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韩经济地理-24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东亚日本通用课件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东亚日本通用课件
和浮世绘等,这些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影响。
02
日本地理概述
日本地理位置和国土概况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 部,是一个群岛国家,由四个大 岛和多个小岛组成。
国土概况
日本国土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曲折,总长约3万公里。
日本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
日本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海洋性特征显著。
文化交流
日本的文化在东亚地区具 有广泛影响,东亚其他国 家的文化也深受日本文化 影响。
旅游合作
日本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旅 游目的地之一,东亚其他 国家的游客也经常前往日 本旅游。
04
日本地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日本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
农业发展
日本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进 而影响产业布局。例如,日本的森林 、水能、矿产等资源丰富,有利于发 展相关产业。
城市规划与建设
日本注重城市规划与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日本地理环境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01
02
03
04
经济影响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 地理环境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具
有重要影响。
环保示范作用
日本在环保领域的努力和成就 对全球具有示范作用,为其他 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02
03
贸易往来
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之间 的贸易往来频繁,是东亚 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投资合作
日本在东亚地区有大量的 投资,涉及制造业、服务 业等多个领域。
技术合作
日本在技术领域具有领先 优势,与东亚其他国家在 技术转移和合作方面有广 泛合作。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

区域地理东亚和日本课件一、导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探讨东亚和日本的区域地理。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日本则是东亚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二、东亚概述1、地理环境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等国家。

该地区地形复杂,有广阔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区。

东亚的气候以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热带气候地区。

2、自然资源东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水资源等。

此外,东亚还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如各种草药和动物资源。

3、经济状况东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特别是中国和日本。

该地区的国家在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同时,东亚的服务业发展也很快,如金融、旅游、教育等。

三、日本概述1、地理环境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地区。

日本的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2、自然资源日本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依赖进口。

然而,日本拥有一些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温泉和富士山等旅游资源。

此外,日本在海洋资源方面也具有优势,如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洋运输能力。

3、经济状况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在全球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同时,日本在服务业方面也具有优势,如金融、旅游和教育等。

近年来,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四、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状况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东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而日本作为东亚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其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竞争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亚洲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亚洲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亚洲的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其经济地理特征多样而独特,本文将就亚洲的经济地理特征进行知识点总结。

1. 地理位置和区域划分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印度洋,南界背靠印度洋与澳大利亚相望,西抵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相对峙。

从地理角度上,亚洲被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五个主要区域。

2. 自然资源丰富亚洲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东亚地区以中国为主,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和稀土等矿产资源;中亚地区则以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为主;东南亚地区主要拥有橡胶、棕榈油和锡等资源;南亚地区则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为主;西亚地区则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3. 人口众多和劳动力优势亚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陆,拥有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东南亚地区的人口也相当庞大。

这使得亚洲在劳动力红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

4. 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亚洲的经济发展活跃,但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

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和日本)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导,具有较高的经济规模和技术实力;东南亚地区则以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吸引了大量外资;中亚地区则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南亚地区的印度尽管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西亚地区由于政治、冲突等原因,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5.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合作亚洲各国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合作,致力于提升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东亚地区成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贸易组织;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欧经济合作;南亚地区成立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等组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6. 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强调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

(完整word版)《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完整word版)《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总结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概念辨析(6X6'=36’)⑴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P209)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⑵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P219)产业集聚:众多同类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与聚合。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

⑶区位与区位因子(P34、P37)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⑷需求门槛与门槛人口(P45)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

门槛人口: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⑸区域分工与区域合作(P241、P245)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 , 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 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⑹中心地与中心性(P93)中心地: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⑺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P173—174)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亚洲东亚日本(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优质系列(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亚洲东亚日本(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优质系列(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 口达40亿(2010年),约占世界总人口 的60.5%。平均每平方千米将近100 人。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 分布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 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 律宾、越南等,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 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50%。
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约415米。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海拔米, 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主峰,位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 它的北坡在中国 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
复杂多样的气候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亚洲地跨 寒、温、热三带,内陆距海遥远,中部 地势高峻,因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 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均有分 布。 (2)干湿差异悬殊,大陆性气候分布 广。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渐少, 气温年较差渐大,大陆性渐强。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青藏高原居亚洲中部,向四周辐射延伸 出一系列高大山脉直至大陆边缘。在山 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 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边的大河中下游 地区。主要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 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 西西伯利亚平原。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
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米;世界
人口
位置
日本是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领土由北海 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 小岛组成。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 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 【以图定位】 35°N ,140°E穿过主要城市东京、横滨; 35°N,130°E.穿过朝鲜海峡。
多火山地震的山地岛国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面积约 占国土面积的3/4,沿海有 狭窄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 原。日本海岸线曲折,长约 3万千米,沿岸多海湾和天 然良港。

经济地理课件第九章亚洲

经济地理课件第九章亚洲
能源安全与合作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亚洲各国正在加强能源领 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04
亚洲的交通和基础设施
亚洲的交通网络
铁路
亚洲铁路网覆盖了大部分国家 ,连接了主要城市和工业区, 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和人员流
动。
公路
亚洲公路网发达,许多国家都 建立了完善的公路系统,方便 了国内和国际交通。
用。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亚 洲各国正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 护工作,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效率。
亚洲的能源资源
能源储量巨大
亚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 等。这些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亚洲各国提供了重要的 能源保障。
能源结构多样化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亚洲各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结 构的多样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 石能源的依赖。
航空
亚洲航空业发展迅速,各大城 市和旅游胜地都有机场,国际 航线也十分丰富。
水运
亚洲拥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和航 运路线,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
展。
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
通讯
水利
城市基础设施
亚洲各国积极推进电力 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亚洲通讯设施不断完善, 光纤、卫星等通讯技术
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文化、韩国文化等。
02
亚洲的经济地理
亚洲的经济发展历程
亚洲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 过去的几十年中,亚洲经济经历了从 封闭走向开放、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 迈进的过程。
亚洲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 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既 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初一地理亚洲教学资料 亚洲经济地理教案,DOC

初一地理亚洲教学资料 亚洲经济地理教案,DOC

亚洲经济地理亚洲除日本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

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民族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工业产值和对外贸易额成倍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

单一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变,部分国家发展粮食生产,争取自给,效果显着。

亚洲有许多农业、矿业和工业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有如天然橡胶、茶、黄麻、马尼拉麻、水稻、生丝、胡椒、金鸡纳霜、柚木等十几种农产品各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花生、粟等各占一半以上;棉花、甘蔗、烟草、水产品等也都占1/3左右。

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石油蕴藏量为30%左形成51.90231.9%)出口区。

2.涝保收。

大豆、3.4.园,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还有一些当地居民或华侨经营的小种植园。

种植供出口的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棕、椰子、甘蔗和茶等。

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斯里兰卡等国。

5.迁移农业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经营方式,放火烧荒,然后耕种,不施肥、不灌溉,两三年内土地肥力耗尽,易地再耕。

这种耕作制度对自然资源破坏大,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和中南半岛北部山区,以生产杂粮为主。

工业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一般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的轻纺工业为主。

重工业正在发展。

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着,并各具特点。

东亚1949年后,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充分发挥原有的上海、东北、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华北等工业区的基地作用,并在西北、西南、华中资源丰富的内陆建立起重、轻工业区。

新兴的深圳等经济特区正在蓬勃发展。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经济大国之一。

形成以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

工业集中分布在以京滨、阪神、名古屋为中心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朝鲜立足本国原料燃料,发展了重、轻工业,主要集中在大同江下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南半部的京仁、釜山工业区发展较快。

蒙古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多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

精选亚洲、日本、韩国资料

精选亚洲、日本、韩国资料
以中国人口最 多
人口在1亿以 上的还有印度、 印度尼西亚、 日本、孟加拉 国和巴基斯坦。
人口分布以中 国东部、日本 太平洋沿岸、 爪哇岛、恒河 流域等地最为 密集。
亚洲居民
种族: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 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民族:民族约为1000个,占世界民族总 数的一半,
世界之最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 缅甸的柚木产量居世界首位; 泰国的钾盐储量居世界首位; 马来西亚锡储量居世界首位; 孟加拉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云母出口量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储量居世界首位;
亚洲居民
人口 40.10亿, 约占世界总人 口的60.5%
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
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
东盟与中国(10+3)领导人会议
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 (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 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加上中国、日本、韩 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会议是东盟于1997年成立 30周年时发起的。
甚至就连政界要人,也有热衷整容 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就曾经在就 职期间整过容。此类事情在其他国 家较少有所听闻。
韩国的对外贸易
韩国的出口产品均为机电产品为主,其次是化学制品,服装排第三. 韩国的进口的资源性商品是,石油,煤炭等工业原料.
韩国的经济主要依靠美,日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起来,因而美国和日本 是韩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对外贸易占韩国生产总额的70%以上,就业人口全国的20%
韩国与我国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韩国第 一大贸易伙伴

亚洲的经济地理与经济问题

亚洲的经济地理与经济问题

亚洲的经济地理与经济问题亚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大陆之一,其经济地理格局和经济问题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亚洲的经济地理和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经济问题。

一、亚洲的经济地理概况亚洲地处东半球,涵盖面积约为448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人口众多,拥有许多经济强国,如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亚洲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显著,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枢纽。

亚洲经济地理区域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和西亚等几个主要区域。

东亚地区是亚洲最发达的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和技术创新能力。

东南亚地区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组成,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而闻名。

南亚地区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家组成,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东和西亚地区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家是该地区的代表。

二、亚洲的主要经济问题1. 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虽然亚洲拥有一些经济强国,但是在亚洲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东亚地区相对较为发达,而南亚和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在亚洲内部存在,也在亚洲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中表现出来。

2. 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资源。

然而,过度的开采和使用这些资源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对当地和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市场:亚洲的人口众多,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地区。

人口过剩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和就业问题。

同时,亚洲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

4. 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亚洲逐渐兴起。

某些国家采取限制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的政策,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挑战:亚洲地区一直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例如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09海运经济地理

09海运经济地理

• 3)、对外贸易 • 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占特殊地位,没有外贸,日本难
以生存。2000/06年,日本进出口贸易额8616/12237亿 美元,世界第三,顺差998/710亿美元,贸易顺差最多 的国家。(2003年进出口贸易额8512亿美元) • 出口产品 机械、汽车、机床、电子电器、船舶等
进口产品 制成品、食品和原料、农产品、矿物和燃料(石油和 煤),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 传统产业,以前是韩国第一出口产业,现已被电子产品取 代。在国际市场上韩国纺织品仅次于中国,占第二位。化 纤产品发展很快——运动服、运动鞋、布料
• 5)、其他 • 炼油与石化工业(合成树脂、塑料原料、合成橡胶、化肥) • 造船业,世界第一,中心在蔚山
• 6)、农业
• 不受重视,农业发展远落后于工业,农产品不能自给, 粮食和畜产品均需进口。亚洲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渔 业发达,但水产品也进口。
• (1)钢铁工业
• 产量、质量和竞争力一直居世界第一,产量1996年被中国 赶超。2001/06年,日本产量1 .06/1.16亿吨(中国 /1 .26/4.18亿吨)日本的钢铁业是建立在进口资源基础上的, 80%铁矿石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90%的焦炭来自澳 大利亚、南非和美国。钢铁企业集中在1000KM的钢铁工业 地带,(在阪神、京滨、濑户内海和北九州)主要的钢铁企 业有:新日本制铁公司(世界第一,后被韩国浦项赶上)、 日本钢管公司、川崎、住友、神户等
国协助下,完成了工业化过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部门齐全,有些工业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造 船、钢铁、汽车、石化、电子)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居 世界第13位(人均GDP/9460/14649美元33位)。韩国国 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原料、能源和产品对国际市场 依赖性强,特点很象日本。

经济地理-韩国、日本3

经济地理-韩国、日本3

神户: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 约占全国3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北九州: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 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 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业以食 品加工和印刷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为其外港。
50年代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向复苏, 60年代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70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国(地区)行列, 80年代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 90年代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 。 主要经济指标 (1996年) 国民生产总值:4804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548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1996年):6.9%
富士山
经济
世界经济大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生 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工业体系完整, 工业结构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农业 实行机械化生产,产品主要为稻米、 小麦。渔业发达,捕鱼量位世界前茅。 海运、航空、铁路、公路均极发达, 铁路长47000千米,公路长117千米。
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恢复期(46~54年) 高速增长时期(55~73年) 低速增长时期(74~86年) “泡沫经济”时期
汽车工业:日本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与出口国。1995年汽车产量1078万辆,居 世界第1位。 主要的汽车公司:丰田、本田、日产、三 菱、东洋工业等。 造船工业:造船吨位长期位居世界首位, 有“造船王国”之称。 电子工业:日本最大的产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从本州的东京湾到九州 的北部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地带,其中以东京区(东京— 横滨)、大阪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区和九州北部区 为四个最重要的工业区。 东京—横滨工业区以造船、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冶金、 化学和轻工业最发达,首都东京是最大工业中心;近年来 东京附近的千叶成了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中心。 大阪—神户工业区是全国最大纺织工业基地,化学、冶金、 造船、机械制造等工业很发达。 名古屋工业区历来以面粉、纺织、陶瓷等工业部门为主, 现在新发展了汽车制造等工业。 九州北部工业区是在本地煤炭资源的基础上,进口矿石和 废铁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现在仍然是 日本最大的钢铁产地,北九州的八幡是全国最大钢铁工业 中心。

第二章 亚洲(东亚日本)

第二章 亚洲(东亚日本)

第二章 亚洲(东亚 日本)一、学习目标1、读日本地图,知记主要地理事物。

2、掌握日本主要自然条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能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特征,分析日本经济的特征(工业布局特征,外向经济,农业特点)二、课前预习1、读图整理(1)、在图中标注东经140°和北纬35°,离该坐标最近的城市是 。

(2)、填写图中主要岛屿名称:a 、b 、c 、d (3)、填写图中主要国家和海域名称:A海峡、B 国家、C 国家、D 国家、E 国家、F 海、G洋2、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描述(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自然资源特点3、人文地理(1)、读图整理(主要城市和工业区)填写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区: ① 、② 、③ 、④ 、⑤图8 日本 A BCD E ad F ⑤ ① ② ③ ④ G b c(2)、工业主要工业及分布工业生产特点工业分布特点(3)、农业主要渔场及成因:三、课堂探究: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答案:朝鲜半岛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部纬度较低,且沿岸受日本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离海较远且纬度较高,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故冬季气温较低,属温带季风气候。

2.分析朝鲜半岛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答案:分布特点:朝鲜半岛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海岸。

成因:①东岸以山地为主,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②西部海岸水源充足,海岸线曲折,多港口,对外交通便利;③西岸开发历史悠久。

3.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

答案:⑴有利条件: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②科技发达;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⑵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4.简述日本经济特征?。

答案:(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农业、渔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现代化特点),农业占比重小,农产品依赖进口,主要种植水稻](3)对外依赖性强。

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之日本的经济

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之日本的经济

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之日本的经济初一下册地理复习资料之日本的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

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初中数学。

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但日本也有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管理效率高。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3、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像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5、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初中地理复习知识点之日本的经济】。

日本经济地理

日本经济地理
伙伴关系
♥ 我相信你不会阴我,你也相信我不会阴你,别的没了 ♥ 阿尔巴尼亚、蒙古国
合作伙伴关系
♥ 我们不会互相阴,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一些钱 ♥ 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波兰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 我们不会互相阴,我们还要互相赚对方很多很多的钱 ♥ 克罗地亚、孟加拉国、秘鲁、智利、罗马尼亚、荷兰
三、注重名誉,重视外部评价,耻感文化
四、好洁成癖,精于钻研,勤奋敬业
有一个美国人要到东京与一家日本公司签定 合约。第一天,日方邀请他去打高尔夫球,他 赢了两杆,第二天,日方又请他去打高尔夫球, 他又赢了两杆。第三天,当日方提出去打高尔 夫球时,他有些不满,随口说:“我们什么时 候谈正事”。主人很吃惊,说“我们一直在谈 正事”

平原狭小,山地众多,平原经济发达--平原
高密度经济分布--工业建筑用地紧张--填
海造陆(独特景观)

东京湾、大阪湾已没有自然海岸
日本

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海
太 平 洋

日本
具有海洋性特征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
夏季较为凉爽
降水比较丰富
日本
气候
东京与北京在气温和降水 上区别
北京
东京 最冷月 均 温 最热月 均 温 年 降 水 量 3.7 C 25.1 C 1610mm
产品输出:40%以上依靠国外市场;一半运往美、加;零部件 大量输出。


布局 主要分布在中京和京滨工业区,占70%; 主要生产地有丰田市(日本的底特律)、名古 屋、东京、日野和刈(yi)谷;
占GDP的
世界
动漫图书
报刊
音像制品
舞台剧
服装
玩具

经济地理亚洲日韩

经济地理亚洲日韩

韩国 韩国位于韩半岛。韩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 韩国位于韩半岛。韩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 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 1.100公里 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韩国的邻海与太平洋最西部 的海域交汇。韩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 的海域交汇。韩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 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 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 韩国还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韩半岛的面积为222.154 3.000个大小岛屿 222.154平 韩国还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韩半岛的面积为222.154平 方公里,几乎与英国或罗马尼亚的大小相等。其中45 45%, 方公里,几乎与英国或罗马尼亚的大小相等。其中45%, 9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可耕地( 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9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可耕地(不包括已开垦的土 )。像葡萄牙 匈牙利或爱尔兰一样, 像葡萄牙、 地)。像葡萄牙、匈牙利或爱尔兰一样,韩半岛的山地约 占领土的三分之二。太白山脉沿半岛整个东海海岸延伸。 占领土的三分之二。太白山脉沿半岛整个东海海岸延伸。 由于受东海波涛的冲击, 由于受东海波涛的冲击,东海岸形成一片悬崖峭壁和岩石 小岛。西部和南部坡度平缓,形成平原和许多近海岛屿与 小岛。西部和南部坡度平缓, 小港湾。韩半岛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 小港湾。韩半岛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因此韩国人往往 将其称作“锦绣江山” 将其称作“锦绣江山”。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朝鲜与中国接 壤的白头山(长白山),海拔2.744 ),海拔2.744米 壤的白头山(长白山),海拔2.744米。白头山是一座死火 山,山口形成了一个名叫“天池”的巨大火山湖。白头山 山口形成了一个名叫“天池”的巨大火山湖。 是韩国民族精神特别重要的象征,被写入韩国国歌之中。 是韩国民族精神特别重要的象征,被写入韩国国歌之中。 就其幅员而言,韩国拥有相对多的河流, 就其幅员而言,韩国拥有相对多的河流,这些河流在形成 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韩国实现工业化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 用。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83课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83课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

第83课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学习目标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日本、印度、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结合日本、印度、俄罗斯区域图文材料,从整体性角度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结合材料,掌握日本、印度、俄罗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其发展措施。

热点国家1日本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1.经纬网:在上图中标注经纬线的度数。

2.填写(1)东临A太平洋,西临B_海,以G_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_岛、D_岛、E四国岛、F_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在图中填绘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b._工业区c._工业区d._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感悟:1.日本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日本海沿岸北部冬季多降雪的原因[2024·长沙市高三调研]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洋一侧。

但据古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2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全球气温比现在低5~10℃,日本西侧的降雪量远小于现在。

下图示意日本海周边地形与洋流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日本西海岸冬季降雪明显多于东海岸的原因是()A.东海岸水温偏低B.西海岸冬季风暖湿C.东海岸人口密集D.西海岸相对高度大2.末次盛冰期,日本西侧降雪较现在少很多的原因可能是()A.寒流降温减湿B.冬季风风速增强C.以下沉气流为主D.日本海面积缩小3.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末次盛冰期的是()A.北欧峡湾、冰川湖广布B.西伯利亚地区物种大量灭绝C.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D.阿尔卑斯山地雪线上升如图是日本几种农作物和主要工业地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的几种农作物中,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和最小的是()A.水稻和苹果B.水稻和亚麻C.甘薯和茶D.柑橘和亚麻5.影响日本主要工业地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交通D.劳动力热点国家2印度一、认知区域重要地理事物1.经纬网定位(1)填写图中经线的度数70°E、80°E、90°E,并观察其穿过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可能是靠海,交通方便日本的领土作为岛国,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组成,它们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一起组成了日本群岛。

日本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首都东京。

日本的地形特点(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多位于沿海。

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活火山。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2)日本火山、地震频繁。

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日本的传统民居多采用质地较轻的材质建筑。

(3)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于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十分有利。

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气候与资源(1) 气候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海道岛及本州岛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岛以南、四国岛和九州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首都东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亚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凉,降水丰富。

海洋性特征明显。

夏秋季节多台风。

(2)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主要进口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日本的经济(1)发达的经济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比重很大,日本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2)发展经济的条件①不利条件:a.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b.国内市场狭小。

生产出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②有利条件:a.丰富的人力资源;b.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c.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3)经济特点①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贸易经济,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的东亚和东南亚以及西欧。

③日本两个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4)工业①工业特点: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居世界先进行列。

②工业分布及其原因: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近年来,日本工业向国土南北两端发展。

原因:a.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产品。

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将工业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于原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从而节省运费。

b.该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c.工厂靠近码头,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化学、纺织、电子、家用电器、精密机械。

④工业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

⑥主要产业: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

(农业和渔业农业: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

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于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在发展沿海人工养殖。

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

交通运输业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国内沿海航运和告诉公路运输占有重要的地位。

穿过津轻海峡,连结本州青森与北海道函馆的青函海底隧道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

韩国的地理位置:在北纬34度到38度,东经126度到130度之间日本简史:日本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

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

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

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

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韩国简史:韩国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

公元七世纪中叶,新罗在半岛占据统治地位。

公元10世纪初,高丽取代新罗。

14世纪末,李氏王朝取代高丽,定国号为朝鲜。

1910年8月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

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半部和南半部。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

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长达18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

1987年韩国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

第14至16届总统分别为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

韩国于1991年9月17日同朝鲜一起加入联合国。

日韩的概况:日本日本国(日:日本国/にほんこく、にっぽんこく*)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

周边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中国海、菲律宾海、太平洋所包围。

隔海与俄罗斯联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共和国、北马里亚纳群岛相邻。

传说中日本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此前隶属于中国,并向中国赋税。

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六大进口国。

过去日本长期实施君主制,目前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是日本的最高规范,规定日本为一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的法治国家。

日本的国家理念为立宪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平主义,以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与日本国民的象征。

日本的人口超过1.2亿,是世界人口数量第10大国。

首都东京及周边的数县构成的首都圈居住了3000万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韩国位于韩半岛。

韩半岛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长1.100公里。

韩国的邻海与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汇。

韩半岛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部濒临东海,与邻国日本隔海相望。

除与大陆相连的半岛之外,韩国还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

韩半岛的面积为222.154平方公里,几乎与英国或罗马尼亚的大小相等。

其中45%,即9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可耕地(不包括已开垦的土地)。

像葡萄牙、匈牙利或爱尔兰一样,韩半岛的山地约占领土的三分之二。

太白山脉沿半岛整个东海海岸延伸。

由于受东海波涛的冲击,东海岸形成一片悬崖峭壁和岩石小岛。

西部和南部坡度平缓,形成平原和许多近海岛屿与小港湾。

韩半岛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川,因此韩国人往往将其称作“锦绣江山”。

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朝鲜与中国接壤的白头山(长白山),海拔2.744米。

白头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口形成了一个名叫“天池”的巨大火山湖。

白头山是韩国民族精神特别重要的象征,被写入韩国国歌之中。

就其幅员而言,韩国拥有相对多的河流,这些河流在形成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韩国实现工业化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鸭绿江(长790公里)和豆满江(图们江,长521公里)是朝鲜两条最长的河流,均发源于白头山,一条向西流,一条向东流,形成半岛北部边界。

洛东江(长525公里)和汉江(长514公里)是半岛南部地区两条主要河流。

流经韩国首都汉城的汉江是古代王国发展生息与沿江人民的生命线,如今则是现代韩国人口密集的中部地区的生命线。

日韩的文化特点:一、日本民族的概况日本这个民族从根上说,就是中华民族的衍生品,他们从根本上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1、日本民族的起源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亚大陆人类迁徙之日本并滞留而形成。

对于日本民族的起源,一度存在两种观点:南方说和北方说。

南方说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中国长江以南;相反,北方说认为中国北方才是日本人的祖先的来源地。

而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家们现在基本赞同日本祖先来自贝加尔湖畔外蒙古境内。

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就已经出现人类的遗迹。

到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公元前300),出现了著名的绳纹文化,那时的日本人祖先依靠打猎和采集为生。

到弥生时代(公元前300-300),大批渡来人由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特别是到关西,以大阪(OSAKA)为界。

这些人大多来自中国东北部以及西伯利亚地区。

这些人被称为弥生人,他们就是日本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日本民族祖先的来源之一。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日本以及中国民间都流传着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

相传徐福是秦朝一名方士,他号称能够在蓬莱仙岛寻找到长生不死药,秦始皇信以为真,遣徐福东渡寻药,并赐大船及童男童女500人。

史料记载,徐福一去不返,到达了今天的日本岛。

而在日本,民间依然可以找到纪念徐福的石碑、庙宇等等。

日本民族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和民族,大约有1亿多人;其他少数民族中,琉球人主要居住在冲绳地区,而阿依努族则是北海道原住民。

日本文化的特点1、“中国的卫星文明”——源了圆(仙台,日本东北大学教授)(1)文字的产生:汉字对日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早由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字是铭文,也就是刻于钟鼎上的文字。

公元3世纪时,孔子、孟子等人的著作陆续传入日本。

这为日本文字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公元10世纪,日本人通过简化、模仿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又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