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之东亚和日本学案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四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知识目标】1.正确识记东亚的地位和范围、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2.理解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3.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4.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5.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的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东亚季风的成因。
2.东亚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差异。
3.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条件。
第一课时东亚概况一、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东部,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_________是临海国,_________和_________是半岛国家,_________是群岛国家,_________是内陆国。
读图查找:①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海南岛、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日本、蒙古、朝鲜、韩国及其首都③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④40°N与120°E的交汇点、23°26′N与120°E的交汇点、40°N与80°E的交汇点二、地形、河流1、地势高低:西部多、,东部多、2、海岸线曲折,多 _______和岛屿3、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4、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和,狭小,河流三、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_______。
中国_________和_________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_________ 气候。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 学案 整理

第二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一节东亚和日本东亚基础知识整理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80°E— 140°E, 20°N—50°N,绝大部分在带海陆位置:亚洲部,西岸临海国:(首都,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首都,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范围半岛国:(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首都,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海岸线,多(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地势高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⑵西北内陆地区为气候,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此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3)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A、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B、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C、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大陆性减弱,性增强。
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朝鲜森林、矿产丰富,经济不发达。
韩国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蒙古畜牧业为主。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东亚地区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日本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1.概况:东亚岛国,由、、、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人口,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2.2东亚与日本学案.docx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考纲要求】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点解析】I.|东亚:90° E-160° E 20° N-40°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一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一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II.匣]:30° -45° N, 130° -145° 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⑴自然地理: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一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报,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一贸易对象有美、中、欧,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

第一节《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一、东亚1、地形(1)看东亚地形图,描述东亚的地形分布差异、根据地势走向判断河流总体走向及河流特征?(2)东亚有哪些高原、盆地、平原?那些海域?(3)东亚河流的总体流向说明什么?(引申:推断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4)东亚的岛屿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板块知识说明形成的原因。
2、气候(1)东部沿海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冬夏季风有什么差异?中国东部沿海、朝鲜半岛、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差异?(3)东亚西部是什么气候类型?成因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对土壤、植被、河流有什么影响?3、经济东亚东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二、日本1、在图中找到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2、在图中找到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3、读图描述:(1)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
(2)描述日本的经纬度位置。
(3)描述日本的海陆位置。
(4)描述日本的板块位置。
①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样形成的?②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出理由。
4、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5、沿北纬36度做地形剖面线,描述沿线地形变化。
6、日本共有几种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7、日本气候年降水量比我国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丰富,请思考其降水多的原因?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甚至是暴雪,思考其形成原因?9、日本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哈尔滨的温带季风气候相比有什么不同?10、日本的气候与英国的气候有什么差异?11、日本的工业带有哪些?在分布上有何特点?试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12、试分析日本工业多集中在南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哪种能源能丰富些?说明推断的理由。
哪类矿产能丰富?说明推断的理由。
14、日本城市、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受灾程度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拓展: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和灾害程度严重的原因是否一样?预防措施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 东亚与日本学案及答案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东亚与日本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掌握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的差异,2、掌握日本领土的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的地质灾害。
3、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区域分析法分析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国是东亚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提高同学们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东亚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2、日本发达的经济及成因;日本工业分布及原因二、学习区域的方法(一)构建知识网络自然条件(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经纬度、范围、包括的国家或地区等)2、地形特点(有哪些地型,以哪种地型为主,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地势走势;怎样形成?)3、气候特征(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为主,各种气候各分布哪里?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形成?)4、水文特点(有哪些主要的河流?河流流向、流量、水量、水力、含沙量、结冰期等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林林资源、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环境)1、居民(人种、民族、人口、语言、习俗等)2、经济工业(部门、技术、分布等)农业(部门、技术、分布等)交通(铁路、公路、海港等)3、文化(建筑、艺术、文字、天文等)(二)比较法三、知识要点:补充:亚洲的基本地理特征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半球、半球,东临洋,南临洋,北临洋,西面深入大陆内部。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赤道穿过南部的群岛。
东西距离最广,大部分位于东经以东至经线之间。
东北以__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________山-______河-____海-________山-___海和______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线2、地形和河流: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高低。
中部面积广大,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东亚与日本学案

东亚与日本
1.根据东亚地形图(地图册117页)请你分析一下东亚的地形、地势特点
2.请你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看图(地图册118页)描述日本地形特征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5.看图(地图册117页)说出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6.看图描述日本的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与我国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6. 2005年12月上旬至1月6日,日本石川、福井、富山、新潟、山形、秋田等日本海沿岸地区连降大雪,造成严重雪灾。
这场雪灾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导致579栋住宅倒塌,14条铁路线的15个区段停止运行,138万个家庭电力中断。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是什么?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1)描述日本河流水文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夏季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降水的差异及其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
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8.为什么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9.分析日本农业发展的条件
10.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
35东亚和日本学案.docx

东亚和日本【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地形区、河流、岛屿、海域等。
2、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
3、结合区域图分析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4、结合相关图示,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以及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基础夯实】东亚一、东亚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1)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南,韩国、日本南部。
(2)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秦岭一淮河以北,朝鲜,韩国、日本北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西北地区,蒙古3、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从地形、气候、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
二、朝鲜半岛1、位置: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
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
2、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多低山丘陵。
3、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5、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6、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
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7、人口: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和南海岸平原地区。
日本1、位置⑴经纬度位置:(在右图中画出40° N、140° E, 35° N、135° E)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
2、范围: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3、自然地理特征⑴地形: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平原(关东平原);多火山地震(富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⑵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⑶河流: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⑷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
世界地理东亚和日本复习学案1

东亚和日本学案学习目的1,东亚的位置范畴;重要国家及都市,重要区域特性;2,日本的位置、范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性。
3.通过读“日本图”理解日本的领土构成、自然特性,并阐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1、范畴和位置:解释阐明:某地地理位置的表述:涉及三个方面: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②海陆位置(临海、岛国及内陆国);③相对位置(邻国及邻省)。
有时还要说上板块位置,但要灵活,由于普通状况下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要写,其它状况不用写)(阅读地图册102 和103 页东亚图)回答下列问题位置:相对位置:东面对洋,西邻亚和亚,北部与(国名)接壤,南部为亚和亚。
绝对位置:东亚的范畴大致从东经到北纬到。
(注意北回归线、北纬40 °、120°E、的位置。
)板块位置:东亚位于和两大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1、识记下列内容: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
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ft)。
③40ºN 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
⑥朝鲜半岛:为35º N,128 ºE穿过。
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
范畴:东亚涉及、、、、等国家。
是临海国,和是半岛国家,是群岛国家,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带(五带)。
填图: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②;③;④;⑤;(2)边沿海:⑥、⑦、⑧、⑨、⑩。
(3)东亚最大半岛是,最大群岛是。
(4)图中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明显,并由①向⑤方向,气候特点含有由性向性气候过渡的特点,①③两国南部为气候,④国为气候,②国为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东亚一、填图绘图(一)东亚填图在图中标出主要经纬线的度数,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在上图中填充中国、蒙古、日本、韩国、朝鲜、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在上图中写出ABCDE五处的气候类型(二)日本填图在上图中标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二、夯实基础(一)东亚1、自然条件(1)位置范围类型国家首都民族临海国中国北京汉族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蒙古族①纬度位置:地跨_热带__ __亚热带__ _ 温__,绝大部分在__温__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地形①海拔高,地面起伏大,西部内陆多_高原_ __ 、山地__,东部沿海多_平原和丘陵___,地势_东高_西低。
②海岸线曲折,东部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多发。
多半岛和岛屿,如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最大的群岛日本群岛。
(3)气候在东亚区域图中A处气候为,B处气候为,C处气候为,D处气候为, E处气候为。
①季风气候显著:成因:②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均温在00C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0C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
③东西部气候差异:西部气候大陆性明显,向东逐渐减弱,海洋性增强。
(4)河流特点: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地,由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太平洋水系的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
2、社会经济条件(1)居民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为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东部较发达,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西部较落后,以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
(二)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范围:经纬度位置:130°E—145°E, 30°N—45°N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范围:由②_北海道_岛,③__本州_____岛,④_四国______岛,⑤___九州____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2)、地形:山地、丘陵占国土的四分之三,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富士山是全国最高峰,是一座火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著名的海港有横滨和神户。
(3)、气候:季风显著,包括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4)、河流河流特点:_ ___。
成因:_。
(5)、资源矿产资源缺乏,森林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2.社会经济条件(1)、特征: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分析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岛国多港湾不利条件:国土狭小,用地紧张,平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依赖世界市场(2)、工业①特点: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日本工业的主要部门有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③布局:日本工业遵循“接近消费市场,接近对外贸易的海港”布局原则,主要工业区有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三湾一海)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
(3)、农业和渔业①水稻、蔬菜和水果、养畜业是日本农业三大支柱。
平原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区_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②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北海道渔场。
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的原因是: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4)、城市: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中部;日本的宇航中心种子岛;日本的硅岛九州岛,日本的科技城筑波。
(5)、重点掌握【1】东亚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相比,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东部地形较为平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深厚肥沃;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东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较高。
【2】日本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较大,分析日本海沿岸多降雪的原因。
冬季从亚洲高压发出的西北季风向东南移动时,经过日本海上空,将大量水汽带至日本海东岸,暖湿气团受地形抬升降温形成降雪。
【3】日本工业“临海型”布局的原因。
a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b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c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d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4】日本农业的特点和限制其农业发展的因素。
特点:机械化水平高,以小型机械为主;水利化程度高,生物科技发达;单位面积产量高。
限制因素:低山丘陵为主,土地狭小;劳动力数量不足,成本高。
【5】日本的交通有何特点。
国际交通:货物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运为主。
国内:以沿海航运、铁路、公路为主。
三、学以致用下图为日本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圈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岛附近海域生物资源匮乏B.乙航天发射中心天气常年晴朗C.丙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D.丁方向指向西北方向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大约为34°N,在日本约38°N。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纬度范围内( )A.日本夏季气温更高B.我国夏季降水更多C.日本年降水更多D.我国冬季气温更低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锋面涡。
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A.Ⅰ—中国沿岸流B.Ⅱ—台湾暖流C.Ⅲ—长江冲淡水D.Ⅳ—日本暖流分支4.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锋面涡的是()A.甲B.乙C.丙D.丁5.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有利于海洋航运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吸引鱼群聚集D.形成连续性降水读“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和“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7.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8.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是日本的旅游热点。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9.富士山区湖泊众多的成因是A.地壳凹陷积水B.滑坡阻塞河道C.岩浆阻塞河道D.泥石流阻塞河道10.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在图示地区都有机会观赏到绚丽璀璨的钻石富士美景(太阳正好位于富士山山顶)。
摄影爱好者有可能捕捉到钻石富士美景的位置是A.由中湖观日出B.河口湖观日落C.精进湖观日落D.龙岳山观日出二、综合题11.下图为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晨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和Q 地比,说出图示季节P地降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出富士山地区树种较日本其他山区丰富的原因。
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参考答案二、夯实基础(一)东亚1、自然条件(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二)日本1自然地理特征(4)、河流河流特点:_河流短小、水流急、水能丰富___。
成因:岛屿小;多山地丘陵,落差大;降水充沛__。
三、学以致用1.C 2.D【解析】1.甲岛屿为北海道附近,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A错;日本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海洋性较强,多阴雨天气,B错;丙所处自然带下部为落叶阔叶林,上部为高山灌木和草甸,因此丙处自然带的植被可能为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C正确;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根据图中纬线的分布可知丁方向表示东南方向,D错,故选C。
2.日本四面环海,又受到强大的日本暖流(黑潮)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更强,相比于同纬度的我国而言,日本夏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低,冬季气温较我国同纬度地区更高,因此其自然带的分布北界纬度更高,A错,D正确;影响自然带北界分布纬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C,故选D。
3.D4.D5.C【解析】3.根据图文信息和四个选项进行判断,Ⅰ对应的是长江冲淡水,Ⅱ对应的是中国沿岸流,Ⅲ对应的是台湾暖流,Ⅳ对应的是日本暖流分支。
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根据题干“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判断水流相互作用的地方易出现锋面涡,图中丁地水流相互作用明显,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与消散,其余各地水流的相互作用不明显,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5.结合题干“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根据锋面涡与锋面相似的特点判断锋面涡处容易出现海水扰动,冷海水容易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C正确;涡旋不利于海洋航运,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B错误;连续性降水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而锋面涡是海洋中海水的运动状况,不是大气的运动状况,D错误。
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D7.A8.D【解析】6.根据右图气温、降水资料分析,最冷月气温大于零度,所以c错。
位于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在大陆西岸,AB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D对。
7.读左图,可以看到富士山位于日本西北部,本州岛上山脉的西北部,是冬季,风的迎风坡,所以冬季降水丰富,A对;从右图看富士山降水均匀,但不是,受西风影响,是气候海洋应较强的结果,仍受季风影响,B错;富士山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与气压带移动无关,C错;这里纬度高,不受赤道低压的影响,D错。
8.日本多山水流急,虽然径流量丰富,但不利于航运,A错;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短小,径流量不是最丰富,B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降水多,不会断流,C错;多山,落差大,降水多,水能丰富,利于发电,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