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归纳结构思路》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复习概述1.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有序1.2 记叙文的结构介绍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强调开头、结尾的作用第二章:记叙文阅读的要点2.1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反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2.2 事件的理解与分析事件的分类:主线事件、辅助事件强调事件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3 环境的描写与作用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强调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关联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1 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强调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结合技巧:抓关键词、句子、段落3.2 理解与主题分析与主题的关系强调通过阅读抓主题、理解文章大意3.3 解答问题的技巧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意图第四章:记叙文阅读的练习与提升4.1 练习的方式与方法介绍练习的方式:阅读理解、填空、问答、作文强调练习的重要性4.2 练习的资源与推荐推荐适合的练习材料:教材、练习册、中考真题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4.3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方法:多读书、做笔记、讨论与分享强调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第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解析5.1 选择题题型解析分析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注意选项的细节与陷阱5.2 阅读理解题型解析分析阅读理解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抓住文章主题、理解作者观点5.3 问答题题型解析分析问答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审题、组织答案的重要性第六章: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6.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解释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的概念分析不同描写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6.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何在记叙文中展现介绍分析人物性格多面性的方法6.3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分析解释什么是典型人物分析典型人物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主题第七章:记叙文中事件的选择与处理7.1 事件的选择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强调事件选择对于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分析如何根据主题选择相关事件7.2 事件的处理手法分析介绍事件的平铺直叙、倒叙、插叙等处理手法分析不同处理手法对于阅读体验和主题表达的影响7.3 事件的高潮设计与转折点运用强调高潮设计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转折点增加故事的张力和戏剧性第八章: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技巧8.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分与运用解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分析如何有效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故事氛围8.2 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联强调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环境变化反映人物内心世界8.3 环境描写的细节处理强调细节描写在环境描写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故事背景第九章:记叙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9.1 情感态度的体现手法介绍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情感效果9.2 价值观的传递与反思强调记叙文中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递和反思价值观9.3 读者共鸣的创造解释共鸣的概念分析如何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来创造读者共鸣第十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与策略10.1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类型分析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真题类型,如人物描写、事件分析、环境描写等强调真题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10.2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通过对中考真题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答题要点强调真题练习对于提高考试能力的重要性10.3 中考记叙文阅读策略与备考建议给出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具体策略强调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考试技巧的结合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11.1 人物关系的分析强调人物关系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人物关系展现主题和情节发展11.2 矛盾冲突的识别与处理介绍矛盾冲突的类型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11.3 人物成长与变化的追踪强调人物成长与变化在记叙文中的意义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成长与变化反映主题和深化故事第十二章: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营造12.1 节奏的控制与把握解释节奏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语言、情节等手段控制记叙文的节奏12.2 氛围营造的手法与效果强调氛围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特定的氛围12.3 氛围与情感态度的关联分析氛围如何与情感态度相互作用强调氛围营造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记叙文的创新与独特性分析13.1 创新手法的运用与评价强调记叙文创作中创新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评价一篇记叙文的创新程度和效果13.2 独特性在记叙文中的体现解释独特性的概念及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情节、语言等手段展现记叙文的独特性13.3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强调在追求创新的保持传统价值的必要性分析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在记叙文创作中的关系第十四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14.1 写作技巧的探讨与应用强调写作技巧对于提高记叙文质量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记叙文的表达14.2 提升记叙文写作的建议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如多读经典作品、勤加练习等强调持之以恒和不断反思在提升写作能力中的作用14.3 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情节平淡、语言乏味等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第十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15.1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强调综合训练对于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绍综合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15.2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解释复习计划对于高效复习的意义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确保执行15.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强调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给出具体的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指导,涵盖了记叙文的定义、结构、人物形象、事件理解、环境描写、阅读技巧、题型解析、人物描写分析、事件选择与处理、环境描写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真题解析与策略、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节奏与氛围营造、创新与独特性分析、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以及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等多个方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内容、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
人类常向上帝抱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
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
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复习预习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2、线索:时间、地点、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感情变化等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统一起来,使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3、题目的作用4、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2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概括层意(段间)1. 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了怎么样的感情)3. 叠加法:有些文段的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概括文章主旨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知识点2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技巧。
4.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及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人物描写手法4. 记叙文情节安排技巧5. 记叙文环境描写作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结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
5.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问答法: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长期效果:观察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表现,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 经典记叙文案例:《背影》、《一课》等3. 练习题:历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模拟题4.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含知识点、案例分析、练习题等5. 视频资料:关于记叙文阅读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解答记叙文阅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概念及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人物描写手法4. 第四课时:讲解记叙文情节安排技巧5. 第五课时:讲解记叙文环境描写作用6. 第六课时: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7. 第七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3. 阅读一篇记叙文,分析其结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等方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十、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学节奏2. 案例分析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考3. 练习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是否能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4.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的参与度如何5. 课后反馈是否及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如何十一、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量和文学素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技巧2、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考点3、通过练习加以强化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步骤2、记叙文考点的讲解教学难点:1、重点字词句子的赏析理解2、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记叙文的定义是什么?(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平时你是怎样做记叙文的?(学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系统的来复习一下记叙文的做题技巧吧。
一、中考考点知多少: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1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3、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针对语文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2(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三、记叙文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写了什么事?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一、考纲解说1. 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局部精读的前提。
2. 明确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理清行文思路。
3. 理清文章的线索并理解其在组织内容、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
4. 准确地摘取重要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5. 能找到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把握思想感情的脉络(显性的关键词语,隐性的具体描述)。
二、考点要求理解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利用文中信息和日常积累对关键词句、重要段落、写作手法、情感认识等,进行合理的解释。
知识精讲、易错指津:1立足于文章的重要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重要词句:1. 文章题目。
(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2. 与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上一讲内容,请同学们回顾)3. 文章中议论抒情句。
4. 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
示例:一、文章中议论抒情句①有助于揭示和概括文章段意或中心思想的句子。
②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且蕴含哲理的词语和句子。
③能够很好地照应文章的题目,点睛并升华主题的句子。
④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领起句、总结句,段落之间的过渡句。
例 1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宛如英雄》)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2例2 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是什么?(《你遗失了感动吗?》)例3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送你一束花》)●最后一段,连用九个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分条简要回答。
(《古井》)◆答题技巧:这类题目有时只考含义理解,但有时还和作用一起考。
议论抒情句一般在文章中都有揭示主旨、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作用。
所以答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文章的主题和所表达的情感来组织语言。
先是分析句子中关键词的所指,再结合主旨回答。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及主题的突出。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如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记叙文。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速度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记叙文,并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
3. 采用练习法,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 收集一些典型的记叙文文章,用于分析和讲解。
3. 准备教学PPT,包括记叙文的特点、阅读方法等要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交代,以及主题的突出。
3.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抓取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等阅读方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记叙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篇记叙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6. 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提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阅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价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记叙文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
2. 推荐一些优秀的记叙文阅读平台或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兄弟四人同乘一艘小船,决心飘洋过海,去寻找理想的圣地。
途中,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箭……老大吓得灵魂出窍,颤抖着说:“快点掉头,退回去吧!”老二吓得面如土色,结结巴巴地嚷着:“快!快改变方向,另选目标!”老三蜷缩着身子,躲在船舱里,死也不肯出来。
只有老四,依然紧握船舵;决心乘风破浪,坚定不移地向前。
1这时候,一个巨浪卷来,把小船劈成了碎片,兄弟四人一同葬身大海……等到太阳重新照耀海面的时候,人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老大变成了一尾虾,喜欢向后退着游走;老二变成了一只蟹,总是横着爬行;老三变成了一只鳖,时时躲在甲壳里面;只有老四,变成了一条大鱼,始终迎着风浪,面向阳光。
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感悟:遇到困难坚持到底,一定会迎刃冰解。
二、复习预习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本段(本句)运用了……表达方式。
2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1、描写及作用a肖像、神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b语言、行动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代时间、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品质,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3、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的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3品质。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捕捉关键信息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记叙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解释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等。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和评价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 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阅读技巧。
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记叙文的理解和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3. 考试评估:通过定期考试,检测学生对记叙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提供丰富的记叙文样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3.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记叙文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记叙文的思考。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复习教案(含答案)
课题《中考阅读—记叙文答题技巧》时间备课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习记叙文阅读的相关考点及常见题型。
过程与方法: 掌握记叙文六大题型答题思路及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准备迎战中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记叙文六大题型答题思路及技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教师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掌控中考》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时流程教学活动(课前预设)备注1一课题导入目标导航一、导入同学们,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拼搏吧!青春的脚步,为我们敲响了出征的战鼓;誓言的手臂,为我们扬起了奋蹄的长鞭,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迈开坚定的步伐,跨过命运的门槛,朝着理想奋勇出击。
剩下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冲刺,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得搏击,每天都得奋斗。
困难再大,诱惑再大,我们都得咬紧牙关,迈大步子。
同学们,中考的战鼓已经擂响,我们别无选择。
“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不搏何时搏!我们唯有以高昂的斗志,百倍的信心,坚定的意志,扎实的基础,高超的技能,全身心的奋战中考,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家长、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无悔青春!二作品简介夯实基础首先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2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记叙文常识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解释记叙文的特点,如时间顺序、事件发展等。
2. 记叙文的构成要素: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介绍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如抓住主题、理解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等。
4. 记叙文的评价和分析:教授如何评价和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内容,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5.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记叙文的形式进行写作,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阅读和评价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和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设计记叙文阅读题目,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方面。
3.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计划1. 授课时间: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安排:第1-2课时: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第3-4课时:讲解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分析经典案例。
第5-6课时:教授评价和分析记叙文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7-8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第9-10课时: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和写作练习评价,总结复习。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或课外阅读材料。
‘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记叙文实例分析4. 记叙文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讨论,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记叙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记叙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以及对答案的准确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记叙文阅读教材或辅导书2. 记叙文练习题库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案示例:【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散文、小说等文体的阅读方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记叙文。
请大家回顾一下,记叙文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呢?【讲解】1. 时间性: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 情节性: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变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3. 人物描写:记叙文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状态。
4. 环境描写:记叙文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氛围,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实例分析】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这篇记叙文《难忘的一件事》,大家边阅读边思考,这篇文章符合记叙文的哪些特点呢?【练习】师:请大家完成这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题目是:这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文章通过哪些人物和情节来展现这个事件?【教学评价】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篇记叙文的看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学会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记叙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 记叙文的情节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情节发展、冲突和高潮等要素。
3. 记叙文的人物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人物关系等要素。
4. 记叙文的环境分析:学习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素。
5. 记叙文的主题理解:学习如何理解和概括记叙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引起学生对记叙文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情节分析、人物分析、环境分析和主题理解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知识点: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学习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悬念、抑扬顿挫、对比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记叙文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4. 记叙文主旨的概括与理解5. 记叙文阅读技巧分享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和结构,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记叙文,练习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的一些技巧,互相学习、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阅读两篇记叙文,练习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的一些技巧,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高效阅读记叙文。
3. 学生能够提取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4.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提高交流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了解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难点。
2. 技巧讲解:讲解一些实用的记叙文阅读技巧,如快速找出文章主旨、抓住关键信息、正确理解人物关系等。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让学生了解考试要求。
3.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阅读记叙文,实践提取信息、概括主旨等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和常见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记叙文内容,把握记叙文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记叙文的效率。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人物、事件、环境、情感。
2.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 阅读策略:快速浏览、细读理解、概括总结、推理判断。
4.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人物、事件、情感、写作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常见结构和阅读策略。
3. 练习:提供若干篇记叙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评价文章的人物、事件、情感、写作手法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理解,写出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文章时的逻辑性和深度。
4.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记叙文案例,分析其文体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记叙文的心得和方法。
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记叙文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4.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编写短篇记叙文,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记叙文素材库:收集各类记叙文,用于教学实践和课后阅读。
2. 阅读策略指导:提供关于阅读策略的资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3. 批判性思维工具:提供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思考框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4. 通过对记叙文的阅读复习,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定义:记叙文是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特点:真实性强、情节生动、人物鲜活、情感丰富。
2. 记叙文的结构与要素结构:引子、主体、结尾要素:人物、事件、环境、情感3. 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与策略抓住,预测内容细读开头,掌握主题分析人物,理解事件关注环境,感受情感提炼要点,概括总结4.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词语理解题句子理解题段落理解题文章主旨题人物分析题事件分析题环境描写题情感把握题5. 记叙文阅读练习与反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记叙文进行阅读练习对照答案,分析错误原因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要素等基本知识。
2. 实例分析:分析记叙文阅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策略。
3. 练习讲解:针对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解答案及解题技巧。
4. 针对性训练: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 测试反馈: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学生在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部分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记叙文的学习内容。
2. 教辅: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
3. 网络资源:有关记叙文阅读的优质教学视频、文章等。
4. 参考书籍: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策略指导等书籍。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记叙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记叙文阅读的思考。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归纳艺术手法》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一、课堂导入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
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赏析:这一段话充满哲思,意味深长。
作者从悲观和乐观两方面说起,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了悲观和乐观者的不同心态和表现,让人感受到乐观的力量。
接着又说道卓越和平原,论述说卓越者常乐观,平庸者常悲观。
多方对比论证之下,论述乐观的巨大力量。
1二、复习预习1、修辞手法及作用2、表达方式3、艺术手法4、鉴赏表达效果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作用: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7、设问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作用:引发思考,增强语气。
29、反语作用: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知识点2记叙文表达方式:1、记叙: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
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写作升格攻略》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图难于易化大为细——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写作策略教学目标1.理解场面的定格与分解为叙述性文章写作带来的便利;2.明确场面的定格与分解的操作方法;3.尝试进行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后“点”的详细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化大为小,简化叙述性文章的写作头绪。
教学难点1.选择怎样的场面进行定格;2.如何分解、描述场面中的“点”。
教学用具 PPT、黑板板书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预先板书好副标题“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写作策略”,并投影本课的标题)齐读本课的标题。
请学生解释标题中的两个概念——“叙述性文章”“场面”。
(简单地说,1“叙述性文章”是指整体侧重叙述事件、塑造形象的文章,“场面”是指由人景物多种内容共同组成的画面。
)你能随口说出在课文中学过,或者生活里经历的一个场面吗?(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一个场面,至少包含这个大报告厅、台上的我们和台下的老师们。
)可见场面的内容是丰富的,而由场面组成的事情可以写的内容自然就更多。
怎么才能够简化写作头绪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两个写作策略——叙述性文章场面的定格与分解。
二、场面的定格1.请阅读学案“习作评价”部分两位学生写的习作,加以比较,并讲一讲你认为哪一篇写得更好及理由。
注意阅读思考后及时做好批注。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这是开放性的习作评价,学生讲得有道理的都应当予以认可。
)2.这两篇习作虽然选择了相同的素材,文章整体字数也相仿,但是第一篇显然写得更好,其实我认为两位作者动笔之前就分出了高下——他们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方式不同。
(教师在黑板图解两文写作思路和结构方式的差异:第二篇重点放在第三段,先后简要叙述了八个返乡过程中的场面,而第一篇侧重三个场面的描写:奶奶场上脱粒、爷爷回来、清晨放鸭,所以后者有足够的篇幅来具体描述这三个场面,而第二篇只能简要概述每个场面。
)3.我们不妨通过场面的定格的方式简化写作头绪,跳跃性叙述(板书)。
场面定格是指2在叙述事情时将写作的目光聚焦在2—3个场面上详细描述,在保持事情整体完整的前提下避免事无巨细什么都写,什么也写不好。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纳(结构思路篇))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赏析:这一段铿锵有力、精彩纷呈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
文章首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叙写历史中历史人物的事迹,语势加强,富有感染力。
接着就屈原、魏武帝、陶渊明三个人物分别说明他们的选择,让人叹惋。
最后写选择的结果,娓娓道来,自成一格。
二、复习预习1、记叙文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记叙文写作顺序1、顺叙特点: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堂导入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赏析:这一段铿锵有力、精彩纷呈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
文章首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叙写历史中历史人物的事迹,语势加强,富有感染力。
接着就屈原、魏武帝、陶渊明三个人物分别说明他们的选择,让人叹惋。
最后写选择的结果,娓娓道来,自成一格。
二、复习预习1、记叙文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记叙文写作顺序1、顺叙特点: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2、倒叙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2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3、插叙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补充内容,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4、补叙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23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
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是以事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2、是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3、是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4、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知识点3 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作用在文章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结构上作用:应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能起到的作用有:总领全文、点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等。
如果处在文章中间,其作用可能有:照应上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等。
如处在文章结尾,其作用可能是: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扣题等。
4内容上的作用:应先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描写性句子,还应继续判断是描写人物的,描写景物的,还是描写环境的。
描写人物的句子,其作用是塑造形象,表现性格,表现心情,体现精神品质等,要结合内容具体作答(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下文另述);如果是一般叙述性句子,可能是交待记叙文的要素,全文的感情基调,或背景等;议论性句子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强调抒发某种感情;抒情性句子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知识点4标题的作用:1、概括主要内容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3、突出文章主题4、指出主要人物(事物)5、吸引读者阅读兴趣6、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四、例题精析【例题1】低到尘埃的愿①路过一个工地,几个民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
“要是每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是现在这样缩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②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
就是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
口袋里只有5元钱了,妥了,那就吃4元钱的“大餐”——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
剩下的1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5却还没有“开张”;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
③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
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
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
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
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
听着那几个民工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境界,简简单单地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
④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对于他们却是奢侈的。
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⑤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
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
⑥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
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6【题干】1.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误悟到幸福的?【答案】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的创作讲究“起承转合”。
本文是以“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为“起”,才会有对“幸福”的探究和顿悟。
所以,回答此题,概括第一段即可。
【题干】2.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句子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题目只是要求分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文章开头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铺垫。
文中的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领起下文,呼应前文。
文末的有: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让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
分析第④段的内容可知,画线句在文中间,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所以结构上的作用为“过渡”。
【题干】3.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7【答案】“不祝愿我飞得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的追逐。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简单分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是要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有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面对生命?”“怎样去生活?”之类的问题。
文中的句子意在表达朋友对“我”的提醒和关爱——生命的过程不在于疲倦的追逐,而在于快乐行走。
这恰恰是答案的核心。
【题干】4.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的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
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提示: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谈;50字以上。
)【答案】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示例:学校里,在我遭受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会给我泡一杯茶,静静地陪着我,听我诉说,帮我解决疑难;在家里,母亲再苦再累,也会给我学习钢琴创造条件;小区花坛里的那棵玫瑰,则用它的芬芳给疲惫的我前进的力量。
【解析】这是一道主观性比较强的题目,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答题。
至于三个角度,对于普通的中学生而言,同学、师生、亲人是“幸福账单”的首选,只要言之有物即可。
【例题2】8城市里的菜地晓寒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
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
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从头到脚都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
我是菜地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走,边走边看。
黄瓜开花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的黄,做好了准备招蜂惹蝶。
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
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
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
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
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
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
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