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设计2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篇 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_教案设计(无答案)
生活中常见的力【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的描述和分类;(2)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力,重点掌握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的描述和分类【学习过程】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______;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存在__________和受力物体;力有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_;力有方向,所以力是________(选填“标量”或“矢量”)。
2.力的描述(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是一种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一种方法,其中是用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的,是用______表示力的方向的,是用________力的作用点的。
(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______和________,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常用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一种粗略描述力的方法。
力的基本概念1.我们生活当中那个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试分析右图攀岩运动的运动员的受力情况,并列举出至少四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动你手中的笔,翻动你的书本,并结合课本蓝色字体的叙述,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_________或者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就是物体的速度)3.力的性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力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矢量性:力是______(选填“标量”或“矢量”),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3)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是______的,施力物体一定也是____________。
4.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核力……(此类考虑力产生的原因)按作用效果分:拉力、压力、浮力、支持力、推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此类考虑力的实际效果)5.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其中1牛顿的重力约等于两个鸡蛋的重量。
《常见的力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常见的力》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力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变形的原因。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力在发挥作用,例如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等。
本节课将进修常见的力及其作用规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常见力的观点及其特点。
2. 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及作用规律。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相关的问题。
三、进修内容1. 重力:定义、计算公式及作用规律。
2.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观点、计算公式及作用规律。
3. 弹簧力:弹簧的弹性特点、计算公式及作用规律。
四、进修重点和难点1. 了解不同力的观点及其特点。
2. 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及作用规律。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师讲解、课本阅读等方式掌握相关观点和公式。
2. 实验探究: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作用规律。
3. 例题练习:通过解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进修过程1. 重力的观点及计算:a.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
b.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c. 重力的作用规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2. 摩擦力的观点及计算:a.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通常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b.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 μs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c.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 μkN,其中μk为动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d. 摩擦力的作用规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拙水平、接触面积和压力成正比。
3. 弹簧力的特点及计算:a. 弹簧力是一种弹性形变产生的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
b.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为:F = kx,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c. 弹簧力的作用规律: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成正比。
七、教室练习1. 计算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力大小。
A.生活中常见的力-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
A.生活中常见的力-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的概念;2.掌握常见的力的分类及其特点;3.能够应用常见的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引起学生对力的注意,比如:•打开门需要推拉力;•球在空中停留需要重力;•骑自行车上坡需要踩踏力等。
引领学生思考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力2.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它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力量。
用N(牛顿)来表示力的大小。
2.2 常见的力生活中常见的力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力:•重力:又叫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弹力:物体的形变所产生的改变状态的力,大小方向都随形变的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摩擦力:由于不平滑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方向垂直于连体法线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重力的一部分,大小等于被液体排开的物体体积的大小,方向竖直向上。
3. 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为什么人站在地上会感觉到身体沉重?•为什么小鱼儿在水里游动都轻巧自如,但是一旦被捞出水面,就变得很沉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巩固知识点。
4. 讲解如何应用常见的力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使用力的知识解决,例如:•如何拉开沉重的门?需要用到推拉力及摩擦力;•如何加速自行车?需要用到踩踏力及空气摩擦力。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力的运用。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力及其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
生活中常见的力(3)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课后练习。 2、阅读练习册和教材的例题。 3、练习卷 。
94.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31.不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要奔跑;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 44.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39.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57.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33.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76.对于尚未成熟的人来说,自由就是散漫。 7.只有爱你所做的,你才能成就伟大的事情。如果你没找到自己所爱的,继续找别停下来。 59.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49.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92.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付出就必须给予回报,也不会因为你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就要求他人同等对待你。人活在这世上,最难的就是 保持一份谦卑和平和,而这份谦卑,来源于内心的真诚和踏实的努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摩擦力可分几类
(4)摩擦力的分类:
①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以及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 =μN
②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由运动状态决定。
③滚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滚动方向相反)
生活中常见的力(3)
5、受力分析: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其次明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重力
2弹力
3摩擦力
《常见的力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沪教版上海》
《常见的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3. 熟练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2. 力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中力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力的向量性质;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力的应用解题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本《常见的力》相关知识点;2. 计算器、尺子等工具;3. 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 讲解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向量性质。
第三步:实验(3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不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加深学生对力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的应用解题技巧。
第五步:练习(2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包括力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检测学生对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步: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灵活变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同时,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思考并整理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
八、评价标准:1. 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 短文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思考深度。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本学生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高一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2)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执教:一、课时教学任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是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围绕弹力展开,弹力作为高中力学的三类性质力之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弹力深入地理解是对物体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前提条件。
学生初中已学习过压力的内容,但是多停留于感性认识,而本节课的内容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弹力的认识,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和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道形变的特点和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促进物体间相互作用观的形成。
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学生形成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微小量放大的思想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中感受形变,从原理及特征上理解弹力的方向,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
学会画物体受力示意图,增强建模、分析和分类归纳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形变及弹力的产生条件。
难点:理解弹力的方向。
四、教学资源:11、实验器材弹簧、海绵、橡皮泥、细铁丝、钢尺、装有细管的扁玻璃瓶、激光笔、平面镜、水球、物块、塑料板、橡皮绳、小球2、教学媒体自制ppt课件、希沃授课助手、ipad、TTQ高清摄像头3、教学主要环节第一环节:借境激疑、提出问题第二环节:实验优化、抓住特性第三环节:实际运用、拓展延伸五、教学过程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引入【活动1】通过邀请学生演示射箭过程,引出古语: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且射箭过程中,箭与弦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射箭是人类对弹力及弹性形变的最早认识,古语引出弹力,唤起学生的思维兴趣。
2.弹力【活动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弹力,初步认识弹力的产生条件。
引发学生将弹力这个知识点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关联。
2345六、板书设计弹力一、弹力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弹性形变二、弹力的方向1.压力、支持力方向2.物体所受绳的弹力方向3.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三、应用与拓展7。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设计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2A《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设计2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执教:上海市浦东教育进展研究院陈珍国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差不多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差不多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看、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觉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能够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差不多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重力产生的缘故及特点;明白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明白形变及其特点;明白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明白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明白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固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差不多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明白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固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爱好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明白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看、认真分析的科学适应,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看和分析能力。
上海地区上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课件:2-a《生活中常见的力》ppt 10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确定下图中支架对球的弹力的方向
F
两个物体(面和面)接触其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方向。 由它所处的力学状态决定。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问题: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接触面粗糙)上相对运动
时会有什么力产生?
摩擦力
什么叫摩擦力?它是怎么定义的?
4、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 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第二章 力和力的平衡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摩擦力)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问题:1、形变是怎样定义? 物体形状的变化叫做形变。
有几种? 有两种。 有哪两种? (A)弹性形变:如果撤去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这样的形
变叫做弹性形变。(弹性限度)
(B) 范性形变:如果撤去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 形变叫做范性形变。
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物体接触的点或表面上。 弹力的方向怎么规定的?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使形变物体恢复到原状的方向。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确定下列各图中球或棒所受弹力的方向
F1 F2
F2
F2
F1
F1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确定下列各图中球所受弹力的方向
F
F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绳子在竖直方向
两个物体接触没有发生形变不产生弹力称虚接触。
摩擦力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2)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相反。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处。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2
易 于
作 用
用 到
把到离
易于把螺母拧紧. 讨论一下,得出
力的作用点能够影响 的结论是……
它的作用效果.
打台球时,力的大 小、方向、作用点 都很重要
排球的运 动方向发生改 变,这是因为 排球受到力的 作用
3.力的示意图
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 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前进。请画出力的图示。
F = 50 N
F = 10 N 标度
F=200N
画出题中的力的图示: 用200N的力提起一袋粮食.
选定标
度.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 小.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
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
50N
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标明力的大小.
例:一只吊灯挂在天花板,请在图中画出吊灯
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 效果 使物体形变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形状改变
(拉伸、压缩或弯曲)
体积改变
从桌上滚下的小球运动 方向发生了,改因变为小球 受到的作用。力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 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 的作用。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高中物理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导入新课
什么是力?
什么是力?
什么是力?
1.力的作用效果
弓的形状改变
球的形状改变 竿子的形状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竹子形状改变
海绵发生的形变,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我们用手按住桌面,却看不见桌面发生形变
A.生活中常见的力-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
A.生活中常见的力-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及其作用;3.了解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二、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的力及其作用;2.力的三要素。
三、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的确定;2.如何利用力的三要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2.举例法;3.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力》主题图片并引导学生就图片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转入本课内容。
2. 新知概念解释1.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种量度,用符号F表示;2.常见的力:–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所产生的力,用符号G表示;–弹性力:是弹性体发生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用符号Fe表示;–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用符号f表示;–牵引力:是一种拉扯物体的力,用符号T表示。
3.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力作用的位置;–方向:力的指向;–大小:力的强弱程度。
3.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的分析1.动态学习生活中力的作用,通过开展实验建立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实验对象的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进而掌握力的三个要素。
4.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三个要素,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五、课堂练习针对课堂内容,开展课堂练习。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实践生活中力的三要素分析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掌握力的概念、生活中的常见力及其作用、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三个要素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采用整体感官引入,结合实际事例进行归纳概念,开展实验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力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本节课注重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执教: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陈珍国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DIS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
2、演示实验器材: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圆形墨水瓶、细管、塞子、标尺)。
3、探究重心的位置实验: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
(钢丝、瓶子、木块、雨伞等)。
4、自制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力、形变、弹力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小实验、DIS实验、PPT演示和实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
通过用力传感器探测力的大小的DIS实验、“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进而认识弹力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情景的讨论,初步学会物体仅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受力分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方法是:通过对实例分析、讨论认识力的矢量性;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方法是:通过小实验和对实例分析、讨论,明确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而弹力的方向就是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通过“自主活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DIS实验和实例分析、讨论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安排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对重力、重心等概念,主要是复习,并强调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而对摩擦力仅作常识性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及主要环节情景Ⅰ录像,大家谈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以“大家谈”的形式讨论、交流常见力举隅,打开思路,增加自主体验,为进一步概括力的特性、力的分类铺设台阶。
问题Ⅰ设问1,通过设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常见的力举隅,谈谈你对力的特性的认识”,设问2“力可以怎样分类?”归纳得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力。
活动ⅠDIS实验演示通过DIS实验,体验力的大小,增加对力的基本概念、特性的理解。
活动Ⅱ学生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奔马的平衡”,加强对不规则物体重心位置的认识。
活动Ⅲ分析解释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活动Ⅳ自制模型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活动Ⅳ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2、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借境激疑、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复习已有的关于力的基础知识。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抓住特性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DIS实验及“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进而建立弹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实际运用,拓展延伸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析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案示例(一)借境激疑、提出问题1、播放“攀岩”录像分析此情景中人的受力情况,“大家谈”—─生活中常见的力举隅: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2、引出问题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从力的性质来看,力学中经常遇到的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将在电磁学部分讨论),3、力的基本认识①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效果可以从被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变化来判断。
DIS定量实验:让我们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显示出力的图像。
看一看,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变化是怎样反映在图线上的?②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自主活动:请用力的图示表示足球受到水平方向67N的作用力。
③力的种类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一种是根据力的性质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等;另一种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
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实际上都是弹力,只是效果不同。
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例如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力,又要效果是加速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动力;效果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就可以称它为阻力。
下面几节就分别介绍这三种力。
(二)实验探究、抓住特性1、重力和重心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重心(略)重心的位置有关因素:质量分布、形状,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
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附:教学录像片段Ⅰ。
)、“奔马的平衡”()2、形变和弹力A、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产生过程: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注意: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弹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
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注:A、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一定接触,弹力的数目<=接触点的数目产生原因:形变B、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附:教学录像片段Ⅱ。
)C、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自主活动:判断正误(1)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作用(2)一个物体受到的各力中有弹力,那么此物体一定和其它物体接触(3)物体A对B有弹力,是由于B发生了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5)电线吊电灯静止,电灯使电线的形变向下(6)没有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是不可能的(7)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8)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画出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E、拓展联想: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F = kx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弹力。
x为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伸长的长度、缩短的长度、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注意:仅适用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一般物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变关系.3、摩擦力什么是摩擦力?它有哪几类?(略)(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通过自行车模型,探究自行车的坐垫弹簧、减小与增大摩擦的应用。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
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
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
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车的坐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弹性,发挥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