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新添古诗词鉴赏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含答案
上海中考(Kao)诗词赏析含答案《观沧(Cang)海》读《观沧海》,完成(Cheng)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Cao)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Zhang),作者,是(Shi)时期著名(Ming)的家(Jia),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星汉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Xie)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Shi)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Chu)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上海中考篇目诗词曲鉴赏讲义
中考篇目复习第一部分:诗词曲鉴赏篇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二、词语注释1.临:登上,来到2.何:多么3.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4.竦峙:高高耸立5.竦:通“耸”,高6.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7.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8.星汉:银河9.幸:庆幸10.咏:歌吟11.咏志:即表达心志三、主旨本诗以“观”字总领全篇,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四、填空题1.总领全篇内容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诗人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
3.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五、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2.本篇作者曾出现在以下哪篇课文中?(B )A.《武松打虎》B.《煮酒论英雄》C.《明湖居听书》D.《劳山道士》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4.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B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23届上海中考课内古诗加点词注释汇总
2023届上海中考课内古诗加点词注释汇总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超过?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高。
几处晚莺争暖树,谁家崭新燕鸽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就可以没有马蹄。
最快乐湖东行严重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鹤蝉。
稻花香里说道丰年,汇报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无有竟时。
螣蛇乘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以得永年。
幸甚至哉,讷西县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有鸡黍,邀请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再分,青山郭外横。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澄,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丁年子规落花,闻道龙五字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递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抠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将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上海中考古诗文整理
古诗文整理一、课内文言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第一段列举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艰苦磨练的必要性,说明认出困境能激发斗志,国务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本文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黔之驴》唐柳宗元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有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3、《狼》清蒲松龄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赞扬了屠夫的勇敢。
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孔孟论学》孔子名丘《论语》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第一则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第三则表明了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钱的人请教;第四则劝人自强不息。
第一则: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5、《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清,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家书》这封家书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
第一段表明作者态度;第二段作者引用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第三段作者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黄生借书说》袁枚,清,字子才,号简斋《小仓山房文集》运用对比进行议论和抒情,从而证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7、桃花源记晋陶渊明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向往者和平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平与与世无争的意境,和黑暗社会的鲜明对比,3.陶渊明用《桃花源记》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xx诗词赏析重点篇目篇名作者重要注释中心《望洞庭湖赠张丞孟浩然涵虚:天倒影在水以咏洞庭湖表达自己出仕相》《xx》《饮湖上xx后雨》中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选自《孟襄阳集》荐。
xx:天空济:xx端居:平常居处,闲居耻xx:有愧xxxx徒:白白地杜甫岱宗:对泰山的尊描写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称。
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杜少陵集详注》庸、奋力攀登人生xx的造化:大自然。
雄心壮志。
xx:聚集。
xx:xx水北为xx,xx水南为阴。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应当。
xx:登上。
苏轼潋滟:波光闪动的诗人饱览西湖晴日和雨中样子。
的湖光山色,由衷的赞空蒙:细雨迷蒙的叹。
样子。
《xx》xx《xx集》《山居秋暝》xx《王右丞集》《送友人》xx《登高》xx《杜工部集》《酬xxxx初逢xx席上见赠》《xx集》《题破xx后禅常建院》《全唐诗》历历:清楚可数。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萋萋:草木长得茂盛。
春芳歇:春天的芳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华消散了。
生活得人生态度。
孤蓬:随风飘转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蓬草。
喻指远行的诗,表达了作者真挚的依朋友。
依惜别之情。
xx:离群的马。
萧萧:风吹树叶突出秋天凄清、萧瑟的特声。
点,抒发了作者愁苦悲凉心境。
(对穷困潦倒生活潦倒:衰败。
得慨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悲愤,暗含忧国忧民的情绪。
乐天:白居易。
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发出慨叹,在朋友的热情关心长精神:振作精下,表示要振作起来,表神。
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
潭影空人心:潭水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空明清澈,临潭照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影,令人俗念全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消。
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xx》《xx》《xx》《诉衷情》《破阵子》《xx元夕》xx《xx乐府》xxxx陆游,字务观。
《放翁词》xxxx逸的思想)聊:姑且。
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尚:更。
起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报国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上海中考新添古诗词鉴赏
C .诗的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十分美丽。
D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全面评价。
检测四
1.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检测一
1.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新乐府》五十首当中的一首。它通过描写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作者写了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
B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突出宫使形象是为了与卖炭翁形成强烈的对照。
检测五
1.“洪波”的意思是。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检测七
1.“歌以咏志”中“咏志”的意思是
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C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赞美了“宫使”的风采。
中考说明附录《新课标》新增诗歌鉴赏
中考说明附录《新课标》新增诗歌鉴赏(一)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赏析【内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所见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表达了劳动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愿。
【赏析】: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二)《登幽州歌》赏析陈子昂(唐)【内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翻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主旨】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赏析】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一)(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唐诗人主题: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表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一 1 .“造化”的意思是.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 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2.《望岳》一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情感,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他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三 1.“决眦”的意思是四1.这首诗是朝诗人的作品。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长宁区新中考语文经典100诗歌鉴赏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长宁区新中考语文经典100诗歌鉴赏精选中考语文100题诗歌鉴赏有答案含解析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歌首联中的“客路”与“_____”两个词暗含作者旅居在外,对故土的思念;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用“鸿雁传书”的传说来寄托___________之情。
2.请发挥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呈现的画面。
2.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列小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归”的理解。
链接材料: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下列诗与本诗体裁相同并且韵脚最相似的一项是()A.《南安军》B.《赤壁》C.《夜雨寄北》D.《野望》2.诗的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奉贤区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全100题含解析
【word文档可编辑】上海市奉贤区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全100题精选中考语文100题诗歌鉴赏有答案含解析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诗词中均暗含有____________意思。
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
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动词。
3.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古诗文阅读、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A.描写了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之情。
B.诗中第一句以设问起句,意中遥想,写出诗人对泰山仰慕之久。
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
D.这首五言古诗为杜甫早年进士落第后漫游山东时所作。
.九 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望岳》杜甫唐诗人
主题: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一1.“造化”的意思是
.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十三1.“造化钟神秀”一句“钟”的意思是。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望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A注。
.十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2023上海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上海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完整word版)上海中考古诗词赏析及默写要点
上海中考古诗词赏析及默写要点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后加上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上海新市学校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上海新市学校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上海语文中古诗词古文分数 2023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卷分为古诗词和古文两部分,共计100分。
本文将从题型、分值、备考建议等方面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和古文部分的考试要点。
一、古诗词部分1. 题型和分值古诗词部分包括诗文鉴赏和文言文阅读两个题型,共计60分。
其中,诗文鉴赏占30分,文言文阅读占30分。
诗文鉴赏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作品进行理解和鉴赏,文言文阅读要求考生阅读古代文言文,理解文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 备考建议(1)加强课外阅读,多接触古代诗词作品,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掌握古代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比兴等,能够灵活运用于理解和鉴赏中;(3)熟悉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语言规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古文部分1. 题型和分值古文部分包括文言文填空和现代文阅读两个题型,共计40分。
其中,文言文填空占20分,现代文阅读占20分。
文言文填空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适当的古代文言文词语,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阅读现代散文或报刊文章,理解文中的主题和结构。
2. 备考建议(1)熟悉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结构,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法规范;(2)多做古代文言文的练习题,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加强对现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对文章结构和主题的把握能力。
三、综合备考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对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和总结;2. 多做模拟测试,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提高应试能力;3. 注意平时积累,多读书、多记诗词、多练习写作,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和古文部分考试内容涉及广泛,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阅读、理解、鉴赏和运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本文的备考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在备考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和古文部分时,除了熟悉命题规律和题型要求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技巧,以提高答题效率和得分率。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关汉卿
杨花雪:如雪的杨花
这首小令表现了恋人分离,依依不舍的情绪。
《天净沙秋》
白朴
飞鸿:鸿雁
前两句黄昏的景象冷清萧瑟,后两句则变化成一副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作者开朗乐观,热爱隐居生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昏鸦:黄昏归巢的乌鸦
断肠人:悲痛到极点的人
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水仙子咏江南》
《登泰山记》
清
姚鼐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乐字贯穿全文,写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下)
篇名
作者
重要注释
中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
乱花:纷繁的花
白沙堤:白堤
写出早春西湖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黄鹤楼》
崔颢
历历:清晰可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人心:俗念。
万籁: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以清晨游寺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诉衷情》
陆游
梦断:梦醒
胡:金兵
鬓先秋:发已斑白
天山:抗金前线
表明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却不受重用,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哀和对朝廷的不满。
《破阵子》
辛弃疾
麾下:部下。
炙:烤肉
萋萋:草木茂盛
乡关:家乡
写出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浣女:洗衣女子
随意春芳歇:任凭春花凋零
上海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
上海市语文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一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主题: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好奇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前两句分别写晴天的水和雨天的山,描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
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赞颂西湖的美。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检测一1、“潋滟”的意思是2、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B、这首诗写于苏轼任职海南期间,应朋友之邀写了这首诗。
C、因为这首诗,西湖有了“西子湖”的别称。
D、“晴方好”“雨亦奇”,使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检测二1.诗中的“西子”指的是。
2.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西施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C.三四句通过比喻赞美了西子的美丽。
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
检测三1.本诗的作者是朝的,请写出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或诗词)《》《》《》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B.“潋滟”指云雾迷茫的样子;“空濛”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C.诗的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十分美丽。
D.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全面评价。
检测四1.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在雨中的山云雾迷茫若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和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2.本诗表现了。
检测五1.诗中“空蒙”的意思是。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 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 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 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检测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描写西湖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晴天水光。
B. 次句描写西湖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雨后山色。
C. 后二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西湖婀娜多姿的神韵。
D.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相同风姿的热爱与赞美。
(六)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检测一1.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新乐府》五十首当中的一首。
它通过描写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作者写了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
B.“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突出宫使形象是为了与卖炭翁形成强烈的对照。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D.诗的结尾简短地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但正是这简短的结尾,才更含蓄、更有力,更能发人深思检测二1.这首诗中生动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卖炭翁的辛苦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表明卖炭翁的贫困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说明卖炭翁的慷慨大方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揭露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检测三1.“翩翩”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表现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苦程度。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赞美了“宫使”的风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难言的悲愤、辛酸。
检测四1.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敕”的含义是。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检测五1.“白衫儿”指的是2.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两句说明了卖炭翁的辛劳。
B.“卖炭得钱”两句表明了卖炭翁的贫困。
C.“一车炭”三句批评了卖炭翁的懦弱。
D.“手把文书”两句揭露了宫使的蛮横。
检测六1.诗中“驱将”的意思是2.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两句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
B.“可怜身上”两句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两句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诗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检测七下列对“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翩翩”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词生动写出了黄衣使者白衫儿风度翩翩的样子。
B.这个词生动刻画出穿黄衣服白衣服的两个人骑马的样子。
C.这个词生动写出宫使太监及其爪牙们得意忘形的样子。
D.这个词由远及近写出了宫使太监及其爪牙们敏捷的动作。
检测八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衣正单”写出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B.“一尺雪”增添了卖炭翁谋生的希望。
C.“翩翩”表现出宫使对底层人民的蛮横。
D.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检测九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骑”的意思是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五)17.《观沧海》三国曹操主题: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1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主题: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是他写景诗中的名篇。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主题:这首词通过“少年”与“而今”,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十七)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检测一1.“东临碣石”中的“临”的意思是。
2.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几句为沧海美景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
B.描绘了眼前大海正在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C.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D.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气度。
检测二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流露出诗人兴奋而庄严的心情。
B.“水何澹澹”两句从总体上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丛生”四句描绘了沧海上山岛的具体景象。
D.最后两句是古体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
检测三1.“萧瑟”的意思是。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D.诗人借大海抒写了自己高远的抱负。
检测四1.“竦峙”的意思是2. 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观海的地点。
B、诗人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
C、诗中所写之景又是有虚有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的是想象之景。
D、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抱负。
检测五1.“洪波”的意思是。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检测六1.“星汉”的意思是2.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检测七1.“歌以咏志”中“咏志”的意思是2.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检测八1.本诗的作者是时期的(人名),全诗以“”字总领全篇。
2.对这首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检测九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