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直肌悬吊术与外直肌后徙术对术后散光影响的比较

合集下载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由于眼球肌肉不协调导致眼球偏斜而引起。

对于斜视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和常规疗法两种方式。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而常规疗法包括眼部训练、眼镜矫正、注视术等非手术疗法。

本文将针对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斜视治疗提供参考。

一、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的优势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目前治疗斜视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显效快:手术治疗斜视的效果通常比常规疗法来得更快显著。

斜视患者在接受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后,通常会立即感受到眼球位置的改善,视力也会有所提高。

2. 治愈率高:经过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后,大部分斜视患者的眼球偏斜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而且不易复发。

3. 适用范围广:双眼外直肌后徙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斜视,包括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等。

4. 可塑性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通过手术来调整眼球的位置,因此治疗效果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可塑性更强。

二、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优势1. 无创伤性:常规疗法通常是通过眼部训练、眼镜矫正、注视术等方式来治疗斜视,无需进行创伤性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没有额外的负担。

2. 安全可靠:常规疗法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治疗过程较为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3. 可延续性:通过常规疗法治疗后,患者可以通过长期的眼部训练和配戴眼镜来稳定斜视的情况,减少复发的风险。

4. 经济实惠:相较于手术治疗,常规疗法的治疗成本较低,更加经济实惠。

虽然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常规疗法在治疗斜视方面各有优势,但是它们各自的适用情况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治疗效果: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能够较快地纠正眼球偏斜问题,而常规疗法需要较长时间的眼部训练和维持,治疗效果较为缓慢。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斜视的手术方法,常规疗法则是指通过佩戴眼镜、使用眼贴或进行视觉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

本文探讨了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在治疗斜视方面的临床疗效比较。

斜视是一种眼部疾病,患者的两只眼睛不同程度地偏斜或转动,导致双目视觉不协调。

斜视的治疗目标是恢复双目的固定凝视能力,使得两只眼睛能够同时对准一个物体,以达到正常的视觉功能。

常规疗法在斜视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规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佩戴眼镜,通过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减轻眼部不适感;使用眼贴,这种方法通过遮盖正常视力眼睛的方法,强迫斜视眼睛进行固定凝视,促进其视觉发育;视觉训练,通过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强化双眼协调等方法,改善斜视眼睛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常规疗法的效果可能有限,此时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过调整外直肌的位置,恢复眼球的正常位置,使之可以固定凝视。

手术时先用编织线固定患眼内直肌或外直肌腱,然后在眼球表面通过切开结膜,将腱重新固定在理想位置上。

手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和视觉训练,以确保双眼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相比,手术治疗具有以下优势:手术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眼球的位置,从而实现视轴对准,更有效地改善斜视症状;手术可以根治斜视,避免了长期依赖眼镜或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情况;手术具有持久性的疗效,一旦手术成功,斜视的复发风险较低。

尽管手术需要一定风险,并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但对于一些斜视严重且无法通过常规疗法控制的患者,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斜视患者。

对于斜视症状较轻或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常规疗法通常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而对于斜视症状较重且无法通过常规疗法控制的患者,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外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外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曾思 明 闰 玉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外直肌悬吊 后退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效果。方法 5 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局部麻 6
醉下进行单 眼或 双眼的外直肌悬 吊_ 后退术 , 手术 量是依 据远距离 的外斜视 度数 , 中对后退 量调整 , 术 术后 6周后用
三棱镜测量看远 的斜 视角 , 对所有患者 力量而达到使 眼球 向内 的 目的, 自从可调整缝 合技术 的出现 , 吊一 悬 后退技 术变得越来越流行。我们对 5 6例共 同性外斜视患 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单 眼或双 眼的悬 吊一 后退技术 作外直肌肌肉后退术 , 术中对后退量调整 , 取得 良好 治疗效果。
维普资讯
墨生箍 卷筮 2期

Junl f l ia O hhl o k .0 8 V 11 . o2 o ra Ci cl p ta l ̄ 2 0 . o.6 N . o n m ov

临床 研 究 ・
外直肌悬 吊一 后退术治 疗共 同性 外斜 视疗效观察
外 直 肌后 退术是 一个 很 好 的治疗共 同性 外斜 视
肌肉 2 3宽做 2个套环缝线结扎肌 肉, / 两端端通过
穿 过全层 肌 肉做 2个 套 环 缝线 扣 锁 住 并 结 扎 肌 肉 , 肌止 端 处离 断外 直 肌 , 角 度 的巩 膜 隧道 被 做 在 原 成 外直 肌 肌止 端之下 , 个 隧道 有 15~20in长 并 这 . . l n
4 例患者 治愈 , 8 7例好 转 , 例 出现 内斜。结 1
外直肌悬 吊. 后退术 安全 、 有效 , 可代替常规的外直肌后徙术 治疗 共同性外斜视 。
【 关键词】 外直肌; 悬吊_ 后退手术 ; 外斜视
[ 临床 眼科杂志 。0 8 1 18 20 。6:5 】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关于斜视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讨论
– 可能发生弱视眼的连续(废用)性外斜。
整理课件
37
四、治疗方法中的一些问题
1.集合训练(笔尖训练)治疗
经过观察,认为对控制眼位无效。 诱发过度的自主性集合,但不能改善融合功能。 患者通过自主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
可诱发假性近视,产生视疲劳。当患者年龄渐 大,调节与集合能力减低,视疲劳更加明显。 手术:在术中过矫,或因集合掩盖了实际的斜 视度,使手术低矫。 主张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不使用集合训练。
– 双眼黄斑中心凹为视网膜对应点,其视 觉方向与眼位相符,所以内斜视为交叉 复视,外斜视为同侧复视。
整理课件
13
右眼外直肌麻痹
整理课件
14
右眼上斜肌麻痹
整理课件
15
两类检查方法的原理不同,不能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结果,否则会得出 错误的诊断。
整理课件
16
3.复视的可能原因
麻痹性斜视:
– 先天性:通常有代偿头位, – 后天性: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多数人认为应尽快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使之具 备建立正常双眼视的条件后,尽早施行手术矫 正眼位。
美容正位的应择期手术。
整理课件
36
– 先行手术,术后双眼视力不等,仍不能建立完 善的双眼视。
– 术后治疗弱视还要继续遮盖单眼,不利于双眼 单视的建立。
– 手术后从外观上认为患儿的斜视已经治愈,不 再继续随诊,贻误了弱视的治疗。
41
谢谢
2005 - 4
整理课件
42
25
2.调节性内斜视:
– 内斜视合并远视:均应戴全矫镜观察。戴镜后 内斜度可能完全消失或减小,即为屈光性调节 性内斜视或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根据戴镜残留 的斜视度进行手术。

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内直肌或外直肌后徙术用于内斜视或外斜视的手术矫正。

后徙量内直肌不能<2.5mm,外直肌不能<4~5mm,否则达不到减弱作用。

内直肌后徙,最大不超过5.5mm(特殊病例可达6~7mm),外直肌不超过8mm为宜。

如斜度大,最大徙后量仍不足以矫正时,可补以其他手术方法,如后徙肌边切开或拮抗肌缩短或在另眼做相应手术。

内直肌徙后5.5mm,可矫正15Δ左右内斜视。

外直肌徙后8mm,约可矫正15-20Δ外斜视。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1)术前交待清楚,使病人理解与合作。

(2)术前双眼2~3天抗生素滴眼,每天4次。

(3)全麻术前进食水,局麻术前少进食水。

(4)术前局麻患者术眼备皮,双眼冲洗结膜囊,消毒皮肤,盖无菌纱布。

(5)术前照常规像。

三适应证1.内直肌后徙术适用于内斜视,特别是辐辏过强的内斜视。

2.外直肌后徙术适用于外斜视,特别是分开过强的外斜视。

四禁忌证1.欲后徙新附着点处的巩膜太薄,缝针极易穿透巩膜。

2.欲后徙新附着点处有以前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植入物或环扎带。

五手术步骤1.球结膜切口以内直肌徙后为例,应用角膜缘切口方法,分离球结膜与眼球筋膜的联系。

2.充分暴露巩膜。

分离眼肌两侧筋膜与巩膜的联系。

3.充分暴露内直肌。

4.在肌腱上下两端各预置肌腱1/2-1/3宽的双套环缝线一根。

5.从附着点处剪断内直肌。

6.将断端缝合固定于巩膜新附着点。

7.打开双眼检查矫正是否满意及术眼内转是否受限。

8.缝合球结膜。

六术后并发症1.缝固定缝线时,穿透巩膜引起玻璃体脱出及眼内炎症。

2.肌肉滑脱,主要是由于缝线过于靠近断端,缝针穿过的巩膜组织太少所致。

七术后护理1.手术后第二天换药,换药后局部点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局部用药至术后3-4周。

2.按时滴眼药,点药前要洗净双手,眼药瓶口不要接触眼睛和手,以免污染。

3.术后2周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手术眼严禁外力碰撞、按压、低头、揉眼,睡眠时要平卧或向非手术眼侧卧,以防伤眼。

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术治疗大角度外斜视的疗效评价重点

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术治疗大角度外斜视的疗效评价重点
rectus
October 2014.
29
intermittent exotropia
rectus
and 22
constant
patients.Combined with
was
adjustable
performed
were
sutures,bilateral lateral
in all the
super-recession
[Key words】
outcome;Vision,binocular;Lateral
Fund
recession;Super—recession;Large angle divergence Foundation
of
excess
exotropia
program: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alternate
vision
performed before
after
deviation
measured
by
prism
and
cover
test.The and
individualized surgery deviation
procedure wa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for
肌超长量后徙术或合并非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比较术眼术前和术后眼位变
化、眼球运动情况以及双眼知觉功能。结果行双眼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术者33例,双眼外直肌超长量后徙
术合并非主导眼内直肌缩短术者18例。术前患者视远(5 m)斜视度为一526一一1206,平均(一70.57± 16.46)6;视近(33 am)斜视度为一556—一1306,平均(一75.65±16.14)6。左眼外直肌后徙8—15 mm,平均

改良Parks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水平斜视-文档

改良Parks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水平斜视-文档

改良Parks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水平斜视传统水平斜视手术将徙后的内外直肌缝合固定在徙后处浅层巩膜上,容易出现巩膜穿孔,视网膜脱离,术野暴露困难等情况,术后眼位不正需再次手术。

悬吊后退术作为一种斜视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野暴露好,术后反应轻等优点,手术方法已被广泛认同,有助于斜视手术后眼位远期效果的稳定,提高手术成功率。

但以往悬吊后退术多采用角膜缘梯形球结膜切口,存在睑裂处瘢痕,结膜切口开放,线结外露等缺点,改良Parks切口便克服这些缺点,且结膜切口可不缝合,避免了儿童插线困难的情况。

采用改良Park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水平斜视,获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者136例,男72例,女64例,年龄5~28岁;内斜视62例,斜视度20△~70△;外斜视74例,斜视度20△~75△。

手术前后检查视力、眼球运动、眼前节及眼底,排除眼部其他疾患。

遮盖单眼1 h后采用角膜映光法、视野弧,三棱镜遮盖法、同视机法分别让患者注视33 cm和5 m处的视标,测量看远和看近的斜视角。

同视机检查远近双眼单视功能。

矫正术前均经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检影,佩戴全矫镜6个月以上。

1.2方法 114例40△的水平斜视采用三棱镜与圆周度互换的方式计算。

即1°=1.75△≈2△,将三棱镜度换算成圆周度,再以单眼直肌后退1 mm缩短1 mm各矫正2°计算。

中山眼科中心的经验:测量方法以弧形视野计测量斜视角,辅以三棱镜。

用圆周度计算手术量,单眼内直肌后退或缩短1 mm矫正斜视2.5°,单眼外直肌后退1 mm矫正斜视1.5°,单眼外直肌缩短1 mm矫正斜视2°,而在外斜视中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1 mm矫正4°,而在内斜视中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1 mm矫正5°。

如果双眼视力相近,行双眼手术,如果双眼视力差别较大,先行视力差眼,如仍不足,再行视力好眼[3-6]。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
遮盖 1 后 的斜视角 ,9 h 个诊断 眼位筛除合 并非共同性 因素 如 A 征及
故原则上外展过强型应以外直肌后徙为主,集合不足型应 以内直肌加强
为主 。但集合不足型 因单纯 内直肌缩短会很快 回退,故需联合外直肌 ] 后徙以缓解 内直肌张力 ,且外直肌后徙量需大于 内直肌缩短量 l m。 m 22例 如集 合不足型远 .0 . 2 △近 一0 4 △如果 行双 眼外直肌后 徙术 ,术后 出现视远过矫 为 内斜 、而视 近仍残 留较大 外斜度 ,且 以后反复手术难 度加大 。如果 只行 内直肌缩短 术 ,会很快 回退 ,术后效果不持久 。故 外直肌后徙+ 内直 肌缩短术为首选 。 2 _ 3例如外展过强 型近一0 ~远一O 2△ 4 △宜行 单或双 眼外直肌后徙术 ,不 宜行外直肌后徙术+ 内直 肌缩短术 ,更不宜只行 内直肌缩短术 。 2 手术 以非 主导眼为首选 ,如遇单眼矫正视 力较差者尽量在 差眼完 . 4 成手 术。 斜视 度 ≥ 1 为手 术起 点 川 同视机 融 合功 能逐 渐下 降 , 5 A 。 远立体视丢失或 出现丢失趋 势则尽 早 手术 。 多次检查取其最大斜视度。 儿 童与成人 手术量不 同 ,儿童宜 过矫 1AⅢ 0 ,成人不宜 过矫。集合不
中 国医药指 南 20 年 4月第 7 第 7 09 卷 期
欢皮。
G i o C i Mein, p l09V 1 , o u e f h a d i A r 20, o. N . d n ce i 7 7
15 1
痛或周 身疼 痛或 男子 阳痿 、舌淡 胖或 有齿 痕 、苔 白腻 或 白滑、脉 沉
角及 AC/ 的不 同 采取 不 同术 式 。 A
【 关键 词】 间歇- * 斜 视 ;类 型 ;手 术 t t  ̄ -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患者在注视远处或近处的物体时,一只眼睛会转向上方、下方、内侧或外侧,导致双眼视线不准确,影响视力和美观。

斜视的治疗一直是眼科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重点,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眼镜矫正、视力训练、注射肌肉麻痹剂等,但并不总是有效。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斜视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一、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通过手术移位眼外直肌的位置,从而调整眼球的定位,使其达到正常的位置。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斜视角度和眼球位置,对眼外直肌进行适当的后徙和前移,从而使眼球在注视远处或近处物体时能够保持正常的位置,进而纠正斜视。

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加速眼球肌肉的康复和调整。

二、常规疗法常规疗法包括眼镜矫正、视力训练以及注射肌肉麻痹剂等方法。

眼镜矫正是通过配戴特制的眼镜来纠正斜视,但对一些严重的斜视病例效果并不理想。

视力训练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眼部锻炼来强化眼球肌肉,从而改善斜视情况,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配合。

注射肌肉麻痹剂是通过注射药物来使眼外直肌或内直肌麻痹,从而减轻斜视程度,但需要经常注射,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三、临床疗效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常规疗法在治疗斜视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直接干预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斜视情况,且效果较为稳定。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通过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后,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恢复期较短,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而常规疗法虽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对一些轻度斜视的患者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长期疗效上,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效果更为持久,可以减少斜视的复发率。

而常规疗法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并且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也可以同时治疗双眼的斜视,效果更统一和一致。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眼镜、覆盖眼、注射肌肉松弛剂等手段来缓解斜视症状。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无法根治斜视。

目前,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法,在斜视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

1.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切断外直肌,然后将其后移的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改变外直肌的作用力,来改善患者的斜视。

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中,外直肌的再次生长要比切断后的长度短,使眼球旋转角度减小,达到控制斜视的目的。

研究表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斜视疗效较好。

斜视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重度斜视的患者获得了明显的改善。

这种手术方法的长期效果也较为稳定。

但是,手术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期,以保证手术效果的最大化。

2. 常规疗法常规疗法包括眼镜、覆盖眼、注射肌肉松弛剂等手段。

这些方法通过减少患者用眼累积度、加强患者用眼舒适度、调整眼肌的功能等方法,缓解斜视症状。

但是,常规疗法的疗效有限,无法根治斜视。

特别是,针对高度斜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3. 比较分析(1)疗效: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疗效相对于常规疗法更为明显。

手术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斜视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

而常规疗法在治疗重度斜视方面的效果较为有限。

(2)费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需要手术费用,而常规疗法的费用相对较低。

但是,长期使用常规疗法所需的费用也不容忽视。

(3)手术风险: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手术风险方面比较高,需要严格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

然而,常规疗法也有其风险,如注射肌肉松弛剂可能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松弛和麻痹等问题。

4. 结论综上所述,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常规疗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

对于斜视症状严重的患者,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斜视症状。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治疗斜视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常规疗法相比,它在提高患
者斜视矫正效果和长期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下面我将从手术原理、手术效果、
围手术期和并发症等方面对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进行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手术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直肌的位置和张力,来改善斜视患者的
眼球运动失衡问题,从而使眼球的视轴对准,达到眼睛对物体的正常调节。

而常规疗法则
是通过眼镜或隐形眼镜的矫正措施,来减轻患者的斜视症状,无法根本改变眼球的位置和
张力。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能够有效地矫正患者的斜视问题,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双眼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常规疗法仅仅起到短期缓解的作用,对于长期的斜视矫正效
果有限。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具有较少的围手术期不适感,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一般情况下,患
者术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常规疗法可能需要长期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并且存在眼部不适感和眼疲劳的问题。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并发症较少,术后遗留的瘢痕也较小。

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手术
切口感染和眼球感染,但是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术前和术后的抗生素使用和恰当的护理得
到有效的预防。

相比之下,常规疗法可能会遇到反复更换眼镜或隐形眼镜的问题,并且患
者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和矫正。

总结而言,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相对于常规疗法而言,在斜视矫正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由于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的要求,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与医生
进行详细的讨论,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做出合适的决策。

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效果及对双眼视功能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作者:李利文黄再红王茜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究超常量外直肌懸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前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n=30,38眼)、观察组(采用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n=32,41眼)。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矫治效果、前后眼表功能和睑板腺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半年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

观察组术后1周斜视矫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半年斜视矫治成功率为43.90%,较对照组的31.58%高(P<0.05),未愈率2.44%,较对照组的18.42%低(P<0.05)。

术后两组视觉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降低(U=31.760、10.823,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3.904,P<0.05)。

两组睑板腺功能(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测量在时间、组别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超常量外直肌悬吊后徙术矫治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不仅矫治效果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前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同时手术安全性好,在大角度外斜视患者治疗中有明确应用优势。

[关键词]直肌悬吊后徙术;超常量;大角度外斜视;前后眼表;睑板腺功能[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10-0004-04Effect of Supernormal Lateral Rectus Suspending and Recession in Correcting Large Angle Strabismus and the Influence on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and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LI Liwen,HUANG Zaihong,WANG Qia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uining Central Hospital,Suining 629000,Sichu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pernormal lateral rectus suspending and recession on anteroposterior ocular surface and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arge angle strabismus.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large angle strabismus treated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surgery, n=30, 38 eyes)and observation group (supernormal lateral rectus suspending and recession, n=32, 41 eyes). Surgery-related indexes, correction effect, anteroposterior ocular surface and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However, recurrenc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in the half year of follow-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rrection effect of strabism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week after surgery (P>0.05). The success rate of strabismus corre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3.90% vs. 31.58%) at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and unhealed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44% vs 18.42%)(P<0.05). After surgery,visual function grading in both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31.760, 10.823, P<0.0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 (U=3.904,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 (scores of meibomian gland secretions) in terms of time effect, inter-group effect and interaction effect (P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orrection effect of supernormal lateral rectus suspending and recession is good on patients with large angle strabismus, which can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anteroposterior ocular surface and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s, with high surgical safety and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angle strabismus.Key words: rectus suspending and recession; supernormal; large angle strabismus; anteroposterio ocular surface; meibomian gland function斜视是指两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的一种眼部疾病,属于眼外肌疾病,包含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两大类,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眼病,近年来随着外科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大角度外斜视的治疗成为可能。

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矫正的效果研究

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矫正的效果研究

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矫正的效果研究刘璐;崔茜【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的矫正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型手术支持.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60例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双眼外直肌等量后徙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术式进行改良,适当增加了外直肌后徙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眼位矫正情况、眼球内转受限情况以及双眼视觉功能.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斜视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眼位正位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其欠矫率和过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眼球内转受限率(3.7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立体视恢复率和融合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1.25%、9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矫治大角度外斜视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纠正大角度外斜视患者的眼位和斜视度,其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视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大角度外斜视;斜视矫正;疗效;并发症【作者】刘璐;崔茜【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贵州贵阳 55000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贵州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外斜视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会对患者的双眼视力及面部外观造成不良影响[1],大角度的外斜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矫治。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大角度外斜视的常用术式,能够有效纠正斜视,使患者的视物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常规术式往往涉及3~4条水平肌[2-3],创伤较大,修正手术较困难。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症状为眼球不正常的朝向,导致视力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斜视患者需要接受常规疗法或手术治疗。

本文旨在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在治疗斜视方面的临床疗效。

一、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常见的斜视手术,它通过扩大目的视路,使患者的眼球能够正常朝向。

术中需要在眼球的外侧沿着相应的位置进行切口,并将眼球外侧的肌肉修剪和移动,使眼球能够正常转动。

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眼部康复训练,以恢复眼球正常的运动功能。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效果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可以有效地纠正患者的斜视问题,使他们的眼球能够正常朝向。

2、手术后恢复较快:由于手术切口较小,所以恢复期较短。

3、手术成功率高:在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这种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

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1、手术风险较高:由于手术需要在眼球上进行操作,所以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和出血等。

2、手术费用高:与常规疗法相比,这种手术费用较高。

二、常规疗法在斜视的治疗中,常规疗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视力训练、眼镜和眼罩等,旨在通过强化眼肌的控制能力,帮助患者恢复眼球正常的运动功能。

常规疗法的优点包括:1、安全:与手术治疗相比,这种疗法安全、无创伤、无副作用。

2、适用性广:这种疗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斜视患者,而手术治疗则适用范围较窄。

然而,常规疗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1、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的视力训练和眼部保健,才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2、科学性不确定:常规疗法的成功率与训练方法和耐心有关,因此难以量化其治疗效果。

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是治疗斜视的两种主要方法。

虽然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手术效果显著,但手术风险和费用也较高;常规疗法安全、无创伤,但治疗时间长,成功率较为不确定。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生的专业意见综合考虑,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手术讲解模板: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讲解模板: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谢谢!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手术步骤:
3.用5-0丝线或6-0可吸收线缝合球结膜伤口。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注意事项: 1.剪断肌腱时,应分次剪断,以防剪破巩 膜。
眼外肌悬吊后 徙术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科室:眼科 部位:眼外肌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麻醉: 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概述:
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系借缝线悬吊,使眼肌 断端在术者设计处与巩膜接触而自然粘连 愈合,故不如徙后术将其缝合固定于巩膜 上牢固可靠。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适应证:
眼外肌悬吊后徙术适用于4条直肌和上斜 肌的减弱,特别是伴有机械性眼球运动受 限者或眼肌附着点后巩膜太薄,不能将新 附着点缝于巩膜上时或病眼已做过视网膜 脱离手术,欲徙后之处有植入物或环扎带 时。或做上直肌大量后徙时避免越过上斜 肌交点,防止眼球运动的改变,此术式可 望维持原生理状态。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注意事项: 2.注意悬吊的新附着点是否在设计的位置, 打开双眼观察眼位是否正位,必要时可以 调整。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术后处理: 1.结膜下注射庆大霉霉素2万U。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术后处理: 2.双眼遮盖1~2d,病眼遮盖5~6d。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术后处理: 3.眼局部点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眼液。
手术资料:眼外肌悬吊后徙术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病因复杂,常规疗法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据说效果显著。

本文将对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选择治疗方式。

一、斜视的概念及病因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向内、外、上或下转动,导致眼球的方向不一致。

斜视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眼外肌功能失调、视网膜疾病等。

斜视不仅影响外表美观,还会对患者的视觉、精神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二、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方法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主要包括眼部操纵训练、眼球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和矫正眼镜等。

其中眼部操纵训练包括一系列眼球运动训练,旨在加强患者的眼球肌肉力量和控制力,从而改善斜视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一些抗炎、抑制远视和矫正屈光不正的药物,以减轻斜视的症状。

三、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手术移动眼球外侧的肌肉,使眼球能够朝向正确的方向。

手术中需要移位的肌肉即是眼球的外直肌,通过手术将外直肌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以使眼球能够正确对齐。

早期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存在术后效果不明显、手术风险大等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风险大大降低。

四、临床疗效比较经过实际临床观察和研究,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治疗斜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疗效明显,手术后患者在术后就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在术后立即恢复到正常的眼球位置。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斜视的治疗效果持久,术后复发的情况较少,有助于持续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在治疗斜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疗效持久性和手术风险方面的改善。

对于一些斜视病情较为严重或者常规疗法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

五、结语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临床疗效比较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通常是由于眼球的肌肉失去平衡引起的。

斜视症状包括视觉障碍、眼睛疲劳和不适,可能导致双眼视力障碍。

目前,治疗斜视的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眼肌训练和手术治疗。

其中,双眼外直肌后徙术(LR)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疗效比较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双眼外直肌后徙术(LR)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它通过减弱眼球的外直肌,从而使眼球能够向内旋转。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斜视引起的视觉障碍和眼睛不适感。

然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眼部肿胀、视力模糊和显影等不良反应。

此外,手术后需要患者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另一种常规的斜视治疗方法是药物疗法和眼肌训练。

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较为温和,可以减轻斜视症状并防止斜视进一步发展。

药物疗法通常使用抗胆碱药物、短效脉冲装置和口服营养素等。

眼肌训练则是通过强制患者进行眼球活动来改善眼肌协调性。

在进行眼肌训练时,医生会让患者逐渐适应在各种视角下快速切换视线。

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多次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此外,药物疗法和眼肌训练都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才能保持稳定的治疗效果。

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在手术治疗后1周到3个月内,约有70%的斜视患者能够成功改善双目视力,而药物疗法和眼肌训练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此外,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更为持久稳定,可以缓解斜视症状多年甚至终身。

总的来说,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是一种比较终极的斜视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双眼视力,减轻眼睛不适感。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适宜性。

药物疗法和眼肌训练则是更为安全和温和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斜视症状,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

对于斜视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直肌后徒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直肌后徒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直肌后徒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谢建明【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8(11)36【摘要】目的探讨直肌后徒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斜视患者43例,均采用直肌后徒术治疗。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复视、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术后愈合及并发症(眼前节缺血综合征、巩膜穿通、结膜息肉、结膜切口瘢痕等)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无影响,手术前后视力大致相同,其中38例(88.4%)无复视且具有患眼单视功能,5例(11.6%)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复视;术后1年,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均得到改善。

所有患者中,治愈40例(93.0%),有效2例(4.7%),无效1例(2.3%)。

术后第1天,6例(13.95%)出现结膜下轻度水肿伴少量渗血;37例(86.1%)用眼正常,尽管眼球转动时有轻度疼痛感,但可闭合双眼、自主睁开,疼痛可耐受;5例(11.6%)转眼疼痛明显,但可坚持正常用眼;1例(2.33%)疼痛无法耐受,需使用止痛药物缓解,不能正常用眼。

术后1周,患者结膜切口均愈合且疼痛消失,可自主睁闭双眼、随意活动眼球。

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直肌后徒术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临床效果明显,治愈率较高,且安全性高。

【总页数】3页(P148-150)【作者】谢建明【作者单位】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1.3【相关文献】1.比较单侧内直肌后徙与双侧内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集合过强型内斜视的临床效果2.直肌后徙联合后部巩膜缝线悬吊固定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性斜视3.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比较4.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比较5.直肌松解后退术联合眶脂肪切除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限制性斜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睛外斜视康复训练方法

眼睛外斜视康复训练方法

眼睛外斜视康复训练方法眼睛外斜视是指一只眼睛向外偏斜,而另一只眼睛正视。

外斜视是儿童中最常见的斜视类型,通常在3岁之前发生。

眼睛外斜视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遮盖疗法遮盖疗法是治疗外斜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遮盖正常眼,迫使斜视眼使用,从而提高斜视眼的视力。

遮盖疗法的具体方法是:1.用眼罩遮盖正常眼,每天遮盖的时间根据斜视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为2-6小时。

2.遮盖时间应逐渐增加,从每天遮盖1小时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遮盖6小时。

3.遮盖疗法应坚持进行,直到斜视得到矫正。

二、视轴矫正术视轴矫正术是指通过手术矫正斜视眼的位置,使双眼视轴平行。

视轴矫正术的具体方法包括:1.外直肌后徙术:将外直肌向后移动,缩短外直肌的长度,从而使眼球向内转。

2.内直肌折叠术:将内直肌折叠一部分,增强内直肌的收缩力,从而使眼球向内转。

三、双眼视觉训练双眼视觉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提高双眼的协调能力,从而改善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1.同视机训练:使用同视机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双眼的融合能力。

2.红蓝镜训练:使用红蓝镜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双眼的立体视觉。

眼睛外斜视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轻度外斜视,可以通过遮盖疗法或双眼视觉训练进行矫正。

对于重度外斜视,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四、以下是一些眼睛外斜视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遮盖疗法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影响正常眼的视力发育。

2.视轴矫正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双眼视觉训练应坚持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咨询专业医师。

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分析

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分析

眼外直肌后徙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分析吴柄东;唐敏;喻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5(053)03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旨在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并对比分析术后立体视恢复率、融合功能恢复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7.14%,对照组为74.2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视远度为(5.13±0.34)θ、视近度为(5.58±0.47)θ、平均斜视度为(5.36±0.29)θ,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立体视恢复率为72.14%、融合功能恢复率为60.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0.71%,显著高于对照组(4.29%).结论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在正位率、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总页数】4页(P73-76)【作者】吴柄东;唐敏;喻丽【作者单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江西九江3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相关文献】1.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比较 [J],2.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比较 [J], 朱飒丽;崔瑞;3.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比较研究 [J], 黄云云4.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单眼一退一截术治疗儿童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 [J], 楚瑞雪;王惠;王飞5.微创小切口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J], 张晶议;苗泽群;许欣;欧阳倩如;付皓丽;郭丽莉;王乐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ANG Cho n g ,REN Ya l i n
( 1 .N a n s h a n Ma t e r n a f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H o s p i t a l i n S h e n z h e n,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5 2 ,C ^ i n a;
例患者 中, 通过术后 1 年的随访 , 达到治愈效果的 3 9例 , 总有效率
9 7 . 6 %, 取得 了满 意 的疗 效 。
慢性泪囊 炎 由于 鼻泪 管 的 阻塞 , 泪 液及 细 菌 在泪 囊 内潴
留, 反 复刺激泪囊壁而造成慢性 炎症 , 临床表现 为流脓或溢 泪 ,
给 患 者 带 来 痛 苦 J 。对 于此 类疾 病 主 要 是 采 取 泪 道 冲 洗 、 泪道
探通 、 泪道激光等方 法治疗 , 治疗 较为 简便 、 费用 较低 , 但 术后
泪囊鼻腔改 良吻合术治疗慢性 泪囊炎 , 避免 了传 统手术 的
复发率高 , 难 以达到满 意 的效果 , 尽 管 目前 国内外报 道采 用激
光、 鼻泪管支架 、 硅 胶管植入等方法并 取得 了较 好的治疗 效果 , 但 由于经 济情 况的制约及手术器械 的限制 , 这些手术 方式难 以
V o 1 . 3 1 N o . 6 2 0 1 5
9 7 . 6 % 。

凡等 . 经泪囊鼻腔改 良吻合术治疗慢性 泪囊炎 4 2例
4 7
膜外翻, 光滑的黏膜面可有效防止术后局部 肉芽组织的增生 , 减少
3 讨 论
吻合口狭窄 的机率 。由于术 中避免 了创面黏膜融合, 手术操作更 为简便 , 有效地缩短 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本组 4 2
性 外 斜 视 中对 散 光 无 明显 影 响 , 是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
关键词
共 同性外斜视 ; 外直肌悬 吊术 . 夕 直肌后徙术
A c o mp ar i s o n o f t h e i m pac t o f l a t e r a l r e c t us s us pe ns i o n and c o nv e nt i o na l r e ce s s i on on as t i g m at i s m
字切开方式 , 采用切 口“ 讧 ” 形切开方式进行 , 通过将泪囊及鼻黏膜 靠后部切开, 分别形成单一的“ n ” 形瓣 , 黏膜的翻转缝合后造成黏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1 - 1 0 )
外 直 肌 悬 吊术 与 外 直 肌 后 徙 术 对 术 后 散 光 影 响 的 比 较
王 冲 , 任亚琳
( 1 . 深圳 市南山区妇 幼保健 院 ,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0 ; 2 . 广 东医学院 附属 南山医院)
摘 要 目的 : 探讨外直肌悬 吊与传统后徙术治疗共现性外斜视患 者后 , 对患 者出现散 光的影 响。方法 : 选取 2 0 0 7年 1月至 2 0 1 3
[ J ] . 眼科新 进展 , 2 0 0 4 , 2 4 ( 3 ) : 2 0 9 — 2 1 0 . [ 5 ] 唐凤英. 改 良鼻腔 泪囊 吻合术 治疗 慢性 泪囊 炎 [ J ] . 山东 医药 ,
2 0 0 9, 4 9 ( 3 0) : 7 4— 7 5 .
而形成的骨性狭窄。通过改良既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泪囊及鼻腔黏膜瓣的“ 工”
[ 3 ] 唐绍 荣 , 唐爱 东. 鼻内镜下 泪囊造 口术治疗慢性泪囊 炎 3 2例手术 体会 [ J ] . 中国实用 眼科杂志 , 2 0 1 2, 3 0 ( 2 ) : 1 8 2—1 8 4 . [ 4] 岳辉 , 肖满 意. 鼻 泪 管支 架植 入术 治疗 慢性 泪 囊炎 的 临床 观察
目前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方法 。既
往采用此种治疗方式 , 明显缓解了慢性泪囊炎患者 的临床症状, 达 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但此术式手术方法繁杂 , 术 中需切除 内眦韧
[ 2 ] 杨一 涛 , 唐罗生 , 魏为, 等. 改 良式泪囊鼻 腔吻合术 治疗慢性 泪囊 炎 1 2 0 例[ J ] . 眼科新进 展 , 2 0 0 8 , 2 8 ( 2 ) : 1 4 3 一 l 4 4 .
在基层 医院开展 。
不足, 手术成功率 高 , 并 发症 少 , 操作 便捷 , 尤 其适 用于经 济条
件 较差的老年人群 , 在 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 丁健慧 , 陈秋坚 , 蓝育青 , 等. 鼻 内镜下泪囊 鼻腔造孔 术治疗老 年 人慢性 泪囊 炎[ J ] . 中国内镜杂志 , 2 0 0 7, 1 3 ( 1 0 ): 1 0 9 3—1 0 9 5 .
年1 2月门诊 就诊共同性外斜视患者 , 采用外直肌悬 吊与传 统后徙术 两种不 同手术 方式进行治疗 , 通过术后 3 月随访 , 比较常规外直肌后 徙术和外直肌悬 吊术对散光 的影响 。结果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后导致 的散光无 明显 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 外直肌 悬吊术在治疗 共 同
2 .De p a r t m e n t o f O p h t h a l m o l o g y , Na n s h a n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S c h o o 1 )
带, 手术时间较长 , 术野暴露不佳 , 且术后由于吻合处线结 的刺激
局部 肉芽组 织 增 生 , 纤 维 组织 形 成而 导 致 吻合 口狭 窄 , 影 响手 术效
果 ] 。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手术相 比, 术中暴露泪囊 充 分, 定位准确 , 无需切断 内眦韧带并 以此作为泪囊的标志 , 减少了 术后双侧睑裂不对称 的情况 , 避免 了出现眼睑畸形的可能。术 中 采用重建下泪道 的方式 , 扩大了骨孔的直径 , 减少了术后骨质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