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排班三步走之业务量预测
呼叫中心的话量预测及人员排班
呼叫中心的话量预测及人员排班任何呼叫中心的运营几乎都是在追求服务的速度及质量的提高,同时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呼叫中心的利润及客户满意度;一个典型的呼叫中心运营费用,只有5%的成本是花在技术上,几乎全部运营费用的95%以上用于支付工资、网络成本和日常开支;人员成本则是呼叫中心运营成本的关键;因此,对于任何呼叫中心管理人员来讲,合理的人员排班是实现高效率的呼叫中心运营管理,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呼叫中心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呼叫中心保持良好服务水准的重要前提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案,呼叫中心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周期话务量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安排相应时段的座席数量,保证呼叫中心重要运营指标接通率、客户的满意度目标的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管理人员必须对呼叫中心来话量的趋势进行系统地分析,同时根据呼叫中心的历史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如促销)进行科学地预测。
话务量预测的意义:根据来话规律提早进行班次调整与人员配备,保障呼叫中心的接通率指标的实现;通过对历史来话规律的分析,对可预知的话量影响因素提前做出反应,以使呼叫中心提前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呼叫中心话务量承接能力将要趋于饱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优化当前运行系统,提前做好人员与设备扩容的准备,确保呼叫中心保持正常运转;依据来话规律及时了解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便于调整市场运作方向,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下以电信企业为例来了解影响话务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变动;客户量变化(如对电信公司包括新增固话以及小灵通用户、新增宽带用户、市场占有率变化等);公司的宣传、促销、新产品推广等市场行为;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动(如:费用结算月日期的调整等);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系统瘫痪等)。
特殊时段来话量(如每月出帐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17国际电信日;高考、中考出分以及发榜时间;春节、国庆等公众假期等)对于呼叫中心管理人员来讲,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影响来话量变化的因素及规律,不断提高话务量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呼叫中心的管理者必须根据话务量的波动来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及座席安排,通过对排班效率的评估来检测现有排班的合理性,使呼叫中心一线客户服务代表以合理的负荷率有效地降低放弃率,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如何改善呼叫中心的业务量预测
如何改善呼叫中心的业务量预测准确的业务量预测需要高效的协作与领导能力。
把员工及相应的支持资源与呼叫中心的客户联络业务量相匹配是高效呼叫中心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如果业务量预测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率,那么运营规划流程中下面的环节也就失去了合理的依据。
业务量预测是决定员工需求和其它资源(工位、中继线等)需求的基础,是以下工作合理开展的前提:• 计算基本员工需求• 计算中继线及系统容量需求• 把放弃率和阻挡率降到最低• 编制准确的、可行的排班计划表• 预测未来的员工及网络成本• 满足客户的服务期望• 创造一个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环境艺术与科学众所周知,业务量预测是一项艺术与科学密切融合的工作。
它开始于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客户联络量的预测,并结合了这些联络的平均处理时长。
要做这项工作,你需要首先参阅历史数据来决定客户联络量的到达趋势,并且考虑进可能的变化对这种趋势的影响。
然后,把这些数据按照历史的比例分解到不同的月份,每月中每周,每周中的每天,每半个小时的每一天。
然后,结合进客户联络的平均处理时长计算出各个不同周期的预测业务量。
最后,再根据没有反应在历史数据中的一些变化情况(例如,新服务的开展等)对预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显然,要想准确完美地预测出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上午10:00到10:30之间你的客户支持小组会接到246个客户联络请求是不太现实的。
但是,你的业务量预测还是需要尽量靠近这个精确度。
实际上,这种精确不仅包括客户联络的次数,而且还要包括包括业务量(联络次数X平均处理时长),而且还要具体到不同的客户沟通联络渠道(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分解到具体的时间段(一般是半个小时),以及针对每个处理不同业务类别的专业座席组。
那么,该如何定义“准确”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呼叫中心坐席组别的大小。
小规模的坐席组别,比如,15个人或者更少,常常会比大规模组别经历更多的业务量波动。
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力争不要超过5%。
呼叫中心常见的排班策略
呼叫中心常见的排班策略呼叫中心常见的排班策略1、层叠班次:这是目前大中型呼叫中心最常见的班次之一。
常常是从大夜班结束,业务量逐渐上升时开始,每隔15分钟、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有一个班次到岗.比如,8:00一个班组上岗,8:30另一个班组上岗,9:00又来一个班组,这样当10点、11点业务量达到最高峰时,也是上午所有班次的人员全部在岗之时,与业务量的增长趋势进行很好地匹配.2、分散班次:这种班次把正常的8小时班次拆成两段或多段,比如早上4个小时,晚上4个小时;对于非全职员工来说,还可以是上午2个小时,傍晚2个小时等方式的安排,主要用于应对高峰时段或机动时段.比如,如果呼叫中心雇佣了在校大学生,根据课程安排情况,他们就可以上午来上2个小时的班,晚上再来上2个或4个小时的班。
但这种班次受到太多交通、安全、休息、员工接受方面的客观限制,并不是很普遍。
但如果一切条件具备的话,会极大地提升呼叫中心的班次拟合程度.3、长短班次:有一些员工可能会喜欢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这样他们一周只需要上4天班就够了,剩下的整块时间可以自如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计划;而还有一些员工由于家庭或其它特殊情况的限制,可能每天工作不了8个小时,他们可能更喜欢每天6个小时的班次;还有的人一周中某些天可以上10个小时甚至以上的班次,而有些天则只能上2个小时或4个小时。
如果你的呼叫中心规模足够大的话,长短班次的搭配也会极大地促进你的排班拟合度,并同时照顾了员工的喜好或实际需求。
4、临时工或家庭坐席:临时工可以是大学生、社会人员、残障人士、甚至是监狱服刑人员,他们既可以到呼叫中心上班,也可以选择家庭坐席或远程坐席的方式,如果你的呼叫中心通信条件具备的话。
但这项在欧美正在逐渐流行的用工策略在国内好像很少有呼叫中心尝试。
与业内人士谈起来原因各异,有的担心信息安全问题,有的是技术条件不具备,有的担心服务质量问题,有的对员工在非监控状态下工作状态的不信任,还有的仅仅是不敢迈出第一步,不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完整版)呼叫中心手工排班中的话务预测
呼叫中心手工排班中的话务预测都说呼叫中心的管理难:人多难管,数杂难理,班表难排,流程难定,质量难一致……而这当中受个人影响最大,与每个座席代表相关性相大,影响数据最多的,最受争议的,当数班表。
班表一边关系着话务量的拟合、人力的成本,另一方面影响着管理的方向和管理指标的落实。
班表影响着大部分的KPI指标,如:接通率、服务水平、平均等候时长、平均占线率、考勤率、人员流动率、单次呼叫成本……呼叫中心的大部分工作都跟班表密不可分,影响着呼叫中心的日常管理、考勤、培训、绩效等,因此班表排得好与差直接影响着呼叫中心的整体运作。
曾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好的排班师能顶上半个呼叫中心。
现时帮助我们排班的工具通常有EXCL手工排班,以及软件系统排班。
在这里我们就呼入队列使用手工排班的过程做一个简要的讲述。
手工排班的过程总的来说可分前期分析、话务预测、排班与合理性检验四个部分,现就这四个部分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前期分析每个呼叫中心排班前,我们都需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你所排线路的线路走势、话务规律、影响话务的具体因素、管理层面的要求、员工层面的实情等等。
在这些因素当中最重要,同时也最难克服的是话务自有规则,一般而言,针对服务于公众客户和服务于商业客户的话务会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规律。
大部分商业客户主要是呈周规律特征,周一到五呼入量相对较高,节假日呼入量低,即所谓的上班模型。
下图为某呼叫中心08年9月日呼入图:时走势是典型的早上10:00,下午15:00两个双驼峰的趋势。
班次主要是以行政班次为主,对座席代表的身体影响相对而言不大,排班时还需注意一下座席代表的公平性及总工时的落差不能过大。
时趋势如下图所示:而对于服务对象为公众客户的话务服务而言,主要受服务提供者的商业活动影响较大。
移动的动感地带就是比较明显的个案。
他们受每月的帐期影响,月初呼入量较大,公众休息日对其影响不大,下图为某地动感地带的业务日走势图:时走势方面与商业客户的走法也有很大的区别,呼入的重点时段是每天两个就餐时段和晚上,而这些时段正是对座席代表身体规律影响较大的时段。
呼叫中心客服排班方案
呼叫中心客服排班方案概述呼叫中心客服排班方案是为了有效管理和分配客服人员的工作时间,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设计的。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呼叫中心客服排班方案,包括排班规则、排班周期、班次安排等内容。
排班规则排班规则是制定排班方案的基础,它决定了客服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安排。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排班规则:1.工作时间: 定义客服人员的工作时间段。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每天 9:00-18:00。
2.休息时间: 客服人员需要合理的休息时间来保持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每天工作时间应包括适当的休息时间,如每个工作小时休息10分钟、午餐休息1小时等。
休息时间可以根据排班周期做出灵活调整。
3.休假安排: 客服人员也需要休假,以便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休假可以分为有薪假期和无薪假期,客服人员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或公司政策享受相应的休假。
排班周期排班周期是指客服人员的工作安排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
常见的排班周期包括每周、每两周、每月等。
下面以一周为例,介绍一个基本的排班周期方案:1.班次数目: 确定一周内需要安排的班次数目。
例如,一周安排5个班次,每天一个班次。
2.工作日定义: 确定一周内的工作日数目。
一般情况下,一周有5个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其他日子为休息日(周末)。
3.班次安排: 将班次平均分配到工作日。
例如,一周的工作日数是5天,班次数目是5个,那么每天安排一个班次。
班次安排根据排班周期确定了班次数目后,需要具体安排每个班次的员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班次安排方式:1.固定班次: 将每个班次分配给特定的员工。
这种方式适用于固定工作时间的员工,可以提前安排好员工在每个班次的工作。
2.循环班次: 将每个班次按照轮换的方式分配给员工。
这种方式适用于员工的可调度性较高,可以在排班周期内灵活安排班次。
3.自主选择班次: 允许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在班次安排中自主选择。
这种方式适用于客服人员的工作弹性需求较大,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呼叫中心运营规划九步曲(一)
呼叫中心运营规划“九步曲”系列(一)一直觉得ICMI的运营规划“九步曲”堪称经典,也见到过很多老师把它纳入到自己的课程当中。
但它真的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做起来就更不容易。
因为这九步如果详细展开每一步,那是一个星期的课。
真的把每一步扎扎实实做好了,保持呼叫中心的平稳、有序运行,少一些救火与应急,其实并不是很难。
“九步曲”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服务水平目标”。
合适的SL目标取决于客户期望值、竞争对手值、自身资源配备情况以及希望服务领先的愿望强烈程度等多个因素。
选择自己能持续达到的且客户能接受的就好。
客户所表达的与客户所感知的差异性是存在的,所以还要分析他们的行为数据。
服务水平指标没有所谓的“业界标准”,大家常听说或采用的80/20的标准实际上是一个能够比较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标准,也是一个较好地平衡了客户与企业需求的标准,但它绝不是一个适合所有呼叫中心的所有客户对象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客户期望值、客户服务策略以及资源配置情况,服务水平标准可以大大高于80/20的标准,也可以显著低于此标准。
服务水平指标设定之后的下一步是收集和测算业务量数据。
业务量测算可表述为:“时段来电量+平均处理时长=工作量”会更明确一些。
因此业务量的测算有两个核心变量:时段来电量(calls)和平均处理时长(AHT)。
来电量要反映真实的客户需求;平均处理时长要反映真实的通话时长和后处理时长。
真实的客户需求量是比较难以准确把握的,需要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经验积累。
因为呼叫中心每天记录的总来电量里面会包括:首次来电、重复来电、放弃后重播、掉线后重播、错误拨打等等多种情况。
工作量测算的另一个变量是平均处理时长(AHT)。
这个指标是由通话时长+后处理时长构成的,其中也会包含通话过程中“持线等待”的时间。
测算AHT常见的问题是通话时长(ATT)、后处理(ACW)或整个处理时长(AHT)常常是人为限制或设定的,不能反映真实的工作需求状态,且会导致恶性循环。
业务量预测与人员排班管理办法
南方电网95598客户服务中心业务量预测与人员排班管理办法预测来话量,首先要收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建立来话情况的模型:一、通过对历史来话数据分析,列出全年来话趋势,我们遵循下列原则进行来话预测:1)按营销和业务推广习惯进行来话预测;2)按季节不同进行预测3)按月初、月末及节假日来话情况进行预测二、次月来话预测的计算方法为:1)根据本年上一月来话数据与当前月来话进行比较,求出当月的上升或下降幅度比值,简称为:近期来话变动值;2)根据往年次月与当前月来话进行比较,求出次月的上升或下降幅度比值,简称为:历史来话变动值;3)对近期三个月的来话进行统计,求出近期月均来话值和日均来话常数值;4)根据近期三个月来话数据求出每日来话与当月总来话的比值,简称为:每日来话比值;(排除月初、月末和已经知道的营销活动宣传日外,其余往突发故障日所对应的次月同一日则取日均来话常数值进行预测。
)5)根据近期实际的系统运行影响来话的情况计算出系统故障影响值;6)次月日均来话= [近期月均来话值*(1+近期来话变动值)*(1+历史来话变动值)]*近期系统故障影响值*每日来话比值;7)根据近期正常周(非月初、月末)来话的模型,将周分为两段:第一段:周一至周五第二段:周六、周日根据周六、周日在近期周来话情况中较周一到五的下降比例计算出周来话:周一: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二: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三: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四: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五: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六: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末下降比例周日:次月预测日均来话值*周末下降比例8)在计算出次月周均来话值后,就可以用次月的实际周数计算次月预测量,再将全月分为月初、月中、月末三段;根据近期三个月的月初、月末每日来话占全月来话的比例算出月初、月末的相应日来话;三、流程简图:8月预测日来话与实际日来话对应情况:(案例)排班一、排班规则:排班规则是指在排班时应遵守的规定,如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公司制度、工作时间限制等。
呼叫中心运营规划九步曲(三)
呼叫中心运营规划九步曲(三):收集历史业务量数据文/王厚东在设定了合适的服务水平目标之后,接下来一步就是要着手收集业务量相关数据,为业务量预测做准备。
数据收集工作往往是被很多呼叫中心忽视或低估其重要性的一项工作,因为数据收集质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会直接决定业务量预测准确性、人员排班匹配性、服务水平的达成度、客户体验的优劣性和运营成本的可控性。
业务量数据的收集要考虑数据的收集内容、数据来源和所收集数据的呈现方式等方面。
收集内容由于业务量数据的收集是为下一步业务量预测和人员排班做准备的,因此首先要考虑业务量预测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有哪些。
我们知道,最终预测出的业务量是由来电量和平均处理时长所决定的,因此,首先考虑要收集的数据自然是历史来电量数据和平均处理时长数据。
历史来电量数据还要细分为不同的来电类型、接听量、放弃量、甚至系统外阻挡量等数据。
平均处理时长数据也要能够分别以平均通话时长和平均话后处理时长来记录。
除了这两项业务量基本组成数据之外,还需要收集的是有可能影响到业务量波动的未来活动或事件的数据。
比如,客户基数的增长预期、市场宣传活动、新产品发布、促销活动、价格调整、服务策略的调整、系统设备的升级等等,这些活动都会对未来的业务量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也都需要考虑在业务量预测过程之中。
这部分数据的获取需要呼叫中心与企业的其它部门之间建立通畅、及时的信心沟通联络机制,最好能够建立定期理会制度,以便呼叫中心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最新的相关信息。
另外还需要收集的是员工的工时利用率相关数据,包括出勤、在线时长比例、有效话务处理时间比例等,用来确定人员排班人数的冗余测算。
数据来源历史业务量数据和来电处理数据的主要来源是PBX/ACD话务接入、分配和处理状态记录系统。
此外,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员工出勤、工时利用和班次时间遵守的重要数据来源。
有关客户的存量与增量信息则可以从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或CRM系统中获取。
绩效管理系统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关键KPI指标的趋势分析与预测数据。
呼叫中心排班指导手册
***队列咨询业务排班指导手册(部门版加细)1.目的:积累排班运营经验,提高排班效率,更好地保障服务水平和员工利用率的双达标、并能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和生活。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处全体呼入/呼出业务。
3.排班管理整体思路:年度业务量预测——年度排班规划——排班周期业务量预测——员工配备——排班实施与现场管理——排班回顾与改进3.1 年度业务量预测3.1.1 不同业务年度预测方法:不同业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相应客户群总结不同经验公式。
与销量结合非常紧密的业务,如售后,结合历年乃至各月的销量(X)与业务量(Y)的关系,分析拟合出一个经验公式,产品销量(X)与业务量( Y )的比例关系Y=AX,与售后结合紧密的业务,如注册,可根据历史注册与售后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经验公式。
例如:以******年的数据拟合得到*****台式和***台式的经验公式,可以用作参考:✧***台式:当年咨询量=0.441*当年装机量+0.766*上一年装机量+0.212*上两年装机量+0.15*上三年装机量+0.145*上四年装机量+0.086*四年以上装机量+调节当量✧***台式:当年咨询量=0.105*当年装机量+0.185*上一年装机量+0.06*上两年装机量+0.044*上三年装机量+0.027*上四年装机量+0.016*四年以上装机量+调节当量(注:系数随着业务变化可能发生变化,需要业务根据本业务的数据进行不断的积累与分析)3.1.2历史业务量比例分析:历史各月(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业务量占当年全年总来电量的比例作为基本参照值,需要注意的是对异常数据的修正处理,当月是否有特殊事件影响全月的来电,如连续超过多少天的病毒来电影响等,得出各月份占全年业务量的大致比例关系,作为全年业务量分解到各月的基本参数。
3.1.3其他有可能影响年度业务量预测因素考虑:在预测年度各月业务量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因素的影响,如:服务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保修时间长短的变化),业务形式的变化(统一报修、派单到件)、销售政策的变化(新品上市时间、促销规划)、当年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公司及部门可预知的重大方针变化对业务量等。
话务预测与排班
呼叫中心话务量预测与排班【课程目标】本课程针对呼叫中心部门,为解决呼叫中心的话务预测以及排班问题。
排班操作在热线运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排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热线人员管理、人员效率,以及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的:1、熟悉排班的基本流程与基本原理。
2、掌握话务量预测的基本过程。
3、掌握话务量预测的常见方法。
4、熟悉使用排班工具。
5、了解排班质量的评估与跟踪。
【授课时间】1天时间【授课对象】呼叫中心、热线团队、营业厅、业务支撑等对排班有要求的管理人员。
【学员要求】1、每个学员自备一台便携机(必须)。
2、便携机中事先安装好Excel 2010版本及以上。
注:讲师可以提供试用版本软件及分析数据源。
实战型能落地大数据营销专家-黄俭老师简介: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
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
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
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
通过一系列销售案例剖析点评,使销售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老师近期培训的东风汽车-商用车公司,华东医药公司的销售团队在培训后,销售业绩有了20%提升。
擅长领域:战略管理/领导力系列/ 经典营销/新营销/大数据营销授课风格: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运用相关的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诠释授课内容,理论与实战并举,侧重实战,结合视听教材,帮助学员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全面提升。
准确预测呼叫中心业务量
准确预测呼叫中心业务量呼叫中心高质量的人员排班计划应以准确的业务量预测为基础。
如果不能精准地预测出呼叫中心的业务量,无论你利用何等复杂公式测算人员数量,或者创建一个错综复杂的班次安排计划都是在浪费时间。
当呼叫中心实施了劳动力资源管理后,如果不能准确地预测工作量的话,那么呼叫中心人员排班的最终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
这也就印证那句俗话,“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 。
即:输出其实是由输入决定的)。
因此,准确地进行业务量预测是呼叫中心劳动力资源管理一个最为重要的步骤。
进行业务量预测的目的是为了预见和测算未来的工作量,以便配备足够的人员处理这些业务。
在呼叫中心环境下,有很多运营情况都需要进行预测或与预测相关。
其中最普通的一种预测就是简便和常规的日常运营业务量预测。
但是,有些时候也需要针对特殊情况进行预测,例如针对新业务计划、试运营一个新的呼叫中心,或对运营时间方面发生变化等情况进行预测。
还有,当一个呼叫中心实施了一项新技术可能会造成呼叫量及其趋势的变化,这时则需要靠预测来测定这种变化对员工工作量造成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正确理解和掌握业务量预测背后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预测对呼叫中心资源进行规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呼叫中心业务量预测方法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说它是“艺术”,是因为我们毕竟在预测未来,预测的准确性将基于我们的经验和判断。
但是,它又是一门科学,即通过利用历史数据,以一种系统的步骤进行数学计算来预测未来的工作量。
因此,对于从事呼叫中心业务量预测的人员来说,掌握专门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利用纸和笔,以及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而对于那些已经购买了能自动进行预测的劳动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呼叫中心来说,并不意味着从事预测的人员能够从此“松一口气”了。
因为,学会使用这样的软件,搞清楚软件当中的计算都意味着什么,和自己亲自动手在进行计算同样重要。
正确理解从软件工具当中得到的预测数据,并能够验证其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如何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并用于管理实践。
呼叫中心排班三步走之业务量预测
随着呼叫中心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服务水平、运营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现有人力条件下达到服务水平目标、合理安排人力、优化现场管理成为排班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呼叫中心劳动力管理(WFM),也就是常说的排班包含了话务预测、人力安排、现场管理三个基本步骤。
在本文中,针对这三个步骤,把笔者近年来参与排班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要做话务预测作为受理用户电话呼叫的窗口部门,衡量呼叫中心最直观的指标就是服务水平。
按照Erlang 法则,服务水平受到话务量、平均处理时长和座席数目的影响。
准确的预测话务量是进行人力安排的依据,也是达到期望服务水平的根本。
历史数据,话务预测的基石选取具有相关性的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并非越多越好,最长不宜超过两年进行话务预测,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历史数据并非越多越好。
首先,历史数据太多会加大工作量,无论是手工计算还是采用排班系统都会增加处理负担;其次,过多的数据量有可能对预测准确度产生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某银行去年曾搞过一次信用卡销售促销活动,活动效果不错,信用卡客户激增15%,由于客户激增,活动之前的话务量数据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仅仅选择活动之后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更贴近实际。
历史数据统计间隔一般选择15分钟历史数据统计间隔以多长时间为宜呢,是15分钟?还是30分钟?统计间隔越小,越能反映实际话务量变动,如果统计间隔较大,由于平均值计算的削峰平谷特性,导致不能反映出统计间隔内的实际话务变动。
但统计间隔也不能无限度的小,统计间隔至少要大于1个平均通话时长,根据经验,通常选3-4个通话时长,因此,一般我们推荐15分钟,只有在平均通话时长很长(如超过10分钟)的情况下考虑加大统计间隔到30分钟。
AHT是历史数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收集历史数据,不仅要收集话务量,平均通话时长(AHT)也是一个必须收集的参数。
众所周知,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有话务量、座席数,还包括平均通话时长。
平均通话时长与服务水平成反比,在座席数相同的情况下,平均通话时长越长,服务水平越低;反之,要维持恒定的服务水平,AHT越长,则需要安排的座席人员越多。
呼叫中心话务预测的黄金法则运用
呼叫中心话务预测的黄金法则运用服务水平是任何一个呼叫中心都非常关注的KPI指标,而在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中,话务预测、人员排班和遵时率的控制是确保接通服务水平的三个关键控制点。
在这三个控制点中,话务预测是后者的根本基础,也就是说当话务预测发生偏离时,人员排班和遵时率的控制做的再完美,也是无济于事的。
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呼叫中心仍在延用手工方式进行话务预测,即便某些已经采用了大型排班软件的呼叫中心,由于种种因素,系统的话务预测结果仍然需要去手工修正才能真正用于排班。
在长期的咨询项目中,笔者发现很多呼叫中心都没有专门的话务预测人员。
即便有专人专岗,话务预测也停留在一个非常粗放的阶段,而且对于话务预测存在以下普遍的认识误区:一、预测话务量而不是呼叫负荷呼叫中心管理中常见的错误是将话务量作为唯一预测。
如果单看话务量,6000个电话一定要比5000个电话需要安排更多的人员。
其实,平均处理时长为120秒的5000个电话比平均处理时才为90秒的6000个电话需要安排更多的人员,因为前者对呼叫中心的话务负荷更大。
因此,如果仅仅是预测话务量,我们很可能就会犯以上的这类错误,所以,在呼叫中心的话务预测中并不是简单预测话务量,而是整个呼叫中心的话务呼叫负荷预测:呼叫负荷=话务量x平均处理时间(呼叫期间+后续工作时间)二、预测对象为呼叫中心整体而不是细分为呼叫类型不同的呼叫类型会有不同的平均处理时间值。
例如业务咨询类的电话和梦网投诉类的电话处理时长肯定不一样,引起不同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呼叫者类型,事情的复杂度,或客户代表在回答问题时的技能等。
如果我们只是针对呼叫中心平均的通话时长作为预测依据,当话务结构发生变化时,这个预测依据很可能会带来预测的偏差。
因此,在话务预测时应该对每一类型呼叫进行预测。
三、预测间隔偏长笔者发现很多公司的呼叫中心在做话务预测时通常是做一周或一个月的预测。
这样的话,有些特殊情况会没有好好考虑,如公共假日。
【呼叫中心】预测业务量
预测业务量第三个部分是预测业务量。
总体上而言,我们排班预测是把预测的电话量跟人数相对应,中间会有一些很复杂的问题,包括预测的过程里面会遇到的比如是效率优先还是人员优先,要考虑员工的接受程度,情绪压力等等等等,也要考虑公司的成本,各方面要综合考虑才有一个最终的一个排班结果。
按照预测周期来分,一般是分成年月日。
主要目的是为了招聘以及对一些人员的安排。
如果我们知道周期,比如说每年夏天的旅游季节、暑假可能电话量会比平时多,那么我们可以在过完年之后就开始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因为人员的招聘可能需要至少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要根据招聘的数量而定。
而培训周期根据业务的不同也不一样。
所以说我们对于下一年的预测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和新一年的规划而定。
第2个就是季度或者月度的预测。
季度预测其实跟年度预测是差不多的,主要就是为了整体人员的安排。
月度的预测一般是这个月的中下旬会预测下个月的呼入量,从而把下个月的班次给排好。
周度的预测是为了作为班次的及时调整。
因为当月度的预测出来以后,跟实际的情况可能还会有一些出入,我们会根据实际的数据再对每周的数据做调整。
首先是计算需要的人数。
它的公式是这样子的。
分子是总的通话时长,分母是接起能力。
两者相除就可以计算出需要的人员数量。
人员确定好了之后,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就要确定具体的班次。
因为呼叫中心很有可能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每个小时或者每半个小时呼入量是相差很大的。
我们不可能从早到晚24个小时都安排一样多的人员上班,这个是浪费资源的。
所以说我们会排一些不同的上下班时间,把相应的人员给填进去。
一般来讲呼叫中心人员比较多,为了管理方便,是分成若干小组的,每个小组一般是10—15个人不等。
那么排班的思路有两种,一种就是每个组的人都上同样的班次,比如说一个组10个人,那么这10个人上同样的班次,同时上班同时下班。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到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作为一个颗粒度去进行排班。
第1种方法对于现场管理会比较好,因为有自己的班组长在,有什么事情能够尽快的解决。
呼叫中心管理—结果展现、趋势预测
呼叫中心管理——结果展现、趋势预测呼叫中心里无论是各个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工作目标的设定,都需要通过专业科学的数据来体现,同时数据还发挥着目标传递和分解的作用。
亿伦呼叫中心以月或周的指标的目标值为最终目标,要有周期性的指标回顾,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从而确保指标分解工作的正常开展。
设定的目标是以数据来体现,那么工作的结果也必须用数据来体现,通过数据来验证目标完成的契合程度。
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的过程和结果是以数据来根本体现的。
例如个人工作业绩考核报表,各个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分析类报表。
以及用来体现工作成果的各类总结性报表。
在亿伦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中,对于未来数据的预测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常规性的工作,预测出的数据能够有效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呼叫中心未来的运营轨迹处在可监控、可预知的情况下。
趋势预测的方法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来把控数据的变化和走势,可根据预测出的未来数据合理的配备相应的人力,安排好呼叫中心的招聘规划,也可制订出政体下阶段的运营规划。
呼叫中心话务预测研究
呼叫中心话务预测研究话务预测是客服中心现场运营管理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精准的话务预测能够提高人工座席利用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前对未来运营做出预警,为提高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目前,笔者所在客服中心的话务预测仍停留在基本的趋势分析层面,存在主观预测成分大、缺乏统一预测规则、预测周期短、不能与排班进行完全吻合等问题,无法达到人员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本文以建立稳定统一的预测模型为目的,在提高话务量预测准确度的同时延长预测周期,为合理排班打好基础。
呼叫中心的话务预测一般分为中长期预测、短期预测、时刻预测三个方面,文章根据不同周期的话务量特点,分别选取X12-ARIMA、ARIMA、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话务量的中长期、短期、时刻预测。
一、中长期预测中长期预测主要进行月度、年度预测,为整体人员安排、培训计划、活动制定等提供参考,对月度、年度工作计划有重要价值。
X12-ARIMA模型介绍月度话务量的描述分析从近几年的月度话务数据可以看出每年3、7、8月为话务高峰月份,2、6、11、12月为低谷月份,话务量显示出明显的月度循环效应,同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月度及趋势规律性较明显,比较符合X12-ARIMA的模型特点。
X12-ARIMA模型建立及预测PBC版的X-12-ARIMA季节调整软件能够对数据系列的季节因素、中国式节假日因素、趋势因素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进行同步分析。
利用该软件,以我中心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月度话务量为实验样本,经多次测试最终确定选择X12加法模型、ARIMA最符合我中心月度话务量特点,预测效果最佳。
图2是利用X-12-ARIMA季节调整软件通过相关参数设置后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的话务量预测情况,我中心2015年6月实际话务量为5422409,预测准确率为99.8%。
由于X-12-ARIMA预测精准度会随着时间拖延而降低,所以需要及时更新数据。
二、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主要进行单天话务预测,该预测提前预警总体人员需求情况,可以满足服务水平的需求,同时为员工的休假时间提供参考。
呼叫中心生产力管理-预测及排班
呼叫中心生产力管理——预测与排班前言在呼叫中心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最高达到80%。
每一名一线员工即是呼叫中心的生产力。
如何对这些生产力进行管理是高绩效呼叫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呼叫中心管理最核心的因素包括4项(如下图):规划及领导力是驱动因素;绩效结果达成是最终目标;而实现因素包括流程及人员。
在流程环节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预测及排班管理。
众所周知,呼叫中心的关键KPI包括顾客满意度、服务速度、服务质量、成本、员工士气等。
从影响这些指标的主要行为(下表)可以看出,预测排班影响到多项指标。
对于任何呼叫中心管理人员来讲,预测及人员排班是实现高效率的呼叫中心运营管理,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保证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呼叫中心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呼叫中心生产力管理的目标及步骤:呼叫中心生产力管理达成的绩效目标包括3项:服务水平、放弃率和员工利用率。
具体分解到预测排班的直接目标也包括3项:预测准确性,高绩效呼叫中心目标值±10%;排班吻合度,高绩效呼叫中心目标值-10% —+20%;员工满意度,主要指流失率和缺勤率。
围绕这些目标,呼叫中心的生产力管理主要通过七个步骤来实现。
具体如下图所示:呼叫中心生产力管理目标及七步骤图:以下说明各关键步骤实施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年度业务量预测/排班/短期预测预测包括两类:一是年度(长期)业务量预测;二是短期业务量预测。
长期业务量预测是根据历史来电趋势、业务发展趋势、公司业务发展计划来进行年度业务量预测。
年度业务量预测通常指的是预测全年或近3个月业务量。
预测因子主要包括7个:1、年成长率2、日平均话务量3、季节指数4、周话务量因子5、月话务量因子6、假日因子7、营销因子通常的做法是,先收集往年话量,一般收集近2年每月的话量数据,做成EXCEL表格后绘制全年的话量趋势图。
由于我们所处的旅游行业特点,需要特别对每年五一、十一以及春节所在的相应月份要进行标注并进行重点观察。
呼叫中心怎么排班?
呼叫中心怎么排班?呼叫中心中话务员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绩效与班表!对于绩效更多是他们数据体现,和整个绩效方案。
前者是他们自身情况的一个数字体现,而后者则是话务员们无法更改的事实,他们不知道谁定这个方案,有问题的时候也只能一层层的跟领导汇报,同时进入公司的时候也已经定了约定俗成了,因此有意见也多是生闷气了。
而班表,在呼叫中心里一般都是有专人负责,话务员觉得班表安排不如意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认为是“人”的原因而造成,并引发一些针对个人的抱怨,在此同时很多的员工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随心所欲的上自己爱上的班次,就产生一些非正常的要求和沟通,对排班人员排班的公平性和沟通协调而言是个很大挑战,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后遗症”。
在呼叫中心里排班师往往容易成了“炮灰”。
呼叫中心的排班综合协调业务发展、上级指标规划、下属人性化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排班师首要条件就是能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顶住压力,做好指标与员工之间的平衡。
整个排班的流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话务预测、制定班表、效果评估四个环节。
我们提到了排班的前期分析、话务预测两个部分。
下面我会继续就手工排班的实务上作相关的阐述。
一、制定班表分析和话务预测后,排班师基本上能从整体的话务中了解一年当中每个月的发展走势和业务重点,并对全年的人力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本年度的人力如何规划,人力是否有增删?高峰期的话务是通过工时池来“削峰平谷”,还是需要增加人力预算?排班师需要在各个KPI 中取得平衡点。
在呼叫中心中由于业务和员工熟悉程度和需要照顾的原因会被分成很多个级别来进行人力安排,从而会让排班师产生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比方说,有一部分的员工会上相对固定的班次、有一部分的员工会上与他技能相一致的时段等等。
除去技能的原因,对于一个简单的排班,处理的流程一般由以下步骤构成:1人力测算排班就是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但人力如何计算呢?人力计算公式在业内有很多个公式,包括有ERLANG C公式、线性计算公式及接话能力换算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呼叫中心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服务水平、运营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现有人力条件下达到服务水平目标、合理安排人力、优化现场管理成为排班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呼叫中心劳动力管理(WFM),也就是常说的排班包含了话务预测、人力安排、现场管理三个基本步骤。
在本文中,针对这三个步骤,把笔者近年来参与排班项目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要做话务预测
作为受理用户电话呼叫的窗口部门,衡量呼叫中心最直观的指标就是服务水平。
按照Erlang 法则,服务水平受到话务量、平均处理时长和座席数目的影响。
准确的预测话务量是进行人力安排的依据,也是达到期望服务水平的根本。
历史数据,话务预测的基石
选取具有相关性的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并非越多越好,最长不宜超过两年进行话务预测,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历史数据并非越多越好。
首先,历史数据太多会加大工作量,无论是手工计算还是采用排班系统都会增加处理负担;其次,过多的数据量有可能对预测准确度产生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某银行去年曾搞过一次信用卡销售促销活动,活动效果不错,信用卡客户激增15%,由于客户激增,活动之前的话务量数据就没什么参考价值了,仅仅选择活动之后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更贴近实际。
历史数据统计间隔一般选择15分钟历史数据统计间隔以多长时间为宜呢,是15分钟?还是30分钟?统计间隔越小,越能反映实际话务量变动,如果统计间隔较大,由于平均值计算的削峰平谷特性,导致不能反映出统计间隔内的实际话务变动。
但统计间隔也不能无限度的小,统计间隔至少要大于1个平均通话时长,根据经验,通常选3-4个通话时长,因此,一般我们推荐15分钟,只有在平均通话时长很长(如超过10分钟)的情况下考虑加大统计间隔到30分钟。
AHT是历史数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收集历史数据,不仅要收集话务量,平均通话时长(AHT)也是一个必须收集的参数。
众所周知,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有话务量、座席数,还包括平均通话时长。
平均通话时长与服务水平成反比,在座席数相同的情况下,平均通话时长越长,服务水平越低;反之,要维持恒定的服务水平,AHT越长,则需要安排的座席人员越多。
而每个座席由于熟练度的不同,AHT不一致;即使同一个座席,在班次开始时,AHT 一般较短,但临近下班时,AHT会变长。
由此可见,AHT并不完全取决与座席熟练度,还与时段、座席心情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收集历史AHT对人力安排有很重要的意义。
话务预测模型如何构建
利用历史数据来进行预测,有几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
历史数据是不是全部相关,不相关数据如何处理
从历史数据分析话务变化趋势,同时要根据自身话务特点考虑时段因素前面已经说过,历史数据并非越多越好,缺乏相关性的数据不仅不会给预测带来帮助,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那么,什么是相关呢?回到我们收集历史数据的初衷,收集历史数据是希望数据能准确的反映出话务的变化趋势,年增长率是多少,月增长率是多少;此外,还要能够反映时段对话务的影响,如某月、某天是不是有鲜明的话务特征。
因此,如果客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客户量突然增大,或由于突发事件使话务量出现异动,那么,之前的数据就是不相关的。
反之,在与现有环境基本吻合的情况下收集的数据就是相关的。
对不相关数据的处理办法一般有两种,剔除或修正。
还看上面银行的例子,由于在促销活动后对呼叫量的影响很容易衡量,即客户量增长15%。
对之前的数据进行修正,增加15%,则可以认为基本环境和现有环境吻合,这些不相关数据就变成了相关数据,可以用来做预测了。
但现实情况比这复杂的多,能够有确定影响的例子少之又少,仅仅靠算法就远远不够了,排班员必须在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作些艺术性的加工。
假定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了剔除、修正,所有数据都是相关的,OK,来看看我们的预测模型,这里面,不仅要考虑变化趋势,同时要考虑月、日、星期等对话务的影响。
这里,举一个移动公司神州行业务预测模型的例子。
移动公司话务具有典型的以月为周期的特点,在结帐日附近,话务量明显占比较大;此外,星期中的每天话务量分布特点也很明显,周一、周二、周三略多,其他时候略少。
按照其特点,其预测模型如下:
?
收集神州行业务过去2-3年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同期增长率计算出平均月增长率,考虑各月的异常事件修正系数,从而按照去年数据及增长率计算出本年各月呼叫量;
从历史数据中计算月中每天数据占比,及星期中每天修正系数,计算出每天的话务量,日话务量=月话务量×日数据占比×星期中天修正系数;
按照每天中话务时段分布计算出各时段(每半小时)的话务量,时段话务量=日话务量×时段占比。
这个模型即考虑了话务量增长、异常事件影响因子,又考虑了日、星期中某日对话务的影响,是笔者见到的考虑比较完善的预测模型。
但在实际预测过程中,还存在几个问题:异常事件影响因子很难确定,在预测时很少利用该因子进行调整;
月同期增长率随机性非常大,采用月平均增长率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该模型没有考虑AHT;
对特殊时期话务(如取消长假后的第一个五一)不能进行预测。
由此可见,即使是比较好的模型,在实际环境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排班师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排班师的艺术
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可以很快得到预测数据,但遗憾的是,这些数据经常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呼叫中心系统是一个随机系统,呼叫量虽然有些规律性的分布,但
建立在精确科学基础上的数学模型难以适应现场情况的千变万化。
一方面,模型需要不断的调优,甚至针对不同时段,需要多个预测模型;另外,在模型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排班师进行干预,利用排班师经验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
在传统手工排班的情况下,排班师忙于应付繁琐的数据操作,很少能够对模型进行分析、修正。
可喜的是,随着排班系统的逐步采用,排班师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更专注于模型的优化,充分发挥预测过程中艺术性的一面。
针对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预测模型遇到五一、十一、春节等特殊时段,呼叫中心话务量会与平时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业务类别不同,影响也不同。
以春节为例,如果是电信类业务,通常呼叫量比平时低大约10%;而如果是信用卡业务,由于刷卡消费增多,相应的呼叫量则比平时要高。
针对这种情况,排班员就需要建立正常日、不同假日的预测模型。
历史数据灵活选择,相对时间模型、绝对时间模型并用平日模型:以移动公司为例,话务呈现鲜明的以月为周期的特点,选取历史数据则以相对时间模型为宜,如可以选取前三月相应时段、去年本月相应时段的数据作为参考;而对于银行信用卡类业务,则基本呈现以周为周期的特点,这时,可以选取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几周的数据作为参考,建立绝对时间模型。
绝对时间模型:模型建立在固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基础上,举例来说,以固定周的历史数据做为基础进行预测;
相对时间模型:模型建立在与预测时间段设定间隔的历史数据基础之上,举例来说,以话务预测目标周的前三周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预测。
假日模型:假日模型历史数据一般选类似假日时间段的数据作为预测的基础。
如,预测春节话务量一般选去年、前年春节话务量作为基础;而十一则以去年、前年十一话务量作为基础;对于更为特殊的一些时段,则需要另案考虑,比如今年的五一,由于取消了七天长假,以前五一的数据已经不具有相关性,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正常日数据作为基础。
历史数据不够怎么办现实往往不能那么随人所愿,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足够的相关数据可用,就像上面说的今年五一,还有呼叫中心刚建立等情形。
这种情况下,相关数据很少,就需要排班师分析预测时段的特点,从历史数据中选择最接近的数据进行预测。
反过来说,这对排班软件也提出了要求,即预测模型可以由排班员指定历史数据时段,能够同时支持相对时间模型、绝对时间模型。
预测结果出来了,预测工作还远未结束在前面我们也谈到过,预测绝不仅仅是数学模型。
公共假期的变化、突发事件、促销活动等等因素都会对话务量带来模型无法理解的异动。
要反映这些异动,必须由排班员对预测结果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排班工作的艺术性体现,也是预测过程比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整体调整:如由于客户量上升20%,则话务量需要在预测结果基础上整体调高20%;
局部调整:如采取了校园促销活动,那么在学校下课后,话务量将可能上升10%,则仅将下午4点后的话务量调高10%;
AHT的调整:如近期呼叫中心有大量的新座席人员加盟,则需要加大AHT值。
如新座席集中在某时段上班,则调整该时段AHT即可。
总之,预测决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不能期望通过建设排班系统、建立数学模型一劳永逸。
排班系统也不仅仅是减轻排班员工作强度,而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排班员更加艺术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