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合集下载

《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

《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

《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篇:《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国际金融学》复习要点1、经常项目2、全球失衡3、国际收支4、J型曲线效应5、外汇储备6、错误与遗漏7、汇率8、马歇尔-勒纳条件9、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政策性措施主要有哪些?10、明斯基金融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什么是哈伯格条件?12、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乘数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的吸收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4、大卫﹒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什么?15、三代金融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6、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中的道德风险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18、什么是马歇尔-勒纳条件?19、谈谈你对全球失衡问题的看法?20、谈谈你对“这次不一样”综合症的看法?21、简述美国次债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22、你认为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能否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篇:国际金融学2014年7月末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 即期汇率6.1510/20,3个月远期点数为14/12.现有一家中国出口商向美国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玩具,3个月后收到货款.问题: 1.中国出口商在这一交易中会面临什么样的外汇风险?2.该中国出口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管理其外汇风险?3.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增加,中国的外向型企业都会面临哪些外汇风险,应该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答:可以选择做外汇掉期交易,对冲外汇风险。

以前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在正负2%,中国央行倾向于人民币市场化,波动区间有望加大,8月人民币连贬,打开了人民币贬值空间,德国商业银行预测,至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触及6.55,至2016年底目标则看至6.9。

如果人民币贬值,则利好中国对外贸易,如果升值,则利空中国对外贸易。

假定一家中国进口商向美国进口价值10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3个月后支付美元。

若中国进口商预测3个月后USD/CNY将升值到6.2028/38。

(完整word版)国际金融学重点知识汇总

(完整word版)国际金融学重点知识汇总

国际金融学第二章1、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与国际贷款的区别第一、概念不同。

国际收支表示一国之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情况,是一种流量;国际借贷表示一国在某特定时期内对外债权债务的余额,是一种存量。

第二、范围不同。

国际收支中的转移、移居等不属于国际借贷。

国际借贷中的非居民之间的交易也不属于国际收支。

第三、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国际借贷是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国际借贷的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

3、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流入)的交易记录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外国支出(流出)货币的交易记录借方,凡是引起外汇供给的经济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外汇需求的经济交易则记入借方。

进口记借方,出口记贷方。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1)经常账户:商品、服务、收入、经常转移(2)资本和金额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储备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等官方对外资产。

(3)净错误与遗漏账户5、国家收支顺差(盈余):出口>进口、贷方>借方、收入>支出逆差(赤字):出口<进口、贷方<借方、收入<支出国际收支平衡:出口=进口、贷方=借方、收入=支出6、国际收支失调的原因(类型)偶发性的、周期性的、结构性的、货币性的、收入性的、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

7、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融资政策、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政策搭配第三章1、国际储备:又称官方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备用于对外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

2、国际储备一般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点:充分的流动性可自由兑换性普遍的国际可接受性官方持有性非本币性3、国际储备的来源1)国际收支顺差2)国家货币当局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买入的外汇3)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的借款4)IMF分配给成员国的SDRs5)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的黄金4、国际清偿能力与国际储备的区别国际清偿能力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以及该国潜在的对外借款能力,即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结构以及商业银行筹措资金的能力。

《金融工程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工程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工程概论》第三阶段导学重点本阶段学习包含章节:第八章利率衍生品;第九章其他衍生品概述;第十章互换与互换市场第八章:利率衍生品1.1利率期货概述一、简史利率期货产生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利率波动加剧,金融机构生产经营面临极大风险,迫切需要简便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利率期货应运而生。

(世界首次)1975年10月,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GNAC,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产生。

1982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引入利率期货交易。

1985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引入利率期货交易。

1990年香港期货交易所引入利率期货交易。

美国利率期货交易占全球交易量一半。

二、利率期货市场简况利率期货合约按时间分为短期利率期货、长期利率期货。

短期利率期货或称货币市场利率期货,为1年期以内的货币市场工具为标的的利率期货,如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欧洲美元期货合约,商业票据期货合约,大额可转让存单期货合约。

长期利率期货或称资本市场利率期货,期限1年以上的资本市场金融工具为标的的利率期货合约。

中期国债期货合约,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市政债券和MBS。

利率期货交易集中化: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分部),分别以长期利率期货和短期利率期货为主。

其中长期利率期货代表:长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美国中期国债期货。

短期利率期货代表:3月期短期国库券期货和3个月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

附注:全价交易:债券利息包含在报价中。

净价交易为全价交易除去利息,债券报价与应急利息分解,只反映本金价值变化。

三、债券的计息方法一次性计息和分期计息两种。

长期债券计息方式:实际天数/两个计息日之间的天数。

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30×月份+月内天数)/360货币市场固定收益权计息天数:实际天数/3601.2 短期利率期货一、短期利率期货的合约内容合约标的,交易规模,交易月份,交割方式,最小变动价位和波动限制。

熟悉这个合约。

二、短期利率期货报价采用IMM 90天国库券期货采用IMM指数报价。

《国际金融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国际金融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国际金融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国际金融学》第一阶段学习包括五个章节:第一讲:国际收支及其平衡表第二讲:汇率第三讲:外汇市场第四讲: 汇率决定理论(上)第五讲:汇率决定理论(下)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一讲国际收支及其平衡表一、导学大纲1.国际收支含义与基本特征1)国际收支含义2)国际收支与国际头寸关系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1)编制2)分析3.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4.中国国际收支及其平衡表1)阶段性特征2)顺差主要特点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国际收支基本特征1)居民与非居民间交易。

居民为经济概念,非政治概念;为“国土原则”,而非“国籍原则”。

2)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并非以货币收支为基础,而是以国际经济交易为基础。

3)流量的概念,与国际收支与国际头寸作为“存量”相对,是动态的概念。

2.国际收支帐户设置1)经常账户:纪录实际资源的国际流动。

包括商品、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账户:纪录资本的国际流动。

包括资本和金融两部分,其中,金融账户又包括FDI、证券、其他和储备资产。

3.国际收支记账原则1)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都要分别记录在平衡表的借方与贷方,最终净差额为零。

2)借方与贷方:无论是对实际资源还是金融资源,借方均表示该国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均表示该国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4.国际收支差额分析1)贸易差额: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该国产业的国竞争力。

2)经常账户查额:反映一国进出口状况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并作为外贷能力强弱评估的参考。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反映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折射一国经常账户状况和融资能力。

4)基本差额:反映经常账户和长期资本流动,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长期趋势。

5)官方结算差额:政府用于平衡自发收支项目总差额的项目。

6)总差额:综合反映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是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际金融学》课程提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提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提纲本课程以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为中心展开,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内外均衡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开放经济在运行中面临内外均衡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一国通过政策搭配解决内外均衡问题的途径;第四部分介绍实现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课程内容如下: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入账户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第一节资金国际流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外汇市场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第四章国际资金流动下的经济运行第一节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机制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理第三节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第四节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上)第一节汇率决定问题概述第二节汇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购买力评价说第三节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利率评价说第四节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国际收支说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中)第一节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第二节汇率的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第三节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第七章汇率决定理论(下)第一节汇率的微观市场结构分析第二节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方法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第一节短期内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中长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第十章开放经济下的汇率政策第一节汇率政策概述第二节汇率制度的选择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下的直接管制政策第一节直接管制政策概述第二节货币自由兑换问题第十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其他政策第一节国际储备政策第二节供给政策第十三章政策的国际协调第一节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第二节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原理第十四章国际协调的制度安排: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国际金本位制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三节牙买加体系第四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十五章国际协调的区域实践:欧洲货币一体化第一节最适度通货理论第二节欧洲货币一体化概况教材及参考文献1.《国际金融学》,杨长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国际金融学》,郭晓立,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3.《国际金融》,师玉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4.《国际金融》,侯高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国际金融学》,栗书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国际金融》,韩民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国际金融》,郑蕾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复习题:一、填空题1.从可兑换角度看,当前人民币属于货币。

0国际金融0(导论)

0国际金融0(导论)

课程内容
• 汇率:核心地位
– 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及汇率的决定、外汇风险管理、汇率 制度与政策
• 国际资本流动:纽带作用(联系国际金融微观与宏观 的纽带) • 金融一体化:背景与方向
– 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济货币一体化
近期的国际金融热点问题
• • • • • •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政策 中国外汇储备策略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国际金融监管强化 国际收支双顺差
地方企业占21.5%。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域日益广阔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体日趋优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化(办厂、资源开发、 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举世瞩目的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2005.7-2009.2)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08年的
5.4%。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79-2008年,中国实际 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平均每年284亿美 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 至2008年底,中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
62.5万家,中国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二)国际金融学演进
第一阶段:18世纪,从属于国际贸易学 –1720年伊萨克.杰伊斯首先提出国际收支的一般 均衡分析。 –1752年大卫.休谟论述著名的“物价—现金流动 机制”,又名价格—铸币机制 第二阶段: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与瓦解, 国际金融独立。20世纪70-80年代开放的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诞生
优化。外资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产业技术
进步、扩大出口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

国际金融学3章精选文档PPT课件

国际金融学3章精选文档PPT课件

2020/7/17
—经济管理系—
14
§3.1 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标价方法:
• 中国:USD1.00=CNY7.7980-7.7990
• ①直接标价法:亦称应付报价。即以本币表示外 币的价格。是以单位外币作标准,折合为若干数 量本币的方法。
• 美国:USD1.00=CNY7.7980-7.7990
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英 国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同时向另两个银 行询问欧元价格,
瑞士报价:EUR1=CEF***
巴克莱报价:GBP1= EUR***
结果,花旗无法直接比较。
2020/7/17
—经济管理系—
16
§3.1 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标价方法:
• ③ 美元标价法:即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 法。二战后国际金融市场均一般采用此法。
• ②间接标价法:亦称应收报价。即以外币表示本 币的价格。是以单位本币作标准,折合为若干数 量外币的方法。
• 同样的式子,既可以看作直接标价法,也可以看 作间接标价法,只是站的角度不同。两者互为倒 数关系。
2020/7/17
—经济管理系—
15
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法用于银行和客户之 间的交易,有很明显的缺陷,即无法进行 外币和外币之间的比较。
• 例如:中国 USD1.00=CNY7.7980-7.7990
2020/7/17
—经济管理系—
13
§3.1 外汇与汇率概述
2.汇率的标价方法:
• ②间接标价法:亦称应收报价。即以外币表示本 币的价格。是以单位本币作标准,折合为若干数 量外币的方法。仅欧元、英镑、澳元采用。
• 1货币(本币)= * * 商品(外币) • 如:美国:USD1.00=CNY7.7980-7.7990

《国际金融》导学—判断题(小抄)

《国际金融》导学—判断题(小抄)

《国际金融》导学——判断题“福费廷”是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购买远期票据,向出口商提供中长期贸易融资。

(错) “改革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对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要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错) (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改变了原来的宗旨。

(错) 《马约》关于货币联盟的最终要求是在欧洲联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并发行统一的欧洲货币。

(对) 《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对) 20世纪,国际金融领域削减了一系列国际金融组织。

(错)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也开始尝试向国外输出资本。

(对)80年代以来,发行欧洲债券已成为借款人在欧洲货币市场筹资的主要形式。

(对) 90年代以来,资本国际流动突然转向,投资的重点转向发达国家。

(错) 94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质上是官方汇率。

(错) ADB 是亚太地区国家建立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错)ADB 是亚洲国家建立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IBRD 贷款的对象仅限于其成员国政府。

(错)IBRD 可对其会员国和其下属任何政府单位,及其国内任何工农商企业进行贷款。

但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IDA 以较优惠的条件向发达国家提供长期贷款。

(错)IDA 以较优惠的条件向欠发达国家提供长期贷款IFC 主要向会员国政府提供贷款和投资。

(错)IFC 专门贷款给会员国私营企业,贷款人无需政府的介入。

IMF 分配给会员国的特别提款权,可向其他会员国换取可自由兑换货币,也可直接用于贸易方面的支付。

(错) IMF 会员国都有相同的基本投票权。

(错)IMF 会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个原则在国际储备的实际管理中是统一的,相互一致的。

(×)其中流动性和盈利性是相互矛盾的把某种货币的国际借贷和交易转移到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以摆脱该国国内的金融管制便形成了离岸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整理

《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整理

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整理第一章一.国家收支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是一个流量概念。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季节性和偶然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周期性失衡.4.货币性失衡.5.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三.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主要内容:(1)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3)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评价:优点:它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局限性:(1)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2)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方法(4)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四.J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1)汇率调节机制(2)利率调节机制(3)价格调节机制(4)收入调节机制五.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1)外汇缓冲政策(2)需求管理政策(3)汇率调整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供给调节政策第二章一种货币成为外汇应具备三个条件:(1)普遍接受性(2)可偿付性(3)自由兑换性汇率及其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中国使用)(2)间接标价法名义有效汇率:指一国货币与其各个贸易伙伴囯的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外汇期货交易与外汇期权交易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外汇交易的一种分类区别:(一)买卖双方权利义务不同期货交易的风险收益是对称性的,期货合约的双方都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只能在交割期到来时才能行使;而期权交易的风险收益是非对称性的,,期权合约对买方是非强迫性的,他有执行的权利,也有放弃的权利;而对期权卖方具有强迫性。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重点知识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重点知识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重点知识1. 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1 国际金融学的定义国际金融学是研究跨国公司,国家之间如何进行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的学科。

它关注国际货币体系、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相关问题。

1.2 国际金融学的发展历程国际金融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学逐渐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在20世纪后半叶,国际金融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与其他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金融学等产生了紧密联系。

2.1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之间进行买卖的市场。

它是国际金融市场中最大、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央行、商业银行、跨国公司和投机者等。

2.2 国际债券市场国际债券市场是指各国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债券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市场。

它是国际金融市场中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

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同时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融资渠道。

2.3 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股票市场是指各国股票在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市场。

它是国际金融市场中最直接的投资市场之一。

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使得股票投资者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配置。

3.1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由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运作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等。

3.2 国际支付系统国际支付系统是指各国之间进行跨境支付和结算的一种组织机制。

它涉及到国际货币转换、资金划拨、支付清算等一系列金融交易活动。

国际支付系统的发展可以提高国际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3.3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是指跨国组织或国家间合作机构,旨在促进国际金融合作和发展。

常见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

它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国际金融政策与风险管理4.1 国际金融政策国际金融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国际金融学是专门研究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国际金融学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由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而成的,其理论性,业务性较强,宏观、微观并重,研究范围广,交叉学科多,并需要一定计算技术的综合学科。

二、本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国际金融学是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分析和研究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相辅相成,成为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一。

作为经济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政策问题,即通过开放经济下对外帐户的构成及不平衡所导致的内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的分析,学习其解决冲突的理论方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影响及均衡汇率的决定以及汇率的管制和干预方法;了解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汇率、货币危机的产生及防范措施;强调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毫无疑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而且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1、了解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如: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汇率的种类及计算、金融衍生工具、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储备等。

2、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动态,如,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及特点、国际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问题、货币危机的防范及对策、汇率政策的选择等。

四、总学时、学分54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讲授为主,采取辩论一次、撰写论文一次、课堂讨论一次、学生自主讲课一次、课堂小考若干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上课要求1、上课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提问、讨论、辩论、小考、写小论文、检查作业、学生讲课比赛等。

《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本阶段包括2篇,共7章,分别讲授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第六篇中央银行与货币供求均衡第十六章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了解)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经济基础。

2、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3、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中央银行在中国的萌芽是20世纪初清政府建立的户部银行。

最早以立法形式成立的中央银行是1928年于上海成立的国民政府中央银行。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4、中央银行的类型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因而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具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1)单一中央银行制(2)复合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4)准中央银行制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理解)1、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它的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职能上。

2、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理解)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3)中央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四、清算业务(了解)1、清算业务的含义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中央银行清算业务的形成和发展3、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和作用(1)支付清算系统的主要类型(2)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4、我国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1)同城清算业务(2)异地清算业务第十七章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了解)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案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案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国际金融学》课程主要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主要金融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国际汇率制度、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融资、国际金融管理等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

2. 掌握国际汇率制度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和效应。

4. 熟悉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和工具。

5. 掌握国际金融管理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三、教学内容1.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特点。

2. 国际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决定理论。

3. 国际资本流动:资本流动的类型、原因、效应及管理。

4. 国际贸易融资:贸易融资的方式、工具及风险管理。

5. 国际金融管理:国际储备管理、外汇管制、金融危机管理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

2. 案例分析: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报告。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分析题。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金融学》,作者:约翰·C·马瑟斯等。

2. 辅助教材:《国际金融学案例分析》,作者:大卫·R·海曼等。

3. 学术期刊:国际金融相关的学术期刊,如《国际金融评论》、《金融经济学》等。

4. 网络资源:国际金融市场的实时数据、新闻报道和分析报告。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

3.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和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国际结算》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国际结算》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国际结算》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国际结算》第三阶段学习包括三章:第八章信用证业务第九章国际担保第十章国际保理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八章信用证业务第一节概述一、信用证的定义信用证是这样一种结算方式:开征行应出口商的请求,开出以出口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只要出口商完全遵照信用证的指示办理有关事项,并在货物出运后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即可获得开证行的不可撤销的付款保证。

简言之,信用证是一种由银行开出的,具有特定期限与金额的有条件的付款保证文件。

二、信用证的演进历程可以说,信用证是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

信用证的演进历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信用机制的演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航运与保险等服务产业的兴起、银行业务的沿革创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信用证的功能根据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业务指南》,信用证的功能概括如下:(一)信用证是进行国际贸易极好的支付工具,使得交易双方消除了各自面临的预付货款与货到付款的风险与纠葛,双方的利益得以兼顾。

(二)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按时获得货款的常用工具。

出口商只要按照信用证的指示发运货物并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即可得到开证行的偿付。

尽管信用证的运作程序略显复杂,但它却是保障出口商实现债权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信用证有利于贸易交易的达成及债权债务的顺利清偿。

信用证有助于进、出口商获得在其他情形下不易获得的融资,从而有利于货物贸易交易的达成及债务债券的顺利清偿。

(四)信用证是为商界及有关方面提供交易信心与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

由于开证行负担第一付款责任,又有信用证条款约束当事各方,使货款的偿付及货物的如期交付有了可靠的保障。

四、银行在信用证业务中的角色地位信用证与汇款、托收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由银行提供资信担保的支付方式。

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的信用证业务服务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信用证运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银行的声誉,亦与银行的得失息息相关。

概言之,在信用业务程序中,银行扮演着以下三方面的重要角色:(一)支付中介(二)融资提供者(三)风险承担者五、信用证的特征(一)开证行担负第一性付款责任(二)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三)单据是处理信用证业务的基准第二节信用证的当事人信用证的当事人是参与一笔信用证业务运作的参与者,其中既有银行,又有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国际金融学第三阶段的学习包括三个章节,第八章: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

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第八章国际收支的均衡与调节一、导学大纲1.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的含义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临时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周期性失衡(4)货币性失衡(5)收入性失衡3.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4.国际收支调节的原则5.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6.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7.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搭配8.西方学者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9.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和调节二、导学重点、难点的讲解1.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的含义: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是否均衡是指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项目是否平衡,如果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总差额处划出一条水平线,在线上的为自主性交易项目,在线下的为补偿性项目,当线上的项目差额为零时,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当线上项目的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时,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顺差。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临时性失衡:短期的;由非确定的或偶然的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结构性差额: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3)周期性不均衡: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4)货币性失衡:一国商品的货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发生变动,引起了国际收支失衡。

(5)收入性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需求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3.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1)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外流;给国内造成紧缩效应;导致利率降低,资本外逃;造成本国收入下降和隐形失业增加,导致货币信用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还可能造成债务危机(2)顺差:破坏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出口能力下降;失去获得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能力;导致国际贸易摩擦;给国家今后发展带来隐患。

4.国际收支调节的原则(1)针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进行调节(2)兼顾国内经济政策目标(3)注意防止其他国家的报复5.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1)货币-价格机制:A、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增加,本国货币存量减少—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贸易收支改善B、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外流增加,对外币需求增加—本国汇率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收支改善(2)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3)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存量相对下降—利率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资金外流减少,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6.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1)需求调节政策:A、支出增减型政策B、支出转换型政策(2)供给调节政策(3)资金融通政策7. 经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搭配(1)经济政策目标:A、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B、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2)经济政策工具A、总需求调节政策: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B、总供给调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制度创新政策(3)政策搭配A、固定汇率下的“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冲突B、丁伯根原则:要实现一个政策目标,就必须有一个有效政策工具;要实现多个目标,就必须有数量相同的有效工具。

C、斯旺模型:支出调整政策对付内部失衡,支出转换政策对付外部失衡D、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货币政策对付外部失衡,财政政策对付内部均衡。

8. 西方学者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1)铸币—价格流动机制(2)弹性说(3)吸收说(4)货币说9.中国的国际收支发展和调节(1)基本状况:大部分年份是顺差,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巨额顺差(2)主要的影响因素: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发展;经济改革措施效应;货币性因素;外汇储备战略;利用外资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3)中国的国际收支调节A、调节倾向:重逆差调节,轻顺差调节B、调节的政策工具:外汇缓冲政策;贸易管制;外汇管制;人民币汇率调整;涉外税收;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和货币合作。

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一、导学大纲1、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目标和工具(1)经济政策目标(2)经济政策工具2、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1)基本模型:IS-LM-BP模型(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3、汇率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国际储备政策二、导学重点、难点的讲解1、经济政策目标(1)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2)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均衡2、经济政策工具(1)总需求调节政策: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2)总供给调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创新政策(3)资金融通政策3、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重中之重)(1)基本模型:IS-LM-BP模型A、IS线:商品市场均衡线B、LM线:货币市场均衡线C、BP线:国际收支均衡线(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搭配(详见课本第九章,要求重点掌握)4、汇率政策:是指一国为了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汇率水平的各种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特点:(1)通过影响价格发挥作用(2)需要一定条件(3)通常具有时滞5、汇率制度的主要类型:(1)没有独立法偿货币的汇率制度(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4)水平带内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的汇率制度(7)没有事前宣布轨迹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汇率制度6、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1)经济体的结构性特征;(2)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3)宏观经济冲击的来源及性质;(4)国家信誉;7、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1)动机:将汇率维持在期望的水平,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2)后果:均衡、高估、低估(3)类型:冲销性干预、非冲销性干预等8、直接管制政策: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利用行政审批、数量限额和价格管制等方式,对商品与劳务贸易、资本流动、货币汇兑和汇率等实行直接管制,以便达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主要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9、外汇管制:(1)含义: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实现其他政治经济目的,通过调整交易规则和交易条件,直接控制交易数量和汇率水平,对境内和其他管辖范围内的外汇交易实行的限制。

(2)方式:数量管制,价格管制10、货币自由兑换(1)顺序:经常账户下的有条件可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有条件可兑换,经常账户自由兑换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兑换(2)条件: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恰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

11、国际储备政策:(1)含义: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能随时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流动性资产(2)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3)规模的决定因素:进口规模;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波动幅度;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速度和政策调节效率;国际清偿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状况;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一、导学大纲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和现状3、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元4、国际金融机构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1、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协调的制度安排,际货币体系的目标,建立某种国际协调机制(如成立国际组织和签定国际协定),为各国内外部均衡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基本的准则,以便各国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内外部均衡目标。

2、国际金本位制(1)特点:A、汇率稳定机制B、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C、外部平衡的制度安排D、制度非歧视性(2)崩溃的原因:黄金的自律并不构成人类对清偿力增长的自律3、布雷顿森林体系:(1)主要内容:A、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国际货币事物进行监管与协调;B、实行黄金与美元、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双挂钩”,人为建立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C、取消经常账户限制,但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限制(2)崩溃的原因:A、特里芬难题B、僵化的兑换体系无法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C、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4、牙买加体系:(1)主要内容:A、黄金的非货币化B、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汇率制度多样化C、储备货币的多样化(2)评价:A、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顺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B、汇率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节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C、在多数国家,内部均衡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D、国际政策的协调性有所下降;E、汇率的频繁波动,对国际投资和贸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F、各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5、欧洲货币一体化与欧元(1)理论依据:最适度通货区理论(2)历史沿革A、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B、1972-78年间的联合汇率浮动C、1979-98年的欧洲货币体系D、1999年以后的欧洲单一货币:欧元(3)欧元的经济影响:A、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与全面一体化发展;B、进一步挑战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霸权地位;C、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将推动全球范围内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发展6、国际金融机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世界银行集团(3)国际清算银行(4)区域性开放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