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
枣阳一中2016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 命题人邹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国民党的腐败统治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
”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A.打开中国市场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输入鸦片 D.扭转贸易逆差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4.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最能概括其内容的研究标题是( )A.多样的政治文明类型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5.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
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7.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株洲市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
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春秋时期各国的军队都是以贵族为主体,每次战争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绅士间决斗,正如宋襄公所言:“不重伤,不擒二毛(注:老年人),不鼓(注:攻打)不成列”。
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战争方式较为原始 B.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尚武善战C.春秋时期诸侯四起礼崩乐坏 D.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对礼的尊崇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6.“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精选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本项共25题,每题1分,25分。
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1、关于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农耕生产B.使用铁制农具C.能建造房屋D.过定居生活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4.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5.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是对下列哪一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7.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A.蔡伦:造纸术/施耐庵:《西游记》B.毕昇:指南针/李时珍:《天工开物》C.王羲之:《兰亭序》/曹雪芹:《红楼梦》D.顾恺之:《洛神赋图》/司马迁:《资治通鉴》8.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小芳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国民党历史的资料,发现有用民国纪年记载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最有可能是()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武昌起义D.台儿庄战役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姓名:座号:保密★启用前塘沽一中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月考历史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证,春秋末年,陈国司徒辕颇向封疆内所有的田地征取赋纳。
辕颇遭到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国人驱逐,逃亡到郑国。
这一考证可以说明A.官僚政治的腐朽B.贵族与农民阶级矛盾尖锐C.土地制度的变动D.诸侯权威遭到卿大夫挑战2.汉文帝时,对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教化乡官进行嘉奖并赐帛慰问;“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要求被举荐之人品德高尚,且尤其强调孝道;对于违背孝道的行为要处以刑罚。
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比较重视基层治理B.国家治理凸显儒家价值取向C.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完善D.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尊崇3.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
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4.学者张显清说:“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型的起点。
”下列选项中,可以对材料中“转型的起点”解释的是①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②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③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专制的倾向④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5.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3分,共45分)1.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出现了祭坛、神庙、大墓、殿堂类建筑、大型聚落或城址等。
如图主要展现了A.华夏文明尚未出现贫富分化B.社会结构超越部落形态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化系统孤立发展2.阅读以下楚国历史年表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率楚、巴之师攻申(今南阳),路过邓国(今襄阳)。
因有舅甥关系,邓侯宴请楚文王。
邓人判断楚王必将为害于邓,请杀熊赀,邓侯弗许。
楚师伐申后南返,顺道伐邓。
前684年楚文王六年息侯请楚伐蔡。
楚出兵,败蔡师于莘,俘蔡哀侯。
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誉息妫之美。
文王访问息国(今河南息县),受到息侯接待,遂乘机灭息,以息妫归。
后息妫生熊艰(堵敖)、熊頵(成王)。
约前684~681年楚文王六至九年文王以申俘彭仲爽为令尹,县申、息,朝陈、蔡、疆境到达汝水之滨。
申、息地处边地,楚设置由县公统领的“申、息之师”。
A.楚国称霸中原动摇分封制B.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盛行危及民生C.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D.地方行政体制转变符合时代潮流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祭祀活动有所不同。
秦国人祭祀的是华山,而楚国则祭祀的是冈山,赵国则为霍太山。
据出土的秦朝《律令杂抄》证实,秦始皇统一后,特意颁布了《祠令》和《祀令》,把楚、齐、赵等六国本土的山神、水神、鬼等都纳入了秦朝统一的官方祭祀当中,而秦始皇也远赴泰山封禅。
始皇此举意在A.认同中央集权制B.镇压六国反叛C.形成文化向心力D.扩展国家疆域4.《史记》记载,河内郡民风彪悍、豪侠横行,武力强宗势力发达。
但自西汉中后期以降,河内郡社会风气发生了“由武入文”的明显转变,一些累世通经的家族开始出现,并在仕途上取得了成功,《后汉书》中关于河内籍士人的记载颇多。
河内郡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庄园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动C.政治中心的变动D.中央任用酷吏治理地方5.魏晋时期,王朝更迭基本都采取“禅让”模式。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张殿华命题时间:2016年9月18日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某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孔子的思想观点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B.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反对政治制度改良C.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产生了影响D.孔子的办学思想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以弱胜强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敬鬼神而远之A.①②B.①C.②D.①③4.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5.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C.主张中央集权D.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6.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是( )①②③④A.①与②B.③与④C.①与④D.②与③7.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8.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9.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10.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 )A.理学大儒的传播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D.是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11.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12.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陆九渊B.程颐C.程颢D.朱熹1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14.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A.学习应求务实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C.读书人脱离现实D.要求民主共和15.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工商皆本”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秉赋之自然”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6.“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01奴隶社会的专制与民主(必修1)解析版
专题一奴隶社会的专制与民主考点突击1:我国早期奴隶社会的专制制度【知识背一背】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一.王位世袭制与内服外服制度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4)政治形式: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设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公天下”到“家天下”:夏以前,采用民主方式推举部落首领的制度被称为禅让制。
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后代。
这样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商朝建立以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3.夏商王权带有神秘色彩: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法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4.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史称内服外服制度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一除外:除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二核心:将土地和人民分封三类人:授予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四等级: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诉职4.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政体)5.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7.弊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五霸的出现,标志着分封制的瓦解。
精修版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1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科技:科技革命成果的促进,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5)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
(6)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1)从变革趋势看,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一统变为向近代化的演进。
(2)从演变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且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从变迁空间看,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
(4)从变化实质看,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从产生作用看,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四、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⑵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哈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山西的陶寺遗址挖掘中发现,其中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而占墓葬总数将近90%的小型墓,墓室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
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A.音乐演奏技艺高B.私有制已经形成C.已出现早期国家D.宗法制开始萌芽2.荀子称赞秦国:“观其风俗,其百姓朴,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古之吏也。
”但他却认为秦国与真正的“王者之功名”相比,却“不及远矣”。
这反映荀子()A.厚古薄今的历史观B.儒法道兼容的思想C.对儒家理念的坚守D.对变法图霸的推崇3.秦朝统一全国后,经群臣争议,秦始皇否定分封子弟的提议而全面推行郡县制。
汉初“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这说明秦汉时期()A.地方行政建置趋于更加合理完善B.对地方治理方式存在着认知分歧C.郡县制带有削弱王室的严重弊端D.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以安天下4.北魏名臣崔鸿编撰的《十六国春秋》一改《三国志》中的“国书”为“录”,各国主的“纪”为“传正朔,自相君长”,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记录。
此外,在该书中还改变《三国志》“夷”“夏”分开的说法,创造了“夷夏”“戎夏”“胡晋”等新名词。
《十六国春秋》的出现表明当时()A.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B.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C.各民族关系相互平等D.史书编撰体例得到创新5.两税法是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根据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反之少纳税。
户税依据资产来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所以“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
据此可知,两税法()A.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B.改变了资产为主的标准C.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D.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6.宋代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监控和节制各州,然而路级诸司职任有交叉而各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
高中历史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2016届某某怀远县包集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2.【题文】“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2016届某某省顶级名校高三历史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3.【题文】商王朝的重大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通常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其中牛骨使用最多,用龟甲的较少。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牛耕,牛骨充足B.作为书写材料,使用牛骨较龟甲更便利C.商王朝并不重视农业,大量宰杀耕牛D.游牧和畜牧是重要生产部门,牛骨量大】2016届某某省某某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4.【题文】《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2015-2016学年某某某某市某某县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卷5.【题文】耕作技术的改进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反映的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2015-2016学年某某某某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卷6.【题文】“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2016届某某省某某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7.【题文】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于都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唐代由中书省拟定皇帝诏书,此种拟稿叫做熟拟;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
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故选C。
A不符材料的主旨,排除;B由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由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2.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
”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
”此事造成了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之句可以看出北王韦昌辉杀死了东王杨秀清,故题干所述是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一场浩劫,引发了内部互相残杀,A正确;干王正是在天京变乱后被任命挑起重担的,B错误;C项早在此事爆发前就发生了,排除;D和题干所述没有关系,排除。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京变乱3.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
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某某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
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某某政体飘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某某门、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
武胜中学2014春高2016届第2学期第2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胜中学高2013级第二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题:汤建成校对:杨顺军唐莉)第Ⅰ卷(选择题 60分)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B.棉纺织品C.毛纺织品D.麻纺织品3、“(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
”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政府阻碍手工业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材料所说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D.明朝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商人的活跃,对商运交通的影响很大,下列对这现象表述正确的是:①大的商业都会,往往四方商船云集②出现从事水上航运的大规模商船③陆路商运发达,相关服务业生意兴隆④促进造船技术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地点是“草市”②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政府对“草市”也进行行政管理③“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唐宋时期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④宋代“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功能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材料说明: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19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荆门屈家岭遗址发掘出距今5100年的熊家岭水利系统(见下图),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是已知构成要素最为齐备的史前水利系统。
该水利系统()屈家岭遗址熊家岭史前水坝示意图A.顺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B.证明社会协同机制较为完善C.为当时先民改造自然的优秀成果D.侧面反映当时水患灾害频发2.西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皇后制度。
立皇后为皇帝的嫡妻,再加上众多的嫔妃,以及一大批女官、宫女、宦官等人,一起组成后宫;后宫人员分成十几个等级,与外朝官僚机构的爵位、等级、俸禄挂钩。
这一举措()A.对中枢决策机制形成冲击B.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稳定C.直接导致外戚干政的局面D.提高了皇族的政治地位3.北魏立国之初,道武帝即推行部落离散政策,解散贺兰、独孤、慕容等部族,实行计口授田。
此后,被征服的塞北及关陇以西的部族,也被北魏迁徙以远离故地。
由此,北魏时期少有部族乱事。
据此判断,该政策()①弱化了各部族的政治差异②顺应了部落的农耕化趋势③破除了门第对政治的束缚④有效加强王朝内部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北宋及以前,绘画几乎都是全景构图,一座山,一棵树,一株花,一座假山等等都是完整的全景。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48分。
1.世界文化遗产应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离不开对遗址重要价值的总结概括。
下列项中,能体现其价值的关键词有( )A. 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化材料最丰富B. 黄河中游地区彩陶文化史前时期C. 长江中下游稻作文化母系氏族公社D. 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中国5000年文明史2.如图为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大盂鼎,该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
鼎内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训诰盂之事,还记载了赐予孟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 )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中国成文法的出现C. 西周的政治制度D.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3.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
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C. 强化了儒学独尊D. 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4.《元史•食货志》记载了至正十年(1350年)后的经济状况:“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元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铜钱被销毁重铸成器皿 B. 元朝政府滥印纸钞C. 游牧民族南下破坏农业经济D.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5.对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的演变,有学者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齐民要术》等农书影响秦汉时期粮食供求关系②隋唐时期粮食供应状况较好与江南经济开发有关③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有利于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④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受到赋税政策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
由此可知( )A. 英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中国B. 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使访华C. 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D. 中英两国的文明分野端倪已现7.以下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全年级)注意事项:考查范围:高中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所有的答案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卷上将不得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案卷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案卷的表格里,每题2分,30题,共60分)1、阿奎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他认为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就能( )①符合上帝旨意②保证社会的和谐统一③实现自由与平等④避免分裂与战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欧洲的一位名人说:“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说这句话的人最可能是( )。
A.阿奎那B.詹姆士一世C.斯宾诺莎D.洛克3、近代民主思想家斯宾诺莎明确提出“思想自由,行动守法”的观点。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思想自由是天赋人权的基本要求B.思想自由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C.行动守法才能保证人的自由权利D.人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完全统一4、斯宾诺莎在其所著《神学政治论》说:“我既已注意到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以自由,我进而证明此自由权可以、并且应当,交给国家与行政当局而无危险。
否则,事实上,和平就要受到威胁,社会也蒙其害。
”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是( )。
A.天赋人权B.君主立宪C.分权制衡D.主权在民5、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
这表明他( )。
A.主张法律至上B.强调社会秩序C.倡议召开议会D.倡导遵纪守法6、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同( )。
A.洛克B.斯宾诺莎C.阿奎那D.詹姆士一世7、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提出了权力分立学说。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详解
A.实现了君权与相权间的平衡B.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C.从辅佐皇权演变为反噬力量D.优化了中枢权力结构
【答案】B
8.1877年至1883年间,在上海资本市场上以官督商办名义募集商股的中小矿业公司至少有16家。上海《字林沪报》在报道1882年上海的资本市场时说,凡开矿公司如荆门、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上述现象说明()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永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按规定贴好条形码。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8分)
1.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中从中朝官中选拔官吏出任外朝的信息,可知这些官员既是内朝的侍从顾问,又同时出任外朝官,一身二任,以及“贯彻盐铁官营,实行均输平准,改革币制,有的代替皇帝巡行各地”等活动,可知既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又削弱了地方豪强力量,从而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实现君权与相权间的平衡,说法错误,中外朝制度强化君权削弱相权,排除A项;“反噬”说法错误,汉武帝时期中朝官并未威胁皇权,排除C项;D项“优化”错误,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手段,但同时也为西汉末的宦官专权外戚专权埋下隐患,从制度发展上看并非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辽宁省葫芦岛市世纪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世纪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试卷第Ⅰ卷(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
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B.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C.“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D.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周代宗法制B.秦代三公九卿制C.唐代科举制D.明代废除宰相制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4.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5.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1·课标全国卷]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3、[2011·江苏卷]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5、[2011·北京卷]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2011·山东卷]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8、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9、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B.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C.儒学成为统治思想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0、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1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2、[2011·山东卷] 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1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1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15、[2011·天津卷]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6、(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②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③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④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17、[2011·海南卷]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8、《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主张实行海禁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19、[2011·广东卷]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颐的观念源于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同”21、[2011·课标全国卷]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23、[2011·江苏卷]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4、《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
”这说明该书A.重视商业发展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25、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14分)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它所统辖的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摘自《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分)材料二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分)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1分)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3分)材料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4)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2分)27、(11分)[2014·江苏南通二模]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
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6分)(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5分)28、(13分)[2014·北京东城高三联考]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