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
李秉德先生《教学论》读书笔记
4、学思并重
孔子有句论述学习方法的名言,叫做“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 二》)。它精辟地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 系:“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 的深入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5、温故而知新 孔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除此之外还有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突出德育、 由博返约等原则。孔子关于对教学原则的论述 主张,可谓最大限度的顺应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是孔子教学思想中璀璨夺目的精华,时至今日 仍颇富生机,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与借鉴。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涵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 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 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 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 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2.要求 (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 当地联系实际 (3)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4)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布鲁纳的教学思想:
1.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
本结构 2.主张螺旋式课程编制 3.注重早期教学 4.倡导发现学习法
下一页
1.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第二,把所学的知识用圆满的结构联系起来,有 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第三,领会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有利于知识的迁 移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 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可以缩小高级知 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各级教育的贯 通; 第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现实的极其丰富的 教学内容,可以把它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成 为更经济、更有活力的东西(基本结构)”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论
教学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第四部分
并列论
课程论 教学论
并列论
教育学 信分誉支
课程概论 课程发展史
课程设计论 课程实施论
课程开发 课程介绍
课程应 用理论
课程工 程理论
课程基 础理论
并列论 课程论
教学论
教学应 用理论
教学活 动理论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案例开发
教学基 础理论
发展性教学 教学论史
活动教学论 探究教学论
并列论
课程论
教学论
归纳总结
1
2
3
大课程论观 大教学论观
一体化论
4
并列论
你学会了吗?
大教学论观
有碍我国课 程论的重建
第三部分
一体化论
一体化论
坦纳夫
打破课程与教学两
者将的两分者裂综状 合课态 成程, 一个论
问题来进行研究。
课程论 教学论
斯坦豪斯
强调课程与教学
教学过论程中的一系列
相互作用
实践方面
一体化论
课程的实施内容
教学发展方面
课程论
教学论
服务于学校教育改革方面
一体化论
科学视角
课 程 与教学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孔
子
夸
美
纽
斯
赫尔巴特
杜 威
泰 勒
不同著作谈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时,观 点各不相同,有的认为课程论包括教学论,有的认 为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目 录
01 大课程论观
02 大教学论观
03 一体化论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大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教学论概念及理论:A1、教学方法设计: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
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讲授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学园。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4、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组织形式。
7、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论概念及理论:B16、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17、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生活课程”指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
18、大学教育的层次:包含三个有机层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选修教育。
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19\班级授课制: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3教学论第三章-教学性质
“教学如果没有 进行道德的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 目的的手段。道 德教育如果没有 教学,则是一种 失去了手段的目 的” 。
第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尊重生命存在 ,珍视精神自由。 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坚守道德伦理 ,维护社会公正。 第三,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积淀人类良知 、守护精神家园。
五、文化性
3.《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中的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 、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 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二)确定教学概念的意义
(一)教学的定义
1.方法论的思考 2.操作性的定义
四、伦理性
教学的伦理性,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 所承载、所蕴涵、所涉及的伦理意义。主 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尊重学 生的生命存在、珍视学生的精神自由,帮 助学生走向有尊严的生活;应该坚守道德 伦理、维护社会公正,指导学生走向德性 生活;应该积淀人类良知、守护精神家园 ,促进学生走向卓越生活。
二、实践性
教师教学的实践性,就是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文化和自 身的现实建构、具体改变或能动作用 的规定性。教师教学的实践性,主要 体现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交往实 践、价值实践、一种生活实践。
首先,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表现为教学 活动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
其次,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表现为教学 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特殊的生活 实践。
2.你认为本章所分析论述的诸种基本性质,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哪些 方面的积极要求?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方 面的问题?
3.请对中小学存在的体罚现象,进行评论 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课程(学科)教学论是什么
课程(学科)教学论是什么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
教学论课件ppt
总结词
需要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 备
详细描述
实验法需要学校具备相应 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以确 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 性。
情境模拟法
总结词
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
01
总结词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总结词
促进团队合作与沟通
05
02
详细描述
情境模拟法是一种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和问题,使学生亲身 体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
在线教育平台是指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的平台,如 MOOC、网易云课堂等。
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提高学 习效果。
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和学习资源,满足学 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线教育平台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在线教学能力和课程 设计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CHAPTER 05
讨论法
01
总结词
激发思维活跃
02
03
04
详细描述
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 跃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词
需要良好的组织与管理
详细描述
讨论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 织和管理能力,以确保讨论的
顺利进行和有效。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基于实际案例
详细描述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 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 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讲授法
总结词
传统的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讲授法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知识。
讲授法
总结词
适合大班教学
详细描述
教学论第一章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
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的。 教学目的就是恢复人固有的知识,教
教学论
任课教师:崔英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教育? 教学=智育? 教学=上课?
教学与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 学
课外 活动
教育
生产 劳动
社会 活动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 上却是成绩卓著的。孔子在30岁左右,创办私学,开 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 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工作达 四十余年。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 《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 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二元独立论 相互包含论 相互影响论
二元独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影响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相互包含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 教学论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教学论发展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 教学论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 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现在)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任务 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大教学论摘抄
大教学论摘抄
1. 教师的使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2. 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其学习和生活中的能力。
3.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互动的。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教学应该注重创新。
教师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5. 教学应该注重评估。
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导师。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提供教学帮助,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什么是教学论
关于教学论的思考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的概念在学术界是讨论已久的问题,主要的观点有: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教学论是关于教学的一般原理;教学论是研究教养的一般规律;教学论是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的艺术。
然而我最赞同的还是上述第一条的表述:“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它比其他的论述更为合理。
而第二条的说法更适合解读教育学原理,第三条第四条又较为宽泛。
学术界不仅对于教学论概念的论述众说纷纭,并且对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者盛群力在《关于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探讨》一文中,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学论所研究的是在教师、学生、教养内容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中,有关授受人类社会经验的教养的科学规律。
”这样界定的原因有四。
其一,这个表述坚持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基点。
换言之,它从教育学的角度去考察教养领域的各种关系,其二,它确定了属于教学论领域的教养范畴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其三,它强调了确立教学论研究对象的方法论上的统甲,在描述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理论,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规律,然后用以指导实践。
其四,它指出了教学论是有关教养的教育学理论。
蔡宝来,王嘉毅在《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一文中指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揭示教学及其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以上两种说法,我更为赞同前者的定义。
一方面,从教学的定义上来讲,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那么,教学论既然是研究教学的理论,对于它的定义也理应将其基本要素包含在内。
另一方面,后者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一般问题,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虽然是正确的,他指出了教学论的本质内涵,但是忽视了教学论本身是针对于教学活动得的理论。
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参加。
抛开实践而定义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高度,但是却没有相对稳妥的基础。
教学论论文六篇
教学论论文六篇教学论论文范文1教学原则是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的依据,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80年月以来,我国已出版的40多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专著以及很多文章,对此都进行了肯定的理论探讨和阐述,提出了很多教学原则。
但比较、总结这些教学原则,我们发觉有些表述不同,但内容实质相同,如“学问、力量、智力兼顾原则”、“语文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传授学问,开发智力,培育力量相结合原则”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即在传授学问的过程中培育力量,开发智力。
而这一原则又与另一教学原则“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是交叉关系。
“语言训练”应当包含在上一原则“语文双基训练”之内,“思维训练”也应包含在上一原则“开发智力”之中,因思维是智力中主要的因素。
所以这两条原则应归并为一个原则。
如此内容重复交叉的原则还有很多。
同时,很多教学原则不能反映语文教学的特别性,把语文教学的原则混同为一般教学原则,即也可以成为指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原则。
如“双基并重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传授学问,培育力量,开发智力的原则”等。
对语文教学原则的争论,到了90年月有人开头进行总结,将前述争论的各种观点用语文教学原则体系的特点,即必需能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的最基本的规律,能反映语文教学特别性,有肯定的概括性的要求,进行检测衡量,认为最重要的有五条,即“教是为了指导同学学的原则”、“文道统一的原则”、“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等。
但对此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并没有也不行能就此结束,还在连续深化。
二、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这是进行课堂教学必需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假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明确,语文教学就漫无方向,左右摇摆,飘忽不定。
在这方面,我们深有教训。
但目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仍旧众说纷纭。
“工具性”是语文教学讨论人员的比较全都的观点,认为它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属性,围绕这一属性和这一观点,经过多年争论,引申出了很多其他属性和其他观点。
教学论
《教学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2.教学现象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接呈现。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整体地促进学生成长。
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事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它规定了当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变化。
6.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
7.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变形的纲要性文件。
8.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一定教材理论编制的系统阐释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可以说,教科书是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9.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或叫显性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各门科学中,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10.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打破科目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1.教学资源所为教学资源,就是指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蕴含了特定的教育信息,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各类信息资源。
1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具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确定教学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传统的教学论
专题2 传统的教学论一: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形式阶段说: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
联想——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心理上学生“期待”教师给予提示。
系统——要求学生把新旧知识系统化,并在新旧概念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学生在逐步“探索”中完成任务。
方法——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学生的心理特征是“行动”。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教学内容上主张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
教学组织形式上,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
师生关系中,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儿童中心论”。
重视学生“能动的活动”,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主张。
认为教学应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并指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活动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三、凯洛夫的新传统教学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提倡并发展了班级授课制度。
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某些能力。
教学方法决定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但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四、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论关于认知结构理论揭示了“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成熟、经验、社会作用和平衡是影响人们认知发展的四个主要心理要素。
知识来源于行动,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活动教学法”。
几种常用教学基本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局部探求法和引导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三种形式。
教学论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的活动(2)教学是学生以认识为基础的身心发展的活动(3)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形式(4)教学具体形态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性(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的活动。
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形式(3)教学具体形态的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性。
二、教学的基本要素(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特征。
(3)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对象。
(4)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方式,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中介三、教学的地位教学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从教学与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的关系来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目的明确,计划性强,组织严密,所占用的时间也最多。
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更有效。
教学质量反映了人才培养质量。
●从教学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来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人才培养以教学为主,教学是中心,但并不意谓教学是唯一。
●历史上的非中心论:以“革命”为中心以经济为中心四、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第二节什么是教学论一、教学论是一门学科1.教学论是一门科学①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其特点:真理性整体性分科性②教学论具有科学的特点,和其他学科一样,既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有严密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机制为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和成果交流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制度保障,是这个学科健康发展的内在基础。
秉承一般科学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2.教学论是一门学科①学科概念:有四个要义:其一,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其二,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其三,学校考试或教学的科目;其四,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教学论的主要理论(按重要顺序排列)1.洛克—17C英国--《教育漫话》教育作用:“白板说人”人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教育在人个性的形成、发展人的能力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教育途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体育或健康教育、德育、智育**洛克第一次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2.斯宾塞—19C英国--《教育论》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9世纪—英国--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一词。
首次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基本范畴,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教育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教育。
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将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1.生理学和解剖学;2.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3.心理学和教育学;4.历史学;5.自然、文化和艺术。
不足:过于强调自然科学教育3.爱尔维修—18世纪--法国—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
要求彻底改造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4.狄德罗—18世纪—法国反对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
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主张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5.拉夏洛泰—18世纪—法国--《论国民教育》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权应该属于国家而非教会;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公民而非为天主教培养教士;主张建立新的教育制度;6.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德国师范教育之父”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天资、教育、自由自主教学论:所有的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教学原则:遵循自然原则;遵循文化原则;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直观教学原则。
论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自我教育、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7.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学观:教学包括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教学论(第一章:绪论)
教学论的发展期(20世纪早期)的特点
第一,在深入探讨已有的 “为什么教学” 、 “教学是什么”、“教学什么”和“怎样 教学”等问题的同时,重新提出了“应该 怎样教学”的问题,这实质上就是“教学 价值”问题。
三、教学论的发展期——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的背景
从经济上来说,资本主义从自由走向垄断,再到多样 化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此相应, 教学思想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 展影响深远。 从政治上来说,战后,资本主义民主呈现多元化的趋 势,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则是一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科学技术来说,新的科学技术使知识总量大增,教 育技术也有很大发展。 从教育背景来说,从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教育, 到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普遍进行教育改革,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加强科学教育,改革课程与学制,精英 教育、天才教育、创造教育和终身教育得到认同。 所有这些使教学论的发展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近代教学论的三个阶段
17 世纪 —— 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捷克 的夸麦纽斯与英国的洛克; 18 世纪 —— 儿童发展理论的初步建立,代表人 物为法国的卢梭与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19 世纪 —— 传统教学论的形成,时代造就了德 国三位大教育家: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第斯 多惠。
近代教学论的特点
现代教学论的特点
(1)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2)重视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 (3)重视知识、智力与个性的和谐 发展; (4)百家争鸣,学派林立。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实验主义教学论(20世纪初); 实用主义教学论(20世纪上半叶); 永恒主义教学论(30-50年代盛行); 要素主义教学论(30年代产生); 新行为主义教学论(30年代开始流行); 人本主义教学论(50年代开始流行); 结构主义教学论(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
《教学论》概念
《教学论》概念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地位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二、教学的地位(p2)三、教学的任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它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
其中心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施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在于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第三节教学诸要素的系统分析一、教学活动诸要素第一,教学活动是为谁而组织的?是为学生第二,为什么要组织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第三,教学目的凭借什么去完成?教学内容或者课程。
第四,教师怎么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的目的?教学方法第五,有一个常被人忽略甚至无视的教学要素就是教学环境第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
效果如何,要看反馈第七,最后一个要素当然是教师二、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P13、14)第四节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文革(个)时(实),官(观)掉(调)井、经验总结法)研究要求:首先,必须以包括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思想。
其次,要注意有关的科研情报,力求在较高较新的起点上开始。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科研人员要善于与实际工作者合作共事。
第二章过程论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是认识发展说。
二是双边活动说。
三生多重本质说。
四是交往本质说。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可进一步拓展)二、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一)教学过程的认识论基础(二)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础(三)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础(四)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础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教学活动中必然的、稳定的教学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概论1、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度的优越性。
2、“传统教学论”:赫尔巴特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
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3、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泰勒提出课程编制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
(即课程的“目标模式”)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课程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是文本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一种是实践形式。
2、了解课程计划P37 了解课程标准P383、对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影响深刻而久远的主导课程:“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春秋时期,孔子就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为主要教材。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4、“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音乐、几何、天文5、“学科教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优点:符合认识的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认识世界,更有效的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十分扎实的知识基础。
缺点: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优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技能学习和儿童个性发展有积极作用。
《教学论》名词解释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其基本功能是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整体地促进学生成长。
教学论: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教学问题:从问题性质与成果性质区分入手,把教学问题归纳为三大类型: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样的问题。
这三类问题,就是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和技术(策略和方法)问题。
古代教学:古代教学是与古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形态,是人类对正规学校教学的早期探索和不断改进。
现代教学:现代教学就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完善的教学形态,是以理论为指导,具有多样综合教学结构、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学习:学习是在各类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涉及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指学生掌握运用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
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于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现实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和规律地、现实地建构、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2、地理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就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论活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核心—根本因素)、地理教学的目的(基本因素)、地理课程(实质性因素)、地理教师(主导因素)、地理教学方法(活跃的因素)、地理教学评价(反馈、调控、改进教学功能,不可缺少的因素)、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地理教学环境(不可忽视的因素)4、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任务是什么?1>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在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研究地理教学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概述、目的论)2>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具备的素养。
从新课程角度出发,教师教色的转变;从教学技能出发,传统的教学技能、现代的教学技能;从素养出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教师素养)3>探寻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剖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接受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各自特点,研究如何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这些方式。
探寻地理教师的心理特征,分析地理教师应具备的智力品质、专业知识、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研究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基本任务,以及管理中的内容和措施等。
(学习方式、教师能力)4>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的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价改革途径。
(教学评价)5>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使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各种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论)6>研究地理教学环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功地创设良好的地理教育环境。
探究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学手段,以及作为一种教学环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环境论、教学媒体)5、地理教学论隶属的学科门类?教育科学—教育学—学科教育—地理教学论6、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性质?1>不同的观点:是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即是科学还是艺术17世纪德国教育家拉特克认为是一门科学,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是一门艺术;目前国内外各个学派的观点仍然不同:俄罗斯学者认为是理论学科,而西欧北美学者多认为是应用学科,近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趋向于理论学科。
2>本课程强调的观点:“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或者说是“应用理论”的学科。
7、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1>学生的学习行为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2>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制订都要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3>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4>利用心理学理论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发挥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8、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作为学校的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撰写地理学科研论文或进行地理教学经验总结时,往往需要运用这些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1、请你谈谈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一、地理知识的传授者:优势:省时、高效,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新知识,有利于教师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弊端: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容易使师生间的教学信息不能及时互动、交流不顺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抑制学生的主动“发现”和积极“探索”。
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引导者1、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与学生交流与沟通;2、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地理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3、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掌握地理学习策略,发展学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活跃、宽容的地理课堂氛围的能力。
合作者:师生合作:创设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建立开放的地理课堂、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成成为其中的一员。
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家长与社会人员的合作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将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实施者角色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四、地理教学的研究者:教学科研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教学科研对教学具有推动作用2、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具有哪些职责?一、地理教学中的育人职责二、地理教学外的育人职责三、地理教学研究与改革职责四、学校建设职责五、社会服务职责3、简述地理教师具有哪几方面的修养?一、思想品德的修养二、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三、地理专业能力的修养四、教师的仪表、形态的修养4、地理教师要具备哪些地理专业知识的修养?1>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2>精通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它教育理论(地理教师条件性知识)3>广阔的文化知识领域(地理教师的文化知识)4>较强的实践性(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5、地理教师要具备哪些地理专业能力的修养?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一)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二)地理教学设计能力(三)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四)地理教学评价能力地理教学文本设计地理双语教学6、地理教师的三大辅助指什么?7、地理语言艺术的作用?能将科学的地理知识,简捷地传授给学生。
精炼的板书,能使学生有条理的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表达力等各种思维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地理教师语言的要求?准确性、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生动性、书面+口语化性、体态语言的辅助性9、地理语言艺术表达方式有哪些?口头语言、书面语言10、搜集具有地理语言艺术表达方式的语言(3条)三章1、名称变化说明了什么?地理教学大纲是根据中学地理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的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具体地规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课时以及地理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的区别?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而教学大纲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大纲是最高的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教学大纲的描述相对笼统、模糊4>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为地理课程的积极开发者、设计者,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成为教科书的执行者。
5>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教学大纲侧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
3、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课程观的不同:地理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其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教学大纲:“以学科发展为基础”。
课程目标的差异:地理课程标准: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理教学大纲:知识、能力、德育为重要内容。
课程内容的差异(1)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不同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指的”基础知识”是从公民角度来说的科学基础知识,它要求“有用”、培养素质。
地理教学大纲中所指的”基础知识”是从“地理科学”角度来说的科学基础知识,它追求系统、全面。
(2)选择知识的角度不同地理课程标准更多的是从培养公民地理素养的角度选择和组织知识的。
是合格公民必备、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社会发展所需。
地理教学大纲是从地理学科的角度选择和组织的。
(3)“要求”的重心不同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重心是:过程与方法地理教学大纲要求重心是:知识与技能课程评价的差别: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倡导诊断、强调与过程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内容全面化。
地理教学大纲是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强调甄别功能。
4、阐述地理教学目标所在系统的地位?教育目的系统:学校的教育目的系统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
(如图)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由国家政策决定的,课程目标是由专家制定的,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则是由地理教师设计、确定的5、地理教学目标的功能?1>地理课程目标处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地理教学目标之间的“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内容组织与优化的主要依据,使地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重要向导。
地理课程目标是地理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尺3>评价功能:预先规定的课堂教学结果,是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尺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4>反馈功能:教师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提问、讨论、交谈、测验和批改作业等各种信息反馈教学目标达成度,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
6、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思想?体现整体性:从“地理新课程目标—地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一线进行纵向衔接分析,逐渐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
对学习内容分析要关联前后知识的序,对学习者分析要考虑学生认知的序、发展的序,在此系统论的有序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反映差异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为地理教学目标进行差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主要采取梯度式设计策略,即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其中,较低目标层次为课表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性: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二是首要目标、关键目标、终极目标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知、情感、体验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的形成。
具有操作性:一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可观察到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二是教学目标能表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7、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依据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和准则。
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是科学地设计地理教学目标的前提。
通过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点和教学要求(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2>依据地理教材内容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纲要的特点,还不够具体。
而地理教材内容是进行地理教学的“物质基础”。
它与教学目标设计有直接关系,是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物质载体”。
因此,需要挖掘地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求,完善和细化教学目标3>依据学生的存量知识与学习能力、学校教学条件和当地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