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如何创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各个部位组织的结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运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训练、康复和运动损伤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运动科学专业的学习中,运动解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
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验设备陈旧在一些学校的实验室中,存在着运动解剖学实验设备陈旧的问题。
这些设备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的深入理解和研究需求,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 实验内容单一现行的运动解剖学实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对人体骨骼、肌肉、神经等结构的观察和测量,缺乏对运动过程中各组织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3. 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目前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方式进行实验,缺乏创新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改革对策1. 更新实验设备学校应该对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引入先进的解剖模型、VR技术等现代化设备,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这样可以在更直观、立体、全方位的展示人体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学校应该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
4.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学校还应该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例如增加实验课程的时间和频次,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增加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学校还应该加强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实验安全制度,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配合关系。
在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通常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改变,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针对传统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探索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来改进教学效果。
利用动画、模拟软件和虚拟实验室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直观地展示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通过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资源范围,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应用价值。
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也可以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案例。
通过参观实验室、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运动解剖学的知识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示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和理解相关结构和功能。
还可以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学习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如为什么人体肌肉可以产生力量?如何通过训练提高肌肉的力量?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运动解剖学的教学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开展相关研究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实际运动训练、采用问题导向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推动运动解剖学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体育院校如何创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
——■●■■■■■■—■—■—■——————————■■—■●————一l lIll I I■——■■—■—————■■——■—■■—■—●■■—————●————●—■—●●—●■—●●■——■——■—■■■■———■一教学艺术体育院校如何创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管光(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务科,河南郑州450004)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但由于其自身系统的复杂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索,采取游戏式教学、结构式教学及综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实践表明,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g,殍l对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创新学科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解剖学有着共同的基础但又有其自身的侧重点:运动解剖学足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
我们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体育训练和教学T作,因此掌握有关人体结构、机能和年龄特征等运动解剖学知识以及深入研究体育训练对人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运动解剖学涉及生理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
加之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名词繁多而记忆枯燥.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天|此,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是我们创新运动解剖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运动解剖学既重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又注重各组织器官与运动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传统解剖学的内容和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各解剖结构的变化。
正是基于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形成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式体验教学人体运动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属于形态科学,其特征是内容繁多,名词、形态结构关系复杂抽象,许多学生反映其内容枯燥、学时少、难记难学。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对人体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揭示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机制。
而运动解剖学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
现有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老套、实验设备简陋、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差等,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下面是我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的一些建议:更新实验内容。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实验以有限的实验项目为主,很少关注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实验项目,如动作分析、运动生物力学等来补充传统实验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兴趣。
改进实验设备。
当前的运动解剖学实验设备普遍简陋,并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需要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
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软件,如运动捕捉系统、电动力测量仪等,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可以增加一些可视化工具,如实时显示器、视频监控等,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
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一些教师在实验指导中缺乏耐心和耐心,只注重过程,而忽视了对实验结果的深入分析。
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施能力。
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指导中加入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目前许多学生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中存在困难。
我们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论文写作或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也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实验数据分析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需要更新实验内容,改进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对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结构、功能和运动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因此需要进行实验教改,以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实验教改的必要性、目标与原则、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运动解剖学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一、实验教改的必要性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是通过书本和图片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比较薄弱。
而实验教学则可以通过真实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验教改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运动解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运动解剖学技能。
二、实验教改的目标与原则三、实施方法1. 建立运动解剖实验室: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建立运动解剖实验室,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场所和条件。
2. 实验课程设置: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安排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可依据不同的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操作训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训练,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4. 实验报告和讨论:安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实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效果评价实验教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和讨论能力、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定期的实验考核和学生作品的评价,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体育运动专业运动解剖学与训练方法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如何进行运动员的解剖学分析与训练方法设计
体育运动专业运动解剖学与训练方法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如何进行运动员的解剖学分析与训练方法设计在体育运动领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每个教练员追求的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运动解剖学与训练方法成为了体育运动专业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教案范本,展示如何进行运动员的解剖学分析与训练方法设计。
一、背景介绍运动解剖学是体育运动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解剖学的分析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构造、关键肌肉群和骨骼结构,从而更好地设计训练计划。
二、解剖学分析1. 体态分析运动员的体态对其竞技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身高、体型和姿势等因素,可以了解其在运动中的动作优势和劣势。
比如,身高较高的运动员更适合进行跳高项目,而体型较瘦小的运动员则更适合进行速度类项目。
2. 肌肉群分析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中涉及的主要肌肉群。
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说,了解其肌肉群的发达程度和协调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例如,在足球运动中,大腿前侧的肌肉群对于踢球的力量和速度至关重要,因此针对这一肌肉群的训练可以帮助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3. 动作分析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练员分析运动员在不同动作中的关键节点和能量传递路径。
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关键动作,可以找出动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例如,在篮球运动中,投篮动作的分析可以帮助教练员指导运动员改进手部位置、腿部用力等动作细节。
三、训练方法设计1. 力量训练基于解剖学的分析,教练员可以设计特定的力量训练计划。
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关键肌肉群,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和耐力,从而提高其竞技水平。
例如,在游泳项目中,教练员可以设计腿部力量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蛙泳和自由泳的推进力。
2. 灵活性训练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表明,身体的灵活性对于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灵活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摘要】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接着分析了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的探讨,包括整合实验资源和优化实验设计等方面。
总结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未来的运动解剖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优化设计,是促使实验教学改革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改、对策、问题、必要性、整合资源、优化设计、意义、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实验资源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实践相结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对解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改革还可以促进实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以期为高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有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和方向。
借助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探讨尝试整合实验资源和优化实验设计的方法,以期为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这些努力,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改进对策,以促进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运动解剖学教学创新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解剖学教学创新实践,通过引入新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运动解剖学;教学创新;实践;新技术;教学方法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指导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探索运动解剖学教学创新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动解剖学教学创新实践的具体措施1. 引入新技术,丰富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使抽象的解剖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解剖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移动学习: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随时随地获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案例教学:结合实际运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剖学知识在运动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讲解和讨论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解剖学知识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完善解剖学实验室设施,提供充足的解剖标本和模型,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解剖操作和观察。
(2)临床实习:与医院、康复中心等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了解解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解剖学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新形势进行相关教学改革。
一、明确教学内容1、明确教学目标:必须在体育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统一观念,对重要内容做出完整的认识,及时补充相关知识。
2、深入学习:深化学习体育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系统梳理体育运动解剖学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某些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3、增强实践能力: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体育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实践能力。
二、完善教学方法1、强化系统化:坚持以实验和系统教学为主要内容,增强实验室管理,使学生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
2、增强实践意识:以实验和实践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解剖学的学习,以实际操作意识增强,提高实践能力。
3、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节省学习时间,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三、强化实践练习1、增强实践能力: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体育运动解剖学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2、推进练习:以体育运动解剖学原理为基础,加强运动者解剖学练习,完善体育运动解剖学具体实践训练。
3、多模块设置:以体育运动解剖学的具体操作练习为主,根据实践需要设置模块,增加学生操作难度。
四、完善评估机制1、增加认知层面:在评估中引入对于体育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的认知,以检测学习收获。
2、扩大视野:从体育运动解剖学学习内容和实践能力综合考虑,将评估维度及界定更加全面。
3、量化考核:运用客观性指标,评估学生对体育运动解剖学的学习收获,使评估体现出来的结果更加具体可靠。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体育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体育运动发展,有助于社会体育运动环境的改善。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涉及全身几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力学与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
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把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入加深。
但现在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策略远远跟不上大学教育的发展步伐,当前的教学方法比较“弹性”,没有实施系统化教学,时间安排紊乱,总体而言,实验教学效果一般。
为了解决实验课的教学难点,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革《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实验章节应根据节拍来安排。
尊重实验课学习节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线上学习,改善实验节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其次,实验的解说要详细且具体,通过对实验要求、技术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并且重点提出实验内容。
教学时尽量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增进他们对实验知识细节的理解。
此外,有必要定期对实验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对实验课所做的反馈,完善实验方法。
最后,实现《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改革,还要求有效的管理。
在课室管理方面,加强教师的管理,定期开实验及实践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实验设备方面,需要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实验质量;在实验系统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反复测试实验的安全性,强化实验的完整性,以及实行系统的实验考核,确保学生有一个完善的实践操作能力。
《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种肯定的尝试,扩大学生的学习幅度,让教学过程更加连贯,勤加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努力改善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教育进步。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以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本文将就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运动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主要以传授解剖学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大量地背诵骨骼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功能等,而忽略了对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运动解剖学教学过于理论化,缺乏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缺乏足够的体验和实践机会。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将骨骼肌肉的名称、分布等内容孤立分割,缺乏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导致学生对于运动解剖学的整体概念模糊不清,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体育运动中。
二、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基于对传统运动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内容的优化:将运动解剖学知识与体育运动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选取一些典型的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运动动作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教学内容可以加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神经生理学等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丰富: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实验、田野考察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深化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如虚拟仿真技术、运动捕捉系统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
要想有效地推进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需要全面的组织和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课程体系的调整:在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适当地调整运动解剖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加强对解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人体运动活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结构变化的科学。
而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科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需要进行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以期能够促进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围绕传统的解剖实验展开,内容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
需要从实验内容的角度进行改革,丰富和多样化实验教学内容。
可以增加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交叉实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新颖的实验内容,如利用生物教学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运动解剖学影像学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如PBL(问题驱动式学习)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实践培养。
三、教学资源的完善和利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以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训练。
需要加大对实验室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教学材料,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建设网络实验平台、购置相关电子教学资源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四、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队伍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提高。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运动解剖学是关于运动的生物学原理和人体结构的研究领域。
在教学中,运动解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解剖知识运用能力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实验设备不足以及实验过程缺乏深入的学习评价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教学设计要贴近实践应用。
运动解剖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学习肌肉的解剖结构时,可以设计一些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实验,如测量肌肉力量和肌肉活动范围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要改善实验设备和条件。
实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对于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更新和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还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目前,实验教学的评估主要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这种评估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实验过程的深入学习和评价。
可以引入其他形式的评估,如口头报告、实验成果展示等,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还可以将实验教学的评估结果与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评估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要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还要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
教师应尽量降低自身的权威性,与学生平等对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加深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重视。
通过贴近实践应用、改善实验设备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及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剖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运动解剖学是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是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对于理解人体运动的机理、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古板、缺乏实践性等,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动机、目标和具体设想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促进运动解剖学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一、动机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解剖学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Passive Listener,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性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往往局限于人体结构的描述和图解,而缺乏与运动实践的结合,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古板性,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PPT讲解、图解和模型展示等,缺乏互动性和多样性。
学生缺乏实践性的训练,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运动中去。
有必要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实践应用的需求。
二、目标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实践性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
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应注重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加活跃和有趣。
三、具体设想为了实现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设想。
1.引入跨学科知识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往往只注重对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和认知,而忽略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可以通过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来丰富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形成更加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机能的学科,是体育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随着体
育教育的改革,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运动解剖学教学的改革设想。
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动解剖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理论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
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应用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运动解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和分
析的能力,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深入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
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合作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运动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只有通过这些
措施,才能真正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首先,针对运动解剖学理论困难的情况,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通过将
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可单独掌握的独立小模块,集中精力向学生传授模块的知识点、示范和操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深入。
同时,这种教学法也可供学生根据自身情
况补充缺失的知识点。
第二,运动解剖学教学过程本身应加入实践环节。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手段,
如3D数字化解剖、生物仿真等,将课程理论融合于实践和模拟练习之中。
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在实际动作中感受运动解剖学对动作的指导和掌控,增加了实际项目的参与度。
第三,进行同步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解剖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
程中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模型相互结合,提供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实践环节中,同步进行现
场教学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在模拟练习中更全面地掌握运动解剖学理论。
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以保证不同层次学
生都能够受益。
可以通过个人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以交流为核心推进学生评估方法,
以证明自身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总之,教学改革是提高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
改革的基础
是模块化、实践化和同步化教学,同时及时的个性化评估,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去掌握技能。
怎么样引导学生去对运动解剖学进行探索,建立自己的体会,也是一项
值得思考的问题。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因此,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
本篇文章将探讨运动解剖学教学的改革与设想。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但很难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运动训练中。
因此,改革的第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二、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需要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更加倾向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如果教师能够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及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将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在接受各种信息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PPT、VR、慕课等)进行教学辅助,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并可以进行实时的动画展示,以便更加直观的了解运动解剖学知识。
四、浸入式学习浸入式学习涵盖领域非常广,包括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典型实践等等。
浸入式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地考察、观察、记录等方式,发展跨学科的技能与素养,并以合作、分享、反思等方式,达到充分的学习效果。
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可以引入运动训练的浸入式学习法,即通过实际的运动训练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运动解剖学教学的改革需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引入浸入式学习法等新的教学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设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运动解剖学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下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未来设想。
我们来看看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展开。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骨骼、肌肉、神经等组织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并了解它们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协调关系。
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出重点;而且缺乏与实际运动训练和康复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
针对目前运动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探索与设想:1. 教学内容精简与分类在运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学习目的,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精简。
对于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可以突破传统解剖学教学中对肌肉、骨骼等部位的剖析,而是更重点地对运动损伤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深入讲解。
而对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强对肌肉的力学特性和作用机制的教学。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不应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运动训练和康复实践相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学校可以与专业的康复中心或是体育训练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观摩和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运动伤病的特点和解剖结构,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理论,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创新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团队合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解剖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模拟实验,更加直观地了解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建议
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及建议
首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
在过去,教师主要讲授“死记硬背”的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听讲。
如今,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
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课程内容也应该包括一些新的
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课程评估需要完善。
传统的考试只能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难以全面评估学生
的实际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业、实验、案例分析等,综合评估
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
我们需要将
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创新,鼓励他们设计和实施
一些体育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运动解剖学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需要团队合作
和交流。
我们应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提
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我建议在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完善课程评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
论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研究水平。
本文将探讨一些运动解剖学实验教改对策,旨在为这方面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传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却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理论教学提供更加具体的依据和实践基础。
因此,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布置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记录所得到的数据、结果等。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和目的。
在实验结束之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果进行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
二、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应该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将问题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
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运动解剖学的常见问题进行设计,例如“如何检测肌肉活动强度?”“如何评估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等等。
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掌握相关的运动解剖学知识。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打造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全新的教学场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具体的做法是:在实验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例如使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进行课堂互动。
让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更加直观地理解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
四、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综合、更全面地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院校如何创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
作者:管光
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8年第08期
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之一,但由于其自身系统的复杂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索,采取游戏式教学、结构式教学及综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实践表明,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对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创新学科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解剖学有着共同的基础但又有其自身的侧重点: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
我们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是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因此掌握有关人体结构、机能和年龄特征等运动解剖学知识以及深入研究体育训练对人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由于运动解剖学涉及生理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知识,加之自身系统的复杂性,名词繁多而记忆枯燥,不仅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因此,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是我们创新运动解剖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运动解剖学既重视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又注重各组织器官与运动的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传统解剖学的内容和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各解剖结构的变化。
正是基于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式体验教学
人体运动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属于形态科学,其特征是内容繁多,名词、形态结构关系复杂抽象,许多学生反映其内容枯燥、学时少、难记难学。
在此情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在讲授“肱骨干骨折”这一节时,教师可提问:“同学们进行过‘扳手腕’比赛吗?”由于此项活动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学生会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
教师此时可顺势再提问:“如果当一方即将被扳倒而用力企图翻腕时,会造成什么后果?”于是学生便会随着教师的引导主动思维。
教师停顿片刻,形成必要的悬念后,继续诱导提问:“上述活动后果将造成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肱骨干骨折。
”随即将学生主动思维学习的方向引导到
课堂教学内容上。
再如,在讲授骨骼肌的工作性质时,先讲授如何定性动力性工作与静力性工作并分别延伸到各自的运动特点,然后通过FLASH图片演示工作的动态全过程并进行同步讲解,接着给学生留出几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再请几名学生上讲台来演示某个关节在运动时骨骼肌的相关工作原理及性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校正和补充。
这样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二、吸引式语言教学
如今,虽有尸体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等各种教具,改善了学习环境,但这一切都要通过以教师的语言为信息载体向学生传授,因此有必要改进相关教学语言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我们注意:(1)准确精练,使内容概念准确,层次分明,让学生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上、下运动神经元,痉挛性瘫与弛缓性瘫等能够有准确的理解。
(2)通俗生动,逻辑性强,使教材语言从专业化深入浅出变得通俗化、简单化,如讲授端脑外形时可以归纳为“三沟分五叶、两裂成三面”等。
(3)提高自身语言素养,增强感染力,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内容变化,语调应抑扬顿挫,语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性。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强即时记忆的效果。
三、结构式量化教学
对于人体运动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为此,教师应注重结构式教学法的应用,并对学习任务和目标进行量化。
运动解剖学结构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是:在教学初始,教师必须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首先掌握运动解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单元教学结构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学科结构进行单元教学,每个单元的教学均以一定的结构模式和顺序进行。
就学习的量化而言,化整为零、由难变易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例如:在讲解“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前花两三分钟时间将整个内容量化为运动器官的机械运动规律和非运动器官的机械运动规律。
课后也可以请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列出适合自己的量化表,或设计一些指导材料如名词解释、填空练习、问答练习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种结构式量化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二是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保持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三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这种方法描绘了基本知识的主线及各单元的结构,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尤其适用于体育院校的学生。
笔者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案例式分析教学
体育院校人体运动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运动保健医生或相关职业,所以在教授课堂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接触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病例。
例如:在讲“关节”这一课时,可以结合某些知名体育明星实际案例来讲一些常见的脱臼、韧带损伤在临床上的症状及处理原则,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可以加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理解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通过游戏式、讨论式、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很好地强化了课堂的目标意识,启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相关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梳理检查所学的知识。
经过这一系列尝试,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理解和欢迎。
五、多手段综合教学
相关调查表明,在影响学生运动解剖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教学艺术的施展和多种教学手段的发挥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如在语言使用上,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同时不失时机地运用“态势语言”,充分选用标本、实物及模型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声、像及立体三维等手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感官主动思维。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引导过程,不让学生的思想开小差,确保教学成效。
如“肱骨干骨折”这一节,“扳手腕”之所以会引起肱骨干骨折是因为在其过程中要完成几个连贯的动作,即先屈肘,置于桌面上,做屈指、屈腕、前臂旋前、屈肘以及上臂向内旋转几个动作。
在做这几个连贯动作的同时肌肉收缩,各相反方向的逆转力互相作用,其扭转力交合于上臂内旋肌与肘关节之间的肱骨干中下部。
而一方即将被扳倒而用力企图翻腕时,肌力超过对方几倍才能成功,但这时的肘关节已被固定,只能靠上臂内旋肌强力收缩,一旦超过负荷,就会导致骨折。
为了达到引导和启发的目的,教师可在不断用有效语言给予一些必要的讲解、点拨的前提下,在讲台上利用“态势语言”,即与一个学生现场演示“扳手腕”动作,或利用课前制作的幻灯片、图表及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展示几个连贯的动作过程,使学生在上述动态演示或展示过程中,通过主动思维来学习和体会“扳手腕”时的肌肉变化以及骨折发生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对引导的反馈信息:若学生双目圆睁、精神昂然,这是思维透彻、学习兴趣浓厚的表现;若学生烦躁不安、左顾右盼,则是兴趣索然、难以接受的表现。
针对后者,就需要放慢速度或反复引导。
这种结合了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晓萍.对《运动解剖学》教材内容的商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
[2]王春阳.体育学院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探索[J].解剖学研究,2005,27(3).
[3]麦全安.结构式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
[4]林艳.运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概念形成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
责编:博雅。