⼊5.如图是连环画《⽔浒传》中的⼀幅,对其图⽂解读正确的是A.铁匠铺中的⼯匠来⾃于官营⼿⼯业作坊B.当时的民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民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6.明代王骥德《曲律_杂论》载:“元⼈诸剧,为曲皆佳,⽽⽩则猥鄙俚亵,不似⽂⼈⼝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先撰成间架说⾃,却命供奉词⾂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素养影响⽂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学发展7.表l中国进⼝货物数据表表l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2018年江西省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江西省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曾提出“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的政治主张。
他认为:“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民不乐生……安能避罪!”由此可知,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的根本出发点是()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社会稳定D.打击官僚地主势力2.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
其中,步骤最合理、论证最严谨的是()A.甲B.乙C.丙D.丁4.在中国古代,区别于程朱理学,开创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林则徐5.鸦片战争后,洋货在华严重滞销。
1847年,英国政府根据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开关以后,中国政府是忠实履行条约义务的,英国对华贸易不振,“既非因为中国对英国货物没有需要,也非有其他国家与英国竞争,唯一原因在于中国可以动用的现银被鸦片所吸收,从而对于自英国进口的制造品,即缺乏支付手段”。
其认为,英国商品在华滞销的主要原因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C.鸦片泛滥导致购买力下降D.中国政府暗中引导百姓进行抵制6.1946年法国颁布《新人权宣言》草案,它继承和扩展了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原则和精神。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近代世界政治)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5·江西新余二模·33)33.右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作者想要表达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B.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C.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D.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大革命【解析】英国漫画中法国被表现为“战争的诅咒”,英国则是“和平的祝福”,反衬了英国当时的富足与安定,注意画中“1793年”,“法国惨况”表现为绞架、人头等,不属于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英国通过政治势力间的“妥协”,建立稳定的君主立宪制,而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革命的浪潮愈演愈烈,局势逐渐失控之后,英国漫画家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变化做了无情的嘲弄,呼吁英国国民要对革命的态度保持警醒,故B项正确;“法国惨况”是政治动荡,不是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793年”已不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
【答案】B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2015·江西上饶一模·31)31.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他主要想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麦迪逊认为,应该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要“顺应人性”,又要指出“人性的黑暗”,“自由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和弘扬,任何民主都应考虑人性和自由,即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故A项正确;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行两党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党政治的形成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故D项错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政治)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俄国十月革命1.(2015·江西鹰潭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全球史观)、历史分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解析】可以从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的角度回答,主要根据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的概念及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作为分期的界限,世界近代史上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史上限为俄国十月革命,然后具体在理由部分以阶级斗争视角阐述上述事件的重大意义;也可以用全球史观为依据划分,具体的事件则依次为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站在全球的角度阐述两个重大事件的意义。
【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
(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
(3分)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共25题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特征。
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强调“天下一家”,突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同”,将“心”即文化观念作为是否属于同一“天下”的标准,可见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以“文化认同”为区分的标准,故选C。
A、B、D均不符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2.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承相府客馆丘虚而已。
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材料反映了西汉丞相公孙弘本来在自己的府邸建立了以招揽才学之士的“客馆”,但在公孙弘去世后,在历任丞相在任时期,公孙弘所建的丞相府客馆最终成为废墟、马厩、车库等。
可见此现象客观反映了丞相权力的逐渐被削弱,故选D。
材料未反映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问题,故A错误;B、C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汇编(选修二)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2015·江西新余二模·46)46.(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自然法为人神共有,人类既然是自然创造的,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
“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
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并非所有的法律都是好的、善的。
判断一个法律的好与坏,或者说判断一个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
”——西塞罗《论共和国》材料二“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它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
”——《法国民法典》(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塞罗阐述的自然法的特点。
(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民法典》是如何体现自然法原则的。
(6分)【考点】(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自然法(2)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法国民法典》【解析】(1)据材料一“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得出体现理性,据“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得出普适性,“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得出永恒性,据“判断一个法律的好与坏,或者说判断一个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得出标准。
(2)据材料二“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得出私有财产无限制,据材料“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得出契约自治,“因自己的过失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得出过失责任,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体现理性;具有普适性永恒性;是判断法律好坏与否的标准;(9分)(2)体现:《法国民法典》所规定的“私有财产无限制”、“契约自治”(或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和“过失责任”等,都充分体现了自然法的理性精神。
2017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3.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
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5.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
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A.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B.溥仪社会地位变化的缩影C.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6.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国民政府于理藩不设专部,原系视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
……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
”此举意在()A.消除民族隔阂B.实现民族平等C.维护国家统一D.消除地方割据7.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挤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
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2.《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3.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4.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5.如图是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B.已经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鸦片走私猖獗D.自然经济的顽强性6.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7.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5·江西新余高三上学期期末·24)24.《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二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C.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D.封建父权家长制的特权思想【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材料不仅仅涉及国家政治生活,也涉及了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B项正确;家国同构以宗法关系为核心,但是不止于社会生活层面,更多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故C项错误;《周易》产生于西周时期,隶属于奴隶社会思想文化成果,影响后世,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5·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这反映了()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势力变得强大,题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并没有中央监督地方的意思,故B项错误;题中“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体现了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C项正确;题中未提到商朝的统治模式,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江西南昌一模·24)24.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中的材料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B.“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C.“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D.“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争之易生”【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A项嫡长继承制的确立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与宗法制有关,故A项错误;B 项恪守祖宗家谱、稳而不乱的情况是注重血缘亲情的体现,受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从天子到大夫的车驾规格不同,反映出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D 项宗法制下立贤容易导致纷争,肯定了立嫡的优势,故D项错误。
【答案】C4.(2015·江西鹰潭一模·24)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依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前提是同姓,即同血缘,故A项正确;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不全是同血缘的,还有功臣、姻亲和殷商降族,故B项错误;结盟国不一定是同血缘,故C项错误;联姻国,西周规定同姓国不通婚,所以联姻国之间是不同的血缘和不同的姓氏,故D项错误。
【答案】A5.(2015·江西鹰潭一模·25)25.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
”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
”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
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最主要在于()A.指出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起源B.明确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C.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D.强调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解析】题干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同朝代的不同少数民族,并没有说是边疆,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只说明自己是谁的后代,而没有体现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了几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并没有说各个民族的共同起源,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
”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
”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三个少数民族均认为自己的祖先和炎帝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6.(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4)24.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鲁国和齐国历史基本相同,故A项错误;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7.(2015·江西上饶一模·40)40.(25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
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
(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1))从材料一“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等信息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从材料一“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小农经济生产的需要,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有关。
【答案】(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分)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
(3分)8.(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28)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
“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
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
“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
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
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
《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
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
于是姓氏合一。
——pujr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材料二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
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
——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性与地域特色》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从两则材料归纳提取有关姓氏和称呼变化的信息,结合发生变化的时期和相关的历史事件说明姓氏和称呼变化的原因即可。
【答案】信息一: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由男女有别、“氏”由贵族男子专用转变为“姓”和“氏”的使用男女合一、身份合一,姓氏合一。
(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兴起,部分平民地位的上升,严重冲击了身份等级制,促进姓氏使用发生变化。
(3分)信息二:辛亥革命以来个人名号由多样化转变为单一化。
(2分)说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名号多样化被当着封建传统遭到反对;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都提倡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平民化、工农化,具有文人雅士特色的名号多样化自然不合时宜。
(3分)9.(2015·江西南昌一模·41)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会考中国历史》部分内容介绍:(1)对“封建制度”的解释:“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
(2)对待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涉及。
对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反晋斗争,称为“五胡乱华”;对清朝的称呼是“满清”。
(3)对于鸦片战争,介绍了中英双方史学界的不同观点:“中国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应禁鸦片贸易而引起的”;英国人却称为‘贸易战争’,把战争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贸易的事件上去”。
对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则不作分析。
请回答:(1)依据你所学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概括指出在上述三个方面或问题的解释或看法的不同之处。
(9分)(2)分析《会考中国历史》产生上述解释或看法的原因。
(3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2)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1)材料(1)认为“封建制度”是分封制,而高中历史教材解释为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之一;材料(2)认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有“胡”“华”称呼之分;材料(3)对于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不作分析,而高中历史教材强调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
(2)影响对历史解释或看法不同的原因,包括指导思想的不同,西方和传统观点的影响,以及国家意识的强弱。
【答案】(1)不同:高中历史教材:对“封建制度”的解释:是指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个社会形态即封建社会阶段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的总和。
对(2)的解释:认为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没有“胡”“华”称呼之分。
对于鸦片战争立场明确,认为是以禁鸦片贸易为导火线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9分)(2)原因: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受到西方观点和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认识的影响;国家意识不够强。
(3分)(说明:本题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5·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24)24.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