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语句翻译
课时作业4 文言语句翻译题组一重点实词的翻译1.[2021·全国乙卷]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2.[2021·全国乙卷]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3.[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译文:4.[2021·新高考Ⅰ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5.[2021·新高考Ⅱ卷]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译文:6.[2023·湖北恩施模拟](刘)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养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译文:7.[2023·湖北名校联考]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
《春秋》12.哀公(元年~27年)左传(译文)儒家思想
《春秋》12.哀公(元年~27年)左传(译文)儒家思想《春秋》12.哀公(元年~27年)■ 哀公元年左传译文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
里而栽,广丈,高倍。
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
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婚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
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
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
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
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
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
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
楚未可弃,吴未可从。
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
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
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
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
《哀王孙》(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哀王孙》(作者:杜甫)唐诗赏析【作品介绍】《哀王孙》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6首。
这首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玄宗委弃王孙、匆促出奔后,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己珍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都是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原文】哀王孙作者:唐;杜甫长安城头头白乌(1),夜飞延秋门上呼(2)。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3),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4),可怜王孙泣路隅(5)。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6),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7),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8),且为王孙立斯须(9)。
昨夜东风吹血腥(10),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11),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12),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13),慎勿出口他人狙(14)。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15)。
【注释】(1)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
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2)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3)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
九马:皇帝御马。
(4)宝玦:玉佩。
(5)隅:角落。
(6)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
这里是以汉代唐。
隆准:高鼻。
(7)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
邑:京城。
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8)临交衢:靠近大路边。
衢:大路。
(9)斯须:一会儿。
(10)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11)“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12)“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13)花门:即回纥。
剺(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
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14)狙(jū):伺察,窥伺。
杜甫《哀王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杜甫《哀王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 [1] ,夜飞延秋门上呼 [2] 。
又向人家啄大屋 [3] ,屋底达官走避胡 [4]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5] 。
腰下宝玦青珊瑚 [6] ,可怜王孙泣路隅 [7] 。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8] 。
已经百日窜荆棘 [9] ,身上无有完肌肤 [10] 。
高帝子孙尽隆准 [11] ,龙种自与常人殊 [12] 。
豺狼在邑龙在野 [13] ,王孙善保千金躯 [14] 。
哀王孙(杜甫)原文及赏析
哀王孙(杜甫)原文及赏析哀王孙(杜甫)原文及赏析《哀王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直抒胸臆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带来《哀王孙》的原文和赏析。
哀王孙在燕,南方见王孙。
大漠穷秋塞,百羊皆冻死。
更无一肥羊,百犬吠空闺。
燕赵各怀土,从来共此时。
原文描绘了北方的严寒冬季,以及人民的苦难和穷困。
表面上,诗人写的是北国的严寒和百姓的贫困,但深层次的含义是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抱怨和控诉。
杜甫以“哀王孙”开始这首诗,直接将读者引入北方的严寒之中。
他通过描绘大漠秋天的寒冷和百羊冻死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北方农民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
从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冷风刺骨和寒冷的秋风。
通过“大漠穷秋塞”这一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北方严寒的气候和环境。
接下来的两句“更无一肥羊,百犬吠空闺”,则以具体形象揭示出了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的冷漠。
首句描述了农民再也没有一只肥羊,这不仅仅是形容北方草原缺乏富饶的土地和温暖的气候,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隐喻。
无一肥羊可能暗示着贪官污吏侵吞了人民的财产,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的境地。
百犬吠空闺则象征着人民不堪忍受贫困生活而发出的怨言和抗议。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怒和对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同情。
最后两句“燕赵各怀土,从来共此时”,则是对北方人民团结的赞美和对他们意志的振奋。
燕赵,泛指北方地域,国家,民族。
燕赵地区的人们面对同样的苦难和贫困,但他们怀揣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对世道的期待,共同度过了这个艰难时刻。
这两句表达了对北国人民的敬佩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族团结和力量的赞颂。
《哀王孙》这首诗虽然描绘了北方农民的贫困和苦难,但其中蕴含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抨击和警示。
通过绘制北国严寒的画面和描述百姓们的困境,杜甫表达了他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愤怒。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通过分析《哀王孙》的原文和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杜甫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写作风格,更能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呼唤。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共五则)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共五则)第一篇:《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
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
何不召?」曰:「固将召之。
」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
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
郑驷弘请救于齐。
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
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
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
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
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
」乃救郑。
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
乃濮,雨,不涉。
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
今师不行,恐无及也。
」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
」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
陈之不祀,郑之罪也。
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
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
」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
』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
」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
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
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
」三问,卒辞不对。
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
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
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
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
」乃先保南里以待之。
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
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
」对曰:「主在此。
」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春秋左传译文哀公·哀公元年---哀公·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左传译文哀公·哀公元年---哀公·哀公二十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传】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
里而栽,广丈,高倍。
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
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婚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
吴入越,不书,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
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
吴之入楚也,使召陈怀公。
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
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
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
楚未可弃,吴未可从。
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
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
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
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
哀王孙体裁律诗
哀王孙体裁律诗《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衍生注释- “头白乌”:白头的乌鸦,旧时认为这是不祥之物。
在诗的开头营造出一种恐怖不安的氛围,象征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 “延秋门”:唐代长安禁苑西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就是从这里出逃的。
- “宝玦青珊瑚”:珍贵的佩饰,描写王孙原本的富贵气象,和如今落难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 “隆准”:高鼻梁,据说刘邦是高鼻梁,这里代指汉室帝胄的长相特征。
“龙种”则直接点明皇室子孙身份。
- “花门”:指回纥。
“剺面”,是回纥人一种表示忠诚、哀痛等感情的风俗,这里表示他们愿为唐朝雪耻。
赏析-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后的惨状,表达了对王孙贵族落魄命运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深切的担忧。
全诗充满了哀伤之情,从对生灵涂炭、达官奔逃景象的描写,到对王孙流亡惨状的刻画,都渗透着这种哀伤。
- 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如“头白乌”象征着灾难的到来。
其次是对比手法的使用,像“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中,昔日的繁华出行与如今的骨肉离散形成巨大反差。
还有人物形象描写很细致生动,从王孙躲在路隅“泣路隅”,不肯道出姓名、身上肌肤无完处等描写,凸显出他的落魄与可怜。
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为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等诸多动荡事件。
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诗圣”之称,他的作品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
因其诗作沉郁顿挫,深刻地表达出了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且格律严谨,风格多样,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之哀王孙(带拼音带译文)
唐诗三百首之哀王孙(带拼音带译文)第一卷:七言乐府āi wáng sūn哀王孙cháo dài:táng cháo zuò zhě:dùfǔ朝代:唐朝作者:杜甫cháng ān chéng tóu tóu bái wū,yèfēi yán qiūmén shàng hū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yòu xiàng rén jiāzhuódàwū,wūdǐdáguān zǒu bìhú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jīn biān duàn zhéjiǔmǎsǐ,gǔròu búdétóng chíqū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yāo xiàbǎo juéqīng shān hú,kělián wáng sūn qìlùyú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wèn zhībùkěn dào xìng míng ,dàn dào kùn kǔqǐwéi nú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yǐjīng bǎi rìcuàn jīng jí,shēn shàng wúyǒu wán jīfū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gāo dìzǐsūn jìn lóng zhǔn ,lóng zhǒng zìyǔcháng rén shū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哀王孙》原文及翻译《哀王孙》原文及翻译《哀王孙》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哀王孙》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哀王孙》原文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王孙》翻译: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注释:1.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2.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
哀王孙杜甫诗词介绍
哀王孙杜甫诗词介绍作品介绍《哀王孙》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46首。
这首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玄宗委弃王孙、匆促出奔后,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己珍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都是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原文哀王孙作者:唐·杜甫长安城头头白乌(1),夜飞延秋门上呼(2)。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3),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4),可怜王孙泣路隅(5)。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6),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7),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8),且为王孙立斯须(9)。
昨夜东风吹血腥(10),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11),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12),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13),慎勿出口他人狙(14)。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15)。
注释(1)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
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2)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3)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
九马:皇帝御马。
(4)宝玦:玉佩。
(5)隅:角落。
(6)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
这里是以汉代唐。
隆准:高鼻。
(7)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
邑:京城。
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8)临交衢:靠近大路边。
衢:大路。
(9)斯须:一会儿。
(10)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11)“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12)“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13)花门:即回纥。
剺(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
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14)狙(jū):伺察,窥伺。
唐诗三百首之《哀王孙》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三百首之《哀王孙》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哀王孙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
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
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奉者。
译文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一路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
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
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
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
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
哀王孙的解释_哀王孙是什么意思
哀王孙的解释_哀王孙是什么意思解释:《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按,王孙,指王公贵人的子弟。
唐杜甫有《哀王孙》诗,述安史之乱中,玄宗西逃,宗室王孙﹑妃子﹑公主或被杀戮,或流离乞食为生事。
基本字义哀āi(ㄞ)1、悲痛:悲哀。
哀求。
哀叹。
哀鸣。
哀思。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2、悼念:哀悼。
默哀。
3、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基本字义王wáng(ㄨㄤˊ)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
王法。
公子王孙。
王朝(cháo)。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
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
蜂王。
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
王母(祖母)。
5、姓。
其他字义王wàng(ㄨㄤˋ)1、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
王此大邦。
基本字义孙(孫)sūn(ㄙㄨㄣ)1、儿子的儿子:孙子。
孙女。
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
侄孙(侄儿的子女)。
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孙子的子女)。
玄孙(曾孙的子女)。
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
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
4、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姓。
其他字义孙(孫)xùn(ㄒㄨㄣˋ)1、古同“逊”。
古代诗词:宋代.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故人哀王孙,交味耐久长。
」宋代.王洋.和张平甫韵:「哀王孙有秋来月,几处愁人不掩门。
」宋代.梅尧臣.杜挺之新得知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长安侏儒胜方朔,水边潭母哀王孙。
」宋代.贺铸.答孙休兼简清凉和上人二首之二:「哀王孙赖弥天释,肯学扬州饭後钟。
哀王孙文档
哀王孙引言《哀王孙》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篇,作者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家荀子。
本文以“哀王孙”为标题,以一种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讲述一个王孙的悲惨遭遇,旨在表达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道德的诘问。
本文将对《哀王孙》的主要内容、文学特点以及思想意义进行分析。
内容概述《哀王孙》讲述了一个名叫孟孙阳的王孙的故事。
孟孙阳的父亲-昭公是一位仁德之君,为人民的福祉而尽心尽力。
然而,昭公的贤德并没有为他带来幸福的一生。
当孟孙阳还是个孩子时,昭公因为一次战争失利,被吴国所俘虏。
吴国君主取胜后降旨处死昭公,以震慑其他国家。
在孟孙阳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
他的母亲早逝,他被迫流亡他乡,艰难地生活下去。
在漂泊的岁月中,还遭遇了一次劫匪的袭击,丧失了财产和尊严。
尽管孟孙阳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和悲痛之中,但他的品德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他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最后,孟孙阳回到自己的故乡,希望能够见到父亲的墓碑。
然而,他却发现父亲的墓地被垒土复盖,而吴国的军队正准备再次进攻他的国家。
孟孙阳感到了绝望和悲伤,但他并没有失去勇气。
他毅然决定投身到抵抗吴国军队的战争中,并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英勇和智慧率领人民取得了胜利。
文学特点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哀王孙》的故事情节紧凑、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
通过孟孙阳的悲惨遭遇和凄凉命运,作者在文章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残酷,以及人性的善恶之间的悖论。
作者通过讲述孟孙阳的成长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追求正义、坚守道义的人物形象。
语言表现和修辞手法《哀王孙》的语言表达凝练、简练,富有诗意。
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突出主题和情感。
同时,作者的文字流畅优美,赋予了文章一种特殊的韵味和节奏感。
思想意义《哀王孙》通过讲述孟孙阳的悲剧人生,对人性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作者试图展示人性中的善恶矛盾,以及人们在世俗的利益和道义之间的选择。
孟孙阳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通过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和价值观,最终赢得了胜利和尊重。
杜甫传翻译
杜甫传翻译篇一:《唐才子传·杜甫传》全翻译《唐才子传·杜甫传》全文翻译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古都西安(长安)及其附近地区)。
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长子。
年少的时候贫寒不怎么振作,客居吴越、齐赵之间。
李邕为他的才学而感到惊讶,于是先去拜访他。
后去考进士没有中的,困在长安。
天宝十年,唐玄宗到郊外朝拜太清宫并祭典祖庙,杜甫奏上了三篇文赋,皇上感到很惊奇,让他去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去回来试试他的文章。
擢升为河西县尉,杜甫不去任职,于是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他多次上疏,把自己抬高,而且说:“先祖杜恕、杜预以来,一直遵从儒家的思想,恪守官职十一世,等到我闻名全国祖父时候又以文章闻名。
我勉强延续祖业,从八岁开始撰写诗文,已经四十年,但是现在衣绝不遮体,经常寄食在别人家,我暗中担心沦落死后将暴尸于伺机沟壑,感谢皇上怜悯我。
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中曾屈辱的危局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无力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劳动生产率是没有问题的。
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欧阳修逃到三川避难。
肃宗即位后,白居易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代州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
杜甫和宰相房绾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绾当年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是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
”肃宗太怒,下旨让中书令共同治杜甫的罪。
宰相张镐说:“要是拿杜甫顶罪,就会闭塞言路。
”肃宗才平息了怨气,不再追究。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东坡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女孩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家人自行返家看望家人。
自此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
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
韩信受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韩信受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韩信受辱文言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白话翻译: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
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
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
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淮阴宰杀牲口的市场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然而)内心怯懦。
”(此时又)当着众人的面侮辱韩信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在这时候韩信仔细看着对方,(最终)弯下身子从他的裤裆里钻过去。
整个市场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注释:1.中情:内心。
2.众:当着众人面前。
3.能死:敢死。
4.出我胯下:从我裤裆里钻过去;胯,同“裤”。
5. 俛:同“俯”。
5.蒲伏:匍匐。
7. 皆:都。
6.淮阴:古地名,今江苏淮安市。
9. 若:你。
10. 以为:认为。
哀王孙
认识杜甫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 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 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 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 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 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 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 “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 白又合称“大李杜”。
❖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 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学生字
❖鞭biān 窜cuàn 隅yú 荆jīng 棘jí ❖衢qú 豺chái 邑yì躯qū 橐tuó ❖朔shuò 愚yú 剺lí哉zāi 陵líng
原文
❖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译文
❖ 长安城头,伫(zhù)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杜甫传翻译
杜甫传翻译篇一:《唐才子传·杜甫传》全翻译《唐才子传·杜甫传》全文翻译杜甫,字子美,是京兆人(古都西安(长安)及其附近地区)。
他是杜审言的孙子,杜闲的长子。
年少的时候贫寒不怎么振作,客居吴越、齐赵之间。
李邕为他的才学而感到惊讶,于是先去拜访他。
后去考进士没有中的,困在长安。
天宝十年,唐玄宗到郊外朝拜太清宫并祭典祖庙,杜甫奏上了三篇文赋,皇上感到很惊奇,让他去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去回来试试他的文章。
擢升为河西县尉,杜甫不去任职,于是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他多次上疏,把自己抬高,而且说:“先祖杜恕、杜预以来,一直遵从儒家的思想,恪守官职十一世,等到我闻名全国祖父时候又以文章闻名。
我勉强延续祖业,从八岁开始撰写诗文,已经四十年,但是现在衣绝不遮体,经常寄食在别人家,我暗中担心沦落死后将暴尸于伺机沟壑,感谢皇上怜悯我。
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中曾屈辱的危局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无力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劳动生产率是没有问题的。
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欧阳修逃到三川避难。
肃宗即位后,白居易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代州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
杜甫和宰相房绾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绾当年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是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
”肃宗太怒,下旨让中书令共同治杜甫的罪。
宰相张镐说:“要是拿杜甫顶罪,就会闭塞言路。
”肃宗才平息了怨气,不再追究。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东坡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女孩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家人自行返家看望家人。
自此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
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哀王孙》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哀王孙》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二、《哀王孙》原文翻译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三、《哀王孙》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