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制度理论述评
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公司治理理论综述公司治理理论综述摘要:本文中作者对公司治理进行了广义和狭义上介绍。
关键词:公司治理;理论Abstract: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introduce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broad and narrow.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 公司治理的概念“治理(governance)”一词的拉丁词根“gubernare”是掌舵的意思。
《美国传统词典(烈解)》将其解释为“The act,process,or power of governing;government。
”意指统治、管理,统治管理的动作、过程或权力等。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治理”被西方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也译作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督导机制等。
由于公司治理这一概念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国内外学者根椐对问题的不同分析和强调角度,给出各种定义。
值得区分的是较为常用的“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两个概念,前者一般代表了公司治理的动态过程,而后者则是公司治理的结构状态。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
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论述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论述公司治理是指指导和监督公司决策、管理和运营的一系列制度、机制和规范。
它涉及公司所有权和控制、以及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是指基于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经验,对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是关注如何保护和提升股东权益,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治理理论主要包括股东权益保护理论、董事会理论、激励理论和信息披露理论等。
股东权益保护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应当主导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有效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公司的绩效。
这包括确保股东的投票权和信息权,增强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能力和渠道,以及建立透明、公正的公司治理机制。
董事会理论强调董事会的作用和责任。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和政策,监督经理层的决策和行为,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公司的长期利益。
董事会应该由独立性强、专业能力高的董事组成,建立健全的决策和监督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激励理论认为,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提高经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使经理层与公司的利益相一致,避免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理论强调公司应该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经营和决策相关的信息,保证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可以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促进投资者的信任和参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操纵市场的行为。
上述公司治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公司治理准则和规范,要求公司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制度。
一些优秀的公司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公司治理经验和实践,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和回报。
然而,公司治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些公司对治理不重视,缺乏有效的董事会和股东参与机制,权力集中在少数股东和高管层手中,导致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失灵。
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与股东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在公司治理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比较不同理论的特点和应用。
一、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1.1 股东优先理论股东优先理论是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公司的首要责任是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该理论提倡市场化、自由主义的经济观念,主张股东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并享有决策权。
其核心机制是通过股权市场的股价反映公司价值和绩效。
1.2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关注的是代理问题,即当存在代理关系时,代理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不为委托人着想。
该理论提出了如何解决代理问题的方法,如设置激励机制、建立监督机构等,以确保代理人能够真正代表委托人的利益。
1.3 董事会治理理论董事会治理理论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责任。
该理论认为董事会应该代表股东监督经营者,制定战略决策并确保其合理实施。
同时,董事会也应具备多元化的组成、独立的监督机制等,以避免权力滥用。
二、中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2.1 全面股东理论全面股东理论是中国公司治理理论的主流,其核心思想是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关注股东、职工和社会的利益。
该理论认为公司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还应该兼顾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实现共赢。
2.2 添补短板理论添补短板理论强调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制度缺陷,主张通过引入外部机构和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
该理论认为,公司治理必须借助外部监督和约束,通过信息披露、独立董事和中介机构等方式来添补公司制度中的短板。
三、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比较3.1 目标取向的差异西方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强调市场化、股东权益,推动公司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而中方公司治理理论更加注重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追求共赢发展。
3.2 治理机制的差异西方公司治理理论更加侧重于董事会的作用和责任,关注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论述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 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 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 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
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
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
法规等。
4
公司治理的全球化浪潮
26
三、90以来世界各国公司治理 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股东积极主义
• (1)为什么会出现股东积极主义 • 市场缺乏监督功能; • 法律不健全和对法规的执行不利; • 小股东未得到保护; • 由于利益冲突机构投资者处于被动; • 管理层的道德危机
– 股东的价值被忽视
27
管理层的道德危机
– 控股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 非法的内部交易; – 交叉债务担保,隐性债务; – 公司资产流入家族或个人腰包; – 公司中的裙带关系
•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出现委托代理关系 •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不同发利益主体,具
有不同的效用函数,二者之间存在着激励不 相容 • 信息不对称问题
15
信息不对称问题
(1)逆向选择问题 (2)道德风险问题 “管理挖空”(managerial entrenchment Tunneling:
• 直接盗取公司财产:(ADELPHIA) • 自我交易 • 给自己支付过多的酬金 • 在职消费、津贴消费
21
什么是良好的公司治理?
1、问责机制和责任
• 公司董事履行“受托责任”(fiduciary obligation)
• 受托责任: The duties of obedience(服从); The duties of loyalty(忠诚); The duties of care (勤勉);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论述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论述xx年xx月xx日•引言•公司治理理论发展历程•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目录•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01引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的投资和贸易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背景与意义公司治理改革的推进随着公司治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为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现有理论的不足现有的公司治理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解释一些公司治理实践中的现象,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历程、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公司治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问题: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评价公司治理的效果?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公司治理的实践案例。
论文结构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第三章为公司治理理论的现状与问题,第四章为公司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第五章为公司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02公司治理理论发展历程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股东至上01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强调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董事会中心02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于核心地位,负责决策和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
内部监控03传统公司治理理论注重通过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来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应该平衡考虑股东、员工、客户、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至上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强调董事会与高管层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公司治理的理论综述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 治理是一种权力和影响力 ,
他们一起看作是 “ 管理者” , ) 控制着公司的重要决
策。如果所有权和控制权分开( 或公 司各利益相关 者和管理者分开 ) 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如何控制管 , 理者就是公司治理的主题 。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 公司治理是提高经济效率 、
从制度的角度来看 , 治理是一个法律 、 规制制度 以及公司报告( 通常指财务报告 ) 要求 的框架 , 以使
[ 收稿 日期]2 0 -53 060 —1
给予董事会和管理者以激励 , 实现有利于公 司和股 东的 目 , 标 实现有效的监控 。
[ 作者简介]杨嵘 (90一 , , 1 6 ) 女 山西翼城人 , 西安石 油大 学经 济管理 学院教授 , 管理 学博 士 , 敦大 学访 问学者 , 伦 主要研
者, 主要是股东对经 营者的一种监督 与制衡机 制。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 , 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 营
为, 赋予交易一方确定交易条件的权力, 可以降低交 易成本 。此项权力便是界定企业边界的基本要素。 权力安排本身也会产生成本 , 权力集 中于一 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及 然而 ,
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 , 包括股东 、 债权人 、 供应商 、 雇员、 政府和社区等 与公司有利害关 系的集团。公
司各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 、 普通股股东 、 债权人、 索 取者 ( 提供资本 ) 以及 消费者 、 , 供应商和政府 。专 业人员 、 管理者、 企业家和其他公司 内部人 ( 我们把
献和研究成果 , 但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并没有形成 致的认识, 而是从不 同的角度或方面 回答 了什 么 是公司治理这一问题 。 …
也是政府与公众之间 的关系 , 实现社会和经济 依此
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
公司治理理论前沿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治理理论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研究。
本文将对公司治理理论的前沿进行综述,探讨公司治理理论的演变、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公司治理理论主要涉及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旨在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
它通过建立一套制度安排,明确了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从而有效协调各方利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业绩表现。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治理理论逐渐丰富和完善。
其中,关键的人物和事件包括:1、董事会中心主义:这一阶段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拥有决策权和监督权,并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2、股东权益保护:这一阶段于保护股东的权益,认为公司的最终目标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3、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一阶段强调除了股东和董事会之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也应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公司治理理论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多元化的治理模式: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治理模式不再单一,而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
2、董事会制度优化: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当前的研究主要董事会的结构、职能和独立性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董事会在决策和监督中的作用。
3、股东权益保护:在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如何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以防止大股东滥用权力,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4、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拓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近年来得到了持续发展,学者们开始如何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治理体系,以实现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
公司治理理论的未来趋势可能涉及以下方面:1、公司治理全球化的推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公司治理理论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治理模式的融合与借鉴,以实现最优的公司治理实践。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近年来,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公司治理可以被定义为企业的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
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者的短期利益及长期价值最大化,以及促进股东权利的实现。
公司治理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和效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及相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
首先,介绍了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相关内涵,及其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其次,讨论了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来探讨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回顾了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方法,简要讨论了公司治理评价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首先,说明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相关内涵。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管理及其组织机构的控制和把握,其本质是一种在多方利益共存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运行能力的体系化管理的过程。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是以有序地营造企业的运行环境、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及让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系统过程。
接下来讨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从理论层面上看,公司治理按照其运行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股权分置”与“内部管理”,由于“企业治理问题表征了股东与内部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因此“公司治理和企业的绩效是相对的概念,因此其关系也很难一言以蔽之”。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影响着企业管理和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研究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改善企业绩效,使得公司能够更有效地经营。
随后,本文探讨了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
近年来,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主要包括客观性指标法、专家评价法、实证研究法和投资者行为分析。
客观性指标法通过定量计算来评价公司治理水平,它可以从公司治理机制结构、企业发展和财务状况等角度展开。
专家评价法通过专家认可、习惯法则和经验知识等方式,对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评价。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
企业治理不仅涉及企业本身,而且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治理的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治理评价是指检查、分析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其决策的效果、影响,以及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各种民主控制要求的一种行为。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的文献,旨在更好地了解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的基础理论及技术方面以及具体实践方面的发展。
一、关于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的基础理论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的董事会、老板、股东之间、经理和股东之间以及多方及多功能治理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套系统,以确保企业的经营职能的正确运转,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包括企业理论、政府理论、新公司理论、行为理论等。
企业理论是指企业的治理结构及运行的基本理论,是现代企业治理制定的基础。
政府理论是指企业治理制定需要作为政府指导和规范的基本理论,包括经济规则、法律规则等。
新公司理论是指拥有股东和投资者的股份公司治理的最新理论。
行为理论是指关于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关系及行为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企业治理评价的技术企业治理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分析、比较等,重点在于概述治理结构,研究其决策的效果、影响,以及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各种民主控制要求,以及给出改进措施。
首先,在企业治理评价过程中,根据企业治理结构,采用整体概述、分类概述、分层概述等形式,对当前企业治理结构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出企业治理的实际特征;其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探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采用提示规范、有效指导的形式,给出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进建议,提高企业治理结构的效率以及其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三、关于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的具体实践1、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企业治理实践中,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负债状况,协助管理者进行合理的资本结构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的有效性。
试析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文献综述
试析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文献综述论文摘要: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的文献进行综述。
公司治理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及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也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早在300多年前,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股份制公司中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并认为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解决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公司治理的现代理论文献起源于Berle and Means(1932)的开创性研究。
他们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常常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非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Berle和Means所关注的企业的契约性质和委托代理问题,最终推动了经济学中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的萌芽和发展。
正如Denis and MeConnell (2003)所讲,“…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总和,它们可促使那些追逐个人利益的公司控制者(他们决定公司的运作)所作出的决策能以公司所有者(企业的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另外,美国教师养老基金公司(TIM —CRK)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的集合,这些制度能使得股东的利益与那些管理公司事务的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利益之间保持一种适当的平衡……”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提供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
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的文献进行综述。
所谓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指的是公司的投资者利用法律以及公司章程等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规定,或者借助市场竞争的自发选择,或者在公司治理理论指导下通过人为的制度设计等来实现的公司控制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各种机制和制度安排的总称。
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对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研究文献,以期为企业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机制的定义和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在公司治理机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评价,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治理机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公司治理机制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中的适用性和差异性,以期揭示公司治理机制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构建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以推动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公司治理机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金融学等。
其核心目标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确保公司高效、公平、透明地运营。
从经济学角度看,公司治理机制是降低代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代理理论指出,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时,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成本上升。
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通过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管理学认为,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行为,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法学角度来看,公司治理机制是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法律保障。
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公司治理是指对公司内部及与外部相关各方的权力关系进行规范、管理和控制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它旨在保护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下面将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内容以及实践中的案例来进行阐述。
1.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侧重于公司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
第二阶段是机构治理理论,强调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外部监管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强调公司治理应包括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利益,通过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来提高公司治理效果。
2. 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制治理、运营治理和信息披露治理。
法制治理是指制定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和规定,建立公司内外部的法律框架,确保公司各方利益的平衡和保护。
运营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责任分工,以及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规范和有效性。
信息披露治理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内外部公开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3. 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在国内外的实践中,许多公司都出现了因公司治理不善而导致经营危机的情况。
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因会计丑闻而破产,中国的万科公司因股权纠纷长时间陷入内乱。
这些案例表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和确保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准则和规范。
例如,美国的萨班斯特雷特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管;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加强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引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完善股东的权益保护机制。
除了法律法规的规范,公司治理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内部监督主要由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外部监督主要由独立审计师和监管机构负责。
公司治理理论及评价
公司治理理论及评价1、信息经济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拥有不完全的信息以及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必然存在利益不一致,加上现代公司是以大规模生产、复杂的技术和管理为基础的,使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成为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进而导致了从古典企业的"所有者控制"向现代公司的"经营者控制"的发展,引发了现代公司的"经理革命"。
经营者利用信息方面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所有者利益,就形成了代理问题。
解决代理问题需要公司治理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在不完全合约框架下,考虑委托代理中的合约完备性问题,设计相应的机制作为权利、责任的协调机制,完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约,因而构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对了公司治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关系进行了假定,然而该理论内容还没有延伸到公司不同到所有者(股东、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更没有触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与古典企业理论仍然是一脉相承。
2、不完全合约下的企业所有权理论在现代企业中,界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和权利要通过合约进行,这种界定的有效性在于合约制定的完备程度与产权的划分是否明晰。
在企业所有权理论看来,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应该对称分布,拥有控制权的人应该拥有索取权,同时也是风险承担者,就拥有自我监督的激励。
实际上,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也就不能一一对应,所有者只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而剩余控制权则更大程度上的转移给经营者,这就产生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不对称分布。
因此,现实的不完全合约状态,成为对称配置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Hart(1995)论证了将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对称配置给资产所有者是最优的所有权配,形成了以股东为中心的"股东至上"或"股东主权理论",强调的是"资本雇佣劳动"。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关于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的综述。
现代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不仅包括它的内部结构,而且还包括与它的实现相关的社会和政治机制。
公司治理的评价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管理研究课题。
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公司治理,开发出不同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以提供有用的见解。
概念和理论框架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
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要素。
由于它的复杂性,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框架,如制度理论、财务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控制理论等。
制度理论是关于公司治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它将公司治理分为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两个层面。
内部制度涉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而外部制度是指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财务理论关注于企业财务报告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关注的是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各方投入的成本和受益。
工具和技术公司治理评价的工具和技术涉及到企业内部改革、治理结构、投资管理、投资风险控制、战略决策等诸多方面。
有了这些工具和技术,不仅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还可以通过定量分析来评估企业治理水平。
例如,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财务报表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技术来分析企业绩效和风险特征,以及可以使用战略分析技术来发现决策行为的模式。
创新技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公司治理研究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模式识别技术来分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评估投资风险,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进行战略决策分析等。
这些创新技术都可以为公司治理研究的评价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
结论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具有多个方面的内涵。
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不仅涉及到不同的理论框架,也涉及到多种工具和技术。
简述公司治理制度
简述公司治理制度
公司治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实施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它包括公司股权结构、行为,以及监督机制等等,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公司治理规范是公司实现长久发展的基础。
首先,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
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决策权和参与权,股份分配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执行力和绩效。
因此,在建立公司股权结构时,应该依照董事会的要求,对股东的权利和利益进行有效统筹安排,保证各个股东在公司发展中有合理的权利分配,从而调节股东之间的关系。
其次,公司行为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
公司行为包括董事会的文件章程、财务报表、年度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等。
公司治理的根本是倡导公司法人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维护股东的权益,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另外,企业也要确保其各项投资、管理、成本和营销活动等合规性,建立权力责任分解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行为规范、透明和合法。
此外,公司的监督机制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督机制的建立旨在确保公司股东及其控股人的利益,充分发挥其职能,并确保公司各项活动合规,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监督机制一般包括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投资者投诉委员会等,通过对公司经营和决策进行审查,督促公司依据相关准则执行和改进,保证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规范的公司行为、建立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以及制定完善的公司治理准则等来保障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
另外,企业还应积极与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正确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评述、
公司治理结构评述、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长远发展。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确保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性,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
以下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综合评述:1.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监督管理层。
董事会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公司提供战略指导,并确保管理层的行为符合公司利益。
同时,董事会还应积极履行其监督职责,对管理层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
2.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和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有权参与股东大会并行使自己的表决权。
公司应尊重股东的权利,确保股东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及时披露重要信息,增强公司的透明度。
3.监事会: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
监事会成员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公司进行全面、公正的监督。
同时,监事会还应积极履行其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层的不当行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4.管理层:管理层是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管理层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同时,管理层还应积极履行其职责,确保公司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5.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要求,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6.外部监管:外部监管机构负责对公司的外部监管,确保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外部监管机构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
公司应积极配合外部监管机构的工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
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
一、公司治理的制度(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公司治理制度是指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如股东、董事会、高管等之
间的权利、责任、职责、政策、原则、制度等关系的集合体,以及如何协
调管理公司资源和决策的一整套法律、法规和规定。
它是指企业的资源由
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债权人等)共同运用,以实现企业的行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方式,以及企业在股东之间调整企业内部权利和利
润的分配的制度。
二、基本原则
1、股东大会主导权原则: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利机构的最高机构,是
最高行使控制权、决策权的机构。
2、公平原则:公司治理应确保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得到公平、合理的保护。
3、公众利益原则:在进行公司治理活动时,应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达到社会公正的效果。
4、透明原则:公司治理应使在企业决策及其效果的全部信息外部公
开透明,使公司的内部运作和传播能够被外部看清。
三、治理结构
1、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它是由股东及其他利
益相关者(如政府、债权人等)参加的,拥有最高权力,负责企业决策及
其实施,实施监督等,是企业权力机构的最高机构。
2、董事会: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
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什么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共52页
益智仁盐炙前后对肾阳虚多尿大鼠肾脏改善作用研究李文兵;胡昌江;吴珊珊;高源;龙兰艳;钟振东【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2(034)009【摘要】目的比较益智仁盐炙前后对肾阳虚多尿模型大鼠脏器指数和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智仁温肾缩尿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致大鼠肾阳虚多尿模型,比较益智仁盐炙前后石油醚部位对大鼠尿量,肾上腺、肾脏、脾脏、胸腺指数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智仁生品和盐炙品组有显著缩尿作用(P <0.05);脏器指数除肾上腺外,各给药组肾、脾、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改善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肾小球萎缩、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有萎缩变小或扩张等病理改变,给药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益智仁盐炙前后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多尿模型大鼠肾脏指数和病理变化均具较好改善作用,但盐炙后作用明显增强.【总页数】3页(P1767-1769)【作者】李文兵;胡昌江;吴珊珊;高源;龙兰艳;钟振东【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R285.5【相关文献】1.益智仁-乌药醚提取物对肾阳虚多尿模型大鼠血环磷酸腺苷和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 朱叶;谢毅强;尹德辉2.益智仁盐炙前后分别组成缩泉丸对大鼠HPT轴功能的影响 [J], 赵永峰;郑凯旋;李艺丹;张婷婷;陈达;胡昌江3.益智仁盐炙前后分别组成缩泉丸对大鼠HPT轴功能的影响 [J], 赵永峰;郑凯旋;李艺丹;张婷婷;陈达;胡昌江4.益智仁盐炙前后对缩泉丸缩尿作用的影响 [J], 帅小翠;胡昌江;王虎;徐志毅;王智鹏;张然5.基于调控大鼠结肠c-kit mRNA表达的中药益智仁燥性及盐炙润燥研究 [J], 王瑾;谭茂兰;汪云伟;黄勤挽;钟振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公司治理及其评价研究综述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治理的发展脉络以及其评价的多种方法。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深入,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公司治理的实施将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率,以及公司的财政状况和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
第一部分,讨论公司治理的发展脉络及其定义。
公司治理,又称企业治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整个公司经营过程中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和监督活动,旨在确保企业能够根据其法律责任和经济目标得到有效地实现。
近年来,国际社会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着手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并建立公司治理的新模式,例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第二部分,讨论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对其进行评价。
公司治理有助于确保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通过公司治理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由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识别和分析公司治理的特点和利弊。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公司治理的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的理论,公司治理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综合方法。
定量方法包括指标法、算法法和路径分析法;定性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实践研究法和框架分析法;综合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法、多指标法和整合模型法等。
第四部分,概括结论。
随着企业全球化的推进,公司治理的重要
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需要通过公司治理的评价来检验公司治理的成功程度。
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综合方法来对公司治理进行评价,以更好地了解公司治理的特点和利弊,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司治理制度背景回顾在股份制刚刚出现时,经济学家之父亚当·斯密指出在一些公司内部的股份产权安排上总会有部分经营者在其位不谋其责的权限,主要表现为经营者和所有者角色互换时,便会出现这种不尽其职的问题。
Berle和Means经过自身对美国整个社会发展动态研究来看,提出自身认为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观点。
而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很明确,即委托代理。
在整个过程中公司治理问题产生便是基于这种利益之间的背道而驰,相向而行。
1995年Hart将交易成本概念引入深入探析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奥妙所在进行深入研究。
引燃公司治理问题的导火索有两方面,分别是委托代理和交易成本太高导致的治理问题不能妥善解决。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源头以及其要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背道而驰,以及委托代理出现的弊端综合作用的结果。
公司治理制度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是剩余控制权的分配问题,所谓的剩余控制权就是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所涉及不到的那部分权利,而公司治理要解决的便是这类问题,这种权利应该分配给谁。
还有一种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权利便是剩余索偿权,它是指合同亦或者契约没有规定的公司收益。
在对这两个权利的研究上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将剩余索偿权分配给那些在企业中重要的员工,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将剩余索偿权分配给企业中最具信息优势的人和最难监督管控的成员,因为对他们最好的控制办法便是将剩余索偿权分配给他们一些。
而从理论上讲二者权利的分配是对称的,对于如何分配变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公司治理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激励与约束问题。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缺少了激励因素可想而知企业又能取得多大的绩效,因此,企业的主旨在于将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监督。
激励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的枢纽,公司治理制度也不仅仅是一套简单地规范化流程,它更是联络和规范公司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利益和责任之间的纽带。
威廉姆森认为,在一个企业当中经营者的个人效用取决于三个因素:获得高薪报酬,企业扩张盈利增加而带来的地位提升和个人荣誉感、自尊感满足,获得优越的在职消费在职优越的福利。
经营者的个人效用和股公司治理制度理论述评刘娇娇(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10070)【摘要】一个公司想要取得良好的绩效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企业得以发展并且在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足以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秘方。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的过程。
众多的专家以及学者对公司治理制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文章在此对中国公司治理制度进行归纳概括,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打开制度的“黑匣”。
【关键词】竞争;治理制度;归纳;借鉴【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8)07-0157-04【收稿日期】2018-05-02【作者简介】刘娇娇(1994-),女,山西大同人,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157东的价值目标是相违背的,因此,对经营者的监管也是有难度的,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便成了企业治理制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对于公司治理的问题随着时间、人物的不同对其定义不同,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管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二是认为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古典专家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下的公司治理理论),委托—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下的公司治理理论),现代管家理论(组织行为下的公司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现代公司治理理论)。
三是认为公司中治理理论的依据主要有金融模式论、市场短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公司治理制度的基础理论(一)合约理论企业合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组合的打造体,正所谓有舍弃才有得,订立契约过程中,只有各方都参与进去,主动承担起相应地责任,才能收获各自相应地利益所得。
任何契约都不可能制定的完美无缺,因为人、事、环境都在不断地改变,很多事都是无法预测和估计的,即使说预测到了也未必能解释清楚。
如果双方在订立契约的过程中地位是相对平等的,我们将其称为市场合约。
反之,如果这份契约使得双方地位处于失衡状态,我们将其成为所有权关系。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是合同执行的条件,公司治理的研究内容也通常是由一系列的合约集约而成。
在市场合约中,外在影响因素居多必须将其充分考虑在内,因为留给彼此的剩余权利微乎其微。
而在所有权合约中却不能充分涵盖各种因素,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合同便很难制定,达到要求。
因此,只能用合同的形式来调节双方的关系,也就是说合约的内容不求详尽,只对其总体的规划、目标和大政方针有基本概括便好。
它规定了如果遇到合同没有说明的问题由谁来裁决,这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权威,由权威来决策总比无休止无厘头的僵持来解决这些矛盾要节约得多(Coase,1937;Williamson,1971),公司的合理性便由此形成。
(二)委托代理理论罗斯(S.Ross)最早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后在米尔利斯和施蒂格利兹两个人的共同作用下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挖掘。
委托代理分析中隐含了两个经济人的行为假设:(1)经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也就意味着人的能力是无限的;(2)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委托代理人在获取信息上是不对等的,委托人可以看到委托代理的结果,几乎无法观测到委托代理人的行为,而委托代理人则不同,他不仅可以清楚的知道代理的结果并且对具体行为都有所知。
阿罗(Arrow,1985)把这种信息不对称分为隐藏行为和隐藏信息。
隐藏行为具体是指在非对称信息是签约之后作用的结果,它带来的结果是道德风险。
隐藏信息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逆向选择,它是发生在签约之前由非对称信息这根导火索引发而致。
很多学者习惯性地将公司治理问题根源于委托代理问题,这在中国表现的更为突出。
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是一方收集的信息比另一方多。
公司治理问题的内在机制的复杂性远远不是一个信息不对称所能表述完全的。
因此,从根本上说,委托代理这一理论是很难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
(三)现代产权理论产权理论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其研究和定义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产权看成既定的外生变量,对其不进行研究,这便是古典经济学所谓的产权理论,在企业机构中产权是不重要的。
相对于现代企业理论来讲,其将产权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多角度对产权这一变量进行了阐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产权可以分为公共产权和私有产权,公共产权具有不可转让性;(2)企业生产的本质是团队生产;(3)产权是产权所有者归属;(4)资本雇佣劳动为公司治理奠定了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正确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来说更是必然的;(5)产权是控制公司权利的基础,而如果将这些权利交给上级领导,这就需要企业内部打造一个可靠地制度性监督机制,将剩余索偿权让渡给监督者;(6)在公司参与各方主体中,非人力资产被看作是股东注入的资本,这种资产易被侵蚀或流失掉,因此公司的剩余控制权被这种资产所掌握在手里,以便为股东提158供充足的动力激励去监管经营者(哈特,1988;张维迎,1995);(7)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高于生产者的,因为这种能力对公司的价值影响更大,因此,在产权安排上应把一些特定的权利或者是剩余控制权交由经营者。
超产权理论是将竞争因素附加到产权理论基础之上。
超产权理论指出持续的竞争是可以调节企业治理机制和归属之间的平衡关系(刘芍佳、李骥,2000),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归根结底还得靠强有力的竞争,而产权改变只是一种间接手段,产权在公司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将产权赋予最难监督的人。
三、公司治理制度的直接理论(一)金融模式论金融模式论认为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会对一个处于衰退期的公司加以整治改进。
其核心的观点是:(1)公司是由股东所持有,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2)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他们若想清楚的知道经理层的工作情况便可以通过股票的价格变化来反映,通过将这种潜在的威胁尽量解除而促使管理层努力工作;(3)市场之所以存在扭曲的状态就是由于政府的无厘头强制干预,能促使公司提高业绩,拓宽未来发展前景只有的方式,公司便会欣然接受。
因此,政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引导公司去适应环境变迁,将权利移交给公司,让他们自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
金融模式强调市场机制对公司的治理作用,但其忽略了这一模式是基于有效市场,对于无效市场则不能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
且只将目光局限在了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上,而对选择问题避之不理。
(二)市场短视理论市场短视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视线是狭隘的且缺乏持久的坚韧性,通过阻止交易的进度,为了减轻其经理层压力交由其持股。
公司治理就是要在股东和代理人之间提供一个兼具收益、两全其美的方案,且能够促使高管人员避开来自股东的压力。
另一方面,高度的流动性对于个人来讲是有价值的,而对于整个经济而言,则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股东对治理问题漠不关心,且一旦出现问题便用兜售股票来解决,这便会打击所有者的积极性最终演变为消极的投资者。
市场短视理论与金融模式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股东利益是其启程的航标,但又与之相饽的是,前者是将管理人员的问题交由让其持股来解决,而后者则更强调增强股东对整个公司运营的监管和控制。
(三)内部人控制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是以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等一些学者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专门针对转型的经济问题而言的。
它认为:经济转型期的国家是将改革作为中心轴而展开规划的,以发达国家的治理模式为模板,但却忽略了两权分离后在经理层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发达国家中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外部的竞争性市场来解决,而对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由于体制不健全,经营者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受到约束,便形成了内部人控制,也就是说看似由股东所操控一切的大局,实则权利是由经理人所主宰。
再次,国内学者也对控制权的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1)过多的在职消费;(2)大量投资;(3)为扩大自身利益投资非生产领域;(4)不及时披露企业信息;(5)获取高额的薪酬;(6)抵制企业战略重组;(7)大量举债试图摆脱所有者控制。
四、结论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并结合契约理论、金融模式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全面系统地界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的基本范畴。
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中国公司的治理更注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开辟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国外一些学者已开始研究我国的企业治理模式。
因此,我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仍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国外的先进治理模式,同时对我国本土的理论进行不断创新改造,从而为我国企业的企业治理提供更完善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