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的投降礼仪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佳话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佳话

中国古代有关文明礼仪的佳话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佳话,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佳话:
1. 《左传》中的“礼尚往来”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问国师荀息:“朝廷上应该如何礼待外国使者?”荀息回答:“礼尚往来,不可不给。

”这句话强调了外交礼仪的重要性,表达了应该以礼待人的原则,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2. 《孟子》中的“三仕三不识”故事:
孟子曾经在不同的地方担任官职,但他一直保持了一贯的言行,不因地位而改变态度。

他说:“三仕三不识,民生之常也。

”这个故事强调了不论身处何境,都应该保持谦虚、诚实和礼貌的态度。

3. 《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的弟子曾问他,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应该怎么做。

孔子回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强调了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善意,以及应该保持礼仪和宽容的态度。

4. 《淮南子》中的“六亲不和”故事:
《淮南子》中有一则关于如何待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家中六亲不和,却在外面待人非常友善。

他的儿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在家中我可以随意,但在外面我要以礼待人。

”这个故事强调了在不同场合保持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这些佳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强调了尊重他人、保持诚实和谦逊、以礼待人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九也。

宰夫胹熊蹯①不熟,杀之,真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不退,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

既而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晋灵公不君》)材料二:诸侯亦各有国史,分掌其职。

则《春秋传》,晋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计贼,非子而谁?”齐崔杼弑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节选自《隋书·志·卷二十七》)【注】①蹯:fán,兽足掌。

熊蹯,即熊掌。

②赵盾,即赵宣子。

赢姓,赵氏,名盾,谥号“宣”。

士李,又名士会。

祁姓,士氏,名会,字季。

9.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厚敛.以雕墙敛:征收B.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舍:住C. 寘诸橐以与.之与:给D. 宣子未出山而复.复:恢复10. 下列与“触槐而死”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空中而多窍。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历史经验的力量——春秋时期投降的仪式化过程及其影响

历史经验的力量——春秋时期投降的仪式化过程及其影响

我 们现 在通 常理 解 的投 降是 “ 手” “ 举 、 缴 枪” 。作 为个 体 的投 降 ,举手 ” “ 枪 ” “ 、缴 那就 是 放 下武 器并 明示 对 方不 会 再 拿 起 武器 投 人 战斗 ; 而
说 这个 时 期 周 王 已无 力 控 制 各 诸 侯 国 了 , 礼 乐 “ 征 伐 自诸侯 出 ” 。诸 侯争 霸 , 是 吞并 战 争不 断 , 于
— —
春秋 时 期投 降 的仪 式 化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潘 万 木
( 荆楚理 工学院 人 文社科学 院 , 湖北 荆门 48o ) 40 0
[ 摘
要] 投 降是战 争的产物 。春秋 时期 “ 霸道” 盛行 , 战争频仍 , 抛却 内在本质的周之礼 乐还 以表 面 但
的形式运行 , 存亡 国、 “ 继绝祀 ” 的道德 意识 还在 继续挣 扎 , 形成诸 种投 降仪 式: 故 或任 凭 处置 ( 面缚 ” “ “ 、 衔
【 收稿 日期 ]2 0 09—0 2 9— 5
[ 作者简 介]潘 万木( 9 2一 ) 男 , 16 , 湖北仙桃人 , 荆楚 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 院教 将许僖 公 以见楚 子于武 乃 蔡 城 。许 男 面缚衔 璧 , 夫 衰 经 , 大 士舆 榇 。 L( 许 ”3蹦 】 降楚 , 么降 ?采 取 什 么形 式 降?许 僖 公 的谋 臣 怎 为他设 计 了这样 一个 仪式 : 自己捆 绑起来 , 把 意谓 有罪 之人 任 凭 处 理 。 “ 缚 ” 自为 、 为 , 降 面 有 人 投 乃 自为之 , 战争进行 中则是对 俘虏 的一种 人为 。 而 《 左传 ・ 公 十 八 年 》 鲁 联 合 伐 齐 , 师 败 北 , 襄 晋 齐
让 战败 的一 方减 少更 大 的牺牲 以谋求 今后 的发展 空 间 。这 个 道理 春秋 时越 国 的大夫种 就跟 吴 王夫 差 说过 , 有 带 甲五 千 人 , 以 致 死 , 必 有 偶 。 “ 将 乃

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十六年

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十六年

【导语】⼗六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鲁昭公在晋国,晋国⼈扣留了昭公。

《春秋》不记载这件事,这是由于隐讳。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昭公⼗六年。

欢迎阅读参考! 《昭公⼗六年》 【原⽂】 【经】⼗有六年春,齐侯伐徐。

楚⼦诱戎蛮⼦杀之。

夏,公⾄⾃晋。

秋⼋⽉⼰亥,晋侯夷卒。

九⽉,⼤雩。

季孙意如如晋。

冬⼗⽉,葬晋昭公。

【传】⼗六年春,王正⽉,公在晋,晋⼈⽌公。

不书,讳之也。

齐侯伐徐。

楚⼦闻蛮⽒之乱也,与蛮⼦之⽆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嘉杀之,遂取蛮⽒。

既⽽复⽴其⼦焉,礼也。

⼆⽉丙申,齐师⾄于蒲隧。

徐⼈⾏成。

徐⼦及郯⼈、莒⼈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之⿍。

叔孙昭⼦⽈:「诸侯之⽆伯,害哉!齐君之⽆道也,兴师⽽伐远⽅,会之,有成⽽还,莫之亢也,⽆伯也夫!《诗》⽈:『宗周既灭,靡所⽌戾。

正⼤夫离居,莫知我肄。

』其是之谓乎!」 ⼆⽉,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

⼦产戒⽈:「苟有位于朝,⽆有不共恪。

」孔张后⾄,⽴于客间。

执政御之,适客后。

⼜御之,适县间。

客从⽽笑之。

事毕,富⼦谏⽈:「夫⼤国之⼈,不可不慎也,⼏为之笑⽽不陵我?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国⽽⽆礼,何以求荣?孔张失位,吾⼦之耻也。

」⼦产怒⽈:「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国,罢民⽽⽆功,罪及⽽弗知,侨之耻也。

孔张,君之昆孙⼦孔之后也,执政之嗣也,为嗣⼤夫,承命以使,周于诸侯,国⼈所尊,诸侯所知。

⽴于朝⽽祀于家,有禄于国,有赋于军,丧祭有职,受脤、归脤,其祭在庙,已有着位,在位数世,世守其业,⽽忘其所,侨焉得耻之?辟邪之⼈⽽皆及执政,是先王⽆刑罚也。

⼦宁以他规我。

」 宣⼦有环,有⼀在郑商。

宣⼦谒诸郑伯,⼦产弗与,⽈:「⾮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叔、⼦⽻谓⼦产⽈:「韩⼦亦⽆⼏求,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不可偷也。

若属有谗⼈交⽃其间,⿁神⽽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何爱于⼀环,其以取憎于⼤国也,盍求⽽与之?」⼦产⽈:「吾⾮偷晋⽽有⼆⼼,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2卷)总目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2卷)总目次

磊 (—5 1 ) 6
雪 莹 (—8 25 ) 《 滨 逊 漂 流 记 》 与 成 人 仪 式 /冀 桐 , 吴 丰 瑜 鲁
f—4 26 )
《 嘴李 翠莲 记 》 的 故 事 来源 及 影 响 /陈丹 丹 (—8 快 16 )
张 爱 玲 男 性 贬 抑 书 写 的 荒 原 意 识 诉 求 ,毛 灿 月
《 州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温 社
20 年 ( 2 0 9 第 2卷) 目次 总
( 篇名 /作 者 ( 次 . 始 页码 ) 期 起 )
移 民与 区域发展 — — 温 州移 民社 会几个问题的思考 /任柏强 ,韩纪江 (—) 11 论城市管理创新系统的构建 /裴 乐 (—) 1 7
f-3 1 ) 7
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都 市民俗描写 /谢 弥丽 ,姚周辉
f-0 27 )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汪曾祺 小说 /伍曙亮 (-9 1 ) 7 传统 与现代的合谋 —— 15 9 0年代婚 恋题材小说研究
/谢 燕 红 (-4 18 ) 王 尔 德童 话 中 的纵 欲 与 救 赎 /董 莉 莉 (-O 19 )
/董 雪 飞 (-0 ) 116
以美 国大选为例
超 越传 统与现代 二元对 立 的文 化思维模 式 /孙 邦金
(—7 11 )
学 习词 典 中动 词 B E的 探 讨 /苏 玉 洁 (-1) 112
“ 审美一 实践 ”文 学:阿英 “ 文学一 治”批评模式 的 政 考察 ( )/许 一 徐 (-) 21 超,涂育珍 (.) 27

《 中国屏风上》的三种 中国形象 /胡水清 (-8 在 21) 论《 物权法》 的和谐 道德 理念 /谢青松, 马四毛 (—4 22 ) 诺 齐 克 个人 权 利 至 上性 政 治伦 理观 探 究 /崔恒 良

【2019最新】《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9最新】《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论《左传》战争的文明性

论《左传》战争的文明性
出质。 投 降 礼 仪 出 现 在 我 国先 秦 时 期 , 国君 或 首领 在 面 临 失 败 亡 国的 危 当
去, 孤儿和有病的都回去, 兄弟两个服 役的 回去一个 ; 以便明天决 战。雍 子 对士 兵 细 致 人 微 的 关 怀 使 他 赢 得 了胜 利 。 其 次 , 死 者 也 不 能 无 情 。 对 文公 十二年 , 秦晋河曲之战, 臾骈见秦使者 “ 目动 而言肆 ” 主张出击 。胥 ; 甲 、 穿 挡 住 军 营 门 大 喊 : 死 伤 未 收 而 弃 之 , 惠 也 。 对 此 , 伯 峻 注 赵 “ 不 ” 杨
( ) 敌 国“ 三 对 国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态 度 的
险处境时 , 自尽与逃亡 之外 , 在 尚有依礼 请降 的选择。《 左传》 的记载 里 反映了这种礼仪的一些基本特征。《 史记》 中也都有记载 , 后世的文献也 有相关记载 。《 晋书》 中就出现过很 多次 , 例如《 孝愍帝 纪》: 帝乘羊 车, “ 肉卞 衔璧 、 日 舆榇出降。 《 ” 王洁 传》 “ 寅, :壬 溶入 于石头 , 皓乃备 亡国之 礼, 素车白马 、 肉袒面缚 、 衔璧牵羊 , 大夫衰服 , ……造于垒门。 。 ” 第二 、战 争 中 的 人道 主义 思 想 春秋 时 期 的 战 争 中不 纯 是 残 酷 的 杀戮 ,而 是 笼 罩 着 一 层 温 情 脉 脉 的 面 纱 。带 有 浓 郁 的 人 道 主义 色 彩 。 其 主要 表 现 如 下 :
远瞩的总体把握 , 异彩纷呈的细节摹写 , 灵巧 多变的篇章 结构等均体现 了《 左传》 战争描 写的总体特色; 左传》 在《 众多的战役 中均有表现 ; 体
现 了战 争 的 文 明性 。 关 键词 : 左传 ; 明 ; 争 文 战
中图分 类号 : 2 5 0 K 2 .4

《左传》所体现的几种周代礼仪举例

《左传》所体现的几种周代礼仪举例

《左传》所体现的几种周代礼仪举例王欢 西南民族大学摘 要:众所周知,周代是中国文学民族性特征确立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时期,周公制礼后,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更加完善、系统。

周代的文化发展也非常繁荣,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就出现在这个时候。

中国人善于用生花妙笔将日常生活记录于文学作品中,所以《左传》中有很多关于周代礼仪文化的记载,但这些记载大多不是践行礼仪的过程的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穿插于故事讲述中。

本文就在《左传》中选几篇可以窥见周代礼仪文化的篇章,对以嫡为尊、丧葬、婚嫁这三种礼仪加以阐述说明和评价。

关键词:《左传》;周代;礼仪文化作者简介:王欢(1992-),女,蒙古族,内蒙古开鲁县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全日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90-02一、《左传•隐公元年》——以嫡为尊《左传•隐公元年》中,开篇就交代了惠公元妃是孟子。

何谓元妃呢?元妃即“第一次所娶之正室夫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原配或元配。

孟子死后,惠公有一妾室名声子,但声子出身不好,即使生了隐公,也做不了嫡妻。

“嫡”在古语原本就指正妻,与庶相对,后来又引申为正支,血统亲近的。

所以直到惠公又娶了出身好的仲子,才算有了嫡妻。

这里也可以看出春秋礼法是以嫡为尊的。

后来仲子生下桓公,虽然桓公比隐公小,但“子凭母贵”,因桓公之母是嫡妻,所以被立为储君的却是桓公。

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言,鲁惠公在位时,桓公就已被立为储君。

证据如下:其一,隐公十一年传说“公之为公子也”,并没有说“为太子”,由此知道隐公并未被立为储君;其二,在鲁惠公的丧礼中,隐公虽为长子,却并未出席,而是桓公以“丧主”的身份出席,一国之君已死,能主宰丧礼者必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

由以上两点可以推断出鲁惠公在位时,桓公就已被立为储君。

退避三舍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左传》。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鲁国的历史事件。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讲述鲁国宰相公仪退避三舍的典故。

公仪是鲁国的大夫,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位穿着华丽的官员。

官员出于傲慢,不给公仪行礼,而公仪则主动让开道路,退到了巷口的三舍之外。

当时,公仪的朋友对他的行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与那个官员理论。

公仪回答道:“礼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别人的武力来藐视他人的友情和诚意。

我之所以退避三舍,是因为我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公仪以礼义为准则,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凭借权势来压制别人。

因此,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用来形容退避的典故,即遇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事情时,主动让开,不与之争斗。

“衔璧”与投降礼仪

“衔璧”与投降礼仪

“衔璧”与投降礼仪黄金贵先生《“面缚”考》一文,从文献资料、词义训诂和礼俗制度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左传》等文献中“面缚”一词的含义是“系颈”。

文章中也解释了与“面缚”关系十分密切的“衔璧”一词,认为“衔璧”是“饭含”的意思。

但是,这一解释是不正确的,“衔璧”不是“饭含”,而是投降者“持其祭器”,也就是把礼天的“璧”作为进献给受降者的“贽”礼。

标签:饭含衔璧投降礼仪贽礼黄金贵先生的《“面缚”考》[1]一文(以下简称黄文),认为《左传》中“面缚”一词的含义是“系颈”,并从文献资料、词义训诂和礼俗制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黄文在解释与“面缚”相关的,也是亡国投降之礼组成部分的“衔璧”一词时说:“按:衔璧,即‘饭含’”,我们认为黄文的这一解释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一、“饭含”的含义“饭含”是“饭”和“含”的合称[2](P4)。

关于“饭”。

《荀子·礼论》:“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

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

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

”其中“饭以生稻”,王先谦集解:“生稻,米也;槁,枯也”[3](P244)。

可见,古代殡殓时,用米填实死者口中叫“饭”。

关于“含”。

《说文》作“琀”,《玉部》云:“琀,送死口中玉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说文》此字,即含之俗……唅琀皆俗俗字”[4](P94)。

“含”亦作“唅”,《左传·文公五年》杜预注:“含本亦作唅”[5](P1842)。

上引《荀子·礼论》中的“唅以槁骨”,王先谦集解:“槁骨,贝也”[3](P244)。

古代殡殓时,用珠、玉、贝等物填实死者口中叫“含”。

从《荀子》的“饭以生稻,唅以槁骨”来看,“饭”和“含”在古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

”杨伯峻先生说:“于死者以珠玉等物实口中,其事曰含,……其所实之物亦曰含,此‘归含’是也”[6](P537)。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左传哀公哀公七年》原文及翻译【传】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来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

二月,盟于平阳,三子皆从。

康子病之,言及子赣,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

何不召?」曰:「固将召之。

」文子曰:「他日请念。

」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

公吊焉,降礼。

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

郑驷弘请救于齐。

齐师将兴,陈成子属孤子三日朝。

设乘车两马,系五色焉。

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

以国之多难,未女恤也。

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

」乃救郑。

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

乃濮,雨,不涉。

子思曰:「大国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

今师不行,恐无及也。

」成子衣制,杖戈,立于阪上,马不出者,助之鞭之。

知伯闻之,乃还,曰:「我卜伐郑,不卜敌齐。

」使谓成子曰:「大夫陈子,陈之自出。

陈之不祀,郑之罪也。

故寡君使瑶察陈衷焉。

谓大夫其恤陈乎?若利本之颠,瑶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

」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

』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

」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

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

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请有问于子,余及死乎?」对曰:「臣无由知之。

」三问,卒辞不对。

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

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

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

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

」乃先保南里以待之。

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

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

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

」对曰:「主在此。

」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怕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论《左传》中的礼仪文化

论《左传》中的礼仪文化

《左传》中的礼仪文化研究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左传》除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之外,推崇周礼、讲求礼治是其又一重要特征。

其内容所涵盖的古代礼仪信息甚是广博,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礼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内容所涉及到的礼制也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其礼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但又与孔子所主张恢复的周礼存在一定的差异。

周代的礼仪制度与现代意义上的礼仪是不同的,其作为一种制度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这种约束力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

当代社会正需要这种既不强硬也不软弱的中间约束力,以调解社会中的不和谐成分,推动社会的平稳进步。

因此,研究《左传》中的礼仪制度,向古人问礼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礼仪,礼义,政治文化功用Simple analisys of"Zuo Zhuan" ritual systemAbstract"Zuo Zhuan" is the first complete chronological narrative history books as the "Thirteen Classics" one. "Zuo Zhuan" is an excellent addition to the history books, the push Chongzhou Li, Li governance is its emphasis on 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covered by the ancient ritual is very extensive,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ritual of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Zuo Zhuan" has obvious political and moral orientation, the contents of the ritual involved also has strong political overtones. The closer to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ritual, emphasizing the hierarchical order and the patriarchal ethic, attention to young and old hierarchy of difference, but with the resumption of the Zhou advocated by Confuciu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Zhou ritual system and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etiquette is different, as a system of generally binding, this binding is between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Contemporary society is neither strong nor weak and in need of such intermediate binding mediation components of disharmony in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society. Therefore, the study "Zuo Zhuan" in the ritual system, to the ancients, in ceremonie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comity convenance political and literature function目录前言 (4)一、《左传》中的礼仪与礼义 (4)(一)《左传》是一部重礼的史学著作 (4)1.史学著作中的重礼典范 (4)2.《左传》处处皆有礼 (5)3.《左传》所推崇的礼的起源 (6)(二)《左传》中的“礼”、“仪”、“义”之分 (6)1.“礼”、“仪”、“义”三字的字典义 (6)2.“礼”、“仪”、“义”三字在《左传》中的所指义 (6)(1)“礼”字在《左传》中的所指义 (6)(2)“仪”字在《左传》中的所指义 (7)(3)“义”字在《左传》中的所指义 (7)二、《左传》所推崇之礼制的功用 (8)(一)《左传》所推崇之礼的政治功用 (8)1.维护统治秩序 (8)2.德治与法治的双重作用 (9)(二)《左传》所推崇之礼的文化功用 (9)1.《左传》推崇之礼对社会的塑造 (10)(1)推动“士”阶层的兴盛 (10)(2)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 (11)2.《左传》推崇之礼对个人的塑造 (11)三、结束语 (11)参考书目 (13)前言礼仪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达程度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肉袒衔璧的典故

肉袒衔璧的典故

肉袒衔璧的典故
肉袒衔璧的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左传》和《史记》。

在古代战争中,如果一个国家的国王战败,按照当时的礼仪,他需要执行肉袒衔璧的仪式。

这个仪式包括将自己双手反绑,袒露上体,怀揣玉璧,由官吏抬着空棺材跟在后面,向胜利的敌人投降。

肉袒表示放弃抵抗,降者亲奉玉璧于胜利者的国君面前,以示谢罪投降。

同时,璧代表国家土地的意思,降者以此表示献出自己的土地。

这个典故在中国历史上被多次引用,常常用来形容战败者的屈辱和投降的悲惨情景。

中国汉朝的礼仪制度大全

中国汉朝的礼仪制度大全

中国汉朝的礼仪制度大全跪拜这个礼仪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已经基本废除,但是在汉朝这个封建社会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汉朝的礼仪制度,希望你喜欢。

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

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敌立功难。

孙叔桶本来是项羽的部下,但是随着项羽和刘邦的交战形势看来,项羽是注定要败的,于是叔孙通就投降了汉军。

队列变了,而叔孙通的官职没变,他被刘邦拜为博士,号稷嗣君,负责举荐勇武之士为汉军争夺天下。

刘邦统一天下,尊为皇帝,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

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具体过程很繁琐,大致讲来就是天不亮,谒者到现场主持,依顺序进殿,东西分站,侍卫武官沿台阶布岗戒备,手拿武器。

跪拜礼仪的初成司仪发出警示:皇上驾到!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年薪多少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朝礼完毕后,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刘邦倍感兴奋,过足了皇帝瘾。

要是没有叔孙通的这个礼仪法,刘邦的乐不可支可没那么容易达到。

从此以后,见皇帝就要下跪,当然,这时候的跪还只是把屁股坐在小腿肚上,只要稍稍挺身,就可以完成,不象满清时期,整个人都趴下去了。

这这就是跪拜礼仪的由来,从那时起跪拜礼就一直延续了好久。

直到近代这种礼仪才被取消,这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标志性礼仪。

跪拜礼仪的初成只是为了满足刘邦当皇帝的瘾,而到了后期,特别是清朝时期,跪拜礼仪发展成了一种奴隶式的屈服,若说刘邦享受的是天下臣服的快感,那么清朝皇帝享受的则是天下人皆屈从于我的唯我独尊的奴隶主感觉。

近代又废除了跪拜礼,实际上去废除一种奴隶制,将人们的奴性根除。

虽然跪拜礼的初始并没有太大的屈辱意义,但是仍旧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毒瘤之一,废除跪拜礼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

古代投降礼仪

古代投降礼仪

古代投降礼仪
古代的投降礼仪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和规定:
1.示意投降:投降方通常会派遣使者或使节前往敌方,表示愿意投降并寻求和解。

使者可能会携带白旗、白帕等白色物品,以示诚意和和平。

2.提出条件:投降方可能会提出一些条件或要求,如保护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免受报复等。

这些条件通常需要经过谈判和协商,最终形成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

3.交换人质:在一些情况下,投降方可能会提供人质作为信任的象征,以确保敌方信守协议。

这些人质可能是贵族、将领或其他重要人物。

4.宣读协议:双方达成协议后,通常会在双方代表的见证下宣读协议的内容,并签署协议文书。

协议中会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投降方的待遇和保障。

5.支付赎金或赔偿:投降方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赎金或赔偿以换取敌方的宽容和接纳。

这些赎金或赔偿可能是金钱、财产或其他形式的补偿。

6.仪式或庆典:在一些情况下,投降仪式可能会以庆祝的方式进行,双方可能会举行宴会或庆典来庆祝和解和和平的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投降礼仪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基本礼仪。

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礼仪和仪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译文

【导语】《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部⾮常优秀的⽂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称之为“相砍书”;⼜善于刻画⼈物,重视记录辞令。

下⾯是⽆忧考分享的左传:《僖公⼆⼗五年》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五年春,卫⼈伐邢,⼆礼从国⼦巡城,掖以赴外,杀之。

正⽉丙午,卫侯毁灭邢,同姓也,故名。

礼⾄为铭⽈:「余掖杀国⼦,莫余敢⽌。

」 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

狐偃⾔于晋侯⽈:「求诸侯,莫如勤王。

诸侯信之,且⼤义也。

继⽂之业⽽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

」使⼘偃⼘之,⽈:「吉。

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公⽈:「吾不堪也。

」对⽈:「周礼未改。

今,古之帝也。

」公⽈:「筮之。

」筮之,遇《⼤有》ⅵⅰ之《睽》ⅵⅷ,⽈:「吉。

遇『公⽤享于天⼦』之卦也。

战克⽽王飨,吉孰⼤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天⼦降⼼以逆公,不亦可乎?《⼤有》去《睽》⽽复,亦其所也。

」晋侯辞秦师⽽下。

三⽉甲⾠,次于阳樊。

右师围温,左师逆王。

夏四⽉丁巳,王⼊于王城,取⼤叔于温,杀之于隰城。

戊午,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

请隧,弗许,⽈:「王章也。

未有代德⽽有⼆王,亦叔⽗之所恶也。

」与之阳樊、温、原、欑茅之⽥。

晋于是始启南阳。

阳樊不服,围之。

苍葛呼⽈:「德以柔中国,邢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

此谁⾮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秋,秦、晋伐鄀。

楚⽃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

秦⼈过析隈,⼊⽽系舆⼈以围商密,昏⽽傅焉。

宵,坎⾎加书,伪与⼦仪、⼦边盟者。

商密⼈惧⽈:「秦取析矣,戍⼈反矣。

」乃降秦师。

囚申公⼦仪、息公⼦边以归。

楚令尹⼦⽟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于顿。

冬,晋侯围原,命三⽇之粮。

原不降,命去之。

谍出,⽈:「原将降矣。

」军吏⽈:「请待之。

」公⽈:「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舍⽽原降。

迁原伯贯于冀。

赵衰为原⼤夫,狐溱为温⼤夫。

卫⼈平莒于我,⼗⼆⽉,盟于洮,修卫⽂公之好,且及莒平也。

晋侯问原守于寺⼈勃鞮,对⽈:「昔赵衰以壶□⾷从径,馁⽽弗⾷。

左传全集《晋文公围原》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晋文公围原》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晋文公围原》原文赏析与注解晋文公围原(僖公二十五年)【题解】晋文公率兵平定了王室之乱,周襄王非常高兴就把本属于王室的原地等赏赐给了晋国。

本来那里的居民一向都由东周王朝直接管辖,被封给晋国成为晋国的领地后,原地居民当然都不乐意了,于是就引发了晋文公率兵围原的事件。

【原文】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263]。

原不降,命去之。

谍出[264],曰:“原将降矣。

”军吏曰:“请待之。

”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265],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

”退一舍而原降[266]。

迁原伯贯于冀。

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注释】[263]三日之粮:携带三日之粮。

[264]谍:间谍。

出:从原地出来。

[265]庇:荫庇,庇护。

[266]一舍:三十里。

【译文】冬天的时候,晋文公率军包围了原国,并命令士兵只携带三天的粮食。

如果三天后原国不投降,就下令军队离开。

间谍从城里出来,说:“原国马上就要投降了。

”军官说:“我们再等等吧。

”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宝贝,百姓靠它庇护。

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还用什么庇护百姓?那样损失的东西会更多。

”于是退兵三十里,然后原国就投降了。

晋文公把原伯贯迁到冀地。

任命赵衰为原地的地方官,任命狐溱为温地的地方官。

【评析】伐原作为晋文公训练晋国军民的一条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他取信于民的方法之一。

这个建议首先是由子犯提出来的,并最终被晋文公采纳。

伐原这一事件表明,晋文公在治国理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切合实际且易于推行的,他作为一国之君也变得逐渐成熟起来。

作为一个小邑的原地,以当时晋国的实力,攻取它可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然而,晋文公领兵攻打原邑,占领它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这个举措向晋国军民示之以诚信,从而取得军民的信任。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他命令军队只携带三天的口粮,限期已到,就算是原邑不降,也下令撤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 》直接 涉及投 降 礼仪 的有 三处 :《僖 公六年 》、《宣 公十 二年 》、《昭 公 四年 》。 《僖 公六年 》记载 】 。引 :
夏 ,诸侯 伐 郑 ,以其逃首 止之盟 故也 。 围新 密 。郑所 以不 时城 也 。 秋 ,楚 子 围许 以救 郑 ,诸侯 救许 ,乃还 。 冬 ,蔡穆 侯将许僖 公 以见楚 子 于武城 。许 男面缚 、衔 璧 ,大夫衰经 ,士舆榇 。楚子 问诸逢伯,对 日:“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之。焚其榇 , 礼而命之 ,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这 一段 文字 ,记 载 了楚 国和 齐 国争霸过程 中的一件 事 。鲁 僖公六 年 (公元前 654年 ),齐 桓 公率领诸 侯 军队攻打 楚 国的盟友 郑 国。为 了救援 郑 国,楚成王 率领军 队包 围齐 国的盟 友许 国,许 僖公在 蔡穆侯 的带领 下到武 城 去见楚成 王 ,向楚 国投 降 。这 时许僖 公两 手反绑 ,衔着玉 璧 ,许 国 的大 夫穿着 孝服 ,士 抬着棺 材 。楚 成王就 向逢伯 咨询 ,逢伯 回答说 :周武 王打 败殷朝 的时候 ,商 朝 的微子启 就是用 这样 的方式 向周朝 投 降的 ,周 武王接 受 了他 的投 降 。楚成王 听 了逢伯 的话后 , 接 受 了许僖 公 的投 降 。 虽然 ,这段 叙述 中的很 多细节 我们今 天 己无法知 道 ,但 是许 僖公 向楚成 王行 投 降礼仪却 是明 明 白白的。据 《宣公-t一二年 》记载 : 十二年春,楚子围郑。旬有七 日,郑人 卜行成,不吉。 卜临于大宫,且巷出车,吉。 国人 大临 ,守陴者 皆哭。楚子退 师 ,郑人 修城 ,进 复 围之 ,三 月克 之 。入 自皇 门,至 于 逵路。郑伯 肉袒 牵羊以逆之 ,日:“孤不天,不能事君 ,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 。其翦以赐诸侯,使 臣妄之 ,亦唯命。若 惠顾前好 ,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 ,君之 惠也,孤 之 愿之 ,非所敢 望也 。敢 布腹 心 ,君 实图之 。”左 右 日: “不可许 也 ,得 国无赦 。” 楚王 日:“其君 能下人 ,必能信 用其 民矣 ,庸可 几乎 ?”退 三十 里 而许 之 平 。潘虺 入盟 ,子 良出质 。 宣 公十二年 (公元 前 597年 )春天 ,楚庄 王包 围了郑 国十七 天 ,郑 国人 为 了求 和进 行 占 卜, 不吉利 ,为 了在太 庙号 哭 ,出车在街巷 进行 占 卜,吉利 。城 里 的人在太 庙大 哭 ,守城 的将 士也在 城 上大 哭 。楚 王退兵 。郑人修 筑城墙 。后来 ,楚 国又再 次包 围,经历三 个 月攻破郑 国。楚 军从皇 门进入 ,到 了大路上 。郑襄 公脱 了衣 服 ,裸 露身 体 ,牵着 羊迎接 楚 国军 队,向楚庄 王进行 了一番 表 白。最后楚 王接受 了郑 国的媾 和 。 《昭公 四年 》记 载 - 54:
中 国历 来有 “礼仪 之邦 ”的美誉 ,而且 既有 “礼 仪之 邦 ”之 名 ,也有 “礼 仪之邦 ”之 实 。“礼 ” 涉 及 到人们 社会 生活 的方 方面 面 ,有 着特 殊 的地位 ,备 受 人们 的关注 ,古 代 学者对 “礼 ”和 “礼 制 ”进 行 研究 ,形 成 了一 门十 分 重要 的学 问—— “礼学 ”。 由儒 家 学者 整理 成 书 的礼学 专 著 “三 礼 ”— — 《周 礼 》、《仪 礼》和 《礼 记 》记录 、保 存 了许 多周代 的礼仪 ,“礼 ”主 要分 为 “吉 、嘉 、 宾 、军 、 凶 ”五 礼【l1。汉代 以后 ,它 们一 直 是 国家 制 定礼 仪制 度 的经典 参考 著作 。
较早 涉及投 降礼仪 的是 杨 宽写于 上世 纪 60年代 的 《“贽 见礼 ”新探 》,收入 《古史 新探 》,后 又收入 《西周 史》 【2】。 以后又 出现 了一 些研 究论 文 ,例 如黄 金贵 的 《“面 缚 ”新 解 》【3】、《“面 缚 ” 考 》I4J、胡正 武 的 《“面 缚 ”降礼 的起源 与发 展 》L5J等 。但是 就整 体而 言 ,对 投 降礼 仪 的研 究 不够 全面 、不够 深入 ,也有一 些 可 以商榷 的地 方 。
收 稿 日期 :2008 10—27 基 金 项 目 :红 河 学 院基 金 项 目(XJZY0509) 作者简介 :路伟 (1963一),男,云南昆明人 ,副 教授 ,研 究方向:语言学与文化学
18
温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第 22卷第 4期
《左 传 》是先秦 文献 中记载亡 国之事 最 多的著 作之一 。司 马迁 《史记 ·太 史 公 自序 》说 :“春 秋 之 中,弑君 三十六 ,亡 国五十 二 ,诸 侯奔走 不得保 其社 稷者 不可胜 数 。”[61 董仲 舒 的 《春秋
第 22卷第 4期
Vbl 22.N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 州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Journal of W e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9年 7月
Jul,2009
《左传 》里 的投 降礼 仪
路 伟 , 叶 少 飞
(红 河学 院人 文学 院 , 云 南蒙 自 661100)
中国古代 的许 多 礼仪都 有 学者进 行 过专 门 的研 究 ,但 有 一种 比较特 殊 的礼 仪—— 投 降礼 ,却 较 少有学 者关 注 。几 部重 要 的著作 ,无 论是 钱玄 的 《三 礼通 论 》,还 是 阴法鲁 和许树 安主编 的 《中 国古代文 化 史》 以及柳 诒徵 的 《中国文化 史 》、杨 树达 的 《春秋 大 义述 》都 没有 论及 投 降礼 。
摘 要 :中国古代 的 “礼” 涉及到人们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代 的礼 学家有较 多的研 究 ,但对于其 中的投降礼 ,却较 少涉及 投降礼在 左传 中有 三次确切记载 :僖公六年 ,许僖公 向楚成王投 降; 宣公十二年 ,郑襄公向楚庄王投 降; 昭公 四年 ,赖 国国君向楚灵王投 降。实施投 降礼仪 通常是失败的 国君 “面缚 、衔 璧、肉袒”,大夫 “衰经”,士 “舆榇 ”;接 受投 降的一方通 常是 “从之 ”,以礼相待 。 左 传 ))里的投 降礼仪对后世产 生 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左传》;礼 制;投 降礼仪 中 图 分 类 号 :K890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674—3555(2009)04 0017—06 DOI: 10.38750.issn.1674—3555.2009.04.0O4 本文 的 PDF文件 可 以 从 xuebao.WZU.edu.cn获 得
繁 露》、刘 安 的 《淮南 子》、刘 向的 《说苑 》等书 都有类似 的表 述 。但 是 因为某种 原 因而有意 隐讳 , 《春秋 经 》实 际所 载弑 君之 事仅 二十 六 ,亡 国之事仅 三 十五 ;《公 羊传 》所 载弑君 之 事仅三 十 ,
亡 国之 事仅 四十一 ,只有 《左传 》所 载弑君 之事 正好三 十六 ,亡 国之事 也正 好五十 二 J。我们考 查 《左传 》所记 载五 十二 亡 国之事 ,却 没有 发现亡 国之 事与 投 降礼仪 直接 关联 ,《左 传 》对于 亡 国之 事通常 只用 “灭之 ”之类 的表述 一笔 带过 ,而 失败 的国君 实施 投 降礼仪 以后 都保全 了 自己的 性命和 国家 。
本 文将 对古 代文 献 《左传 》中涉 及到 投 降礼仪 的 内容进 行 分析 ,以考 察 《左传 》描写 的那 个 时代 的投 降礼仪 的表 示方 式和 特 点。
一 、 左 传 里 的例 证
表 面上看 ,投 降礼 仪应 该与 亡 国之事 紧密 相关 ;但 事 实上 ,失败 者通 过 实施投 降礼仪 ,往往 能保 全 自己的性命 甚至保 全 自己的 国家 ,并 没有亡 国。《左 传 》 中的记载 说 明这 一 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