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夏季养生 三伏贴非万能贴不要盲目跟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夏季养生三伏贴非万能贴不要盲目跟风
导语:现在是三伏天迎来了一年四季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这时候贴三伏贴,觉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冬病夏治最适合贴三伏贴。
可是,这是不是
现在是三伏天迎来了一年四季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这时候贴三伏贴,觉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冬病夏治最适合贴三伏贴。
可是,这是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呢?贴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就由小编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夏季养生中有关三伏贴的知识吧。
三伏贴非万能贴
到了三伏天了,很多家长们都开始议论纷纷的,“你家孩子现在有贴三伏贴吗?”“贴了三伏贴是不是能增强孩子们的抵抗力呢,冬天是不是就不会感冒了呢?”等很多关于三伏贴的问题。
不过,专家却说,三伏贴不是万能贴,我们千万不要盲目的跟风。
专家观点:三伏贴只起辅助作用对于三伏贴,很多患者都是深信不疑,甚至认为它能包治百病,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冬病都适合三伏贴,而且三伏贴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该吃药的时候还是得靠药物治疗。
适合进行三伏贴的主要包括3类疾病,即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儿童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慢性胃肠病;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的骨关节病。
这些疾病按照西医的治疗方法,一般都需要长期用药才能控制病情,不仅服药时间长,还容易反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中医的三伏贴进行辅助治疗,绝没有坏处。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三伏贴虽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但是很多经过三伏贴贴敷治疗的患者,能够起到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
生活常识分享。
不可盲目“三伏贴”
龙源期刊网 不可盲目“三伏贴”作者:程凯来源:《大众健康》2012年第07期三伏灸是中医学里最具特色的伏天疗法,属于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为治疗的时间是每年的三伏天,所以称为三伏灸,也有人称此法为三伏贴。
“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
这种方法是选用一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选在三伏天治疗冬病?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具体到今年来说,是从7月18日开始进入初伏,7月28日进入中伏,末伏是8月7日开始,这几十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三伏灸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来做灸法呢?它的原理就是我们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
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
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另外,天气热,人体毛孔大开,药性容易渗透进去。
三伏灸就是借助天时,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疾病冬季复发。
什么病适合用三伏贴?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外,还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
阳虚寒凝的患者,通常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后症状会明显加重等表现。
三伏贴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
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三伏贴法。
“三伏贴”真相还原(究竟是骗人的东西,还是国粹)
“三伏贴”真相还原(究竟是骗人的东西,还是国粹?)关注订阅“健康小指头”,做您的健康小帮手,让您更懂健康更懂医!每到夏季入伏,很多人都要贴“三伏贴”,有的医院甚至人满为患,但也有不少质疑,认为“三伏贴”是骗人的东西,是愚昧的民俗,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有害。
到底孰是孰非呢,今天“健康小指头”和您一起,探个究竟。
探究三伏贴的是是非非三伏贴的起源三伏贴发源于三伏炙,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这是一本记录当时风土人情的书,但详细描述其应用的,是宋代的《针灸资生经》。
书里的“天灸”,即用“旱莲草”外敷,治疟疾,用药后皮肤局部会起疱。
后来在清代医家张潞的《张氏医通》里,将三伏贴用于治疗哮喘。
再后来,三伏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扩大到消化道疾病、风湿、骨病、儿科疾病等。
可见三伏贴虽古已有之,但之前应用范围非常有限(疟疾和哮喘),应用于很多疾病是近现代才有的事情。
贴三伏贴三伏贴的原理核心原理是冬病夏治。
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
而夏天,人体阳气充沛,趁此时机,将中药贴敷于穴位,鼓舞正气,调和阴阳,发挥“缓治其本”的作用,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
可见三伏贴治的是“冬病”,就是由于气虚、阳虚而在冬天加重或诱发的疾病。
这点大家一定要想着。
中医主张冬病夏治三伏贴所用中药的毒性争议最大的是细辛和甘遂。
反对者认为这两味中药都有毒性。
支持者认为很多三伏贴对用药都进行了改良,即使使用,用量很小,不会中毒,掌握好应用的范围,如肾功能不好的人慎用,孕妇和两岁以下的婴儿禁用,没有什么问题。
三伏贴的效果清代医家张潞在《张氏医通》里写道,“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认为三伏贴可以治本,除去哮喘的病根。
有些人用后确实觉得管用,但有些人感觉效果不明显。
反对者认为觉得管用的是心理作用,属于心理安慰,而且三伏贴一年贴三次,三年一个小周期,有的还需要更长的周期,那么长的时间才有显效,黄花菜都凉了。
三伏贴注意事项及告知书
三伏贴注意事项及告知书三伏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夏季降温、祛湿、益气等功效。
然而,使用三伏贴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深入讨论三伏贴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份详细的告知书,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正确使用三伏贴。
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又称伏贴、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部分。
它是将配制好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或局部皮肤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三伏贴通常在夏季使用,因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容易引发一些与湿气有关的身体不适。
二、使用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医师建议在使用三伏贴之前,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人群,应该首先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专业医师能够根据个人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2. 选择适宜的药材和贴敷部位三伏贴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应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材,如清热解毒、祛湿散寒等。
贴敷部位也很重要,一般常用的部位有背部、胸部、腹部等。
建议请教中医专家或药师,以确保选择的药材和贴敷部位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
3. 注意贴敷时间和频率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和频率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8-12小时,每日贴敷1-2次。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感、过敏等反应,应尽快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建议。
4. 注意药物禁忌与过敏反应三伏贴使用的药材中可能含有一些人们常见的过敏源,如鱼腥草、花粉等,使用三伏贴前应先检查是否存在与药物成分相关的过敏史。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一些特定慢性病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三伏贴,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三伏贴使用告知书示例:尊敬的用户:您选择使用三伏贴,为了确保您的健康和安全,特将以下事项告知如下,请您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操作:1. 请在使用之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对某种药物过敏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人群。
三伏贴不适宜人群有哪些
三伏贴不适宜人群有哪些哪些人不能贴三伏贴1、过敏体质人群:三伏贴作为一种膏药,需要直接与皮肤接触,其中的膏药成分,可能会根据治疗不同病症而有不同的中药成分,过敏体质人群可能会对其中的某种成分过敏,使用之后引起局部皮肤出现过敏反应,造成局部感染,因此过敏体质人群应避免使用三伏贴;2、孕妇:三伏贴的主要成分是中药,而且有很多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功效的药物,其中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会导致阴道出血、流产等后果,因此孕妇需禁止使用三伏贴;3、两岁以下婴儿:由于三伏贴的药性一般比较强,两岁以下婴儿的皮肤娇嫩,皮肤感知力差,且表达能力弱,可能无法承受药物所产生的刺激,或者无法耐受高温,导致皮肤被烫,造成皮肤破损,而且无法表达具体不适症状,因此两岁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三伏贴;4、阴虚阳亢体质人群:三伏贴的主要成分为白芥子、肉桂、小茴香等,以温里为主的药物组成,部分阴虚阳亢体质人群使用后,温热邪气煎灼津液,可以加重阴虚症状,此时治疗应该以补阴为主,可以使用天冬、麦冬、天花粉等中药,所以阴虚阳亢体质人群通常不能使用三伏贴;5、湿热体质人群:三伏贴性温,湿热体质人群体内热气较重,此时如果过于温里,不仅湿邪不能去除,反而容易导致湿热邪气蕴结在体内,可能出现口热心烦、口渴、大便发硬、小便发红等症状,所以湿热体质人群一般不能使用三伏贴。
此时应该采用清热利湿的办法来治疗,可以使用砂仁、藿香、豆蔻、薏仁等中药。
三伏贴和三伏灸的区别三伏贴和三伏灸的区别在于治疗形式不同、时间不同。
1、治疗形式不同三伏贴是利用贴灸进行治疗;而三伏灸是通过使用艾灸进行治疗。
2、时间不同如果是成人贴三伏贴一次需要贴6-8小时,而对于儿童一次需要贴2-4小时,同时建议长期坚持贴敷。
而三伏灸需要进行15分钟左右。
患者在三伏贴前需要将局部保持干净、清洁,还需避免热性刺激。
在使用三伏贴时需要多注意观察,如果出现发痒、红肿等,属于正常现象,不需特别担心。
但如果患者出现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停止三伏贴,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
贴三伏贴有什么反应?【医学养生常识】
贴三伏贴有什么反应?
文章导读
物极必反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件事做的越多反而后果越不好。
同理,
在医学当中,一些药物或许偶尔吃一下可以帮助人体治疗疾病,但是如果长时间服用,恐
怕就会有副作用。
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时候,都会用三伏贴来调理身体。
那么,长时间贴三
伏贴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患者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然后出现全身的斑疹或风团,如果过敏现象发生较严重,则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一次贴敷后,
有时也可能第一次贴敷没有出现,反而在数次贴敷后出现,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分
钟到数小时。
胶布过敏——
这种现象不是由于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而是由于贴敷时使用的胶布等物质发生的过敏,一般仅表现为轻微的过敏症状,如局部的皮肤红疹、瘙痒。
皮肤烧伤破溃感染——
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能在患者的贴敷部位看到比较大的水疱,最大者直径可为数厘米,如果水疱破裂则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甚至化脓。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一般不会在第一次贴敷药物时发生,多是发生于再次贴敷药物后。
表现为贴敷完毕后
6~12小时后,在患者贴敷药物的部位出现红斑,并且逐渐增厚,使之比周围的皮肤要高,并且和周围皮肤的边界非常清楚,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慢慢形成大疱,然后逐渐糜烂渗出,此时患者可感觉到伤口周围的皮肤奇痒。
弥天谎言三伏贴知识讲解
弥天谎言三伏贴关于三伏贴,写还是不写?我至少犹豫了三年。
在现实与医者良知之间彷徨了三年之后,尤其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之后,我决定还是写点什么。
不管有多风靡,三伏贴是一个弥天大谎,就像多年前的打鸡血疗法一样,注定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时间早晚而已。
一. 三伏贴没有悠久的历史每年三伏天到来,都有无数家长抱着孩子去排队贴三伏贴,在他们默认的认识里,三伏贴是祖国医学悠久的疗法,疗效早已经过了几千年的验证。
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三伏贴”或者“三伏灸贴”,在中医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从民国往前数的全部)压根就不存在。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三伏贴起源于清代《张氏医通》,我们看看原文吧,《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喘(短气、少气、逆气、哮)》中有一段话:“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
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
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从时间、药物、穴位来看,与今天的三伏贴基本相同,方法是涂,与贴也差不多。
关键是疗效判断。
张璐记载,一个三伏(三次)就可以去病根。
为什么方法一样的现代三伏贴要三年才有略强于安慰剂的疗效(见后)呢?张璐记载的那种神效(哮喘一个疗程去病根)可靠吗?在同样的一章中,张璐还记载了其他的治疗方法,如,“古人治寒包热邪。
预于八九月未寒之时。
用滚痰丸下其热痰。
后至冬无热可包。
则不发矣。
”说明“冬病秋治”也是可以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的。
“滚痰丸”在古籍中随处可见,流行程度是类“三伏贴”的无数倍,要说疗效验证的话,可谓天壤之别,现代中医难道是刻意遗忘“冬病秋治”?同一页又记载道:“丹方治冷哮痰喘,用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虾蟆腹中,盐泥存性,卧时,分三次醇酒服之,羸者凉分五七服,用之辄效。
”这种巫术意味浓厚的丹方张璐也认为是极有效的,其记载可靠性可想而知。
三伏贴不可盲目帖
三伏贴不可盲目帖今年头伏第一天,京城各大中医院人潮涌动,医院周围更是交通拥堵。
原来是各家中医院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活动。
除北京外,全国各地中医院,甚至不少综合性医院也都开展了“三伏贴”治疗,而且都门庭若市。
然而,在一路追捧“三伏贴”治疗情况下,药师提醒患者“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三伏贴”疗法的由来“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
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最后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
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
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
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
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
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
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
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
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一知半解“三伏贴”调查发现,请求“三伏贴”治疗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也有不少年轻人。
在这些患者中,有人想通过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而另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误认为能根治哮喘。
可见盲目跟风加入“三伏贴”治疗的大有人在。
■“三伏贴”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
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
天灸自行敷贴不可取 贴错穴位效果适得其反
天灸自行敷贴不可取贴错穴位效果适得其反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刻即将到来。
在广东,三伏天贴天灸“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深圳老老少少也早准备用三伏贴来赶走自己的颈椎病、咳嗽、鼻炎等疾病带来的痛苦,有的甚至从网上购买三伏贴来使用。
不过,中医专家指出,三伏天灸贴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并非人人适用,只适合寒性体质的人,尤其是冬季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人群。
而网购自行敷贴更不可取,因为取错穴位或穴位搭配错误,效果会适得其反。
盛夏之际最易祛除积寒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是针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内服温补药物,配以食疗,外用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达到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从而使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邓旭光说,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是很困难的。
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此外,冬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治疗。
但到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
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深圳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曹雪梅也表示,三伏天灸是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主要在于天灸疗法着眼于扶正祛邪,即依靠药物的性能,并借助“天之阳气”以扶助、激发人体阳气,以祛除体内伏邪宿痰,实为治本之法。
而一年之中,三伏天的阳气是最足的,因此,选择在三伏天进行的天灸叫“三伏灸”,又称“三伏贴”“三伏天灸”。
“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为三伏。
三伏贴有什么功效
>三伏贴有什么功效三伏贴是一种中药贴剂,通常由多种中草药制成,如薄荷、冰片、黄芩等。
其以渗透性较强的贴剂为基础,通过皮肤渗透作用,将草药精华供给身体并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缓解炎热不适合舒缓身体疲劳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具体如下:1、清热解毒三伏贴的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减轻体内热气的积聚,舒缓炎热不适。
2、舒筋活络三伏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经络,减轻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3、驱散风寒三伏贴通过温热的特性,可以驱散体内的风寒,调节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1、传统的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7月16日—8月24日,分为初、中、闰中、末伏。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8月4日(10天)闰中伏:8月5日—8月14日(10天)末伏:7月15日—8月24日(10天)2、成人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
每伏贴敷时间间隔7天。
3、儿童可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
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但是注意,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1~4小时。
关于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个人适应性三伏贴虽然是中药外敷贴剂,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及过敏反应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对于初次使用者,最好先进行小面积试贴,观察有无过敏现象的发生。
如果没有,可以完全使用,若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适感,则应当立即撕下,停止使用,同时,积极来医院咨询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2、孕妇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属于比较特殊的人群,因此,在使用三伏贴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3、爱护皮肤使用三伏贴后,贴敷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肿或者瘙痒感,属于正常的反应,不用过于担心。
但是,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者持续时间太长,则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而实用的健康养生方法,在三伏天期间可帮助缓解身体疲劳和舒缓炎热不适。
正确使用三伏贴并注意相应的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抵抗力。
“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三伏贴”不可盲目贴作者:常怡勇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6期近年来各中医院都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活动。
在“三伏贴”治疗一片火爆的情况下,药师提醒患者“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三伏贴”疗法的由来“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
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
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
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
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
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
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
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
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
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不能包治百病调查发现,请求“三伏贴”治疗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还有不少年轻人。
在这些患者中,有人想通过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而另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误认为贴伏贴能根治哮喘。
可见盲目跟风加入“三伏贴”治疗队伍的大有人在。
“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
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
此外,还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因此,贴敷前要辨证考虑,“三伏贴”对阴虚内热导致的病症并不适合,只有虚寒体质方可进行贴敷。
贴三伏贴有什么反应?
贴三伏贴有什么反应?关于《贴三伏贴有什么反应?》,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犹不及这一大道理坚信大家都搞清楚,一件事做的越大反倒不良影响越不太好。
同样,在医药学之中,一些药品也许有时候吃一下能够协助身体医治疾患,可是假如长期服食,也许便会有副作用。
许多人到三伏天的情况下,都是用三伏贴来调养身子。
那麼,长期贴三伏贴会有什么副作用?药物过敏——药物过敏的病人常出現部分皮肤红痒、发痒,随后出現全身的斑疹或风疹块,假如皮肤过敏状况产生较比较严重,则会出現发慌、胸闷气短、胸闷气短等病症。
药物过敏一般产生于第一次贴敷后,有时候也可能第一次贴敷沒有出現,反倒在多次贴敷后出現,产生時间一般是在贴敷后几分钟到数钟头。
胶布过敏——这类状况并不是因为药品自身造成的皮肤过敏,只是因为贴敷时应用的胶带等物质产生的皮肤过敏,一般仅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过敏的症状,如部分的皮肤红疹、发痒。
皮肤烧伤溃破感染——产生这类状况时,我们能在病人的贴敷位置见到较为大的水疱,最大者直徑可位数公分,假如水疱裂开则可能会使病人产生比较严重的感染,乃至化脓。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一般不容易在第一次贴敷药品时产生,多是产生于再度贴敷药品后。
主要表现为贴敷结束后6~12小时后,在病人贴敷药品的位置出現红斑,而且慢慢变厚,使之比周边的皮肤要高,而且和周边皮肤的界限十分清晰,如果不妥善处理则会渐渐地产生大疱,随后慢慢糜乱外渗,这时病人可觉得到创口周边的皮肤瘙痒。
三伏贴一定不必长期贴敷疗法,假如长期贴敷就可能造成皮肤处起热气泡,传统式中医学觉得,贴敷出泡是一种聚氨酯发泡治疗法。
但因为如今高温天气,皮肤破损后可能合拼感染,因此广泛应用刺激较小的膏药,因此出現出泡的状况也较为少。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规定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规定为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三伏贴”应用范围“三伏贴”适用于以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它系统疾病。
二、“三伏贴”应用时间“三伏贴”的使用时间应在头、中、末伏的第1天至第3天,贴敷疗程每伏以1-3次为宜。
三、提供“三伏贴”服务机构基本要求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
四、“三伏贴”处方基本要求“三伏贴”用药应为医院制剂或协定处方,明确处方用药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协定处方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中医师组织拟定,并经一定数量病例的预试验证实其安全性。
五、“三伏贴”操作人员基本要求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治疗和干预的人员,应由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接受过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或接受过中医学和穴位贴敷疗法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组成。
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六、“三伏贴”安全管理与疗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三伏贴”效果评价工作,收集相关数据,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跟踪评价接受“三伏贴”治疗与干预人员的效果。
七、监督管理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对“三伏贴”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控制质量,做好本单位“三伏贴”处方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工作。
2016冬病夏治三伏贴禁忌
贴敷禁忌症:
1、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3、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
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4、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肺结核、肺癌咳血者禁用。
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患者也不宜用此疗法。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
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严重者应到门诊就诊。
三伏贴错过等一年
三伏贴错过等一年入伏了,一些家长开始准备给孩子贴“三伏贴”。
贴“三伏贴”是一些地方的民间传统,它用一些中药材敷药,然后贴在宝宝身上所谓“穴位”的地方。
据说夏天贴了“三伏贴”,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预防秋冬季疾病,如消化不良、哮喘,咳嗽,过敏等等,所谓:“冬病夏治”。
但是从科学育儿的角度看,“三伏贴”纯粹是忽悠——“三伏贴”不仅不能“冬病夏治”,反而其成分复杂,有一些有害的成分还可能给宝宝健康带来风险!今天口袋育儿就聊聊“三伏贴”。
先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贴“三伏贴”!不要贴“三伏贴”!不要贴“三伏贴”!1 |三伏贴“冬病夏治”?所谓三伏贴的“冬病夏治”,只是中国古代医疗技术的一个梦想。
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灵丹妙药”。
真正能做到预防疾病的,是现代科学发现的——“疫苗”。
只有“疫苗”能预先接种然后激发人体免疫系统。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药物能“预防”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随便拿几种中草药给孩子敷敷,就希望起到“疫苗”的效果,那显然太幼稚了。
2 |三伏贴的“贴穴位”?所谓三伏贴的“贴穴位”,只是中国古代医疗技术的一个噱头。
把药物贴在身体任何地方,其“效果”是一样的。
因为它都是利用的“皮肤给药”原理。
就是人体的皮肤能够吸收药物成分,然后经过皮下毛细血管,将药物成分带进了人体循环系统。
在“皮肤给药”作用下,药物贴在身体皮肤的任何一个地方,效果都一样。
贴穴位,贴肚脐,贴胳膊,或者贴孩子屁股上,效果都是一样的。
有个广告,“贴肚脐,治痔疮”,同样利用的是这类噱头。
因为理论上,如果那个药物真能治疗痔疮,那么贴他们家脸上,也能治疗痔疮。
3 |三伏贴“缓解咳嗽哮喘”?所谓三伏贴的“缓解咳嗽哮喘”,可能是因为用了猛药“细辛”。
一般来说,“三伏贴”的药物成分中,总有一味“细辛”。
“细辛”对人体中枢神经有抑制、镇定的作用,从而可以抑制咳嗽和哮喘。
如果有时候“三伏贴”减缓了宝宝当时的咳嗽或哮喘,那很可能就是细辛的中枢镇定成分起了作用。
三伏贴注意事项
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前一天洗澡,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2、贴敷后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
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
3、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抹凡士林药膏、烫伤膏、香油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如出现水泡,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水泡已破,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或由医师对药物作适当调整。
4、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也不宜待在空调房间或直吹电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以利于药物吸收。
5、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6、出现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的患者、半岁以下婴儿、孕妇、肺结核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以及短时间内贴敷即会起大量水泡、皮肤贴外用药易过敏者等不宜贴敷。
7、贴敷时间,儿童半小时一1小时,成人1一2小时。
8、中医贴敷治疗主要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其远期疗效
要明显强于近期疗效,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药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由于治疗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所以最佳疗程一般为连续贴敷三年。
三伏贴伦理委员会意见
三伏贴伦理委员会意见近日,针对三伏贴的使用问题,三伏贴伦理委员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并形成了以下的意见和建议。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药贴敷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然而,随着三伏贴的普及和使用,一些不合理的使用行为也逐渐出现。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三伏贴伦理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1. 三伏贴应由专业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合理使用,不得盲目跟风或自行购买、使用。
2. 三伏贴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
过长的贴敷时间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
3. 三伏贴应避免敷贴在皮肤破溃、溃疡、湿疹等病变处,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感染。
4. 三伏贴应注意保持贴敷部位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应慎用三伏贴,以免对身体造成不适或不良影响。
6. 三伏贴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烧灼感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7. 三伏贴不宜频繁使用,一般建议每周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
8. 三伏贴使用后应及时清洗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呼吸。
三伏贴伦理委员会鼓励患者在使用三伏贴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
同时,对于三伏贴的生产和销售企业,也应加强自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和销售,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针对三伏贴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三伏贴伦理委员会认为,由于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药治疗方式,其疗效和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因此,在使用三伏贴时,患者应理性对待,不要过分期望其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疾病问题。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严重疾病,仍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治疗。
三伏贴伦理委员会在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三伏贴的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旨在引导患者正确使用三伏贴,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市场上的三伏贴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动三伏贴的合理使用和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作者:常怡勇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5年第07期
近年,许多医院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治疗活动。
然而,在“三伏贴”治疗一片火爆的情况下,药师提醒患者“三伏贴”不可盲目贴。
“三伏贴”疗法的由来
“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
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
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
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
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
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
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
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
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
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
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三伏贴”能治哪些病
“三伏贴”治疗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儿,也有不少年轻人。
在这些患者中,有人想通过伏贴改善睡眠;也有人不知“三伏贴”能治哪些病,只是出于好奇,想来体验一下。
还有人以为贴敷能“包治百病”。
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误认为贴敷能根治哮喘。
可见盲目跟风加入“三伏贴”治疗的大有人在。
如上所述,“三伏贴”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
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
此外,还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目前,各地常用的“三伏贴”有鼻炎贴、成人咳喘贴、小儿咳喘贴、防感贴、脾胃贴、风湿骨痛贴、肾病贴、肝病贴等十余种中药敷贴剂。
对于病人选择哪种敷贴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专家进行四诊辩证,再进行施贴。
“三伏贴”治疗从敷贴组方、制作、对病人的辨证施贴都非常讲究,一定要选择具备资质的中医院或中医科进行敷贴。
目前,人们对于“三伏贴”效果的认识不够,以为“三伏贴”什么病都能治,并且期望值太高,希望通过“三伏贴”根治疾病,这些认识都亟需纠正。
“三伏贴”不是人人都能贴
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
如糖尿病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
目前,非虚寒体质的人盲目加入到“三伏贴”治疗中不在少数,必须避免。
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
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
例如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治疗。
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而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另外,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
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适合治疗对象:6个月以上小儿、儿童及成人。
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个小时,而年龄小一些的孩子一般是2个小时,年龄稍大的孩子3~4个小时。
6~12个月龄的小儿反复咳喘或感冒3次以上,方可选择敷贴治疗,5岁以下的小孩不宜采用手足冻伤的敷贴。
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快,效果也较成人好,贴敷时间一定不能过长。
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
“三伏贴”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
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一定要用温水才不会影响疗效。
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性食物。
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不宜呆在有空调的房间。
取下药膏后,若出现灼痛现象,可涂抹“万花油”,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三伏贴”不能代替日常治疗
专家提醒,“三伏贴”不能代替日常治疗。
对于中老年多种慢性病,通过冬病夏治并不能将其完全根治,而只是让这些患者减少发作危险或阻止发展。
在西医治疗进展不大的情况下,病人可以尝试用中医的方法如“三伏贴”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胃病一般根据症状进行治疗,但是不少胃病的症状与胃受损情况不一致。
有的胃病症状很轻,但是胃受损严重,所以治疗胃病最好要配合胃肠镜检查。
中医专家认为,“三伏贴”所治疗的疾病多是慢性病。
哮喘、慢性肺病、慢性胃病西医治疗这些疾病常使用激素、抗生素,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而且控制症状后也可能反复。
尽管部分患者贴了“三伏贴”后病情也有反复,但是通过观察,贴过“三伏贴”后病人疾病发作的次数减少,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减轻。
“三伏贴”主要是通过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有效控制和减轻病情。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