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调查

合集下载

上海公共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公共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公共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公共交通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和意见,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的调查。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改善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上海市民参与了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了公共交通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工具的种类、频率和可靠性、站点的便利性、票价合理性等。

二、调查结果1. 交通工具的种类和频率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种类和频率比较满意。

地铁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然而,一些市民表示,在高峰时段地铁的拥挤程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增加列车的数量。

2. 交通工具的可靠性可靠性是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认为上海的公共交通工具相对准时,但仍有一些市民表示,偶尔会遇到延误的情况。

因此,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站点的便利性站点的便利性对于市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认为上海的公共交通站点位置合理,方便市民出行。

然而,也有一些市民表示,一些地铁站点距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进一步增加站点的数量。

4. 票价合理性票价合理性是市民对公共交通的另一个关注点。

调查显示,大部分市民认为上海的公共交通票价相对合理。

然而,也有一些市民表示,票价过高,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负担较重。

因此,需要考虑制定差异化的票价政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三、改善建议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1. 增加地铁列车数量考虑到地铁高峰时段的拥挤问题,建议增加地铁列车的数量,以提高运力,减少乘客的不便。

2. 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建议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能够按时到达和离开。

3. 增加公共交通站点数量为了提高站点的便利性,建议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数量,特别是在居民区附近,方便市民的出行。

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主要成果_

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主要成果_
公共汽(电)车客流呈“内减外增”态势。由于中 心城轨道交通的便捷程度提高,一部分公交线路客流转 移到轨道交通上,中心城内公交线路客流较 2009 年下 降 20%。郊区公交线路客流明显上升,郊区内部公交线 路客流上升 58%,市通郊公交线路客流上升 6%。
享受公共交通票价优惠的客流比重增加。2014 年优
出行方式结构变化较大。轨道交通出行占全市出 行方式的 8.3%,比 2009 年上升 3.4 个百分点;小客车 比重为 17.3%,上升 5.3 个百分点;电(助)动车比重
2015.6
| 15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通规划


图 3 全市人员出发时辰分布变化 (2009 年 /2014 年) 图 4 2014 年中心城工作日日均出行 方式结构
轨道交通拥挤问题日趋严重。2014 年早高峰全网 拥挤断面长度为 96 公里(占全网比重 16%),较 2009 年的 54 公里增加 78%。全天进出客流超过 15 万人次的 车站近 20 个,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换乘站的日均换 乘客流超过 35 万,常态化的大客流加剧了轨道交通的 运营安全保障压力。轨道客流潮汐现象明显,早高峰进 内环和出内环断面客流规模为 2∶1,其中 1 号线和 7 号 线北段进、出内环客流规模比达到 3∶1(见图 6)。

2015.6
| 17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交通规划
长 10.3%。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日趋突出。 中心城区道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中心城区的道路
拥堵时间提前至 7 点左右,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车速 低于 10 公里 / 小时,拥堵程度有所恶化;午后高峰道 路拥堵程度有所加剧,平均行程车速较 2013 年下降 4% 左右。放射性干道车速有所下降,高峰平均行程车速为 20 ~ 27 公里 / 小时,同比下降 4% ~ 7%。城市道路交 通潮汐现象明显,早高峰高架道路进城车速和出城速度 之比为 1∶2。南北高架北段车速之比甚至达到 1∶4。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上海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成为了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关注焦点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市的交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通情况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上海市的交通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交通问题。

二、背景信息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市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地铁、公交、轮渡、出租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三、交通方式调查1.地铁:调查结果显示,地铁是上海市居民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地铁网络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区域,线路密度高,运力充足。

不过,由于高峰时段的拥挤和空调问题,乘客对地铁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2.公交:公交系统在上海市早已发展成熟,提供了广泛的路线覆盖,对于上班族和游客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但公交车辆拥堵问题和公交站点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了部分路段的拥堵。

3.出租车:调查显示,上海市的出租车服务质量普遍比较高,出租车司机的服务意识和驾驶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然而,早晚高峰时段出现的拥堵问题严重影响了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4.骑行:自行车在上海市曾经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车辆增加,骑行人数逐渐减少。

调查显示,上海市骑车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短途出行、购物等活动所需。

五、交通问题分析1.交通拥堵:上海市人口密集,车辆增长速度快,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尤为突出,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空气污染:交通密集的上海市,尤其是高峰时段,汽车尾气排放严重,导致空气污染问题突出。

这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3.交通安全: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一方面,上海市车辆数量庞大,道路状况复杂,容易引发事故。

另一方面,部分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六、解决方案1.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加大对地铁、公交、轮渡等公共交通网络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运力和服务质量,引导居民减少小汽车使用。

交通流量调查报告

交通流量调查报告

交通流量调查报告交通量调查长宁路—凯旋路十字交叉口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中心,由长宁路和凯旋路相交而成。

由于长宁路是上海市长宁区东西向的主要干线,同时交叉口附近有中山公园等几个大交通发生源,因此交通压力较大。

(一)交通状况该交叉口南北口进出交通流量较大,路口内摩托车流量较大,给机动车在交叉口内的通行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交通量调查资料,此交叉交通高峰小时发生在12:00~13:00,其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数据如下表、图所示。

长宁路—凯旋路十字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流量流向表长宁路与凯旋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流向示意图长宁路与凯旋路交叉口高峰小时非机动车流量流向示意图(二)交叉口控制状况根据实测交通量数据显示,该交叉口内机动车流量大,而非机动车流量较小。

考虑到采用“自行车与行人一体化”方式对自行车进行交通组织,进行信号相位配时设计。

信号阶段图如下:其中,实线代表机动车流,虚线代表行人和非机动车流。

配时方案如下:信号阶段1绿灯时间:g1=24s;信号阶段2绿灯时间:g2=39s;信号阶段3绿灯时间:g3=19s;信号阶段4绿灯时间:g4=16s;各黄灯时间:A1=A2=A3=A4=4s;单周期时长:C=24+39+19+16+44=114s。

考虑安全因素,每个方向的信号灯按照“红绿黄红绿黄”的规律进行显示。

(三)问题诊断分析1、机动车道设置不太合理,不符合流向流量规律。

交叉口南北向交通流量较大,而南北向的凯旋路却较窄,车道划分数量不足,在高峰时段会拥堵;2、交叉口内没有设置机动车车流导向线和左转非机动车等待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交叉口内存在干扰;3、东西口人行横道线的位置设置过前,同时与南、北口的人行横道线交叉,导致交叉口内的形式区域呈矩形,造成行车不畅,并增加了行人过街的距离,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行人过街的困难;4、现状在交叉口东西出口处均利用隔离栏前的一小块空地作为公交停靠站,违背了交叉口管理有关规范规定的设计原则;5、交叉口渠化标志标线的设置有些不规范、合理,各出口处缺少必要的标志牌。

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试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试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试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4.06.13•【字号】沪统字〔2014〕35号•【施行日期】2014.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试调查的通知沪统字〔2014〕35号嘉定区统计局、浦东新区统计局:根据第五次上海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的总体安排与进展情况,经研究决定,2014年6月将在嘉定区、浦东新区开展居民出行调查的试调查(方案详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由上海市统计局、浦东新区统计局与嘉定区统计局负责试调查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试调查所需经费由市级负担,试调查所用调查表、调查用品等均由市统计局统筹安排解决。

三、为做好试调查工作,请两区统计局做好调查人员抽调和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两区试调查小区的调查底册资料具体要求将另行下发通知。

附件: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试调查方案上海市统计局2014年6月13日附件上海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试调查方案一、试调查目的第五次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由上海市统计局组织开展,调查将首次采用电子手持终端(PDA)进行入户调查。

本次试调查工作将为正式调查提供软件优化、培训准备、实施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重要经验和建议。

二、试调查规模和内容本次调查共调查80户家庭。

调查内容包括:软件的试验、入户流程试验、拒访情况的摸底、质量控制流程的试验、数据汇总平台结果试验。

三、试调查时间和范围试调查的入户时间为6月25日-6月29日。

试调查范围选取全市不同地带的两个行政区,即:浦东新区洋泾街道民杨居委会、嘉定区徐行镇伏虎村,每个村(居)委会选取两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小区调查20户家庭,共调查80户家庭。

四、试调查实施组织计划1.形成调查底册(6月9日-6月20日)选中开展试调查的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的2个村(居)委,需对该村(居)委选中的调查小区进行《户主姓名底册》的整理,每个调查小区选定连续20户家庭,另分配20户家庭作为备选户,由此确定每个调查小区40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形成调查底册。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0-12-27内容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

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

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

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

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

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

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

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

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居民出行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居民出行调查的通知

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居民出行调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9.08.06•【字号】•【施行日期】2009.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居民出行调查的通知各区(县)统计局及有关街道(镇、乡):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缓解交通矛盾,1986年、1995年和2004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获取了比较全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系统了解本市交通的现状,科学制订全市交通发展规划和改善交通的对策措施,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根据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的通知》(沪府办[2009]41号)的精神,于今年组织开展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

其中,居民出行调查是本次综合交通调查的重要内容,根据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分工,本项调查由市统计局具体负责实施。

按照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制定的调查方案要求,入户登记时间确定为2009年9月中下旬(连续一周)。

本次调查涉及203个街道(镇、乡),1072个居(村)委会。

抽中样本名单见附件。

被抽中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调查,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调查员选调及小区划分等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期实施,按时完成,保证质量。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宣传这次调查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理解并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宣传标语:1、支持交通调查,奉献上海世博,改善你我出行。

2、交通调查靠大家,世博出行更畅达。

3、参与交通调查,让你我的出行更便捷。

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2009年8月6日。

上海地铁车型调查报告

上海地铁车型调查报告
上海地铁6号线
AC-12型电动客车
基本情况
长度:36公里
识别标志色:深粉色
站数:28
制造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时速:80km/h
编组:4节编组C型列车(ABBA)
车厢:铝合金贯通式厢体,驾驶室拖车长19.5米,车厢动车长19.4米,宽2.6米,整列车长77.9米。整列车有座位172个,最大载客量224人,整列车最大载客量896人。
中期规划(预计在2010-2020年间全部建设完成)
上海地铁15号线
预计2015年开通
上海地铁18号线
目前尚无时间表
上海地铁19号线
目前尚无时间表
上海地铁线
上海地铁1号线列车车身除AC06型外均以白色为主色调,两边各有一条红色的饰带,AC06型车身以红、黑、白三色为主色调,两边各有一条红色的饰带。
涂装:以黑色、绿色与白色调为主,列车车身两边各有一条浅绿色的饰带。
制造商:阿尔斯通南京浦镇车辆厂上海电气
设计时速:80km/h
车辆编成:8节编组(Tc+Mp+M+Mp+M+M+Mp+Tc)
车厢:长23.54米,宽3米,定员310人
制造年代:2007年-2009年
电机传动方式:VVVF交流传动2号线AC-08型列车车厢
车辆总数:21列(编号233-253)
设计寿命:30年
国产化率:>70%
昵称:青鱼
备注:南京浦镇车辆厂和上海电气合作生产。
轶事:243号车的涂装以黑色、白色与为主,除色带外没有绿色,所以在部分轨道爱好者之间有“黑鱼”或“鲶鱼”之昵称。
AC-17a型电动客车
制造商:阿尔斯通南京浦镇车辆厂

上海轨道交通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调查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调查分析

城市客运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上海轨道交通停车换乘选择行为调查分析文/ 董智杰 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摘 要 该文通过对上海市轨道站点周边停车场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P&R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及出行行为特性,并进一步对比实施停车换乘优惠政策及未实施停车换乘优惠政策两类停车场在停车费用,P&R出行比例及出行意向方面的异同。

结果显示,采用P&R 方式出行的主要是中等收入的通勤出行者,其驾车到达停车场的距离集中在4~5km。

通过完善P&R停车收费政策,加强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停车换乘便捷度,能够进一步提高P&R的吸引力。

关键词:停车换乘;行为调查;意愿调查;上海市0 引 言停车换乘(p a r k a n d r i d e,P&R)通常指的是私人小汽车出行者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停车,换乘公共交通系统进入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出行模式,是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上海自2010年以世博会为契机推出淞虹路及锦江乐园两处实行停车换乘优惠政策的P&R停车场作为试点以来,目前已运营P&R停车场共计15处,均与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衔接换乘。

此外,部分位于轨道站点周边的停车场虽未实行停车换乘优惠政策,但也存在较大比例的P&R出行。

停车换乘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至70年代的一些欧美城市,如英国牛津城,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华盛顿州等,其主要是为了应对私人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中心城道路扩张受限,停车资源供应紧张而实施的交通管理措施[1]。

由于实施初期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较低,且人们绿色出行的意识不足,其广泛应用的过程往往几经波折。

由于欧美城市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普遍较小,其停车换乘的形式不局限于小汽车换乘轨道交通,也有部分小汽车换乘地面公交,自行车换乘公共交通等。

根据这些城市的调查分析,P&R出行方式能够被广泛推广的前提往往是优质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及对进入中心城车辆的限制限行政策。

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

第一章交通量预测分析3.1交通量预测与条件3.1.1预测依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2005年郊区总体规划纲要》●《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0-2020》●《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总报告》●《奉贤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3~2020》●《奉贤区交通整合规划2010~2020》3.1.2 人口与岗位发展趋势在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2020年总人口将达2600万,其中常住人口2200万人;就业岗位1200万个,其中中心城724万。

人口密度呈现内紧外疏的格局,外环外的郊区范围内新城人口密度集中;岗位呈现的态势和人口类似,中心城岗位规模进一步增加。

3.1.3 居民出行总量预测根据2004年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的资料,闵行区常住人口日均出行率为2.19次/人*日,略低于当年全市2.21次/人*日的日均出行率。

由历次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的数据可见,上海市居民日均出行率增长速度变化较大,1986年至1995年增长了4.5%,1995年至2004年增长了18%,这一变化主要受到上海市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和交通条件改善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经验,一个城市的人均出行次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一般在2.0~3.5左右不会有很快的变化。

对比国内多数城市,上海市居民的每日出行次数偏低。

这是因为上海交通拥挤,限制了人们的活动,预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未来人均出行次数将有一定提高。

预测202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出行率将达到2.6次左右。

3.1.4 机动车发展预测由于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的快捷、舒适和安全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重要标准,机动化趋势更加明显。

总体上,2020年机动车总量控制在500万辆。

其中汽车450万辆,千人拥有率达到200辆左右,其中小汽车拥有率从现状的45辆/千人增加到190辆/千人。

3.1.5 城市空间结构落实国家战略,贯彻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深化市域“1966”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和提升市域“多轴、多层、多核”空间布局体系和中心城“多心、开敞”布局结构,科学、有序引导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的发展趋势,形成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区发展的“多中心、轴线切线组合和多层次的城乡生态安全网络”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市交通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通调查。

本报告将对上海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交通的建议。

一、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和繁华商业区域。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

提高地铁和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增加运营车辆数量,提高运行频率,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2.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鼓励市民骑行、步行或乘坐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避免出现交通瓶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事故频发,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其中,机动车辆违规行为和行人违规过马路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交通法规宣传。

加大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2. 增加交通执法力度。

加大对机动车辆违规行为和行人违规过马路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3. 安装交通监控设备。

在交通繁忙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安装交通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三、交通环境问题交通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调查显示,上海市的交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

机动车辆的使用量大和老旧车辆的存在是导致交通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交通环境,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清洁能源车辆。

鼓励市民购买清洁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 加强交通噪音管理。

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总报告z

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总报告z

一、调查情况1.1调查目的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上海实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和新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并且正在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以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

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是百年大计,需要有前瞻的战略眼光和审慎的科学态度,交通调查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

本市曾于1986年和199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综合交通调查,为交通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和信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内外要素发生显著变化,亟需要更新交通数据。

综合交通调查重在揭示交通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目的四个方面:1.全面掌握全市交通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分析当前交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2.为制定交通排堵对策、开展交通规划、进行交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调查成果基础上,优化交通模型,提高交通预测和定量分析的可靠性。

4.建立和更新综合交通数据信息库,促进本市交通信息化发展。

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还要优化交通模型,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和若干专题研究,为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多针对性较强的决策建议。

1.2调查内容本次综合交通调查分为交通出行特征调查、交通供求状况调查和交通相关城市基础信息调查三大类,总共涉及23个具体调查项目。

(1)交通出行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人员、车辆及货物的出行(运输)总量、时空分布、出行(运输)强度和距离等方面的特征数据。

具体涉及9个分项:居民出行调查、流量人口调查、吸引点调查、对外交通客流调查、客货车出行调查、出租车出行调查、对外道口车辆调查、货物运输量调查和货物运输集散点调查。

(2)交通供求状况调查交通供求状况即对承担各类交通载体的道路、公交、停车等基础设施的供应和运行状况进行调查,掌握设施规模、承担的需求总量和相应的服务水平。

具体包括9个分项:公路道路设施调查、公路道路流量调查、交通事故信息调查、道路车速调查;公交线网与站点调查、地面公交客流调查、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停车泊位分布调查、停车需求特征调查。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与供给状况调查与分析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与供给状况调查与分析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与供给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经济需求增长与交通运输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时至如今,改革开放30有余,高速路网基本建成,解决市内交通堵塞又成了头等大事,一时间各地纷纷发展轨道交通。

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8年,地铁迅猛发展的同时,巨大的人流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合理有序发展、按时按需规划轨道交通迫在眉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发展到34个,而50~100万人口之间的大城市也达到43个。

但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运量不大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

而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

这些都是造成城市交通局面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约1000美元时,将普遍进入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阶段。

当前国内城市的公共交通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上依靠地面交通,而从地面走向地下的速度则非常缓慢。

我国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城市日趋繁荣,城市交通矛盾逐渐严重,发展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关键。

在"十五"规划中,国家首次提出了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也明确指出:"在百万人以上城市,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

目前,我国已有15个城市正在修建或申请地铁和轻轨道路,建设投资约需2000亿人民币。

据预测至2014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其中,上海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上海自1990年上海地铁一号线破土动工以来,1995年建成投入运营,实现了上海轨道交通零的突破,而上海地铁二号线投入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长度达40公里,从明珠线一期运营,轨道交通长度将增至65公里。

上海综合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综合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综合交通调查报告上海综合交通调查报告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综合交通系统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民对交通状况的看法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综合交通调查。

通过对各个年龄段、职业和居住区域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上海市民对综合交通系统整体的评价较高。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上海的公共交通系统相对便利和高效。

他们认为地铁、公交和出租车是他们日常出行的首选。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公共交通的拥挤和不舒适表示不满。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另外,私家车的普及也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

这导致了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面临交通拥堵的困扰,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比如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关居住区域选择和交通方式的有趣数据。

相比于市中心,郊区的居民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

他们认为私家车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而市中心的居民则更喜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为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到达各个商业区和市区的中心地带。

此外,我们还发现年轻人对共享出行的兴趣日益增加。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网约车等新兴交通方式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他们认为这些共享出行方式既环保又经济实惠。

然而,一些年长者对这些新兴交通方式持保守态度,他们更习惯于传统的出行方式。

最后,我们还就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上海的交通安全状况相对较好,但也有一些人对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和道路交通规则的执行情况表示担忧。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综合来看,上海市民对综合交通系统整体较为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求。

政府应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并采取措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调查报告

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调查报告

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调查报告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调查报告1. 引言地铁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也承担着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责任。

然而,事故与意外事件时有发生,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近期,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对交通安全的思考。

本文将根据这一事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并从管理、技术和培训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提升地铁安全水平。

2.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2021年5月1日的上午八时四十分,地铁10号线B列车发生了追尾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受伤。

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是由于A列车司机操作失误导致的,司机未能及时刹车并保持与前车安全的行车距离。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救援,并展开了调查工作。

3. 事故原因分析3.1 管理层面在事故调查中,发现了一些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地铁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司机在行车时缺乏足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对于追尾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

再次,管理层对于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列车存在技术隐患。

3.2 技术层面事故中,司机未能及时刹车并保持安全的行车距离,这与技术层面的问题有一定关系。

列车的制动系统可能存在故障或不稳定现象。

在列车中的安全设施方面,如避雷装置、紧急制动按钮等的设置可能存在不合理或不便利的地方,影响司机在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精准的控制和刹车功能。

3.3 培训层面事故反映出司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存在不足。

加强培训层面的工作是预防此类事故的关键。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应加强对核心技术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确保新司机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

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司机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还可以引入模拟训练技术,通过模拟紧急情况的操作,提高司机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

1、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介绍城市交通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交通矛盾,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综合交通调查,持续更新综合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涉及人员出行、车辆出行、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车辆停放、交通信息、交通环境等方面,以及有关的城市基础信息。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揭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更新和优化交通预测模型,应用最新调查成果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和热点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986年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为做好首轮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于1986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也是国内城市首次开展的综合性交通调查。

为上海市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交通数据基础,开发了本市交通模型,是世界银行在上海贷款所承认的唯一的交通信息库。

为编制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内环高架等市政建设的前期研究,以及政府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2)1995年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为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专门成立了交通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调查工作的执行。

通过调查更新了原有调查数据,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掌握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

调查数据为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的编制以及上海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前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还于1997年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小样本交通调查,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常年维护与更新。

(3)2004年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和交通模型,编制了《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006-2020)》、《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同时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世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战略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调查问卷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网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调查问卷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网

上海交通大学校友调查问卷亲爱的校友: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

为了解母校校友工作状况,更好地为校友提供服务,同时为母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我们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

问卷中凡涉及到个人想法和意见的,均没有对错之分,您只需按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如实填写(在对应位置打“√”)。

母校亦将严格遵守国家《统计法》的规定,保证您提供的资料不外泄。

谢谢您对母校工作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7月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由采访学生填写,校友核对)1.性别: □男□女2.高中毕业学校(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毕业时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共青团员4.大学毕业院系(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毕业年份________ 5.大学毕业时的学历类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其他__________________6.当前工作单位的名称: (请填写全称)第二部分校友对母校认知调查1.请您根据自身感受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者不同意以下论述。

(其中“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不太同意”;第三部分职业发展信息1.您从母校毕业时选择工作,当时考虑工作单位因素对您择业的实际影响程度分别是:(其中“5”表示“非常重要”;“4”表示“比较重要”;“3”表示“不确定”;“2”表示“不太重要”;“1”2.从母校毕业之后,现在这份工作是您的第__________份全职工作。

3.您在当前这家单位工作多久:□不足3年□3 -5年□5-7年□7-10年□10年以上4.您目前年薪大概是__________万元。

(第5题、第6题校友不填,由整理问卷的专家判断)5.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属于:□技术类□行政类□研发类□教学类□服务类□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6.您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性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外企代表处□部队□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第四部分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在115年的办学历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即“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民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上海市民出行状况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0-12-27内容提要:为了解本市市民的出行成本及对交通状况的评价,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开展了一次网上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时间成本和花费、对本市交通状况的评价及购车意向等多方面内容。

调查共回收总量样本2598份,其中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调查显示,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但逾三成受访者认为高峰时段路面严重拥堵。

逾六成受访者上下班出行选择公共交通,高峰时段轨道交通限流措施有争议。

受访者上下班单程交通平均时间为50.4分钟。

近八成受访者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在5元以上。

半数有车受访者使用私家车上下班。

逾七成受访者年内无购车意向,使用成本高、道路拥堵是不打算购车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

调查收到回答问卷259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的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共获得有效样本2331份,样本有效率为89.7%。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看,居住在各个环线间与不同出行距离的受访者均占一定比重(见表1)。

因此,样本的分布情况比较符合上海的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分布二、本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1、逾四成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出行方便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道路交通网络。

调查显示,有7.3%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很方便和方便,合计为42.3%;36.8%认为一般(见图1)。

其中,以轨道交通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受访者认为本市交通方便和很方便的分别占8.2%和45.3%,合计为53.5%;认为一般的占34.3%。

这表明,市民对上海轨道交通总体评价更为积极。

近年来,上海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大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基本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交通调查成果
上海市交通委公布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成果。

调查显示,未来两年上海每年还将新增40万辆新车,交通拥堵持续恶化,中心城区早高峰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
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

上班路越来越远晚高峰有提前趋势
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离,拉长了市民出行距离。

如外环外的中心城周边地区成为新增人口的主要导入区域,而这些人口的主要就业地依然在内环以内区域。

全市居民的平均出行距离由2009年的6.5公里/次增加至2014年的9公里/次。

调查显示,早晚高峰出行量持续增加,晚高峰有提前的趋势,平峰出行量增幅较大。

对比2009年,早高峰出行量增加10%,10时~15时出行量增加11%,午后平峰15时~17时和晚高峰后平峰19时~21时出行量均增加15%。

预计未来两年每年再增40万辆新车
上海市实有小客车总量近320万辆,较2009年增加约一倍。

截止到2014
年底,沪牌小客车达219万辆(其中市区号牌152万辆,郊区号牌67万辆),常住外牌小客车近100万辆。

近两年,每年新增小客车总规模在35万辆左右,其中市区号牌小客车每年新增约10万辆,郊区号牌小客车每年新增约10万辆,外牌小客车每年增加约15万辆。

意愿调查显示,10%的无车家庭和8%的有车家庭计划在近两年新增小客车,据此推算,未来两年每年有近40万辆新增车辆的意愿。

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日益突出。

全市居住区配建停车位为179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290万辆,配建缺口为38%;中心城居住配建为64万个,居住区夜间停放需求为133万辆,配建缺口达52%。

部分地面车速低于每小时10公里
数据显示,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时间提前至7点左右,部分地面道路路段行驶车速低于10公里/小时;午后高峰道路平均行程车速较2013年下降4%左右。

城市道路交通潮汐现象明显,早高峰高架道路进城车速和出城速度之比为1:2。

南北高架北段车速之比甚至达到1:4。

出行半数靠公共交通
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包括轨道、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轮渡)占所有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达48%,若将班车和社会大客车等纳入公共客运方式,这一比例为52.3%。

轨交出行耗时由69.6分钟缩短为62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轨道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

全天进出客流超过15万的车站近20个,人民广场、世纪大道等换乘站的日均换乘客流超过35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