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妈妈的歌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歌曲为C大调,2/4拍子,结构方整,节奏明快。
歌曲中的歌词质朴感人,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同时培养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渴望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和爱意,容易产生对歌曲的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妈妈格桑拉》的歌词,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妈妈格桑拉》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实践活动: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演唱能力。
4.巩固练习:针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进行针对性练习。
5.展示评价:学生自主设计表演,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C大调 2/4拍子歌词内容:妈妈格桑拉,亲爱的妈妈,您的笑容如花朵,您的关爱如阳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演唱能力、合作意识、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歌曲采用了藏族民歌的旋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并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把握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藏族民歌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妈妈格桑拉》,并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
2.了解藏族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藏族民歌特色节奏和音调。
2.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现。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合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民族特点等。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合作法:学生与他人合作,进行合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音频等。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分组标志:如小红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妈妈格桑拉》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歌曲。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调,特别是藏族民歌的特色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妈妈的歌》单元教案 苏少版
第二单元 妈妈的歌 单元要求: 通过学唱歌曲《大树妈妈》、《小宝宝睡着了》,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歌表演《小乌鸦爱妈妈》等系列音乐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摇篮曲,体验音乐作品中蕴涵着的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
单元目标: 1.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的温情与慈爱,懂得尊重长辈、关爱他人是美好的品质。
2.对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歌唱、表演初步体会到这类音乐作品中蕴涵着的轻柔、亲切的情绪与情感特征;对女声独唱的独特艺术魅力有初步的认识。
3.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小宝宝睡着了》,背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能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表现歌(乐)曲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型:唱歌 设计:xxx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内容:1.唱:《大树妈妈》。
2.我的创造:《唱唱拍拍》。
教学目标:1.通过角色表演,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修订栏 订栏教学重、难点:1.用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生正确演唱后八分休止附,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二、故事导入,学唱新歌1.说说“大树妈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请小朋友都来扮演大树妈妈,一边做摇篮的动作,一边跟着老师用轻柔的声音读歌词。
3.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四、听听唱唱,课堂拓展1.师:你们还听过或唱过那些摇篮曲。
能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2.师:来做一会回“小妈妈”。
3.听到歌里唱些啥?4.用哼名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一边唱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夜晚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5.感受音乐,熟悉旋律。
6.熟悉歌词,体验八分休止符。
7.学唱。
8.分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五、师总结,下课教后记:第二单元第2课时(课型:唱歌 设计:xxx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1.欣赏:《摇篮曲》(舒伯特曲)。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6. 创作能力:通过创作具有藏族特色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7. 团队协作: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8.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藏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我还会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如果有学生在评价中提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认真考虑并采纳他们的建议,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态度、纪律等,评价其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创新思维等,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小组评价等,以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应及时进行,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 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 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富有藏族特色的民歌,歌词质朴感人,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歌曲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藏族风情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知道多少关于藏族的音乐和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妈妈的歌》教案
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妈妈的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妈妈的歌》是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2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温馨,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温暖,培养对妈妈的感恩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是,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妈妈的歌》。
2.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到歌曲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3.能够通过音乐活动,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
3.参与法:教师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引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然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歌曲《妈妈的歌》。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妈妈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句教唱歌曲,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教师可以运用示范法、指导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为歌曲编创动作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让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妈妈的歌》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妈妈的歌》教案设计
《妈妈的歌》教案设计【妈妈的歌】教案设计【引言】本篇教案的主题是《妈妈的歌》,通过教授这首儿童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节奏感及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1. 了解《妈妈的歌》这首儿童歌曲的内容和意境;2. 听懂歌曲的旋律并识谱;3. 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表达其中的情感;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录音设备;2. PPT或黑板;3. 《妈妈的歌》歌曲原文投影片或黑板写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播放《妈妈的歌》的录音,并要求学生认真聆听;2. 学生听完后,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 教师:大家听到这首歌了吗?你们觉得它的旋律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学习歌曲的旋律1. 教师将歌曲的第一句唱给学生听,然后指挥学生跟着唱;2. 重复多次,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歌曲的歌词1. 教师将歌词的第一句写在黑板上或呈现在PPT上;2. 读出歌词的语调,并让学生模仿跟读;3. 依次逐句学习,确保学生熟悉歌词。
(四)练习歌曲的演唱1. 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整首歌曲;2. 制定分组,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指导学生通过发声技巧和音量控制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五)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1. 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2. 学生自由讨论和表达对《妈妈的歌》的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朗诵等方式表达对歌曲的情感。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演唱和情感表达中的参与度;2. 听力测试:教师播放歌曲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3. 情感表达: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表达对歌曲的情感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抄写《妈妈的歌》的歌词,并标记出曲调的变化;2. 激励学生与家人分享《妈妈的歌》的欢乐和情感。
第2课 悠扬民歌 妈妈格桑啦(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
《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从而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真爱。
教学难点通过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感恩的实际行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容易。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妈妈格桑拉》,启发学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用亲切的情绪、饱满而深情地声音演唱歌曲,并从中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得到爱的教育。
3.能力目标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
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又来到了美妙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他(她)们的歌唱的非常棒,在音乐大师课上惊艳到会场的评委老师,同学们想不想一睹他(她)们的风采。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1.课件播放《天路》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岀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生:(天路)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藏族)说起藏族,你们了解哪些?(生说一说)2.课件播放藏族图片师:藏族有美丽的布达拉宫,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爱喝酥油茶,通往西藏的一条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3引出新课师: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藏族歌曲《妈妈的格桑拉》三、新授教学、情感体验1.解释歌名“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请看屏幕“格桑拉”是一句藏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拉”表示对妈妈的尊敬。
“妈妈格桑拉”就是祝妈妈幸福。
2.聆听音乐a,初听师:下面就让我们聆听歌曲并思考,你们都听出了什么?歌曲又表达了什么?生:情绪优美、深情生:速度稍慢的生:歌曲表达了藏族小朋友对妈妈对妈妈深深的爱b.复听音乐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聆听一遍,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3.学习第一乐段(出示第一乐段)师:让我们走进第一乐段歌词中,想一想在你面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岀现最多的节奏是哪a.出示课件:切分节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师:我们先来视唱一下这条旋律,这里也有一个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什么节奏?(切节奏)在第几小节?(第2小节)前短后长,前弱后强,这样的节奏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5次)b.复读歌词在切分节奏处,用手划出来节拍c.视唱旋律d.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歌曲e.完整的演唱歌曲,加入情感4.学习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乐段)师:同学们唱的真棒,在歌声中又一次把母子生活和感人画面在歌声中表达出来。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5妈妈的歌《聆听妈妈宝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5妈妈的歌《聆听妈妈宝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5妈妈的歌《聆听妈妈宝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材分析:歌曲《妈妈》这是意大利影片《妈妈》的插曲,由B.凯鲁比尼词,XXXXXX,XXX译配。
这首艺术性较高的独唱歌曲,是对伟大母爱的颂歌。
全曲由三大部分组成。
这首歌带有浓郁的那不勒斯风味,流畅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总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歌曲《妈妈宝贝》《妈妈宝贝》这首歌清新简单,却流畅感人,歌曲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孩子们对妈妈深情的爱。
歌曲结构简单,共四个乐句,按起承转合的形式发展。
歌曲采用了童声和女声两种演唱形式,有分有合,更好地表现了孩子和妈妈那种亲密无间的爱。
歌曲《母亲教我的歌》这是一首由捷克著名作曲家XXX作于1880年的作品。
歌曲旋律缓慢、抒情,令人悠然神伤,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深厚母爱的眷恋。
歌曲结构为规整的一段体,起承转合。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研究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研究,保持他们的研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目标:1、能正确分辨作品《妈妈》《妈妈宝贝》和《母亲教我的歌》的演唱形式。
2、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品在演唱形式、歌曲情绪上不同的特点。
3、通过聆听三首歌曲,让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爱妈妈、爱长辈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三首歌曲,让学生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爱妈妈、爱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作品在演唱形式、歌曲情绪上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构造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研究《妈妈宝贝》1、师: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共度美好的40分钟,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小视频。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在讨论中不够积极。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足,或者是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够。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唱《妈妈格桑拉》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1)歌曲中的藏族音乐元素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风格特点;(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音准、节奏不稳定等问题;(3)团队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参与和协作意识,影响整体合唱效果。
在教学效果方面,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发现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他们不仅掌握了《妈妈格桑拉》的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还能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同时,他们对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从文化角度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此外,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提升了审美能力,学会了从音乐中寻找和感受美。
题目3:请阐述《妈妈格桑拉》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妈妈格桑拉》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温馨、思念的情感。歌曲中的“妈妈格桑拉”一句,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整首歌曲以悠扬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传递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题目4:请简述《妈妈格桑拉》的歌曲结构。
答案:《妈妈格桑拉》的歌曲结构分为A段、B段和A'段。A段描述了歌曲的主题,B段则转向抒情,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歌曲的情感。A'段是A段的重复和升华,通过加强和声和节奏的变化,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深厚,达到了高潮。
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妈妈的歌课件苏少版(1)
主页
关闭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优美的摇篮 曲,复乐段结构,四三拍。全曲洋溢着温 柔、安宁的气氛,旋律与歌词结合非常自 然,近似吟诵,富有摇曳的动感。
返回目录
返回
主页
关闭
童声齐唱《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叙事歌曲。歌曲通 过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喂妈妈进食的情节,在儿童面前 展示了一幅动人的情景。歌曲共四个乐句,旋律多采用同 音进行和三度、四度跳跃音程,并呈逐句下行;四个乐句 的节奏基本相同,都是“x x x x | x x | x - | x - |”, 节奏由密到疏,表现了小乌鸦急匆匆赶回家的心情,旋律 生动。三段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借乌鸦反哺的习性, 告诉孩子们要孝敬父母。
返回
主页
关闭
(奥)克劳谛乌斯 (奥)舒 伯 特
词 曲
女声独唱
女声合唱
返回
主页
关闭
睡吧,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
(奥)克劳谛乌斯 词 (奥)舒 伯 特 曲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 快快安睡。 安睡在摇篮里,
温暖又安逸。
女声独唱
女声合唱
返回
主页
关闭
(奥)克劳谛乌斯 (奥)舒 伯 特
词 曲
女声独唱
女声合唱
返回
主页
关闭
女声独唱
女声合唱
这两种演唱形式演唱的《摇篮曲》有什么不同?请你来说说感受吧!
返回
主页
关闭
孙牧 词 何英 曲
简线谱转换
返回 主页 关闭
简线谱转换
返回 主页 关闭
小乌鸦爱妈妈
返回 主页 关闭
返回
主页
关闭
1
3 2
返回
主页
关闭
三年级 妈妈的歌 评课稿上册
评课稿主题:三年级“妈妈的歌”一、前言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音乐课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歌曲《妈妈的歌》,让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同时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唱出《妈妈的歌》这首歌曲。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领会母爱的伟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学生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懂得孝顺母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生正确唱歌曲《妈妈的歌》。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音乐理解母爱的伟大,领会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 初步唱响《妈妈的歌》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歌词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3. 学唱乐曲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跟着音乐学唱《妈妈的歌》,注重语音准确、情感表达。
4. 音乐情感表达老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情感表达的技巧,让学生能更好地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5. 听《妈妈的歌》最后播放《妈妈的歌》,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母亲的伟大和爱。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1.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学生合作、教师示范、学生表演。
2.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1. 听、说、唱、做教学法。
2. 合作学习法。
3. 演示示范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铺垫(1)播放与歌曲主题相关的音乐,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做一个小小的讲故事环节,讲述关于母爱的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母爱的伟大。
2. 歌曲欣赏学生边听边读歌词,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 学唱歌曲老师分段教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发音、情感表达。
4. 情感表达教师向学生讲解情感表达的技巧,让学生通过音乐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5. 听《妈妈的歌》最后播放《妈妈的歌》让学生感受母亲的爱,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妈妈的歌音乐教学反思(精选8篇)
妈妈的歌音乐教学反思(精选8篇)妈妈的歌音乐教学反思篇1我在歌曲教学《妈妈的歌》一课中,在教唱歌曲后,为激励学生有主动表现,参与的意识,我设计了“请学生讲有关妈妈的故事”,朗诵描写妈妈的歌谣和唱有关妈妈的歌曲这一环节。
首先,我给同学们唱一首有关妈妈的歌曲《鲁冰花》当我有感情地投入到歌曲中时,我发现孩子们都静静的听的很认真,甚至有的同学还掉下了眼泪,可是只有一名从头至尾始终捂耳朵,当我唱完后,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这首歌听起来很抒情”,有的说:“我很喜欢这首歌曲”,老师你能教我们唱吗?我一直在注意那名捂耳朵的同学,于是我说:“我知道同学们都很爱听这支歌,我会教给你们的,可是,有一位同学不喜欢听,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在对那位同学再三的开导下,他终于说了出来“我想妈妈”同学们都哭了,我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没想到短短的几句歌词,引起了同学们伤感的情绪,我对她说;“你失去了妈妈一定很伤心,可是你还有老师和同学在关心你,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护你,把老师当成你的妈妈好吗?”这时,有同学举起手说:“只有你好好学习,你的妈妈才会高兴。
”有的'同学给她唱了一支歌,还有的同学送给她一个小故事。
就这样,在歌声、故事、诗歌朗诵声中,结束了本节课,孩子们的脸上又微微的露出了笑脸。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以“大胆说为切入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总是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得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
因此,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畅所欲言了。
妈妈的歌音乐教学反思篇22月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音乐活动:《袋鼠妈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我找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也就是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这个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袋鼠妈妈关爱袋鼠宝宝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学习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
《妈妈的歌》作业设计
《妈妈的歌》作业设计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妈妈的歌》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提高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二、作业内容
1. 听赏歌曲:《妈妈的歌》
学生需要在课后反复听赏《妈妈的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听赏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 歌曲演唱
学生需要练习演唱《妈妈的歌》,注意发声方法、音准、节奏等,尽量做到声音饱满、情感真挚。
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演唱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
3. 创作表现
学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妈妈的歌》的主题和情感,例如通过绘画、写作、舞蹈等方式进行创作。
创作完成后,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三、作业评价
1. 听赏歌曲:《妈妈的歌》的次数和感受程度;
2. 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创作表现的创新性和深度;
4. 课堂展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建议
1.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沓和抄袭;
2.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应注意保护嗓子,避免过度用嗓;
3. 学生在创作表现时,应注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4. 学生在课堂展示和分享时,应注意表达清晰、准确,积极与同学互动交流。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2课《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这首歌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
歌曲的难度适中,节奏简单,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的音乐特点,感受藏族的民俗风情。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妈妈格桑拉》。
3.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藏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
3.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韵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妈妈格桑拉》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歌词、音乐图谱等。
3.准备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让学生初步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讲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情感。
妈妈的歌摇篮曲教案高中
妈妈的歌摇篮曲教案高中
一、教学目标
- 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 掌握《妈妈的歌摇篮曲》的旋律线条与节奏型。
- 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
1. 摇篮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妈妈的歌摇篮曲》的歌词解析和旋律分析。
3. 演唱技巧的指导和实践。
4. 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如何通过歌声传达爱与温暖。
三、教学方法
- 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摇篮曲的风格。
- 通过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播放几种不同风格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其共同的特点。
2. 新课呈现:介绍《妈妈的歌摇篮曲》的创作背景,分析歌词内容。
3. 歌曲学习:教师先示范演唱,然后指导学生逐句学习歌曲。
4. 技巧训练: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如气息的控制和情感的表达。
5. 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练习,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6. 成果展示: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演唱,全班共同点评。
7.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摇篮曲的情感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 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的准确把握。
- 难点:如何在演唱中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
六、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独立演唱《妈妈的歌摇篮曲》,并录制音频提交。
- 撰写一篇关于摇篮曲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的短文。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妈妈 |人音版(简谱)
妈妈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有表情、大方的演唱、表演,从中感受学习音乐的方法。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爱,在生活事例的交流中让学生发现妈妈的爱。
3、过程体验:在演唱、表演过程中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感受力。
2学情分析歌曲《妈妈》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
这是一首湖北黄冈地区的民歌。
四二拍,歌曲主要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使学生通过了解“乌鸦反哺”的现象,得到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收获,更是一种付出和奉献。
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其中的寓意还存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起来,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
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受力。
2、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使学生增强对妈妈、对长辈的孝敬心。
4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有表情、大方的演唱、表演,从中感受学习音乐的方法。
2、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会到妈妈的爱,在生活事例的交流中让学生发现妈妈的爱。
3、过程体验:在演唱、表演过程中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感受力。
学时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
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受力。
学时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
使学生增强对妈妈、对长辈的孝敬心。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妈妈一、组织教学:1、学生列队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的《蓝精灵》音乐的伴奏下,师生共同律动。
2、结束律动,师生问好——走进今天的音乐之旅!二、铺垫练习1、引言:世界上最温暖,也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但是母爱不仅仅只是人类的专权,动物们也是具有伟大的母爱。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的歌词;2.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增强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歌词;2.歌曲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1.演唱时的发音、语调和情感表达;2.歌曲的节奏和调式。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听歌曲在听歌曲之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名称和演唱者信息,让学生对歌曲的出处和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播放《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让学生先自主欣赏一遍。
在听歌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点拨学生,比如让他们注意歌曲的节奏,和声部分的表现等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通过把歌曲的歌词展示在投影上或教学课件上,让学生可以看到每个字和词的拼音以及其对应的意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帮助他们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表达。
然后,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一遍遍地练习歌曲的歌词。
同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发现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音调和发音。
3. 琴声演奏对于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可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弹奏琴声。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4. 情感表达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尽量理解歌曲中情感的差异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演唱出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后续在学完这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
1.藏族装扮:学生可以穿上藏族的传统服饰,了解藏族的文化背景,感受藏族人的生活方式。
2.画藏族加油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藏族文化的理解,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藏族加油梁。
六、课程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分标准1.歌曲发音是否准确;2.歌曲节奏是否有把握;3.歌曲情感表达是否到位;4.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要一以贯之,每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给学生留下实质性的知识和经验。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妈妈格桑拉引言本文档是关于第二课悠扬民歌教案的详细介绍,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妈妈格桑拉这首民歌。
悠扬的民歌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民歌的独特魅力,并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目标•了解妈妈格桑拉这首民歌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民歌的歌词、曲调和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妈妈格桑拉的背景介绍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民歌,讲述了一个母亲的深情厚意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本节课将介绍民歌的背景,并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影片或图片,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歌词和曲调学习•学生将学习妈妈格桑拉的歌词,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逐句理解歌词的意思,并指导他们正确地朗诵。
•同时,学生将学习妈妈格桑拉的曲调。
教师可以通过口哨、钢琴或录音等方式演奏曲调,让学生跟随节奏和曲调。
3. 歌唱演练学生将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工合作,练习妈妈格桑拉的歌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的歌唱演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4. 音乐表达和情感传递通过学习和演唱妈妈格桑拉,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首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如何通过音乐来传递情感?通过导入问题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化:通过影片、图片、曲调演奏等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歌唱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和互动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 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包括课堂互动、歌唱演练等。
- 提供学生评价表,让学生自我评价并互评,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 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表达能力等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来演唱本课的歌曲;
2、不同音乐主题的音乐情绪对比;
3、了解弦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
1、二部和声以及歌曲的结构;
2、从欣赏乐器演奏中体会音乐以及乐曲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地图、磁带、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从小长这么大,你们最爱的是谁?你们的妈妈倾注了太多太多的爱在你们身上了,当你们不会走路时,妈妈就会在你们的摇篮或小床旁边守护你,还哼着摇篮曲哄你入眠,那种情境多么温馨、甜美啊!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听管弦乐队的音乐会时,坐在最前面的家族乐器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吧!
出示提琴图片
三、控究新知,培养能力
1、下面四件乐器,都是木制的,都有四根弦,并且要用弓子拉,它们中弦乐器。
2、弦乐器好像一个大家庭,其中有大有小。
小提琴:声音最高,是弦乐器组中的高音乐器;
WU
注意:强弱对比的旋律,加入轻声呼吸方法,让学生体验强弱的规律。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起和妈妈回到过去的时空。
请同学们朗读歌词,注意ABA段的对比语气。
A B A
平和的伤痛地回到前面的
抒情地愤怒地主旋律
学生跟电子琴模唱主旋律和对比主题
学生有感情地加入歌词演唱,分别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分组演唱A、B A组同学唱主题旋律,B组学生唱对比主题旋律,A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诗中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情。接下来,咱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游子吟》。
三、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反复读歌词,理解歌词含义;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魅力;
3、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上;
4、教师有感情地分别范唱两个声部;
5、学生模唱旋律,边唱边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
音乐教案
课题:(第二课——妈妈的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妈妈的歌”这一主题,安排学唱两首歌曲《摇篮曲》、《游子吟》,听赏一首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把学生带入对母亲那种温馨、无私奉献的热爱情感之中。这一单元还介绍了最柔和的音色“弦乐器家族”的知识,并在“音乐知识”小栏目中增加了“简谱调号”。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等都写过这类歌曲。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十九岁时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动听,象是一首音诗。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两句完全相同。轻柔和充满爱抚的音调让人们体味出母爱的伟大,唤起人们对幼年的美好回忆。
组同学再现主部主题旋律
四、巩固新知,加强训练
学生有感情地跟随电子琴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开发思维
情景演示:
请同学们各自选用角色来扮演,请同学上台表演,并评出好的同学扮演教师给于奖励。
六、总给全文,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小结。
七、作业:有感情有对比地演唱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第四课时: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边听音乐,老师边用故事的形式把这首歌词的含义讲出来。
三、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MP MF
6 | 5 3| 2 5| 2 6| 1— |3 1 |
下面请听由四个弦乐器(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在一起演奏,叫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快乐的萨丽哈》张撷城编曲
欣赏《快乐的萨丽哈》当听到大提琴独自演奏时举起你的左手,听到小提琴独自演奏时举起你的右手。
弦乐四重奏《挪威舞曲》格里格曲
欣赏《挪威舞曲》配合乐曲三大部分,自编动作进行体态律动。
四、总结全文
想一想、议一议
1、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2、妈妈为你都做过些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么样爱你的?你又是怎么样爱妈妈的?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开发思维
演唱有关写母爱的歌曲,大家比一比,谁演唱的又多又有感情?
六、总结全文,质疑问难
师生共同小结。
七、作业:
演唱《游子吟》,并多听二部和声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游子吟》两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两首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2、通过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学生能听辩出带再现的三段体(ABA)结构的乐曲。
3、能在学习“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后,熟练掌握弦乐器的音色及相关知识。
《游子吟》这首歌是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描写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节——缝衣,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它的歌词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和故事性,旋律比较口语化,词曲结合紧密。它是一个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A段内容表现的是农村的夜景,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宁静。B段内容叙述旧社会的苦难,旋律起伏跌宕,特别是大跳音程和切分节奏的运用,表现了对旧社会悲愤的控诉。另外在创造手法上有独创之处,就是运用重复技法(A段三、四乐句,B段三、四、五乐句重复),加强了叙事的语气。本课旨在听辩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的特点。
1、初听音乐选情绪、意境(舒缓、安逸地情绪,安详柔美的意境)
2、配乐朗诵歌词
师:既然歌曲情绪、意境是这样,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吧!
3、旋律教唱:
(1)讲解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
(2)重难点乐句的教唱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3)出示旋律,教唱
师范唱一遍;
生轻声哼唱歌曲,师电子琴伴奏
随录音歌曲轻声跟唱一遍
6、带着你深爱母亲的情感来歌唱《游子吟》
7、分声部演唱;把学生分成两组,唱二部合唱,每组学生跟电子琴模唱高低声部旋律;
8、训练三度音程的和谐;
9、初步合唱一句一句慢慢地进行二部合唱;
四、巩固新知,加强训练
学生慢慢地把整首歌曲演唱完,注意在唱自己声部时,听别外一个声部的音响效果,听音程的效果是否和谐;
中提琴:比它稍大,是弦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
大提琴:比较大,是ຫໍສະໝຸດ 乐器组中的低音乐器;低音大提琴:声音最低,是弦乐器组中的最低音乐器。
3、你已认识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并听过它们演奏的乐曲,
请你回忆一下,哪些乐曲是这几件乐器演奏的?下面欣赏一首由中提琴演奏的乐曲。
中提琴演奏蒙古民歌《牧歌》
弦乐器家族在一起,可以演奏出许多美妙,动听的音乐。
师生共同小结。
后 记
本课以妈妈的歌为主旋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妈妈的爱,从国外到国内,从古至今的时代歌曲,延伸了妈妈的爱
节奏的训练,主题的变换,旋律线条在本课中有足够的体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充分的了解了妈妈对我们的爱。
不足:倚音的把握,音色的统一还不足。和声二声部还不是很清楚。唱熟后,有点松懈情感的投入。
四、巩固新知,加强训练
五、随音乐伴奏演唱并律动。
六、总结全文,质疑问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摇篮曲》,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唱给你妈妈听听,和妈妈一起回味过去美好的时光。
七、作业:
收集学唱更多的《摇篮曲》。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感受“母爱”之诗
出示诗篇《游子吟》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一种怎么样的情感?
三、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音乐家——舒伯特简介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享年31年的舒伯特,却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仅歌曲就有600余首,被称为“歌曲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