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1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发布时间:2022-08-28T01:40:09.54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4月8期作者:王宗兰[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王宗兰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教育体育局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各种相关的活动,带领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中进行观察、反思和分享,最终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获得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逐渐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体验式教学的交互性、体验性特点将“知行”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对小学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综合能力也随之提升,契合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开展策略引言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经历与实践出发,在尊重学生认知与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中师生动作与语言的交互,在轻松、愉快的实际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自主性理解,从而在教学环节中师生达成“我与你”的关系,而非“教授与接受”的关系。
以此导向而达成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而且在高度的开放性课堂体验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上参与程度,在塑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使学生进一步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感受建立多元思考,以思考促进成长。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理论变成实际的转换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
体验式教学注重的不止思维转向图像,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对情境式教学产生自主的观察与思考,提高自主思辨能力,产生对小学数学思考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更好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
浅谈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
基础教育参考·2019/19所谓量感,是指视觉或者触觉等感官对事物速度、程度、规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也就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体验,对其大小、多少、厚重等方面进行的评估,是一种感性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量感主要指对长度、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
然而,量感的本质具有非标准化的特征,容易被小学教师所忽略。
因此,有必要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培养量感的意义培养量感有利于拓展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计量单位是其中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要使学生能够将计量单位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更好地认识世界。
培养量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小学生的量感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多种感官对数和量产生的整体感知,与其时间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有关。
在学习计量单位时,学生需要掌握空间计量单位和时间计量单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量感将得以加强,并由此更好地理解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基本的估测方法帮助学生发展量感,如单位迭代法、参照法等。
二、培养量感的策略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量感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教学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要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在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有效联结,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依靠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升与毫升”时,教师可先使用多种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包装瓶让学生感知容积的概念,再进而体会升与豪升的量。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经验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初基础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实际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各种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感性经验。
如果教师能够对此合理开发并积极引导,便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并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浅谈小学数学整数除法笔算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整数除法笔算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整数除法笔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对整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整数除法笔算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整数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整数除法运算是学习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笔算进行计算。
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整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整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从整数除法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含义和意义。
然后,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将整数除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在整数除法笔算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法等。
可以通过讲解法向学生传授整数除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整数除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步骤。
然后,可以通过示范法进行具体操作演示,让学生看到整数除法的实际运算过程。
可以通过实践法进行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掌握整数除法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评价在整数除法笔算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对整数除法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采用日常作业、小测验和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基”落实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而“四基”即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被认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四基”的落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落实“四基”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深入探讨“四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落实策略,以及“四基”落实的价值和未来展望。
中的内容。
2. 正文2.1 “四基”教学内容“四基”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
四则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整数是数的一种形式,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对于学生理解数字的正负概念非常重要。
分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是学生学习比较大小和计算的重要知识点。
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两种形式,是学生学习小数概念和运算的关键内容。
通过对四则运算、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高阶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四基”内容,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数学教学中的“四基”重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即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构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钥匙。
数学的基本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掌握数学概念,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框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历与间接经历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承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经历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从孩子们接触数学开始,教育孩子们如何认识、理解、应用数学知识,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学科。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篇文章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孩子们在小学时,对于抽象的数字概念理解较差,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给予他们生动的形象再现,触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就是利用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猫吃奶的故事情境,教孩子们掌握加减法运算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举例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点;或者通过直观的几何形状让他们进行排序、分类和描述等方面的数学应用。
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的体验,既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者,任何学生都是活跃参与者,主要特点是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频繁、思维交流充分。
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主性思考、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更加深入。
例如,来到一道难题面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思广益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交流和讨论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思考,互相思考和发掘,共同进步,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解题方法。
三、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更具娱乐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教学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更直观、生动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
例如,在掌握完整数的概念后,可以借助“数学接龙游戏”类似的游戏来进行练习和加强运算;或者让孩子们在贴图板上进行几何图像的拼凑和构建,开发他们应用几何知识的空间想象力。
以上几种数学教学策略只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特点及具体教学要求,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而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格外重要。
在过去,许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倾向于灌输式教学,缺乏互动和探究,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利的。
而一旦学生离开了离开了学校,他们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二、理论基础1.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地选择、组织,处理、总结信息,以及判断、评价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现自主学习需要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变化和老师角色上的转变。
2. 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知识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学教学应贯穿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特别是问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措施1.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去调查身边的建筑和器物的几何形状、进行几何探究并制作模型等,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中,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2. 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利用视频、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进行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集体琢磨或小组活动等方式,创设更加丰富、多元化、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情,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启发学生内部自主思考意识,以数学问题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作者:邵丽萍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10年第10期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
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
(2)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作者:果淑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年第11期摘要: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常常被教师忽略的教学内容。
随着近几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今天来探讨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来进行概念的教学,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与模式一、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概念的教学相对比较枯燥,都是一些需要学生去记忆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教学都不太感兴趣。
在当前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去寻找一些方法去解决我们的课堂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真正地做到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概念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教师不重视概念的教学在当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于概念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的教学就应该是学生不停地做题不停的训练,题做得多了自然数学的能力也就随之提升了,没有必要去把概念作为重点教学的内容。
其实不然,我们的数学概念都是经过很多的数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文字的提炼所得出来的结论,它相对而言更加的简洁也更具有概括性,我们的教师可以把概念作为基础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去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对理论知识也精通,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3.只要求结论,不追求过程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让学生把概念的结论记住,也就是强迫学生去记忆一些结果而不去重视概念的得出过程,这种教学的形式导致了现在普遍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的学生对于一些结果了如指掌,推理的过程却完全不会。
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个误区,希望教师能够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纠正。
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该采取的策略1.注重概念的印证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过程,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探究的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修改版]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单位:鳌江镇东岱小学姓名:刘佐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最难点之一。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但往往在我们教学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解决问题的教学陷入困境。
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师教学学生中国的孩子学习勤奋,基本功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成为世界公认的成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情景的问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克服困难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等方面显得不尽人意。
通过深入课堂听讲、分析学生的作业等研究活动,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小结,找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优化解题策略的方法。
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但是又比生活要抽象得多。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跟着教材按部就班,不知道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脱离教材,而是让他们将教材与生活有机地关联起来,利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与对学生平时的解题过程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浅谈小学100以内数的加减的计算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100以内数的加减的计算教学策略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学科,特别是在加减法方面。
教学策略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策略入手,浅谈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策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应包括: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1. 渐进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渐进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首先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开始,逐步引入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可以首先从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教学,然后逐渐扩大到20以内、50以内,最终达到100以内的加减法。
2. 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可以通过购物、游戏、家庭日常活动等情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加减法的应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如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利用教具、图片、图表等视觉化工具进行教学。
通过视觉化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以利用小球、算盘、拼图等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视觉化的环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本质。
6. 学生主体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18-03-14T16:53:52.43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2期作者:李洪春[导读]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
李洪春(中江县实验小学御河校区四川中江 618100)摘要: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2-0084-0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
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
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
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
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
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
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求充份地彰显,超越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自学不好的学生就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就是点缀的“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并使更多的学生沦为自学的主体,能够给全体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集中精力,均存有斩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融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重新认识学生许多顺利的教学片段充分反映发生在信息时代,学生的自学渠道越来越阔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控可能将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自学准备工作状态有时远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牵涉的科学知识,学生已经介绍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自学崭新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存有了相当多样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累积。
这其中就涵盖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听课必须选准教学的起点,介绍学生的的准备工作状态,这就是彰显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急于或有意地忽略,为了充份介绍学生,在听课前何不深入细致提问以下问题:学生与否已经具有了展开代莱自学所必须掌控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与否掌控了或部分掌控了教学目标中建议学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掌控的就是那些?存有多少人掌控了?掌控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须要教师的指点和鼓励?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听课的引入去介绍。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重新认识了分数,但不确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更深入细致地介绍,听课一已经开始直奔在黑板上贴了四分之一,使学生说道说道关于这个已经晓得了什么。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153 进入学习状态,跟上课堂的节奏,从而达成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梳理学习的脉络,进而更好地帮助其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快速阅读,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以及文段的中心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阅读更有目的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在课堂内容复习中的应用。
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复习,那么知识很容易发生遗忘[3]。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画图,绘制思维导图。
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记忆和重组的过程,通过绘图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各自大脑的思维,将知识通过再加工的形式绘制在思维导图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并且在绘图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便于学生随时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学完了《Myweekendplan》一课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便于学生更好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程过程中的知识引导语梳理,还是课后的复习,思维导图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重点把握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1]刘春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8):152-153.[2]陈炫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极光,2019(02):164-165.[3]杨静林,陈超慧.例探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7):35-3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李 桢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056200)【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概念的引入已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既是基础又是必修,国家的教育改革中,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推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心。
小学数学是建立数学基础的一门学科,掌握小学数学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小学数学教育与核心素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
二、数学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
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其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问题可以设计成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评估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使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极其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电脑操作和制作图表等技巧,让学生实践计算机知识,加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小学数学中的线性函数问题,让学生用电脑制作函数图像,辅助学生进行解题思考。
3. 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是更受欢迎的。
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促进其对生活的理解,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化的问题,例如计算家庭开支、利用回收物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等,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评价等,能够找到其中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能够对不同之处进行探究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一些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课堂氛围沉闷:在许多数学课堂上,教师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成果时,往往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努力程度,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结果记忆,忽视思维发展的现象依然严重。
(1)应试教育倾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往往追求分数,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和重复练习,而忽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2)缺乏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直接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
(1)概念教学过于肤浅: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难以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过程中。
- 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 通过实际案例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闵光祥
在小学数学课中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 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地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地必然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地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地,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地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地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地培养都具有很重要地意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地问题
目前,我们学校地教研有多个老师上了概念课,听了之后就发现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把数学概念课上得冰冷无味、死板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地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地来说就是忽视概念地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地相互联系,忽视概念地灵活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地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地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 这种死记硬背地教学方式有着很大地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地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地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地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地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地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地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地记忆增加了难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数学概念地归纳过于仓促 数学概念地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地反复过程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地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地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地教学目标 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地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地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地进行归纳与总结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地基本策略
、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是抽象地、严谨地、系统地,而小学生地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地、直观地感性知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地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地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地感性材料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地联系,从中经历完整地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地概念才具有丰富地内涵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地建构需经多次反复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地建构需经多次反复 经历 建构 解构 重构 地过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视概念在生活中地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 从生活中来 抽象成数学模型 到生活中去 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地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地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地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地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地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地基本模式
我认为,概念课地教学应该分为这样四个环节:、概念地引入,、概念地形成,、概念地巩固,、概念系统地建构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地引入 数学概念是抽象地、严谨地、系统地,而小学生地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地、直观地感性知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地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地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地感性材料 概念引入地途径是多样地,可以通过直观引入、计算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引入、学生地生活实际引入、
知识基础引入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地形成 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地形成,二是概念地同化 由于小学生地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地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 概念形成 地形式为主 概念地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地过程,是概念教学地中心环节 数学概念地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 建立表象 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地向导,概念本质属性地揭示是概念教学地关键 在教学梯形地认识中,梯形概念地形成就是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先让学生互相介绍、欣赏自己印象中地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地过程,学生通过画梯形、看梯形、说梯形,丰富了自己地感性认识,也初步建立了梯形地表象,他们认识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地四边形;再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哪些不是梯形,说说为什么这几个不是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梯形完整地表象,也基本揭示了梯形地本质属性,他们认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地四边形,但是学生对此还不是完全掌握;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里各剪一刀剪出梯形来,学生通过 破坏 和 创造 使这三种图形都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地四边形,这时梯形地本质属性完全凸现,正因为如此,所有学生都认为 只有 两个字非常重要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地巩固 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地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地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地,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 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地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地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地概念得以巩固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地概念,可以举出实例进行辨析,可以自觉在解决问题时运用 在教学梯形地认识中就是这样进行巩固地: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地形状是梯形,通过寻找生活原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地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地具体性、形象性与数学概念地抽象性、逻辑性之间地矛盾;再让学生把梯形剪一刀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地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地理解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概念系统地建立 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地,因此在小学生地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地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地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地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地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地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地迁移,发展学生地数学能力 概念系统地建立可以按知识内在地联系,也可以用增加概念地内涵,还可以利用集合图表示 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反思、梳理地基础之上 在教学梯形地认识中梯形地建构就是通过学生地介绍并利用集合图来进行地:先让学生介绍梯形,通过介绍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是对所学知识地初步梳理,是系统建构地基础;再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之间地关系,通过画图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地系统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梯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地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上概念课地时候一定要根据针对学生地认知规律以及概念地具体特点,采取科学地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以保证数学概念教学地质量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