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重要考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以下是对这一领域重要考点的全面汇总。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理解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明确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如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育与社会发展掌握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
例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等。
3、教育与人的发展认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理解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并能分析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如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教育制度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熟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包括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等。
二、中学课程1、课程概述理解课程的概念和类型,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了解课程理论流派,如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和社会中心课程论。
2、课程目标与内容明确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取向。
掌握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如直线式、螺旋式和纵向组织、横向组织等。
3、课程实施与评价了解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熟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如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CIPP 评价模式。
三、中学教学1、教学概述理解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教学的任务,如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
2、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如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等。
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教师资格证2024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对象、方法和功能。
2.教育的目标:个人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目标。
3.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名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
4.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德育为先等。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发展的阶段、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目的。
2.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3.认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感知与知觉、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
4.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的结构和特征。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三、教育法规1.国家教育制度与管理: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教育计划、教育制度与管理。
2.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章程、学生手册等。
3.学科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材规划、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组织等。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法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教学评价的准则和标准。
五、教育问题研究1.智力差异与教育:智力定义与测量、智力差异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有效教学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学习困难与教育: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处理方法、校园心理教育的实施等。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①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背·选】②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许慎《说文解字》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背·简/辨】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理解】3.教育的构成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理解】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背·选/简】5.教育的社会属性:【理解·选】①永恒性:【例: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教育与人类共始终。
】②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③社会性:【例: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是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区别。
】④相对独立性:【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选择题/考点:某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个选项?】生物起源说——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7.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背·选择题/考点:斯巴达和雅典是高频考点】①古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③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封建社会:【理解·选/不是高频考点历年没考过】①中国——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②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没)【背·简】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
一、中学教育的观念
1、中学教育是指小学教育次之,满足十大岁到十八大岁(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一
段时期的学生的思想精神和人格培养,以及科学和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2、中学教育要注重在学校中分享共同的人生价值,建立一个既有利于学生发挥其进
步潜能又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及新思想观念,使他们获得健全知识和文化修养。
3、中学教育培养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自身及社会,能够正确和理性地,积极
地参与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
1、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自身及社会。
3、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
1、教育内容:中学教育包括《民族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文化内容和
技能》等,强调建立学生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多样性观念。
2、教育方法:采取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电子教育、案例
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
与能力》重点汇总
本文汇总了2023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设计
考查候选人对教学设计和评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重点包括:
- 完善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流程
- 掌握教材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 熟悉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
二、教学实施
考查候选人教学实施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其中重点包括:
- 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合理运用
- 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情
- 具备独立教学能力,获得学生信赖和支持
三、教育评价
考查候选人对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中重
点包括:
- 掌握多元化评价方法和工具,科学评价学生研究成果
- 熟悉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理解评价目标和标准
- 具备优秀的教育评价能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教育教学知识
考查候选人对教育教学知识体系和各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重点包括:
- 熟悉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科教学基本
规律
- 理解和运用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
- 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知识,拥有综合素质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能够在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顺利通过考试。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总结
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教学理论知识
- 教育学知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
- 心理学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规律、行为惯等。
- 教学设计知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学科教学知识
- 语文:阅读理解、作文技巧、文学知识点等。
- 数学:数的概念、运算方法、数与代数等。
- 英语:基本词汇、语法规则、听说读写能力等。
- 物理:力学、光学、电学等基础概念。
- 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
- 生物:细胞结构、遗传原理、生态系统等。
- 历史:历史事件、朝代变迁、名人事迹等。
- 地理:地球形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
- 政治:国家制度、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等。
3. 教学能力知识
- 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示范演示等。
- 课堂管理:纪律维持、教学秩序、学生参与度等。
- 评价与反馈:合理评价标准、及时反馈策略等。
4. 教学实践知识
-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教学经验总结等。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官方发布
的教学大纲为准。
以上是初中《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总结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XXX被视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他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同时提倡克己复礼、诲人不倦。
XXX则是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XXX,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人平等和道德自觉。
XXX则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来向善。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和仁义,回归自然和本性。
XXX被XXX称为“人民教育家”,他先后创办了多所学校,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西方教育名家方面,XXX、XXX、XXX、XXX、XXX、XXX、XXX和XXX等人都对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XXX首次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XXX则是近代第一位提出教育学著作的教育家,XXX则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XXX则在教育领域表达了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XXX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三乐之一。
XXX则认为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XXX认为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XXX则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因此,教育的定义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一种活动,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生产、娱乐和自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
广义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狭义的教育则是指学校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可以从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三个方面来考虑。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生物本能推动的,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结果;劳动起源说则认为教育是人们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教学高质量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单选·了解)一、教育的概念1. 教育的本质属性(高频考点·掌握·辨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掌握·辨析题)(1)目的性(2)社会性(人类所特有)永恒性社会属性:历史性(理解·单选)相对独立性① 教育具有继承性;(理解·辨析·单选)②教育受其他意识形态影响;③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影响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理解·辨析题)包括①学校教育②社会教育③家庭教育可以是有组织、自觉的或者系统的;也可以是自发的、无组织的或者零散的。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理解·辨析)特点: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学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了解)二、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1. 教育三要素(了解·选择题)教育者为主导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影响为桥梁2. 三者关系(理解·简答·单选)① 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②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③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④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影响为桥梁(高频考点·理解)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学说(理解·单选)神话起源说:教育由上帝创造。
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所持观点。
生物起源说: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整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总结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2、墨子:“兼爱" “非攻"3、道家:老子和庄子《道德经》“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4、《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5、朱熹:1、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论述;2、提出“朱子读书法"6、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7、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万世师表8、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9、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10、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11、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12、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1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15、卢梭:《爱弥儿》,开辟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16、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17、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8、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19、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20、布鲁姆:三维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1、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22、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23、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24、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义:1、教务的概念“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基本能力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2.教育目标的特点和分类:教育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按照发展层次的不同,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人生发展目标等。
3.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包括智力发展、情绪与行为管理和学习动机等。
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准确评价的过程,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应用等。
二、教育方法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
2.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参与等。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4.教育沟通:教育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包括有效倾听、积极表达和善于引导等技巧。
5.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对课堂秩序和学生行为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自律和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管理1.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结构,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委员会和教师队伍建设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对学校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分配的过程,包括教师资源、资金资源和教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3.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关于教育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包括教育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等。
4.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与家庭合作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合作和家访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学教资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对《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与准备考试。
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教育目标的设置与实施3.教育的性质、本质和功能,教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4.教育家的品质与素养,教育传统与创新二、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与心理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培养5.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对策,教学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设计1.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2.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步骤4.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学实施的影响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目的和任务2.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育评价与学生成长的关系3.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选择,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4.教育评价与学科评价的关系,教育评价的要求五、教育法律法规1.近年来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法规2.《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3.教育与人权的关系,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教育与权力的关系4.基本教育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教师的法律地位与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六、教育事业管理1.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2.教育行政组织与决策体制,学校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3.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教育管理效能的评价与提高4.教育管理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教育管理中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考生复习与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一、教育教学知识考点
1. 教育心理学
- 研究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 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影响
-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教育学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教育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
-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3.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 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与指导原则
二、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教学设计与实施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
2. 教学管理与评价
- 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与方法
- 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教学技能与教育实践
- 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职业道德与师德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的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assistance.。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可太重要啦!就像建筑师对于大楼一样,教育塑造着学生的未来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教育,孩子们怎么能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2. 教学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哟!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种适合学生。
比如启发式教学,不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嘛!
3.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不就跟种子发芽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你看,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健康长大呀,是不是?
4. 课程的设计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设计一份美味的食谱,得考虑营养均衡。
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哟!
5. 学习动机多关键呀!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怎么跑得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向前冲呢!
6.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如同给树苗修枝剪叶,让它能笔直地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多么重要呀!
7. 班级管理可不容易呢!就像是管理一个小团队,得有方法有策略。
只有管理好班级,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呀!
8. 教师的专业素养那是必备的呀!这就像战士要有精良的装备。
只有自身素养过硬,才能教好学生嘛!
9. 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很大呀!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考点都是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超级重要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教育法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等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下面将202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备考复习。
一、教育理论1.教育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主要功能包括教育人、培养人、启发人、约束人、评价人等。
2.教育的基本原则:个别性、社会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等。
3.教育的基本任务: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能力培养。
4.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启蒙主义等。
5.教育的发展规律: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等。
二、教育法规1.《教育法》: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和性质,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原则、制度等。
2.《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3.《中小学教师法》: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要求、职责和权利等。
4.《学校安全法》: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5.《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和义务教育的基本制度。
三、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课程标准是制定、实施、评价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程标准。
2.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重心的转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
四、教学原理1.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活泼性和生动性。
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3.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
五、其他知识点1.学生心理特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包括孩子的学习兴趣、动机、心理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
(3)巩固性原则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主要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8)量力性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道尔顿制: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特普朗制:“灵活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开发与生成的教学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测验的质量指标:
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测验的准确性);难度;区分度;
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
要求:要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Leabharlann 展的规律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育制度
(1)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总的要求,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课程组织
(1)课程容: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标准和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和主要矛盾,因此,教育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容和方法,不能一刀切;
不平衡性: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速度不平衡。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关键期和最佳期,事半功倍;
互补性:各个方面的互补,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教育的时候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c.注意的转移:个体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d.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吧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在联系。
(5)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第三章中学教学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3)素质教育的基本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概述
(1)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儿童、社会和学科)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2)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迁移(正、负);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动机的强度。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认知过程
(1)知觉的特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2)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a.注意的围(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意识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
b.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意志力水平;个人的主观状态;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建立合作、友爱、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