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三角形检测题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检测练习试题(有答案)

第四章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长为4cm,9cm的两根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4cm B.5cm C.9cm D.14cm2.如图,线段AD把△ABC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AD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以上都不对3.如图,∠A=∠B,∠C=α,DE⊥AC,FD⊥AB,则∠EDF等于()A.αB.C.90°﹣αD.180°﹣2α△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A.∠A=2∠B=3∠C B.∠A+∠B=2∠CC.∠A=∠B=30°D.∠A=∠B=∠C5.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A.4个B.3个C.2个D.1个△6.如图,ABC与△DEF是全等三角形,即△ABC≌△DEF,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A.1组B.2组C.3组D.4组7.如图,AB∥CD,BC∥AD,AB=CD,BE=D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A.3B.4C.5D.6△8.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是R、S,若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9.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10.等腰三角形是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30°或120°B.150°C.30°或150°D.30°二.填空题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第三边的数值是奇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12.如图,在△ABC中,CD=DE,AC=AE,∠DEB=110°,则∠C=.13.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BC=8cm,则DE+DB=.14.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使ABE≌△AC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答案不唯一,只要写一个条件)15.如图,一个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去顶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度.16.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AF⊥CE,AG⊥BD,垂足分别为F、G,AF=AG,下列结论中:①∠B=∠C;②AD=AE;③∠EAF=∠DAG;④BE=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ABC,用三角尺和量角器作△ABC的:①中线AD;②角平分线BE;③高CH.18.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是角平分线,∠B=70°,∠DAE=18°,求∠C的度数.19.如图,已知AD∥BC,AD=BC,AE=CF.E,F两点在直线AC上,试说明DE∥BF.20.已知一直角边和这条直角边的对角,求作直角三角形(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a和∠α,如图所示.求作:△Rt ABC使BC=a,∠C=90°,∠A=∠α21.如图,一条输电线路需跨越一个池塘,池塘两侧A,B处各立有一根电线杆,但利用现有皮尺无法直接测量出A,B的距离,请你根据所学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测出A,B的距离(要求画出图形,写出测量方案和理由)2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厘米,点E在边AB上,且AE=4厘米,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C点向D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2秒后,△BPE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当t为何值时,能够使△BPE与△CQP全等;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D.5.B.6.D.7.A.8.C.9.B.10.C.二.填空题11.16.12.70°13.8cm.14.∠ADC=∠AEB.15.220.16.①②③④.三.解答题17.解:(1)(2)(3)如图所示:..18.解:∵AD是高,∠B=70°,∴∠BAD=20°,∴∠BAE=20°+18°=38°,∵AE是角平分线,∴∠BAC=76°,∴∠C=180°﹣70°﹣76°=34°.19.解:∵AD∥BC,∴∠1=∠2,∴∠DAE=∠BCF,在△DAE和△BCF,,∴△DAE≌△BCF(SAS),∴∠E=∠F,∴DE∥BF.20.解:如图,△Rt ABC为所作.21.解:分别以点A、点B为端点,作AQ、BP,使其相交于点C,使得CP=CB,CQ=CA,连接PQ,测得PQ即可得出AB的长度.理由:由上面可知:PC=BC,QC=AC,在△PCQ和△BCA中,∴△PCQ≌△BCA(SAS),∴AB=PQ.22.解:(△1)BPE与△CQP全等.(1分)∵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且t=2秒∴BP=CQ=2×2=4厘米(2分)∵AB=BC=10厘米,AE=4厘米,∴BE=CP=6厘米,∵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在△Rt BPE和△Rt CQP中,,∴△Rt BPE≌△Rt CQP;(4分)(2)∵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CQ,(5分)∵∠B=∠C=90°,∴要使△BPE与△OQP全等,只要BP=PC=5厘米,CQ=BE=6厘米,即可.(6分)∴点P,Q运动的时间t=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厘米/秒).(8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中画AC边上的高,其中正确的是()A.B.C.D.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B.3C.9D.103.如图,AD是△ABC的中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D⊥BC B.∠BAD=∠CAD C.AB=AC D.BD=CD4.如图所示,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 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7.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CAD=25°,则∠ABE的度数为()A.30°B.15°C.25°D.20°8.如图,△ABC中,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O,若△ABC的面积是10,则△OCD 的面积是()A.2B.1.5C.D.59.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AD=BD;④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③S△ABD=S△ACDA.2个B.3个C.4个D.5个10.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40°,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C=BD;②∠AMB=40°;③OM 平分∠BOC;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B.3C.2D.1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4分)11.如图,自行车的主框架采用了三角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三角形具有.12.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块.13.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若DE=20米,则AB=.14.如图,在△ABC中,∠ACB=90°,AD平分∠CAB,交边BC于点D,过点D作DE ⊥AB,垂足为E.若∠CAD=20°,则∠EDB的度数是.15.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cm,AB比AC长6cm,则△ACD 的周长为cm.16.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经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段BD,CE,若BD=3厘米,CE=4厘米,则DE的长为.17.如图,已知△ABC中,AB=AC=16cm,∠B=∠C,BC=10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当△BPD与△CQP全等时,则点Q运动速度可能为厘米/秒.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6分)18.如图,已知∠EFD=∠BCA,BC=EF,AF=DC,则AB=DE.请通过完成以下填空的形式说明理由.证明:∵AF=DC(已知)∴AF+=DC+(等式的性质)即=在△ABC和△DEF中BC=EF(已知)∠=∠(已知)=(已证)∴≌(SA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9.如图,Rt△ABC中,∠ABC=90°,AB=6,BC=8.(1)尺规作图:作出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求CE的长.20.如图,AE=AD,∠ABE=∠ACD,BE与CD相交于O.(1)如图1,求证:AB=AC;(2)如图2,连接BC、AO,请直接写出图2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除△ABE≌△ACD 外).21.如图,在△ABC中,∠ACB=45°,过点A作AD⊥BC于点D,点E为AD上一点,且ED=BD.(1)求证:△ABD≌△CED;(2)若CE为∠ACD的角平分线,求∠BAC的度数.22.在△ABC和△DEC中,AC=BC,DC=EC,∠ACB=∠ECD=90°(1)如图1,当点A、C、D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C=12,EC=5,①求证:AF⊥BD;②求AF的长度;(2)如图2,当点A、C、D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证:AF⊥BD.23.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度;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60°,则∠BCE=度;(2)设∠BAC=α,∠BCE=β,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解:A、高BD交AC的延长线于点D处,符合题意;B、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C、做的是BC边上的高线AD,不符合题意;D、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故选:A.2.解:设第三边长为x,由题意得:7﹣3<x<7+3,则4<x<10,故选:C.3.解:∵AD是△ABC的中线,∴BD=DC,故选:D.4.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 ≌△C'O'D',故选:B.5.解:(1)等边三角形是一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正确;(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错误;(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错误;(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2个.故选:B.6.解:选项A、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解:证明:∵AD⊥BC,∴∠BDF=∠ADC,又∵∠BFD=∠AFE,∴∠CAD=∠FBD,在△BDF和△ACD中,∴△BDF≌△ACD(AAS)∴∠DBF=∠CAD=25°,∵DB=DA,∠ADB=90°,∴∠ABD=45°,∴∠ABE=∠ABD﹣∠DBF=20°故选:D.8.解:∵△ABC中,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O,∴=,CD=BD,∴S△ACD=S△ABD=S△ABC==5,∴S△OCD=S△ACD==,故选:C.9.解:利用基本作图得AD平分∠BAC,所以①正确;∵∠C=90°,∠B=30°,∴∠BAC=60°,而AD平分∠BAC,∴∠CAD=∠DAB=30°,∴∠ADC=90°﹣∠CAD=60°,所以②正确;∵∠DAB=∠B=30°,∴DA=DB,所以③正确;∴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④正确;∵AD=CD,∴BD=CD,∴S△ABD=S△ACD,所以⑤错误.故选:C.10.解:∵∠AOB=∠COD=40°,∴∠AOB+∠AOD=∠COD+∠AOD,即∠AOC=∠B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OCA=∠ODB,AC=BD,①正确;∴∠OAC=∠OBD,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OAC=∠AOB+∠OBD,∴∠AMB=∠AOB=40°,②正确;作OG⊥MC于G,OH⊥MB于H,如图2所示:则∠OGC=∠OHD=90°,在△OCG和△ODH中,,∴△OCG≌△ODH(AAS),∴OG=OH,∴MO平分∠BMC,④正确;∵∠AOB=∠COD,∴当∠DOM=∠AOM时,OM才平分∠BOC,假设∠DOM=∠AOM∵△AOC≌△BOD,∴∠COM=∠BOM,∵MO平分∠BMC,∴∠CMO=∠BMO,在△COM和△BOM中,,∴△COM≌△BOM(ASA),∴OB=OC,∵OA=OB∴OA=OC与OA>OC矛盾,∴③错误;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4分)11.解:自行车的主框架采用了三角形结构,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三角形具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12.解:1、3、4块玻璃不同时具备包括一完整边在内的三个证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带它们去,只有第2块有完整的两角及夹边,符合ASA,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是符合题意的.故答案为:2.13.解:∵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AC=DC,BC=EC,∵在△ACB和△DCE中,,∴△ACB≌△DCE(SAS),∴DE=AB,∵DE=20米,∴AB=20米,故答案为:20米.14.解:∵AD平分∠CAB,∠CAD=20°,∴∠CAB=2∠CAD=40°,∵∠ACB=90°,∴∠B=90°﹣40°=50°,∵DE⊥AB,∴∠DEB=90°,∴∠EDB=90°﹣50°=40°,故答案为:40°.15.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ABD和△ACD周长的差=(AB+BD+AD)﹣(AC+AD+CD)=AB﹣AC,∵△ABD的周长为25cm,AB比AC长6cm,∴△ACD周长为:25﹣6=19cm.故答案为19.16.解:∵BD⊥DE,CE⊥DE,BA⊥AC,∴∠BDA=∠BAC=∠AEC=90°,∴∠BAD+∠CAE=90°,∵∠BAD+∠ABD=90°,∴∠ABD=∠CAE,在△ABD和△CAE中,,∴△ABD≌△CAE(AAS),∴DB=AE=3厘米,CE=AD=4厘米,则DE=AD+AE=4+3=7厘米.故答案为:7厘米.17.解:∵AB=16cm,BC=10cm,点D为AB的中点,∴BD=×16=8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则BP=2t,PC=(10﹣2t)cm①当BD=PC时,10﹣2t=8,解得:t=1,则BP=CQ=2,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2÷1=2(厘米/秒);②当BP=PC时,∵BC=10cm,∴BP=PC=5cm,∴t=5÷2=2.5(秒).故点Q的运动速度为8÷2.5=3.2(厘米/秒).故答案为:2或3.2.三.解答题(共6小题)18.解:∵AF=DC(已知),∴AF+FC=DC+FC(等式的性质)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故答案为:FC,FC;AC,DF;BCA,EFD;AC,DF;△ABC,△DEF;AB,DE.19.解:(1)如图所示:点D,E即为所求;(2)∵∠ABC=90°,AB=6,BC=8,∴AC==1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DC=AD=5,∵∠B=∠EDC=90°,∠C=∠C,∴△CDE∽△CBA,∴=,则=,解得:CE=.20.(1)证明:在△ABE和△ACD中,∴△ABE≌△ACD(AAS),∴AB=AC;(2)解:∵AD=AE,∴BD=CE,而△ABE≌△ACD,∴CD=BE,∵BD=CE,CD=BE,BC=CB,∴△BDC≌△CEB(SSS);∴∠BCD=∠EBC,∴OB=OC,∴OD=OE,而∠BOD=∠COE,∴△DOB≌△EOC(SAS);∵AB=AC,∠ABO=∠ACO,BO=CO,∴△AOB≌△AOC(SAS);∵AD=AE,OD=OE,AO=AO,∴△ADO≌△AEO(SSS).21.(1)证明:∵AD⊥BC,∠ACB=45°,∴∠ADB=∠CDE=90°,△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D,∠CAD=∠ACD=45°,在△ABD与△CED中,,∴△ABD≌△CED(SAS);(2)解:∵CE为∠ACD的角平分线,∴∠ECD=∠ACD=22.5°,由(1)得:△ABD≌△CED,∴∠BAD=∠ECD=22.5°,∴∠BAC=∠BAD+∠CAD=22.5°+45°=67.5°.22.解:(1)①证明:如图1,∵在△ACE和△BCD中,,∴△ACE≌△BCD(SAS),∴∠1=∠2,∵∠AEC=∠BEF,∴∠BFE=∠ACE=90°,∴AF⊥BD.②∵∠ECD=90°,BC=AC=12,DC=EC=5,∴根据勾股定理得:BD=13,∵S△ABD=AD•BC=BD•AF,即∴AF=.(2)证明:如图2,∵∠ACB=∠ECD,∴∠ACB+∠ACD=∠ECD+∠ACD,∴∠BCD=∠ACE,在△ACE和△BCD中,,∴△ACE≌△BCD(SAS),∴∠1=∠2,∵∠3=∠4,∴∠BF A=∠BCA=90°,∴AF⊥BD.23.解:(1)∵∠BAC=90°,∴∠DAE=∠BAC=90°,∵AB=AC,AD=AE,∴∠B=∠ACB=45°,∠ADE=∠AED=45°,∵∠DAE=∠BAC,∴∠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2)∵∠BAC=60°,∴∠DAE=∠BAC=60°,∵AB=AC,AD=AE,∴∠B=∠ACB=60°,∠ADE=∠AED=60°,由(1)得,∠ACE=∠B=60°,∴∠BCE=∠ACB+∠ACE=120°,故答案为:120;(3)α+β=180°,理由如下:∵∠BAC=α,∴∠B=∠ACB=(180°﹣α),由(1)得,∠ACE=∠B=(180°﹣α),∴β=∠BCE=∠ACB+∠ACE=180°﹣α,∴α+β=180°.。
2017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初一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8 B .9 C .10 D .11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A B C D3.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4cmB .8cm ,6cm ,4cmC .12cm ,5cm ,6cmD .2cm ,3cm ,6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21∠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 中,若∠A +∠B=∠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7.在∆ABC 中,C 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设,︒=∠x A 用x 的代数式表示BPC ∠的度数,正确的是( ) (A )x 2190+(B )x 2190- (C )x 290+ (D )x +90 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 A 、900 B 、1200 C 、1600 D 、1800 9.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选择题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 2和6,第三边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2.满足下列条件的△ ABC 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 B+Z A=Z CB 、/ A :Z B :Z C=2 3: 5C 、/ A=2Z B=3/ CD 、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3.—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少为( )A. 0 B . 1 C . 2 D. 34.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7.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A 、锐角大于它的余角B 、锐角大于它的补角C 、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 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8 .已知:a 、b 、c 是厶 ABC 三边长,且 M= (a + b + c)(a + b — c)(a — b — c),那么 ( )A. Ml>0B. M = 0 C . M K 0 D.不能确定9.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a 的取值范围是()0 0 0 0 0 0 0 0A 、0 V a V 90 o B> 60 V a V 90 OC 60 V a V 180 D 、60 o W a v 90 oA. 10 B . 12 C . 14D.16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无法确定5.能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一条线段是A.中线B.角平分线C .高线D.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如图,CDL AB 垂足是D,则图中与ZA 相等的角是 (A. Z1B.Z2 C . ZB D. Z 1、Z2 和ZB )图 5-1210. 各边长均为整数且三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的周长小于13,这样的三角形个数共有()A. 5个B. 4个C . 3个D. 2个二、填空题1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20o,贝U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ABC中,A吐6, AO 10,那么BC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5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 0,如果b = 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差为4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8 B .9 C .10 D .11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A B C D3.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4cmB .8cm ,6cm ,4cmC .12cm ,5cm ,6cmD .2cm ,3cm ,6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21∠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 中,若∠A +∠B=∠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7.在∆ABC 中,C 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设,︒=∠x A 用x 的代数式表示BPC ∠的度数,正确的是( ) (A )x 2190+(B )x 2190- (C )x 290+ (D )x +90 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 A 、900 B 、1200 C 、1600 D 、1800 9.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北师大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 第4章 三角形 单元习题卷 含解析

第4章三角形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图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是△AB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DE是△BCD的中线3.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D、CE边的中点,且S△BEF=2cm2,则S△ABC为()A.4 cm2B.6 cm2C.8 cm2D.10 cm24.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A、B、C、D、E、F、G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ABC的重心是()A.点D B.点E C.点F D.点G5.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6.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中画AC边上的高,其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l∥m,∠1=115°,∠2=95°,则∠3=()A.120°B.130°C.140°D.150°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9.如图,在△ABC中,∠ABC=45°,AC=9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9cm10.如图,大树AB与大树CD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颗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是()A.13 B.8 C.6 D.511.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OF⊥BC,垂足为F,且AB=6,BC=5,AC=3,OF=2,则四边形ADOE的面积是()A.9 B.6 C.5 D.312.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①∠ADB=∠ADC,②∠B =∠C,③DB=DC,④AB=AC中选一个,则正确的选法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3.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A=40°,则∠1=()A.30°B.40°C.45°D.60°14.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A.0.5 B.1 C.1.5 D.215.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A.∠D=∠C,∠BAD=∠ABC B.∠BAD=∠ABC,∠ABD=∠BACC.BD=AC,∠BAD=∠ABC D.AD=BC,BD=AC1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17.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CAD=25°,则∠ABE的度数为()A.30°B.15°C.25°D.20°二.填空题(共4小题)18.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若DE =20米,则AB=.19.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2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21.如图,在△ABC中,∠C=4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三.解答题(共4小题)22.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1)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C画AB的平行线CD;过点C画AB的垂线CE,并在图中标出格点D和E.(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AE≌△CFE;(2)若AB=BC+AD,求证:BE⊥AF.24.如图,BA=BE,∠A=∠E,∠ABE=∠CBD,ED交BC于点F,且∠FBD=∠D.求证:AC∥BD.证明:∵∠ABE=∠CBD(已知)∴∠ABE+∠EBC=∠CBD+∠EBC()即∠ABC=∠EBD在△ABC和△EBD中,∴△ABC≌△EBD()∴∠C=∠D()∵∠FBD=∠D∴∠C=(等量代换)∴AC∥BD()25.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度;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60°,则∠BCE=度;(2)设∠BAC=α,∠BCE=β,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图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分析】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解答】解:从图中,只能看到一个角是锐角,其它的两个角中,可以都是锐角或有一个钝角或有一个直角.故选:D.2.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E是△ABC的中线B.BD是△ABC的中线C.AD=DC,BE=EC D.DE是△BCD的中线【分析】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根据中线的定义分析各个选项.【解答】解:∵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不是中线;BD是△ABC的中线;AD=DC,BE=EC;DE是△BCD 的中线;故选:A.3.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D、CE边的中点,且S△BEF=2cm2,则S△ABC为()A.4 cm2B.6 cm2C.8 cm2D.10 cm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解答】解:∵点E是AD的中点,∴S△ABE=S△ABD,S△ACE=S△ADC,∴S△ABE+S△ACE=S△ABC,∴S△BCE=S△ABC,∵点F是CE的中点,∴S△BEF=S△BCE.∴S△ABC=8cm2故选:C.4.如图所示的网格由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点A、B、C、D、E、F、G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ABC的重心是()A.点D B.点E C.点F D.点G【分析】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它的重心,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直线CD经过△ABC的AB边上的中线,直线AD经过△ABC 的BC边上的中线,∴点D是△ABC重心.故选:A.5.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 cm,3 cm,5 cm B.5 cm,6 cm,10 cmC.1 cm,1 cm,3 cm D.3 cm,4 cm,8 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解答】解:A、2+3=5,不能够组成三角形;B、6+5>10,能构成三角形;C、1+1<3,不能构成三角形;D、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6.以下是四位同学在钝角三角形△ABC中画AC边上的高,其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找到经过顶点B且与AC垂直的BD所在的图形即可.【解答】解:A、高BD交AC的延长线于点D处,符合题意;B、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C、做的是BC边上的高线AD,不符合题意;D、没有经过顶点B,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l∥m,∠1=115°,∠2=95°,则∠3=()A.120°B.130°C.140°D.150°【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4,再求出∠2的邻补角∠5,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求出∠3.【解答】解:∵l∥m,∠1=115°,∴∠4=180°﹣∠1=180°﹣115°=65°,又∠5=180°﹣∠2=180°﹣95°=85°,∴∠3=∠4+∠5=65°+85°=150°.故选:D.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图1,∵∠DEC=∠B+∠BDE,∴x°+∠FEC=x°+∠BDE,∴∠FEC=∠BDE,所以其对应边应该是BE和CF,而已知给的是BD=FC=3,所以不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2,∵∠DEC=∠B+∠BDE,∴x°+∠FEC=x°+∠BDE,∴∠FEC=∠BDE,∵BD=EC=2,∠B=∠C,∴△BDE≌△CEF,所以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选择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图形,故选:C.9.如图,在△ABC中,∠ABC=45°,AC=9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A.4cm B.6cm C.8cm D.9cm【分析】由垂直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的和差求∠FBD=∠FAE,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BD=AD,用角角边证明△FBD≌△CAD,由其性质得BF=AC,求出BF的长是9cm.【解答】解:如图所示:∵AD⊥BC,BE⊥AC,∴∠ADC=∠ADB=90°,∠BEA=90°,又∵∠FBD+∠BDF+∠BFD=180°,∠FAE+∠FEA+∠AFE=180°,∠BFD=∠AFE,∴∠FBD=∠FAE,又∵∠ABC=45°,∠ABD+∠BAD=90°,∴∠BAD=45°,∴BD=AD,在△FBD和△CAD中,,∴△FBD≌△CAD(AAS),∴BF=AC,又∵AC=9cm,∴BF=9cm.故选:D.10.如图,大树AB与大树CD相距13m,小华从点B沿BC走向点C,行走一段时间后他到达点E,此时他仰望两颗大树的顶点A和D,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ED,已知大树AB的高为5m,小华行走的速度为1m/s,小华行走到点E的时间是()A.13 B.8 C.6 D.5【分析】首先证明∠A=∠DEC,然后可利用AAS判定△ABE≌△ECD,进而可得EC=AB=5m,再求出BE的长,然后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解答】解:∵∠AED=90°,∴∠AEB+∠DEC=90°,∵ABE=90°,∴∠A+∠AEB=90°,∴∠A=∠DEC,在△ABE和△DCE中,,∴△ABE≌△ECD(AAS),∴EC=AB=5m,∵BC=13m,∴BE=8m,∴小华走的时间是8÷1=8(s),故选:B.11.如图,△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OF⊥BC,垂足为F,且AB=6,BC=5,AC=3,OF=2,则四边形ADOE的面积是()A.9 B.6 C.5 D.3【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BOC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可得△BCD、△ACE的面积均是△ABC的面积的一半,据此判断出四边形ADOE的面积等于△BOC的面积,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BD、CE均是△ABC的中线,∴S△BCD=S△ACE=S△ABC,∴S四边形ADOE+S△COD=S△BOC+S△COD,∴S四边形ADOE=S△BOC=5×2÷2=5.故选:C.12.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①∠ADB=∠ADC,②∠B =∠C,③DB=DC,④AB=AC中选一个,则正确的选法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欲使△ABD≌△ACD,已知∠1=∠2,AD公共,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解答】解:∵∠1=∠2,AD公共,①如添加∠ADB=∠ADC,利用ASA即可证明△ABD≌△ACD;②如添加∠B=∠C,利用AAS即可证明△ABD≌△ACD;③如添加DB=DC,因为SSA,不能证明△ABD≌△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④如添加AB=AC,利用SAS即可证明△ABD≌△ACD;故选:C.13.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A=40°,则∠1=()A.30°B.40°C.45°D.60°【分析】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CD+∠A=90°,∠ACD+∠1=90°,∴∠1=∠A.∴∠1=40°,故选B.14.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若AB=4,CF=3,则BD的长是()A.0.5 B.1 C.1.5 D.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FCE,∠A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E≌△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CF,根据AB=4,CF=3,即可求线段DB的长.【解答】解:∵CF∥AB,∴∠A=∠FCE,∠ADE=∠F,在△ADE和△FCE中,∴△ADE≌△CFE(AAS),∴AD=CF=3,∵AB=4,∴DB=AB﹣AD=4﹣3=1.故选:B.15.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A.∠D=∠C,∠BAD=∠ABC B.∠BAD=∠ABC,∠ABD=∠BACC.BD=AC,∠BAD=∠ABC D.AD=BC,BD=AC【分析】本题已知条件是两个三角形有一公共边,只要再加另外两边对应相等或有两角对应相等即可,如果所加条件是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必须是这边和公共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能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得出结论.【解答】解:A、符合AAS,能判断△ABD≌△BAC;B、符合ASA,能判断△ABD≌△BAC;C、符合SSA,不能判断△ABD≌△BAC;D、符合SSS,能判断△ABD≌△BAC.故选:C.1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得到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解答】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 ≌△C'O'D'(SSS),则△COD≌△C'O'D',即∠A'O'B'=∠AO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故选:D.17.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CAD=25°,则∠ABE的度数为()A.30°B.15°C.25°D.20°【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证明:∵AD⊥BC,∴∠BDF=∠ADC,又∵∠BFD=∠AFE,∴∠CAD=∠FBD,在△BDF和△ACD中,∴△BDF≌△ACD(AAS)∴∠DBF=∠CAD=25°,∵DB=DA,∠ADB=90°,∴∠ABD=45°,∴∠ABE=∠ABD﹣∠DBF=20°故选:D.二.填空题(共4小题)18.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若DE =20米,则AB=20米.【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证明△ACB≌△D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E,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点C是AD的中点,也是BE的中点,∴AC=DC,BC=EC,∵在△ACB和△DCE中,,∴△ACB≌△DCE(SAS),∴DE=AB,∵DE=20米,∴AB=20米,故答案为:20米.19.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1=30°,∠2=20°,则∠B=50°.【分析】由AE平分∠BAC,可得角相等,由∠1=30°,∠2=20°,可求得∠EAD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BD在利用两锐角互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E平分∠BAC,∴∠1=∠EAD+∠2,∴∠EAD=∠1﹣∠2=30°﹣20°=10°,Rt△ABD中,∠B=90°﹣∠BAD=90°﹣30°﹣10°=50°.故答案为50°.2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2x+1,则x的取值范围是1<x<6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8﹣5<1+2x<5+8,再解即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8﹣5<2x+1<5+8,解得:1<x<6.故答案为:1<x<6.21.如图,在△ABC中,∠C=4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220°.【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以计算出∠A+∠B的度数,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算出∠1+∠2的结果.【解答】解:∵△ABC中,∠C=40°,∴∠A+∠B=180°﹣∠C=140°,∵∠A+∠B+∠1+∠2=360°,∴∠1+∠2=360°﹣140°=220°,故答案为:220°.三.解答题(共4小题)22.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都叫做格点.(1)按下列要求画图:过点C画AB的平行线CD;过点C画AB的垂线CE,并在图中标出格点D和E.(2)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分析】(1)过C画3×1的矩形的对角线即可得到AB的平行线CD;再利用CD位置由CE⊥CD得出即可;(2)把△ABC放在一个矩形中利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算出△ABC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2)三角形ABC的面积:3×3﹣×1×2﹣×1×3﹣×2×3=.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AE≌△CFE;(2)若AB=BC+AD,求证:BE⊥AF.【分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2)由(1)知△ADE≌△FCE,得到AE=EF,AD=CF,由于AB=BC+AD,等量代换得到AB=BC+CF,即AB=BF,证得△ABE≌△FBE,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DAE≌△CFE理由如下:∵AD∥BC(已知),∴∠ADC=∠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是CD的中点(已知),∴DE=EC(中点的定义).∵在△ADE与△FCE中,,∴△ADE≌△FCE(ASA);(2)由(1)知△ADE≌△FCE,∴AE=EF,AD=CF,∵AB=BC+AD,∴AB=BC+CF,即AB=BF,在△ABE与△FBE中,,∴△ABE≌△FBE(SSS),∴∠AEB=∠FEB=90°,∴BE⊥AE;24.如图,BA=BE,∠A=∠E,∠ABE=∠CBD,ED交BC于点F,且∠FBD=∠D.求证:AC∥BD.证明:∵∠ABE=∠CBD(已知)∴∠ABE+∠EBC=∠CBD+∠EBC(等式的性质)即∠ABC=∠EBD在△ABC和△EBD中,∴△ABC≌△EBD(ASA)∴∠C=∠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FBD=∠D∴∠C=∠FBD(等量代换)∴AC∥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首先依据等式的性质可得到∠ABC=∠EBD,然后再依据ASA证明△ABC≌△EBD,接下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证明∠C=∠FBD,最后,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解答】证明:∵∠ABE=∠CBD(已知)∴∠ABE+∠EBC=∠CBD+∠EBC(等式的性质),即∠ABC=∠EBD在△ABC和△EBD中,,∴△ABC≌△EBD(ASA)∴∠C=∠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FBD=∠D∴∠C=∠FBD(等量代换)∴AC∥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等式的性质;AB=BE;AS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F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5.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90 度;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60°,则∠BCE=120 度;(2)设∠BAC=α,∠BCE=β,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分析】(1)证明△BA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E=∠B,得到答案;(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E=∠B=60°,计算即可;(3)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ACB=(180°﹣α),根据(1)的结论得到∠ACE=∠B,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BAC=90°,∴∠DAE=∠BAC=90°,∵AB=AC,AD=AE,∴∠B=∠ACB=45°,∠ADE=∠AED=45°,∵∠DAE=∠BAC,∴∠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45°,∴∠BCE=∠ACB+∠ACE=90°,故答案为:90;(2)∵∠BAC=60°,∴∠DAE=∠BAC=60°,∵AB=AC,AD=AE,∴∠B=∠ACB=60°,∠ADE=∠AED=60°,由(1)得,∠ACE=∠B=60°,∴∠BCE=∠ACB+∠ACE=120°,故答案为:120;(3)α+β=180°,理由如下:∵∠BAC=α,∴∠B=∠ACB=(180°﹣α),由(1)得,∠ACE=∠B=(180°﹣α),∴β=∠BCE=∠ACB+∠ACE=180°﹣α,∴α+β=180°.。
2017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章节检测题含答案

2017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章节检测题含答案1.选出能与给定两根木棒钉成三角形的木棒长度。
其中,可以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进行判断。
答案为B选项,长度为5cm。
2.已知△ABC中两个角的度数,需要判断其形状。
根据角度大小可以判断,若三个角均小于90°,则为锐角三角形;若有一个角等于90°,则为直角三角形;若有一个角大于90°,则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为B选项,为锐角三角形。
3.判断正确的图形全等条件。
全等图形的条件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度相等。
因此,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
4.根据平行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可以得到∠ABD=∠FCE。
又因为BD是AC的中线,所以BD=1/2A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BD/AB=CE/CF,即BD/15=8/DF。
又因为DE=EF,可以得到DF=5,带入公式得到BD=6.答案为C选项,6.5.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AB=ACsin70°/sin40°。
因此,需要测量AC才能得到AB的长度。
答案为C选项,B点到M的距离。
6.利用垂线的性质可以得到∠FDE=90°-α,∠___α/2.又因为∠A=∠B,可以得到△ABD和△FBD全等,因此∠ABD=∠FBD,即∠EDF=90°-α/2.答案为B选项,90°-α/2.7.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可以得到∠BMD=∠ADF。
又因为∠ADF=100°,因此∠BMD=100°。
答案为D选项,100°。
8.根据平行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可以得到∠3=130°-60°=70°。
答案为70°。
9.根据圆周角的性质,可以得到∠ADC=2∠B=130°。
答案为130°。
10.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可以得到∠α=90°-∠B=50°。
北师大版初一下学期数学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第4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B .9C .10D .11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A B C D 3.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 ,2cm ,4cmB .8cm ,6cm ,4cmC .12cm ,5cm ,6cmD .2cm ,3cm ,6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6.下面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 =∠B =21∠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 ABC 中,若∠A +∠B =∠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第1题图第5题图7.在∆ABC 中,C 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设,︒=∠x A 用x 的代数式表示BPC ∠的度数,正确的是( ) (A )x 2190+(B )x 2190- (C )x 290+ (D )x +90 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 +∠DOB =( )A 、900B 、1200C 、1600D 、18009.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0.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8 分) 如图,线段 a 及锐角 α ,求作:△ ABC,使∠ C= 90°,∠ B=∠ α , BC= a. 解:作图略
22. (8 分) 如图,已知 AB= AD=BC, AE= CF. 试说明:点 O是 AC的中点.
3.如图, 已知 BD是△ ABC的中线, AB= 5,BC= 3,则△ ABD和△ BCD的周长的差是 ( A )
A. 2 B . 3
C. 6 D .不能确定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5°,则其顶角为 ( D )
A. 45° B . 135° C .45°或 67.5 ° D . 45°或 135°
ADF,△ BEF的面积分别为 S△ , ABC S△ , ADF S△BEF,且 S△ = ABC 12,则 S△ - ADF S△BEF等于 ( B )
A. 1 B . 2 C . 3 D . 4
二、填空题 ( 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1.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这个三角形是 __锐角 __三角
形.
12.如图, AB=AC,点 D 在 AB上,点 E 在 AC上,要使△ ABE≌△ ACD,则还需补充条件
__AE= AD或 ∠B= ∠C等 __.
, 第 12 题图 )
, 第 13 题图 )
, 第 14 题图 )
13.如图,在△ ABC 中,∠ B=∠ C= 50°, BD= CF, BE= CD,则∠ EDF 的度数是 __50° __.
AB= CD, 解:在 △ABC和 △CDA中, BC= DA,∴△ ABC≌△ CDA( SSS) ,∴∠ DAC= ∠BCA.在 △AOE
AC= CA, ∠DAC= ∠BCA, 和△COF中, ∠ AOE= ∠COF,∴△ AOE≌△ COF( AAS) ,∴ OA= OC,∴点 O是 AC的中点 AE=CF,
23.(10 分) 如图,在△ ABC中, AD⊥ BC,垂足为 D,E 为 BD上的一点, EG∥ AD,分别交 AB和 CA的延长线于点 F, G,∠ AFG=∠ G.
, 第 17 题图 )
, 第 18 题图 )
16.如图, A,B,C 分别是线段 A1B,B1C,C1A 的中点, 若△ ABC的面积是 1,那么△A1B1C1 的面积为 __7__.
17.如图,在△ ABC 中,∠ A= m°,∠ ABC和∠ ACD的平分线交于点 A1,得∠A1,∠ A1BC 和∠A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 A2,得∠A2;……;∠A 2016BC 和∠A2016CD的平分线交于点 A2017,则
A. BC= EF B .∠ B=∠ D C .∠ C=∠ F D . AC= EF
7.如图,在△ ABC 与△ DE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① AB= DE;② BC= EF;③ AC= DF;
④∠ A=∠ D;⑤∠ B=∠ E;⑥∠ C=∠ F. 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不能判定△ ABC 与△ DEF
14.如图,点 A 在线段 ED上, AC=CD, BC= CE,∠ 1=∠ 2,如果 AB= 7,AD= 5,那么 AE= __2__.
15.如图,在△ ABC 中,点 P 是△ 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PBC+∠ PCA+∠ PAB =__90° __度.
, 第 15 题图 )
, 第 16 题图 )
5.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 ABC 的是 ( C )
A. AB= 3, BC=4, CA= 8 B . AB= 4, BC=3,∠ A=30°
C.∠ A= 60°,∠ B= 45°, AB=4 D .∠ C= 90°, AB= 6
6.若△ ABC 和△ DEF全等, A 和 E, B 和 D 分别是对应顶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1 ∠A2017= __22017m°__度.
18.如图,△ ABC三边的中线 AD, BE, CF 的公共点为 G,若 S△ = ABC 12,则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是 __4__.
三、解答题 ( 共 66 分 ) 19. (10 分 ) 如图: (1) 在△ ABC中, BC边上的高是 __AB__; (2) 在△ AEC中, AE边上的高是 __CD__; (3) 在△ FEC中, EC边上的高是 __EF__;
第 4 章单元检测题
( 时间: 100 分钟 满分: 120 分 )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是 8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 A.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2.下列事例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有 ( B ) ①人们通常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上一根木条; ②新植的树木, 常用一些粗木与之成角度 的支撑起来防止倒斜;③四边形模具. A.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0 个
(4) 若 AB= CD=2 cm , AE= 3 cm,求△ AEC的面积及 CE的长. 解: S = △AEC 3 cm2, CE=3 cm
20. (8 分) 如图所示,已知 AB= AC,EB= EC,试说明 BD= CD.
AB= AC, 解:在 △ABE和 △ACE中, BE= CE, ∴△ ABE≌△ ACE( SSS) ,∴∠ BAD=∠CAD,又 ∵AB
全等的是 ( D )
A.①②⑤ B .①②③ C .①④⑥ D .②③④
, 第 7 题图 )
, 第 8 题图 )
, 第 10 题图 )
8.如图,△ ABE和△ ADC是△ ABC分别沿着 AB,AC边翻折 180°形成的,若∠ 1∶∠ 2∶∠3 =28∶5∶3,则∠ α 的度数为 ( A )
A. 80° B . 100° C .60° D . 45° 9.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 3 和 8,则此三角形的周长取值范围是 ( C ) A. 3<C< 8 B . 5< C< 11 C . 16< C< 22 D . 11<C< 16 10.如图,在△ ABC 中, E 是 BC上的一点, EC= 2BE,点 D 是 AC的中点,设△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