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上肢、下肢、关节囊)

合集下载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

1482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 2023,Vol.16,No.7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383);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ZR2020QH316)作者单位:250013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仵永旗(硕士研究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杨文龙㊁孙钦然㊁刘方铭)作者简介:仵永旗(1997-),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疗法治疗疼痛相关疾病㊂E⁃mail:825504302@通信作者:刘方铭(1965-),本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脊柱区带病的临床治疗和脊柱生物力学研究㊂E⁃mail:liufangming8431@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撑与不同术式的比较分析仵永旗 杨文龙 孙钦然 刘方铭【摘要】 针刀结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的优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人体,以手术刀的理念进行切割,对于属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㊂目前,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持以弓弦力学理论㊁网眼理论㊁经筋理论㊁神经卡压理论为主,重视软组织力学改变㊁经筋病损㊁神经卡压等病理改变在肩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对结筋病灶点㊁弓弦结合部㊁神经卡压点进行针刀松解来治疗肩周炎㊂基于上述理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术式有C 形针刀松解术㊁整体松解术㊁动痛点针刀松解术㊁ 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术㊁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术五种,不同的针刀术式治疗肩周炎既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又存在一些共性问题㊂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肩周炎; 弓弦力学理论; 网眼理论; 经筋理论; 动痛点; 神经卡压; 针刀【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7.040The oretical support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for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reated with acupotomyWU Yongqi ,YANG Wenlong ,SUN Qinran ,LIU Fangm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Fangming ,E⁃mail :liufangming8431@【Abstract 】 Acupotom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needle and scalpel.It penetratesthe body with the idea of acupuncture and cuts with the idea of scalpel.It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chronic soft tissue injury.At present,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acupotomy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owstring mechanics ,mesh,warp,and nerve compression.I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oft tissue mechanical changes,meridian tendon lesions,nerve compression chang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and emphasizes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ith acupotomy through the release of the focus of knottendon,the junction of arch string,and the nerve compression point.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there are five types of acup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including C⁃shaped acupotomy,overall acupotomy,acupotomy at the moving pain point,acupot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knot”theory,and acupotomy at the nerve compression point.Different acupotomy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but also have some common problems.This articlesummarizes different acupotomy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483 【Key word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Bowstring mechanics theory; Mesh theory; Warp rein⁃forcement theory; Moving pain point; Nerve compression; Acupotomy 肩周炎,又称 冻结肩” 肩凝症”,是以肩关节周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肩周的疼痛和肩关节的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限性疾病[1⁃3]㊂肩周炎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有证据指出该病的发生与糖尿病㊁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4⁃5]㊂肩周炎伴随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对疼痛产生恐慌,甚则产生焦虑抑郁的倾向,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6]㊂小针刀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多种文献显示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优势明显[7⁃8]㊂但不同医家以针刀治疗肩周炎时所采用的理论和术式均存在不同,笔者总结了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综述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和术式,下面详细叙述㊂1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不同理论支持1.1 以弓弦力学为基础的肩关节立体网络病理架构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张天民提出的用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的一套力传导解剖系统,它以骨骼为弓,以肌肉㊁韧带㊁关节囊等结构为弦,从力学角度阐释人体骨关节的运动㊂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其周围伴随了复杂的力学系统,包括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和静态弓弦力学系统,这些弓弦朝向不同的方向,以保证其稳定性和灵活性㊂由于弓和弦的密度不同,那么弓弦结合部就是应力集中点,当急慢性损伤㊁劳损导致肩部软组织病损时,会启动人体的自我代偿以维持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肌肉附着点作为弓弦结合部往往会产生病理反应,产生粘连㊁瘢痕或钙化,正常范围内的代偿会使损伤得到修复,异常范围的代偿则会进一步损伤肌肉㊁肌腱等软组织,进而产生肩周炎[9⁃10]㊂网眼理论认为,肩周炎的病变不仅是单个弓弦力学系统的改变,而是涉及多个弓弦力学系统,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网络病理架构,因形似渔网而称为网眼理论㊂肩关节的动㊁静态弓弦力学系统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网络病理架构,它以肌肉韧带的附着点为结,以软组织的活动力线为连接线,相互交织形成立体力学网络,当局部的失代偿产生弓弦力学系统失衡,小范围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异常应力会通过力线传到周围弓弦力学系统,周围弓弦力学系统共同代偿以抵消异常应力[11⁃12]㊂当周围软组织无法承担异常应力时,应力继续向外传递,进而波及到整个肩关节,产生肩关节周围广泛的无菌性炎症㊁纤维化㊂由弓弦力学理论可知,软组织和骨骼的结合点是黏连㊁瘢痕等病理改变的集中部位,即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关键点,以针刀松解上述关键点,即可干预网络架构上异常的 结”,来促进肩周炎的恢复[13⁃14]㊂1.2 经筋理论对肩周炎的认识经筋分布浅表且具有运动属性,对于骨关节稳定的维持至关重要,这也导致经筋病好发于关节运动系统㊂肩关节活动度大且频繁,是经筋病的好发区㊂当内外病因作用于肩关节,阻碍关节周围经气的流通,经筋因急慢性损伤失养而出现病损,疼痛和活动受限逐渐加重,迁延不愈而成肩周炎[15⁃16]㊂而经筋结㊁聚㊁散㊁络的关节㊁骨突㊁肌肉往往会产生异常结筋病灶点,患者肩部可以明显地触摸到条索和结节,按压后会有酸痛或舒适的感觉㊂董宝强等[17]基于经筋理论,采用触诊法寻找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发现肩周炎的结筋病灶点存在远近之分,且在肩周的四条经筋中,远端结筋病灶点以手三阴经筋最多,近端结筋病灶点以手少阳居多㊂针刀治疗经筋病,强调 以痛为腧”和 解结”理论㊂‘灵枢㊃经筋“言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首次提出了 以痛为腧”,强调经筋病的治疗以局部痛点作为腧穴,以强刺激的方式作为干预[18]㊂有学者认为经筋病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无穴可对应,治疗时应把 以痛为输”作为治疗经筋痹证的选点依据[19⁃20]㊂刘军[21]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肩周炎患者肩周的软组织㊁经络㊁关节等处往往会有硬结或条索㊂‘灵枢“多篇提到 解结”的观点, 结”即为邪气聚集的结筋病灶点,即 横络”,横络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局部软组织的黏连和瘢痕,会对局部的经脉产生卡压,导致 不通则痛”和 不荣则痛”[22]㊂ 解结”即是对经筋上的异常病灶点或卡压点进行干预,即 坚紧者,破而散之”,以改善局部经筋的异常病理状态,恢复局部经脉气血的流通,消除邪结,加速疾病的恢复[23⁃24]㊂1484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2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不同术式2.1 C型针刀松解术基于弓弦力学理论和网眼理论,该术式支持者认为,肩周炎的广泛黏连和纤维化存在四个关键点:喙突㊁肱骨小结节㊁结节间沟㊁小圆肌止点,因4个点的连线形似横向的字母C而得名㊂通过对病理架构上的四个关键点进行干预以调节肩关节的力学平衡,借助人体自身的代偿和修复来治愈肩周炎㊂徐文嵩等[25]认为C形针刀松解术能够解除患肩的瘢痕㊁黏连,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异常张力,从而改善患者肩部的血运,缓解其僵硬不适㊂有部分学者在C形针刀松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C形针刀松解术,即在四个关键点的基础上加上三角肌止点㊁肩峰下滑囊㊁冈下肌起点㊁肩胛内上角等,均取得不错的疗效[26⁃27]㊂C形针刀松解术施术部位解剖清晰,易于定位和寻找,治疗部位无重要血管㊁神经,操作相对安全,临床疗效确切㊂但C形针刀松解术仅仅松解了4个瘢痕黏连点,且治疗部位以肩关节前外侧为主,对于肩关节的后方未进行治疗,对于肩周炎的病理网络干预不够彻底,可能会出现疗效受限的情况㊂在四个关键点的基础上,结合肩周炎的力学特性,适当增加关键点能否对肩周炎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思索和探讨㊂2.2 整体松解术整体松解术即以针刀对肩周炎网络病理架构上的多个结点进行干预,整体松解肩关节周围的黏连㊁挛缩及瘢痕,从而恢复肩关节的力学稳定和平衡㊂但对于整体松解术治疗点的选择,尚未发现统一的标准,有部分学者认为C形针刀松解术即为整体松解术[28]㊂在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主编的‘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29]中,将整体松解分为两步,第一步为C形针刀松解术,第二步对三角肌的前㊁中㊁后束腹及三角肌的止点进行松解,以恢复肩关节的外展功能㊂张平等[30]使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时,进针点的选择为在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点的基础上,加上冈上窝㊁冈下窝㊁肩胛骨外缘及肩峰下的压痛点,疗效确切㊂大部分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治疗点选点多为C形针刀松解术的4个治疗点,加上肩峰下滑囊㊁三角肌下囊㊁冈上肌起点㊁冈下肌起点㊁小圆肌起点㊁大圆机起点㊁肩胛内上角㊁三角肌止点㊁喙肱肌止点及局部压痛点中的几个治疗点,临床疗效确切[31⁃34]㊂肩周炎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既对 弓”的高应力点进行干预,又对 弦”的瘢痕挛缩点进行松解,整体治疗以充分松解病理网络架构,除须防止过度切割,以减少对正常软组织的破坏外,整体松解术优势明显㊂2.3 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术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即以针刀对人体经筋㊁经络上卡压的横络进行切割㊁疏通,解开局部的邪结以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㊂其治疗点的选择以肩周经筋的结筋病灶点为主,也可以配合远端或近端的经络腧穴,充分发挥针刀切割和针灸的双重作用㊂相较于针灸,针刀松解能够对横络卡压点进行更强的刺激,达到疏通痹阻㊁畅达气血㊁加速瘀滞㊁痰浊等病理产物吸收消散的作用,阻断肩周炎疼痛和肌肉紧张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35]㊂孙云廷等[36]选取3~4个患者肩周最明显的压痛点㊁条索㊁结节和对侧肩痛穴为治疗点进行针刀干预,配合挤压创口以排出少量瘀血,治疗黏连期肩周炎㊂有学者认为肩周炎的针刀治疗选点应以经筋为路线,从调整阴阳平衡的角度出发,结合肩关节活动的困难程度和痛点的阴阳属性来确定病筋,远近结合,寻找经筋所结的部位来治疗肩周炎[37]㊂2.4 动痛点”针刀松解术动痛点”针刀松解治疗肩周炎,包括动痛点的确定和针刀松解两步㊂动痛点的确定需要将患肩置于不同方向的活动极限状态,充分刺激异常肩周软组织,来精准定位,找到要松解的肌肉群㊂责任黏连点或痛性结节㊂针刀松解为在保持活动受限的体位下,以针刀对靶点精准松解,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㊂该松解法借鉴了运动医学的相关理论,强调肩周软组织的重要性,以活动受限状态下最明显的痛点为治疗点,进行针刀切割刺激,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大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度[38]㊂仝乐等[39]依据肩关节上举,后伸摸背㊁上肢搭肩的功能受限情况,在相关力线上选取3~4个动痛点针刀松解,配合桂枝附子汤内服治疗肩周炎㊂周海旺等[40]在肩关节活动受限体位松解疼痛最明显的阳性点,以针下无明显阻力为宜,配合拔罐治疗肩周炎,发现黏连期肩周炎的动痛点多集中在肩髎㊁肩髃㊁肩前㊁肩峰端及三角肌止点区㊂相对于传统静态下结筋病灶点的针刀松解,动痛点的针刀松解治疗具有靶点明确,松解彻底的优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485点,且能够根据患肩的活动度来评估松解程度,控制术中的刺激量,以达到最佳的松解效果,符合现代医学的 精准”理念,是针刀松解的发展趋势[40⁃41]㊂2.5 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术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以肩部神经容易卡压的点作为治疗点,以针刀对神经周围进行松解来扩大神经的活动范围,缓解神经的卡压状态,从而降低外周神经的敏化程度,缓解肩周炎的疼痛㊂在肩周炎的发病过程中,随着病程的进展,肌肉的挛缩㊁黏连㊁纤维化逐步加重,而这些病理改变会影响到肌肉筋膜间走行的神经组织,对神经纤维产生卡压和损伤,进而导致支配外周肌肉的神经和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敏化的神经受刺激后会进一步加重局部肌肉的挛缩和黏连,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肩周炎的康复[42⁃43]㊂针刀治疗即对肩周神经容易卡压的点进行松解,既不破坏神经,又能够增加神经的活动度,打破神经损伤-肌肉挛缩的恶性循环,加快肩周炎的恢复进程㊂高月[44]基于神经敏化思路,以针刀松解肩胛上神经㊁肩胛背神经㊁肩胛下神经㊁腋神经㊁胸长神经等神经的移行和易卡压处,以松解神经周围为目的,不刺激神经㊂有文献显示针对肩胛上神经㊁腋神经等的干预能够加速肩周炎的恢复,也是针刀干预神经周围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持[45⁃46]㊂肩周炎往往存在广泛的无菌性炎症和黏连,但肩周神经走形复杂且存在变异,故对于神经卡压点的精准定位难度较大,且目前该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较少,需要进一步求证㊂3 小结与展望基于弓弦力学理论㊁网眼理论和经筋理论,以针刀松解相关的 痛点” 关键点” 结筋病灶点” 神经卡压点”等治疗肩周炎可明显加快肩周炎的恢复,缩短其病程㊂但总结相关文献也可以发现,对于肩周炎的针刀治疗存在一定的问题:(1)在治疗点的选择上,针刀松解以痛点㊁神经卡压点㊁肌肉及其附着点和滑囊为主,而对于黏连较重的关节囊干预较少,可能与关节囊位置深㊁面积大且发生感染较难处理有关[47],在保证无菌的前提下,以针刀对关节囊壁进行直接干预是否能更快的解决患者的活动受限,加速肩周炎的恢复值得临床和实验研究㊂(2)在治疗规范上,不同医师治疗时松解的精准性㊁松解的强度和药物使用情况都存在差异,若不统一规范,可能会出现相同的治疗,疗效一般或无效的问题,不利于针刀的传播㊂借助超声㊁X线等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显著提高针刀治疗的精准性㊂另外,建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团体标准,统一不同松解术式的操作规范,做到统一术式下,统一的松解范围和切割强度㊁统一的术中用药和术后联合康复疗法更是针刀治疗效果的保障[48⁃49]㊂(3)在文献研究方面,目前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质量不高,且以临床观察类文章居多,缺少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机理研究,其潜在的病理生理过程很难确定,导致针刀疗法不被一些临床医生认可㊂研究者应借助现代医学的科研方法,深入研究,从微观生化指标的变动,到宏观肌肉骨骼的改变均加以阐明,剖析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理,理论和实验双重进展,实验和临床互补互助,促进针刀的发展㊂参考文献[1] Lyne S A,Goldblatt F M,Shanahan E M.Living with a frozenshoulder⁃a phenomenological inquiry[J].BMC MusculoskeletDisord,2022,23(1):318.[2] Franz A,Klose M,Beitzel K.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rozenshoulder[J].Unfallchirurg,2019,122(12):934⁃940. [3] Cho C H,Song K S,Kim B S,et al.Biological Aspect of Patho⁃physiology for Frozen Shoulder[J].Biomed Res Int,2018:7274517.[4] Date A,Rahman L.Frozen shoulder:overview of clinicalpresen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base formanagement strategies[J].Future Sci OA,2020,6(10):Fso647.[5] Mertens M G,Meeus M,Verborgt O,et al.An overview ofeffective and potential new conservative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with frozen shoulder[J].Rheumatol Int,2022,42(6):925⁃936.[6] Brindisino F,Silvestri E,Gallo C,et al.Depression andanxietyare associated with worse subjective and functional baseline scores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contracture syndrome:Asystematic review[J].Arthrosc Sports Med Rehabil,2022,4(3):e1219⁃e1234.[7] 刘福水,方婷,金德忠,等.针刀疗法疾病谱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484⁃1487.[8] 梁楚西,戴中,杨嘉颐,等.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疾病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166⁃4168.[9] 张天民.针刀医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9⁃153.[10] 张天民.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力学病理机制及针刀治疗学原理[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46⁃47.1486 环球中医药2023年7月第16卷第7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ly2023,Vol.16,No.7[11] 张天民,吴绪平.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J].中国针灸,2010,30(S1):121⁃124.[12] 张天民,刘建民.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的新认识[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9):154⁃157. [13] 梁紫沙,韦朝霞,黎汉文,等.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20,15(4):474⁃476,511. [14] 张强,张天民.针刀医学对肩周炎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的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84⁃86. [15] 周怀东,孙祯杰,郭长青,等.经筋理论指导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医药,2021,16(16):2459⁃2462.[16] 苏鑫童,刘琪,薛立功,等.论筋性脏腑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529,1538.[17] 尤柱,于本性,邓甜甜,等.肩周炎结筋病灶点临床触诊规律分析[J].中国针灸,2014,34(6):565⁃568. [18] 董宝强,李春日,黄凤云,等.从经筋治痛谈经络起源[J].中国针灸,2011,31(8):711⁃713.[19] 刘农虞.析 以痛为输”[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55⁃57.[20] 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等.论经筋痹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381⁃382.[21] 黄和涛,潘建科,洪坤豪,等.刘军治疗肩周炎临证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0):2070⁃2072. [22] 赵婷婷,赵耀东,蒋梅霞,等.基于‘灵枢“解结理论探讨郑氏温通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6):3036⁃3039.[23] 董宝强,林星星,王树东,等.经筋刺法与针至病所理论的关系[J].中医杂志,2017,58(3):189⁃191,194. [24] 富昱,董宝强.经筋 解结”内涵及机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314⁃1317.[25] 徐文嵩,柳婷.针刀 C”形松解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9):185⁃188. [26] 修忠标,刘洪,刘晶,等.改良 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效应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20⁃22.[27] 孙兆印.改良 C”形针刀松解术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3):412⁃414.[28] 张天民,姚宪宝,龚重九,等. 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45例临床报告[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4):97⁃99.[29] 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制定.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22.[30] 张平,裴久国,胡琼,等.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5):86⁃89.[31] 李绍军,罗永浩,景洪帅.电针推拿小针刀整体松解分步联合施治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4):189⁃191.[32] 邢海清,岳瑞卿,叶少奇,等.针刀整体松解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肩周炎33例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8⁃31.[33] 修忠标,刘晶,刘洪,等.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5):140⁃144,182.[34] 余红超,郭中华,董博,等.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7):167⁃169.[35] 韩永亮,孙伟琦,霍尚飞,等.针刀松解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8,13(5):1254⁃1257.[36] 黎君和,孙云廷,王延武.小针刀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1):159⁃162.[37] 王若州,杜小正,王海东,等.循经筋选点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思路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531⁃1533.[38] 侯骁丹,陈智.运动针刀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肩周炎冻结期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2):292⁃294. [39] 仝乐,崔晨华,史俍元,等.桂枝附子汤加减联合动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肩急性期的效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5):239⁃242.[40] 周海旺,宁娜.阳性点小针刀加火罐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9):1094⁃1095. [41] 周勇忠,胡冰,袁志强,等.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J].中国骨伤,2018,31(5):452⁃457. [42] 陈军,韩济生,樊碧发,等.面向临床医师解析慢性痛的发生机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2):70⁃80. [43] 林璐璐,石广霞,屠建锋,等.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6):454⁃459. [44] 高月.神经敏化思路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体会[J].心理月刊,2018(12):18⁃19.[45] 李加平,张飒,朱婷,等.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3):167⁃170.[46] 王书峰.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㊁肩胛上神经注射术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31⁃832.[47] 韩旭,于进洋,谭红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74⁃78. [48] 戴敏,李开平,吴晓亮.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研究现状和应用优势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6):170⁃173.[49] 吴绪平,阮宜骏,胡零三,等.可视化针刀松解术治疗肩周炎思路设计与方法探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6):116⁃118.(收稿日期:2022⁃10⁃01)(本文编辑:李梅)。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的关系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针刀治疗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张天民吴绪平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针刀以来,全国各地医院应用针刀治疗了众多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性疾病,只要使用过针刀治疗的大夫,无不为针刀神奇的疗效所折服。

由于过去的针刀治疗主要以压痛点针刀治疗为主。

临床上频频出现针刀治疗术后无效,或者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缺点。

究其原因,过去的针刀基础理论体系自身不完善,更多地借用了中医经络学理论及脊柱相关病因学理论,从而导致针刀治疗机理模糊,限制针刀医学的纵深发展。

笔者经过近十年来的针刀临床研究,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一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阐述了人体力学解剖结构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类疾病以及慢性内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为针刀治疗这类疾病奠定了人体力学解剖基础。

1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运动是人体的根本属性之一,人类在逐渐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在人体各骨骼与软组织之间形成了力学连接,这种力学连接类似弓箭连接,骨骼为弓,软组织为弦,软组织在骨的附着部为弓弦结合部。

笔者将人体骨与软组织的力学连接系统命名为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按照力学规律,弓弦力学系统由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三个部份组成。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是以骨为弓,以连接骨骼之间的关节囊、韧带、筋膜为弦,它的功能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弦即肌肉,它的功能是以肌肉为动力,形成骨骼杠杆力学系统,它的功能是使人体骨关节产生主动运动;辅助装置是维持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辅助结构,包括籽骨、副骨、滑液囊,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等。

籽骨、畐9骨的作用是在人体运动应力最集中部位,将一个弓弦力学系统分为两个,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该部位的运动功能,比如,髌骨将膝关节分为以髋骨、股骨、髌骨为弓以股四头肌为弦的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和以髌骨胫骨为弓以髌韧带、髌周支持带为弦的静态弓弦力学系统;滑液囊的作用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面的附着处)周围分泌润滑液,减少软组织起止点与骨骼的磨擦,皮肤、皮下组织、脂肪保护弓弦力学系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四)人体的力学环境
人类生活的力学环境:地心引力(重力) 地球人的形态结构:圆形 月球人的形态结构:??? 火星人的形态结构:???
太空中的宇航员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三、人体内的三种基本力学形式
1、力学的三种基本形式
人体内存在三种基本的力学形式:拉力、压 力、张力。与这三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性质相同的作用力我们称之为反作用力
弄清楚东西医学形成对立格局的原因所在, 也就找到了东西医学融合的方法和结合点。
• 针刀医学就是将中医学的以人为本,把人 看做一个有机整体的整体诊治思想与西医 学的形象的、直观的诊疗思想相结合的一 门医学学科。
二、人体与力的关系
(一)人的两大属性:
第一是人的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告诉我们,人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物质索 取(比如衣食住行)和自我再生产(性欲),才能延续生命 的存在和生命的传承。
2、人体的各种物质从外部物理性质分类及与力的关系
还原论的医学观:是种试图通过在 各部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来认识整体有 机体的思想。它将生物有机体看成是由 各器官组织的简单加和,认为只要搞清 楚有机体最基本的成分及其功能,整体 的机能也就自然清楚了。
3、存在问题
机械论和还原论的医学观忽略了生 命有机体的整体性联系,完全忽略了 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二)中医
1、诊疗方式
中医学不管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护理都是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了解中医 学的思想根基是东方人文哲学的抽象思维, 对于深刻认识中医学的本质,并且能够提 高它、改造它,使它和现代科学接轨,使 之与西医学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2、医学模式——人文医学模式
把"风"作为病因,"风"在人体内是怎么存在 的?把"寒"作为病因,"寒"在人体内又是以什 么形态存在的?均不得而知,无法理解。又如 “诸风吊眩皆属于肝”,意即各种眩晕性疾病 的病根在肝脏或肝经,用现代科学也无法找到 根据。如阴、阳这是一种抽象的表达,疏肝理 气之类用现代科学是很难理解的,气乃是呼吸 系统的,怎么又能和肝脏联系起来呢?关于药 性方面,"四气五味"之类也是一种抽象的说法。

身备五弓——完整的杠杆系统

身备五弓——完整的杠杆系统

身备五弓——完整的杠杆系统我们先做一个测试:面对着墙壁(或者树),正面抬腿用前脚掌踢到墙上,不同的力度多试几次,很快就会发现当用的力量越大,自己的脚越疼,墙给自己的反作用力会让自己站不稳。

换一种方法,还是像刚才一样踢的动作,只是抬腿的同时下蹲,起腿的用力点是膝盖向上抬起,然后前脚掌接触墙,熟练几次就会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力量。

人的身体很奇妙,不同的使用方法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刚才的测试中,正常抬腿踢墙时主要用了小腿的屈伸,而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胯落膝提让腿形成杠杆,把脚翘起来踢出去。

这种杠杆关系,传统武术中叫做“弓”“身备五弓”说的就是四肢和躯干在武术中应该具备的杠杆关系,这种比喻的说法可以具体的指四肢和躯干是五张弓;也可以是左臂左腿一张弓、右臂右腿一张弓、双臂一张弓、双腿一张弓、躯干一张弓,同样的道理,全身的每个环节单独拿出来应该是一张弓,整体的组合起来还应该是一张弓。

“身备五弓”中的“弓”是什么?我们的公众号名字“象形取意”出自形意拳谚语,就从像其形开始,最初级的弓就是模仿拉弓射箭,在人的身体上构建这种力学关系,比如形意拳的纵向动力链束展发力时,整个脊背(脊椎)团缩之后展开,用这股力量把手臂弹射出去,像是脊背做弓,手臂做箭一样。

运动员跳远的时候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动作,他们用躯干的“弓”带动腿以跳的更远,只是跳远只管跳的远而不需要考虑后续动作,武术中是用躯干的“弓”把拳打的更有力,同时还需要考虑接下来的动作衔接,脊背(脊椎)从团缩到展开是一次发力,接着可以从展开到团缩又一次发力,从一张弓转换到另一张弓,拳谚说“束也打,展也打”。

“弓”还有整体受力效应,无论我们从哪个位置拉动弓弦,弓都会整体分散承担这股力量,武术中的桩态首先要求做到“来力不入”,说的是站桩时身体的任何位置受到外力都会由身体整体承受,传统武术中说“六面争力”,身体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保持像拉动弓弦弓身整体受力,把右臂虚抱在胸前,别人推你手臂的时候,要么用力和对方抵抗,要么手臂被对方推到胸前,这是日常使用身体的方式,而如果是桩态,对方推你手臂,如果力量足够大你无法承受,那应该是整体被对方的力量推出去,这种被推出去,像是弹出去一样,这是整体受力。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人 体 弓 弦 力 学 解 剖 系 统
1.脊柱弓弦
力人 2. 四肢弓弦 学体 系弓 3.脊肢弓弦 统弦
4.内脏弓弦
人体弓弦 力学系统
颈椎弓弦 下位脊柱弓弦
脊柱动态弓弦
脊柱静态弓弦
脊柱弓弦
脊 柱 静 态 弓 弦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颈椎
颈椎 动态 弓弦
1
2
3
4
8
颈 椎 后 仰 肌 群
1 2
(二)中医
1、诊疗方式——抽象思维的方法。 2、医学模式——人文医学模式 3、问题——很难用现代科学来理解它,不能登医学科 学的大雅之堂。
(三)中西医学的问题所在——思维问题
二、人体与力的关系
(一)人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二)两大基本属性的共同点:运动性。 (三)力与运动:力是物质运动的基础 (四)人体力学结构特点——圆形 (五)人体的力学环境:地心引力(重力)环境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外旋
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内旋
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胛骨
上提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胛骨
下降肌 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胛骨
前伸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肩胛骨
后收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屈肘
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伸肘
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前臂旋 前肌群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 张天民教授
四、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生命体 综上所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力 学结构生命体。运动是人体的根 本属性之一,力是人体运动的基 本元素。所以,人体的力学结构 就成为我们研究人体生理病理时 一个重要部份。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针刀医学研究发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人体人体骨连接方式类似弓箭形状筋膜为弦,完成人体运动功能的力学解剖系统,命名为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该系统包括四肢、脊柱、脊-肢、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他们既是独立的力学解剖结构,完成各自系统内的力学平衡,同时各系统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力学解剖系统。

某一个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异常不仅会引起本身弓弦的病变,而且会引起相邻其它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病变。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2)按照人体解剖结构分类
按照人体各部位的力学解剖结构不同,单关节弓弦力学解 剖系统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②四肢弓弦力学解
剖系统
解剖系统
③脊-肢弓弦力学
剖系统
④内脏弓弦力学解
人 体 弓 弦 力 学 解 剖 系 统
1.脊柱弓弦
学人 系2.四体肢弓弦 统弓 3.脊弦肢弓弦

4.内脏弓弦
伸四肢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上肢
拇指运 动肌群
弓弦力学系统——下肢
下肢 弓弦 下肢静态弓弦
下肢动态弓弦
骨 盆 静 态 弓 弦
髋 关 节 静 态 弓 弦
膝 关 节 静 态 弓 弦
足、 踝 部 静 态 弓 弦
弓弦力学系统——下肢
髋前屈肌群 膝后屈肌群
足内翻肌群
下肢 动态 弓弦
髋后伸肌群 膝前伸肌群
• (6)弓弦力学系统的创立,阐明了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等临床疑难杂 症的病理机制和疾病的病理构架,完善和补充了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将针刀 治疗从“以痛为输”的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的病理构架治疗的高度上来 。解决了针刀治疗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现状,为针刀治愈困扰全人类健康 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骨质增生症提供了解剖力学基础。
弓弦力学系统的组成构架
弓弦力学系统
动态弓弦力学单元
辅助装置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副骨、籽骨、滑囊、
脂肪、皮下、皮肤
弓:骨骼 弦:静态弓弦
弓:骨骼
的弦+骨骼肌
弦:关节 囊、韧带、 筋膜
1.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2.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 ——骨关 节产生主动运动的力学解剖学基础。
3.辅助装置
分类
(1)按照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部分分为单关节弓弦力 学解剖系统,它是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

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人体与力的关系力是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元素。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

人生活在地球上,首先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

要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包括卧姿、坐姿、站姿,就必须形成与重力相适应的结构,其次,人体为了生存要劳动、运动,会受到各种力的影响。

人体内部的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固体物质和流体物质。

固体物质包括各种软组织(如肌肉、韧带、血管、淋巴管、神经、腱鞘、滑囊、关节囊、筋膜、大脑、脊髓和各种内脏器官)和骨骼;流体物质包括血液和各种组织液。

因此,人体内的力学系统就包括固体力学系统和流体力学系统。

这两大系统所表现的力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说,只有三种基本的力学形式,即拉力、压力、张力。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一副完整的弓箭由弓、弦和箭三部分组成,弓与弦的连结处称之为弓弦结合部,一副完整的弓弦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牵拉条件下,使弓按照弦的拉力形成一个闭合的静态力学系统。

弦相当于物理学的肉体物质,主要承受拉力的影响;弓相当于物理学的刚体物质,主要承受压力的影响。

射箭时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拉力作用下,使弓随弦的拉力方向产生形变,最后将箭射出。

人类在逐渐进化的过程中,各骨骼与软组织的连结方式类似弓箭形状的力学系统,张天民教授将其命名为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姿势,完成各种运动生理功能。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以骨为弓,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为弦,完成人体特定运动功能的力学系统。

它由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3个部分组成。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的固定装置;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以肌肉为动力,是人体骨关节产生主动运动的基础;辅助装置是维持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辅助结构,包括籽骨、副骨、滑液囊等,籽骨、副骨的作用是在人体运动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将一个弓弦力学单元分为两个,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该部位的运动功能。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 上肢 下肢 关节囊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 上肢 下肢 关节囊

脊柱弓弦上肢弓弦肩带肌的起止点及作用名称起点止点作用斜方肌枕骨上项线、正外粗隆、项韧带、颈7和全部胸椎棘突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内收肩胛骨背阔肌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后部,骶正中嵴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及旋内肩关节肩胛提肌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肩胛骨内侧和内侧缘上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上方大菱形肌第1~4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上部上提、内收肩胛骨小菱形肌第6~7颈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胸大肌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胸骨体前面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上臂前屈、内收、旋内及屈肩关节胸小肌第3~5肋肩胛骨喙突内1/3 拉肩胛骨向前下前锯肌第1~8肋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拉肩胛骨向前锁骨下肌第1肋锁骨外侧段下面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上肢肌的起止点及作用三角肌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肱骨三角肌粗隆上臂外展、前屈或后伸冈上肌肩胛骨冈上窝肱骨大结节上部上臂外展冈下肌肩胛骨冈下窝肱骨大结节中部上臂外旋、内收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后面,冈下窝下部肱骨大结节下部大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后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旋内肩胛下肌肩胛前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内收、旋内、后伸肱二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在喙突桡骨粗隆屈肘,前臂旋后喙肱肌喙突中1/3 肱骨中部内侧上臂前屈、内收肱肌肱骨下半前面尺骨粗隆屈肘肱三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内侧头分别在桡神经头的外上方、内下方尺骨鹰嘴伸肘肘肌肱骨外上髁鹰嘴、尺骨后面伸肘肱桡肌肱骨外上髁上方桡骨茎突屈肘、前臂旋前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桡骨中部后外面前臂旋前、屈肘桡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第2掌骨底前面屈肘、屈腕、手外展掌长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掌腱膜屈腕、紧张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豌豆骨屈腕、手内收指浅屈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状突、桡骨近端前方第2~5指中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近侧指关节拇长屈肌桡骨及骨间膜前面拇指远节指骨底屈拇指指深屈肌尺骨、骨间膜前面第2~5指远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远侧指关节旋前方肌尺骨远侧1/4前面桡骨远侧1/4前面前臂旋前桡侧腕长伸肌肱骨外上髁第2掌骨底背面伸、外展髋关节,伸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背面伸腕关节指伸肌第2~5中指中节、远节指骨底伸指、伸腕小指伸肌小指指背腱膜伸小指、伸腕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伸、内收腕关节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尺骨桡骨前面上1/3 前臂旋后,有肱二头肌帮助旋后拇长展肌桡、尺骨背面第1掌骨底外展拇指及腕关节拇短伸肌拇指近节指骨底伸拇掌指关节拇长伸肌拇指远节指骨底伸拇指示指伸肌示指中节指骨底伸示指拇短展肌腕横韧带、舟骨结节拇近节指骨底外侧缘外展拇指拇短屈肌浅头:腕横韧带深头:腕横韧带、小多角骨拇近节指骨底屈拇掌指关节拇对掌肌腕横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桡侧缘拇指对掌拇收肌斜头:头状骨、腕横韧带横头:第3掌骨前面拇近节指骨底拇指内收、屈曲蚓状肌(4块)第2~5指指深屈肌腱桡侧第2~5指近节指骨背面和指背腱膜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掌侧肌(3块)第2掌骨尺侧缘,第4、5掌骨桡侧缘第2、4、5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背侧肌(4块)第1~5掌骨相对侧缘第2、3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缘,第3、4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指背腱膜2、3、4指外展、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小指展肌豌豆骨、豆钩韧带小指尺侧缘小指屈、外展小指短屈肌钩骨、腕横韧带小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小指屈小指对掌肌钩骨、腕横韧带第5掌骨底尺侧缘小指对掌韧带喙肱韧带喙突背外侧肱骨大小结节盂肱韧带盂上结节肱骨从前面加强关节囊肱骨横韧带骺线上结节间沟胸锁前韧带锁骨的胸骨端的前上面第一肋软骨胸锁后韧带锁骨的胸骨端胸骨柄上后面锁骨间韧带颈深筋膜锁骨的胸骨端上面肋锁韧带第一肋和肋软骨上面内侧端锁骨下压迹边缘肩锁韧带锁骨外侧端上面临接肩峰喙肩韧带肩峰顶端肩锁关节面的前方喙突外侧缘喙锁韧带锁骨肩胛骨喙突维持锁骨和肩峰的并置斜方韧带喙突上表面锁骨下面锥状韧带锁骨锥形结节喙突根后内侧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冈外侧缘关节盂缘尺侧副韧带肱骨内上髁鹰嘴和冠突桡侧副韧带肱骨外上髁下部环状韧带环状韧带桡切迹滑车切迹方形韧带桡骨颈尺骨旋后肌窝上部的薄的纤维韧带桡舟头韧带桡骨茎突、桡骨掌侧唇头状骨桡月三角背侧韧带桡骨远端背侧三角骨桡腕背韧带桡骨、舟骨、月骨及三角骨桡侧副韧带桡骨、舟骨、大多角骨及桡头舟关节桡尺背侧/掌侧韧带尺桡骨头状骨尺侧尺侧副韧带/尺侧腕屈肌尺骨第5掌骨尺月韧带尺骨掌侧面月骨掌侧角尺三角韧带尺骨掌侧面三角骨的内侧面桡月短韧带桡骨月窝的掌侧唇月骨桡月长韧带桡骨掌侧唇月骨掌侧角尺侧副韧带尺骨及豌豆骨桡腕掌侧韧带桡侧副韧带及豌豆骨豌豆钩骨韧带豌豆骨至钩骨钩骨豌豆掌骨韧带豌豆骨第5掌骨腕关节侧副韧带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头三角韧带头状骨三角骨近侧列骨间韧带手舟骨韧带和月三角韧带远侧列骨间韧带位于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之间掌侧腕骨间韧带手舟骨结节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背侧腕骨间韧带小多角骨和手舟骨远端三角骨伸肌支持带尺侧端附于尺骨茎突和三角骨桡侧端附于桡骨远侧端外侧缘覆盖腕关节背侧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及钩骨钩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覆盖腕关节掌侧掌侧副韧带后结节和掌骨头表面指骨底前面指骨侧副韧带指骨头端外侧相邻指骨的基底部掌侧下肢弓弦脊下肢的韧带弓弦髋关节的韧带:髋关节的韧带可分为囊内囊外两部分,囊内的有髋臼横韧带、股骨头圆韧带、轮匝带。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上肢、下肢、关节囊)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上肢、下肢、关节囊)

脊柱弓弦上肢弓弦肩带肌的起止点及作用名称起点止点作用斜方肌枕骨上项线、正外粗隆、项韧带、颈7和全部胸椎棘突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内收肩胛骨背阔肌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后部,骶正中嵴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及旋内肩关节肩胛提肌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肩胛骨内侧和内侧缘上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上方大菱形肌第1~4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上部上提、内收肩胛骨小菱形肌第6~7颈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胸大肌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胸骨体前面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上臂前屈、内收、旋内及屈肩关节胸小肌第3~5肋肩胛骨喙突内1/3 拉肩胛骨向前下前锯肌第1~8肋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拉肩胛骨向前锁骨下肌第1肋锁骨外侧段下面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上肢肌的起止点及作用三角肌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肱骨三角肌粗隆上臂外展、前屈或后伸冈上肌肩胛骨冈上窝肱骨大结节上部上臂外展冈下肌肩胛骨冈下窝肱骨大结节中部上臂外旋、内收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后面,冈下窝下部肱骨大结节下部大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后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旋内肩胛下肌肩胛前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内收、旋内、后伸肱二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在喙突桡骨粗隆屈肘,前臂旋后喙肱肌喙突中1/3 肱骨中部内侧上臂前屈、内收肱肌肱骨下半前面尺骨粗隆屈肘肱三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内侧头分别在桡神经头的外上方、内下方尺骨鹰嘴伸肘肘肌肱骨外上髁鹰嘴、尺骨后面伸肘肱桡肌肱骨外上髁上方桡骨茎突屈肘、前臂旋前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桡骨中部后外面前臂旋前、屈肘桡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第2掌骨底前面屈肘、屈腕、手外展掌长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掌腱膜屈腕、紧张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豌豆骨屈腕、手内收指浅屈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状突、桡骨近端前第2~5指中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近侧指关方节拇长屈肌桡骨及骨间膜前面拇指远节指骨底屈拇指指深屈肌尺骨、骨间膜前面第2~5指远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远侧指关节旋前方肌尺骨远侧1/4前面桡骨远侧1/4前面前臂旋前桡侧腕长伸肌肱骨外上髁第2掌骨底背面伸、外展髋关节,伸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背面伸腕关节指伸肌第2~5中指中节、远节指骨底伸指、伸腕小指伸肌小指指背腱膜伸小指、伸腕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伸、内收腕关节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尺骨桡骨前面上1/3 前臂旋后,有肱二头肌帮助旋后拇长展肌桡、尺骨背面第1掌骨底外展拇指及腕关节拇短伸肌拇指近节指骨底伸拇掌指关节拇长伸肌拇指远节指骨底伸拇指示指伸肌示指中节指骨底伸示指拇短展肌腕横韧带、舟骨结节拇近节指骨底外侧缘外展拇指拇短屈肌浅头:腕横韧带深头:腕横韧带、小多角骨拇近节指骨底屈拇掌指关节拇对掌肌腕横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桡侧缘拇指对掌拇收肌斜头:头状骨、腕横韧带横头:第3掌骨前面拇近节指骨底拇指内收、屈曲蚓状肌(4块)第2~5指指深屈肌腱桡侧第2~5指近节指骨背面和指背腱膜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掌侧肌(3块)第2掌骨尺侧缘,第4、5掌骨桡侧缘第2、4、5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背侧肌(4块)第1~5掌骨相对侧缘第2、3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缘,第3、4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指背腱膜2、3、4指外展、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小指展肌豌豆骨、豆钩韧带小指尺侧缘小指屈、外展小指短屈肌钩骨、腕横韧带小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小指屈小指对掌肌钩骨、腕横韧带第5掌骨底尺侧缘小指对掌韧带喙肱韧带喙突背外侧肱骨大小结节盂肱韧带盂上结节肱骨从前面加强关节囊肱骨横韧带骺线上结节间沟胸锁前韧带锁骨的胸骨端的前上面第一肋软骨胸锁后韧带锁骨的胸骨端胸骨柄上后面锁骨间韧带颈深筋膜锁骨的胸骨端上面肋锁韧带第一肋和肋软骨上面内侧端锁骨下压迹边缘肩锁韧带锁骨外侧端上面临接肩峰喙肩韧带肩峰顶端肩锁关节面的前方喙突外侧缘喙锁韧带锁骨肩胛骨喙突维持锁骨和肩峰的并置斜方韧带喙突上表面锁骨下面锥状韧带锁骨锥形结节喙突根后内侧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冈外侧缘关节盂缘尺侧副韧带肱骨内上髁鹰嘴和冠突桡侧副韧带肱骨外上髁下部环状韧带环状韧带桡切迹滑车切迹方形韧带桡骨颈尺骨旋后肌窝上部的薄的纤维韧带桡舟头韧带桡骨茎突、桡骨掌侧唇头状骨桡月三角背侧韧带桡骨远端背侧三角骨桡腕背韧带桡骨、舟骨、月骨及三角骨桡侧副韧带桡骨、舟骨、大多角骨及桡头舟关节桡尺背侧/掌侧韧带尺桡骨头状骨尺侧尺侧副韧带/尺侧腕屈肌尺骨第5掌骨尺月韧带尺骨掌侧面月骨掌侧角尺三角韧带尺骨掌侧面三角骨的内侧面桡月短韧带桡骨月窝的掌侧唇月骨桡月长韧带桡骨掌侧唇月骨掌侧角尺侧副韧带尺骨及豌豆骨桡腕掌侧韧带桡侧副韧带及豌豆骨豌豆钩骨韧带豌豆骨至钩骨钩骨豌豆掌骨韧带豌豆骨第5掌骨腕关节侧副韧带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头三角韧带头状骨三角骨近侧列骨间韧带手舟骨韧带和月三角韧带远侧列骨间韧带位于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之间掌侧腕骨间韧带手舟骨结节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背侧腕骨间韧带小多角骨和手舟骨远端三角骨伸肌支持带尺侧端附于尺骨茎突和三角骨桡侧端附于桡骨远侧端外侧缘覆盖腕关节背侧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及钩骨钩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覆盖腕关节掌侧掌侧副韧带后结节和掌骨头表面指骨底前面指骨侧副韧带指骨头端外侧相邻指骨的基底部掌侧下肢弓弦脊下肢的韧带弓弦髋关节的韧带:髋关节的韧带可分为囊内囊外两部分,囊内的有髋臼横韧带、股骨头圆韧带、轮匝带。

针刀医学之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五大系统

针刀医学之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五大系统

针刀医学之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五大系统针刀医学之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五大系统《针刀医学之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五大系统》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力学解剖结构不同,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可细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及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①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组成。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由弓(颅骨、鼻骨、颧骨、下颌骨等)和弦(相应的关节囊、韧带、筋膜)组成。

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在头面部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基础上加上附着在颅骨、颧骨、鼻骨、下颌骨等的肌肉组成。

根据头面部各关节的不同功能将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分为头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眼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耳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鼻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咽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喉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口腔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等。

②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和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及辅助装置组成。

脊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是以颅骨,脊柱为弓,连结这些骨骼的关节囊、韧带、筋膜为弦。

其功能是维持脊柱的正常位置。

脊柱动态弓弦力学单元是在脊柱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基础上加上附着于颅骨,脊柱的肌肉组成。

由于脊柱各段的形态、功能不同,故将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分为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弓弦力学子系统。

③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由静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和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和辅助装置组成。

静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由弓(肱骨、尺桡骨,腕骨,掌指骨,股骨、髌骨,胫腓骨,跖趾骨)和弦(相应的关节囊、韧带、筋膜)组成。

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是在四肢静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基础上加上附着在肱骨、尺桡骨,腕骨,掌指骨,股骨、髌骨,胫腓骨,跖趾骨上的肌肉组成。

根据四肢关节的不同功能将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分为肘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手部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膝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踝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足部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内家拳核心之谜筋膜理论,构建最科学的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内家拳核心之谜筋膜理论,构建最科学的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内家拳核心之谜筋膜理论,构建最科学的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筋骨理论的产生冷兵器统制时代,长兵作为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装备,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敌我双方冲杀时,手握重兵敌我厮杀。

功夫就产生于那个时代,特别像心意拳,年代久远,很好的保存了古时候战场拳的特征。

大家都知道,心意拳又称为“枪化拳”,故名思义,是由大枪演变过来的!那时候的大枪长,且重量大,所以必须用手臂贴着枪,夹着两肋,借助身体的力量,才可以将大枪发挥自如,两肘贴肋,不但可以省力,而且劲大,这就是我们现在拳术要求中提倡的沉肩坠肘。

有了两肘的夹,能够借助胯肩的拧转发劲,在往前扎枪时,不仅有转胯的力,而且还把背劲加了进来,两肩夹紧,背部拔起,形成一张弓,利用背部的弹劲向前扎枪,这就是含胸拔背。

背弓崩弹长时间的持续战斗,使得肌肉的力量不能满足战场的需要,因为肌肉容易因继续用力而充血彭胀,不管你愿不愿意,到了一定时候,肌肉的暴发力是很难派上用场的。

就像有些人,可以持继做一两千个俯卧撑。

两三百个,可以是肌肉力,但持继不断做一两千个,依靠的就不是肌肉的力量了!人体除了肌肉以后,还有一种被大家所忽视的发力组织,称之为肌腱,肌腱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弹性物质,存在于肌肉跟关节的连结处。

以前我们小时候喜欢玩弹弓,上面的牛皮筋,是牛筋做的,大家都知道这东西弹性很大,很有韧劲,且有句老话说,牛越老,牛筋的力量就越大,称之为“老牛筋”。

我们人身上,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物质,就是肌腱。

肩结构我们知道,不管任何的功夫,离开了劲力,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

现代搏击,以训练人的肌肉暴发力为主要训练手段,传统功夫不同的是,以训练大筋为主要的发力环节。

我们都知道,现代搏击的运动年限相对会短一些,因为到了一定年龄,随着肌肉骨骼的衰退,各方面的机能会越来越难应付高强度的训练。

而传统武术,因为训练大筋,且大筋的特点是越老劲力越大,所以可以练习的年代更长一些,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崩弹发力这就是为什么传统的老拳师,到了晚年,依然具有很强的攻击力的原因所在。

最新人体弓弦力学解剖课件

最新人体弓弦力学解剖课件

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后,人体通过自我代偿和自我调节,对受损 的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进行修复,在弓弦结合部(骨与软组织的附着部)产生粘 连、瘢痕和挛缩,导致弦的拉应力失调,引起弓的变形,最终导致内脏错位,出现 内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内脏弓弦力学系统歪说-举例1、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
3、辅助装置
四、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部位功能分类
1、四肢弓弦力学系统 2、脊柱弓弦力学系统 3、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4、内脏弓弦力学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四肢弓弦力学系统
1、四肢弓弦力学系统 是由四肢多个静态弓弦力学 单元与动态弓弦力学单元组 成的,像肩、肘、腕、髋、 膝、踝关节等。
(1)举例1:四肢弓弦力学系统-足弓弓弦力学系统
人的一生
八段锦
谢谢聆听!
足底腱膜长期受到超过 人体调节范围的应力
足底腱膜的起止点
当人体通过粘连、瘢痕、挛缩 都不能代偿这些过大的应力, 就会在跟骨结节处对抗性的调 节,即形成硬化、钙化、骨化,
最终形成跟骨骨刺。
通过粘连、瘢痕、 挛缩来代偿这些过
大的应力
足弓
2、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
脊柱弓弦力学解剖关系:举例1:脊柱整体
此处的软组织尤其容易 受到损伤
脊柱矢状轴发生转曲 的部位
软组织发生粘连、 瘢痕、挛缩等损伤

脊柱生理曲 度的变化
脊柱
颈椎病、腰椎病、颈 -腰综合征等众多临 床疑难病症。
3、脊柱-四肢弓弦力学系统
举例:颈椎-肢带骨
4、内脏弓弦力学系统
内脏器官 在体内不 是悬空的,
各内脏一定是通过 纤维结缔组织 (如韧 带、筋膜、肌肉等) 直接或者间接将内脏 连接在脊柱、胸廓或 者骨盆等骨骼, 通过 软组织将内脏分别悬 吊在颅腔、胸腔、腹 腔和盆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弓弦上肢弓弦肩带肌的起止点及作用名称起点止点作用斜方肌枕骨上项线、正外粗隆、项韧带、颈7和全部胸椎棘突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内收肩胛骨背阔肌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后部,骶正中嵴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及旋内肩关节肩胛提肌上4个颈椎横突后结节肩胛骨内侧和内侧缘上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上方大菱形肌第1~4胸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上部上提、内收肩胛骨小菱形肌第6~7颈椎棘突肩胛骨内侧缘胸大肌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胸骨体前面第1~6肋软骨肱骨大结节嵴上臂前屈、内收、旋内及屈肩关节胸小肌第3~5肋肩胛骨喙突内1/3 拉肩胛骨向前下前锯肌第1~8肋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拉肩胛骨向前锁骨下肌第1肋锁骨外侧段下面牵引锁骨向内下方上肢肌的起止点及作用三角肌锁骨外1/3、肩峰、肩胛冈肱骨三角肌粗隆上臂外展、前屈或后伸冈上肌肩胛骨冈上窝肱骨大结节上部上臂外展冈下肌肩胛骨冈下窝肱骨大结节中部上臂外旋、内收小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后面,冈下窝下部肱骨大结节下部大圆肌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后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后伸、内收、旋内肩胛下肌肩胛前面肱骨小结节嵴上臂内收、旋内、后伸肱二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在喙突桡骨粗隆屈肘,前臂旋后喙肱肌喙突中1/3 肱骨中部内侧上臂前屈、内收肱肌肱骨下半前面尺骨粗隆屈肘肱三头肌长头在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内侧头分别在桡神经头的外上方、内下方尺骨鹰嘴伸肘肘肌肱骨外上髁鹰嘴、尺骨后面伸肘肱桡肌肱骨外上髁上方桡骨茎突屈肘、前臂旋前旋前圆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桡骨中部后外面前臂旋前、屈肘桡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第2掌骨底前面屈肘、屈腕、手外展掌长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掌腱膜屈腕、紧张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豌豆骨屈腕、手内收指浅屈肌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状突、桡骨近端前方第2~5指中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近侧指关节拇长屈肌桡骨及骨间膜前面拇指远节指骨底屈拇指指深屈肌尺骨、骨间膜前面第2~5指远节指骨底屈腕、屈掌指关节、屈远侧指关节旋前方肌尺骨远侧1/4前面桡骨远侧1/4前面前臂旋前桡侧腕长伸肌肱骨外上髁第2掌骨底背面伸、外展髋关节,伸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背面伸腕关节指伸肌第2~5中指中节、远节指骨底伸指、伸腕小指伸肌小指指背腱膜伸小指、伸腕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伸、内收腕关节旋后肌肱骨外上髁、尺骨桡骨前面上1/3 前臂旋后,有肱二头肌帮助旋后拇长展肌桡、尺骨背面第1掌骨底外展拇指及腕关节拇短伸肌拇指近节指骨底伸拇掌指关节拇长伸肌拇指远节指骨底伸拇指示指伸肌示指中节指骨底伸示指拇短展肌腕横韧带、舟骨结节拇近节指骨底外侧缘外展拇指拇短屈肌浅头:腕横韧带深头:腕横韧带、小多角骨拇近节指骨底屈拇掌指关节拇对掌肌腕横韧带、大多角骨第1掌骨桡侧缘拇指对掌拇收肌斜头:头状骨、腕横韧带横头:第3掌骨前面拇近节指骨底拇指内收、屈曲蚓状肌(4块)第2~5指指深屈肌腱桡侧第2~5指近节指骨背面和指背腱膜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掌侧肌(3块)第2掌骨尺侧缘,第4、5掌骨桡侧缘第2、4、5近节指骨底和指背腱膜2、4、5指内收、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骨间背侧肌(4块)第1~5掌骨相对侧缘第2、3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缘,第3、4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指背腱膜2、3、4指外展、屈掌指关节、伸指关节小指展肌豌豆骨、豆钩韧带小指尺侧缘小指屈、外展小指短屈肌钩骨、腕横韧带小指近节指骨底尺侧缘小指屈小指对掌肌钩骨、腕横韧带第5掌骨底尺侧缘小指对掌韧带喙肱韧带喙突背外侧肱骨大小结节盂肱韧带盂上结节肱骨从前面加强关节囊肱骨横韧带骺线上结节间沟胸锁前韧带锁骨的胸骨端的前上面第一肋软骨胸锁后韧带锁骨的胸骨端胸骨柄上后面锁骨间韧带颈深筋膜锁骨的胸骨端上面肋锁韧带第一肋和肋软骨上面内侧端锁骨下压迹边缘肩锁韧带锁骨外侧端上面临接肩峰喙肩韧带肩峰顶端肩锁关节面的前方喙突外侧缘喙锁韧带锁骨肩胛骨喙突维持锁骨和肩峰的并置斜方韧带喙突上表面锁骨下面锥状韧带锁骨锥形结节喙突根后内侧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冈外侧缘关节盂缘尺侧副韧带肱骨内上髁鹰嘴和冠突桡侧副韧带肱骨外上髁下部环状韧带环状韧带桡切迹滑车切迹方形韧带桡骨颈尺骨旋后肌窝上部的薄的纤维韧带桡舟头韧带桡骨茎突、桡骨掌侧唇头状骨桡月三角背侧韧带桡骨远端背侧三角骨桡腕背韧带桡骨、舟骨、月骨及三角骨桡侧副韧带桡骨、舟骨、大多角骨及桡头舟关节桡尺背侧/掌侧韧带尺桡骨头状骨尺侧尺侧副韧带/尺侧腕屈肌尺骨第5掌骨尺月韧带尺骨掌侧面月骨掌侧角尺三角韧带尺骨掌侧面三角骨的内侧面桡月短韧带桡骨月窝的掌侧唇月骨桡月长韧带桡骨掌侧唇月骨掌侧角尺侧副韧带尺骨及豌豆骨桡腕掌侧韧带桡侧副韧带及豌豆骨豌豆钩骨韧带豌豆骨至钩骨钩骨豌豆掌骨韧带豌豆骨第5掌骨腕关节侧副韧带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头三角韧带头状骨三角骨近侧列骨间韧带手舟骨韧带和月三角韧带远侧列骨间韧带位于头状骨、钩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之间掌侧腕骨间韧带手舟骨结节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背侧腕骨间韧带小多角骨和手舟骨远端三角骨伸肌支持带尺侧端附于尺骨茎突和三角骨桡侧端附于桡骨远侧端外侧缘覆盖腕关节背侧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及钩骨钩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覆盖腕关节掌侧掌侧副韧带后结节和掌骨头表面指骨底前面指骨侧副韧带指骨头端外侧相邻指骨的基底部掌侧下肢弓弦脊下肢的韧带弓弦髋关节的韧带:髋关节的韧带可分为囊内囊外两部分,囊内的有髋臼横韧带、股骨头圆韧带、轮匝带。

囊外的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

1、髋臼横韧带:位于髋臼切迹下方,与髋臼唇连接,坚韧可动,增强髋关节头与窝的嵌攘关系。

2、股骨头(圆)韧带:起自髋臼横韧带和髋臼切迹,止于股骨头凹。

该韧带外有滑膜被覆,内含血管。

其在关节腔内有一定活动度,其功能尚未完全清楚,不过圆韧带内的血管进入股骨头,对股骨头的血供肯定有作用;而且,圆韧带的存在必然增加髋关节的稳定。

3、轮匝带:是关节囊内层横行纤维的增厚部,位于股骨颈之后下,正好托住股骨头,增加其稳定性。

4、髂股韧带(“Y”字形韧带):位于髋关节囊之前,最为坚强,呈三角形,与关节囊前壁纤维层紧密相连。

其尖端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分为二,分别抵止到转子间线的上部和下部。

直立时,人体重心落于髋关节的后方,髂股韧带有限制关节过度后伸的作用。

站起时,此韧带能保持身体稳定于髋关节上,体重落在股骨头上,在臀大肌的协同作用下,使髋关节伸直和保持直立的姿势。

髋关节的各种动作,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尤以伸髋及外旋时显著紧张。

5、耻股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前下方,起于耻骨上支,斜往下外,与关节囊的内侧部分相融合,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此韧带有限制髋关节外展及外旋运动的作用。

6、坐股韧带:在关节囊的后方,与关节囊密切融合,略呈螺旋形,起自坐骨体,斜往上外,止于大转子根部,可防止髋关节过度内旋。

膝关节的韧带:膝关节的韧带较为复杂,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伸膝韧带、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关节内韧带四部分。

1、伸膝韧带:为伸膝装置的主要部分。

髌韧带:起自髌骨下缘和尖部的后面,内侧起点低于外侧1.25cm,止于胫骨粗隆。

髌内、外侧支持带:又称髌副韧带。

分浅、深两层,浅层垂直,深层横行,均属于股四头肌的纤维腱性扩张成分。

内、外侧支持带的表面有膝固有筋膜覆盖,并在外侧与髂胫束,内侧与缝匠肌的腱性纤维相连,使其力量加强。

2、侧副韧带:由内外侧副韧带组成。

有限制膝关节的侧向运动,保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内侧副韧带:为大收肌腱的延续部,起自股骨收肌结节处,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

胫侧副韧带的前端纤维在膝关节的所有位置都处于紧张状态,而后部纤维在屈膝时松弛,由后部纤维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所以膝关节半屈状态而受到旋转的力量时易发生胫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外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上方,止于腓骨小头下方。

该韧带在屈膝时松弛,其余位置均紧张。

但由于股二头肌腱附着于该韧带的后缘,所以当曲膝时,股二头肌把该韧带向后拉紧。

腓侧韧带一般不易损伤。

3、交叉韧带:膝交叉韧带位于关节囊内,但在滑膜囊之外,所以它们位于膝关节前的滑膜囊后壁之外。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上端关节面的髁间隆起的前部和内、外半月板的前角,向后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

在膝屈曲时平均长约2.7cm。

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并与侧副韧带、关节囊后方增厚部一起限制膝部过伸,并在小腿固定的情况下,防止股骨内旋。

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上端髁间隆起的后部,外侧半月板的后角,接近腘切迹,止于股骨内髁的外侧面。

当膝关节伸直时,后交叉韧带松弛,而屈膝时则紧张。

其功能是防止胫骨在股骨上面向后移动。

4、其它关节内韧带:滑膜粘液韧带,即髌下皱襞;横韧带,连接两半月板的前角,出现率55.53%;半月板腓侧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缘,在后交叉韧带的后方,止于股骨内髁,出现率94.67%;半月板股骨前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部,在后交叉韧带的前方,止于股骨内髁,出现率13%;冠状韧带,为关节囊纤维增厚部,连接半月板侧面与胫骨髁之边缘。

踝关节的韧带:踝关节周围主要有三组韧带。

1、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内踝韧带,是踝关节内侧唯一的韧带,又是踝关节诸韧带中最坚强的韧带,对防止踝关节外翻起到重要作用。

它起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舟骨、距骨和跟骨。

根据其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可分为四束韧带:舟胫韧带:位于三角韧带最前方,是连接内踝与舟骨的纤维束。

参与跟舟韧带(弹簧韧带)的组成。

距胫前韧带:位于舟胫韧带的深层,是由内踝至距骨颈的纤维束,此韧带与跟胫韧带相融合,其下方有部分纤维与越过距舟关节至舟骨的纤维束相续。

跟胫韧带:为三角韧带的浅层,位于舟胫韧带的后方,是由内踝至跟骨载距突的纤维束组成,相当于外侧的跟腓韧带,其下方部分纤维止于舟骨及跟舟趾短韧带。

该韧带十分坚强,在内踝对加强踝关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距胫后韧带:是三角韧带最后方的纤维,由内踝至距骨后内侧的纤维束组成,它与距腓后韧带的起点相近,均紧靠关节轴,在运动时,该韧带维持紧张状态。

2、外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外踝韧带)起自外踝,分三股纤维止于胫骨前外侧、距骨外侧和距骨后方。

自前向后可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距腓前韧带:由外踝前缘发出,行于前方稍向内,附于距骨颈,是三束韧带中最短者,甚为软弱。

跟腓韧带:为一狭窄纤维束,形状与膝关节之腓侧副韧带相似,也位于关节囊的外侧。

从外踝发出,稍向后下止于距骨外侧上方的小粗隆上,为三束韧带中最长者。

它位于踝关节运动轴线之后,较为坚强,背屈时紧张,趾屈时松弛。

此韧带如果松弛或撕裂,可引起踝关节过度活动或脱位,因此在撕裂时一定要进行修补。

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的后部,稍向下方附于距骨后突的粗隆上,为三束韧带中最坚强者。

此韧带几乎是水平走向,在外踝上的附着处十分坚强,有助于防止踝关节的前脱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