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祈雨娘哥舒意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

这里雨水充足。

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

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我和雨城第一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

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

“我来拿伞。

”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

那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

她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

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

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

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是还是回来了。

”她说。

我们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先生“仙去”了。

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

先生走了后,学校里有半年找不到老师。

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

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

他一个一个把我们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

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

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

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

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

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

先生念给我们听。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

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

”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犬之死[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那是个炎热的下午,坐在街角的那个上了年纪的女乞丐已经在她的西瓜上睡着了。

阳光似乎在空气中嗡嗡作响,衰老的猎狗弗拉希靠街上阴凉的一边,顺着它所熟悉的道路,跨着碎步向市场的方向跑去。

整个市场阳光耀眼,到处都是凉篷、小摊和色彩艳丽的遮阳伞。

女贩们坐在水果筐旁,鸽子拍打着翅膀,钟声在响个不停,马鞭声辞啪作响。

佛罗伦萨的各色杂种狗在市场里跑来跑去,这儿嗅嗅,那儿叽叽。

整个市场就像蜂房一样热闹,又像火炉一样灼人。

弗拉希到处寻找阴凉的地方。

它跑到它的朋友卡特琳娜身边,躺卧在她那大筐子的阴影里。

一个装着红黄两色鲜花的褐色水罐在边上投下了一道影子,它的头顶上是一座右手伸向前方的雕像,雕像的影子投下来,加深了这一片阴影,使它成了紫色D弗拉希躺在阴影里,观望着小狗们嬉戏玩耍。

它们叫着、咬着,伸懒腰打滚,尽情地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它们互相追逐,跑来跑去,兜着圈子,就像它曾经追逐胡同里的那条西班尼尔狗一样。

有那么一阵,弗拉希的思绪又回到了雷丁。

它想起了帕先生的西班尼尔狗,想起了它的第一个恋人,想起了它青春的狂热和天真。

是呵,它有过自己春风得意的日子,它并不妒嫉它们。

它已经充分地享受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快乐,现在已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女贩伸手到它身背后搔了搔。

弗拉希过去经常偷吃她的葡萄,或干些别的坏事,为此它没少挨她的巴掌。

可现在弗拉希老了,她也已不年轻,弗拉希替她看西瓜,她就替它搔耳朵;现在她在织毛衣,弗拉希则在打瞌睡。

剖开的大西瓜露出粉红色的瓜瓤,引得苍蝇嗡嗡地围着西瓜直打转儿。

阳光透过百合花的叶缝,透过那些五颜六色的阳伞惬意地照射下来。

大理石雕像减弱了阳光的热度,使它变得像香槟酒一样凉爽、清新。

弗拉希躺在那儿,任凭阳光穿过它那稀疏的毛发,直晒在它裸露的皮肢上。

市场里的人们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讨价还价。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徐剑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A】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九(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九(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毕飞宇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

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

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

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

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

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

素描造型准确。

会剪纸。

“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

擅长演讲与主持。

能编程。

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

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

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这是骇人听闻的。

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

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

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

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

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

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

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

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

“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

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

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00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列巴陈晓雷①去年,我在影友博客中,首次见到了历经沧桑的鄂温克老额尼(鄂温克语,母亲)玛丽娅·索,她那亚欧人种相互融通的面部轮廊,一下便吸引了我。

这绛棕色脸上的皱纹让我惊奇,它们或横于额头,或环绕双眼,或聚拢唇边,都让我想到莽莽大兴安岭的土地山川,高低起伏、深浅不一。

她的这张脸,宛如深秋原野,山路弯曲幽远,恰似秋日田地,犁痕鲜明醒目,这上面记录着岁月人生,举证着真诚、美丽。

②玛丽娅·索面对影友的镜头,很不适应,表情不放松,无法进入自然状态。

③影友们的热情围着她,并没感染她,她我行我素地坐着,眼睛不看那些对自己乱叫的机器,也不逢迎那些对自己不停闪光的镜头。

她小声嘀咕着谁也不懂的鄂温克语,从语气里能感受到,她对鼓捣相机的这些人有点不理解,她不知他们在面前慌乱拍自己的目的,他们在面前拥挤、忙碌着,让她无法实施早已准备好的待客之礼。

④索额尼想,他们没时间坐下来喝驯鹿奶熬的奶茶,没时间坐下来喝杯酒,总该尝尝自己烤制的列巴呀!⑤木桌上圆圆的、厚实的列巴,害羞、渴望地看着这些端着相机的年轻人。

⑥老人默想:他们一定担心我在这儿坐不了几分钟就得躺下,他们认为我老了,是在抢拍我呢!我不是干树叶,风一吹就没了,别看我九十二了,身子骨像山上的黑柞树,粗壮、结实着呢。

⑦索额尼很想对他们说:要现在走路上山找驯鹿,你们都不一定能跟上我的步,还不知道谁担心谁呐?别总想着我不行,我就是在这儿坐半天也挺得住,别着急,慢慢干,才出细话嘛……年轻人,坐下歇会儿,先尝尝我的烤列巴吧,这可是用山里的站杆柴火烤的,这和城里人用电火烤的面包味道不同,不信你们尝尝,我的列巴有大岭独特的香味……⑧一会儿,咱们唠熟识了,我自然会把我家驯鹿的那些事儿告诉你们……这么想着,额尼情绪松弛下来,脸色活泛起来,面肌恢复了祥和,虽仍没笑,却显出了平静和亲善。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献上没有丝绸之路的详细描述,对它的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

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正是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公元4至11世纪,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东北亚的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其从中国往东发展,进入了朝鲜半岛,然后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

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少就是通过此路传播过去的。

在沙漠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它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但是仍然在欧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

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沙漠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的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等等。

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

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

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与内地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罗布淖尔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

楼兰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

米兰发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遗迹应该是汉代遗存。

考古发现,汉字是汉代西域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

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汉字材料及其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

西南丝绸之路与佛教传入有关。

丝绸之路开通后,南亚佛教通过中亚、西域传入内地,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

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应该早于沙漠丝绸之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今阿富汗看到从印度运去的“蜀布”,也就是说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国西南地区已经与印度有了商贸、文化往来。

四川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均应产于印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100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千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孕育了众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享誉国内外的老字号。

据了解,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万多家老字号,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等众多行业。

老字号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开展诚信兴商的核心内涵和宝贵财富。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换的影响,我国老字号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许多新问题。

部分老字号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管理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

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老字号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老字号传统特色技艺和文化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

(摘编自《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材料二: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28家,发展良好的如片仔癀、稻香村等仅占20%—30%,受困于缺资金、缺人才和缺品牌三大问题,多数企业经营欠佳。

以云南为例,该省老字号企业共计89家,但只有38家实现持续3年盈利。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这个“新”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产品的改造上,还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型、销售方式的变化中。

要创新理念、开阔视野,打破固有格局,多角度地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市场活力;要创新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挖掘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在知名度、忠诚度方面赢回顾客群,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

(摘编自《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2017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材料三:“中华老字号”的招牌和“非遗”文化赋予老品牌新的增长点,但其传承百年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在于久经考验的制作技艺,正如同仁堂古训所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中华老字号传承百年有其坚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诚信严谨,追求卓越品质;品牌新星上榜百强有其专长,稳健中开拓进取,用人才,重服务,讲诚信,担责任。

不管是老字号还是百强企业,透过各家官方网站上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创新、诚信、卓越”的共同价值观是中国品牌永不褪的底色。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格桑花鸿鸣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

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

”司机兵好奇地问。

“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

”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适应吗?”“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

”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

我瞒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

”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信使》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信使》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信使》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信使铁凝四月的下午,空气清透,雾霾不在。

街边的樱花忽然就盛开了,紫丁香也这里、那里喷放着苦而甜的团团香气。

7A.小说开篇描写消失的雾霾、苦而甜的丁香等,既表达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也隐喻陆靖经历沧桑后温暖而略带悲凉的心态。

(正)在一个嘈杂的路口,车遇红灯。

陆靖偏头看着窗外,眼光落在临街一间门脸不大的体育用品商店。

一个腿有残疾的女人从店里出来,弯腰从地上拎起两摞半人高的鞋盒。

陆靖瞬间认出了这张脸:李花开!陆靖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开也来了北京。

她丈夫,那个叫起子的也来了吧?陆靖心里加重着“也”字的分量。

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也“,她心里玩味着这个字。

A.偶然的街头一瞥,陆靖即刻就认出了三十多年未见的李花开,只是此时的她对李花开腿跛了颇有幸灾乐祸之感。

6 A项,“颇有幸灾乐祸之感"理解错误。

三十多年后瞥见,陆靖”瞬间认出了这张脸“,可见李花开在其心底分量,”什么时候她的脚跛了?敢情也受过伤啊?”心底的疑问,说明她对闺蜜从系里美人转变至此境况的疑惑。

(错)三十多年前,陆靖和李花开是大学同学,也是闺蜜。

李花开是当年系里的美人,常常爱犯轴脾气。

她家在山区,穷。

大二时,李花开的下铺丢了几张饭票,认定是李花开偷的。

李花开激愤地绝食两天以示清白。

第三天,同宿舍的陆靖强行背着李花开去了校医务室输葡萄糖。

后来那同学在一本书里发现了那几张饭票。

【闺蜜真情难能可贵。

】8.小说中插叙李花开被误解偷饭票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4分)①突出李花开爱较真的“轴脾气”以及虽出身贫寒却有着强烈自尊的性格特点;②刻画了陆靖热心助人、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大学毕业后,陆靖和李花开同在一个名叫虽城的北方城市工作。

那是她们共同的激情时代。

先是李花开突然告诉陆蜻她要结婚了,对方是她在虽城的远房亲戚,有房,私房、独院儿。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

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

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以应用为前提来开展历史研究与传播的史学新分支。

与传统史学相比,公众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众史学发展的动力曰益强劲。

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初始发展动力来自高校及职业史学家不同的是,我国民间形式多样且愈发活跃的史学实践,催生了公众史学。

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主要缘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公众对历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表达欲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历史文化媒介平台不断创新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历史的兴趣。

这为公众史学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是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由于技术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条件。

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

这为公众史学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是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

一个时期以来,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

面对这种状况,史学界一些学者开始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自觉革新,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增强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开拓出一条关注现实、走向公众、服务公众的史学发展之路。

这为公众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

公众史学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

近年来,以公众作为参与主体的家族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形态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历史文本的通俗化,并在新媒体条件下形成了“人人都可写史”的态势。

但“人人都可写史”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写史”。

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

当下,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这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知识从来都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

因此,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

如何保证公众史学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深入揭示历史本质,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

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

(摘编自李娜《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强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B. 美国公共史学原初发展动力来自专业人员,而我国公众史学发展动力缘于民间史学实践。

C. 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遭到人们的怀疑,使得公众远离史学的研究成果。

D. “人人都可写史”,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写史”,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介绍了公众史学的特点,并从公众史学兴起的缘起、挑战两个方面介绍公众史学的发展。

B. 文章通过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对比,介绍了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原因,并从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学科基础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C. 作者认为以民众为参与主体的史学形态的繁荣形成了史学新态势,这使公众史学面临新的挑战。

D. 文章先介绍公众史学面临的挑战,由现实难题进一步深入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使得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被单一主体主导的状况发生了变化。

B. 随着社会转型,史学将更加关注现实,其社会功能将更突出地发挥出来,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

C. 公众史学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生产和传播历史知识应具备正确的历史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D. 公众史学发展强劲,但也要面对公众史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专业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

【答案】(1)B(2)D(3)B【解析】【分析】(1)A项,“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错,并无“重新”之意,且应是“现实对史学”。

C项,关系判断错误。

原文是“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

D项,公众史学面临的现实难题是“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

故选B。

(2)D项,“由现实难题进一步深入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文章并没有进一步深入。

故选D。

(3)B项,“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推断有误,传统史学的自觉革新,是公众史学发展的学科基础,不会被取代。

故选B。

故答案为:⑴B;⑵D;⑶B【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

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

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

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

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

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

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

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

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

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

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 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 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 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 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 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 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 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 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答案】(1)A(2)C(3)C【解析】【分析】(1)A项,“对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错,依据文意“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对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应为“对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选A。

(2)C项,深层原因并非“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原文末段“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见是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的角度分析的。

故选C。

(3)A项,“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属于无中生有;B项,原文指的是“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而不是所有时期;D项,说法片面且绝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是光靠营造氛围就能实现的,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