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坚“八年级下册4课教案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了解作者。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3.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大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官里。
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选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与人一辈子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
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与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纳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一辈子追求与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与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
范读课文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2、 (1)注音髭髯鬈黝黑滞留禁锢颔首低眉锃亮犀利广袤无垠尴尬炽热(2)释义犀利器宇禁锢轩昂尴尬滞留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考虑:(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后练习三)(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只是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如何的评价?学生考虑后回答,教师明确:(1)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列夫托尔斯泰》摘要:.理、积累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教学程序设计、导语设计学们以累累巨著俄国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学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俄国革命镜子,3.学生感情诵全深入体会课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列夫·托尔斯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理、积累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了托尔斯泰生平和人生追及精神境界能力目标.感知课对托尔斯泰独到细致刻画体会作者崇敬、赞美情.品评语言学习课运用神奇夸张和连珠妙喻描写形貌手法3.体会课采用欲扬先抑手法艺术效德育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精神世界从受到人精神熏陶教学重诵感知课对托尔斯泰外貌刻画理独特艺术手法教学难系背景材深透理托尔斯泰人生追和精神境界教学方法诵法想法课安排课教学程序设计、导语设计学们以累累巨著俄国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学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俄国革命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三部长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造就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心世界二、助作者简介三、诵整体感知.课学生要听准音体会感情理词语含义. ()音髭髯鬈黝黑滞留禁锢颔首低锃亮犀利广袤无垠尴尬炽热 ()释义犀利器宇禁锢轩昂尴尬滞留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诚惶诚恐广袤无垠.学生由诵揣摩作品描绘托尔斯泰独特形貌特征思考 ()出概括托尔斯泰形貌给人总体印象语句()从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结合课练习三) (3)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其他部件胡子、毛、头发都不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珠宝甲壳而已粗鄙外表反衬出他眼睛无比精美重心落通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心世界那么对托尔斯泰眼睛作了怎样评价?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 ()如托尔斯泰给人留下难忘形象他那天父般犹如卷起滔滔白浪胡子留给人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托尔斯泰并没有己独特面相他拥有张俄国普通众脸因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呼吸共命运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量运用神奇夸张和连珠妙喻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想比喻不是追形似而是追神肖;夸张是故言其实尽量作扩或缩描述更加突显托翁形貌特征形神独到刻画使深刻韵味无穷()略 (3)课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钢刀刺了又稳又准击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洞察力写他眼睛蕴藏着丰富感情如人类面部富感情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感情愤怒使冷峻不悦使结冰友善使和缓激情使炽烈如火写托尔斯泰跟睛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代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深和广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眼光揭示他人生不幸3.学生精全充分想象揣摩丰富涵四、系背景材深层感悟思想涵.教师指名诵课6~9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课练习二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含学生研讨积极发言教师明确.合作研讨 ()如何理直到年纪了以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十年他脸上笼罩厚厚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晚秋俊秀光才使这块悲凉地冻这段话含? ()练习四 (3)练习学生研讨回答教师提示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变坚到农民立场亡对富裕而有教养阶级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和教会进行猛烈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博爱和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寻社会矛盾道路关晚年托尔斯泰肖像他代作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半年》有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正确性走完生命历程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般善良这种柔和性格是不寻常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富有光华白发是柔和老人嗓子是柔和笑容和目光是柔和()、(3)略 3.学生感情诵全深入体会课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教师简要结艺术手法上独特性表现两方面是作者写出己心伟人平庸粗陋面二是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刻画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众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矛盾统体进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矛盾统实质上也是写他人生追、人生态与己阶级和身份矛盾统以及他身思想也是矛盾统列宁曾说托尔斯泰观矛盾确是面反映农民俄国革命历史活动所处各种矛盾状况镜子比喻和夸张把者带进无穷想象空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五、课堂结《重师》王祥夫著说托尔斯泰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种深深叹息感受到作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灵魂而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深深爱切都基深深爱学习了茨威格通托尔斯泰眼睛展示出他深邃心世界我们对这样评价更多了些理静心品代表他艺术高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胡子穿着布衣常和农民起耙草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心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外貌、性格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3学习托尔斯泰的伟大精神,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2.2学会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培养对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
3.2增强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托尔斯泰的形象。
1.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2.1如何将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联系起来。
2.2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成就。
1.2学生分享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和印象。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3.课文分析3.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托尔斯泰的外貌特点。
3.2分析课文第二段,理解托尔斯泰的性格特点。
3.3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托尔斯泰对人类的影响。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托尔斯泰的形象。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关系的理解。
2.课文分析2.1分析课文第四段,了解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
2.2分析课文第五段,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品质。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何突显人物形象。
4.小结与作业4.1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4.2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托尔斯泰的短文。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1.1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交流写作心得。
1.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2.课文拓展2.1分析托尔斯泰的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珊·安东尼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2)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精神的手法。
(3)培养欣赏优美散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珊·安东尼坚定的信仰和勇敢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学习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珊·安东尼的背景和成就。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①苏珊·安东尼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女斗士”?②课文中哪些关键词句表现了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绘苏珊·安东尼精神品质的段落。
6.课堂小结(2)强调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苏珊·安东尼的读后感。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一位你敬佩的人物。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进行讨论。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能够感受到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4课 教学案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的复习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教学案发给学生后,请通过研读课本资料并在同学或老师帮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八年级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案)【学习纪要】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3.体会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力量,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相关链接】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历程1.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2.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3.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4.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5.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主要作品1852年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1854—1855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856年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1857年发表《琉森》(短篇小说)1852—1862年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1863—1869年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本文作者茨威格通过对托尔斯泰肖像的描写,尤其重点描写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认识伟人走近伟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学习重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资料链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自主学习3、精读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征(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阅读,养成勾画、旁注的习惯)(1)概括其外貌特征(可用摘选词句的方法概括)(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出来的?评点在相应的句子。
(自读练习三,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3)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4、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三、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放署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琪罗,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课文中也提到了俄国一位的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有小说《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给下列生字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滞(zhì)留禁锢(g ù)炙(zhì)热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 gà)2、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目光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约束,限制。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或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2)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为学习重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为学习难点;【轻松预习】一、了解作者——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qing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二、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
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
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
”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托尔斯泰其貌不扬,作者如实地予以描绘,从这些描述当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自由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2、解词: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X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一、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十九世纪------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2.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3、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2.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3. 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读者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前一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三、反馈练习1、给有下划线的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广袤无垠酒肆一绺长髯鬈发两颊胡髭穹顶蒙昧面目可憎屏住锃亮甲胄粲然意趣盎然刀鞘粗糙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以下是课件为您推荐新课标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4课《苏珊 middot;安东尼》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middot;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 middot;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1.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有 #39;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在政治方面,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8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苏珊·安东尼》教案设计
主备人:刘志坚授课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准确认读文中字词;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了解苏珊·安东尼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插叙的作用。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导学设计
1、谈谈你所了解的旧社会的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中的地位。
参考意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婚姻自由;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读书和参加工作的机会,经济无法独立;裹小脚,身心受到摧残等等。
2、结合课本第27——33页的“综合性学习”了解中外妇女解放的历程。
3、自学检测
① 给加点字注音
讪.(shàn)笑赚.(zhuàn)钱歧.(qí)视
喋(dié)喋不休轻蔑.(m i è)文质彬彬.(b īn)
②解释以下词语:
讪笑:讥笑。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文质彬彬: 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
顽固不化: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鄙视:轻视,看不起。
戏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
③思考:文章主要写了苏珊·安东尼的什么事迹?
(明确:主要写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而做的斗争。
)
④课文着重写了哪两个斗争场面?
⑤两个斗争场面在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可是课文在描写两个斗争场面之间还用了大量的篇幅,这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在记叙方式上属于什么?
五、讲授与交流设计
㈠两个斗争场面: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
1、 投票斗争
①学生自由朗读1—6段。
这一部分中男人们的表现有怎样的变化?
在这场斗争中苏珊的话竟然使那些嘲笑她们的大男人们“一动也不敢动”、“呆若木鸡”、“呆呆的”,看来苏珊的话力量真不小。
我们来细细体会一下。
②学生自由朗读第4段,要求读出苏珊坚定的、大无畏的气势。
③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段宣言的震撼力。
明确:宣言首先阐明来这里的理由——“为了选举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这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总统是每个人的总统。
其次说明妇女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是生育这个国家保卫者的女人”,离开女人,一切乱套,国将不国。
然后点明女人和男人互相依存的关系,说明女人不仅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重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以宪法中“人人生而平等”的条例为武器,坚决表示“我们女人同你们一样,也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将坚持在此选举出即将成为政府领袖的人”。
苏珊话虽简短但有理有力、字字千钧、掷地有声,表现了她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2、 法庭斗争
①学生与小组成员自由分角色朗读第13—19段,要求读出苏珊坚毅自信的气魄。
②讨论:
苏珊是从哪几个方面为自己辩护的?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辩护词为何会“如此有力”?
明确:先用三个反问句有力地驳斥并否定了强加给她的所谓罪行,然后主动出击,举出美国宪法“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的条文,尖锐地指出真正有罪的人正是那些违背宪法的人。
形成排比的反问句加上一正一反鲜明的对比,咄咄逼人,充分显示了她的自信和坚毅。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
通过两个场面对苏珊的语言描写,你觉得苏珊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坚强、勇敢、自信、大无畏、机智等等。
㈡浏览全文,划出文中能体现当时社会人们对妇女态度的句子第1段和第2段中“男人们”的表现——轻视、嘲笑;第6段和第7段的介绍——整个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第9段中别人的议论——谩骂;第10段许多妇女一开始的表现——懦弱;第12段苏珊以非法进入投票站的罪名被逮捕——不平等。
从以上信息看,在当时,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看来,苏珊的觉醒和斗争面临着强烈的世俗偏见和巨大的社会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珊的斗争显然是长期的、艰巨的,除了以上两次集中斗争之外,苏珊为此还作了怎样的努力?经过苏珊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苏珊的努力:(投票斗争);第8段苏珊的呐喊;第9段“她的确在斗争……抗议书”;(法庭斗争);第20段“苏珊依然呼吁……提高妇女地位”。
取得的成就:男人们由“嘲笑”、“轻视”、“谩骂”、“恐惧”到改变观念,女人们由“害怕”到“喜欢”到“帮助”到“加入”到“取得胜利”。
就连法官的态度也为之动摇,最终获得了胜利。
㈢以上苏珊为了争取到1872年的投票选举权所做出的努力,课文是以什么方式叙述的?这一部分的记叙有何作用?
这部分(7——11)属于插叙,介绍了苏珊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斗争。
通过这几个段落对苏珊的行动描写,让人们看到了她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聪明才智。
这样,由以上两个斗争场面的点上的描写转到面上的记叙,人物形象不仅鲜明生动,而又丰满充实。
㈣概括苏珊的性格:(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坚强、勇敢、自信、大无畏、坚定、有毅力、聪明。
六、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苏珊•安东尼:坚定、勇敢、自信、大无畏、有毅力、聪明记叙顺序:顺叙——插叙——顺叙
斗争方式: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以百计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态度变化:男人们:嘲笑轻视谩骂恐惧——改变观念女人们:害怕——喜欢——帮助——加入——胜利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