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翻译

合集下载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原文:西湖七月半张岱〔明代〕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译文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

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西湖七月半[明]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说库》本《陶庵梦忆》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五类看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C.簇拥而去鲤趋而过庭D.笑啼杂之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文章首先描述了七月半时西湖的景象,“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接着,作者将这五类人分别进行了描写。

第一类人是“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的达官贵人,他们名为看月,实则炫耀财富和身份;第二类人是“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的名娃闺秀,她们身在月下而不看月,只是为了玩乐;第三类人是“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的名妓闲僧,他们在月下浅斟低唱,欲人看其看月;第四类人是“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的市井之徒,他们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酒醉饭饱后呼朋唤友,跻入人丛,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第五类人是“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的文人雅士,他们乘坐小船,在月下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

作者在描写这五类人时,并未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自行体会。

作者对前四类人的描写较为简略,而对第五类人的描写则较为详细,通过对他们的环境、举止、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出他们的高雅和不俗。

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在月下饮酒畅谈、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西湖七月半》是一篇描写细腻、富有情趣的散文,通过对西湖七月半时五类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雅俗之分的认识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西湖七月半〉翻译

〈西湖七月半〉翻译

補充〈西湖七月半〉張岱撰座號: 姓名: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

其一,樓船簫鼓1,峨冠2盛筵,燈火優傒3,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4。

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5雜之,環坐露台6,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7,淺斟低唱8,弱管輕絲,竹肉相發9,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10,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11、斷橋12,嘄呼13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輕幌14,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15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裏湖16,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17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18,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19酒錢,轎夫擎燎,列俟20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21。

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22,如沸如撼,如魘如囈23,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24喝道去。

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25,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

岸上人亦逐隊趕門26,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1〔樓船簫鼓〕:有樓臺裝飾且配置聲樂的遊船2〔峨冠〕:高聳的帽子,指高官。

峨冠博帶是古時士大夫服裝。

〈賣柑者言〉:「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3〔優傒〕:歌妓和僕役。

優,優伶。

傒,同「奚」,本指囚犯的子女,後借指奴僕。

4〔看之〕:意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5〔童孌〕:即孌童,漂亮的男童。

〔啼〕:叫喊聲。

6〔露臺〕:指樓船前部的平臺。

7〔閑僧〕:和尚。

和尚不問世俗,從容閒暇,故云。

8〔淺斟低唱〕:慢慢地斟酒,輕聲地歌唱。

9〔竹肉相發〕:簫管伴和著歌唱聲。

竹,指竹製的管樂器。

肉,指歌喉。

10〔不衫不幘〕:意為衣冠不整。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张岱:西湖七月半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杭州西湖之美,古来共谈。

然而真得西湖之性情风味者,却寥寥无几。

若不信,请试读张岱《西湖七月半》。

中元夜(农历七月十五日),杭州人习俗西湖看月。

此时西湖,秋风清爽,波光千里,确有赏心悦目之处。

张岱却劈头就说:“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乍读觉得突兀,细观下文,方知这话入情入理。

湖月之景,妙在其幽、其静、其色。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西湖1七月半2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3。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4。

其一,楼船5箫鼓6,峨冠7盛筵8,灯火优傒9,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10。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11闺秀12,携及童娈13,笑啼杂之,环坐露台14,左右盼望15,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16低唱17,弱管轻丝18,竹肉19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20,酒醉饭饱,呼群三五21,跻22入人丛,昭庆23、断桥24,嚣25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26,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27,净几暖炉,茶铛28旋29煮,素瓷静递30,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31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32看月者,看之。

杭人33游湖,巳34出酉35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36,逐队争出,多犒37门军38酒钱。

轿夫擎39燎40,列俟41岸上。

一入舟,速42舟子43急放44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45以前,人声鼓吹46,如沸如撼47,如魇48如呓49,如聋如哑50。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51击篙,舟触舟,肩摩52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53喝道54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55,灯笼火把如列星56,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57舟近岸,断桥石磴58始凉,席其上59,呼客纵饮60。

此时月如镜新磨61,山复整妆,湖复靧62面,向63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64,拉与同坐。

韵友65来,名妓至,杯箸66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67,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68人,清梦甚惬69。

词句注释1、西湖:即今杭州西湖。

2、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西湖七月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西湖七月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西湖七月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西湖七月半》赏析:篇一农历七月半,正当月圆之际,此时游湖,本应赏月观景,文章一开头却说“一无可看”,先将题目正面一笔扫倒,接着说“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从反面揭题,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抒写自己的观感。

开头这闲闲两句,简练警切,不落俗套,且直接导出下文。

接着即写“看七月半之人”。

七月半游湖之人千千万万,何能遍看,作者自有手眼,即“以五类看之”。

其一,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着豪华的大船,摆开丰盛的宴席,奴仆侍奉,演员献艺,船上灯火通明,声乐齐鸣,好不气派。

这种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即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作者一语刺破此辈假冒风雅的嘴脸。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闺秀,携带美貌家童,露坐于船上的平台上,哭哭笑笑,娇声娇气,左张右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

这一类人是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样子,其有别于第一类者在于不借“看月”之名,虽然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第三类,船上有声歌,有名妓闲僧随侍陪游,可见也非等闲之辈。

浅斟低唱,颇有韵致,且“亦看月”,较之“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和“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前二类人,似乎要风雅一些。

作者用了四个“亦”字,正是比较而言。

但这一类人虽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却在于“欲人看其看月”,则不免有意做作,其“风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类,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们与前三类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车,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丛中乱挤乱撞,专拣热闹处钻。

他们大呼小叫,旁若无人,甚至假装酒醉,东倒西歪,手舞足蹈,嘴里哼着走了调的流行曲调,左顾右盼,洋洋自得。

此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无所不看,而“实无一看”。

他们以此为乐,什么雅与俗,统统不在话下。

古往今来,大凡在人群簇拥的热闹场合都能碰到此辈。

作者在此白描传神。

第五类,是清雅之士。

他们坐的是小船,船上还挂着细薄的帷幢,大约是不想露面吧。

明净的几案,通红的沪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一同赏月,确实雅兴不浅。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呜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

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

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最新《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最新《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西湖七月半》译文译文原文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

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这种人。

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原文附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原文附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最盛,为春为月...原文附翻译【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k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18),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漂浮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

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多,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5篇材料)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5篇材料)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5篇材料)第一篇:《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原文西湖1七月半2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3。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4。

其一,楼船5箫鼓6,峨冠7盛筵8,灯火优傒9,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10。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11闺秀12,携及童娈13,笑啼杂之,环坐露台14,左右盼望15,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16低唱17,弱管轻丝18,竹肉19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20,酒醉饭饱,呼群三五21,跻22入人丛,昭庆23、断桥24,嚣25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26,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27,净几暖炉,茶铛28旋29煮,素瓷静递30,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31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32看月者,看之。

杭人33游湖,巳34出酉35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36,逐队争出,多犒37门军38酒钱。

轿夫擎39燎40,列俟41岸上。

一入舟,速42舟子43急放44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45以前,人声鼓吹46,如沸如撼47,如魇48如呓49,如聋如哑50。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51击篙,舟触舟,肩摩52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53喝道54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55,灯笼火把如列星56,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57舟近岸,断桥石磴58始凉,席其上59,呼客纵饮60。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西湖七月半》原文: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西湖七月半》翻译: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西湖七月半》译文译文原文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

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这种人。

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

西湖七月半翻译和原文

西湖七月半翻译和原文

西湖七月半翻译和原文原文西湖七月半张岱〔明代〕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译文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

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西湖七月半简介本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别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明亡后隐居。

有《石匮书》、《嫏嬛文集》、《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其中《陶庵梦忆》是张岱的忆旧笔记,凡八卷,寄托作者追怀前朝,眷恋乡土的心情。

本篇是一篇回忆过去繁华生活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了杭州中元节的节日景象,反映承平时代名都胜地的风俗人情,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①,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②,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④,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⑤,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⑥,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⑦,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⑧。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⑨。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中考文言文《西湖七月半》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西湖七月半》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西湖七月半》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西湖七月半作者:张岱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

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这种人。

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

要看看这种人。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西湖七月半》原文译文对照

《西湖七月半》译文【1】译文原文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

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这种人。

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

要看看这种人。

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

要看看这种人。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補充〈西湖七月半〉張岱撰座號: 姓名: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

其一,樓船簫鼓1,峨冠2盛筵,燈火優傒3,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4。

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5雜之,環坐露台6,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7,淺斟低唱8,弱管輕絲,竹肉相發9,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10,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11、斷橋12,嘄呼13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輕幌14,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15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裏湖16,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17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18,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19酒錢,轎夫擎燎,列俟20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21。

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22,如沸如撼,如魘如囈23,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24喝道去。

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25,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

岸上人亦逐隊趕門26,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1〔樓船簫鼓〕:有樓臺裝飾且配置聲樂的遊船2〔峨冠〕:高聳的帽子,指高官。

峨冠博帶是古時士大夫服裝。

〈賣柑者言〉:「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

」3〔優傒〕:歌妓和僕役。

優,優伶。

傒,同「奚」,本指囚犯的子女,後借指奴僕。

4〔看之〕:意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5〔童孌〕:即孌童,漂亮的男童。

〔啼〕:叫喊聲。

6〔露臺〕:指樓船前部的平臺。

7〔閑僧〕:和尚。

和尚不問世俗,從容閒暇,故云。

8〔淺斟低唱〕:慢慢地斟酒,輕聲地歌唱。

9〔竹肉相發〕:簫管伴和著歌唱聲。

竹,指竹製的管樂器。

肉,指歌喉。

10〔不衫不幘〕:意為衣冠不整。

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

幘,ㄗㄜˊ,頭巾。

11〔昭慶〕:昭慶寺,在西湖東北隅岸上,為宋明以來的著名僧寺。

西湖名勝之一。

12〔斷橋〕:西湖名勝之一,在西湖白堤上,原名寶祐橋,唐代稱斷橋。

13〔嘄呼〕:高聲亂叫。

嘄,通「囂」。

14〔輕幌〕:細薄的帷幔。

幌,布幔。

15〔茶鐺〕:煮茶的鍋。

〔素瓷〕:雅潔精緻的瓷杯。

16〔匿影〕:藏身。

/〔裏湖〕:在蘇堤西部,孤山北邊。

金沙堤與蘇堤東浦橋相接,北面是岳王廟,南面為裏湖。

17〔作意〕:存心,有意。

故意做作。

18〔巳出酉歸〕:巳時出城,酉時返回。

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

19〔犒門軍〕:犒賞守門軍士。

犒,用酒食或財物慰勞。

20〔擎燎〕:舉著火把。

/〔列俟〕:列隊等候。

21〔速舟子〕:催促船夫。

/〔趕入勝會〕:趕上盛大的集會。

22〔二鼓〕:即二更。

約晚上九點到十點。

/〔鼓吹〕:器樂合奏的聲音。

23〔如沸如撼〕:如水沸聲,如物體震撼聲。

/〔如魘如囈〕:好像人在夢中驚叫和說夢話。

魘,夢裏驚叫。

囈,說夢話。

24〔一無所見〕:指見不到美景。

/〔皂隸〕古代賤役,後專以稱官署中的衙役。

25〔喝道〕:古代官員出行,前面有差役呼喝,行人肅靜讓路。

/〔怖以關門〕:關城門來恐嚇遊人,使其早歸。

怖,恐嚇。

26〔趕門〕:趕在城門關閉前回城吾輩始艤舟27近岸。

斷橋石磴始涼,席28其上,呼客縱飲。

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ㄇㄛˋ面29,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

韻友30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

月色蒼涼31,東方將白,客方散去。

吾輩縱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32。

西湖七月半的時候,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看的,只可以看那些在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類來看他們。

第一類,坐著樓船、帶著簫鼓,戴著峨冠開著盛宴,燈火通明、歌妓僮僕侍候在旁,聲音光亮相互錯雜,號稱在看月亮而實際上不看月亮的,看看他!第二類,也坐著樓船,旁邊是名女人和大家閨秀,帶著俊美的男童,笑聲嬌啼混雜在一起,圍坐在露台上面,左看右看,身在月下而實際上卻不看月的,看看他!第三類,也坐著船,也有樂聲和歌聲,名妓、閒僧,慢慢地喝、柔柔地喝,管絃輕柔,管樂聲和著歌聲,也在月下,也看月也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的,看看他!第四類,不坐船也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戴頭巾,酒醉飯飽,呼叫三五個同伴,躋入人群中,在昭慶寺、在斷橋,狂呼亂叫,裝假醉,唱的歌不成曲調,月也看,看月者也看,不看月者也看,而實際上什麼也不看的,看看他!第五類,小船輕幌,淨几煖爐,茶壺隨時在煮,素雅的瓷杯靜靜地遞送,好友美人,邀請天上的月亮一同來坐,有時藏影在樹下,有時逃避喧囂躲在裡湖,看月而別人看不見他們看月的情態,也不十分意在看月的,看看他!杭州人遊湖,巳時出酉時歸,避月好像是在避仇敵樣。

這一晚為了搏得好名聲,成群結隊爭著出城,大多送給守城門的衛兵酒錢,轎夫舉著火把,列在岸上等候。

一上船,催促船家趕快把船開往斷船,好趕入這個盛會。

因此二更以前,人聲和音樂聲,如沸騰、如震撼,如夢魘、如囈語,如聾子、如啞吧。

大船小船,一齊靠岸,什麼也看不見,只看到篙擊篙、船碰船、肩擦肩、面看面而已。

不久興致盡了,官府的宴會沒了,衙門的差役唱道離去,轎夫叫船上人趕快上岸,恐嚇說城門要關了。

燈籠火把排列得像星星一樣,一一簇擁著離開了。

岸上人也成群結隊趕進城門,人越來越少,頃刻間散光了。

我們這一班人這時才擺船靠岸,斷橋的石階才開始變涼,坐在它的上面,招呼客人放懷暢飲。

這時候的月亮好像剛磨出來的鏡子一樣,相山重新整齊地打扮了,湖面好像重新洗過臉。

先前那些輕輕地喝、柔柔地唱的人出來了,躲在樹底下的人也出來了。

我們互問候,拉來坐在一起。

風雅的朋友來了,名妓來了,杯盤筷子安放了,音樂歌聲一起發出。

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人才正在散去。

我們這一班人放開船,在十里荷花中酣睡,香氣襲人,清夢真是愜意哪!27〔艤舟〕:擺船靠岸。

艤,音一ˇ。

28〔石磴〕:石階。

/〔席〕:擺設酒席。

29〔頮面〕:洗臉。

指湖面重新呈現出平靜光潔。

頮,音ㄇㄛˋ。

30〔往通聲氣〕:指互相招呼。

/〔韻友〕:高雅的朋友。

31〔月色蒼涼〕:指月光幽涼。

32〔香氣拍人〕:花香襲人,撲面而來。

拍,撲。

/〔愜〕:暢快,適意。

題解西湖七月半:西湖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古稱明聖湖,一名錢塘湖,又名上湖或西子湖。

因在城西,故又稱西湖。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又名鬼節。

本文描述七月半杭州人遊湖賞月的盛況。

文章對百姓的生活情調與西湖的湖光月色作了生動的描寫,讓人如置其境,更將遊客賞月的心態分五類觀察,筆調雅俗詼諧,語言清新別致,通篇流暢自然。

賞析〈西湖七月半〉是一篇能夠代表此類作品的佳作。

此文記述明清時期杭州人每年例行一次的遊湖賞月盛會,但文章重點描寫的是其中的「七月半之人」。

七月半賞月之人有五類弄風情的,有炫耀富貴的,有欣喜好奇的,有裝瘋賣傻的,有故作矜持的。

作者感歎!他們哪裏是來看月亮的喲,人山人海的,事實上什麼也看不見。

興致一過,又急急忙忙趕著回家,避開月亮就如同躲避仇敵一樣。

之所以在「七月半」出來,不過是「好名」罷了。

而西湖獨於喧嚷紛擾之後,呈現其光潔秀美予鍾情的人。

所以作者等人群都散了,才和朋友們一起慢慢擺船靠岸。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寧靜而美好,在這樣的環境中品茶賞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啊!庸俗或高雅,喧嘩和清寂,與上文作了鮮明的對照。

作者寫遊人很能抓住各自的特點,窮形盡狀,生動傳神。

這一幅世俗風情畫帶給人們的,是睿智、幽默與愉悅情趣的混合。

閱讀時可細心品味其中描寫精彩的語句。

作者簡介張岱(1597—1697)是晚明散文的最後一位大家和集大成者。

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而未曾入仕。

早年生活豪華,自稱「少為紈袴子弟」。

明亡後入山著書,生活艱苦,然始終隱跡不出。

現存作品,大多作於明亡之後。

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嫏ㄌㄤˊ嬛ㄏㄨㄢˊ文集》等。

張岱是一個生活經歷、思想情感都非常豐富的人。

他少年靈雋,六歲時即被名士陳繼儒引為「小友」,知識廣博,著述浩繁。

他愛好享樂,性情放達,守大節而不拘泥。

《自題小像》所說「忠臣耶怕痛」,即表明了既眷懷舊朝卻不願為殉難烈士的坦誠態度。

他的詩文,初學徐文長、袁中郎,後學鍾惺、譚元春,最終能形成自己的風格,不為前人所囿,而散文的成就尤為特出。

其風格大抵以公安派的清新流暢為主調,在描寫刻畫中雜以竟陵派的冷峭,時有詼諧之趣。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兩書中,都是憶舊之文,所謂「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陶庵夢憶》序),心緒是頗為蒼涼,但著眼處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國鄉土的可愛,洋溢著人生情趣。

一、明代散文演變二、小品文簡介三、字義辨析四、公安派的文學主張:(與古文運動「載道」思想相悖的發展)「公安派」因反對「前後七子」模擬風氣而興起,予復古、擬古主義有力的抨擊,其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不僅有力地鞭撻擬古詩文,且促進明代文學革新運動。

其文學理論有下列幾個重點:(一)文學是進化的:反對貴古賤今。

袁宏道:「秦、漢而學六經,豈復有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唐之詩?」此質問是很有力量的。

(二)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創作上,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所謂「獨抒性靈」,是要求文學發抒個人的真情實感,既不模擬抄襲,也不無病呻吟;所謂「不拘格套」,是充分發揮文學創作的自由精神,不拘泥於古代格律而傷害作者的個性,才能創出清新俊逸的作品來。

(三)重視文學的真情實感:強調文學作品的內容。

他們所說內容,並非聖人的人倫大道,而是指有思想有情感,充實的而不空虛的。

(四)為文要意達辭暢:,認為學古要學其「達」。

這種對於文學語言通俗化的要求,在文學批評史上也是獨到的。

(五)肯定通俗文學的價值:袁宏道從「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學主張出發,充分肯定通俗文學和民間小調。

他特別重視文學作品中自然天趣和真情實感,對於戲劇、小說等通俗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給以較高的評價。

在《觴政》中,他還把董解元、王實甫、馬東籬、高則誠的戲曲以及水滸傳、金瓶梅等小說,拿來與六經、論語、孟子、史記、漢書等相提並論。

五、〈西湖夢〉余秋雨西湖的文章實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歷代高手,再做下去連自己也覺得愚蠢。

但是,雖經多次違避,最後筆頭一抖,還是寫下了這個俗不可耐的題目。

也許是這汪湖水沉浸著某種歸結性的意義,我避不開它。

初識西湖,在一把劣質的摺扇上。

那是一位到過杭州的長輩帶到鄉間來的。

摺扇上印著一幅西湖遊覽圖,與現今常見的遊覽圖不同,那上面清楚地畫著各種景致,就像一個立體模型。

圖中一一標明各種景致的幽雅名稱,淩駕畫幅的總標題是「人間天堂」。

鄉間兒童很少有圖畫可看,於是日日逼視,竟爛熟於心。

年長之後真到了西湖,如遊故地,熟門熟路地踏訪著一個陳舊的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