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3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中医的中风是指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及不醒人事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卒中。
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死和脑出血。
本指导原则主要是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总结中需要考虑的一般性原则。
虽然用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总结中的一般要求和原则相近,但由于两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预后等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临床试验应分别设计与观察,试验结果应分别统计和总结。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缺血性中风临床试验的技术要求,也简要介绍了出血性中风临床试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指导原则的内容只是技术审评部门对该问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除了引用或在相关的药品监管法规和技术要求中已经规定的内容外,不是法规意义上要求必须强制执行的内容,具体实践中如果有与本指导原则不一致的地方,只要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说明其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合理性,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同时,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发展,疾病诊断、治疗的手段会不断改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更新,因而,本指导原则的观点为阶段性的,如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更加科学合理和公认的方法,应该及时采用,该指导原则也会及时修订。
本指导原则中未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分析中的一般原则问题,这些内容的相关要求参见相关法规性文件和技术指导原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不能代替研究者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药物作用特点和试验目的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试验目的,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学科进展以及临床实际,并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4T15:18:56.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孙玉蓉[导读]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湖南省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a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效果中风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脑卒中”,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与日攀升,同时该疾病治疗中随着死亡率的降低,致残率却在不断升高,而导致致残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治疗遗留的后遗症而引发的。
因此,本文就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时间:2016年2月-2016年12月,研究样本:82例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1,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1.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23,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5±1.6)岁。
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显著(P>0.05),一致性较佳。
1.2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合谷、内关、曲池、地仓、太阳、风池、四白、攒竹、鱼腰等穴位,进针深度根据具体穴位的位置而定,进针后留针时间控制在20min-30min,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 1 J 田勇泉 , 韩德 民. 耳 鼻咽喉 头颈外科学 【 M ] . 第 7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3 5 0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2 — 0 3 )
作旋转性眩晕 、 听觉障碍 、 耳 鸣、 耳胀满感为典 型特征 的特发性 内耳疾病 。 因此 , 治疗上应给予扩血管 、 改善 内耳微循环 、 利尿 、 抗组胺药 、 镇静剂等 。 复方 丹参 液具有扩 张动脉 , 增加 动脉血 流量作用 ; 可活 血 化瘀 , 提 高血管纹血流量 , 改善 心肌 、 大脑及 内耳微循环 , 改善 缺血缺氧 , 改善内耳淋 巴循环 , 从 而改 善内耳迷路积水 ; 可抑制 血小板凝集 , 抑制血小板 的释放反应 , 降低血黏度 , 改善血液流
变学 。本文治疗组在对 照组 常规 综合治疗 的基础上 , 加用复方
丹 参 液每 2 5 0 m L ( 含丹 参 1 2 g ) , 效果 确切 , 观察 治疗 组 在 眩
晕、 听力改善 程度与对 照组 比较差 异有显著 性( P < 0 . 0 5 ) 。 故复 方丹参 液治疗梅 尼埃 病具 有疗 效可靠 、 方法简便易行 、 价廉 、 无
有 显著性 ( P < O . O 1 ) 。 结论
观察
服。取穴方法 : 半身不遂初病可刺患侧 , 用补法 ; 病 程久者先刺 健侧 , 然后刺灸患侧。 上肢 : 天柱 、 肩禺 、 曲池 、 合谷 、 外关 ; 大椎 、
菊骨、 肩贞 、 养老 、 后溪 ; c 夹脊穴 , 弘 中、 臂 中、 内关 、 肩前 。下 肢: 肾脊 、 环跳 、 阳陵泉、 昆仑 、 绝骨 ; 1 7椎下 、 殷 门、 危 中、 承山; 迈步、 四强 、 足三里 、 解溪 、 阳腰关 , 上述各组穴 轮番刺。面瘫取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15-01【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方法: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脑活素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脑复康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1、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综合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促进患者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遗留下来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的总称,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近年来,我校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其中右侧瘫痪39例,左侧瘫痪46例;伴言语不利、口眼歪斜13例。
肌力0级25例,ⅰ级29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13例,脑血栓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9例,病程在3个月~1年,平均病程在6个月左右。
补益肝肾方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_刘燕妮
95第11卷 第12期 2009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2 Dec . ,2009因此,子宫肌瘤的发生总因在于瘀。
彝药红金消结胶囊针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 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佐以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其内含有三七、香附、八角莲、鼠妇虫、黑蚂蚁、五香血藤、鸡矢藤、金荞麦、大红袍、柴胡。
其组方独特,方中多为名贵药材,是一个受国家保护的彝秘方,历史悠久,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其中三七能通能补, 有较强的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功效;八角莲清热解毒、祛疲消肿,除此之外,八角莲[3]其内含有的鬼臼毒素等芳香四氢萘类木脂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为抗癌药VP16 的原料;由于八角莲、三七都具有很强的消炎、抗菌、活血功效[3-4],所以红金消结胶囊的止痛效果特别好;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鼠妇虫是专门针对妇科淤血的珍稀药材, 它能破癖血、消包块、利水道,还有研究报道, 该药还有强效的止痛功能, 与杜冷丁相比,它止痛作用更持久, 而且无成瘾性[5]。
黑蚂蚁具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等功效;大红袍能调经活血,消炎, 止痛;金荞麦[6-7]除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血功效外, 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是一类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 有很强的抗癌活性,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肺转移和侵袭的作用;香附行气解郁, 调经止痛;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所以,红金消结胶囊能够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子宫肌瘤疗效很好,一般在服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经过2~3个疗程的巩固治疗,能达到满意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随着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瘤体自然萎缩或逐渐消失。
红金消结胶囊对中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率较高,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对于肌瘤小于5cm 的患者,多数能缓解症状, 抑制肌瘤的生长,值得推广。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_罗娇
3 讨论
患者因血管瘀 阻 而 导 致 患 者 出 现 偏 瘫 、 吞 中风发生后 , 咽障碍 、 认知障碍 、 言语障碍 以 及 日 常 活 动 能 力 障 碍 等 。 给 予患者治疗后 , 除恢复神志外 , 其它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 。 的表现 祖国传统中医 学 认 为 , 中风后遗症的形成是因患者气 血瘀阻而导致经络不通 , 肢体 肌 肉 废 而 不 用 , 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 , 加剧瘀阻 。 因 此 分 析 中 风 后 遗 症 形 成 的 病 机 关 键 为 ] 1 2 - 。 本次研究 中 , 气虚血瘀 [ 研究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 疗, 该汤剂主要被用于治疗气 血 瘀 滞 的 中 风 病 症 , 为传统有 、 。 效治疗血瘀 气 虚 的 方 法 该 方 剂 中 重 点 采 用 大 剂 量 生 黄 芪, 可起到较好的 补 益 气 血 功 效 ; 若 症 状 轻 微, 可给予患者 地龙 、 红花 、 桃仁 、 川芎 、 赤芍 、 当 归 尾 治 疗, 可起到行气活血 的功效 ; 丹参补血活血 ; 胆南星 清 热 化 痰 ; 天 麻、 全蝎通络开
多发疾 病 , 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液循 中风是临床常见 、 环障碍性疾病 , 也 可 将 其 称 为 脑 血 管 意 外。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主要表现为 : 一过性或永久性 的 脑 功 能 障 碍 体 征 以 及 症 状 。 其具有较高的 发 病 率 、 致 残 率 以 及 致 死 率。 笔 者 选 取 我 院 收治的 8 分别采用西药以 2 例气虚血瘀型中风 后 遗 症 患 者 , 及补阳还五汤治疗 , 比较两者治疗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 、 、 、 、 、 赤芍1 当归尾 1 川芎1 桃仁 1 地龙 2 花8 0 5 0 5 0 g g g g g g 。1 个疗程为 3 生黄芪 1 连续治疗 3 个疗程 。 5 0 0天, g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端85%。
斑恢笈期及后遗症期缺麓有特色的翻露针对牲麴治疗,不剥予 霹瑟黪深天醑突。褒今嚣砖孛藏蠢遗症鹣研究孛,瘟器量将其分 剐鞭究.为晒来俸出黧蓬礁酶摇号l。治疗上除了蛰陋还纛汤黔 其他方剂都缺乏各镦的热呜和研究,即使是补阳还五汤,墩束能 实现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缺乏公信力。 在辫涯用药上,多数医家郝侧重予落趣纯瘀,瑶方以朴簸还 轰溪勰蘸詹多,在其德瀣法上蔌乏磷究鞠锱薪,醢瘩主曩弓l起孛 风涤法静焉盎往瘀鹣懋缀定式,荠辣杀了爨盘经孛风与映搬性 中风饿复期和后遗疵期治疗的差异性,程过分强调两者急性期 后治疗上共性的同时。低估了出血性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癜期治 疗上的特殊性。本文始纳的李卜鹭化痰棱瘀法、祛风化痰遥络法、 蠡气养瓣洼、养盎溪魁法,骚素主觳掇承本痍羧替篝、益气、舞 弱、养巍为挟正之法I祛城、潜疆、纯褒、纯痰为甓郛之法。矮应进 一步研究扩充其内涌。而对出血性中风使用频率较高的搬参、 葛檄、兰七,蒲黄、茜蕈,当归、鸡血藤、丹参等药物,其作用机制 及功效应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2006,40(9):1_2.
4与脑梗死恢瓶期凝后遗症比较 4.1病因病规穷迸的差别韦棱梅c19】对缺盘中风中鞭辨证进 行了墓缝,获巍瘀巍痔匿薤辕是嚣穿谈盔孛嚣病蓬器戆寒瓣基 本瘸撬,孬弓}莛嬲搬的病因病撬,嗣煞以气虚致瘀颡痰瘀蠢结学 说较为普遍。与出疵中风常见的气阴亏虚,血瘀阻络诚相比,礴 衡突出的不同点禚乎,缺血中风侧谶气虚,出血中风侧煎阴虚。 4+2辨证翊药方薅瓣差别挫少斌£帮]以蛊拟活血化瓣通络汤 渝疗瑟茬琵藏瘸巍瑟遗症2s饲,努惩毒霆、翅萼、赤愁、生邃,建 串朦、建茏、矮蚣、撞}擎,桃仁、红蓖、永蛭、±元、黄甍、幢摹等,醚 梗死患者用原方,麟出血患者则加用三七。梁东勇一“:研究虫类 骑在中风后遗症巾的临床疗效中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岛出血性 脑牮中所致的后遗藏均可运用虫党药物,但在药物配憾时,两者 斑嚣裂辩待,对翁者建黧重蓥气葬弱之瑟,嚣鑫者痉袭囊类药豹 基礁上配基盘纛慈,魏茜蕈、慧羹等。麓蓦毒等疆2{惩教母努孕 黼篓汤治疗中风腊遣症48例,方用券芍、丹参、益母蕈、桃仁、赤 石脂、炒荆芥、三兰梭、莪术、当归、党绺,瓜蒌、川芎、石黼蒲,出血 性脑卒中所致后遗瘫加莲草、蒲黄;缺血性籀卒中所散去赤石 麟、炒熬莽,黧璃巍蘩,重臻党参。德瘫囊等扫3j蔫愈飙汤治疗孛 斑詹透症49裁。方瑶生黄莛、妥参、警努、j{|芎、撬£、纛芍,秀 发、牛膝、红花、舭竭、地龙、鸡血藤,泽兰。出血中风加黄芩、炒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4T11:50:52.46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袁爱林王身林[导读]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护理部在中医中,中风被认为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因风性轻扬开泄。
袁爱林王身林(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护理部海南三亚 572000)【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我国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篇,总样本量1453例。
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OR合并值为4.22,95%可信区间为(2.93,6.08),运动功能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11.56,95%可信区间为(3.85,19.26)。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具有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恢复运动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中风后遗症;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2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 by Meta-analysis. Method: We collect domestic has been published abou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idical nursing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 of 1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n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ll the studies and do meta-analysis in the eligible ones by the softwares of Stata12.0 and RevMan 5.3. Result: Totally 14 studies including 1453 case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idical nurs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 OR merge is 4.22, 95% CI (2.93, 6.08), motor assessment scale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merger is 11.56, 95% CI (3.85, 19.26). Conclusi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pathways play an important rloe in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stroke sequela, Meta-analysis 在中医中,中风被认为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所以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与临床观察。
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
结果:临床治疗97例,治愈14例,显效49例,好转28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1%。
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症施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标签:中风后遗症;中医药治疗;临床临床实践中把中风后遗症康复分为早、中、后三期。
康复早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个月以内,此期不仅病人本身有自然康复的倾向,而且各种治疗措施最易收效,因此在此期要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康复措施,以达到理想的目的。
在用药方面,应以汤药为主,因汤剂可随证加减,有利于辨证施治,并与针灸、心理康复、功能锻练等同时并进。
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绝大多数能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如穿衣、吃饭、行走、做简单家务等,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残疾。
因此3个月以内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重要时期。
康复中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6月以内,此期与康复早期相比,各种功能的恢复明显减慢,但仍要树立信心,积极进行以上各种康复治疗。
康复后期:指6个月以上的病人,各种功能恢复更慢,但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功能仍然可以改善。
此期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如有兼证,可对症处理。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7例患者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
脑出血56例,脑血栓29例,脑栓塞12例,病程在3个月之内46例,4个月~半年29例,7个月~1年13例,1年以上9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治疗综观中风一病,均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证候,急性期虽有本虚见证,但常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症状突出,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祛邪为主,应用平肝息风、清热化痰、通腑化瘀,活血通络等法[1]。
恢复期证侯由实转虚,按照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标本兼顾,常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湿诸法。
辨证分型如下:1.2.1.1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主症: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明 1 0 , 麻 8—1 g 钩藤 l 1 g 葛 根l s s 5~3 g 天 2, 0— 2 , O— o ; 偏 瘫 日久 加重 活血 药而疗效 不 明显者可 用水蛭 等虫类
药 破瘀通 络 ; 中气不 足者加 重黄芪 用量 , 以增强 补益 中
ef cie,wot y o lnia p ia in. fe tv rh fci c a pl to l c K e o d I e rtv e ii e; sr k e u l e;efc y w r s:ntg aie M d cn to e s q e a fe t 。
i r v me ti a e mp o e n n 6 c s s,efcie i a es c s s, te ttlefc e c fe tv n 7 c s ,4 a e h oa fii n y;t e r ame r u h te t ntg o p,21 a e , t a i e o e y i a e c s s he b sc r c v r n 5 c s s, sg iia ti infc n mprv me ti c s s efci e n 8 a e , I ai c s o e n n 8 a e , fe tv i c s s nv ld 0 a e; t tlef cie r t b t e te t g o s P < 0 0 oa fe tv ae ewe n h wo rup 5, t a h h tt e
I t g a i e M e i i e C l c lO b e v to n Tr a m e fSt o e S q l e n e r tv d c n i a ni s r a i n o e t nto r k e uea
灵龟八法配合常规取穴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 ]中华 医学会 消化 内镜学会 ,中华 消 1
的中脘、 足太阳膀胱经的 胃俞以降 参 考文献 逆气而调节 胃腑气机 , 又取足厥阴 肝经的肝俞、 门、 期 太冲泻肝降逆 ,
和, 胃气上逆 , 日久人络 夹血瘀所 外 , 皆可 应用 。但 由于本 观察 时 间 2 治疗 方法 致 。针对上述病机特点 , i 我4 N定 较短 , ' ] 未能观察到指针疗法治疗反 2 灵龟八 法配合常规针刺 组 根 . 1
了平肝 降逆 、 清热 和 胃兼化 瘀 的治 流 性 食 管 炎 的 远期 疗 效 及 复发 情 据 临 床 证 型 不 同 及 偏 瘫 程 度 不 同 疗 原则 。取足 阳明 胃经 的缺盆 、 气 况 , 待今后 进一 步观察 。 有 舍、 水突 、 气户 、 三里 等穴 和任 脉 足 辨 证取 穴 , 常规 选 穴 : 患侧 肩 祸 , 曲
穴理论 为指 导 , 通过 指压 等 方法刺 发 。 因此 R 患者 需 要 长期 的药 物 2 例 , 性 l 例 , E 0 女 2 年龄 6 ~ 2 7 .± 5 8 (06 患 而 .) 个 1 3 1 激体表腧穴达到调节脏腑功能 , 治 治疗 , 者经 济 负 担 重 , 且 药 物 29 岁 。病程 3 月~ 年 者 1 例 , 疗疾病的 目的。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 副作用较 多 。 指针疗 法治疗 反流性 年 以上 者 1 例 。 T 9 C 确诊 为脑 出血 者 表 现为 烧 心 、 酸 、 骨 后 疼 痛不 食 管炎疗 效 确切 , 疗 时仅穴 位局 5 ̄ , 泛 胸 治 4 脑梗 塞 者2 例 。两组 年龄 、 J , 7 性 适等症 状 ,属于 中 医 “ 吐酸 ”“ 、嘈 部 有 疫 麻 胀 痛 感 ,无 明显 的 副作 别 、 程等 资料 经统计 学检 验 无 显 病 杂” “ 痛 ”“ 、胸 、胃脘痛 ”等 范 畴 , 多 用 , 有严 重 心 肺 疾 病 、 体极 度 著性差 异 ( 0 5 , 除 身 P> . ) 具有 可 比性。 0 由于肝 气 横逆 , 火 犯 胃 , 化 土木 失 虚弱和其他原 因不能配合 治疗者
中医辨治中风后遗症100例临床观察
CH【 NA’ S NATUR0 P ATH、 Au 20] Vol 1 No g. 0 8 8
.
中 医 辨 治 中 风 后 遗 症 1 0例 临 床 观 察 0
孔 荣
( 苏 省泰 州 市 海 陵 区城 东 街 道 社 区 卫 生服 务 中心 ,2 3 0 江 25 0 )
弦 数 。 治 宜 平 肝 潜 阳 , 风 通 络 。 方 选 镇 肝 熄 风 汤 加 减 : 代 熄 生 赭 石 、 白芍 、 龙 骨 、 牡 蛎 、 参 各 3 g 玄 参 、 地 黄 、 生 生 生 丹 0 ; 生 夏
激 手 足 少 阳经 筋 皮 部 为 重 点 , 法 可 适 度 加 强 , 时 做 患 肢 关 手 同 节 的被 动运 动 。心肾 阳虚 型 以手 法刺 激 头 面 部 经脉 为 主 , 配
位 , 者 常 规 消 毒 后 辨 证 取 上 述 穴 位 , 针 得 气 后 气 虚 血 瘀 型 医 进
足 三 里 、 海 穴 用 温 针 , 穴 用 泻 法 。肝 阳 上 亢 型 均 用 泻 法 。 气 余
组 织 受 损 , 中脑 血 栓 形 成 6 其 8例 , 出 血 2 脑 9例 , 栓 塞 3例 ; 脑 合 并 高 血 压者 6 9例 , 并 冠 心 病 者 2 例 , 并 糖 尿 病 者 6例 。 合 5来自合 ~般 资料
本 组 10例 , 5 0 男 8例 , 4 女 2例 ; 龄 最 小 3 年 5岁 , 大 7 最 4岁 ;
病 程 6个 月 ~ 3 。所 有 患 者均 经 头 颅 C 年 T显 示 有 不 同程 度 的脑
3个 平 刺 , 针 得 气 后 稍 许 捻 转 。接 着 患 者 取 平 卧 或 侧 卧 进
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4
讨
论
头皮针 具有醒脑开 窍的 作用, 量 I床 实验 研究 证 明, 大 临 头 皮 针 对 脑 血 管 病 人 一 中 风 后 遗 症 患 者 脑 血 流 量 有 明 显 的 改 善作用 , 者认为 , 皮针 对 中风后遗 症 疗 效 明显、 切 , 笔 头 确
神 志 、 言 、 动 功 能 的 恢 复 程 度 。 神 志 状 态 0~4 分 , 言 表 语 运 语 达 0 4 上 肢 肩 关 节 0~4 分 , 肢 指 关 节 0~ 4分 , 肢 髋 关 ~ , 上 下
自 19 - 2 0 96 0 1年 , 者 观 察 治 疗 了 中 风 后 遗 症 病 人 笔 1 8例 , 头 电 针 治 疗 并 予 常 规 体 电 针 对 照 。 主 要 观 察 头 电 6 以 针 对 中风 后 神 志 、 言 、 动 功 能 的康 复 情 况 , 报 道 如 下 。 语 运 现 1 临床 资 料 本 组 1 8例 中 , 院 3 6 住 2例 , 诊 1 6例 。 中 、 医 诊 断 门 3 西 标 准 采 用 中 华 医 学 会 第 二 次 全 国 略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诊 断 要 点 。 包 括 中 经 络 和 中 脏 腑 渡 过 急 性 期 , 情 稳 定 以 病 后 . 志 恢 复 正 常 的 患 者 为 治 疗 对 象 。 1 8例 符 合 治 疗 观 察 神 6 标 准 的病 人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中 头 电针 治疗 组 9 其 O例 , 规 体 常 电针 对 照 组 7 8例 。 两 组 性 别 分 布 相 似 , 侧 大 脑 损 伤 人 数 左 与 右 侧 大 脑 损 伤 人 数 差 异 不 大 , 血 性 中风 和 缺 血 性 中 风 人 出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文章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中风病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他们都是采用的中医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的效果是,治愈了50例,显效果的有10例,有效果的有5例。
总有效率92.8%。
我们通过对他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并且观察临床效果,认为中医治疗的办法丰富,并且操作简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中风病;中医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现在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一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
中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具体就是大脑局部地区血液循环不通畅造成神经细胞受到损害,最后表现出来是感觉运动功能有障碍。
又被称为脑卒中,有两种形式,出血性和缺血性,有些患者发生急性中风会导致死亡,度过急性期以后导致残疾的概率也比较高,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不管是在临床诊断还是在抢救患者阶段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我国脑中风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我院对中风病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办法,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就观察的情况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到了中风病患者70例,其中女24例,男46例,年龄46到70岁。
均龄是(64±4.3)岁,其中有62例是脑梗死患者,有8例是脑出血患者。
急性期的患者有26例,时长2~20天,平均时长8天;恢复期患者31例,时长1~4个月,后遗症期13例,时长5个月~4年,平均时长2年。
1.2 确定诊断和疗效的标准所有的病例都严格按照国家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最新版本进行。
1.3 治疗方法中风属于一种急性的康复治疗。
在治疗的时候,主要有预防感染、生褥疮和瘫痪侧肢体关节肌肉发生痉挛或者是弛缓的现象。
中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在最佳治疗时间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生褥疮和恶化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汤剂;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也被称为脑卒中后遗症,指的是存活的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留的各种脑功能障碍,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半身不遂、共济失调、进食呛咳等,可见该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
对该疾病,西医多根据引起中风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对因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1]。
我院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方案对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项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2)无法耐受针灸治疗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分布:40-80岁,平均年龄(57.18±1.04)岁,病程分布:5d-2年,平均病程(1.62±0.28)年;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年龄分布:41-79岁,平均年龄(57.19±1.03)岁,病程分布:6d-2年,平均病程(1.64±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辩证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
[1]蒋利魁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63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8)1448-1449 .
[2]雷清怡宋一亭教授治疗脑中风后痴呆临证经验拾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34-253 .
[3]谢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76-3177 .
[4]夏苏英.从病因病机探析中风治疗的临床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3,8(1):89-91.
[5]郭霞、赵立新.郭耀康教授治疗中风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1):108-108 .
【关键字】中风;偏瘫;中医辨证、疗效
中风在临床较为常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临床40-50的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甚至还出现30-40岁的患者,在患有中风后,会出现偏瘫、失语、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1】,有些患者的患病及时治疗可以生活自理,一部分患者由于疾病较重,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本次调查中笔者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发现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
3讨论
偏瘫是中风后的主要并发症,98%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偏瘫不但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形象,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医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3】,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发生中风的原因可分为内风和外分,临床较为常见的为内风引起,出现经络淤阻,阳虚阴盛,在治疗时主要以祛风化痰、调节阴阳为主要治疗方向。中医辩证中将中风分为气滞血瘀证、阴虚风动证、脉络淤阻证、痰热腑实证、肝阳上亢证,本次研究中按照患者不同的辩证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观察组在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后,临床有效率达到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证明临床治疗时采取中医辨证方法是及较为合理有效的【4】。气滞血瘀患者主要是以通经活络、补气补血为主要治疗方向,可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根据病情可加减黄芪、党参、红花、桃仁、水蛭、川芎、石菖蒲等等,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阴虚风动的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滋阴熄风,采用大定风珠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加减麦冬、阿胶、五味子等,可滋阴祛风;脉络淤阻证的患者以疏通经络为主,采用大秦大秦艽汤对症治疗,其中含有的当归、白术和茯苓可以健脾和胃、益气止风;肝阳上亢的患者主要以取滋阴润燥、镇肝熄风为主,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给予镇肝熄风汤,其中含有牡蛎、天冬、龙骨、可以去肝火,养肾阴。采用中医辩证的方法在治疗中风时,针对性较强,所以在治疗时患者恢复情况也较好【5】,一部分能够配合的患者还可以配以针灸治疗,疏通经络,提升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皮肤没有破溃,还可以进行中药熏蒸和按摩,促进患者恢复。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辩证方法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27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27例观察
周立清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4)9
【摘要】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最常见的运动障碍如偏瘫。
患者一侧身体和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无力、不能活动、甚则头晕欲仆、口眼歪斜、说话困难、两腿发软跌倒。
该病人急性期经抢救神志清醒后,多留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若治疗及时得当,相当一部分患者均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笔者临床采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27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584)
【作者】周立清
【作者单位】临海市大田中心卫生院,浙江,临海,317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4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后遗症包括西医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的恢复 期和后遗症期。中医认为本病成因为积损正衰、饮食不节、情 志所伤等所致,经临床验治可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肝肾 精亏及痰热阻滞四型,其中以气虚络阻为多见,治疗上遵循
应症施治,处方用药,取得了较好效果。有研究报道认为补阳 还五汤可以明显减轻百日咳致急性脑水肿大鼠氧自由基连 锁反应对血脑屏障及脑细胞的损害作用,还可抑制缺血性中 风患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6]。
97 例患者中,男 68 例,女 19 例,年龄均在 45 岁以上。脑 出血 56 例,脑血栓 29 例,脑栓塞 12 例,病程在 3 个月之内 46 例,4 个月~半年 29 例,7 个月~1 年 13 例,1 年以上 9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综观中风一病,均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 证候,急性期虽有本虚见证,但常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 标实症状突出,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祛邪为主,应用平肝 息风、清热化痰、通腑化瘀,活血通络等法[1]。恢复期证侯由实 转虚,按照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标本兼顾, 常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湿诸法。辨证分 型如下: 1.2.1.1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主症: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淡,苔薄 白,脉浮弦或弦细。
体针:主要用于肢体功能恢复。 口针:主要用于失语患者。 头针:运动区、言语区。用于瘫痪、失语。 水针:根据需要选用维生素 B1、B12、当归注射液、复方川芎 嗪注射液等,可单用,亦可两种药合用,作穴位注射,隔日 1 次。 温针:对于肢体关节有寒凉之感者,当于进针以后,在针柄 上裹上酒精棉球,然后点燃棉球,反复 4~5 次,其温度必然沿 着被烧热的针柄而传到穴位之内,以达通络祛寒之目的。拔针 后,再在针眼上敷以温针散,以强化驱寒通络止疼之力[4]。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治愈:患侧肢体有力,能徒步行走,生活可自理。 ②显效:患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可扶杖行走,生活可基本自 理。③好转: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有进步。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 无改善。 2 结果 临床治疗 97 例,治愈 14 例,显效 49 例,好转 28 例,无
本症为 47 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 30 g,桃仁、 地龙、当归各 12 g,赤芍 l0 g,川芎、红花各 9 g。可加全蝎 3 g,僵蚕、枳实各 6 g,牛膝 15 g,桑枝 10 g,厚朴 9 g 等,以增强 行气通络之力。如上肢萎软无力者,可加桂枝、羌活等以通 络;下肢无力者,可加桑寄生、牛膝、桑枝、金毛狗脊等补肾强 筋之品;血瘀明显者,可加丹参、鸡血藤、络石藤、伸筋草等以 增强活血通络之力;如手足肿甚者,可加茯苓、泽泻、薏苡仁、 防己等淡渗利湿之品;如语言謇涩者,加郁金、菖蒲以开窍祛 痰;大便秘结者,加麻仁、郁李仁、肉苁蓉等以润肠通便[3]。 1.2.2 个体症状配合针灸治疗 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开始。中风 常 见 的 后 遗 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肢 体 瘫 痪 ,口 眼 歪 斜 ,失 语 流 涎,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根据症状不同,在恢复功能方 面常采用以下各法。
此为痹症发生的外因条件。外因指风、寒、湿、热等邪。 杂至即病,邪多以风寒或湿热混杂的形式合而致痹。如《素
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2.2 正气不足,腠理疏豁
此乃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正气(包括营卫之气、经络之 气、肾中精气和督脉之阳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和驱邪外 出,腠理疏豁,外邪方可乘隙而入。如《灵枢·五变》曰:“粗理 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2.3 经络闭阻,气血不通
较好效果。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治疗;临床
[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 7210(2007)02(b)Fra bibliotek 075- 02
临床实践中把中风后遗症康复分为早、中、后三期。康复 早期:是指急性期过后 3 个月以内,此期不仅病人本身有自 然康复的倾向,而且各种治疗措施最易收效,因此在此期要 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康复措施,以达到理想的目的。在用药 方面,应以汤药为主,因汤剂可随证加减,有利于辨证施治, 并与针灸、心理康复、功能锻练等同时并进。只要患者神志清 楚,绝大多数能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如穿衣、吃饭、行走、 做简单家务等,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残疾。因此 3 个月以内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重要时期。康复中期:是指急 性期过后 3~6 月以内,此期与康复早期相比,各种功能的恢 复明显减慢,但仍要树立信心,积极进行以上各种康复治疗。 康复后期:指 6 个月以上的病人,各种功能恢复更慢,但根据 “用进废退”的原理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功能仍然可以改善。 此期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如有兼证,可对症处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朱良春生于 1919 年,江苏镇江人,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 院。师事章次公先生,得其真传,从医 70 载,历任南通市中医 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二临床医院及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1987 年 12 月,国务 院授予其 “杰出高级专家”,1990 年又确认为首批全国老中 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 概述
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91%。 中风后遗症期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在本以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亏虚为主,在标则血瘀、痰浊罹害甚 多。故各家都推崇补气活血、化痰通络、滋补肝肾等法为本期 的主要治法。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58 岁,因左侧肢体麻木,乏力入院。患者 1 月 前突感左侧肢体麻木乏力,不能活动,语言蹇涩,就治于我院 内科,诊断为“脑出血”住院治疗,经西医治疗脑出血得以控 制,但左侧肢体偏废不用,麻木乏力,左手不能持筷,左下肢不 能站立,不能行走,大便失禁,无眩晕、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 黄腻,脉滑。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方 拟中医汤药随症加减。处方:黄芪 50 g,当归 l0 g,川芎 12 g,赤 芍 l0 g,桃仁 10 g,红花 l0 g,丹参 20 g,鸡血藤 30 g,全蝎 5 g, 蜈蚣 3 g,僵蚕 l0 g,地龙 12 g,乌梢蛇 15 g,牛膝 10 g,藿香 10 g,佩兰 10 g,薏苡仁 20 g。配合针灸治疗,同时鼓励患者锻炼 患肢,促进肢体力量的恢复。1 个疗程后患者可自行行走 10 多米,4 个疗程后可自行外出散步,临床治愈出院[5]。 4 讨论
本症为 36 例,方用镇肝息风汤以达镇肝息风之力:牛膝、 代赭石各 20 g,龙骨、牡蛎各 30 g,龟板 12 g,玄参 6 g,天冬
15 g,白芍、川楝子各 l0 g,甘草 3 g。可加珍珠母、磁石、草石 决明以增强平肝潜阳或重镇潜阳之效。热象明显者,可加黄 连、丹皮;血瘀明显,可加活血化瘀通络之桃仁、红花、川芎、 当归;伴有痰浊之症,胃纳欠佳,口干不欲饮,舌苔腻,脉弦滑 者,加用半夏、胆星、竹茹、天竺黄等;肝肾阴虚甚者,证见腰 膝酸软,手足心热,舌暗红,脉尺动,可加生地、山药、山萸肉、 麦冬等滋补肝肾之阴。 1.2.1.3 气虚血瘀,脉络闭阻:主症:起病缓慢,半身不遂,口眼 歪 斜 ,言 语 不 利 ,舌 质 淡 暗 或 有 瘀 斑 ,苔 薄 白 ,脉 细 弱 或 弦 细。
本症为 14 例,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 6 g,竹茹、枳 实、半夏、陈皮各 l0 g,云苓 15 g,生苡仁 30 g,南星、天竺黄、 厚朴各 9 g。热象患者,加黄苓、山栀;夹风动者,用珍珠母、地 龙、全蝎;头晕明显者,加菖蒲、郁金,甚者加礞石、川芎。 1.2.1.2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素有头晕头痛,耳鸣目眩, 少寐多梦,腰酸腿软,突然一侧手足沉重,口舌歪斜,舌强言 謇,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2]。
[5] 张文生,张丽慧.中风偏瘫中医康复原则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16(3):182- 183.
[6] 常富业,李云,邵念方.从痰论治中风病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25(2):109- 111. (收稿日期:2006- 01- 08)
76 中国医药导报 CHINA MEDICAL HERALD
2007 年 2 月第 4 卷第 5 期
· 中医中药 ·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黄大道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广东河源 517338)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与临床观察。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结果:临床治疗
97 例,治愈 14 例,显效 49 例,好转 28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91%。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症施治,取得了
[2] 张淑莲.中风后遗症 89 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3): 20- 21.
[3] 方毓萌.辨治中风后遗症 70 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2): 28- 29.
[4] 王乃文,王纯惠.药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 79 例疗效观察[J].中医信 息杂志,1988,(1):27- 29.
此乃痹症发生的病理关键。因邪气入侵之后,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甚则不通而发病。《如景岳全书·风痹》:“着痹 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运行而病也。” 2.4 顽痹发展特点
痹症若失治、误治,病延日久,病邪变化深入,必然殃及 胫骨,如湿凝为痰,血停为瘀或与风、寒、湿、热等邪相合,交 阻于筋脉,附着于骨骱,致使病情逐渐加重(如关节肿大变 形、曲伸不利),有的甚至累及脏腑,进一步发展成脏腑痹(如 心痹);或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呈现正虚邪恋,虚 实混杂,缠绵难愈的病理状态。终而出现“四久”:久痛入络、 久痛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酿成顽痹。
顽痹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称其是“异质性”、“慢 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主要病 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间质 受损、软骨及软骨组织的侵蚀,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及功能 丧失,而且可以累及心肺、血管与关节外组织器官,如出现皮 下结节、血管炎、心脏病变、结缔组织病变、胸膜病变等,致残 率极高,国外医学界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关节肿瘤”。 2 病因病机 2.1 外邪袭入,杂至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