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选择题1、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某科研小组在三峡库区某地选取当地常见的草本植物黑麦草和白三叶,通过人工模拟地表径流,研究草本缓冲带截污能力,为三峡库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下图示意不同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的原因()A.阻止入渗流量大B.抵抗冲刷能力弱C.吸收氮磷能力强D.抑制蒸腾作用强(2)草本缓冲带宜布局在下图中的()A.居民点B.旱地C.水田D.消落区答案:CD【提示】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读图可知,白三叶吸收氮磷能力比黑麦草高,故白三叶比黑麦草削减污染物能力强。
故选C。
(2)由材料可知,草本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
读图可知,消落区位于水库和水田之间,草本缓冲带布置在消落区可以有效拦截坡面径流中泥沙和氮、磷等污染物,减少对水库的污染。
故选D。
2、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甲自然带最可能是()A.冰雪B.常绿阔叶林带C.山地针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2)造成甲自然带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坡降水多B.东坡气温高C.西坡坡度缓D.西坡光照弱答案:C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
(2)略。
3、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稀疏草原(2)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A.盛行西北风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潜水补给河水答案:C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植被)。
高考地理 “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解析版)
高考地理“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第一部分方法指导】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
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在审题时将关键的词句、数字圈出来,然后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性。
这类题的解答方式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1.常见统计图表的类型2.统计图表的判读步骤第一步:看图名;第二步:读题目,画关键词第三步,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第四步,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3.常见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三角坐标图三角形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来表示三个项目所占整体的百分比。
我们常遇到的类型有人口年龄结构的比重、三大产业构成比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个重点中的重点。
判读步骤:首先找出三个坐标轴的原点,然后过某点分别作半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2)曲线图(含折线图)曲线图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等。
判读步骤: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如右图,流量过程线图中该地4月份和7-8月份均有汛期,且流量较大。
(3)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
因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
判读步骤:1.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多边形,表示频率,且与同心多边形的大小成正比关系;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专题01 选择题的信息拆解(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目录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二、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三、最新模考题组练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及设计要素地理高考试题情境的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从高考地理情境命题的角度看看解题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一)试题来源特点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例如广东卷第1-2,7-8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产情境;第3-4,5-6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广东卷1-2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 .大幅增加B .保持不变C .略有增加D .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 .公路网更完善B .车流量更大C .人口更为稠密D .河网更密集【解读】该题以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对河流南北两岸的通勤时间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是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的变化与通勤时间。
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通过对比图示南北岸通勤时间的差异及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地理详细答题和蒙题技巧,考前必看
高考地理详细答题和蒙题技巧,考前必看地理答题技巧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如果肯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除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二是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三是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四是图解法:根据作图来辅助解答。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五是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如“日照图”,最关键是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到“三点”,即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找到了交点,就知道了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和昼夜长短情况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容易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具体细致,但如果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四是分值与采分点:采取找约数原理。
如果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
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知识点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
对于所有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对地理学科的“恐惧”。
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是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相信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直选法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
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
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
在答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3)排除法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
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
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
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解题技巧总结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解题技巧总结选择题1、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沙滩C.海岸D.岩礁答案:DB【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海岸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该地位于海边,受海浪拍打,因此鼓浪石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D。
(2)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岩洞、岩礁、海岸都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B。
2、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
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云贵高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巴西高原D.西欧平原(2)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3)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A.热融沉陷—夏季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C.热融滑塌—夏季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答案:BDC【提示】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1)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2)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3)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三科里面最难的,不仅考察记忆,还考察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考生在做高考地理题的时候,应该用一些答题技巧和套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答题技巧及套路1、最重要的一点是仔细审题不管是做什么科目的题,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认真的、仔细的审题,清楚题目要求,然后再分析题目信息。
不仔细审题就很容易掉进题目的陷阱里,这也是很多同学经常把会做的题做错的原因。
2、善于挖掘题干信息做题的时候主要的信息都来源于题干,有些信息比较直观,解起来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些,而有些题的的信息则是隐藏起来的,这就需要你去挖掘了。
在地理考试中,题干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图表题,每个点都和图中的信息联系紧密,如果你不会分析图表,那么这道题就很难做出来,相反的如果你善于挖掘题干信息,那就很容易做出来了。
因此高三学生在平时做地理题的时候,应该培养自己的读题和解题能力。
3、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桥梁如果从高考的角度分析,学习地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多么深奥的地理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所学内容都串起来,解题的时候也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分析和解解答。
很多同学之所以地理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不认真学习,或者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好而是因为他们知识清楚每个知识点单独的用法,如果解题的时候需要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学生就不会做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们熟练的调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所以遇到复杂的题就不会分析了。
因此高三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学习知识不能太死板,要注重运用。
地理提分技巧有哪些1.地理高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复习并不是简单重复学过的内容,而应以每章为单元,或以地理要素为专题,对地理知识整理、归纳、记忆、巩固,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学生要进行概括归纳,整理编织知识网络,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这样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2.理解地理概念的含义,形成准确的地理概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题型突破--客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场景再现
(2017海南卷)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
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
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
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
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左下图示意
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
素是( )
A.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全国通用*题型突破(2023)
二、解读高考命题专家
抓题干关键信息,一举歼灭 ①高考客观题,以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为背景,设计出2—3题,背景材料往往是解题 需要的已知条件或解题的指导语。 ②各个试题相互关联,一旦审题失误或考虑欠妥,可能造成一组试题全错,损失惨重。 ③高考客观题命题者为了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往往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
③高考赋分制度:新高考有多种组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 科。不同组合的学生,可能会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为了平衡学科试题难度差异 造成的不公,增大题目难度,能有效降低原始分,拉开赋分档次,利于选拔思维能力 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确保能者上位。
全国通用*题型突破(2023)
一、解读高考地理难度
(2017·课标全国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技能提升篇技能3选择题解题技能
其次部分技能三基础练2024·山东烟台模拟)幼苗在森林中的生长发育确定了种群的自然更新和群落动态的维持,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幼苗存活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旱季降水的削减会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造成幼苗死亡。
2010年哀牢山地区旱季降水量少且持续时间长,图为哀牢山24.32°N,101.01°E)2005—2011年不同树种幼苗死亡率的年际变更图,据此完成1~3题。
1.为探讨哀牢山不同年份旱季土壤水分条件对植株幼苗死亡率的影响,应选择 A )A.2—3月B.5—6月C.8—9月D.10—11月2.下列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 C )A.土壤含水率B.旱季降水日数C.旱季日照时长D.植株储水实力3.若将来该地区干旱频度和强度增加,可能导致 B )A.大花八角、多果新木姜子丰富度减小,黄心树丰富度增加B.多花山矾、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大花八角丰富度增加C.多果新木姜子、黄心树丰富度减小,鸭公树丰富度增加D.鸭公树、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多花山矾丰富度增加【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推断哀牢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10月为雨季。
但由于旱季初期11、12月)土壤储存水较多,因此探讨旱季土壤水分含量对幼苗死亡率的影响,应选择在2—3月,选A。
第2题,依据所学学问,土壤含水率越高、植株储水实力越强、植物抗旱实力越好,幼苗死亡率越低,因此土壤含水率和植株储水实力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较大,A、D 错误;旱季降水日数越多,越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幼苗死亡率越低,因此旱季降水日数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较大,B错误;旱季日照时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小,因此旱季日照时长与旱季植物幼苗死亡率相关性最小,C正确。
第3题,由图可知,2010年大花八角死亡率最低,说明大花八角的抗旱实力强,幼苗死亡率低,而多花山矾、黄心树的抗旱实力弱,幼苗死亡率高,因此若将来该地区干旱频度和强度增加,将导致多花山矾、黄心树丰富度减小,大花八角丰富度增加,B正确。
2020 高考 地理 选择题常用解题技法 利用地理规律
利用地理规律1.方法概述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高考常考的地理规律主要是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利用地理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1)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2)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3)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进行作答。
2.增分策略(1)利用分布规律解题分布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相反。
【典题1】(2018·北京文综,6~7)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周边地区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且风向为西北风;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热带太平洋洋面无低压中心生成。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时刻北半球的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该高压系统为亚洲高压,中心气压高于1 060百帕,势力强盛;正常年份,亚洲高压在1月份时势力最强,因此该日最接近冬至日。
选项A正确。
答案(1)B (2)A(2)利用演变规律解题演变规律即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4、5月在华南,6月在江淮,7、8月在东北、华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
【典题2】夏季风进退早晚会给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2024年高考地理(原卷版)
专题04 “计算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关于地理计算类问题,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加以介绍和归纳讲解,但在以能力考察为命题原则的高考中,却经常会考察考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地理事物需要进行数字统计、测量、计算,才能得出结论。
【题型分析】高考中的地理计算一般考查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需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的题干常以图表或材料的形式呈现,需要从图表或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计算,所以难度较大。
【命题方向】(1)地球运动类(包括: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计算等)(2)比例尺、经纬网计算类(3)人口问题类计算(包括:人口密度计算、自然增长率计算、城市化水平计算)这类题除需临发挥外,更需要考生在平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狠抓规律和原理的应用。
一.地球运动类计算(一)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① 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① 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1h,1°=4min① 东加西减。
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1、时区数=经度/15(如果出现小数就四舍五入)2、时区数=经度/15=商……余数(如果余数小于7.5度,则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度,所在时区=商数+1)注意: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如:东经100度在(东七区)100/15约=7 或100/15=6……10(余数大于7.5度)所以东经100度在东七区。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有哪些高考地理各题型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二、非选择题答题技巧1、准确定位,弄清是哪里。
首先可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其次可以根据特殊的形状进行区域定位。
2、描述分布,注重极值与递变。
分布规律问题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3、如何描述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②.地势起伏状况③.(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④.(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三、双项选择题地理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单题分值超过单项选择题,而从阅卷情况看,双选题错误率较高。
从答案组合情况看,双项选择题有六种组合,而单项选择题只有四种,因此双项选择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要顺利解答双选题,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1.运用排除法。
在双选题中运用排除法比在单选题中更直接有效,排除选项中两个明显错误的答案,正确的选项就“水落石出”。
2.对选项进行分类组合。
将四个选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分成两组,再对照题意确定一组的选项。
3.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
高中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高中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选择题是地理高考中最基本的题型之一,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具有知识面广、题目难度较小、区分度较大的特点。
要想在选择题部分拿到高分,除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答题技巧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
一、读题干,找关键词,确定题目的考察内容。
在读题干的时候,要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明确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
这样可以缩小思考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分析材料,了解题目所给的信息。
材料中往往包含着解题的关键信息,有些信息甚至可以直接支持答案,因此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来解题。
同时,也要注意材料中的陷阱信息,如迷惑性信息、错误信息等,这些信息可能会干扰我们的解题思路。
三、比较选项,确定答案。
在分析材料之后,需要对选项进行比较,找出与题目所问最符合的答案。
要注意排除选项中的错误选项、无关选项和迷惑性选项。
对于迷惑性选项,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的错误或漏洞,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四、注意题目中的特殊要求。
有些选择题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特殊要求,如“不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等,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五、答题技巧总结。
1. 直选法:对于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可以直接根据课本知识进行选择,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分析。
2. 排除法:排除选项中的错误、无关和迷惑性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3. 对比法:将选项与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4. 图像法:对于一些图像题,可以通过图像的分析和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5. 联系法:将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说明这些技巧的应用:例题1:下列哪个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A. 四季变化明显B. 昼夜长短变化C. 昼夜交替D. 人影朝西方向偏北距离较长直选法:人影朝西方向偏北距离较长是因为太阳光线斜射地球导致的人影朝西的缘故,这个现象是球体的特点之一。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7篇)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
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____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____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____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____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
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高中地理解题技巧有哪些审题慎重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比较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实用5篇)
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实用5篇)1.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第1篇1、审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看清题干表述。
2审图和资料,审题干和图的结合,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和隐性信息); 3在解连锁题时,往往第一题的解题最关键,若解答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问题。
相反,若在解答后续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时,则需反思第一步的选择是否有误。
4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5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6改动答案要慎之又慎,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只有当你确认另一个答案更正确时,才能改动它。
2.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第2篇——方法一、排除法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
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
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
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
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方法4、选优法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地理原创试题命制技巧与题型例举
题型技术要点:
选择题——题干
题干中不包括无关的内容是语言简洁、明确的需要,也是创设有效的试题环境的需要。
无关的内容可能会降低试题结果的效度。题干中的无关内容,实际上是对考生产生了无
效刺激,因而会降低结果的效度。
题型技术要点:
选择题——题干
3、用新情境材料考查高水平的学习能力,不要用与教材相同的语言,以免考查学生的简单记忆能力。
这实质上意味着有效选项减少,提高了考生正确猜测的概率,降低试题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降低了考试的效度。
题型技术要点:
选择题——选项
【题例3】下图是沿30°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3~5题。
5.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逆时针
B.北印度洋的洋流为顺时针
C.我国东南沿海寒潮的频发时期
D.圣地亚哥正值高温多雨时期
高水平认知能力。
题型技术要点:
选择题——题干
4、避免过于专业或过于一般的内容。
大规模教育考试涉及的内容领域应该以考生本阶段所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
内容过于专业或过于一般的试题实际上都降低了试题结果的效度,或者说考查
的是与考试无关的心理结构或能力。
过于专业的内容往往容易超过考生的学科知识范围。(超纲)
模仿的过程:从“形似”到“神似”
模仿的归宿:改革与创新
1、模仿
[2012·课标全国卷]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
11题。
D
10.Q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2020高考地理浙江专用选择题解题方法:剖析因果关系
剖析因果关系法1.方法概述地理因果关系是指不同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之间存在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内在关联。
很多地理试题的题干与选项之间互为因果,其中以成因类和影响类试题最为典型,解答此类试题通常要利用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分析,其一般步骤:①明确区分试题中的“因”和“果”;②从逻辑角度推理分析“因”和“果”的内在关联;③迁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试题。
2.增分策略【典题试做1】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晒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清乾隆年间建于下左图中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存至今。
下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
据此回答⑴〜⑵题。
(1)当地采伐与晾晒木材的季节分别是()A.夏季、春季B.冬季、春季C.夏季、秋季D.冬季、秋季⑵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最可能是()A.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不快D.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方法指津】第⑴题,该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伐木区的木料顺河流运输;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晒。
选C。
第⑵题,解答该题时,可以先分析各选项中原因的叙述是否正确,B选项“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本身叙述错误,一般来说,山脊地带,地势比较陡峭,这样可以先排除B项,再从其他选项中进行选择。
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上涨,对桥体冲击大;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较平稳,对桥体冲击较小。
选C。
答案(1)C (2)C【方法启示】由果溯因:成因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果”选项为“因”;“果”为已知,“因”为未知。
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果溯因法”进行解题。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的主要原因是",其中“我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内地流向沿海”是“果”,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和我国基本国情采用“由果溯因法”推理分析可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技巧1、基本方法
仔细审清每一小题题干的题意,明确其表示的地理内容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
针对题干,联系地理事物的概念、分类、原理及规律,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并通过对比答案的异同,得出结论。
这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第一步选细读题干和选项,看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
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等基础知识。
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
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例题2: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本题是2004年上海的高考题,题干中要求是“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天然”森林,联想到回归线到极地之是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极地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四个答案都有可能,但仔细分析,由于人类活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多为人工林,而现存的天然林,只是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技巧2、排除法
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例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A、使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这是一种表述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多是叙述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
在叙述的时候往往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选对题干与选项进行推敲,排除表述内容不准确的与不完整的,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温现象。
东太平洋洋面升温,出现上升气流,产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秘鲁等国海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对地区却出现气温下降,降温出现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异常天气。
本题中的选项A和D 以偏概全,东太平洋海区增温、降水多并不意味流经区域和全球水都增温和降水。
故正确项为B和C。
例2、下列现象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关系的是()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A、C、D三个选项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故排除。
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的减少。
所以选择B 答案。
技巧3、图形与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的题目和读图选择题可能其本身没有图形,或者图形不能准确的表达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作出一些辅助线,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例1、读图判断断崖相对高度
可能是()
A.59米 B.99米
C.199米 D.259米
这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我们可以
作图辅助理解。
A
250
100
B
如上图,四条等高线重合的断崖其
崖顶A(300<A≤250)和崖底B(100≤B<50)之间的高度H为(250-100)≤ H<(300-50),所以此断崖的高度应在150米到250米之间,故选C
例2、我国某地(21.50N)一住户欲在距大门一米的上方修一雨棚(如图1),为使冬至日阳光能
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 ( )
A.1米 B.2米 C.1.4米 D.1.7米
图1 图2
此题先计算某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0-|21.50+23.50|=450。
然后作辅助线连接雨棚
的边缘和门的上端,如图2,显然雨棚的宽度为1为。
故选A。
技巧4、一题多问的题目,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
一题多问的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提问。
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解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互印证增大正确率。
例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淮海平原
(2)、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达一年中的最小值,这是因为
A.受准静止锋控制 B.受副高控制
C.受气旋控制 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地区
此题给出了我国地下潜水的变化示意图,根据图中6月份水位最大7、8月份水位最低判断应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潜水水位低的原因是由于受副高的控制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
所以第(1)题选C,第(2)题选B,如果学生第(1)题没有把握时也可以先看第(2)题,受准静止锋控制、受气旋控制地下潜水水位不可能低,因为其降水较多。
处于夏季风背风坡地区不应在5、6月份出现潜水位的最高。
所以只有受副高控制是合理的答案,再联系第(1)题,在7、8月分受副高控制产生干旱而使地理潜水降低的应该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技巧5、选优法
在高考的过程中,有的试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可能陌生,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下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
例:洪涝发生后,欲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下列处理过程合理的是()
①自然沉降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加热煮沸④化学沉降(用明矾)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本题是一个污水转化的题目,学生不了解,但学生知道,河水转化为饮用水的第一步为自然沉降,而将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的只有B答案。
如果有的学生连自然沉降放在第一位都不知道,也应该道成为饮用水的最后一步是加热煮沸,排除A和D,选B或C,再分析C先进行化学沉降再进行自然沉降,而B则选进行自然沉降,显然B较C更合理,我们得出了正确答案B。
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