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教育性质);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政教)、教学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法规管理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管理法、数理统计方法。

四、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学校运行机制:校长负责制。

五、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六、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七、教育起源:本能生(生物)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新(心理)房(模仿)源美梦(孟禄)

凯(凯洛夫)米(米丁斯基)爱劳动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九、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十、教育学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3.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我国第一部。。。

(2)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木(布鲁姆)有掌握(掌握学习)

哪(布鲁纳)来结构(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瓦根舍)找饭粒(范例教学)

高度赞(赞可夫)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

真可谓全面和谐(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十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

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

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

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促进作用:传递、传播、更新、选择。

十二、教育目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鼓励、评价。

(2)理论: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圭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齐、罗杰斯、福禄贝尔);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能力本位论;知识本位论;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3)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012考过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依据。

(4)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关系:

德育——导向和保证;智育——基础;体育——特殊保证;美育——升华;劳动技术教育——手段。

十三、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2)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我国现行学制)。

(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5)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公益性)、普及性(统一性)。确立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6月29日,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9月1日起实施。十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课程类型: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校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课程定义:课程即学科、课程即知识、课程即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即学习的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

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3)课程理论:学科中心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杜威);社会中心课

程。

(4)课程内容:

(5)课程资源分类:

1.根据来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2.根据性质,自然和社会;

3.根据载体,文字和非文字;

3.根据存在方式,显性和隐性;5.根据功能特点,素材性和

条件性。

(6)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坦豪斯);情景模式又综合课程开发模式(劳顿)。(7)课程评价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利文);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

评价模式。

(8)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主要内容:九年一贯,分科;综合。(其他在科一)

十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系统性;长期性

和间接性。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理念(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本体性;条件性;实践

性;文化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语言、交往

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创

新能力。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4)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职前培训;入职培;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5)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十五、教育科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