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楼吴简字词札记
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一)
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一)1996年7月至12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长沙市走马楼的古井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简牍。
《文物》1999年第5期发表了《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摘要报导了已经整理的一万枚简牍中的部分内容,令人振奋不已。
听说文物出版社也已出版长沙走马楼简牍中已整理的一万枚简牍的释文,我虽已订购此书,但久待不至。
因此,只能就《简报》及同期《文物》所刊《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一文所公布的部分简牍内容(以下简称《新收获》)谈些读后初步感觉。
一、定名"长沙走马楼简牍"是合适的在《文物》杂志正式公布这批简牍之前,报纸已作过多次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大都称这批简牍为"长沙走马楼吴简"。
这次公布已整理的万枚简文,取消了"吴简"的称谓,只笼统地称为走马楼简牍,不确定其时代属性。
表面上看来好像有些不妥,实际上却是很具科学性的作法。
原因在于长沙走马楼古井中出土的简牍多达10万余枚,目前已经整理者仅万枚,远不是出土简牍的全部,时代的确定,只有等全部简牍整理完毕才有可能。
何况仅据目前已整理万枚简牍的情况而言,已经先后出现了建安、黄武、黄龙和嘉禾四个年号,后三个虽属于孙吴年号,但建安属于东汉献帝年号,如定名为吴简,则不能反映建安时期;定名为汉简,又不能概括吴简情况。
更有未整理的九万余枚简牍,一旦整理出来,又安知不会出现更多的建安年号或建安之前的年号?出现嘉禾以后的年号也有可能。
总之,其中汉简与吴简的比重难以判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定名为"长沙走马楼简牍",避开时代的确定,乃是十分明智的作法,可免作茧自缚之苦。
二、孙吴未奉魏国黄初年号《新收获》一文以长沙走马楼简牍中出现的建安二十五年、建安二十六年及建安二十七年等东汉献帝年号的事实,去证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所云孙权在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八月"自魏文帝践阼,(孙)权使命称藩"之后,并没有奉魏文帝黄初年号。
长沙走马楼简牍会计凭证初探
长沙走马楼简牍会计凭证初探【关键词】走马楼;简牍;会计凭证长沙走马楼简牍主要是有关孙吴境内的会计簿籍,该批简牍的刊布,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会计史研究方面,高敏先生在《论〈吏民田家莂〉的契约与凭证二重性及其意义——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二》一文中详细论证了其具有“收受输纳物的凭证或收据性质”。
李均明先生的《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专门就各类会计簿籍用语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拟在学界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就走马楼简牍所反映的会计凭证中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作一初步考察,不妥之处,望专家指正。
一、原始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和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它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会计凭证指的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文件。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初证明,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李海波,2011)。
笔者曾探讨过汉代的会计凭证问题(朱德贵,2006),那么,汉魏之际的走马楼简牍中的原始会计凭证的具体格式如何?它又有哪些特征?笔者试就《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举例说明如下:(一)支出方面的原始会计凭证走马楼简牍中支出方面的原始会计凭证反映某类经济活动的完成,且职责分明,它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支出来源、支出所依据的官方证明和支付对象。
如:1.出仓吏黄讳、潘虑所领嘉禾元年官所贷酱贾吴平斛米六斛九斗,被督军粮都尉。
(壹·1828)2.出仓吏黄讳、潘虑所领杂吴平斛米两千七十斛,其二百斛邮卒黄龙三年限米。
(壹·1911)5.四斛五斗,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九月廿四日丙戌书,给监运掾谢慎所(贰·6700)10.士四人,稟起嘉禾元年四月讫七月,其一人两斛□□三人,人二斛……(壹·2014)11.月一日讫七月卅日,其一人,人一斛五斗,一人一斛。
嘉禾元年六月五日付仓贷(?)(壹·2262)13.起嘉禾元年正月讫五月,月五斗。
说“吏民”——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札记(一)
说“吏民”——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札记(一)“吏民”一词,文献常见。
先秦及记先秦历史的典籍,如《管子》(卷一七)、《墨子》(卷一四)、《商君书》(卷五)、《战国策》(卷四)、《晏子春秋》(卷一)等,均屡见“吏民”称谓。
秦汉史籍,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吏民”称谓出现更为频繁。
同时的出土文献,如《祀三公山碑》(见《汉碑集释》),睡虎地及居延、敦煌、疏勒河等地出土秦汉简牍,“吏民”称谓也经常见到。
也许就是因为过于常见,才没有引起学者过多的关注。
直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出土,其大木简被定名为《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1999年),“吏民”一词才被学者经常提及。
但“吏民”一词究竟有何意义?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却鲜见学者进行解说。
兹不揣浅陋,试释如下。
我们知道,《嘉禾吏民田家莂》的定名,主要根据以下四枚大木简的释文:①东乡谨列四年吏民田家别莂(4·3)②环乐二乡谨列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别莂如牒(4·2)③□□谨列]嘉禾吏民田家]顷亩收钱布■如牒(4·4)④南乡谨列嘉禾四年吏民田家别顷亩旱熟收米钱布付授吏姓名年月都莂(4·1)其中“吏民田家”云云,说明“田家”之中,有“吏”有“民”。
关于这一点,同书所列具体“田家”,“吏”、“民”混杂,亦可证明。
由此可知,当时统计“田家”,是将“吏”、“民”合在一起计算的。
此外,同时出土的嘉禾年间竹简,也有很多乡、里统计“吏民”户、口的材料。
如:①右高迁里领吏民卅八户口食一百八十人(14·10229)②右平阳里领吏民卅六户口食百人(14·10248)③右吉阳里领吏民卅六户口食一百七十五人(14·10397)小武陵乡嘉禾四年吏民人名妻子年纪簿(14·10153)⑤南乡谨列嘉禾四年吏民户数(?)口食人名年纪簿(14·9088)至少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尚未见到当时乡、里统计户、口,单称领“吏”多少户、多少口和领“民”多少户、多少口的例子。
走马楼吴简所见_私学_考_邓玮光
《东南文化》2010 年第 3 期总第 215 期
67
在研究中, 学者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三点: “举”的定义,“举”的目的以及“私学”的含义。胡平 生认为:“举”是“举荐”;“私学”或称“私学生”、“私 学 弟 子 ”, 与 “ 官 学 ” 相 对 , 并 举 出 《 续 汉 书·舆 服 志 》 中“私学弟子”的材料加以佐证,认为“私学”不入 正籍,享受复除官役或减免租税的政策优待,要靠 举荐方能步入仕途;“举”的目的就是将“私学”举 荐入仕[12]。 王素则认为“举”是“没入”;“私学”非国 家正户,并质疑简牍中未见“私学生”及“私学弟 子 ”,认 为 “私 学 ”是 逃 亡 户 口 ;“ 举 ” 的 目 的 是 大 族 将 对 象 先 通 过 官 府 举 为 “私 学 ”, 然 后 再 没 入 为 自 己的依附人口[13]。 侯旭东在“举”的问题上,观点与 胡平生相近,解释为推举;在“私学”的定位上同意 其为“遗脱”,表面上接近王素 的 观 点 ,但 在 实 际 上,由于侯旭东将“遗脱”解释为“脱籍者”这样一 个中性词,在说明“私学”身份时,又引用了《续汉 书·舆服志》的内容,这 些 都 使 其 观 点 与 胡 平 生 更 接近;在“举”的目的上侯旭东则同意王素的观点, 认为是“举”某人为“私学”,而不是“举”某人入仕, 同时也提到“私学”与举主间存在依附倾向的私人 关 系[14]。 秦 晖 对 侯 旭 东 的 观 点 提 出 了 批 评 , 认 为 “私 学 ”是 “遗 脱 ”,即 “逋 逃 ”, 属 违 法 行 为 , 不 会 被 “举荐”,这里的“举”应是“检举”;“举”的目的是检 举私学;但秦晖在“私学”的认识上仍与“官学”对 举,不过与胡平生不同的是,秦晖认为“其自秦以 后的确有从异端分子到投首权贵享受荫庇的特权 依附者的所指变迁”[15]。 于振波基本上延续了胡平 生的观点,只是更进一步将“私学”描述为在外地 的贫苦学生, 一旦得到权威人士的赏识就有可能 踏 上 仕 途 , 不 认 为 其 是 依 附 人 口 或 脱 籍 逃 亡 者 [16]。 王子今、张荣强释“举”为“登录”即“承认其地位身 份”;“私学” 是 “民间儒学教育体制下的受教育 者”,其“身份的正式确认,需要经过一定等级的官 吏的‘举’方可登录入籍”;“举”的目的也是“举”某 某 为 “ 私 学 ”[17]。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自1996年10月17日被发现,到现在已经七年了。
这七年时间虽然不长,但对这批吴简来说,却经历了新闻报道、内容披露、探讨开始、资料公布、研究深入等若干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20世纪之末、21世纪之初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其进行回顾,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早期探讨走马楼三国吴简被发现后,新闻媒体最早报道其事,是1996年12月15日的《长沙晚报》1]。
之后,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竞相采访、报导,成为岁末年初的一个热点2]。
而作为专家介绍,国内则始于胡平生、宋少华联名撰写的《新发现的长沙走马楼简牍的重大意义》3],日本则始于市来弘志撰写的《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牍について》4]。
前文首次披露了1枚木牍(即《录事掾潘琬白为考实吏许迪割用余米事》)和5枚木简(均属“嘉禾吏民田家莂”)的图版,还披露了“长沙安平史陈沫再拜”等简牍的释文;后文根据国内的报导和介绍,对这些新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评述。
国内外学术界得以管窥吴简面目,可以说以此为滥觞。
不久,胡平生、宋少华又在本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简牍的释文,撰写了《长沙走马楼简牍概述》,在大陆、台湾、日本同时发表5],使吴简更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其间,胡平生还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个人撰写《细说长沙走马楼简牍》一文6],对国内外学术界关心的这批简牍的出土、数量、意义及保护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由于胡平生的研究领域是文献而非历史,研究断代是先秦两汉而非魏晋南北朝,也埋下了日后争鸣的种子7]。
在此之后,吴简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继续得到披露8]。
其中,李长林的《长沙孙吴简牍考古大发现》9],宋少华、何旭红的《嘉禾一井传千古》10],以及宋少华个人的《大音希声》11]、《本世纪末的惊人发现》12],还有刘正成的《钟繇与长沙吴简说》13],分别从介绍发掘经过和介绍书法价值的角度,披露了很多极为重要的简牍的图版和释文,促进了吴简研究的开展。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自1996年10月17日被发现,到现在已经七年了。
这七年时间虽然不长,但对这批吴简来说,却经历了新闻报道、内容披露、探讨开始、资料公布、研究深入等若干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热点,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作为20世纪之末、21世纪之初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对其进行回顾,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应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早期探讨走马楼三国吴简被发现后,新闻媒体最早报道其事,是1996年12月15日的《长沙晚报》1]。
之后,国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竞相采访、报导,成为岁末年初的一个热点2]。
而作为专家介绍,国内则始于胡平生、宋少华联名撰写的《新发现的长沙走马楼简牍的重大意义》3],日本则始于市来弘志撰写的《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出土三国吴简牍について》4]。
前文首次披露了1枚木牍(即《录事掾潘琬白为考实吏许迪割用余米事》)和5枚木简(均属“嘉禾吏民田家莂”)的图版,还披露了“长沙安平史陈沫再拜”等简牍的释文;后文根据国内的报导和介绍,对这些新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评述。
国内外学术界得以管窥吴简面目,可以说以此为滥觞。
不久,胡平生、宋少华又在本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简牍的释文,撰写了《长沙走马楼简牍概述》,在大陆、台湾、日本同时发表5],使吴简更加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其间,胡平生还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个人撰写《细说长沙走马楼简牍》一文6],对国内外学术界关心的这批简牍的出土、数量、意义及保护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由于胡平生的研究领域是文献而非历史,研究断代是先秦两汉而非魏晋南北朝,也埋下了日后争鸣的种子7]。
在此之后,吴简的内容通过不同渠道继续得到披露8]。
其中,李长林的《长沙孙吴简牍考古大发现》9],宋少华、何旭红的《嘉禾一井传千古》10],以及宋少华个人的《大音希声》11]、《本世纪末的惊人发现》12],还有刘正成的《钟繇与长沙吴简说》13],分别从介绍发掘经过和介绍书法价值的角度,披露了很多极为重要的简牍的图版和释文,促进了吴简研究的开展。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1)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1)《文物》1999年第5期《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介绍的户籍类简牍中有两枚乡劝农掾所作的券书,内容涉及官府对“吏”及其家人的管理,值得加以重视。
这两枚简的形制为木牍,释文与图版分见此期《文物》页19及彩版叁:1和肆:1。
不过,释文存在少量讹误,此前我曾做过一些订正[1],最近又有个别改动。
先将经过修改的两简释文断句、移录如下:简一(J22-2543)1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
辄科[2]核乡界,州吏三人,父2兄二人刑踵叛走。
以下户民自代。
谨列年纪,以(已)审实,无有遗脱。
若有他官所觉,连3自坐。
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据。
简二(无编号)1广成乡劝农掾区光言:被书条列州吏父兄子弟伏处、人名、年纪为簿。
辄隐核乡2界,州吏七人,父兄子弟合廿三人。
其四人刑、踵、聋、欧病;一人被病物故;四人其[3]身已送及,3随本主在官;十二人细小;一人限佃;一人先出给县吏。
隐核人名、年纪相应,无有遗脱,4若后为他官所觉,光自坐。
嘉禾四年八月廿六日破莂保据。
这里又对简二的原释文做了五处修改:行一的“‘伙’处”改为“‘伏’处”;行二的“‘颐’病”改为“‘欧’病”、“‘被’病”“改作“‘被’病”,这两处从谢桂华先生的意见;“其身已‘逸’及”改做“‘送’及”;行三的“限‘田’”改成“限‘佃’”。
原释“伙”处,意不可解。
“伙”字后起,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三国时更无此字,当误。
细审图版,并联系上下文,似为“伏”字而脱去右上的一点。
《文物》XX年第5期封二刊出的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帛书(T0114③:611)五处出现了“伏地”,“伏”字右上的“点”均不明显,或是用横划略向上挑表示,或是“点”划紧贴在横划右侧,字形与简二中的相近。
“伏处”亦成词,《庄子·在宥》有“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北史》卷6《齐本纪上》载高欢语“生平天柱时,奴辈伏处分如鹰犬”(页213)。
初中作文之走马楼三国吴简探究
走马楼三国吴简探究走马楼吴简是长沙出土的最珍贵文物之一,现存放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正举办《三国的湖南.走马楼吴简》主题展览,利用寒假时间,我前往进行了探究。
通过参观和考察,我发现从战国时间到秦汉,再到三国时间的吴国,简牍的形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简牍用竹木制成,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备料、片解、刮削、杀青、编联等工序。
因为比较笨重,既不方便书写,又不方便阅读。
因为一本书要用很多简牍串在一起,人们用“册”、“编”、“卷”来称书籍的篇幅。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过《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读《周易》多次翻断了编联简牍的牛皮带子,由此可见,用简牍记载和阅读文字是多么的不方便啊!通过出土的走马楼吴简,可以证明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嘉禾元年(即公元232)年间,简牍应用十分广泛,涉及纪年、军事、地理、赋税、人口、司法等诸多方面。
我不禁产生了疑问,在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就已经改进了造纸术并奏报朝廷,开始进行推广。
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的吴国,简牍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载体?纸是在什么时候取代简牍的呢?在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书《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了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看来,这个“逐渐取代”的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又想到“洛阳纸贵”这个成语。
具《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在三国灭亡后,在西晋初年(大约公元291年左右)写出了《三都赋》。
因为文章写得太好,而印刷术当时还没有被发明,大家争相抄写,以至于纸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
由此可见,到了西晋初年,纸已经取得简牍,成为主要的文字载体了。
不然我们听到的也许就是“洛阳简贵”的故事了。
经过探究,我得出结论,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直到三国末年或者西晋初年,经历了近两百年时间,纸才最终取代简牍,成为了文字的主要载体。
而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所产生的时代正处于这一文字载体重大变革的前夜,展现了简牍最后的辉煌。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一)
走马楼吴简所见“真吏”试探(一)走马楼吴简中屡见“户人”籍中注有“真吏”字样,似乎值得注意:14-9156:宜阳里户人公乘陈颜年五十六真吏14-9159:颜从兄奇年八十二刑左手盲左目14-9073:颜妻大女妾年四十14-9058:颜小妻大女陵年卅六14-9084:颜子男佑年卅一真吏14-9059:颜户下奴宋年十七14-9075:颜户下婢汝年四十八苦腹心病14-9036:颜户下婢绵年十七14-9109:右颜家口食十六人訾二百①]以上为陈颜一家部分成员情况。
另外又如许绍家:14-9129:宜阳里户人公乘许绍年卅五真吏14-9167:绍子女婢年十二14-8975:绍户下婢双年十五苦腹心病14-8906:绍户下奴鼠年十四聋病14-8897:右绍家口食十一人訾五十②]关于真吏,《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③]及《走马楼吴简整理的新进展》二文皆只引用相关简文而未加以说明。
高敏先生则以为“真吏”属于一种“吏户”,不过并未说明具体理由。
此外尚未见有学者作深入探讨。
文献中偶见“真吏”连用,如: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
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
虽俱在邯郸,遂分城而处,然每有以慰安之。
躬勤于职事,光武常称曰“谢尚书真吏也”,故不自疑。
④]谢躬忠于吏职,光武帝故得有“真吏也”之赞,此处,“真吏”虽连用而实际并非构成一词,或大致可以译为“真正的”吏,不过其实际意思则应为“合格、称职”的吏。
显然,这与简中所见明显是标明户主身份的“真吏”含义并不相同。
或许我们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对此加以探讨。
我们再看下面这些简,其记载的是夏隆家的情况:14-9090:宜阳里户人公乘夏隆年四十一真吏14-9165:隆子男帛年十一14-9213:帛男弟燥年八岁14-9217:燥男弟得年六岁14-9092:隆户下奴成年四十二14-9013:隆户下婢谨年十三雀两足14-9324:右隆家口食九人訾一百⑤]很重要的是,“夏隆”文献有记载,而一向被研究者忽视。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杂”字简摭谈
在 已出版 的 《 沙 走 马楼 三 国吴 简 ・ 简》 长 竹
( )( )( ) 壹 、贰 、叁 中有许 多含 杂 字 的简 , 当加 了“ 裸
十二 斛私 擎 限米 。 三斛 四升 佃 吏限米 , 其 其 廿斛 三 斗五 升 田歆 布 米 , 十 五 斛七 斗 田 其
( ) 字后它们是否变成另外一种征收项 目呢?它 雅 ”
T b t o uK n d m o eT r i d m t h n sa Z u ao ‘ B mboSi , hsp prds a ls W i o t he K n o s a gh o m lu e f g f h e g aC a o l s ti a e i p -
is ae t o e i o e y t e l c lg v r me t b sd s r g lr t e y f b ia i g v r u x u e . e r h s mp s d b h o a o e n n s e i e e u a x s b a r t a o s e c s s a c n i Ke r s i s rb d b mb o tb eso u Ki g o a o ma o y wo d :n c e a o a lt fW n d m t u lu;b mb o si “ s e ln o s i Z a o l p mic l e u ”;mi— a s c l n o s s p l ;b i fa ay i el e u u p y r n lss a e
2 1 年 9月 01 第2 7卷第 5期
唐 都 学 刊
T n d o r a a g uJ u n l
Sp 0 1 e .2 1 V0 . 7 No 5 I2 .
长沙走马楼吴简是“关羽之死”的关键佐证
长沙走马楼吴简是“关羽之死”的关键佐证1996年11月份,在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一份吴简,吴简上的内容表明:关羽之死并非仅仅是大意而已。
众所周知,古时的荆州地界属于如今的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这里曾经出土过众多的文物史料。
1996年时,在长沙五一广场附近有一片空地正在动工,这里被外商承包,正打算修建一座商厦。
17号时,工人正在这里挖蓄水池,没想到,在淤泥中露出了一块古怪的木板,一看就非同寻常。
考虑到这里确实曾经出土过众多文物,于是他们立即上报有关组织,并且停止施工。
当考古人员赶到以后,经过对这块木板的鉴定,认为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文物,这一发现震惊了在场的工作人员。
经过挖掘,一共出土了大大小小约14万件木片,这种木片叫做“简牍”,是古时一种用来记录文书档案的东西。
这些吴简在地下存放了将近2000年,这次的出土,明显能看到木简上有些腐坏,并且出土没多久,吴简上的文字因为氧化迅速模糊不清。
考古人员联系相关部门,连夜将吴简做了恢复性处理,没想到上面的文字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认知。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吴简上的文字记载的内容是吴国荆州地区,各郡县的户籍、司法、赋税等情况。
为什么说这些看起来跟关羽毫不相干的记载,成了“关羽之死”的关键佐证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吴简上的其中一段文字:“上中下品户数薄。
其七户为上品,其一百一十九户下品。
”这句话概括的是当时吴国的百姓等级划分,根据记载,当时关羽占据荆州时,“下品”也就是最穷苦的底端百姓占据总人口的82%。
当时的贫富差距极大,所以导致贫富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并且双方冲突严重,表面上看起来井水不犯河水,实际上的荆州城中已经是暗流涌动。
吴简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军故吏,东阳里,增丁一万。
建安二十四年,秋,叛出走。
”意思是说,在关羽带兵征讨曹操的时候,曾经从这里征了一万兵马,这些兵马自然都是当地的百姓,身处乱世,百姓应召原本就是不情不愿,没有一个老百姓不想过安稳日子。
关羽征兵以后,看似多了1万兵马,实际上这些百姓一来战斗力有限,二来民怨沸腾,已经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调”
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调”提要:两汉财政调度向魏晋户调的演变,应由两汉财政收入在实物形态上及各地区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溯源。
汉代常税以钱、谷二色为主,政府实物形态的消费以谷、帛为大宗。
其中的矛盾必须通过政府的财政调度来解决。
正常财政调度下的调绢帛,与横调、横赋敛下的调绢帛,无论是对征调主体,还是对纳调主体来说,意义都是完全不同的。
吴简所见的“调布”,仍属正常财政调度范畴,与户品也无关。
“调皮”的情形有所不同。
对于纳“调皮”吏民来说,既不是常税,也不是“苛捐杂税”。
但官府用于市皮之钱,至少有一部分来自对诸乡吏民的加征,因而属于横调、横赋敛范畴。
关键词:财政调度户调制吴简调布调皮■代表“”。
◇代表“”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屡见“调”字,既有调布,又有调鹿皮、麂皮、羊皮、机皮、牯牛等。
此种“调”的性质,学者认识不一,分歧很大。
王素等先生径将吴简中所见的调称为“户调”,认为“吴国户调也分‘九品’”,进而推测:“西晋户调‘九品相通’,其中户分九品”,是否也“含有吴国的户调内容”。
①高敏先生认为:“既然孙权时期明确地实行了汉代的口钱、算赋制度,那么作为取代口钱、算赋制度的‘户调’制就不可能实行。
因为二者是同一种税,区别在于一按人口数量与年龄的不同征收现金,一按户征收绢、绵等实物而已”。
高敏先生进而指出:王素等先生所引用的那些“简文中的‘调’几乎无一例外属于动词,是调发、征调、调运之意,而不是作固定名词的户调之调”;“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户调制的同时,除固定内容与数量的‘户调’之外,还经常出现各种‘横调’与‘杂调’……《新收获》一文所引简文,正属于这种‘横调’与‘杂调’,而非正常的户调”。
②于振波先生认为:“走马楼吴简中的‘调’应该属于苛捐杂税性质的横调,而不是制度化的户调”。
③笔者以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的“调”,既不是作为常税与主体税种的“户调”,也不全是财政上的调发、调运,或苛捐杂税。
要确认吴简所见“调”的性质,必须弄清:1.两汉的“调”怎样从财政调度向横调、杂赋敛、常税演变;2.孙吴时期的各种“调”各有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征收的。
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复音词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复音词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湖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複音詞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湖南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土,补充、完善了三国文献的重要缺环,是二十年来考古学界的重大成果之一,为三国吴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目前,历史学界有关探讨最多,将吴简作为鲜活语料,从汉语史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仍较少见。
以吴简词汇为例,本文在汉语史理论方面完成如下工作:目前学术界尚无全面描写、分析吴简复音词的成果,我们借鉴程湘清、刘叔新先生汉语描写词汇学的有关方法,首次开展此项工作。
研究结论有三:第一、全面描写吴简复音词,总结构词类型。
817个复音词中未见单纯词。
合成词中,偏正式526个,占复音词总数的64.5%.这说明,偏正式复音词是吴简中最重要的门类。
没有出现重叠词、单纯词等构词方式,但增加了连动式复音词类型,这在先秦两汉语料中亦不多见(详见第二章第三节、第五节)。
第二、采用不同方法描写偏正式复音词。
其中,偏语素表示性质或属性的171个词汇中,除采用“正语素表示人或事物?偏语素表示性质或属性”的两层划分外,更据“正语素”所表示的内容或类型,作进一步分类。
这种分类借鉴了经济史、制度史的有关思想,以及词汇文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化属性或概念属性等线索(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第三、概括吴简复音词的特徵及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地位。
与《论衡》、东汉佛典、《搜神记》、《世说新语》等时代相近语料不同,吴简偏正式复音词数量最多,联合式居第二位,支配式、补充式、附加式等复音词数量极少。
与两汉时期有关文献相比,吴简复音词比例达71.2%,复音化程度有明显提高。
其与《三国志》等文献相类,复音词迅猛发展,以绝对优势取代单音词的主导地位(详见第二章第五节)。
目前罕见借鉴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吴简复音词的作品。
本文吸收义素分析法、认知语义学有关思想,分析吴简词汇词义。
走马楼吴简所见_私学_考_邓玮光
私学长沙刘阳谢达,年卅一,居临湘 (1行)
都乡土沂丘
(2行)
十一月十五日右郎中窦通举
(3行)
材料二:木 牍 ,其 长 约23.4~25、宽 约6~9.6、厚
奏辞:本乡正户民,不为遗脱。 辄
(2行)
操黄簿审实,不应为私学。 乞曹列言府。
琬诚惶诚恐叩头死罪
(3行)
死罪。
诣 功 曹 (4行)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庚 午 (5行 )
材料三: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胡平生又公布
了 一 条 新 材 料 [10], 在 材 料 公 布 后 , 王 素 对 其 进 行 了
致,材料二中“举”的含义还有待考察。
二
68
走马楼吴简所见“私学”考
对于“举”的含义,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没 入”、“检举”、“登录、承认其地位身份”、“举荐”,这 基本囊括了三国魏晋时期“举”的主要含义,笔者 也赞同“举”“私学”的“举”的含义应该是这四种含 义之一。
在继续讨论“举”的含义前,有必要先对“私 学”的身份有所认定,即其到底是不是依附人口。 笔者对“依附人口”说最早的怀疑来源于对简牍形 制的认识。 材料一为木牍,长24.1、宽6.1、厚0.4厘 米,形制较大。 如果是想“没入”依附人口的话,在 如此形制的木牍上只没入一个人于理不合。 大族 豪将占募依附人口动辄数十上百, 更合理的情况 恐怕是, 把占募对象的名单甚至只是人数列上而 已。
7、私学黄客,状客,本正户民 [肆]3943
由此条材料可知,“正户民”和“私学”虽是两 种不同的身份,但“正户民”可以转变为“私学”。因 此,“本乡正户民,不为遗脱”并不是番倚“不应为 私学”的充分条件,“遗脱”也不是“应为私学”的必 要条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番倚被以“私 学”的身份“举”,但其供认自己是“本乡正户民,不 为 遗 脱 ”,用 黄 簿 检 核 , 番 倚 被 记 录 的 身 份 确 实 不 是“私学”。这里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并不存在因 果关系。
走马楼吴简中的“调
走马楼吴简中的“调【提要】汉代的“调”除了按户或根据赀产征收外,还有多种途径,如按田亩、按奴婢数量等等,为“正税”以外各种苛捐杂税的通称。
史书中并没有关于孙吴进行赋税改革的明确记载,孙吴赋税非常繁重,对东汉赋税制度多有保留。
走马楼吴简中的“调”应该属于苛捐杂税性质,与曹魏实行的制度化之户调不同。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户调/算赋/赀/苛捐杂税走马楼吴简整理者在《文物》1999年第5期上公布的一些资料,内容涉及三国时期孙吴统治区域内制度和组织中的许多重要方面,弥足珍贵。
其中关于“调”的资料,关系到对孙吴赋税制度的认识,因此引起学术界很大兴趣。
尽管高敏和王素等先生先后发表文章,(注:有关学者的文章将在下文引述他们的观点时具体提到,在此从略。
)对这一加以探讨,但至今尚未形成共识,本人不揣冒昧,在此略表浅见,如有方家赐教,笔者将不胜感谢。
一、问题的提出及进展《文物》1999年第5期发表了王素、宋少华、罗新撰写的《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一文,将吴简中出现的“调布”、“调麻”等称为“户调”。
由于该文属于吴简整理者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其中的观点并没有展开论述。
随后,高敏先生在《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发表《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对“户调”说提出了质疑。
高先生根据吴简中涉及算赋征收的资料,指出:“既然孙权时期明确地实行了汉代的口钱、算赋制度,那么作为取代口钱、算赋制度的‘户调’制就不可能实行。
因为二者是同一种税,区别在于一按人口数量与年龄的不同征收现金,一按户征收绢、绵等实物而已”;而且,《新收获》一文所引用的吴简,“不见一枚简牍中有‘户调’二字”。
因此,高先生认为,吴简中出现的“调”当属于用暴力巧取豪夺的“横调”与“杂调”,而非正常的户调。
针对高先生的质疑,王素先生在《研究》2001年第4期上发表《吴简所见“调”应是“户调”》一文作为回应,指出:“户调为按户征收实物,口钱、算赋为按人征收现金,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根据后来户调取代口钱、算赋,而简单地将二者视做同一种税。
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初期临湘社会2004051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序论:研究史回顾 (4)第一章临湘社会经济状况考察 (8)第一节两汉长沙社会经济简述 (8)第二节土地开垦、耕作方式与农业发展 (10)第三节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14)第二章临湘社会结构分析 (16)第一节乡、里(乡、丘)的设置 (17)第二节吏、民、士等各阶层的存在 (22)第三节流民、官府的政策与孙吴的社会流动 (25)第三章临湘官府职能及运作管窥 (27)第一节赋税征收:吴简所见“调”新探 (27)第二节吴简所见孙吴之审讯 (30)结语 (34)附录:参考文献 (42)摘要在挖掘长沙走马楼吴简资料并密切联系有关传统文献基础上,本文综合考察了孙吴初期临湘这一区域社会的历史状况。
在实际研究中,首先简述临湘一带社会发展状况,并较为具体地论述临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情况;其次说明临湘地方基层组织设置与各社会阶层的存在,其中主要探讨的是较为特殊的临湘地方组织“丘”及其与乡、里的关系,孙吴各阶层特别是“真吏”的身份界定以及吴简反映出的孙吴社会流动;最后较深入地分析吴简所及临湘官府运作的具体情形,如孙吴“调”和“口算钱”及所涉征税问题、吴简所见“盗官物”案相关审讯问题等。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孙吴;临湘;丘;真吏;调;盗官物罪ABSRACT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s inscribed in slips unearthed at Zoumalou, Changsha in 1996 and the resources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dissertation tend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Linxiang as a regional society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Sun-Wu period. In actual research, firstly, after discoursing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Linxiang briefly, the text discusses the main aspects about the agriculture, handicraft industry and commerce etc. of it; Secondly, the text illuminates the loc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Linxiang and the state of its social stratum, concentrating to these topic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Qiu”and “Xiang” or “Li”, the define about the classes in Sun-Wu period especially of the “Zhenli”and the social mobility of Sun-Wu Kingdom reflected by the slips; finally, it analyses some details about the operation of local authorities of Linxiang, for instance, “Diao”,“Kou suan qian”(capitation) and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taxation of Sun-Wu, several related facets of the Kingdom’ justice.Key Words:Inscribed slips of the Wu period unearthed at Zoumalou; Kingdom Sun-Wu;Linxiang; Qiu;Zhenli(real official);Diao(a kind of unroutine tax);the crime of stealing official property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初期临湘社会何元庆序论:研究史回顾三国时代的文献史料因种种原因传世很少,原来我们认识三国的主要资料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清人洪亮吉、杨晨、谢钟英、洪饴孙、卢弼等人曾为之辑补,但很难完备,而其中的有关孙吴的部份所占比例又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南 交通 大 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 版 )
2 0 1 3年 5月
J OU RNAL OF S O UT HW ES T J I AO T ON G UNI VE RS I T Y
Ma y 2 01 3 Vo 1 . 1 4 N o . 3
第1 4卷
第 3期
究, 有助 于吴 简的进一 步整理 利用 , 也 可以加深我们 对 中古文献的 阅读理解 , 对于大型语 文辞书的编纂修 订也有较 大的参考价值 。结合相 关文献对其 中的字词进行 考察 , 发现 : 作 为官 方登 录户籍的 固定用语 , “口食” 表 示“ 家 口”
的用法 出现得 虽比“ 食 口” 早, 但 最终为后 者所取 代 ; 秦 汉时期 , 高年 女子一般 称作 “ 大女” , 到晋代 , “ 老女” 之类 的 称呼 才在 简本 、 纸本 户籍 中大量 出现 , 因此 , 吴 简 中“ 大女 ” 、 “ 老 女” 交互使 用 的现 象十分独特 ; 先秦到 三 国时期 , “ 户人” 充当“ 一户之主” 义在各 类典籍和文书 中经见 , 后 来为“ 户主” 一词取代 , “ 户人” 一词则发 生意义转 移, 泛指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走 马 楼 吴 简 字 词 札 记
谭 翠
( 中华女子 学院 对 外汉语 系, 北京 1 0 0 1 0 1 )
关键词 : 走马楼吴 简; 三国史 ; 上 古汉语 ; 中古汉语 摘 要: 走马楼吴 简为汉语 史研 究提 供 了一定数 量难 能 可贵 的崭新 而真 实的 同时材料 。对其进 行语 言研
T hi s p a p e r a nn o t a t e s s o me 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 wo r ds i n t h e s l i p s .
走 马楼吴 简 真 实 地 记 录 了三 国 时 期 孙 吴 基 层 社会 的方 方 面面 , 是 研 究 三 国乃 至 东 汉 、 魏 晋 时 期 政 治经 济文 化生 活 的一 大宝 藏 。 同时 , 作 为语 言 材 料, 尤 其 是 作 为 三 国时 代 的 同时 语 言 材料 , 其 对 我 们 正确 认识 中古 汉语 的真 实 面 目, 具 有 极 为重 要 的 意义 。笔者 近来 研读 吴简 , 积 累 了一 些 字词 方 面 的
Co ns e q u e n t l y,du e a t t e n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pa i d t o t h e s e s l i p s . Th e s t ud y o f t h e l a n g u a g e i n t h e s e s l i p s wi l l
me d i e v a l Ch i n e s e Ab s t r a c t:Th e S u n— Wu S l i ps u n e a r t he d i n Z o u ma l o u p r o v i de a c e ta r i n a mo u n t o f r e a l a n d n e w
s h e d l i g h t o n f u t r h e r a r r a n g e me n t or f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s l i p s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me d i e v a l C h i n ” 、 “ 一 户之 民 ” 。
中图分类 号 : H1 0 9 。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4 4 7 4 ( 2 0 1 3 ) 0 3— 0 0 0 5— 0 5
St u dy o f Se v e r a l Wo r ds i n t he Wu S l i ps o f Zo um a l o u
TAN Cu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C S L ,C h i n e s e W o m e n  ̄ s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n g 1 0 0 1 0 1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t h e S u n — Wu S l i p s o f Z o u ma l o u;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t h r e e k i n g d o ms ;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p o r a y r ma t e r i a l s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wh i c h a r e q u i t e v a l u a b l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