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喜迎院士到田头
心之所向_素履以往——访驻马店籍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驻马店籍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棉花基因组计划主席张献龙成功当选。
信息传来,家乡人额手相庆。
文|王慧玲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访驻马店籍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张献龙30多年来,深入产业主产区,躬耕科研育人一线,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我国棉花育种研究和一流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11月25日,张献龙教授在百忙中接受记者连线采访。
在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了这位新院士张献龙 ▲晋院士的成长轨迹与奋斗历程。
心之所向张献龙1963年3月出生于驻马店上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有兄弟姊妹6人,他是家中的长子。
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家庭的贫困可想而知。
吃不饱饭、饿肚子的事时常发生。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短缺,外汇短缺,农民普遍收入低廉,生活在温饱线上挣扎。
那时,国家没有太多高科技产品出口创外汇,主要靠棉纺织产品出口创外汇。
“猪粮安天下,棉花暖人心”。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河南人口多,土地少,是种棉大省,棉花种植达上千万亩。
那时,谁家种了棉花,谁家就富裕,谁家就有钱。
棉花成了人人钟情的大农作物。
张献龙的父母也种棉花。
那时机械化程度不高,采棉都是手工操作,每到采棉季节,学校就给学生放假,让学生回家帮助家长采棉花。
张献龙对此记忆犹新。
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在那个异常艰难的年代,还是勒紧裤腰带让孩子们去上学。
张献龙从小学到高中都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喜爱。
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蔡高中的重点班。
上学期间,他对父母的辛劳印象深刻。
尽管父母辛劳耕作,但当时粮食产量低,孩子又多,家中一直入不敷出。
张献龙高中时代,最主要的口粮就是红薯。
他清楚地记得,父亲刨红薯把脚弄伤了,可还是忍住伤痛从家走20多公里到学校给他送红薯。
那一篮子红薯是他一周的口粮,红薯生霉了也舍不得扔掉,在学校食堂馏馏再吃。
农业院士进深山 用情用心帮老区
耄耋院士进深山帮扶老区见真情——谢联辉院士率专家团队赴龙岩开展技术帮扶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帮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发展和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5月5日至5月9 日,以谢联辉院士领衔的农业专家团队,到龙岩、漳平、武平等市、县开展在茶叶等农作物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的巡回指导活动。
活动采用现场指导、讲座培训等形式,传授生物防治病虫害理念和技术,推广新型生物农药,活动切合实际,成效显著,深受基层欢迎。
龙岩市池秋娜市长、人社局郑立信局长等看望了专家团,人社局陈健副局长陪同考察指导。
图为谢联辉院士(右三)等专家为龙岩市农业局中心组学习会作专题报告。
参加此次闽西行的有国家级百千万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副校长,国家级百千万专家关雄教授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祖建教授、徐金汉教授等八位专家。
5日下午,龙岩市农业局请谢联辉院士等专家为中心组学习会讲课。
谢院士强调了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强化了生物防治理念,建议打造龙岩高山茶、斜背茶等农作物的绿色品牌。
关雄教授和徐金汉教授根据基层提出的问题,分别做了《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些思路》和《茶树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绿色防控简介》的主题报告,针对龙岩地区农药的现状,他们用翔实的数据阐明了生物防控技术对茶叶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茶园的用药标准,介绍了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200多位农业技术骨干参加了讲座。
图为谢联辉院士(右)在龙岩背洋村福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指导,强调要做好斜背茶的保护和推广工作。
6日,谢院士一行冒着大雨,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背洋村,踩着泥泞的山路,实地察看斜背茶原种保护点。
专家们对斜背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品性独特,久负盛名,应加大开发力度,把斜背茶打造成龙岩的大红袍,让闽西这一独特的茶叶品种资源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图为谢联辉院士(左)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台品茶场的台湾农技人员传授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7日,谢院士一行考察了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来福、台品、鸿鼎等三个由台湾农民创办的茶园,专家提醒茶农,为保证茶叶品质、减少农残,应多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考虑到茶园的生态平衡,应注意加强对茶园益虫的保护。
5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3-1喜迎院士到田头
书籍,报刊,广播,网络培训 学习科学知识能为农民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呢?
你身边有依靠科学致富这样的人 吗?请你说一说。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给乡村带来了许 多新东西,比比看,谁发现得多? (寻找身边的高科技农产品,包括水 果,蔬菜等)
猜一猜
身穿绿衣裳, 肚里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 个个黑脸膛。
有棱有角的西瓜
• 中国-东盟博览会农业展上, 一些新奇农产品引起了众 多观展者的兴趣,打破传 统的方形西瓜成为展会上 的一大亮点。这些方西瓜 长着“四方脸”,有棱有角, 西瓜纹路和边角平行,瓜 藤长在正方体顶面的正中 央,造型十分可爱。它们 被整齐地搭成一个三角塔, 远看像是画上西瓜花纹的 布艺玩具。
身边的高科技农产品
秀色可餐的彩椒
特大南瓜
269斤
需要哪些科学知识呢?
你发现身边有哪些高科技的 农业技术和设备呢?
农民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呢
温室栽培技术
•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 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 控制的可移动天窗、遮阳 系统、保温、湿窗帘/风扇 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 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 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 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 室。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 由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 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 组成。
收割机在稻田里工作
科技进入了农村,农民 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 技致富。
动动手:请你为农民设想一种先进的农 业生产工具,并且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小结:高科技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1、运用科技防治虫害。 2、运用科技提高产量。 3、运用科技培育新品种。
小姐小结
喜迎院士到田头
• 科教版5年级思品上册 大卫工作室
10月9日
星期四
今天,村里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省 农科院的资深院士李爷爷。在水稻试验田,李 爷爷一会儿用放大镜看看稻穗,一会儿又观察 苗根,还不停地向乡亲们讲解。在蔬菜大棚里, 李爷爷还挽起衣袖,亲自示范。更奇怪的是, 他把一撮泥土当宝贝似地装进了一个玻璃瓶 里。。。。。。 乡亲们脸上挂满了笑容,瞪着迷惑的眼 睛看着院士爷爷,总在问个不停。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莅临内江农科院考察水稻科研
考察期间 ,谢华安院士还 率重庆市农委 、福建农科 院 、南
京农 业 大 学 、四 川 省 农 科 院 、四 川 省 农 技 总 站 等 科 研 院 校 的 3 ( ) 余 名研 究 员和 教授 .前 往 内 江综 合 试 验 站 示范 县 隆 昌 云 顶镇
圣水村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现场进行 了考察指导, ・ 第9 期
中国科学 院院士谢 华安等莅 临
内江农科院考察水稻 科研
中 科 学 院院 士 谢 华 安 、四川 省 农科 院副 院 长 任 光俊 研 究
总结和完善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搞好展示示范 ,加快 推广
应 用速 度 ,为促进 全 市 、全 省水 稻生 产 再 上台阶 做 出贡 献
近年开展的 多抗育种材料的构建 、籼粳杂 种优势的利用研究成 效。谢华安院士和同行专家就 水稻科研取 得的新进展给 予了充 分的肯定.并提出籼粳杂交优势利用 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国家 水稻产业体 系岗位科学家跗华安院士 、任光俊研究员 、熊洪研 究 员对内江综合试验站的工作进行了指导 ,指 出应加快 选育适
( 四 川 省 内江 市农业 科 学 院 )
员、四川 I 省育种攻关办何希德处长 、四川省农科院泸州水稻高 梁所所长熊洪研 究员一行 ,近 日莅临内江 农科院 ,考察指导 内
江 杂 交 水稻 科技 开 发 中心 育种科 研 .内 江市 农业 局 罗红 副局 长
陪 同
内江 杂 交 水稻 科 技 开 发 中心 主 任 肖培 村研 究 员 重 点 介绍 了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王村镇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王村镇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40分)1.(3分)选出下面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1)日晷(jiǔ)炊(chuī)烟锲(qiè)而不舍 (2)澄(chéng)澈挪(nuó)开花蕊(ruì) (3)急遽(jù)慷慨(gài)惊惶(huáng) 2.(6分)比一比,再组词。
援 租 鸦 暖 沮 鹊 3.(4分)选词填空。
湿淋淋活生生(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 的看得见的长。
(2)他拧着 的衣裳,只见落日把旷野上浮动的烟雾,映得红红的。
心平气和暴跳如雷(3)王冕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
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 ,拿起棍子就打。
(4)周末,为了与同学出去郊游,思怡和让她在家学习的父母大吵一架——思怡的做法是错误的,与父母沟通时要 。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分)4.(2分)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百”是指数量100。
B.“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是指死在所住的地方。
C.“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指故事。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回去”是死去的委婉说法。
5.(2分)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大典》侧重于场面描写,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阅兵式,让人们既能感受整个阅兵仪式的庄严、隆重,也能突显各个队伍的特色。
B.《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判断两小儿观点的对错,是因为孔子知识不渊博。
C.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描写得具体可感,如“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写出时间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的思考。
D.《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021年整理〗《喜迎院士到田头》优秀教案
喜迎院士到田头设计思路:1、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发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生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以农村显示社会生活为主要源泉,展示发展中的新农村、新农家的生活,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1世纪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方式寻找、发现身边的高科技产品和利用高科技致富的人物。
活动目标:1、认识和感受高科技农产品就在我们身边,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2、懂得教育、科技对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一、认识和了解高科技农产品1、谜语导入。
2、出示迷你方西瓜,学生观察。
3、你见过这样的西瓜吗?这就是科学家最新培育出的西瓜新品种。
这样的高科技农产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呢,你想了解它们吗?等你学过了这一节课呀就会知道的。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喜迎院士到田头。
4、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介绍一下院士以及农民朋友们为什么要喜迎院士到田头呢?5、刚才老师给大家提到了方西瓜,谁能对它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呢?指名答。
6、谁还能举出其它的高科技农产品并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呢?指名答。
二、感受科技在农村1、这么多新农产品的出现,使我们感到了新农产品就在我们的身边。
那么,出现这么多新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答。
2、科学技术的魔力可真不小。
那么,在农村,农民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呢?指名答,师出示课件资料并作简单介绍。
3、通过了解这一些高科技,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指名答。
三、发现农民是如何运用科技致富的1、科技进入了农村,农民又是怎样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呢?2、自学提示:(1)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途径有哪些?(2)农民运用了哪些科技知识或先进技术(3)科学技术为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4)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3、分小组讨论4、分小组汇报四、畅想明日农村1、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广泛运用,明日的农村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2、学生自由畅谈,说出自己心中未来农村是什么样子?3、教师总结:看到同学们这美好的想象,老师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成现实的。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喜迎院士到田头
说一说: 1、农民学习科技的途径有哪些?
农民学习科技的途径:广播、电 视、报纸、网络、农民夜校……
说一说: 2、农民运用了哪些科技知识(先进技术)? 嫁接、人工授粉、分子育种, 转基因技术是发展最快的农业生物技术之一 (克隆技 术、肝细胞技术为动物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 滴灌、漏灌(很精确地对作物进行施肥 ,使得肥水利 用率提高 ) 测土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配置一些新 的肥料,使得肥料资源的节约得到快速发展 ) 农业先进装备设施技术 (农业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向多 功能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如大型采棉机等) ……
活动延伸
• 开展“我是科技小能手”活动。 • 为农民推荐一本好书,要说出理 由。 • 设想一种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 办一期农业科技宣传小报。
你见过这样的西瓜吗?
长在葫芦藤上的西瓜
大兴的一种食物工艺品——鲜藏工艺 西瓜,人们一定想不到西瓜不仅吃起 来香甜可口,还能当作工艺品长期观 赏,它们体小美观、颜色鲜绿,可以 瓶中自由转动。这种工艺品是当西瓜 长到鸡蛋大小的时候装入玻璃瓶中, 使西瓜在瓶中长大成型,再经特制液 体固定、还原、保鲜等十几道工序制 作而成,可长期保存而不变质。
葫芦藤上长出高产抗病的西瓜!武汉市东西 湖区东山农场今夏种了一批“葫芦西瓜”眼 下成熟,吃起来味甜可口。 据武汉市农科所研究员汪新平介绍,瓜 农第二年原地再种西瓜易发生病菌感染,减 产甚至绝收。为解决此难题,该所在东山农 场将西瓜的幼苗,嫁接到葫芦藤上,让葫芦 藤上长出西瓜藤,并结出西瓜。因为葫芦根 系发达,不仅可提高西瓜产量20%以上,还 能抗病菌感染,可在原地连续种3-5年不减 产。 当地农民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在西瓜地 里搭起架子,让西瓜沿着架子而不是伏在地 上生长,每亩可种千株西瓜,而按传统方式 仅能种200株。
稻花飘香的生命
稻花飘香的生命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生命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离世的消息传来,举国同悲。
出殡那天,长沙城里阴雨绵绵。
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他们手捧鲜花,跟着灵车缓缓地前行,神情肃穆悲戚。
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引路人,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袁隆平从小立志学农,十八岁考上西南农业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去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走进稻花飘香的田野。
他立下誓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农学生,我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的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60年代席卷全国的那声饥饿,是坚定了他的理想,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为了实现理想,袁隆平勤勤恳恳地研究、实验。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同里度过。
即便到了八、九十岁高龄,他也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爬田埂、蹚泥水。
炎炎烈日下,他躬着身子,拿着放大镜,一株一株寻找符合要求的稻穗,脸上的汗珠滴下来,无声无息地没入脚下的泥水中。
狂风暴雨后,他身披蓑衣,屹立田头,睿智的目光扫过稻田,寻找能抗风而的优质稻株。
稻田里的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书写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300斤,到现在亩产突破3000斤。
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科学没有国界。
”他的科研成果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非洲等贫困地区的许多人因此而增加了生的可能与希望。
袁隆平院士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彪炳史册。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同年还获得“世界粮食奖。
”浩瀚宇宙中,还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在熠熠闪光。
也许是常年累月与稻花为伴的缘故,袁隆平身上也浸染了稻花谦恭平和的习性。
作为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他平易近人,生活也非常简补。
平时他总是和其它科研人员一起佳宿舍,穿着十几元一件的衬衫,一百元左右的皮鞋,风里来,两里往,在全国各地弥漫着稻花香的田野来回奔忙。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6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
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
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1
2。
院士科学家助力岳西蔬菜产业
·17·17行业发展“没想到科学家竟然会深入咱们这么偏远的山区指导蔬菜种植,还在这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
对广大从事蔬菜种植农民真是利好消息!”近日,地处安徽省岳西县的安徽梦之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遐发出这样的感叹。
原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邹学校院士一行专门来到他们的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现场技术指导。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是高山蔬菜的主产县和基地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遗传育种团队依托国家大宗蔬菜、特色蔬菜、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即三站一体系)示范县。
在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和国家、省蔬菜体系支持下,以高山茭白、四季豆、设施茄果类蔬菜为主的山区生态型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岳西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邹院士一行参观了安徽梦之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技术员胡刘国称,由于山区生态好,体系提供的品种好,病虫害防治采用的又是绿色高效防控技术,蔬菜产品特别受欢迎,小西瓜采摘刚结束,粗略估算亩纯收益超万元。
在基地道路两边码放着一框框采摘好即将运走的辣椒,正是邹院士团队培育的“博辣”系列品种辣椒以及安徽省农科院培育的“皖椒”系列品种辣椒。
公司总经理王世遐介绍说:“这几个辣椒品种颜色亮、辣味正,从开始采摘到现在每斤平均地头价在2.5元以上,持续结果能力特别强,按照去年的气候条件,可采收到11月下旬。
” 该基地是“三站一体系”在岳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通过筛选适宜新品种、采用高效栽培模式、棚间地头全部覆盖地布防治杂草,科学合理的悬挂黄蓝色板、搭设杀虫灯、悬挂性引诱剂、使用生物药剂或高效低毒药剂等真正实现了“山区生态型”蔬菜发展。
随后,邹院士还深入调研了石关乡及姚河乡茭白生产基地,仔细了询问茭农茭白生产情况、市场行情,并就茭白喷施地黄钠、锈病防治、新品种选育等产业问题给予现场指导。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第一学期计划及教案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第一学期计划及教案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进度(四)教学措施科教版五年级一期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我们共同进步(一)我的伙伴个个棒(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2、在引导学生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培养团结友爱的情感。
3、指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别人的长处,真诚地欣赏、赞美别人。
(二)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他人优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难点:学习真诚地欣赏和赞美别人。
(四)教学方法:谈论法、合作学习(五)课前准备:击鼓传花道具、学生优点是调查示范表(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想一想,议一议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吗?2、读一读,说一说读读课文中海燕和英子的故事,烁烁英子为何改变了甩开燕子的想法。
英子发现了海燕的善良、勇敢、乐于助人等优点,明白了:原来我的伙伴这么棒。
3、小结,引出主题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用心发现,你会惊叹:原来我的伙伴这么棒!二、化主题,指导行为1、以“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开一个“夸夸伙伴身上的美”的交流会。
游戏方法:(1)选一位同学负责击鼓,其他同学安先后顺序传花,鼓声婷花未传出的同学站到讲台,再请被赞美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老师击鼓,鼓声停花未传出的同学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赞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多照顾平时优点不明显的学生)2、互相交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的是和伙伴朝夕相处,有的是短期相处,在这些时候,你是怎样去发现对方的长处呢?你会主动而真诚地赞美对方吗?三、总结全文,进行延伸1、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共同进步。
2、建议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登记表,随时记录伙伴的长处和优点,并选择不同的赞扬方式告诉对方,注意赞扬后对方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
教科版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到六年级教材目录
创造的快乐
第二单元从田野到车间
让田野告诉你
走进车间
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三单元走进信息时代
坐在家里看世界
沟通无极限
我的信息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
灿烂的古代文明
伟大的科学成就
绚丽的文学艺术
文明遗产知多少
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
地球有多大
飞越太平洋
和非洲朋友共舞
迷人的欧洲风情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
齐心真好
天天好心情
让我的身体更棒
坐立走,有精神
爱清洁,讲卫生
伸伸腿,弯弯腰
我会照顾自己
出门看天气
红绿灯,在站岗
遇到危险怎么办
我生活的地方
我的家,在这里
童年的乐园
请到我的家乡来
明天更美好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我身边的环境
爱惜资源
美,就这么简单
自己拿主意
让我想想
相信自己
学习、生活有计划
献出我们的爱
我们手拉手
爷爷奶奶,你们好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这点困难算什么
成功一定有办法
每天都有好心情
第二单元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成长的故事
“我”和“我们”
我们要做最棒的
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各种各样的商店
购物有学问
我是理财小能手
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
无声的朋友
大家生活在一起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们是邻居
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
天有不测风云
在这危急时刻
热闹的农民运动会
最美的村姑
他们回来了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一方水土
我们在这里生活
一生为了“豆满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
一生为了“豆满仓”缪翼今年82岁的盖钧镒还时常卷起裤腿下到田间地头。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豆遗传育种学家,他更是将一个甲子的岁月献给了我国的大豆事业,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着中国豆子打出的豆浆、磨出的豆腐”。
搜集、整理大豆种质资源1.5万余份,创新大豆群体和特异种质2万余份,主持参与研究了3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推广种植5000多万亩实现产业化……盖钧镒为世界大豆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真正无愧于第十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殊荣。
“一想到国产大豆,我感到的就是压力”自1995年开始,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已从大豆净出口国沦为世界大豆最大进口国。
“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量更是高达9542万吨,是国内产量的近6倍。
”我国大豆产业的尴尬境地时刻揪着这位“大豆院士”的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豆培育这个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做下去。
”盖钧镒的底气首先源于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的充分了解。
42岁那年,盖钧镒获得了去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农学院进修的机会。
进修期间,他了解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大豆生产因胞囊线虫病几乎遇到灭顶之灾,是我国北京小黑豆的抗病基因挽救了其大豆生产的命运。
盖钧镒深刻认识到,野生大豆是我国宝贵的财富,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亟待人们保护和研究。
“作为中国大豆科研工作者,担起这份责任我们义不容辞。
”2016年,原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绝不能轻言放弃大豆”的口号,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4亿亩,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这位耄耋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这说明大豆在我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
借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我们一定会把握重大战略发展机遇,重塑国产大豆产业新优势。
”“大豆的市场走势如何,未来的增产潜能多大等,都直接牵系着广大豆农的‘中枢神经’。
我们要把大豆列入粮食安全体系,把对大豆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迎接院士发言稿范文
迎接院士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院士先生/女士,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迎接院士的到来,并有机会听到院士先生/女士的精彩演讲。
院士先生/女士是我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以卓越的学识和创新的思维广泛影响着整个科研界。
我们倍感荣幸地邀请到院士先生/女士在此发表演讲,无疑必将为我们
带来一场知识的盛宴。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这一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院士先生/女士作为
科研领域的权威,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今天,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期待听到院士先生/女士的最
新研究成果和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性见解。
作为普通科研工作者,我深知科学的力量和意义。
科学不仅为人类解决了众多难题,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院士先生/女士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在社会生
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每一次院士先生/女士的发言,都是我
们的智慧财富,都将激发我们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今天,我代表在座的每一个人,向院士先生/女士表示崇高的
敬意和感恩之情。
院士先生/女士的学术成就是我们的骄傲,
更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
我相信,在院士先生/女士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创新,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的
贡献。
最后,我在此衷心祝愿院士先生/女士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同时也祝愿大家能够在这次发言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共同为科学事业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院士回乡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家乡,与大家共同交流、共谋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全国院士,向家乡人民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家乡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从小到大,家乡的山水、乡情、乡音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勤劳、朴实、善良,这些优良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如今,我身为一名院士,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回到家乡,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倍感自豪。
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家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此,我要向为家乡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敬意!接下来,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科技创新是推动家乡发展的关键。
作为一名院士,我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家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们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人才是家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家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人才。
我们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同时,要充分发挥家乡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
三、绿色发展是家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四、文化建设是家乡发展的灵魂。
家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要深入挖掘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家乡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我要呼吁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实现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农民院士”·朱有勇
“农民院士”·朱有勇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23期讓更多的人来帮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
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一直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种植土豆、三七等脱贫致富,土地和农民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也让他有了“农民院士”的称号。
最近,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冬季土豆已经成熟,但受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渠道没有完全恢复,700吨土豆等待被销售。
4月7日,朱有勇像往常一样,戴着草帽、穿着胶鞋来到基地挖土豆。
不一样的是,他走上网络“云端”,开始在电商平台直播卖土豆。
“澜沧土豆‘外皮好’‘体格大’,一个能炒一大盘。
”朱有勇在介绍澜沧土豆的特点时,还介绍了当地优质土豆的生长过程。
地处中缅边境的澜沧县,是“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的贫困县。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后,院士专家团队经常下到田地和群众交流,他们发现澜沧冬天的土地大都处于闲置状态,但并没得到有效利用。
而澜沧冬天雨水少,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冬季土豆。
随后,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穿梭在澜沧的田间地头,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最终带动了当地群众种出“比脸还大”的土豆。
与全国其他夏季产区的土豆相比,这种土豆产量高、品质优、价格好。
在不同场合,朱有勇都不忘推荐澜沧土豆。
朱有勇发现,在教会了拉祜族群众种植和收获土豆之后,他们在市场和品牌的理解上还有些欠缺,尤其是对于电商、直播等新事物,虽然知道,但很少尝试。
朱有勇说,我们的拉祜族兄弟,生产、种植都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市场和品牌还不是很了解。
我想通过直播行动,把丰收的劳动成果,传递给更多的人。
事实上,去年11月,朱有勇已经开始带动当地群众接触电商。
在当时的扶贫培训班上,他们联合拼多多讲师共同为学员普及了电商知识,带动当地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培养品牌思维。
首期参与培训的60名学员来自澜沧县20个乡镇,他们从零学习如何开店、如何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等电商知识,如今已都在拼多多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店铺。
第三单元喜迎院士到田头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活动主题一喜迎院士到田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和感受高科技农产品就在我们身边,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过程与方法懂得教育、科技对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感受高科技农产品就在我们身边,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活动难点:懂得教育、科技对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一、认识和了解高科技农产品1、谜语导入。
2、出示迷你西瓜,学生观察。
3、你见过这样的西瓜吗?(这种西瓜不但在夏天有,在冬天我们也可以常吃上它呢!这就是科学家最新培育出的西瓜新品种。
这样的农产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呢,你发现了吗?4、学生哪出各自搜集的图片和实物等资料。
5、指名几个同学上台为大家介绍,包括名称、产地、特点等。
6、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进行点拨。
再提出问题,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感受科技在农村1、教师过渡:科学技术的魔力可真不小。
在农村,农民运用了那些科学技术呢?2、师出示智能温室等文字与图片资料,并作简单介绍。
3、学生那出课前搜集的有关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等相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它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如大棚蔬菜、无土栽培、小型收割机等)4、师发现学生中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农业特点的东西,随机指名汇报。
5、教师小结。
三、发现农民学科技师:1、科技进入了农村,农民又是怎样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呢?2、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⑴农民学习科技的途径有那些?⑵农民运用了哪些科技知识或先进技术?⑶科学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依靠科技致富的人?3、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四、活动延伸1、出示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自己最感兴趣的做下来。
⑴为农民出一期科技宣传栏。
⑵“我是科技小能手”活动(小种植、小养殖等)⑶为农民推荐一本书,要说出推荐的理由。
⑷请你为农民设想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2、小组行动,教师指导。
让田间地头处处稻花飘香记杂交水稻育种院士谢华安
让田间地头处处稻花飘香记杂交水稻育种院士谢华安
《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5(0)4
【摘要】3月16日,在湖北荆门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上,又看到谢华安院士熟悉的身影,黝黑的脸庞,浓重的乡音,在接过特聘专家聘书的一刹那,这位大地之子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情系田野稻花飘香——记杂交水稻专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教授
2.谢华安院士赴尤溪开展再生稻实地调查和生产指导服务
3.谢华安:情牵杂交稻
4.福建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大神”--谢华安
5.“中国杂交水稻之母” 中国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育种家谢华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喜看院士到田头
教学目标
1.感受高科技农产品就在我们身边,以及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2.懂得教育、科技对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育、科技对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认识和了解高科技农产品
1.谜语导入。
教师读谜面: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学生猜谜(西瓜)。
课件
2.出示迷你西瓜实物或图片,学生观察米你西瓜和其他普通西瓜的异同。
教师提问:你见过这样的西瓜吗?这种西瓜不但夏天有,在冬天我们也能常吃着它呢。
这就是科学家最新培育出的西瓜新品种。
这样的农产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呢,你发现了吗?
3.学生拿出自带的各种新奇农产品,相互展示介绍。
可以请几位所带物品最有特色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介绍,包括名称、产地、特点等。
4.教师点拔:哇,原来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新奇有趣的农产品。
这些东西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大家知道哪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吗?
二、感受科技在农村
1.直观感受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教师出示智能温室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启发学生:科学技术的魔力可真不小。
在农村,农民运用了哪些科学技术呢?
2.教师简单介绍智能温室课件有了它,温度和灌溉水都由计算机控制,很多珍贵的农产品就是在这样的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呢。
3.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有关高科技农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等资料,展示并介绍它们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如无土栽培课件相机介绍、小型收割机等。
教师观察哪些同学查找的资料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请他们上台做重点汇报。
4.教师小结:有了这么多的高科技,未来的农业一定会前景光明。
三、寻找农民学科技的事例
1.教师过渡:科技进入了农村,农民又是怎么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呢?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事例。
(1)农民学习科技的途径有哪些。
(2)农民运用了哪些科技知识、先进技术。
(3)科学技术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依靠科技致富的人。
3.小组讨论,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利用科技致富的资料整理汇总,准备发言。
4.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材料,对材料进行分类并逐条总结。
本活动提倡学生用身边熟悉的事例汇报。
(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农民夜校等。
而运用的先进科技就数不清了,如嫁接、人工授粉等等。
科学技术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寻找这样的人和事,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农民致富饿重要意义)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引导: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
农民们确实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但是,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而有些人虽然懂得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掌握这些技术,或者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去寻找有关知识。
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教师归纳总结。
3.教师出示活动内容。
学生从下面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
(1)为农民出一期科技宣传栏。
(2)“我是科技小能手”活动(小种植、小养殖等)。
(3)为农民推荐一本书。
(4)为农民设计一种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4.小组行动,教师指导。
5.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