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张扬与膨胀——“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美学文艺学影响的反思

合集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坛上一支极为引人注目的力量。

自卢卡契1923年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以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论家的队伍中,云集了为数众多、学养极深的作者,涌现了一大批很有分量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西马文艺学的许多具体的分支学派。

面对这一重要的文论现象,西方文论界早已在进行认真的研究。

美国知名文艺理论学家韦勒克在其为《20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撰写的“文学批评”条目中称西马文论与心理分析、神话批评三足鼎立,为当今世界上“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

荷兰著名学者佛克马教授在其《对世纪文学理论》一书中,也专门研究了自卢卡契以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学者戴维·福加克斯则在《现代文艺理论:比较研究导论》一书中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归纳为若干种模式,使西马文论研究向前迈进了一步。

认真研究西马文论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得失,对于建设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将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

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纪20年代发动于德奥意,60年代遍及欧美的一股既不同于第二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又有别于第三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

而西马美学文艺学则是西马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革命却全部失败。

于是,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探讨西欧各国革命失败的原因。

他们把革命陷于低潮的原因归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偏离歪曲了马克思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机械化、教条化了。

他们指责第二国际奉行一种机械反映论和经济决定论,忽视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能动作用,削弱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功能。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关注文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体系,它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角度,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产物,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

这意味着艺术不是一种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文化的产物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不能把美学理解为纯粹的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而是需要将其放到社会的背景和历史的前景下去思考。

中国现代美学界一直关注着当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并通过各种方式探索文艺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市场化等现代社会的现象,强调了文艺是与社会相关的这一观念。

这种关注社会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中国现代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距离。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文艺作品的阶级性。

文艺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述,它始终存在着阶级立场和阶级观点。

艺术家或文艺团体的社会阶层和政治立场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和审美取向。

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只有在社会和历史的立场下,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认识和理解。

现代中国美学界也在关注着文艺作品的阶级性。

例如,一些文艺理论家在研究现代文学作品时,对其反映的阶级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而在当下流行的一些文艺作品中,也可能存在着对某些阶层的偏袒和对某些阶层的排斥。

因此,在研究文艺作品时,需要充分关注其阶级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其意义和价值。

中国现代美学在探究文艺作品的革命性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一些文艺理论家强调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的意义,探讨了其对文化革命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而一些现代的美术作品和纪录片则直接批判了社会不公和政治上的压迫。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关注文艺与社会关系、阶级性和革命性等方面,中国现代美学也在不断探索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0卷)总目次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0卷)总目次

乌 兰夫 与“ 四三会议 ” 的 内蒙古骑 兵 … ……… …… ……… …… …… …… …… ……… …… …… … 朝 克 ( ) 后 1 论 乌 兰夫改 革藏传 佛教 的思 想 …… …… ……… …… …… …… ……… …… …… ……… …… …… … 梅花 ( ) 1
政 治 学
包 容性 增长 的人本 意蕴 浅析 … …… …… ……… …… …… ……… …… …… …… ……… … ……… …… 王 虎 ( ) 3
论 中共 第三 代领导 集体 民族 发展 观的历 史地位 及其 研究 意义 … …… ……… … ……… …… …… …… 娜 芹 ( ) 3
乌 兰 夫 研 究
像 爱护 自己的眼珠 一样 , 爱护 祖 国统一 和 民族 的 团结
— —
论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与实践 ……… …… …… …… ……… …… …… … 李 凤 鸣( ) 1
试 析乌 兰夫 发展工 业 的战略 思想 … …… ……… …… …… …… ……… …… …… ……… …… …… 吴 海山 ( ) 1
马 克思 “ 自由时 间” 理论 研究 综述 … …… …… ……… …… …… …… ……… …… …… ……… …… 孙 凤东 ( ) 3
艾 伦 ・ 宁 的消费 主义 价值 观反思 …… ……… …… …… …… …… ……… …… …… …… 庞秋 菊 , 杜 张彭松 ( ) 3
葛 兰西“ 实践哲 学” 的基本 特 征 ……… …… …… ……… …… …… …… ……… …… …… ……… …… 宫 玉宽 ( ) 4 马 克思辩 证 法 中的人 与 自然 … …… …… ……… …… …… ……… …… …… …… ……… …… ……… … 李岩 ( ) 4 严 复译 、 , 发近 世西 学和 黑格尔 辩证 法研介 的历 史功 绩与 疏漏 … ……… …… ……… 何 毓德 , 海 山( ) 叙 研 麻 5 从 向秀讨 论 “ 养生 ” 到生 命存 在 问题 的哲 学思 考 …… …… ……… …… …… …… ……… …… …… …… 王娅 ( ) 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

当代文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董学文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传播到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怎样才叫做中国化!,如何才能够中国化!,一直存在着争论与分歧。

中国化!问题日益变成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这里想从问题的角度,谈一谈反思性的意见。

我认为,目前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依然要抛弃两种僵化!:一种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理解的僵化;一种是对西方现代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理解上的僵化。

前一种是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解释成静止不变的东西,解释成编织所谓中国化!知识体系的材料;后一种是把西方现有各种学说嫁接!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身上,当作所谓中国化!最新最高水平的成果。

这两种倾向,对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

第一种僵化!,虽说还有,但已不是主要矛盾,有些时候甚至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对于第二种僵化!,至今并没有多少清醒的认识,反而存在一种缺乏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迷信。

比如,当人们强调中国化的文艺理论要有其价值倾向性和革命功利性的时候,信奉某些现代西方文论的人便会拿出所谓审美非功利!来加以反驳;当有人强调文艺理论要有求真!的科学性时,一些人又拿出西方所谓生命本体论!或后现代!理论加以阻挠。

这说明,在西方现代文论面前,只要丧失自身的主体性,缺乏带现实感的本土!意识,是很容易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弄成不伦不类或实用主义的东西的。

再以当下的文化研究!为例。

本来在西方,文化研究!的思想轨迹基本上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它与实际的文学理论研究关系不大。

在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一些学者都指出,文化研究从整体上来讲是反诗意的。

因此,文化研究!就是文化研究!,他们一般不把文化研究!归入某一具体学科。

而我们中国,有些学者则鼓吹文艺理论要向文化研究!作战略转移!,要进行文化转4向!,甚至吓唬人地说,谁不搞文化研究!,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仿佛文化研究!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出路,大有用文化研究!取代文艺理论研究之势。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理论,它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创作提出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对中国现代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角度,浅析中国现代美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进程的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抨击。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美学观念的深刻影响。

中国现代美学家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矛盾与冲突,试图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实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他们认为,艺术家应当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社会,呈现社会现实,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立足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与实践,要反映人民的生活与命运。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这一思想也得到了体现。

中国现代美学家们注重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出发,深入挖掘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试图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体现人民的智慧与理性,表达人民的欲望与情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认为,艺术家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创作的对象和载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寻找与人民命运相交融的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主张文学艺术要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这一思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现代美学家们强调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试图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体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提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

他们认为,艺术家不应当只是追求艺术的自由和个性的表达,更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批判与改革,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要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标准,要追求艺术的真善美和人类精神的升华。

评_西方马克思主义_的文艺_美学理论

评_西方马克思主义_的文艺_美学理论

2004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anuary ,2004 第40卷 第1期JOU RNAL OF GUANGXI NORM AL U NIVERSIT YV o l.40 N o.1[收稿日期]2003-09-10[作者简介]陈学明(1947-),男,上海崇明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陈 学 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有以下3个独创性的观点:其一,艺术的性质与功能就是对现实的否定与超越。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是一般地强调艺术是创造性行为,而是突出艺术是在现实中活动,揭示现实的矛盾;不是一般地突出艺术对现实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而是直接把艺术与革命联系在一起。

其二,人类必须走艺术革命、艺术解放的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呼吁人类走艺术革命、艺术解放之路,尽管在常人眼中是如此地遥远,但确实不失为一种指点迷津的深刻见解。

其三,大众文艺会把人引向堕落。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工业、大众文艺的批判无论对20世纪人类正确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对文艺、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阿多诺;马尔库塞;本杰明;艺术;文化[中图分类号]B 83-06/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4)01-0029-08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文艺、美学理论方面。

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西方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们把自己的主要聪明才智倾注在艺术和美学上,对西方文艺、美学理论的推动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美学理论,大致包含着以下四大分支:其一,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艺、美学理论;其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浪漫主义文艺、美学理论;其三,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艺、美学理论;其四,英美威廉斯、伊格尔顿、詹姆逊等人的文艺、美学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浅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理论基石,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基本的观念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念是“物质决定意识”,对于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的历史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答。

这为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一个系统而严密的理论框架,使得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艺术与社会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产物,艺术家要在社会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美学开始注重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艺术家们的创作也越来越关注社会问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社会题材和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审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社会教育和社会变革的使命。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美学开始关注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艺术要为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追求艺术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美学研究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中国美学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的学术领域,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要思潮,追求艺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调艺术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现代美学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时期,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在这一时期,中国美学关注艺术本体问题,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创造的规律等问题。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我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我国当代美学的影响

分 , 社 会 或 历 史 辩 证 法 与 自然 辩 证 法 。 又 因 自然 即
辩 证 法 主 要 是 由 恩 格 斯 阐 述 , 而 将 马 克 思 的 辩 证 因
法 与 恩 格 斯 的辩 证 法 对 立 起 来 , 对 恩 格 斯 的 自然 并 辩 证 法 持 批 判 和 否 定 的 态 度 。 卢 卡 奇 在 其 代 表 作 《 史 与 阶 级 意 识 》中 认 为 , 格 斯 把 马 克 思 的 辩 证 历 恩 法 从 社 会 历 史 领 域 扩 大 到 自然 领 域 , 而 用 传 统 认 从 识 论哲 学 的反 思模 式 , 坚持 主客体 的二 元对 立 , 即 把 自然 世 界 看 作 与 主 体 对 立 的 客 体 存 在 的 思 维 模 式 来
取 代 马 克 思 辩 证 的 认 识 论 。 卢 卡 奇 认 为 , 克 思 的 马
辩 证 认 识 论 区 别 于 传 统 认 识 论 的 关 键 , 于 它 不 是 在 以 主 客 体 的 二 元 对 立 而 是 以 主 客 体 的 辩 证 统 一 或 者 相 互 变 换 为 基 础 的 。 他 说 , 于 “ 证 法 的 决 定 性 由 辩


辩证 法 思 想 的 影 响
格 斯 接 受 了 自然 辩 证 法 和 传 统 认 识 论 哲 学 的 反 思 理 论 。 在 此 基 础 上 , 卡 奇 进 一 步 强 调 马 克 思 主 义 辩 卢
辩 证 法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基 本 的 理 论 方 法 和 哲 学
证 法 是 一 种 社 会 理 论 , 一 种 对 社 会 实 践 有 指 导 作 是
的优先 性 , 它 的 研 究 重 心 只是 在 历 史 社 会 领 域 。 但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

浅析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主要观点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艺术是如何产生的(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进化论”的问题。

1.“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生物学领域内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文艺理论中这样论述:“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和自然界一起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意义的一步……手越来越多的从事于其他活动,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1。

在这个分析中,存在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渐渐成熟的过程,通过直立——手的解放——确定语言的符号性意义——大脑思维及心理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层级的跨越,劳动在创造了人本身之后,通过人的身体与思维建立起与自然对话的关系,进而也产生了艺术,艺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独特的一种存在方式,随着“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进化应运而生,因此也不难理解在艺术起源理论中关于“劳动论”的思考和分析。

与此同时,正是手的开发对信息的传递范围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开发。

就舞蹈艺术本体而言,其身体语言,在索绪尔语言学核心内容中涉及的“身体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舞蹈艺术张力的效度问题。

必须明确的是事实上劳动只是通过所应用的传递媒介与艺术建立联结,所以在大脑的进一步发育,思维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进而完成这三个层级的的进化过程。

2.“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这是“进化论”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解释艺术的产生。

也就是说,在社会进化论所提出的问题中,其实存在着一个物质与精神的不对等追求、满足的问题,从而带来了艺术概念上的“灵”与“肉”的两难境地。

如果暂且预设一个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分析平台,不考虑其他方面的综合影响因素,物质方面的低级生存方式——高级生存方式,精神方面的低级思维——高级思维,这四种因素在整体的进化上需要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衍生的关系建构,并且这个关系是辩证的。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最有深远影响的理论之一,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早于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当时正是中国思想文化界思潮百出,急需新的理论指导。

众多学者积极学习、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其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现代美学与中国文艺理论的关系现代美学和中国文艺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现代美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文艺理论对于现代美学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现代美学通过对艺术现象的研究和解读,也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现代美学与中国文艺理论的交流与互动,促成了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现代美学与中国文艺理论之间既存在辩证关系,又呈现出一种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创新与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2000字】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作品应当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关注现实的态度对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使其不再停留在空泛的艺术表现上,而是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民。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强调文艺的革命性和积极性。

这也对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了启示,使其更加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时代意义,使之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本身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和塑造社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提倡文艺作品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要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这也给予了中国现代美学重要的启示,使其更加注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文艺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对文艺创作和评价的一种指导原则和方法论。

中国现代美学则是对中国文化特点和社会现实的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应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实践,对中国现代美学进行浅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艺术创作与社会基础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原因,而文艺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其创作和评价应当服从社会经济基础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反映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需要,需要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强调了艺术作品与社会基础之间的统一,即艺术作品应当反映社会现实,但同时也要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

中国现代美学的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应用。

中国现代美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艺术与社会、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理论和观点。

中国现代美学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创新性,认为艺术应当具有自己的审美规律和内在需求,不能完全被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

中国现代美学还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并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中国现代美学的实践还突出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现实。

中国现代美学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中国现代美学也关注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中国现代美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的研究,为中国的文艺创作和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论。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摘要】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美学的角度进行浅析,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和启示。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

最后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特点和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在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历程、影响、特点、未来发展、启示、结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文艺创作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文学、艺术和美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其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丰富的内涵,为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探讨其对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启示,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现代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对中国现代美学的认识和理解。

借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角,探讨中国现代美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拓展中国美学研究的国际视野,推动中国现代美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通过研究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美学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美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促进中国现代美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现代美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对文艺领域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是文化传播和塑造社会意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文艺作品应当承担起宣传、教育、鼓舞人民的责任。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和阶级矛盾。

因此,文艺作品应当深入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并批判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文艺作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应当以客观真实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刻画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表现生活的真实和深刻。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文艺作品的群众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坚持革命性的立场和精神。

1.2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背景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化运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现代思潮和文化,从而引进了许多西方文化和美学理论。

这些西方文化和美学理论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美学思想的更新和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美学学者积极借鉴西方文化和美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思想,将其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中国现代美学理论体系。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背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时代背景,它为中国美学思想的繁荣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空间。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重视体现在对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文化作用的阶级性分析以及在革命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这些观点认为文化作用至关重要,对社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并强调文化作用应被重视并纳入政治斗争中。

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看出,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刻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

要实现社会变革和革命,就必须认真对待和理解文化作用,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上具有批判性和建设性,呼吁人们重视文化作用,并将其纳入社会政治实践中,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作用,社会结构,意识形态,阶级性分析,革命,社会变革,政治斗争。

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作用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文化不仅是一种表面现象,更是隐藏在社会结构背后的权力关系的一种表达。

文化的传播和消费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特定结构,更是社会结构维持和变革的重要手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重视并非空洞的抽象概念,而是基于其对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行为的理性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本质和机制,为社会变革和革命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文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文化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它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也是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化是反映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矛盾和社会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化的传播和表达,人们形成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文化的作用不仅在于反映社会现实,更在于塑造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态度和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
了很多的演变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从经济和社会结构出发,对文化并没有深刻地阐述。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文化作为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逐
渐受到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随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论。

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人类的思想、文艺、美学都是商品化的产品,由文化工业在生产、宣传、营销过程中提供,最终使
人类失去了自由、独立和创造性。

以此为基础,该学派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与
作用。

20世纪50年代,艺术和批评理论家对文化工业理论的种种不足和局限提出了批评,
并提出了文化民主化和大众文化的概念。

他们认为,大众文化是由下层阶级、广大群众自
发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是真正的多样性和民主化的体现。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可以自由地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并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体
验不同的文化快乐与满足。

另一方面,文化唯物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的社会基础。

他们认为,文化并不是超结构,而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社会根源的现象,它反映了生产和权力的关系,是经济、政治和
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通过研究文化,可以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因和背景。

总体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对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提出了文化民主化和大
众文化的概念,强调了文化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渊源。

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文化工业所带来
的消极影响,为人们认识和掌握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作用的态度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传统。

西方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批判性的社会研究和政治实践来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和剥削,探讨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和途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探讨尤为重要,认为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和表现形式,对社会结构和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文化作用的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为理解和改变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继续关注文化作用在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文化革命和反抗的可能性,促进人类社会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2000字】1.2 研究文化作用的重要性研究文化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和路径。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作用是社会进步和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文化作用,我们才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效途径。

研究文化作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也体现在实践中,只有深入探讨文化作用的作用和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正文2.1 文化作用的概念文化作用是指文化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它包括文化对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组织以及经济结构的塑造和影响。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文化作用被视为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作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为文化作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化作用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媒体的影响,还包括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文化作用,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量。

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作用的历史性和社会性,认为文化作用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推动力量之一。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物质基础不仅是物质,而是现实生活的关系。

从美学角度看,是现实的审美关系,实际上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的、简单的物理意义的物质,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历史上的具体的、现实的、发展的、变化的现实关系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物质Analysis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from Marxist Literary TheoryZhao Meng-long,Li Hou-zhen,Yang Ya-n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__)【Abstract】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The material basis of Marxist aesthetics is not only matter,but the relationship of real life. From a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it is a realistic aesthetic relationship. It is actually an objective,material,objective,and simple material of physical meaning. It is not a person in the abstract sense,but a concrete,realistic,and developmental history. The changing reality and the actual aesthetic relationship.【Key words】Marxist literary theory;Aesthetics;Material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现状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逐渐走出谷底,显示出被鼓舞的复兴的征兆。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文化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文化学思考

二、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框架和线索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 自身的生存境遇中 自由自觉 的程度得以 逐渐提高、 发展的过程: 从 天然统一 的生存整体出发 ,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不断创造出新的 需求与价值 , 从而使自身的 内在尺度 在把握、 整合与超越 任何一个种的尺度 的历史过程 中, 愈来愈具有 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的自觉性和自由性, 从而不断地在更高程度上向 天然 统一 的生存论整体复归的过程 亦即不断地向 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为旨归 的 真正的自由王国 迈进的历史。其间有三个主要论点: 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一 。在马克思眼里 ,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开始就是一 种奠基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相互生成的整体性关系 , 以 许多人的共同活动 为基本属性的人类 33
社科研究
学术动态
2007 年第 1 期
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本身 , 则经历了劳动者同劳动的客观条件 天然统一 , 到资本主义的 自由劳动同实现自由劳动的客观条件相分离 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与此相适应 , 生产劳动的目 的, 也经历了一个从 为了保证各个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个共同体的生存 实践活动, 到为了 创造交换价值或者为了追求财富而生产的过程; 作为劳动主体的人 , 在这一历史转化过程中 , 则经历了从作为原始共同体的 附属物 的个体, 到 表现为单个点 的自由工人的历史演进过 程。马克思关于生存实践的源始境域的考察, 则是围绕着 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 一 这一核心进行的。在人类生存实践的早期阶段 , 劳动同劳动的物质前提的天然统一 所以 可能 , 首先是因为个体隶属于共同体, 各个个人都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 , 而是把自己当作所 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 , 共同体是实体 , 而个人则只不过是实体的附属物。早 期人类由于生产力的低下 , 劳动者只有以群体的形式才能与其劳动的客体条件 土地 相结合, 因而 部落共同体 , 即天然的共同体, 并不是共同占有 ( 暂时的) 和利用土地的结果 , 而 是其前提。在渔猎、 采集、 耕锄、 农耕等自然经济中 , 自然界 ( 土地 ) 与共同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并 生、 互为前提的关系。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只能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人自身在改造自 然界的实践基础上也不断得到改造 , 全部所谓世界史 , 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 是自然 界对人来说的生成 , 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一个 自由自觉的 全面过程, 人不仅能在精神 上反思自身( 精神上的 二重化 ) , 而且能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现实中的 二重化 ) , 因此 , 生产实践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将自身内在尺度运用到实践对象之上, 使之符合自身需求的 过程, 而且也是一个 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 来进行的生产过程, 也就是让其存在, 成为 主体 , 从而成为 人的无机的身体 的和谐的社会实践过程, 其间自然界的生存和人自身的生存 是互为表里的互为前提的一个整体。马克思用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来称谓这一整体性 过程。 美是一种人以自身的 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 生存方式。这是一个不断的 超越物质生产实践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提升的过程, 亦即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不断超越自然 境界、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 迈向 天地境界 的过程。在 资本论 第三卷中 , 马克思曾经对 必 然王国 与 自由王国 及其与 自由 的关系作过论述。他认为 自由王国 以 必然王国 为基 础, 前者属于人类的社会物质生产领域, 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 : 社会化的人 , 联合起来的 生产者 , 将会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 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 而不让 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 ; 靠消耗最小的力量 , 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 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 而在 必然王国 的 彼岸 , 自由王国 则以 人类能力的发展 为 目的本身 , 即使以人自身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领域 , 人类活动的 自由自觉 的本性这 其中获得淋漓尽致的体现。马克思认为 , 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动过程 , 人自身在社会实践过程 中, 不仅在物质和生理层面肯定自身的存在, 而且在理论和思维层面反思自身的存在。从美学 层面看, 人也以自身的 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 ( 譬如, 马克思认为 , 希腊艺术和史 诗所以能够给我们以 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的艺术享受, 是人类直观自身的儿童时代 发展得最完美 的纯真天性的结果 ,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 , 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 儿 童的天真不是承认感到愉快吗 ? 他自己不该努力在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 ? 在每一个时代, 它固有的性格不是以其纯真性又活跃在儿童的天性中吗? 为什么历史上的人 类童年时代 , 在它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 , 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吗? 3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孙全民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8(000)016
【摘要】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了主体异化现象,指出社会由于"物化结构",从而人丧失了主体性,沦为"单向度的人",并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产生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故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抨击和揭露,对人的主体性予以关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启示.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孙全民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性
2.经济“新常态”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启示
3.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西方哲学研究百年反思之二
4.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对党员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5.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与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要 , 而 正 如 恩 格 斯 所 说 的 , 只 是 从 ‘ 根 到 然 那 归
义 ”。 柯 尔 施 在 其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哲 学 》一 书 中 , 将
“ 国 ” “ 联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称 为 “ ‘ 产 阶 级 俄 到 苏 以 无
专政 ’ 名 义 建 立起 来 的 精 神 压 迫 体 系 ” 的 … , 将 并
险 》 3 一 书 中 , … W e tr Maxs ( 方 马 克 】 ” 设 s n’ ri e m 西 思 主义 ) 专章 , 卢 卡奇及 受其 《 史 与阶 级意 识 》 ” 把 历
底 的 意 义 上 说 的 。 这 就 是 说 , 作 出 某 一 决 定 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人 道 主 义 ( ma i ) 点 影 响 、 列 宁 主 义 观 点 Hu ns 观 m 与
‘ ‘ 性 ’ 张扬 与膨 胀 主体 ’ 的
“ 西方 马 克 思主 义 实践 观 ” 我 国 美 学文 艺 学影 响 的反 思 对
王 金 山
( 内蒙 古 财 经 学 院 中文 系 ,内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5 ) 10 1
[ 摘
要 】 “ 方马 克 思 主 义 ” 实践 观 , 我 国 美 学 、 艺 理 论 的 建 构 与 发 展 中 产 生 了特 殊 的 影 响 。 一 方 西 的 在 文
调 , 走 向 了极 端 , “ 都 把 主体 性 ” 张 扬 变 成 了“ 体 性 膨 胀 ” 而人 道 主 义 则 变 成 了“ 象 的 人 性 论 ” 的 主 ; 抽 。不 顾 或 忽 略
“ 自由 ” 以及 实践 “ 体 ” 各种 形 式 的 决 定论 , 弃彻 底 唯 物 主 义 的 客 观 物 质 世 界 一 元 本 体 观 , 视 人 的 主 体 的 主 的 抛 无
面 , 了克服 某 些 理 论 倾 向 中较 为僵 化 、 械 的 毛 病 , 西 马 ” 调 了“ 体 性 ” 为 机 “ 强 主 维度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是 有 意 义 、 这 有
必要 的 。但 是 , 一 方 面 我 们 不得 不说 , 许 是 矫 枉 过 正 的 原 因 , 以人 为 中心 的 “ 另 也 对 主体 性 ” “ 道 主 义 ” 的 强 、人 等
自己与卢 卡奇及 一些 “ 方 的 ” 产 主 义 者一 起 , 西 共 称 作 “ 方 的 共 产 主 义 者 ”, 他 们 的 主 张 看 做 是 “ 西 把 共 产 国 际 自 身 内 部 一 个 敌 对 的 哲 学 流 派 ”… 。 而 梅 洛

庞 蒂 (Mela . o t )在 自 己 的 《辩 证 法 的 历 re u P ny
g e d r g s ls h flc e a i )o i e e ele a tih n Pr xs
“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实 践 观 , 我 国 美 学 、 西 在 文 艺 理 论 的 建 构 与 发 展 中 产 生 了 特 殊 的 影 响 。 一 方 面 , 了 克 服 某 些 理 论 倾 向 中 较 为 僵 化 、 械 的 毛 为 机 病 , 西 马 ” 调 了 “主 体 性 ” 度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 强 维 这 是 有 意 义 、 必 要 的 。 譬 如 , 存 在 主 义 的 马 克 思 主 有 “ 义 者 ” 特 , 主 体 性 张 扬 到 了 “ 对 自 由 ”的 地 步 , 萨 将 绝 但 仍 具 有 “ 理 ”的 环 节 , 真 理 因 子 “ 在 于 他 强 真 其 就 调 资 产 阶 级 决 定 论 和 庸 俗 马 克 思 主 义 通 常 轻 视 的 ‘ 人 决 定 的 重 要 性 ’ 一 点 上 。 一 切 社 会 活 动 是 个 这 由 每 个 人 的 行 为 组 成 的 。物 质 条 件 所 起 的作 用 虽 然
2 1 年 3月 01 第4 O卷 第 2期
内 蒙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版 ) 哲
Ma .2 l r Ol Vo . 140 NO. 2
Ju n lo n e n oi r lU ies y( hls p y& S ca ce c ) o ra fIn rMo gl Noma nv ri P i o h a t o o ilS in e
不 同 的 西 方 国 家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属 于 “ 方 马 归 西 克 思 主 义 ”。 在 这 些 理 论 家 们 所 强 调 的 众 多 的 与 经 典 马克思 主义 相异 的方 面 中 , 实 践 ” 是争 议 较大 “ 观
的极 端 。
[ 键 词 】 主 体 性 ; 扬 ;膨 胀 关 张 [ 圈分 类号 】B8 0 中 3— 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0 - 63 2 1 )2-0 8-4 0 1 7 2 (0 10 - 1 - 0 0
“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 “ 方 ”, 针 对 以 前 苏 联 西 之 西 是 这个 “ 洲 的东方 ” 代 表 的所 谓 “ 方 专 制倾 向 ” 欧 为 东 而 言 的 , 非 仅 仅 是 个 地 域 、 位 名 词 。 所 以 , 西 并 方 “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明 显 地 区 别 于 “ 苏 联 的 马 克 思 主 前
历 史性 , 主 体 性 ” 扬 就 遇 到 了危 机 , 向 了另 外 一 种 极 端 — — 从 否 定 任 何 主 体 性 的 “ 俗 马 克 思 主 义 ” “ 械 “ 张 走 庸 、机 唯 物 主 义 ” 教 条 主 义 的 极 端 , 向 了 主观 唯 心 主 义 、 而 上 学 、 粹 的 唯 我 论 、 理 性 主 义 , 至 走 向 一 种 宿命 论 、 走 形 纯 非 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