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执掌中国的上市公司—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论股市(之二)
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市小说)05
第五章曝光“基金黑幕”一、《基金黑幕》闹股市2000年10月,中国一家敏锐而具个性的杂志《财经》,赫然登出一篇爆炸性长文——《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该文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解析了中国股市基金动作的利种丑态,大揭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对倒”、“倒仓”等违规和违法行为。
随后,这10家基金公司也针锋相对,在数家证券报上联名发表严正声明,指责《财经》恶意炒作,并严重误导投资者。
继而,《财经》杂志又在同类报上发表声明,指出该刊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权让公众知晓有关内幕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股市围绕“基金黑幕事件”热闹非凡。
风雨欲来中国的基金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1992年至1993年曾出现“基金热”,行业发展达到相当规模。
在后来被称为“新基金”的证券投资基金问世前,中国已有基金78只、基金类凭证47只,总募集规模76亿元。
这些基金被公认为规模较小而且运作不规范,市场上称“老基金”。
1997年11月,国务院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后,中国证券市场热情洋溢地迎来了“新基金时代”。
1998年3月底,金泰、开元两只新基金正式问世,由此标志着基金新时代的起点。
此后至年底,共有5只基金粉墨登场,6家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
到1999年,被认为具有“稳定市场”之功效的新基金更获得加速发展,5月有第二批5家基金问世,4家基金管理公司加盟;6月,由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两只基金的“一拖二”办法开始实行,到年底便有9只基金诞生。
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到1999年底,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并上市的新基金总数达22家,其资产总值574.22亿元。
目前,全国31家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规模已达536亿元,净值总和为769.14亿元,在A股市场流通市值中的比重达到11.34%,投资基金在股票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证券投资基金早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广泛地期待为市场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投资者对其“稳定市场”的功能抱着热切的期望。
管理类德隆现象给中国企业的反思
管理类德隆现象给中国企业的反思Investment and stud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life, and there is no better idea.德隆现象给中国企业的反思一.德隆,一个资本扩张神话的终结最近,德隆继创造了自1992年进入快速成长以来,十二年形成了220亿的资产规模、在国内股市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旗下的“老三股”屹立不倒两个神话后,又创造了第三个神话:这家中国资本规模最大的民营产业集团陷入空前的财务危机,并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土崩瓦解,迅速解体. 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面对投资与合作记者的采访,德隆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唐万里侃侃而言:“德隆有一种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这其中含义之一就是我们有着非常完美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行业整合的能力和我们自创的商业模式,这样我们与国外的公司打交道比较容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公司治理模式,所以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不会是英雄般的个人行为,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职业团队精神.”这次政协会议上,唐万里提出“建立产业基金”的提案,批评中国目前融资环境差,缺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融资平台.他说:德隆作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先者,深感在中国金融服务业仍然非常的落后,金融业的开放程度还不够,尤其是直接融资这块还是非常的弱,贷款能力有限,再加上现在的证券市场不景气,企业的直接融资的能力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2004年4月,唐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言:“如果我们能智慧地创造出一种机会最大化、资源最优化的商业模型,完全能集成相应的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要素资源,用较短的时间,打造出若干世界级企业,取得规模化的全球市场份额.”时隔两个月,以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的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2004年6月3日,上海银监局举行通报会,要求各商业银行积极申请查封德隆系在沪的所有资产.6月8日,上海的商业银行状告德隆借款纠纷案首次开庭;同日,德隆旗下中富证券上海总部也被查封.自五月份以后,德隆的管理团队基本上销声匿迹,而债权人仍在到处追寻德隆资产;政府采取应急措施保护金融安全;监管机关已经开始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二.不同评价隐含着专家、学者的社会责任德隆的崛起早就引起经济理论界的关注.德隆的“产业整合”、“战略投资”、“产融结合”、“金融运作”、“国际并购”以及庞大产业王国的管理模式,曾经是专家、学者探究的生动案例.其中,青年经济学家李建立博士主笔的战略德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和管理咨询专家夏柳伟先生等着打造德隆竞争力——国际咨询机构与德隆合作侧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当属记述德隆成长的代表作,前者凝结了近2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心血,后者得到了着名国际咨询机构的协助.除此以外,许多着名经济学家也在不同场合对“德隆成功模式”做出评价.某着名经济学家曾经总结道:“新疆德隆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他们的做法是,把证券市场作为企业整合的手段.”钟朋荣先生认为,资本经营要做到两个结合,即资本经营与产业整合相结合,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相结合.德隆的成功在于四点:通过控股国外的某个公司去控制国外市场;二是用现代科技发现和提升传统产业新价值;三是搞产业整合;四是把资本经营作为产业整合的手段.但是,对于德隆裂变式扩张的经济运作模式,也有一些专家持不同看法.2001年,有人在新浪网上发表文章,指出德隆已经绷紧的资金链条对于“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等三驾马车”过度依赖的潜在风险,表达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士的担忧.着名的经济学家,素有“郎监管”之称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郎咸平始终对德隆的运营模式持激烈批评态度, 他多次指出:德隆问题的原因在于,德隆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结合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失误.而资金链条的紧张是其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必然结果,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只是德隆问题爆发的催化剂而已.德隆事件,其累及范围之广,涉及行业之多,社会破坏力之巨,国际影响之大,在中国改革20余年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德隆事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重大变故,其产生的深刻的历史背景、复杂的社会条件、从盛极一时到迅速败亡的演变轨迹、德隆现象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给予政府、企业界和公众的启示等,都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的讨论与反思.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经济研究存在着“错位”现象,其中多数研究停留在对于成功企业的案例总结上,起着为企业“鸣锣开道”、“保驾护航”的作用.迄今我们看到的盛极而衰的企业背后,大多可以看到过去一些专家、学者的正面点评、大加赞扬的身影.这种“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较粗放,真正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的发展特点、运行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很鲜见,而简单地引经据典、评点赞颂的较多;二是功利性,有些企业借助“名人效应”,出巨资邀请专家、学者着书立说,树碑立传.当经济理论研究蒙上功利色彩的时候,很难再保持研究成果的客观水准,更无法严肃地进行企业经济研究;三是滞后,与美国管理经济学者的实证研究不同,目前我们一些专家、学者侧重于对于企业成功经验的描述、归纳与总结,而较少依据经济理论、能够获得的数据资料以及对于现状的考察做出审慎的评估和前景预测,从而提供极具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四是浮躁.基于社会基本面的普遍心态,目前就企业经济研究而言,缺乏具有理论深度、规律把握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与我们的管理研究学者很少能真正深入到企业经济活动层面中去有关.笔者认为,以德隆现象的研究为例,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济的研究学者,应该自尊、自爱、自重,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高度关注和重视对于企业的研究.而我国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以及经济理论研究的滞后,迟早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支付不菲的代价.三.从三株、巨人到德隆——中国企业大起大落的相同轨迹“先天不足”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仅总体上运营管理水平很低,资产的总体质量也较差.许多民营企业设立之初就不规范,在经营过程中出于经营规模、融资贷款、设法避税、转移利润、资金腾挪、逃避风险等需要,形成了机构众多、资本虚置、股权结构混乱、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等制约企业发展、导致衰败危机的问题.笔者曾经深入考察过一些在当地较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发觉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发展脉络.一般都是以同一笔资金,根据某种需要,辗转注册成立了数家企业,形成一个集团的架构.然后,在开发经营机会的同时,利用这些企业的不实虚置资产和业绩,以抵押、担保,甚至重复抵押等方式进行融资套现,支撑企业的经营运作.而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生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吞噬着企业的现金流,又必须不断以新的更大的资金融入维持还本付息和资金消耗.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除非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或是遭遇某个偶然的成功机遇,获得巨额的经营回报;或者得到持续的资本支持,否则很难长期维持下去.正如财经周刊撰文指出的: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在靠银行的输血维持着表面的繁荣,其本身是缺乏造血功能的.一旦银行停止输血,企业的结局就是衰亡.根据企业组织行为的“相对效果理论”,企业在成长初期为生存而采取的许多急功近利的行为,必然成为在某一阶段、某一时点、某种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障碍和危机诱发因素,这是符合辩证法和经济规律的.笔者调研的某企业,前几年引进外商创办合资企业,为了提高中方资产价值和投资比例,将土地和建筑物价值高估,曾作为招商引资的经验.但时隔两年,企业重组改制中设计MBO方案,对于当初作价较高并已经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这部分资产,已经无法再回复它原有的价值形态,造成改制进程受阻的局面.我们在分析中国由盛至衰的企业案例过程中,发现同样的规律.一个生动的案例就是德隆“老三股”的托盘,为了护住德隆系的资金盘面,避免股价大幅缩水,在连续几年的股市低迷中,德隆的“三架马车”始终维持在较高价位,虽然支撑了德隆以资产、股票抵押、质押进行融资的大局,但同时却成为挥之不去、欲罢不能,必须以极高的代价偿付的无底洞,最终成为崩盘的导火索.在近年不断倒下以及一些早已风光不在、勉强维持的企业中,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共同的规律.笔者针对德隆、巨人、三株三家企业的关键数据作了一个基本情况的比较:表一:三家企业基本情况比较表二:三家企业基本结构比较从以上两个表所作的比较可以看出如下问题:1.德隆的生存期间最长、规模最大、坍塌最快;而三株生存时间最短、规模最小、衰亡最缓慢.2.三家企业失败的导火线都是现金流,失败的根源都在于快速扩张.3.德隆做的是高端行业,巨人做的是中端行业,三株做的是低端行业,而高端行业具有更大的风险.4.德隆的管理团队是以海归派为主的精英团队,运做手笔大、理想氛围浓、具有挑战规则的胆略;巨人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知识团队,创业冲动欲强烈,但底蕴不足;三株是以各地营销人员组成的团队,知识结构不一,成分复杂,管理薄弱.5.由于以上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三株失败的原因是市场失控;巨人是投资失控;而德隆是全面失控.尽管关于德隆,人们能够历数其创造的经济概念:产业整合,全球并购,资产共享、资产改善、资产创立、资产裂变,等等.但从上面的分析比较,以及逐渐被披露的德隆违规操作、商业投机以及地下圈钱等许多黑幕,我们可以看出,德隆毕竟没有超越“草莽”民企的旧臼.用一位政府官员的话来讲:德隆的模式,最独特的地方不过是德隆一直在大规模高成本地融资,以钱开路.这种模式必然是成也是钱,败也是钱.四.从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看中国企业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2004年1月,“2004中国新视角”搜狐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媒介报导中,为应邀出席论坛的中国企业家们冠以辉煌的头衔“中国最顶尖的商业领袖”.这不仅属于传媒的“媒介事件”操作手段,实际上相当程度地反映了对于中国企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估价以及浮躁心态.德隆的“蹒跚学步”无论是德隆的决策者自己,还是“德隆模式”的研究学者,都反复标榜德隆独特的战略思维、卓越的运作技巧和强大的执行能力.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唐万新说:“德隆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借助中国资本市场的力量,对没有形成高度垄断的行业进行市场重组.”一位学者归纳了德隆资本运营的三大特征:一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进行广泛融资;二是利用强大的融资能力通过一级半市场以股权转让方式连续并购上市公司;三是以并购后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强有力的融资功能,对其所在的传统产业进行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整合,形成强大的战略投资体系.可以看出,德隆所谓“产业整合”的全部运作都是围绕着“融资——并购新的强大融资平台增发、担保、抵押、质押、信用——再融资进行更大的并购产业整合”的螺旋式循环进行的.综观自1992年至今德隆飞速膨胀的历史,无一不贯穿了这一主线,而所谓的“产业整合”仅仅是疯狂并购扩张的代名词,没有注重以传统产业的变革、价值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为基础,而这恰恰是传统产业对社会的价值和相互依存关系之所在.笔者认为,在德隆盛极而衰的曲线中,可以隐约看出GE对德隆管理团队的深刻影响.GE的“数一数二”战略、GE的多元化产业模式、GE的扩张战略、GE的国际化战略等等,都可以在德隆的历程中寻到蹒跚学步的痕迹.这一点,不仅仅是由于在德隆以高昂代价吸纳的以“海归派”为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其中包括原G E中国区总经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德隆发育期的不成熟与渐入青春期的迷茫.我们应该向GE学习什麽以1999年上海“财富全球论坛”为标志,中国企业开始了思维的躁动.“做大做强”、“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国际化战略”、“冲击500强”等成为许多企业的雄心壮志和奋斗目标,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将此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指标.曾几何时,对于中国许多颇具规模的企业来说,GE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杰克韦尔奇的思想是我国企业家的圣经,我国某些企业总想从GE那里找到成长的捷径和解脱困境的现成答案,并由此演义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案例一:1999年,在99'财富全球论坛对话会上,我国某着名企业家向杰克韦尔奇请教,GE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麽杰克韦尔奇思忖了一下,回答:保持10%的淘汰率.这位企业家回到工厂,立即将韦尔奇的经验付诸实践,要求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提出本单位的10%按比例的年度淘汰计划,并逐级上报.可是,这种西施效颦的硬性模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一些部门人员精练,但也必须按比例四舍五入申报淘汰指标,造成员工心态不稳.一些人员较少且员工优秀的部门实在无法贯彻,主管无奈将自己列入淘汰对象上报.案例二:2000年,某拟上市股份公司,总资产规模只有1﹒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6000万元,正在上市辅导期间,公司研究制订未来3——5年发展战略,董事长受“做大做强”概念冲动的影响,力主将企业5年资产规模的战略目标设定为50亿元人民币,后经咨询顾问的反复论证才遏制这种非理性冲动.案例三:某市一家民营制造企业,资产规模约4亿元人民币,年产值2亿元.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实现产业规模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内有影响的企业,企业管理基础比较扎实,市场前景光明.当地政府亦对这家企业寄予厚望,期望在短期内“做大做强”,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求企业5年内做到100亿元的市场规模,后经企业多方设法,才勉强降到50亿元.以上三个都是真实案例,并非杜撰.在我们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外,更多的,是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特征、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认知贫乏,以及由此引发的非理性思维和盲目冲动.那麽,我们究竟应该向GE学习些什麽呢GE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道:“我们并不称自己是世界管理思想的开创者,但我们敢称自己是最渴望追求伟大点子的人.不论这些点子的来源如何,只要是好点子,我们都极力欢迎.我们毫不胆怯地采纳并应用这些新点子.”在这里,杰克韦尔奇提出了两个中国企业家应该深省的问题:一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是管理思想的开创者;二是GE追求和广纳博收的是好的和新的“点子”而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以政府为主导,树立了许多优秀企业的样板,作为全国学习仿效的典范.从80年代初学习海盐衬衫总厂到近年来国有企业学邯钢、学海尔,希望按照同一模式造就一批成功的企业群体,从而提升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企业发展水平.这不仅仅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而且缺乏对于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的基本了解.任一经济单元对于市场的适应区间和竞争力的本源在于其与其他经济单元的适应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需求平面上的分布,这就是差异化竞争的意义.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差异化”对于战略决策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据此研究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定位.一味模仿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跟在别人后面拷贝模版,照抄照搬,是一定要失败的.关于GE与德隆战略扩张模式的比较尽管关于德隆的失败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笔者认为,德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正确且明晰的全面、完整、系统的战略体系.一般说,扩张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或阶段性战略而制订并实施的局部战略,这种局部战略需要具备或服从几个基本要求:1.服从总体或阶段性战略的目标并成为其中的一个战略单元;2.享受和运作总体资源规划中的战略配置;3.保持在总体战略或阶段性战略框架内与其他战略单元之间的协调与配合;4.构筑为实施总体战略或阶段性战略所需要的资源生态环境;5.创造增强总体战略地位的成熟价值.考察德隆近年的扩张曲线,几乎都是以融资、收购,再融资、再收购,控制具有融资造血功能的产业为中心的急功近利经营行为,而扩张速度之快,根本无法踏踏实实做好一个企业.最严重的是,上述所列扩张战略应服从于整体战略的几项基本要求都未能体现,呈现规模失控、不择手段地缓解短线资金饥渴的败落局面.反观GE,发展脉络则截然不同.80年代初Jack Welch为GE制定了四个明确的战略目标:1. GE所经营的每一种产业,都必须在其相应的世界市场上数一或数二;2. GE应能将其全部资源,集中于它认为至关重要的产业和业务方面;3.公司传统的产业结构必须彻底改变,大幅度提高高技术和服务业在全部公司产业中的比重;4.要实现高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的发展速度.而为了实施这些战略目标,Jack Welch采取了完善的战略执行手段,其中,通过关、售、买、并等资本运作手段,实现围绕总体战略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是重要的一环.1986年,GE一举完成了美国非石油业的最大兼并案,以6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有名的RCA公司.兼并一年后,GE成功地使自己的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9%,积聚了20多亿美元现金,具备了实施下一个收购行为的能力.1987年,GE已经拥有从飞机发动机到、发电设备、工业自动化、工业材料、银行、传媒等十四个产业集团,年营业额400多亿美元,纯利润30亿美元,在美国最大的500家企业中位居第三.90年代末,GE连登国际5 00强榜首,2002——2003年,GE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美元,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五.另外,从股市表现看,GE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市值稳定地赖于其无可匹敌的骄人业绩,而德隆系“老三股”的股价完全脱离了实际价值,靠庞大的资金运作维持坚挺不落.2001年8月8日,新浪网刊登一篇分析文章,代表了有识之士的担忧:一种可能是德隆在长期的“资本运营”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自有资金的比例较高,可以抵御较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它的资金链要坚固的多.假如是这样,无论德隆系、关联机构还是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都可以松一口气了.……另一种可能就不那麽美妙了.然而,今天发生的事恰恰被不幸言中.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尖锐指出:“我不认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有能力应付如此大德隆规模的多元化经营”,“一个企业的毛病不是有没有投资机会,即使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企业不能精益求精的话,结果还是悲惨的.”“我国民营企业是如何成功的就是找到一个切入口,找到一个好的机会,突然发起来的.管理水平是欠缺的,仅仅凭过去成功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悟性,就能够做到这一步GE吗”中国企业距离世界有多大差距1.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及创新能力德隆的战略目标是整合中国的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意图“以短时间打造世界级制造企业集团,在竞争力优势快速凸显的基础上挑战、重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使中国能真正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而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多大差距德隆的“传统产业整合”以及重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蓝图具有多少可行性据世界经济黄皮书等资料统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统制造业总体上落后20年.其中几组数据发人深省:我国机械工业主导产品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的约占30%,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约占40%,达到60——70年代国际水平的约占30%;我国大中型企业生产的2000多种主导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是美国机械工业产品平均生命周期的3﹒5倍;1995年,美国制造业的新产品贡献率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2%,而我国1997年仅为5﹒9%;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为75%——95%,而我国仅为15%——30%;按市场份额计算的机械工业市场集中化指数,美国为58﹒4%,日本为53﹒4%,我国仅为7﹒5%.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参加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200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仅占全球GDP的百分之三点七,为美国的百分之十一点五,为日本的百分之二十多.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卡洛斯马加里尼奥斯说,中国已经日渐成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仍需一段艰苦过程.另外,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有专家指出,同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得十分单薄.从行业分析可知,我国的轿车工业目前不具备独立开发新车型的能力,发动机的多气门技术、底盘中的自动变速箱、电子仪表、自动导航等基本是空白或处于起步阶段;电子行业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发达国家电子元器件的片式化率高达70%,全世界平均水平也在40%,而我国片式化率不到10%.世界500强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占全球研发费用的65%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20年前,GE的研发中心就拥有12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还雇用800多名各类科技人员,占用12栋大楼,每年投入15000个研究项目.80年代中期,GE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00多亿美元包括政府项目,占年销售额的10%以上.资料显示,GE1986年获得美国专利的发明达1014项,居美国及世界首位.而如今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4%左右.技术上的差距比规模上的差距更可怕,没有独占性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壮大的,如果技术无法赶上世界水平,中国企业追赶跨国公司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2.企业规模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只有世界500强的%;2003年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为46.49万亿美元,中国500强企业只相当于7.11%.2002年我国500强平均营业收入只有世界企业500强的%;2 003年,世界500强营业收入为13.73万亿美元,而中国仅相当于世界500强的6.12%.从利润水平看, 2003年世界500强企业共实现利润1335亿美元,平均利润为3.7亿美元,而中国500强企业当年共实现利润423亿美元,只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的32%.2003年美国花旗集团一家企业的利润就达153亿美元,。
谢国忠:2012年股市、楼市泡沫终将破灭
谢国忠:2012年股市、楼市泡沫终将破灭不管是经济繁荣,还是经济萧条,谢国忠显然都是一个耀眼的人。
在萧条的时候说萧条,这很容易,但是在繁荣的时候说萧条,就显得有些难得。
2008年中国股市最火爆的时候,谢国忠曾经预言股市要跌,很多人认为他是在哗众取宠。
这一次股市回暖的时候,很多专家都认为寒冬已经过去,但是谢国忠依然不赞同,认为这仅仅是一次熊市中的反弹。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并不以大众的愿望为指南,所以,人们看到了谢国忠的与众不同,认为谢国忠是一个经济唱衰者。
其实不然,“我做这个工作,研究经济,研究股市,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经济有其规律,有涨就有落,人们只是看到了我说坏,没有看到我说好。
”谢国忠说。
发现经济的规律你是一个经济唱衰的人吗?对于被多次问及该问题,谢国忠的回答是:很多人认为股市的好坏和经济学家唱涨唱衰有关,全部错了。
经济本身有规律,有涨有落,有好有坏,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谢国忠说:“就我个人来说,唱涨或者唱衰没有意义,只能说是做出了一些自己的预判,1999年的时候我写文章说科技泡沫要来了,2003年的时候我写文章说经济将在未来几年里上行,2006年的时候我写文章说2008年世界经济将会遇到危机,去年冬天我写文章说今年下半年股市会反弹。
这些过程里,有好有坏,可是人们只记得我说坏了,没记得我说好的时候。
”“其实从经济学上来说,预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经济或股市并不以人的预测而改变,但是人都希望有奇迹发生,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也就有了预测。
中国人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把股市和GDP联系起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增长的快慢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呢?历史证明,经济增长快的时候,公司往往是在贴钱,以此扩大生产,搞数字概念,老百姓并没有因此赚到钱;相反,不断重复的生产和扩张带来的最终并不是财富,长远来看,不是经济发展的良途。
”谢国忠认为。
如何判断经济规律谢国忠又是如何做到对经济预测的准确性的呢?谢国忠认为:“判断经济走向,关键在于发现其中的非理性因素。
中国股市名人全纪录
中国股市名人全纪录金融市场之父-管金生在中国金融中心上海。
提篮桥的哎叹声能跨越黄浦江传到人声鼎沸的金融市场,提篮桥监狱内﹐关押着一位身材不高﹑曾经在比利时留过学的金融家--管金生。
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中国对市场快速改革感到恐惧的代名词。
即使是在爬满了常春藤的高大红墙内﹐这位曾经的中国金融市场之王﹐仍然对与的上海商业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能够着手进行的最基本和影响最广泛的金融现代化措施之一﹐就是向债市重新引入对冲产品﹐尤其是债券期货。
然而﹐在政府赖以获取大部分资金的市场中﹐引入期货交易会导致市场力量挣脱束缚。
管金生1995年的那次投机活动引起金融市场巨大的混乱﹐以至于中国禁止了一切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并将他送入监狱。
一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高层管理人员最近被问及管金生的情况时﹐他立刻眉头一皱﹐他认为﹐有管金生这样的案子作为前车之鉴﹐监管部门对重新推出国债期货肯定会非常谨慎。
管金生其人颇具传奇色彩。
他是江苏省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加入到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曾与香港的李嘉诚合伙做过一次生意﹐并被《中国日报》称为“老板”。
甚至在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的时候﹐他就誓言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美林公司”。
他以前的一位同事最近在接受道琼斯通讯社采访时这样称呼他﹕“中国证券市场的奠基人之一。
”管金生是1995年国债事件的主要操纵者。
他最终被判入狱17年﹐监管当局则在此事件后下令禁止了国债期货交易。
这场巨大风波也被称为“中国巴林”事件﹐因为就在同一周﹐英国巴林银行因期货交易损失巨大而倒闭。
据接近管金生家庭的一位消息人士称﹐管金生目前仍然被囚禁在监狱中﹐这驳斥了中国市场上关于他已经住院治疗﹑他成了一个木匠﹑他已离开中国﹑甚至重返中国金融圈的传言。
管金生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在1988年他39岁的时候创办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此前﹐他曾留学比利时攻读金融与法律。
他凭借市政府的资金﹐使万国证券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最大也最有活力的证券公司﹐而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充斥着传言和肆无忌惮的投机者。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大事记 (2000-2009)更新
2000年4月吴江丝绸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
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
”,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
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有研究员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
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
”“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
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
被套股民比比皆是。
“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中国股市十大传奇人物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
中国股市十大传奇人物——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专业投资者的家园,请关注“凤凰证券”曾经,国内最大、战无不胜的万国证券,一日而亡,震惊中外,以至于英国《金融时报》称1995年2月23日此一天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从本期开始,小编将带你去缅怀那些传奇,尽管时代变迁,但市场却还是那个市场,且让我们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股市,淡看涨跌。
本期人物:管金生人物简介: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
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
1947年5月19日,管金生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穷僻的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
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后赴比利时留学深造。
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并表现出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的极大兴趣。
管金生为此热血沸腾,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在上交所的建立过程中,管金生功不可没。
当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
一句话,他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
管金生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人物语录:谁在这个时候离开市场,那才是真正的赢家,而如果依然留在市场上,这些赢来的钱一点点都要还掉的。
但是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战胜的,很少有人会抵制诱惑离开市场,因此股市上也很少有真正的赢家……中国“证券教父”生死录1995年2月23日,对于众多证券市场大鳄来说,这是难以忘怀的一天。
这一天,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场大厮杀。
有人从此发家,有人锒铛入狱……然而,它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经济人物]--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京城四少)简介
[经济人物]--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京城四少)简介来源:会计学会的日志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也称京城四少,指钟朋荣、樊纲、魏杰、刘伟四个人。
学教授。
曾在我国乡、区、县、中央四级党政机关工作。
一九八八年初,因在《经济日报》发表两篇较有分量的文章,被中央领导点名调入北京,参与中央书记处组织的关于工资、价格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随后留在中央办公厅工作。
1993年,他与北京一批经济学家一起创办北京视野信息咨询中心。
10年来,在他的主持下,视野咨询中心专家团队制订了大庆、三九集团、海南机场股份公司、北京东安集团、河南华信资金市场、级市和河南济源、新郑、湖北老河口、温州平阳、苍南、瓯海、河北遵化、福建福安、云南罗平、山东寿光、山西潞城、浙江武义、河南滑县、山西左权等20多个县级市的发展战略方案。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男,汉族,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1953年9月生,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96年起任现职。
魏杰,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
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
谁抓住了中国企业的命门
于法律 的羽翼之 下实现最 大化的维权
司前几 年在华 申请的专利恰恰又 是几 年后我 国国 内重 点发 展的项 目。如涉 及C MA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技术产品 , D
美 国一 家公 司在华 申请了约 2 0件专 Y
主张 , 使对方陷入被 动与瘫痪状 态 , 而 且能够 通过技术 的无形化移植 和新开
跨国公司专利攻击的 目标 。
据 调查 ,外 国企业计划进 军中国 此 ,跨 国公 司往往通过 抢注专利和 商 标 的方式 对 中国企 业进 行提 前封 堵 , 或者运 用它早已埋 伏好了知 }产 权壁 只 垒拦截 中国企业 。如有 人经专利 检索 调查发现 ,美国 P A公 司在 中国申请 . C
性, 因此 , 专利 技术等上升为一种国 将 际标准就 成为 国际贸易竞争 的最高境
界。 如欧盟的《 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 指令 》 关于在电子设备 中禁止使用 和《 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 将 自己的 电子技 ,
术上 升为两个环 保标准 ,仅此 项就 使得 约 3 0亿元的 中国电子产品 出口 0 被挡 在关外 。而美国高通公 司则通 过 拥有 10 4 0多项 ④ MA专利 ,成 为坐拥
r
I
l由
蔓 琶 ^^
堪 r 1 {
维普资讯
2 %以上 , 0 因此 ,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 无形 资产 大大超过 其有形 资产在跨 国 公司 中屡见不鲜 ,如美国的 Am e 公 gn 司 , 资产 评估总值为 lO 其 5 亿美元 ,而 其有形资产仅为 2 ', 5f美元。 仅如此 , Z 不
产 权官司如今 已经成为 中国企 业心中
无 法抹 去的 阴影 ,同时也预示着 跨国 公 司与 中国企业在知 识产权地带 的激 烈碰撞拉开大幕 。
中国资本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被称为“金融黄埔”的央行研究生院的首届毕业生,到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再到央行、证监会官员,他总是在向更远、更高的目标挑战,并时时刻刻凭着自己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去发现、研究、引领、解决金融运行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2001 年,任职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司长的夏斌,面对日常繁重的整顿信托公司和金融秩序事务,“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写下了《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唯一中介目标》一文。这篇文章不但在央行内部引发了争论,在决策层、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反响。事后,该文被评为当年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这篇论文对其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被列为“一号提案”。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他指出,根据现有国情,中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可采取“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二板市场。
2004年6月正式开盘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正是深交所接受他有关“三步走”的建议设立的。2010年推出的创业板,时下如火如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很多想法也发韧于此。
有人评价,管金生是国内第一个对证券有真正认识的金融家,他的很多思想可以说是超越时代。在万国发展的初期,管金生四处演讲,走遍全国各地,把银行、政府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
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万国证券有十多个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被塞在麻袋、旅行袋里运回上海,倒卖套利。这种生意让管金生挣得盆满钵满。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此。
中国股市历史
1996年的上海股市犹如一个大转盘,从年初的500多点,一直冲到1250点;深圳股市更是疯了,从年初的900多点冲到了4200点。
网下认购买新股票需要上门带现金
1996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今起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决定调低包括交易年费在内的七项市场收费标准。
1992年2月2日,发行联合纺织我国第一张中外合资企业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电真空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进行1992股票认购证首次摇号仪式。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沪指当天从616点蹿至1265点,仅仅3天,又登顶1420点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
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
郎咸平谈股市
郎咸平谈股市、谈经济学家全国最无助的人群就是中国股民 (1)中国股市即使上行也是十分危险的 (2)那些侵吞了国有资产的人还得要他吐出来 (3)中国经济学界唯一值得敬重的是邹恒甫 (4)郎咸平其人: (5)在2004年的夏秋之交,在中小股民的内心,在中国经济学界,在传媒的风云榜上,人们又一次见证了信息时代的一个传奇。
仿佛一夜之间,郎咸平,这个普通的名字通过平面媒体继而由网络媒体的放大炒作,为经济学圈内外无数人所知晓。
这位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的“海龟派”经济学家,在大陆众多经济学人尚未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像超级明星一样,在“追星一族”的心目中闪电般地完成了大牌明星的形象塑造。
如今,只要他出现在公众场所,就有很多人围住他,学生、记者不停地追问,大企业家对他其敬畏有加。
郎咸平兴奋地奔走于讲座与媒体之间。
他自已也承认:“我是一个喜欢生活在闪光灯下的学者。
”2004年6月17日,郎咸平打响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大炮狂轰TCL、格林柯尔等巨头。
郎咸平质疑TCL产权改革方案。
2004年08月11日,郎咸平质疑顾雏军,“七板斧”伎俩席卷国家财富。
郎咸平将顾雏军的巧取豪夺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
从6月17日郎咸平质疑几家知名企业的产权改革到现在,历时3个多月,围绕国企产权改革的大争论似乎没有完全结束,郎咸平自己在不同的场合却说,“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我未休战,我将战斗到底”。
郎咸平为中小投资者大声疾呼,大胆质疑股市中的种种怪现象。
此间有媒体称,郎咸平之“骂”名之于大陆财经界,可追当年李敖先生之于台湾政界!有人说他是敢于直言的斗士,有人说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也有人说他是“疯子”经济学家。
“郎监管”、“斗士”、“教父”;“流氓教授”、“三无教授”……褒贬不一。
郎咸平则自认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
2004年9月底,在烟雨朦胧的东湖之滨,记者见到了前来武汉大学举办讲座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
钟朋荣简历_钟朋荣简介-中国讲师网
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央办公厅研究员----钟朋荣擅长领域:品牌战略| 战略投资| 经济学家擅长行业:电力能源金融保险政府机关房地产讲师简介:著名经济学家。
因为他的学术成果卓著,在90年代初期曾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四小龙”之一(另三位是樊纲、刘伟、魏杰),北京的学术界和新闻界将他们称为“京城四少”。
他是一位高产经济学家。
在《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等全国权威的报刊发表经济论文数百篇,不少文章被大量转载;在人民出版社等全国知名出版社出版了18部经济学专著。
他是我国较早研究通货膨胀的专家之一。
1987年出版的《中国通货膨胀研究》是国内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一本理论专著,1990出版的《中国涨价风波》又从现实层面对中国通货膨胀作了深度分析。
最近他所演讲的“通货膨胀与企业对策”的专题演讲非常精彩、非常适用。
专注领域:宏观经济主要著作:《百条治国大计》、《宏观经济论》、《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中国涨价风波》、《十年经济改革》、《钟朋荣集》、《解开中国改革的联立方程》、《跨世纪难题》、《三角债》、《中国金融新现象剖析》、《财政金融论》、《民富论》、《中国企业留神十大陷阱》、《网络时代重构中国经济》、《国策论》、《中国企业为谁而办》、《勤劳人的经济学》授课特点:作为经济学家,他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作为政府官员,他对政府运行机制有深入了解;作为咨询专家,他了解企业、了解企业家、注重实战操作;作为演讲专家,他内容深刻,语言独特。
培训客户:为大庆、三九(上市公司)、哈高科(上市公司)、湖北天发(上市公司)、湖北清江公司、湖北美岛、南风集团(上市公司)、包钢稀土(上市公司)、杭汽轮(上市公司)、杭州电信实业、浙江南都电源、浙江横店、浙江雨田、浙江华立(上市公司)、义乌小商品市场、陕西建设集团(上市公司)、宁夏青龙公司、黑龙江大正集团、新疆德隆、海南机场公司、河北冀衡集团、郑州机场公司、豫密药业、山西潞安矿物局、永煤集团、北京东安集团等全国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制订过战略方案和改制方案。
WTO与中国企业发展战略
原动力装置 原动力装置 原动力装置 原动力装置 原动力装置
代理人 代理人 代理人 代理人 代理人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
交易成本
➢ 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 ➢ 讨价还价的成本 ➢ 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 (信用成本) ➢ 物流成本
a、仓储成本
b、运输成本 c、损耗成本,其中包括能源消耗:
生铁——冶炼钢材
企业管理成本
1、官僚作风 a、多层管理人员的费用 b、官僚决策的不灵活性、迟钝性 c、经理人员控制不同业务的困难 d、办公室政治斗争中的浪费(影响成本)
2、代理成本 a、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b、由于信息不充分,很难对代理人进行评 价和监督 c、代理人用信息优势、权力优势,谋取利益
企业管理
优 对信息比较灵敏 有领导、领导者的 势 激励机制较强 权威,便于各环节
之间的协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 本
交易成本 费用
官僚作风 代理成本 逆向选择
市场交易关系背后的激励机制
➢ 每个企业都有一架原动力装置,企业数 量多,原动力装置也就多,整个经济的 原动力总量也就大。
➢ 原动力装置,即来自产权的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8.1521:06:4921:06Aug-2115-Aug-21 12、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21:06:4921:06:4921:06Sunday, August 15,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521.8.1521:06:4921:06:49August 15, 2021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8月15日星期日下午9时6分49秒21:06:4921.8.15
谁来主宰中国的上市公司
谁来主宰中国的上市公司
钟朋荣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中国某些上市公司为所欲为,鱼肉股民,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在严惩作恶者的同时,也要研究产生这些作恶者的制度基础。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是上市公司种种弊端的重要制度根源。
国有股一股独大,在实际运行中表现为关键人“一人独大”。
这些人既不是所有者,原本也不是企业家,无论是产权激励还是个人能力,都难以保证这些人对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钟朋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音乐课由谁来主宰 [J], 杨柳
2.大数据时代谁来主宰个人数据 [J], ;
3.谁来主宰你的未来直击首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国峰会2016 [J], 叶冬东;
4.谁来主宰热搜 [J], 张灿灿
5.谁来主宰体坛?——中国体育文化现象透视 [J], 马军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中国人造饭碗——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访谈录
为中国人造饭碗——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访谈录
项茂奇
【期刊名称】《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国企改革步子的加大,我国经济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产品大量积压,许多企业破产倒闭,随之产生了一个令各级政府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工人下岗即失业问题。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项茂奇
【作者单位】《宁波经济:财经视点》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发展战略--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剖析企业发展战略 [J],
2.区域发展战略:产业、体制、形象及其他--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访谈录 [J], 宋宏
3.钟朋荣,他终生的追求是──为中国人造饭碗──访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 [J], 王永林
4.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纵论2004’中国民营经济投资热点 [J], 江耀进
5.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就论中国企业八大陷阱 [J], 尚全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钟朋荣为股市出五招
钟朋荣为股市出五招
佚名
【期刊名称】《互联网周刊》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培养了6000多万股民,拥有了1000多只股票,沪深两大股市市价超过数万亿元。
不过,中国证券市场行情诡异多端,险象环生,几乎让所有吃过风险苦头的股民谈股色变。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教授指出,需要建立起一个为投资者负责任的市场。
这个负责任的市场尽管不是说让所有买股票的人都没有风险,但要保证让较多的人能够通过这种市场进行长期投资,通过长期投资,能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为此,
【总页数】5页(P156-1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8
【相关文献】
1.五招养出白胖宝宝 [J], 甸妈
2.钟朋荣:让股市变成彩电市场 [J], 刘丹栋;叶鹏;方韶毅
3.国台办宣布大陆出五招助台企度难关 [J],
4.五招养出“心理强大娃” [J], 吴琳
5.稳定生猪生产安徽出五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意见领袖发言影响股价的事例
中国的意见领袖发言影响股价的事例以中国的意见领袖发言影响股价的事例为题,我们将探讨中国的意见领袖对股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机制。
中国的意见领袖是指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影响力的人士,他们的观点和言论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反应,甚至对股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媒体传播、社交网络和专业论坛等渠道实现。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股市意见领袖对某只特定股票发表观点。
当某位意见领袖发表正面评论或买入建议时,这往往会引起市场的买盘增加,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反之,如果意见领袖发表负面评论或卖出建议,市场可能会出现抛售情绪,导致股价下跌。
一个具体的事例是中国知名投资家巴菲特对中国某家公司的发言。
巴菲特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大师,其言论对于投资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某次媒体采访中,巴菲特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并称其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
这一表态使得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心大增,股价出现上涨。
投资者将巴菲特的意见视为重要参考,纷纷以买入该公司股票的方式来追随他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作为中国的意见领袖,他的发言对股价的影响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巴菲特以其长期稳定的投资表现和成功经验而闻名,投资者普遍认为他的观点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次,巴菲特的言论通常基于对公司基本面和投资价值的深入研究,市场普遍认为他的判断较为准确。
最后,巴菲特作为投资大师的声誉和影响力使得他的观点能够迅速传播并引起市场的关注,进而引发投资者的行动。
然而,虽然中国的意见领袖的发言可能对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首先,市场并非完全受意见领袖的控制,投资者和机构的行为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意见领袖的发言往往是基于其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
最后,股价的涨跌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意见领袖的发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总结起来,中国的意见领袖发言对股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