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人教版数学九上23.1《图形的旋转》word学案-总结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 第1课时 旋转的概念与性质导学案
第二十三章旋转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23.1图形的旋转23.1.1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与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性质.2.能够根据旋转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性质.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一、知识链接1.将图①平移,使点A的对应点为点C,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②,已知△ABC和直线l,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图①图②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旋转的概念观察与思考观察荡秋千、转动的钟表和风车,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思考怎样来定义上面这些图形的变换?知识要点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转动的方向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例1下列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有.①电梯的升降运动;②行驶中的汽车车轮;③方向盘的转动;④骑自行车的人;⑤坐在摩天轮里的小朋友.方法总结:判断一种运动是否属于旋转,先看图形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运动,其次要看是否有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还要注意判断变化前后图形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例2若叶片A绕O顺时针旋转到叶片B,则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是_________,旋转角等于____度,其中的对应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如图,三角形ABD经过旋转后到三角形ACE的位置,其中∠BAC=60°.(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顺时针还是逆时针?(3)如果M是AB的中点,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什么位置?要点归纳:确定一次图形的旋转时,必须明确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旋转的范围是“平面内”,其中“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称之为旋转的三要素.典例精析例3如图,点A、B、C、D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OD的位置,则旋转的角度为( )A.30°B.45°C.90°D.135°方总结:一个图形由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如果有固定不动的点,那么这个点就是旋转中心,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探究点2:旋转的性质合作探究1根据图形填空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_;图中对应点有;图中对应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对对应线段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________.图中旋转角等于________.合作探究2观察下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知识要点: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离相等;2.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3.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4.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想一想如图,将△ABC逆时针旋转△ADE,如何确定它们的旋转中心位置?练一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顶点A(1,2)、B(-2,2)、C(-1,0).若将△ABC以某点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F,则旋转中心的坐标是()A.0,0)B.(1,0)C.(1,-1)D.(2.5,0.5)方法总结:旋转中心在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找到旋转中心,找到两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可.例4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这时点B,C,D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B的度数.变式如图,△ABC为钝角三角形,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B'C',连接B'.若AC'∥BB,则∠CAB'的度数为多少?例5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已知AF=5,AB=8,求DE的长度.方法总结: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应抓住以下几点:(1)明确旋转中的“变”与“不变”;(2)找准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3)充分挖掘旋转过程中的相等关系.三、课堂小结旋转定义三要素:旋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性质①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②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④钟摆的运动;⑤荡秋千运动.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改变图形的位置C.图形可以沿某直线方向旋转一定距离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3.△ABC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DE,若BC=4,AC=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E=3B.AE=4C.∠CAB是旋转角D.∠CAE是旋转角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Rt△ABC,且A(-1,3),B(-3,-1),C(-3,3),已知△A1AC1是由△ABC旋转得到的.则旋转中心的坐标是()A.(0,0)B.(-1,0)C.(1,0)D.(0,-1)5.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________度.拓展提高:6.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CM.(1)求证:EF=MF;(2)当AE=1时,求EF的长.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图略2.图略课堂探究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观察与思考思考答:把时针当成一个图形,那么它可以绕着中心固定点转动一定角度.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60度;把叶片当成一个平面图形,那么它可以绕着平面内中心固定点转动一定角度.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例1③⑤例2O∠AOB60A与BB与CC与DD与EE与FF与A练习解:(1)旋转中心是点A.(2)旋转了60°,逆时针.(3)点M转到了AC的中点上.例3C探究点2:合作探究1C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M与点M′,点N与点N′线段CA与CA′、CB与CB′、AB与A′B′相等45°合作探究2解:角:∠AOA'=∠BOB'=∠COC';线:AO=A'O,BO=B'O,CO=C'O 想一想解:如图,两条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即为旋转中心.练一练C例4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BAD=150°,AB=AD.∴∠B=1(180°-150°)=15°.2变式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B'C',∴∠BAB'=∠CAC'=120°,AB=AB'.∴∠AB'B=1(180°-120°)=30°.又∵AC'∥BB',∴∠2B'AC'=∠AB'B=30°.∴∠CAB'=∠CAC'-∠B'AC'=120°-30°=90°.例5解:∵△ADF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ABE,∴AE=AF=5,AD=AB=8.∴DE=AD-AE=8-5=3.当堂检测1.B2.B3.D4.A5.135拓展提高:(1)证明:∵△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DE=DM,∠EDM=90°,∵∠EDF=45°,∴∠FDM=45°,∴∠EDF=∠FDM.又∵DF=DF,DE=DM,∴△DEF ≌△DMF,∴EF=MF.(2)解:设EF=MF=x,∵AE=CM=1,AB=BC=3,∴EB=AB-AE=3-1=2,BM=BC+CM=3+1=4,∴BF=BM-MF=4-x.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EB2+BF2=EF2,即22+(4-x)2=x2,解得x=52.则EF的长为52.【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教案)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旋转,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发现,学生们对旋转的概念接受度很高,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和三要素。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解释抽象的几何概念,这样做的效果似乎不错,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旋转实验时,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亲自动手,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旋转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尤其是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转动,这个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可以是任意度数。图形旋转是几何变换的一种,它在艺术、工程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三角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以及这个过程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工程量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旋转》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旋转的情况?”比如,门的开合、风车的转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旋转的奥秘。
(3)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2.教学难点
(1)旋转中心的确定:帮助学生理解旋转中心对图形旋转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准确找出旋转中心。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地图的绘制、机械设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平移、缩放、轴对称等基本变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不易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旋转的计算方法,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讲解和练习。
3.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计算器,便于进行旋转的计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旋转的实例,如地球的自转、钟表的指针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基础。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性质和旋转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图形的旋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图形的旋转。
2.能够运用图形旋转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旋转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图形旋转的实例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的开关,引出图形的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形旋转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如剪切和拼接纸片,来验证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示图形的旋转。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如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变化,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图形旋转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3)》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在此之前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图形的旋转,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性质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两个城市如何通过旋转来观察,引发学生对旋转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5分钟)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呈现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
同时,介绍旋转的计算方法,如旋转角度的计算、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和大小变化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旋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练习题,巩固对旋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旋转的概念及性质》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几何知识,还为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变换,使学生了解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旋转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变换,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2.学会用旋转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实物模型和图片。
3.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以发现这些现象都是通过旋转来实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同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并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准备好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旋转,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验证旋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巩固学生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方向表示、机械零件的安装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等变换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基础。
但图形旋转与平移、翻转存在一定的区别,学生可能对旋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模型,供学生操作和观察。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图形旋转的实际操作视频,供学生观看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形旋转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图形旋转的概念。
同时,教师讲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2)》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的一部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旋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旋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等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度数、方向和距离的确定。
2.运用旋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形的旋转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旋转的性质。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钟表、风扇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出图形的旋转。
然后提出问题:“图形的旋转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几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图形旋转了多少度?b.旋转的方向是什么?c.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3.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的基础上,引入图形的旋转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变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翻转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
但是,对于图形的旋转,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风车的旋转,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图形的旋转,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图形的旋转性质。
3.深化理解: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旋转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图形的旋转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旋转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图形变换产生兴趣,并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图形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图形旋转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具,如图形模板和旋钮,用于直观地展示图形旋转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图形成交和平移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3章旋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23旋转【编者按】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旋转的概念,探索旋转的性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几何思维和审美意识,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对学习学习。
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4.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5.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6.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4.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5.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6.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四、难点1.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3.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4.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5.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如下图所示:2.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旋转角小于0°,大于360°)。
【优选整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23章小结与复习 素材
OC 'B A 'CB23.1 图形的旋转1、旋转的概念:(1)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A 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2)旋转的叙述:①图形;②旋转中心;③旋转方向;④旋转角度.例:△ABC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到△A’B’C’的位置.注:让学生体会把一个图形进行旋转,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2、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旋转的作图:(1)确定旋转中心:根据旋转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可知旋转中心在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两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也可以确定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2)旋转作图:步骤:①明确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②找出关键点;③将图形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结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得到此点的对应点;④按原图形顺序连结这些对应点. (3)特殊图形中应用全等的旋转作图:例(书P60):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中CD 边上 任意一点,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 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解:因为点A 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 中,AD=AB ,∠DAB=90°,所以旋转后点D 与点B 重合.设点E 的对应点为点E’ .因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 前的图形全等,所以∠ABE=∠ADE=90°,BE’=DE . 因此,①在CB 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 ,则△ABE’E'ABDCE为旋转后的图形.还可以用如下方法确定点E’:②由∠EAE’=90°,AE’=AE确定点E’;③由∠ABE’=90°,AE’=AE可知,以点A为圆心,AE为半径画弧,与CB的延长线的交点即是点E’;④由∠ABE’=90°, ∠EAE’=90°可知,过点A与AE垂直的直线与CB的延长线的交点即是点E’ .23.2 中心对称 1、中心对称的概念: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中心对称的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即对称中心是两个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注: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的方法:连结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线段是否经过同一点,并且被该点平分.3、中心对称的作图:(1)作一个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①找出关键点;②连结关键点与对称中心并倍长,得到此点的对称点; ③按原图形顺序连结这些对应点.(2)确定对称中心:对称点连线的中点即是对称中心. 4、中心对称图形:(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注意: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只有符号相反,即点),(y x 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y x P --.ABCA'B'C'O23.4(补充)旋转的应用(计算与证明)(一) 以等边三角形为背景的旋转问题例1、如图, C为BD上一点, 分别以BC和CD为边向同侧作等边△ABC, △ECD, AD和BE相交于点M.①探究线段BE和A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在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结论?②当△ECD绕点C在平面内顺时针转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线段BE和AD有何关系.在转动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位置, 你还会发现什么结论? 有哪些结论是不随图形位置的变化而改变的呢?③如图, A、D、E在一直线上, △ABC、△CDE是等边三角形, 若BE=15cm, AE=6cm,求CD的长度及∠AEB的度数。
23.1图形的旋转教案,说课,课后反思
23.1 图形的旋转教案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十三章《旋转》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因此它既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教学重点1、旋转现象认识过程的体验.2、旋转内涵的理解掌握.3、旋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教学难点1、旋转定义和性质的深刻认识.2、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突破难点的关键(1)设置恰当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通过演示操作,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旋转变换的三要素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概括、抽象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3、探索、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归纳、抽象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研究问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实际事物数学化的过程。
并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从身边得到数学规律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通过学生欣赏、观察、归纳、比较、抽象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胆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表格式学案与作业(含答案)
2.如图,已知△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画图略.(3)23.1图形的旋转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3.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14,△ABF是△A DE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的长度是多少(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5.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参考答案1.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2.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解:(1)连结CD(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4)连结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4. 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 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解:(1)旋转中心是A点.(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B是D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3)∵AD=1,DE=14∴=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 是E 的对应点 ∴AF=4(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 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 解:∵四边形ABCD 、四边形AKLM 是正方形∴AB=A D ,AK=AM ,且∠BAD=∠KAM 为旋转角且为90°∴△ADM 是以A 为旋转中心,∠BAD 为旋转角由△ABK 旋转而成的∴BK=DM。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知识点总结23.1 图形的旋转1. 图形的旋转(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圆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2)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旋转运动,如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另一类则是由某一基本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的图案,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图案。
(3)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所决定,旋转中心可以在图形上也可以在图形外。
(4)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 旋转的基本特征:(1)图形在旋转时,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
(2)图形在旋转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在旋转时,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
3. 几点说明:(1)在理解旋转特征时,首先要对照图形,找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对应点、旋转角。
(2)旋转的角度是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
(3)旋转中心的确定分两种情况,即在图形上或在图形外,若在图形上,哪一点旋转过程中位置没有改变,哪一点就是旋转中心;若在图形外,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旋转中心。
23.2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刘遇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是全等形。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点的坐标规律:①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③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名同学展示,讲解
精讲总结
1旋转基本概念
2旋转的基本性质
达
标
检
测
1.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_______、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
3.如图,过圆心O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OA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_________.
6、(2009年衡阳市)点A的坐标为( ,0),把点A绕着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135º到点B,那么点B的坐标是____人
时间
月日
学生姓名
班级
年级班
组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4、(2009年淄博市)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 经过旋转得到的.如果用有序数对(2,1)表示方格纸上A点的位置,用(1,2)表示B点的位置,那么四边形 旋转得到四边形EFGH时的旋转中心用有序数对表示是.
.5、(2009年梅州市)如图2所示,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五角星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至少经过____________次旋转而得到,每一次旋转_______度.
(2)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3)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会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
同学们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思考:
1教材中图23。1—7和图23。1—8分别是改变旋转中的那些要素而设计的图案?
2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时,基本图形唯一吗?旋转角的度数唯一吗?
合作
交流
(1)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