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著作在地方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合集下载

论《考城隍》对于《聊斋志异》的意义

论《考城隍》对于《聊斋志异》的意义

论《考城隍》对于《聊斋志异》的意义【摘要】《考城隍》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描写了关于城隍的神话传说。

而《聊斋志异》则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怪谈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

本文旨在探讨《考城隍》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与意义。

在文章首先介绍了《考城隍》的主题和内涵,然后分析了《聊斋志异》的特点和影响,接着探讨了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以及《考城隍》对《聊斋志异》的启示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考城隍》对《聊斋志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蒲松龄的文学创作,以及这两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考城隍》、《聊斋志异》、作者、主题、内涵、特点、影响、联系、启示、意义、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考城隍》和《聊斋志异》《考城隍》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两部作品。

《考城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小说集,共收录了23个故事,内容包括了神怪、仙侠、人间百态等各种题材。

而《聊斋志异》则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刻画人性、探讨道德的鬼怪小说集,收录了许多传统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

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命运、道德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蒲松龄作为清代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通过对《考城隍》和《聊斋志异》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更好地探讨其在当代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1.2 作者背景《考城隍》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他生于一六一七年,卒于一六七二年。

蒲松龄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著作以通俗易懂、富有幽默和戏谑的风格而闻名。

蒲松龄是我国近现代文学中探讨超自然现象和心理现象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通常被归类为志怪小说。

在《考城隍》中,蒲松龄通过描写社会百态,探讨人性善恶,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一、关于作者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淄川(今属)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

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

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

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他在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

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

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

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

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

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

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

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

”(〔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

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中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刺史樾依书》)。

蒲松龄的资料

蒲松龄的资料

蒲松龄的资料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仲良,号深渊,又号松林,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文化名人和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创作者。

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誉和推崇。

蒲松龄出生在浙江杭州,属于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有着很高的声望。

由于父亲的影响,蒲松龄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学,对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分聪明,很早就展示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并在文人圈子里结交了一些知名学者。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坎坷的。

明末清初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动乱和战争的影响对蒲松龄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在成年后曾参与过明朝顺治以来的抵抗清兵的斗争,但很快就被迫放弃了武装反抗,转而投身文学。

虽然蒲松龄没有参与到决定性的政治事件中,但他对社会动荡的观察和了解影响了他的创作。

蒲松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这部作品是他多年思考和创作的结果,共收集了491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

《聊斋志异》的主题多元而鲜明,既有爱情的悲剧,也有道德的教训,内容丰富而生动。

蒲松龄的写作风格独特,细腻而优美,他的文字能够很好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读者读着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聊斋志异》的影响非常深远。

通过他的作品,蒲松龄将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多次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除此之外,蒲松龄的创作也影响到了其他一些作家和文化人。

他的作品探讨了人性、爱情和社会道德等主题,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之外,还进行了不少其他的文化活动。

他曾参与编辑过《四库全书》,这是一部收集整理了中国经典文献的重要著作。

蒲松龄在其中担任了要职,他的工作帮助了后世的学者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举例说明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举例说明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一、文学价值1.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学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2.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能够将传统我国的神怪故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文学才华。

3. 聊斋志异中所展现的爱情、友情、亲情等人性纠葛与情感冲突,无一不触及人心深处,具有观赏性和感召力。

二、思想意义1.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并非仅仅是一部神怪小说,更多的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2. 聊斋志异通过神怪故事的形式,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人生、善恶等方面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以启发。

3.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在书写时代社会风貌、道德伦理观念、人性光暗面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三、对后世影响1. 鲁迅认为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聊斋志异中通过对神怪故事的书写,超越了一般小说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纪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3. 今天,聊斋志异在我国文学史上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艺术特色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中,也提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2. 聊斋志异中虽然描绘了神怪异事,但作者蒲松龄却能以写实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3. 聊斋志异还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语言优美、精准,情节曲折离奇,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吸引力。

五、不足之处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中,也提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2. 虽然聊斋志异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情节牵强、逻辑不严谨之处。

3. 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相对较为片面,缺乏对女性的全面性塑造,这也是其值得反思之处。

六、结语1. 鲁迅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积极向上的,他认为聊斋志异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卓越表现,更在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上具有深远影响。

2. 虽然聊斋志异不乏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仍然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蒲松龄著作在地方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蒲松龄著作在地方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蒲松龄著作在地方文献中的独特地位作者:陈雪来源:《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04期摘要:蒲松龄是淄博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其著作在淄博的地方文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蒲松龄著作与其它地方文献,展现了蒲松龄著作的独到价值。

关键词:蒲松龄;地方文献;独特地位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地方文献”,顾名思义,越具有地方特色,就越有独特的价值。

在地方资源中,地方名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一个城市特有的人文资源,是构成城市文化精髓的特质。

挖掘名人资源,首先要从研究其著述作品开始。

淄博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名城,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

但从地方文献工作来看,有许多政治、军事、工艺、技术名人因为没有著作传世,就无缘入地方文献专藏和地方文献书目了。

淄博市图书馆现有的聊斋学专藏,就是在蒲松龄著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蒲松龄著作在淄博市的地方文献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一、蒲松龄著作种类繁多,雅俗并举提及蒲松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聊斋志异》,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蒲松龄的著作几乎涉及了各种传统文学门类。

蒲松龄一生经历坎坷,长期生活于社会下层,但他聪慧过人,博览群书,一生著作等身,除了短篇小说,其俚曲、诗词、文赋、杂著等作品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聊斋志异》逐渐得到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名士的认可之后,蒲松龄并没有满足于他现有的价值,继续进行俚曲等俗文学的创作,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

”俚曲与《聊斋志异》一俗一雅,且都脍炙人口,达到了针砭贤智、警醒愚顽的目的,使蒲松龄著作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雅俗并举、雅俗兼容的典范。

蒲松龄二十岁时写《郢中社序》,与同乡好友李希梅、王鹿瞻、张笃庆共结“郢中诗社”,潜心于诗歌创作。

据今人搜集整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蒲松龄诗作共一千零五十六首,相比其同时期的同乡,诗坛领袖王士禛,晚年指导门人编订的《渔洋山人精华录》中收平生得意之作一千六百余首;同时期淄博境内的另一杰出诗人赵执信的诗歌存世量共一千零六十四首。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1. 引言1.1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介绍翟理斯(J.L. Dudgeon)是一位英国传教士和学者,他在19世纪末编纂了一部名为《中国文学史》的著作,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他专门提及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将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撰写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许多超自然现象和灵异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文学史》中,翟理斯详细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各个故事,探讨了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文学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聊斋志异》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今天,通过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部经典之作,让其继续在文学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1.2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蒲松龄(约1715-约1779),字嗣源,号不二山人,江苏无锡人。

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也是《聊斋志异》的作者。

蒲松龄生平传世资料相对匮乏,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传说和未经证实的说法。

据传,蒲松龄曾游历各地,广泛地吸收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为后来创作《聊斋志异》奠定了基础。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聊斋志异》上,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

蒲松龄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境,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尽管蒲松龄的生平经历鲜为人知,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蒲松龄以其《聊斋志异》的杰出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将长久地为后世所传颂和纪念。

2. 正文2.1 《聊斋志异》的内容概述《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讲述鬼怪奇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结合文本,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是中国唐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的一部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共分为10卷,收录了各类超自然现象、神怪传说、奇人异事、女鬼情怀等描写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也刻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精神的内涵。

它不仅被誉为是科幻小说的鼻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聊斋志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超自然、玄幻色彩。

故事中的情节奇特、虚实难辨,作品又大胆创新、时而神秘诡异、时而清新典雅,仿佛将真实的生活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

这不仅使读者在流连忘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震撼和魅力,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思考范本,被誉为是古代小说的里程碑和千古绝唱。

另外,《聊斋志异》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非常成功的,作品中刻画的人物个性特点鲜明,性格各异,充满了生命力。

如书中的柳永,虽然是一名举人,但由于懒散好逸、贪吃嗜酒等原因,最终未能走上仕途。

他的形象栩栩如生,不仅令人忍俊不禁,还激起了很多人对于时下文人不务正业的批判。

又如书中的妲己,她美丽而毒辣,胜似千万毒蛇,一定程度上刻画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种种形象的刻画,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畸变的关注和揭示,更表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观念。

除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物刻画精细之外,聊斋志异所表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大的艺术成就。

从世界观上看,《聊斋志异》体现出中国文化素养的独特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宇宙万物的发展和人生命运紧密相连。

同时,通过描写神怪传说和超自然现象,体现出了古代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与信仰,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从价值观上看,《聊斋志异》倡导了道德、仁爱、勇气、忠诚等美德,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类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在很多故事中,主人公身世卑微、遭遇艰难,但仍然能够坚守正义,不屈不挠,表现出了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高尚理念。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

蒲松龄《聊斋俚曲》简介聊斋俚曲是山东省的传统音乐。

聊斋俚曲生动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晚期的人民生活,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当代社会中传唱流传,成为山东地区一种独树一帜的群众性艺术形式。

聊斋俚曲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单以戏曲为例,俚曲故事改编剧本的就有五音戏、柳子戏、川剧、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

聊斋俚曲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目录1小说巨匠2俚曲溯源3特色鲜明4作品内容5艺术效果6艺术瑰宝1、小说巨匠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

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

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

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

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

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

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俚曲溯源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布地区之一。

蒲松龄坐馆三十余年的西铺毕家是豪门贵族,一直就有编写演唱俚曲的传统,这给蒲松龄编写俚曲故事准备了极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一、本文概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奇幻瑰丽的鬼神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巧妙地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传达出他对女性的独特理解和深刻关怀。

本文旨在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反映的蒲松龄的女性观,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揭示蒲松龄在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进步思想。

本文还将结合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社会背景,探讨其女性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以期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瑰宝,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独具魅力。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貌和出众的才华,更展现了她们坚韧、智慧、善良、独立等多面的性格特征。

蒲松龄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外貌。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仙女、妖精还是人间女子,都美丽动人,各具特色。

如《婴宁》中的婴宁,她“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其美貌与纯真的笑容成为她最鲜明的标签。

同时,蒲松龄还通过外貌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内在的性格特点,如《连城》中的连城,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性格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才华。

她们不仅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还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如《辛十四娘》中的辛十四娘,她以智慧和勇气帮助丈夫解决难题,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突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局限,也展现了蒲松龄对女性智慧和才华的赞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塑造了许多善良、无私的女性形象。

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以善良和爱心去帮助他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如《青凤》中的青凤,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不忘帮助他人,她的善良和无私感动了周围的人,也赢得了读者的尊敬。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作者:鲁梦玲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4期鲁梦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摘要:作为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进行整体关照的首次尝试,翟理斯(HerbertAllenGiles,1845-1935)撰写的《中国文学史》(A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不仅对英国汉学发展做出了阶段性的总结,而且向英语世界的读者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全貌。

其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翟理斯视作清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与《红楼梦》一起列为专章,拉开了清代文学的帷幕。

而翟理斯《中国文学史》对《聊斋志异》的推崇、选译及评介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进程。

关键词:翟理斯;中国文学史;聊斋志异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应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WilliamHeinemann&Co.)主编艾德蒙·高斯(Ed?蛳mundGosse,1849-1928)之邀,翟理斯撰写了英语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A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

该著作首次出版后,历经多次再版,在英语世界传播甚广,深受大众青睐。

①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被翟理斯视作清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不仅被写入文学史著作,而且从作者生平、成书过程、创作风格、文学价值等诸多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了详细介绍,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进程。

本文拟对翟理斯《中国文学史》对《聊斋志异》的定位、选译及评介进行具体辨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聊斋志异》在海外传播的积极影响。

一、翟氏文学史对《聊斋志异》的定位与评介作为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进行整体观照的有益尝试,翟理斯撰写的《中国文学史》不仅对英国汉学发展做出了阶段性的总结,而且向英语世界的读者系统地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全貌。

古文观止古代文学艺术鉴赏的经典著作

古文观止古代文学艺术鉴赏的经典著作

古文观止古代文学艺术鉴赏的经典著作《古文观止》——古代文学艺术鉴赏的经典著作《古文观止》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经典著作,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撰写。

这本宝贵的文献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学选辑,更是一部对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价的重要著作。

通过《古文观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风采与魅力,体味文学艺术的独特之处。

《古文观止》收录了古代文言文散文和辞章作品,涵盖了自先秦至明末清初的众多文学流派。

以《古文观止》为素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的形式风貌和思想内涵。

这些文学作品或篇章典雅华丽,或深邃隽永,或情感真挚,或意境深远,既展现出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

《古文观止》不仅是一本集中展现古代文学之美的文集,更是对古代文学进行评析和鉴赏的辞章。

书中出现了大量的评注、评析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点评和分析,引领读者一同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领略其奇妙的审美趣味。

古代文学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古文观止》的研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例如,在《杜甫卧病书怀》中,杜甫以自己生病的经历来抒发对国家困境的关切,表达了作为文人的他对社会政治的思考和担忧;而在《陈涉世家》中,司马迁以陈胜、吴广等斗争英雄的事迹来表现个人奋斗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发展的思考和追问。

在古代文学艺术中,意象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文观止》中的许多作品都以富有想象力的意象来展示作者的文艺才华。

比如李白的《蜀道难》中,作者通过描绘人物、景物等意象,以磅礴的场景和壮丽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悲壮和矛盾;而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运用非常生动的意象来描述师生关系,既表现了师者的威严和伟大,又展现了学生对师长的感激和敬佩。

《古文观止》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文学内容,更在于其对文学作品的精准评析和深入解读。

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

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

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摘要】蒲松龄作为白话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作品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蒲松龄白话作品的特点、语言风格、影响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现实语境中的价值所在。

也总结了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蒲松龄的白话作品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文学价值和重要性。

本文强调了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的重要性,提出了对该方向的启示和展望,展现了其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推动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向更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集大成者、特点分析、风格研究、影响和意义分析、现状和进展、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启示、前景展望1. 引言1.1 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是指在对蒲松龄的白话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其语言特点、风格、影响及意义,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学者或专家。

这类研究者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和语言学功底,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对蒲松龄的白话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蒲松龄白话作品语言研究的集大成者应当具备对文学作品细致入微的解读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蒲松龄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对其中隐含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他们还需要关注研究的前沿问题,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推动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研究参考和启示,对蒲松龄白话作品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蒲松龄的白话作品特点分析蒲松龄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才,他的白话作品在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蒲松龄的作品语言流畅、平实,贴近民间语言,易于被普通读者理解,这一特点使得他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清代四大奇书的研究

清代四大奇书的研究

清代四大奇书的研究清代四大奇书,指的是《洛阳纸贵》、《聊斋志异》、《金瓶梅》、《三侠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明、清文化的大众化、民间化倾向。

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这四部奇书的研究。

一、《洛阳纸贵》《洛阳纸贵》是清代黄玉梅所著的一部小说,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多卷小说。

它描绘了商贾之间的种种勾当,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风尚。

它的出版方式不同于其他小说,是依托纸贵骗局的传说而流传开来的。

《洛阳纸贵》的研究多从其传世史料、文本流传和作者等方面展开。

首先,《洛阳纸贵》的传世史料很少。

关于它的成书年代,文献记载极少,黄玉梅亦无任何透露。

因此,学者多从文本角度探讨其成书年代。

同时,《洛阳纸贵》的文本也呈现破碎,传手复杂的情况。

研究人员还需要考虑本书所反映的商贾风气和传说故事的历史渊源,从而揭示它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风潮和人情民俗。

二、《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代表作。

它收录了许多神鬼奇事、鬼怪传说、仙人传说、民间故事等,展示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成就。

它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道教、佛教、民间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化现象和民间生活,是研究明清文化和传统民俗的重要资料《聊斋志异》的研究,首要事项是文本的校勘和排印。

由于它的成书时期距离现在较近,因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文本的考证、修订和整理,以保证其原貌。

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Grounded Theory 的研究方法很有意义。

同时,对于《聊斋志异》中所披露的社会历史背景、民俗信仰、宗教体系、文化意识等,也可以采取专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而揭示其所反映的独特文化符号、世界观、价值观等。

三、《金瓶梅》《金瓶梅》是明朝文学家兰陵笑笑生的代表作。

它写的是明朝南京丽园的瑰丽故事,根据作者的自传是:“丽真观西麓,有一座花园,因地势下垂,凿成一池,名曰”金莲池",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包括潘金莲、武大郎、西门庆等,充分表现了明清时期妇女在家庭、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幸和磨难。

聊斋志异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 -回复

聊斋志异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 -回复

聊斋志异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回复“聊斋志异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科举制度一直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封建科举制度以其独特的选拔和选拔官员的方法而广为人知。

然而,在清代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作者蒲松龄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包括考试内容的片面性、功利主义的追求、批判封建礼教以及人才的闭塞等。

首先,《聊斋志异》对封建科举制度中考试内容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

在封建社会中,科举考试通常只以经义、史书和诗词为内容。

这种考试方式限制了人们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描写了各种奇幻的现象和神秘事件,并通过这些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于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尊重。

相比之下,封建科举仅仅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经典文献的背诵,忽视了人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聊斋志异》对封建科举制度中功利主义的追求提出了质疑。

封建科举制度竭力追求功名利禄,考试成绩成为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这种制度导致了虚伪的现象频发,内容丰富的人才被边缘化,只重视对考试内容的钻研。

《聊斋志异》通过描绘一系列各种各样的神怪、鬼魅,告诫读者不要为功名富贵而放弃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

作者借助鬼神的形象,让人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利主义追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第三,《聊斋志异》对封建科举制度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敷衍附会。

在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的礼仪规范是非常严格的,女性的地位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

《聊斋志异》中一些故事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思想解放和勇敢行动来批判这种封建礼教的敷衍附会。

例如,在《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事中,聂小倩拯救许仙的勇气和智慧,将封建时期女性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批判对于反思封建礼教的弊端是有益的。

最后,《聊斋志异》指出封建科举制度导致人才的闭塞。

在封建社会中,唯有通过科举考试才有机会在政府中出任高官。

“稷下”、“稷门”近指就是济南

“稷下”、“稷门”近指就是济南

“稷下”、“稷门”近指就是济南蒲松龄(1640—1715)--三百年前,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短篇之王”的清代作家蒲松龄,经常来往于济南、淄川之间,并曾在济南⼤明湖附近赁屋⼩住。

济南的湖光⼭⾊,⼈⽂风情⼤⼤激发了蒲留仙的创作灵感,从⽽留下了许多美诗佳⽂。

“雅爱搜神”,“喜⼈谈⿁”的情趣,更让他在《聊斋志异》中写下了⼆⼗多篇以济南为背景的传奇故事。

他还把济南美誉为“稷下”、“稷门”,为济南的历史⼈⽂增添了浓重的⼀笔。

“稷下”、“稷门”,原本不属于济南。

可蒲松龄为什么把它当做济南的代指和美称呢?——稷下,是个古地名,在战国齐都临淄(今⼭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门附近。

齐桓公时在此设“稷下学宫”,后代齐王加以扩建,⿍盛时期曾容纳当时“诸⼦百家”各个学派,汇集天下贤⼠多达千⼈。

当时,各派⽂⼈学者,都可以⾃由发表学术见解,从⽽使稷下学宫成为各学派荟萃的中⼼。

因为稷下学宫对中华⽂化的繁荣和传播产⽣了巨⼤的影响,所以稷下、稷门不仅指齐都临淄,更赋有⽂化之都的含义。

但是,⽆情岁⽉凋谢了“吴宫花草”,掩埋了“晋代⾐冠”。

随着秦帝国、汉皇朝的⼀统天下,稷下学宫“被风吹⾬打去”,逐渐变成被遗忘的⾓落,济南,却如同⼀颗新星在冉冉升起。

济南,历史悠久,地灵⼈杰。

春秋战国时称“泺”、“历下”,汉初吕太后分割齐地西部建⽴“济南国”(国都在东平陵城),历尽千年沧桑。

明清以来,济南府⼀直是⼭东治所驻地。

有清⼀代,济南府下辖历城、淄川等⼗五个县。

由于省府县均驻济南,贡院府学县学齐备,所以各地⽂⼈雅⼠,莘莘学⼦纷⾄沓来,成为名重⼀时的⽂化中⼼。

我想,这就是蒲松龄把济南美誉为“稷下”、“稷门”的原因。

在他的⼼⽬中,济南就是当年的⽂化圣地“稷下”、“稷门”!我的论断,是否涉嫌武断?对此,不妨看看蒲松龄的著作:⾸先,蒲松龄的《珍珠泉府院观风》诗⽈:“稷下湖⼭冠齐鲁,官竂胜地有佳名。

”显然,这⾥的“稷下”就是济南的代称。

珍珠泉就在济南,⼤明湖、千佛⼭也确实名冠齐鲁。

聊斋志异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集,被视为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瑰宝之一。

全书包含了许多奇幻、怪异的故事,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文旨在对《聊斋志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文将聚焦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究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

2.分析《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构建。

3.探讨《聊斋志异》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4.探究《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底蕴通过考察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对其创作的影响。

同时探究《聊斋志异》中所包含的道教、佛教、儒家等不同文化元素,分析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2. 《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通过解读故事情节的结构、事件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其所传达的意象和寓意。

3. 《聊斋志异》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深入研究《聊斋志异》所包含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来体现。

探讨《聊斋志异》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4. 《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分析《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探讨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研究《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独特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文本分析: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文本进行详细分析,抽丝剥茧,挖掘出其中的各种意象和隐喻。

2.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了解,为文本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蒲松龄中文名称: 蒲松龄又名: 号柳泉居士字剑臣字留仙聊斋先生性别: 男所属年代: 清代民族: 汉族生卒年: 1640~1715生平简介蒲松龄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

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

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宝应,居乡以塾师终老。

家境贫困,接触底层人民生活。

能诗文,善作俚曲。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多所批判。

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蒲松龄简介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中国文学史》是翟理斯教授的著作之一,该书从古典时代开始,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其中《聊斋志异》是其中一篇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翟理斯在《中国文学史》中对《聊斋志异》的介绍。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它由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

蒲松龄的作品多以鬼怪、妖魔为主题,以其奇幻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聊斋志异》共收录了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491篇,这些故事涉及了超自然现象、人鬼恋、妖魔鬼怪等多种题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神鬼妖魔的丰富想象和深远传统。

蒲松龄以其独特的笔法和神秘的情节,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在《中国文学史》的相关章节中,翟理斯对《聊斋志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他首先对《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蒲松龄是清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后,翟理斯对《聊斋志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他指出这部作品以神异、鬼怪、情爱为主题,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既有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又有爱情美感的描写,同时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

翟理斯还从文学形式、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了剖析,指出其中的奇情、加铁趣,并独具一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翟理斯还从历史背景、文学流派、作品价值等多个角度全面解读了《聊斋志异》,并对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价。

他认为,《聊斋志异》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事件,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之作,它开创了以神怪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格局,为后世神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和借鉴。

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对中国鬼怪文化传统的收集和整理,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在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中,《聊斋志异》被赋予了特别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 号 :0 2 3 1 ( 0 0 0 1 50 10 .7 2 2 1 ) 40 2 —5
蒲松龄著作在地方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陈 雪 ( 淄博 市 图书馆 , 山东 淄博 25 3 ) 5 10 摘要 : 蒲松 龄是 淄 博历 史 文 化名 人 的 代表 , 其著 作 在 淄博 的地 方
蒲松 龄 的著作 除《 斋 志异 》聊 斋俚 曲外 , 它著 作 如诗 词 、 聊 、 其
文赋 、 戏本 、 杂著等 , 涉及文学艺术 、 农业 、 医药 、 植物学 等各 门 类, 都是作者历经 心血而成 , 至今仍值得聊斋学专家学者们研究 学习 , 并使其像《 聊斋志异》俚 曲及其它作品一样 , 、 散发 出独特的
形 式 融会 贯 通 , 发挥 自己的创 造 才 能 , 创作 了 自成 一体 的聊 斋俚 曲这一 独具 特色 的艺术 品 种 。蒲松 龄创 作俚 曲 的初 衷 , 大概 并不
是想借此而青史 留名 , 因为在当时 , 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蒲松 俚 龄创 作 俚 曲 , 白话 方 言写 作 , 活 跃在 民间 百姓 口头 上 的方 言 用 让 活灵 活现 地体 现在俚 曲中 , 自己 的人 生感 悟 融人 生动 的俚 曲作 让 品中, 不为 立言 、 为 留名 , 不 而是为 了“ 破村 庸 之 谜 ”“ 醒市 媪 参 ,大 之梦 ” 。但从 艺 术 传播 来 看 , 曲产 生 了超 乎作 者 想 象 的社 会 效 俚 果, 几百 年 来 一 直 被 人们 传 唱 , 经种 种 劫难 而不 朽 , 在 2 0 历 又 06 年被列为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生命力之旺盛 , 体现 出作 者杰 出 的艺术智 慧 。
文献 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蒲松龄著作 与其 它地方 文献 , 现 了蒲松龄 著作 的独到 价值 。 展 关键 词 : 蒲松龄 ; 方 文献 ; 地 独特地位
中图分类 号 : 0 .1 I 7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 方 文 献 ”顾 名 思 义 , 地 , 越具 有 地 方 特 色 , 越 有 独 特 的 价 就
龄著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蒲松龄著作在 淄博市的地方文献 中, 有其独特的地位。
收 稿 日期 :0 00 —7 2 1 . 1 4
作者简介 : 陈雪(92 )女 , 18一 , 山东淄博人 , 淄博市 图书馆助理馆员 。
1 25


蒲松龄 著作种 类繁 多 , 雅俗 并 举
提及蒲松龄 ,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其《 聊斋志异》 许多人都没 , 有注意 到蒲松 龄的著作 几乎 涉及 了各种传 统文 学 门类 。蒲松龄 一 生经 历坎 坷 , 长期 生 活 于社 会下 层 , 他 聪 慧过 人 , 览 群 书 , 但 博 一 生著作等身 , 除了短篇小说 , 其俚 曲、 诗词 、 文赋、 杂著等作品都有 着 很高 的艺术成 就 。 在《 聊斋志异》 逐渐得到当时的士大夫 文人 、 名士的认可之 后, 蒲松龄并没有满足于他现有 的价值 , 继续进行俚 曲等俗文学 的创作 , 并受 到广大 民众 的喜 爱 ,使街 衢 里巷 之 中 , 者歌 , 闻 “ 见 而 者 亦泣 。” 曲与 《 俚 聊斋 志异 》 一俗 一雅 , 且都脍 炙 人 口, 到 了针 达 砭贤智、 警醒 愚顽 的 目的 , 蒲 松 龄 著作 最 终 成 为 了 中国文 学史 使 上 为数不 多 的雅俗 并举 、 雅俗兼 容 的典范 。 蒲松龄二十岁时写《 郢中社序》 与同乡好友李希梅、 , 王鹿瞻 、 张笃庆共 结 “ 中诗 社 ”潜心 于诗歌 创作 。据今人 搜集 整理 , 郢 , 我们 现 在所 能见 到的蒲松 龄诗 作共 一 千零 五 十六 首 , 比其 同时期 的 相 同乡 , 坛领 袖 王士 稹 , 年指 导 门人 编 订 的 《 诗 晚 渔洋 山人 精华 录》 中收平 生得 意之作 一千 六百余 首 ; 同时期 淄博 境 内 的另一杰 出诗 人 赵执 信 的诗歌存 世量 共一千 零 六 十 四首 。从 这 三个 数字 来看 , 虽然 蒲松 龄 的数 量最 少 , 也 具有 相 当 的规 模 , 但 说他 是 把诗 歌 创 作也 当作 一项事业 来做 的话 是不为 过 的。而且 蒲松龄 诗歌 的创作 实力不俗 , 王士稹评《 挽淮阳道》称赞其“ , 起语陡健” “ ,苍老几近
少陵矣 ” 。
二、 蒲松龄 著作价 值不 凡 , 弥足 中国文化史上却是光彩照人 , 在人们 心 目中有 着广 泛而 又深远 的影 响 。他用 一生 的精力创 作 的
16 2
《 聊斋志异》代表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鲁迅先 , 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评价此书是“ 专集之最有名者” 国内外 。 《 聊斋志异》 各类版本达三十余种 , 近二十个 国家出版译本 。国内 “ 聊斋 ” 出版 物有数 百种 , 类 以聊斋 故事 为 内容 编写 的戏 剧 、 电影 、 电视剧达一百六十余 出( ) 聊斋 志异》 部 。《 的珍贵价值 , 前人已有 非 常详尽 的论述 , 已无 需笔 者多 言 , 这里不 再赘述 。 其作品的不凡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学方面 , 他将前代艺术
值。 在地方资源 中, 地方名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之一, 是一个城市 特有的人文资源 , 是构成城市文化精髓的特质 。 挖掘名人资源 , 首 先要从研究其著述作品开始。 淄博 是历史 悠久 的文 化历 史名 城 , 自古 以来 , 物华 天 宝 , 杰 人
地灵 , 历史 上名 人辈 出。但 从 地方 文 献工作 来 看 , 有许 多政 治 、 军 事、 工艺 、 技术名 人 因为 没有著 作传 世 , 就无 缘 入地 方 文献 专藏 和 地方文 献 书 目了。淄 博市 图 书馆现 有 的聊 斋学 专 藏 , 是 在蒲 松 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