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3 核算GDP方法: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 GDP的缺陷:(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

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1.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DP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几个方面。

GDP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势。

2.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常见的失业率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总量超过物价总水平所需的情况。

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供给性通胀和需求性通胀。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常见的货币政策包括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在相对长时期内的涨落循环。

一般可以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6.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常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

7.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收支包括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有重要影响。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10.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水平的持续改善。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

11.投资: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资源投入到生产或经营活动中的行为。

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有重要影响。

12.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出组合使得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13.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经济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不均。

14.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到的公共福利和基本生活保障。

15.经济循环问题:经济循环问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可能陷入反复循环,如需求不足引发的衰退。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4、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5、LM曲线: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1、5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答:5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②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③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长期增长率。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口增长等途径实现。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伴随着经济低迷,低失业率则表示经济繁荣。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有利有弊,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它通常分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准备金要求、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等。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调整税收、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等。

8.汇率:汇率是一种国家货币与另一种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供求、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等。

9.贸易: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10.财政赤字和债务: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通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形成了政府债务。

财政赤字和债务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的阶段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个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7黄金律稳: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

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点上的消费。

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费?8稳: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

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k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10摩擦性失: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11结构性失: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12周期性失: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13古典两分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

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响,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14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15总需: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GD的需求1总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1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18投资乘数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19计划总支出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表示20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宏观经济学名词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宏观经济学名词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宏观经济学名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核算
1.一定时期内。

2.市场活动导致的。

3.最终产品的价值。

4.地域概念。

(二)计算GDP
GDP=C(老百姓消费)+I(境内投资)+G(政府消费)+NX(净出口)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如果增幅大于3%,则为通货膨胀。

三、财政赤字
1.支出大于收入。

2.通常,赤字率上涨,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3.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支出-收入)/GDP*100%
4.安全警戒线为3%。

5.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发行
公债(最佳方法)。

四、基尼系数
1.收入分配差异程度(0-1)。

2.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成反比。

3.警戒线为0.
4.
五、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总支出/总支出*100%。

1.恩格尔系数大于59%,则为贫困。

2.恩格尔系数为50%-59%,则为温饱。

3.恩格尔系数为40-50%,则为小康。

4.恩格尔系数为30%-40%,则为富裕。

5.恩格尔系数小于30%,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反比。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7.黄金律稳态: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

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

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

8.稳态: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

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

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1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13.古典两分法: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

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14.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

16.总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1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18.投资乘数: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19.计划总支出: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用E表示。

20.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

这种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挤出效应。

21.IS-LM模型: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23.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

25.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26.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量。

27.价格黏性: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这就是价格粘性模型。

28.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

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

29.交易性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30.预防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1.投机性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

32.通货膨胀: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答: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

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统计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

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还有一些事公开了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的4.经济福利:人均水平,人均GDP只是反映收入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反映首付的分配情况。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后他的价值被计入GDP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答:主要分歧有:(1)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古典学派认为,人们的预期不是被动地重复过去,而是主动的、有理性的,人们能够利用现有的一切信息形成理性预期并指导自己的行动,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价格、工资就具备完全伸缩性,市场是能够出清的。

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即使理性预期存在,价格、工资的刚性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不能出清。

(2)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市场能够出清,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没有必要的。

而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缺陷,市场出清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政府要担负起市场出清的任务,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6、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有哪些?收入法用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 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GNP– NFP支出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即:Y =GDP = C + I +G +NX7.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条件是什么?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记为k*。

长期消费水平达到最大化,也就是黄金律稳态水平的基本条件是MPK=δ。

即在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上,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折旧率。

8、简要说明技术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扮演的角色。

答:技术进步正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之处。

在宏观经济中,考虑到技术进步时的总产量生产函数与技术具有正向关系,即给定资本和劳动,技术状况的改进将带来产量的增加。

在增长理论中,为了便于分析技术进步,常将生产函数写为如下形式:Y=f(K,NA),NA为劳动与技术状况的乘积。

这种考虑技术状况的方法据说更容易考察技术进步对产出、资本和劳动之间关系的影响。

如果将NA称为有效劳动力,则技术进步意味着增加了经济的有效劳动力。

在这种考虑之下,公式所示的生产函数表示产出是由资本K和有效劳动力NA两个要素生产的。

由于有效劳动力被定义为NA,即劳动力N与技术状况A的乘积,因此,有效劳动力NA的增长率为劳动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和。

在稳态时,总产出的增长率由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所决定,这一增长率与储蓄率无关。

利用这一重要结论,并注意到人均产量被定义为总产量与劳动力之比,则知,在稳态时,人均产量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步率9、试分析外生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答:(1)外生增长理论假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外生变量,而内生增长理论则放宽这些假设条件,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这些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考察。

(2)外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编辑报酬递减的性质,而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具有边际报酬不变的性质;内生增长理论把一国总资本的边际报酬不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本,另一个原因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储蓄率s决定着一个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

在索洛模型中,依靠储蓄积累起来的资本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单纯增长的必然是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积累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所带来的投资延伸到了人力资本和知识领域,资本的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的增长,而且包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因此,储蓄的增加必然带来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持续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内生增长理论之所以强调储蓄在经济主张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储蓄带来的人力资本开发、知识积累等因素,构成了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推动力。

(4)索洛模型是"假定"经济增长率,而内生增长模型是"解释"经济增长率。

比如说,如果假定一国的技术进步率是2%,人口增长率是1%,那么按照索洛模型就可以确定这个国家3%的经济增长率和2%的人均增长率,至于原因,索洛模型不能回答。

而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多家的生产力增长率是不应该随意假定的,而应该是由其内在的经济机制决定的10、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一般来说是相当的,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两个不同类别的劳动市场。

在一类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工作岗位大量闲置;而另一类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量,许多人处在失业状态。

由于劳动者在市场之间专业需要时间和成本,因此,劳动市场岗位空缺和事业并存的现象将持续下去。

11、为什么说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失业?答:从政府行为来看,最低工资制度用政府行为替代了市场的调节,使劳动市场无法达到供求平衡的市场出清水平,从而导致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