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八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八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
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
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
“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
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
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
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
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
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
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
很清楚,“第一哲学”的抱负和理想完全背弃了“无知是智慧之母”的信念而走向了另一与之完全不同的极端,即紧紧地拥抱“全如是智慧之母”的教条。
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也是它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的根源。
④哲学对“全知”的追求犹如一个人拔起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实际上在追求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当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戳穿了哲学的这一幻象,把哲学从这一幻象的迷梦和独断中唤醒过来。
在此方面,康德无疑是先驱者,他通过“理性批判”获得了这样的洞见:试图通过理论理性去获得关于存在本身的普遍性原理,实质上是把“有限”当成“无限”,其结果必然导致“先验幻豪”和自相矛盾。
康德的“理性批判”承认了人在把握“世界总体”上的无能,这使得哲学又一次回到“无知乃智慧之母”的思想原点。
康德的谦逊比那些自负狂傲的自恋哲人们更加明智而深刻。
虽然他被“全知论”哲学家指责为“不可知论”者,但其回归“自知自己无知”这一原始的哲学精神的观念影响至深。
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家们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欲建构的“第一哲学”实际上是把语言和逻辑误用的结果,按维特根斯坦的说法,传统哲学试图用理胜和逻辑的方式去获取“整个世界”的知识,根本谬误在于跨越了不应被跨越的边界,侵入了本应保持“沉默”的领域。
唯意志主义哲学、生命哲学等,也都从不同视角揭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的无根性与独断性。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8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自知无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起源看,“自知无知”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方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哲孔子。
B.从内涵看,“自知无知”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界限,以人的眼光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
进行追问和探索。
C.从发展看,“自知无知”最先被遗忘,哲学开始自负自大地追求“全知”,因而陷入不可摆脱的深刻困境。
D.从结果看,许多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第一哲学”的独断性,让“自知无知”的哲学精神得以回归。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先简要回顾了“自知无知”的起源,然后阐释了它的两层意蕴,接着列举苏格拉底的例子说明他给哲学确立了典范。
B.②段语意发生转折,指出对“无知”的自觉已被遗忘,哲学追求消灭无知,“第一哲学”最集中地体现了哲学的这种自负。
C.③段承接上文,首先阐释了“第一哲学”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然后分析了它追求“全知”的本质,最后指出它的虚妄。
D.④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当代哲学戳穿哲学追求“全知”的迷梦,然后用康德等人理论加以例证,最后总结全文。
3.下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穿传统形而上学的全知主义,是为了让哲学真正以“人的目目光”而非“神的眼光”来重新理解和规定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B.摒弃“第一哲学”的“全知主义”幻想,这是哲学的觉醒,它意味着哲学在经历了先知或上帝的自恋后,回到了“自知无知”纳古老智慧。
C.“第一哲学”要成为“科学之科学”和“哲学之哲学”,这是哲学的最大妄想,是一个根本不可能企及和无法实现的目标。
D.康德是批判“第一哲学”的先驱者,他的“理性批判”理论揭示了传统哲学的谬误,而维特根斯坦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
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
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
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
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
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
”遗言后人莫事二姓。
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
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③,日无宁晷。
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
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
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
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
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
”孝感惧而止。
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
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
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
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
”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
”华下诸生请讲学,亦谢之。
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
徐尚书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皆不至。
(节选自全祖望《琦亭集》,有删改)
炎武生性孤傲,不谐于世。
尝至京师,东海两学士延之夜饮,怒曰“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世间惟淫舞、纳贿二者皆在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其狷介嫉俗如此。
(节选自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
【注】①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曾参加抗清斗争。
②太安人:此指顾炎武之母。
③焦原:枯焦的大地。
毒浪:比喻遭蹂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善:友好
B.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异:惊异
C.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太息:叹息
D.古人饮酒卜昼不卜夜卜:选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书无所不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以观旧都畿辅之胜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此所谓钓名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学问广博,关心世事。
书籍无所不看,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广泛阅读史书,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
B.先生生性孤傲,猾介耿直。
不与人苟且迎合,超出世俗;曾经有人请他在夜向饮酒加上时间延迟,他当面怒斥,不假辞色。
C.先生心怀故国,四处奔走。
几次组织抗清,都没能成功,遍游沿江、北都,后定居陕西华阴,辛勤耕种,贮藏物品以备有事。
D.先生气节坚贞,人格高洁。
三次拒绝了举荐为官的机会,意志坚定,不求虚名;华阴的诸生请求他前去讲学,他也推辞不去。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3分)
(2)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
(4分)
(3)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3分)
阅读下而这首清词,完成8~9题。
(8分)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
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
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8.请简要概括“秋声”的内容。
(4分)
9有人赏析最后三句的技巧,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简要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西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①,②。
③,④。
⑤,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乙:①心非木百岂尤感,。
(鲍照《拟行路难》)
②开琼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③,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④,佳本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寻找疏勒河
庐野
我从千里外的繁华地,仆仆风尘地来到河西走廊。
人道是,牧马秋风塞北,是最迷人的时节,尾随大雪而来的我,显然错过了良辰。
我呢,自有我的趣味所在,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
当我站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足下坚冰如铁,听飞石格打有声,看风行处千里无障,心头不免惘然:广袤雄阔的雪原上,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苦渴的疏勒河啊!我踯躅在空荡荡的荒滩上,四处寻觅它栖身的地方,用温热的脚板,叩动它的心室,触摸它的肌肤,走入它沉沉的梦境。
眼前沙草枯折,飞鸟息绝,了无半分探察的凭藉。
哦,疏勒河,男儿心头一条雄性的河流,你的声名就像盛世的汉唐一般辉煌,你的形迹令人想起情素的草书、公孙娘的舞剑,还有帝王锦袍上跃跃欲动的大龙!可是你可何像羞涩的小丫怯怯地躲藏起来,为何在旷野回荡着的呼唤中不吭不响?
遥远的西天,横卧着冷面的冰山,那里不染纤尘,万籁消音,与眼前喧闹的世界有大不同。
旋转的阳光下,透明的山体如绢如素,高洁的气质令观者自惭形秽。
久久地凝视,竟觉得这座晶莹剔透的庞然之物,莫不是已被凝固了的大河!它高悬于苍穹之下,呈引弓待发之势,随时轰然倾泻、涌流,将千里荒滩滋润一番。
朔风里,雪雾一团团地弥漫开来,寒烟遮住苍凉的远山。
视线里,三五黑点倏然往复,欢跃之至,羊乎?狼乎?好一群喜寒嗜雪的精灵!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
天地间,佛与兽轮番演替,此长彼消,相生相克,自成一种气象。
有了这般尤物,想见厚厚积雪重覆下的河流,必定不竭不亡,随天地而生,伴日月而行,有着十二分的雄浑、十二分的姿色。
我漫无方向地在雪原上游走,默默地呼唤着河的芳名,心地虔敬地和它交谈:疏勒河呵,你不必为自身的弱小而难过,你是千年丝绸古道上声名赫赫的大河啊!戍关将士在你的怀抱里濯洗征衣,边塞诗人在你的光影里饮酒颂月,拓荒大军在你的吟唱中屯垦耕坛。
岁岁年年,星沉日起,你随着季节而荣枯,因时代而盛衰,以坚韧的内力支撑着生命的远途跋涉!难道你今天疲惫了,衰老了,在这冬日的大雪中昏昏睡去了?
黄昏中,我在雪地里见到一座孤伶伶的石碑。
碑上,讲述了一个走失了的英雄的故事。
这个年轻的女人,我很陌生,那段故事也谈不上传奇。
石碑坐西向东,东方有她家乡的望日莲与青纱账吧……。
我不知道,她在悄然离别这个世界时是否无忧无恨,倘若有忧,是来不及圆成一生中最温馨的梦吧;倘若有恨,是来不及向爱恋的人一吐情肠吧,如同这隐去形迹、蓄丰涵美的汤汤流水。
天地空旷,小小石碑愈显得清冷,它的身后,是远处地质勘探队的一片温暖的灯火,独处荒原,舍闹取静,这是它的不凡之处啊,我想到了质朴的疏勒河,想到了它不喜卖弄的品性,开化即流,封冻则止,也是这般情形。
虽然我无缘一睹它的芳容,但它的魂灵分明已在我的心头永驻。
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入夜,我梦中的疏勒河,在一串早春的鸟啼下萌动苏醒了,它呼喊着,挣脱坚冰的束缚,劲猛地夺路而走,把爱的乳汗洒向贫瘠的荒野。
灿灿夕阳下,满河波光,梵音响动……
继而,我幡然警醒,耳边一阵苍凉的歌声正穿透在夜空,像宿鸟一样徘徊。
远处的帐篷里,牧人们在寒冷的冬夜,煨在粪火旁饮酒,深情地唱着一匹走失的马。
所有的男人都喝了好多好多的烈酒,所有陪伴着的女人都显得格外柔情。
月光下,大地安宁如斯,积雪下那条古老的河流圣婴一样地睡熟了。
11.根据①②段内容,简要概括“自有我的趣味所在”中“趣味”的内容。
(4分)
答:①
②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它们是疏勒河的宠儿,它们的灵性来自疏勒河的哺育,其美如是,其丑亦如是。
答:
(2)不知怎的,我心里忽然有所感动,为这个走失了的女人,为这条走失了的河流。
答:
13.请简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
(6分)
答:
14.请根据全文内容,对下面的问题加以探究。
(8分)
(1)现实和想象的交织是文章的显著特点,请分别从两个方面概括文中“现实”和“想象”的内容。
(4分)
现实:①②
想象:①②
(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第Ⅱ卷(表选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
A.稽留/稽首转载/载体涤纶/羽扇纶巾
B.松柏/柏油角色/角斗仆人/风尘仆仆
C.劲头/刚劲琴弦/船舷弄堂/弄假成真
D.佝偻/伛偻荧卡/卡壳孤独/呱呱而泣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诀窍暴燥煞风景茕茕孑立温良恭俭让
B.厮打安详金钢钻拾人牙慧树倒猴狲散
C,脉搏通牒无明火金榜提名一言以敝之
D.剽悍峰会策源地革故鼎新口惠实不至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又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对于收藏家来说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绝佳藏品。
B.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浪淘沙,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下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C.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西班牙队被智利队打败,曾经的黄金一代趺落神坛,这结局让许多球迷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D.一只蟑螂从地毯下爬出来,小姑娘吓得嗷嗷尖叫,但问题还星要解决,最后,她用一个纸杯扣住它,移动到簸箕上,然后倒进马桶,冲水,一气呵成。
18.下面五个句子,三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4分)
5月25 日,《解放军报》官万微博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我军多种机型,成功在高速公路起降的消息,这条博文引发日网友热议。
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牛、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们
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对促进文化认同具有重导作用。
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和分享,人们通过这一平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欢乐。
④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对北京旧域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侍统中轴线、皇城……等十个层面
序号
修改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甲、乙、丙三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甲,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
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行则轻车肥马,乙,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
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未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
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丙,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答:甲:乙:丙:
20.围绕“月”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5分)
月亮总是以其独有的高远超尘、皓洁宁静让人们想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寄寓美好的情感。
离别的行人有“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的期许;;。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加缪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I),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
2015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对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进行追问和探索”错)
2.D(“总分总的结构”错)
3.D(认为康德是“不可知论”者不是维特根斯坦)
4.B(“异”是意动用法)
5.C(定语后置的标志/……的人。
A:介词,对。
B:连词,来。
D:表判断。
)
6.B(“加上时间延迟”错)
7.(1)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
(2)先生为何不让人推荐自己,推荐了却不出去就任,那样名声会更大。
(3)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
8.秋声包括:鸿雁的哀鸣声、落叶的飘堕声、夜半的更鼓声、刺骨的风声、连绵的思妇捣衣声。
9.最后三句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思妇想象丈夫在戍楼思念自己。
在思妇的想象中,她的丈夫思念妻子到了极点,做起了思乡梦,在梦中妻子出来迎接他,一边走,一边给冰冷的纤手呵气。
10.略。
11.①在冬日的西域听风赏雪。
②寻找梦中的羌笛胡笳;寻找思之若渴的疏勒河。
12.(1)疏勒河胸怀博大,用宽广无私的爱心养育西域的所有生灵。
(2)因为这个走失的女人和疏勒河一样含蓄质朴,不喜张扬,有着顽强坚守的内力,这些品格打动我。
13.从内容上,具体描绘西域的冬日风光,渲染氛围;从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我寻找疏勒河的过程。
从写法上,抒写我的惘然之情,构成文意上的转折,点题,为下文做铺垫。
14.现实:(1)白雪、朔风、冰山等展现的西域的自然风光;(2)石碑、灯火、牧人等代表的西域的人文风景。
想象:(1)疏勒河苏醒时的景象;(2)疏勒河的悠久历史和故事。
作用:虚实相映,突出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阔大的意境;增添疏勒河厚重的历史感;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章意蕴。
15.A 16.D
17.D(A:应该用梦寐以求;B:双方平分,和“几家”矛盾;C:形容痛恨到了极点,不合语境。
)
18.
序号
修改
①
把“机型”改为“战机”
③
应该为“分享、浏览和评价”
④
删去“能否”
⑤
删去省略号
19.甲: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的遭遇乙:那中国诗歌史定将黯然失色丙: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20.略
21.参照2014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原答案没有,为本人所加)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
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
他的一对瞳仁中间是白的,而边上是黑的,看见她的人都对此感到很惊奇。
和同乡归庄非常友好,一起游学复社。
对于书籍没有不看的,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
当时国内有很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
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
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
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她对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
”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
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
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
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国土遭受清人蹂躏,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
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
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
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
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
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所得,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
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希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
”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
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并且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众官员又想推荐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
有人说:“先生为何不让人推荐自己,只是不出去就任,那样名声会更大。
”先生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沽名钓誉。
”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
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
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愿意把别墅给他居住,并且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